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明中寒证之固瘕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代文 姜建国 《山东中医杂志》 2010年第10期659-660,共2页
阳明中寒证之固瘕是以泄泻为主并伴有全身寒性症状的长病程疾病,肠中必有硬便结滞;其病机为胃阳不足,中寒结聚,水谷的腐熟、传导失常,治以温阳导滞。提示辨治泄泻为主诉的疾病应先分清病位,对内有实邪者应采取"通因通用"法。
关键词 固瘕 阳明中寒证 泄泻 临床启示
下载PDF
《伤寒论》阳明中寒证辨治探微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永康 曲夷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698-702,共5页
从《伤寒论》原文解析入手,结合后世医家临证经验,探讨阳明中寒证的病机特征、诊断要点、治法方药,总结其证治规律。阳明中寒证属于阳明本证,其证候病机以胃气虚寒为本,阳明外热为标,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不能食、... 从《伤寒论》原文解析入手,结合后世医家临证经验,探讨阳明中寒证的病机特征、诊断要点、治法方药,总结其证治规律。阳明中寒证属于阳明本证,其证候病机以胃气虚寒为本,阳明外热为标,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不能食、小便不利、六七日不大便,属寒热虚实夹杂的病证;治疗以温通胃阳、传散邪气为总原则,又当根据病势的轻重缓急,灵活采用标本同治、标本分治的方法;临证施治除采用吴茱萸汤外,大半夏汤、茯苓甘草汤、理中丸等经方及叶天士所拟参苓姜夏枳术汤皆可辨证应用。《伤寒论》阳明中寒证辨治方法对外感病与脾胃内伤病的诊疗均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论》 阳明中寒证 阳明病 胃气虚 阳明外热 吴茱萸汤 外感病 脾胃内伤病
下载PDF
阳明中寒证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郭龙龙 何丹 黄雅慧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1期1625-1627,共3页
阳明中寒证的基本病机为胃中虚冷,即脾胃阳虚,寒邪犯胃。不能食为阳明中寒证的主症,兼症可有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腹满、腹痛、胸胁满、胁下痛、心胸痛等症状,脉象为沉紧(弦)而迟。以温类药为主治疗,吴茱萸汤类的温补方为治疗阳明中寒... 阳明中寒证的基本病机为胃中虚冷,即脾胃阳虚,寒邪犯胃。不能食为阳明中寒证的主症,兼症可有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腹满、腹痛、胸胁满、胁下痛、心胸痛等症状,脉象为沉紧(弦)而迟。以温类药为主治疗,吴茱萸汤类的温补方为治疗阳明中寒证的主方。阳明病无虚寒证,其病机特点为火热炽盛,热盛伤津,属实证范畴;太阴病病位在里,病性为寒为虚,病机以脾胃阳虚,寒湿内盛,升降失常为主,属虚寒之证。阳明中寒证与太阴病在发病、证候、病机及治疗上均具有一致性,因此,认为阳明中寒证属于太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中寒证 阳明病 太阴病 《伤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再议《伤寒论》固瘕证 被引量:2
4
作者 武冰 于晓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46-47,共2页
"固瘕"一证,千古难明,剖析本源,原是后世医家旁注混入伤寒正文所造成的误解。所谓"此欲作固瘕",是注释"手足濈然汗出"这样一种腹中燥屎硬结即将形成的先兆,阳明中寒证是胃中虚冷,不能化燥成实而出现的一... "固瘕"一证,千古难明,剖析本源,原是后世医家旁注混入伤寒正文所造成的误解。所谓"此欲作固瘕",是注释"手足濈然汗出"这样一种腹中燥屎硬结即将形成的先兆,阳明中寒证是胃中虚冷,不能化燥成实而出现的一种虚寒与邪热错杂的中间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瘕 阳明中寒证
下载PDF
胃家实辨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关新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针对阳明病篇争议颇多的“胃家实”进行了考辨、分析 ,认为“胃家实”实指肠腑燥屎结滞成实。并分别从《伤寒论》中“胃”、“实”字的具体含义、条文编排的特点、文义的内在统一性及阳明腑实证汗出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对阳明病篇... 针对阳明病篇争议颇多的“胃家实”进行了考辨、分析 ,认为“胃家实”实指肠腑燥屎结滞成实。并分别从《伤寒论》中“胃”、“实”字的具体含义、条文编排的特点、文义的内在统一性及阳明腑实证汗出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对阳明病篇、阳明病提纲证发表了看法。指出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的正局 ,故以“胃家实”为提纲 ,突出重点 ,提纲挈领。白虎汤证虽亦属阳明病范畴 ,但决非胃家实。其余都是阳明病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病篇 胃家实 阳明腑实 阳明中寒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