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1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4-104,共1页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救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救灾对策;...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救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救灾对策;反映灾害孕育和发生机理、灾害监测与预测、灾害预防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科技期刊 办刊宗旨 中国地震局 灾害问题 征稿简则 预防与治理 防灾科技学院 监测与预测
下载PDF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忠 康永刚 +2 位作者 李翠婷 陈健 庞耀健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3期65-66,共2页
为了解创新创业计划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作用,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获得样本数据,详细分析了创新创业计划对大学生应具备的十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对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建议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覆盖面,让... 为了解创新创业计划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作用,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获得样本数据,详细分析了创新创业计划对大学生应具备的十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对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建议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覆盖面,让更多学生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项目 能力培养 影响 防灾科技学院
下载PDF
关于防灾科技学院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佳琦 《中国地质教育》 2011年第2期59-61,共3页
学科专业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集中反映高等学校对社会经济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也是高等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基本尺度。防灾科技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适应新时期科学技术和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需要,适... 学科专业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集中反映高等学校对社会经济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也是高等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基本尺度。防灾科技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适应新时期科学技术和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科建设的普遍性规律,不断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水平,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为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科技学院 学科专业 防灾减灾
下载PDF
防灾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发展探讨
4
作者 王娜 冯震 李萍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29-131,共3页
随着学校升本成功,我院继续教育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院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有待更新和完善。本文对我院继续教育的内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创新进行探讨和分析,... 随着学校升本成功,我院继续教育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院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有待更新和完善。本文对我院继续教育的内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创新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我院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论述了在全新观念指导下开展我院继续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制定并执行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高效率的教学运行机制;建立继续教育科学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科技学院 继续教育 发展
下载PDF
高校科技期刊特色发展的思考——以《防灾科技学院学报》为例
5
作者 赵彦 王汝芹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第5期40-42,共3页
大部分高校科技期刊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高校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其服务高校学科建设的能力,影响了其服务科技强国战略的能力。因此,高校科技期刊应走差异化办刊之路,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办... 大部分高校科技期刊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高校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其服务高校学科建设的能力,影响了其服务科技强国战略的能力。因此,高校科技期刊应走差异化办刊之路,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办出刊物特色。文章回顾了《防灾科技学院学报》自1999年创办以来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办刊经验,凝练了发展思路。分析表明,创办特色期刊需要关注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凝练办刊宗旨;依托学科优势,突出刊物特色;努力突破瓶颈,争取优质稿源;完善学科门类齐全的审稿专家队伍;加强数字出版和传播;重视期刊审读;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服务行业和高校发展;聚焦重大战略研究主题,征集优质稿源;促进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培育;使学报成为研究生成长的沃土;汇聚学科高水平专家;提升编辑队伍专业化水平。文章观点对高校科技期刊特色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期刊 特色发展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经验 发展思路
下载PDF
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策略探析——基于防灾科技学院“一天公益”案例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高伟 阎光耀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86-188,192,共4页
在厘清公益理念内涵的同时,全面梳理了防灾科技学院"一天公益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倡导正确公益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强化专业化的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益理念宣传,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组织... 在厘清公益理念内涵的同时,全面梳理了防灾科技学院"一天公益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倡导正确公益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强化专业化的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益理念宣传,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队伍建设、积极拓展实践途径等培养大学生"公益精神"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公益精神 一天公益 培育策略 防灾科技学院
下载PDF
防灾科技学院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7
作者 唐彦东 刘京会 任云生 《中国地质教育》 2020年第1期5-8,共4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提出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新要求。防灾科技学院是最早开展应急管理本科教育的高校之一,长期以来,学校秉承成果导向教...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提出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新要求。防灾科技学院是最早开展应急管理本科教育的高校之一,长期以来,学校秉承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建立了特色鲜明、目标明确、体系完善、过程合理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该成果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为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提出防灾科技学院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人才培养 防灾科技学院
下载PDF
防灾科技学院地学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和对策研究
8
作者 齐路晶 唐圣华 +2 位作者 王鹤 刘青 黄骥超 《科技视界》 2020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在当前地学就业形势紧缩背景下,本文通过对防灾科技学院257名2020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学生访谈、数理统计、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毕业生就业意向、就业选择、就业困难及能力欠缺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使地学专业... 在当前地学就业形势紧缩背景下,本文通过对防灾科技学院257名2020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学生访谈、数理统计、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毕业生就业意向、就业选择、就业困难及能力欠缺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使地学专业学生在求职选择、专业认知和就业能力等方面切实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科技学院 地学专业 就业问题 对策研究
下载PDF
倾力志愿服务 多手段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工作——防灾科技学院大学生救援队建设纪实
9
作者 侯逾昆 焦贺言 +2 位作者 占云锋 冯丽婷 和靖云 《中国应急救援》 2016年第3期13-16,共4页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对于全面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弘扬防震减灾先进文化,促进防震减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实现对突发地震事件的主动防...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对于全面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弘扬防震减灾先进文化,促进防震减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实现对突发地震事件的主动防灾、科学避灾、有效减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防灾科技学院大学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弘扬防震减灾文化、普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掌握科学避险技能、熟悉减轻灾害损失的途径为重点,坚持"主动、科学、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援队 科普工作 防灾科技学院 地震灾害 防震减灾工作 避灾 突发地震 防灾减灾日 知识竞赛 初级救护员
下载PDF
用好防灾科技学院教育平台创建和弘扬防震减灾文化——恭贺母校升本暨校庆30周年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炳情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3-6,共4页
本文对防震减灾文化的组成、创建动力及其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次提出了防震减灾文化的概念,并对创建防震减灾文化的目的和如何创建、弘扬防震减灾文化提出了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 防震减灾文化 创建 防灾科技学院 地震
下载PDF
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写在防灾科技学院揭牌暨建校30周年之际
11
作者 马宗晋 马智(整理)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1-2,共2页
关键词 防灾减灾教育 复合型人才 防灾科技学院 专业人才 教育学 事业
下载PDF
“三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防灾科技学院英语专业为例
12
作者 刘杰 刘广虎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第21期211-213,215,共4页
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形势和迫切的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要求下,如何建立高效的学生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防灾科技学院英语专业经过几年实践与探索,结合新形势下学校的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定位,设计并逐渐形成了一套... 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形势和迫切的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要求下,如何建立高效的学生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防灾科技学院英语专业经过几年实践与探索,结合新形势下学校的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定位,设计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多人、多方位参与的“三位一体”型教学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三位一体”模式下防灾科技学院英语专业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分工机制,并简要的描述了其主要特色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科技学院 英语专业 “三位一体”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卷终)总目次
13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学报 连续出版物 目次 防灾科技学院 2010
下载PDF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14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是我国高校期刊中主要以防灾减灾为特色的科技类学术季刊。本刊主要刊登各类灾害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其主要栏目有:灾害历史文化研究,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
关键词 征稿简则 灾害研究 防灾减灾 学报 连续出版物 防灾科技学院
下载PDF
不忘初心使命,打造具有防灾减灾特色的经管学院——专访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袁庆禄
15
作者 齐力 《中国对外贸易》 2019年第5期22-25,共4页
隶属于中国地震局的防灾科技学院,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作为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高等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大学,防灾科技学院伴随着国家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而壮大。防灾科技学院下设的经济管理学院2018年成立。防... 隶属于中国地震局的防灾科技学院,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作为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高等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大学,防灾科技学院伴随着国家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而壮大。防灾科技学院下设的经济管理学院2018年成立。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袁庆禄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经济管理学院的未来肯定会秉承防灾科技学院的办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科技学院 袁庆禄 经管学院 学院院长 防灾减灾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场地条件科学考察——防灾科技学院科考纪实
16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汶川 科学考察 场地条件 地震 防灾科技学院
下载PDF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总目次
17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I0001-I0004,共4页
关键词 学报 连续出版物 目次 防灾科技学院
下载PDF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卷终)总目次
18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地震灾害 震害 灾害链 防灾科技学院 测震台网 川滇地区 防灾减灾 学报 连续出版物 目次
下载PDF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19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是我国高校期刊中主要以防灾减灾为特色的科技类学术季刊。本刊主要刊登各类灾害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其主要栏目有:灾害历史文化研究,灾害监测预报研究,灾害评估...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是我国高校期刊中主要以防灾减灾为特色的科技类学术季刊。本刊主要刊登各类灾害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其主要栏目有:灾害历史文化研究,灾害监测预报研究,灾害评估与管理研究、灾害社会学研究、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研究,防灾减灾教育研究等。主要读者对象为与各类灾害研究相关的各级政府、各科研机构的研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报 连续出版物 征稿简则 防灾科技学院
下载PDF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关于举办汶川地震研究论文专辑征稿启事
20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I0005-I0005,共1页
汶川地震发生至今已半年有余,痛定思痛后,我们对汶川地震有了更多、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尤其汶川地震后,许多科研一线人员,深入灾区对汶川地震的发生、发展及灾后的许多方面做了科学考察,这为汶川地震的机理研究、地震预测预... 汶川地震发生至今已半年有余,痛定思痛后,我们对汶川地震有了更多、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尤其汶川地震后,许多科研一线人员,深入灾区对汶川地震的发生、发展及灾后的许多方面做了科学考察,这为汶川地震的机理研究、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应急救援研究、灾害评估与管理研究、灾害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等许多研究领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汶川县大地震 灾害社会学 防灾科技学院 学报 连续出版物 论文专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