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明后学陈九叙历史地位考
1
作者 刘涛 《荆楚学刊》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围绕晚明名宦陈九叙的学派归属、生卒年、交游、著述,通过文献考证与田野考察发现,陈九叙本是曾汝檀高弟,曾汝檀去世后,远赴仪真,改投王襞门下。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根据康熙《漳平县志》所载,将陈九叙列入曾汝檀学派。陈九叙的阳... 围绕晚明名宦陈九叙的学派归属、生卒年、交游、著述,通过文献考证与田野考察发现,陈九叙本是曾汝檀高弟,曾汝檀去世后,远赴仪真,改投王襞门下。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根据康熙《漳平县志》所载,将陈九叙列入曾汝檀学派。陈九叙的阳明学研究成果,深得沈宠、耿定向的赞许。陈九叙的阳明学著作《途次论学漫记》,请其学友杨起元品评,获得称道。陈九叙以王守仁再传弟子的身份,撰有《重刻传习录引》。陈九叙与许孚远交往,促成蒋时馨师从李材。陈九叙墓志铭及其故里地方志未载其师从王襞,只记载了他早年曾师从曾汝檀。分析其缘由,有选择性处理的原因,文章还由此提出应重点进行文本分析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九叙 王襞 阳明后学 泰州学派 明代
下载PDF
阳明后学杨东明的经世实践与地方讲学探析
2
作者 宫健男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河南虞城的杨东明是万历时期的士大夫,也是阳明学的第四代弟子。仕宦时期,他选择就国本等重要问题直言上疏,为明神宗所不喜,并卷入到党争当中。致仕后他在乡里积极地从事实践活动,捐助灾民,修建学校。他组织的同善会是明代最早的民间慈... 河南虞城的杨东明是万历时期的士大夫,也是阳明学的第四代弟子。仕宦时期,他选择就国本等重要问题直言上疏,为明神宗所不喜,并卷入到党争当中。致仕后他在乡里积极地从事实践活动,捐助灾民,修建学校。他组织的同善会是明代最早的民间慈善组织,其组织形式相较于官方救济组织和后世的民间慈善组织都尚显松散,但为后世慈善组织提供了先例。他致力于重振河南地区的讲学活动,但也受到了当时学者的批评。他创办的兴学会在时间与地域上有力填补了晚明河南讲学的空白,后因政治原因而停办。他在“得君行道”失败后转向“助民”“觉士”的路线,在救助百姓与维系地方秩序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无力阻止晚明河南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问题,最终地方上趋于失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东明 北方王门 讲学会 同善会 争国本 阳明后学
下载PDF
论阳明后学对陆象山哲学思想的述评
3
作者 欧阳祯人 Wang Xiaonong(译) 《孔学堂》 CSSCI 2023年第2期54-65,I0060-I0071,共24页
王阳明从三个方面评价象山,第一,陆氏之学发明本心,先立乎其大,就是孟子之学;第二,陆氏之学简易直截,直承《周易》和孟子,与禅宗的关系不大;第三,在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等问题上与朱熹还有些割舍不开的地方,所以学问还不够纯粹和平,只是... 王阳明从三个方面评价象山,第一,陆氏之学发明本心,先立乎其大,就是孟子之学;第二,陆氏之学简易直截,直承《周易》和孟子,与禅宗的关系不大;第三,在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等问题上与朱熹还有些割舍不开的地方,所以学问还不够纯粹和平,只是粗些,但是在根本问题上与自己是一致的。阳明去世以后,学界对阳明后学中某些人空谈心性、思想及行为的放荡不羁批判加剧,阳明的及门弟子和再传弟子也开始了对相关问题的自我反省。于是,为了自证清白,阳明后学加大了对象山的事功表彰的力度。阳明的及门弟子大多跟着阳明说。具有史学眼光的黄绾、张元忭、姜希辙和黄宗羲等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评价具有历史的高度,胸怀也逐渐变得开阔起来。不过,象山的哲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阳明及其后学对象山“只是粗些”的批评有失公允。本文借助于牟宗三的相关论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必要的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 陆象山 朱陆之争 阳明后学 历史定位
下载PDF
明代阳明后学在滁州的讲学活动
4
作者 周凯 汤士勇 《炎黄地理》 2023年第9期89-91,共3页
阳明先生于正德八年(1513)来滁讲学,首开王门讲学之风。阳明走后,阳明后学们在滁州立祠堂、修书院、办讲会,不断宣扬阳明心学。这些声势颇大的讲学活动,不仅推动了阳明学在滁州的传播,也促进了滁州的地方教育和文化发展。
关键词 讲学活动 阳明后学 阳明先生 阳明心学 阳明 滁州
下载PDF
阳明后学施仁生平事迹考
5
作者 刘涛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4-100,共7页
通过对明中晚期闽南名人、浙闽粤名宦施仁的故里、生卒年、功名、仕履、宦绩、求学、论道、讲学、交游、学派归属、著述、门人等方面进行深入考察,我们发现,阳明后学施仁实则为龙溪县人,为姜宝高弟、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岁贡、地方名宦。... 通过对明中晚期闽南名人、浙闽粤名宦施仁的故里、生卒年、功名、仕履、宦绩、求学、论道、讲学、交游、学派归属、著述、门人等方面进行深入考察,我们发现,阳明后学施仁实则为龙溪县人,为姜宝高弟、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岁贡、地方名宦。施仁交游广泛,著述丰富,目前仅存其所撰谱序。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提出施仁是周瑛门人的观点出自何乔远《闽书》记载,实则未查阅施仁族谱,未考证黄仲昭、周瑛卒年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仁 阳明后学 名宦 姜宝 明代
下载PDF
阳明后学潘鸣时生平与学术传承
6
作者 刘涛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14-120,共7页
潘鸣时,王守仁再传弟子。其自学王守仁《传习录》,受沈宠影响,师从王畿、钱德洪、贡安国,返乡合办乡学,经周贤宣、姜宝、蔡国珍推荐,主讲漳州五经书院、福州养正书院;于故里推行王守仁乡约,平定林汝忠作乱;代理信阳州知州计划推行王守... 潘鸣时,王守仁再传弟子。其自学王守仁《传习录》,受沈宠影响,师从王畿、钱德洪、贡安国,返乡合办乡学,经周贤宣、姜宝、蔡国珍推荐,主讲漳州五经书院、福州养正书院;于故里推行王守仁乡约,平定林汝忠作乱;代理信阳州知州计划推行王守仁乡约。门生以王应麟、张惟方、吴道濂、苏攀为代表。先后获建专祠,入祀漳州乡贤祠,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始为其立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鸣时 阳明后学 闽南正学 王守仁乡约 明代
下载PDF
阳明后学周汝登有无圆融的无善无恶论
7
作者 陈慧麒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4期85-94,共10页
阳明后学周汝登倡导有无圆融的无善无恶论。在周汝登与许孚远关于无善无恶说的争论中,周汝登阐发天泉证道“四无”之旨,提出发心性处,善不与恶对待;为此无意之善,乃真为善;无善无恶乃祖述圣门宗旨。无善无恶肯定了超越经验层面善恶的至... 阳明后学周汝登倡导有无圆融的无善无恶论。在周汝登与许孚远关于无善无恶说的争论中,周汝登阐发天泉证道“四无”之旨,提出发心性处,善不与恶对待;为此无意之善,乃真为善;无善无恶乃祖述圣门宗旨。无善无恶肯定了超越经验层面善恶的至善,经验层面恶来自习心。周汝登以儒家本体之有,融摄了佛教空无的思想,表现为工夫上、境界上的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善无恶 有无圆融 阳明后学
原文传递
阳明后学工夫论的演变与形态 被引量:3
8
作者 彭国翔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5,共8页
工夫论是中国哲学特有的话语形态 ,和持论者的修身实践相关。儒家的工夫论在中晚明阳明后学中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和朱子后学有所不同 ,阳明后学的工夫论既有沿着王阳明精神方向的进一步展开 ,也有不同于王阳明思想的其他形态。本文首先... 工夫论是中国哲学特有的话语形态 ,和持论者的修身实践相关。儒家的工夫论在中晚明阳明后学中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和朱子后学有所不同 ,阳明后学的工夫论既有沿着王阳明精神方向的进一步展开 ,也有不同于王阳明思想的其他形态。本文首先指出王阳明之后不同阳明后学在工夫问题上的一致追求 ,进而具体考察在此一致追求基础上不同工夫论形态的分化。依本文之见 ,在体用观上一元论与二元论的不同思维方式 ,是造成阳明后学产生分化的重要原因。二元论体用思维方式之下的工夫论 ,可以说是阳明学话语形式下的朱子学形态 ,其后果是逐渐从阳明学内部产生了脱离阳明学传统的典范 ,尽管那种新典范并非简单地回归朱子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后学 工夫论 一元论 二元论 哲学思想
原文传递
耿宁对阳明后学的诠释与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林月惠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23,共17页
瑞士现象学家耿宁(Iso Kem),以现象学的进路,开启“现象学的阳明学”之研究视野,具有典范的意义。耿宁指出阳明有三个良知概念,由此也导致阳明后学致良知工夫的不同。他对阳明后学致良知的诠释,以是否根据第二个良知概念(知善知恶)为基... 瑞士现象学家耿宁(Iso Kem),以现象学的进路,开启“现象学的阳明学”之研究视野,具有典范的意义。耿宁指出阳明有三个良知概念,由此也导致阳明后学致良知工夫的不同。他对阳明后学致良知的诠释,以是否根据第二个良知概念(知善知恶)为基础来判定;且对追求第三个良知概念(始终完善的良知本体)的王畿与罗洪先,评价最高。本文认为阳明并无三个良知概念之不同,而后学的问题意识则在于如何“致良知”,故“悟良知本体”是阳明后学致良知工夫的共同追求,由此展开“悟本体即工夫”(顿悟)、“由工夫以悟本体”(渐修)两路“致良知”之异 同,此乃诠释阳明后学之关键所在。本文也修正耿宁强调罗洪先与聂豹之异,力陈罗洪先与王畿之同的评价,主张罗洪先与聂豹在理论与工夫实践之同,远大于王畿。就哲学高度来说,王畿最能彰显阳明思想的独特性。”,关键词改为“耿宁,现象学进路,阳明后学,致良知,悟良知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宁 现象学进路 阳明后学 致良知 悟良知本体 顿悟渐修
下载PDF
唐君毅、牟宗三的阳明后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月惠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33,共12页
阳明后学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其中唐君毅与牟宗三的阳明后学研究尤其重要,他们对于阳明后学问题意识的抉发,义理论辩的疏解,彰显了阳明后学研究在哲学上的高度与深度。尤其,唐君毅着重"融合&... 阳明后学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其中唐君毅与牟宗三的阳明后学研究尤其重要,他们对于阳明后学问题意识的抉发,义理论辩的疏解,彰显了阳明后学研究在哲学上的高度与深度。尤其,唐君毅着重"融合",牟宗三强调"判教",各显特色,使阳明后学研究中"本体"与"工夫"两面论述,充分地辨明与融合。他们的哲学洞见给予后续研究者极大的启发,也带给当今学术界源源不绝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牟宗三 阳明后学 悟本体
下载PDF
阳明后学邹元标气节综评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昭炜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41-52,共12页
邹元标师承胡直、罗汝芳、邓以讃、孙应鳌、万廷言、王时槐等阳明后学,收摄良知学诸流,经三变而悟道,成为阳明三传弟子的学术领袖。邹元标存诚除百伪,持正压千邪,融严毅方正之气,与世推移,以气节名重于晚明士林。吉安地区的士风、邹元... 邹元标师承胡直、罗汝芳、邓以讃、孙应鳌、万廷言、王时槐等阳明后学,收摄良知学诸流,经三变而悟道,成为阳明三传弟子的学术领袖。邹元标存诚除百伪,持正压千邪,融严毅方正之气,与世推移,以气节名重于晚明士林。吉安地区的士风、邹元标的家学、阳明学等对邹元标气节形成有重大影响,以新科进士时疏抗首辅张居正为代表,随着家人的影响、从政经验的丰富、师友的夹持及良知学功夫的日益纯熟,渐趋平易和婉,言为世则,行为士范,以身任道,维系太和元气。邹元标的气节影响了刘同升、李邦华、李日宣、刘宗周等后学,共同维系了阳明学的法脉和儒家的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元标 阳明后学 良知学 忠介 气节
下载PDF
公安派与阳明后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兆路 《浙江学刊》 CSSCI 1995年第2期81-85,90,共6页
公安派与阳明后学吴兆路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崛起的以湖北公安人袁氏三兄弟为领袖的一个文学流派。袁宗道,字伯修,在开创文派的过程中起了先导作用,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为该派主将.成就最大,贡献最多,袁中道,字小修,为中郎的... 公安派与阳明后学吴兆路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崛起的以湖北公安人袁氏三兄弟为领袖的一个文学流派。袁宗道,字伯修,在开创文派的过程中起了先导作用,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为该派主将.成就最大,贡献最多,袁中道,字小修,为中郎的文学主张作了某些辩解和补充工作。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派 袁宏道 泰州学派 心学异端 性灵说 袁中道 西方合论 《焚书》 中国文学 阳明后学
原文传递
阳明后学研究的回顾与瞻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钱明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1期82-88,共7页
阳明后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学者的撰述。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阳明后学研究,嵇文甫、容肇祖开其先声,而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学者以原典为基础的实证性研究、体验性考察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新世纪伊始,中国大... 阳明后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学者的撰述。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阳明后学研究,嵇文甫、容肇祖开其先声,而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学者以原典为基础的实证性研究、体验性考察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新世纪伊始,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学者在研究方法和学术视野上的进一步提升和拓展,连续出现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后学 研究 回顾和展望
下载PDF
阳明后学文献整理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宏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1,共8页
本文回顾了1949年以来以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为实施主体与平台支撑的两大科研机构,在阳明后学文献资料整理方面已经取得的学术成果与正在推进的研究项目。同时,又对... 本文回顾了1949年以来以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为实施主体与平台支撑的两大科研机构,在阳明后学文献资料整理方面已经取得的学术成果与正在推进的研究项目。同时,又对阳明后学文献整理的总体规划、学术规范与阳明后学研究工程提出若干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研究资料丛书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 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原文传递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推进会暨阳明后学研究高层论坛”会议综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宏敏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1-52,共2页
2015年8月28日至30日,为更好地推进阳明后学文献的系统整理,推动阳明后学研究的深入开展,"阳明后学文献丛书推进会暨阳明后学研究高层论坛"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召开。与会学者共同讨论了阳明后学文献整理的现状、编校的... 2015年8月28日至30日,为更好地推进阳明后学文献的系统整理,推动阳明后学研究的深入开展,"阳明后学文献丛书推进会暨阳明后学研究高层论坛"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召开。与会学者共同讨论了阳明后学文献整理的现状、编校的体例规范,并就阳明后学文献的专案编校、研究心得进行了交流,进一步协调推进了"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的编纂整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后学文献 编纂整理 研究心得
下载PDF
阳明后学伦理观的“良知”论
16
作者 李冬梅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王阳明的"良知"概念,虽然被阳明后学的学者们广为解读并阐释,但依然是作为一个道德形上学的概念而存在的,伦理学的内涵非常丰富。这主要表现在:良知主体的先天性、良知即道德至善和作为是非判断的伦理准则而存在。阳明后学这... 王阳明的"良知"概念,虽然被阳明后学的学者们广为解读并阐释,但依然是作为一个道德形上学的概念而存在的,伦理学的内涵非常丰富。这主要表现在:良知主体的先天性、良知即道德至善和作为是非判断的伦理准则而存在。阳明后学这一"良知"思想的伦理学属性,在确保了良知作为道德主体之德性之根后,还决定了道德主体的道德实践与道德修养工夫必须依良知而行,"良知"是道德主体之道德行为之所以发生和能否发生的主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后学 良知 道德主体 伦理准则
下载PDF
阳明后学的以儒合佛道论
17
作者 李霞 《江淮论坛》 CSSCI 1998年第3期80-86,共7页
关键词 阳明后学 “心” 三教合一 儒佛道 儒家 阳明 儒学 宇宙观 思想倾向 薛侃
下载PDF
阳明后学潘士藻交友考
18
作者 郭翠丽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5-19,共5页
潘士藻系晚明著名思想人物,亦为当时文坛活跃分子,尤重友谊,所交皆一世名士。潘士藻师承泰州学派耿定向,属阳明后学,亦笃信李贽之学。与李贽性情相似、志趣相投,李贽与耿定向冲突日见尖锐明朗时,士藻不畏开罪耿定向,毅然与李贽结成知己... 潘士藻系晚明著名思想人物,亦为当时文坛活跃分子,尤重友谊,所交皆一世名士。潘士藻师承泰州学派耿定向,属阳明后学,亦笃信李贽之学。与李贽性情相似、志趣相投,李贽与耿定向冲突日见尖锐明朗时,士藻不畏开罪耿定向,毅然与李贽结成知己之交。潘士藻与同门焦竑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结成金兰之交;晚年和“公安三袁”结成忘年交,成为文学上的同道者。通过对潘士藻交友情况的梳理,可以更清晰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学术思想转变脉络,同时于研究“公安派”及其他晚明文人对朋友之伦的关注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后学 潘士藻 李贽 焦竑 公安三袁 朋友之伦
下载PDF
阳明后学“无善无恶”说对晚明学术范型的影响
19
作者 杨肇中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21-128,共8页
为研究晚明"无善无恶"说之于是时学术范型的影响问题,以王龙溪、李贽、黄道周等的思想为中心进行阐释。研究认为,李贽通过"童心说"传承王龙溪的"无善无恶"思想,试图寻找具有本体意味的天理良知;黄道周等... 为研究晚明"无善无恶"说之于是时学术范型的影响问题,以王龙溪、李贽、黄道周等的思想为中心进行阐释。研究认为,李贽通过"童心说"传承王龙溪的"无善无恶"思想,试图寻找具有本体意味的天理良知;黄道周等掀起回归儒家经典的学术运动,提出儒学重建在于由理学、心学向经学的过渡与转型,将经学的过渡与理学打通,贯通其中的"无善无恶"说成为晚明学术新范型——理学向经学转向的先导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后学 “无善无恶”说 学术范型 黄道周 经学转向
下载PDF
阳明后学对“克己复礼”意涵的新诠释
20
作者 魏志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59-65,共7页
明中后期以来,阳明后学开始挑战程朱一系的宋儒所作的“克己复礼”解。他们坚持“心即理”“良知即真己”的心学立场,结合自身的参究感悟,分别提出“修己以敬”“能己复礼”等学说来诠释“克己复礼”。通过对“克己复礼”的重新诠释,阳... 明中后期以来,阳明后学开始挑战程朱一系的宋儒所作的“克己复礼”解。他们坚持“心即理”“良知即真己”的心学立场,结合自身的参究感悟,分别提出“修己以敬”“能己复礼”等学说来诠释“克己复礼”。通过对“克己复礼”的重新诠释,阳明后学构建起“颜子之学”的实质内容,即真正的道德实践工夫,并非只是思虑杂念的克除,而是良知本体的感悟呈露与保任护持。由此,阳明后学扭转了程朱以来对“己”身的消极认识,重塑了“己身”在道德实践中作为行为主体的重要价值,有助于激发人们主动践行礼教的道德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后学 克己复礼 颜子之学 良知本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