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相关影响因素
1
作者 季滢 李寅红 +1 位作者 邹美林 肖黎明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8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划分为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基础资料,包含年龄、产次、孕前体质量指数、上次剖宫...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8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划分为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基础资料,包含年龄、产次、孕前体质量指数、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等,总结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孕前体质量指数≤25kg/m²、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2年、子宫下段厚度>2mm、分娩前子宫颈Bishop评分>5分、有不良妊娠结局史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子宫下段厚度、分娩前子宫颈Bishop评分、不良妊娠结局史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临床需要在分娩前高度重视,提前做好相关准备,以尽可能提高经阴道分娩成功率,改善母婴结局,提升分娩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手术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亚 白文佩 +1 位作者 张瑾 张蕊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7-551,共5页
背景妊娠和经阴道分娩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重要因素,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性功能障碍;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通过主动锻炼和被动收缩以刺激盆底肌群,提高逼尿肌稳定性、改善肛提肌功... 背景妊娠和经阴道分娩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重要因素,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性功能障碍;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通过主动锻炼和被动收缩以刺激盆底肌群,提高逼尿肌稳定性、改善肛提肌功能,以预防和治疗PFD。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训练(PFMT)联合疗法在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妇产科分娩后存在PFD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PFMT方法进行盆底功能康复,对照组仅采用PFMT方法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情况以及SUI比例、POP分度情况;产后PFMT训练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共纳入327例、对照组共纳入343例。治疗后:观察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SUI比例低于对照组(P=0.005);两组POP分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PFMT频次≥5次/周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PFDI-20、PFIQ-7、ICI-Q-S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PFMT比较,产妇经阴道分娩后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PFMT进行盆底功能康复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更好、SUI比例更低,实施PFMT的依从性更高,生活质量评分也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电刺激 阴道分娩 盆底肌训练 生活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低位水囊引产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提高产妇经阴道分娩率的效果
3
作者 陈娟奇 曹馨元 蒋海平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水囊引产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提高产妇经阴道分娩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6例足月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试验组采用低位水囊引产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的产程用时、产后... 目的探讨低位水囊引产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提高产妇经阴道分娩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6例足月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试验组采用低位水囊引产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的产程用时、产后出血量、母婴不良结局及分娩情况。结果试验组第一产程、总产程用时短于对照组,产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经阴道分娩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低位水囊引产与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有效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和母婴不良结局风险,提高经阴道分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水囊引产 硬膜外分娩镇痛 阴道分娩
下载PDF
疤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分析
4
作者 马晓丹 刘洋 +2 位作者 吴云 高宇洁 马铟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46-650,共5页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疤痕子宫再妊娠孕妇,根据分娩结局进行分组,阴道分娩成功组78例,失败组31例。比较两组孕妇基线资料及妊娠...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疤痕子宫再妊娠孕妇,根据分娩结局进行分组,阴道分娩成功组78例,失败组31例。比较两组孕妇基线资料及妊娠晚期肌层厚度差异,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疤痕子宫再妊娠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与疤痕子宫再妊娠阴道分娩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孕次、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产前胎儿评估体重、是否临产入院及文化程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产前体质量指数(BMI)、宫颈Bishop评分和肌层厚度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前BMI、宫颈Bish-op评分和肌层厚度为疤痕子宫再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产前BMI、宫颈Bishop评分和肌层厚度预测疤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9、0.691、0.670,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06,显著高于单独指标(Z=2.885、3.604、3.296,P=0.004、<0.001、0.001),敏感度为90.32%,特异度为61.54%。结论:产前BMI、宫颈Bishop评分和肌层厚度为疤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可作为阴道分娩结局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疤痕子宫 阴道分娩 影响因素 产前体质量指数 肌层厚度
下载PDF
循环式PDCA风险管理在阴道分娩产妇管理中的应用
5
作者 骆嫚 王楠 +1 位作者 林莹 戴敏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式PDCA管理模式在阴道分娩产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12月经阴道分娩的5247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围生期护理;选取2022年1月—6月阴道分娩的3681例产妇作为干预组,开展循环式PDCA风险管理。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循环式PDCA管理模式在阴道分娩产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12月经阴道分娩的5247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围生期护理;选取2022年1月—6月阴道分娩的3681例产妇作为干预组,开展循环式PDCA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产妇母婴结局及助产士考核结果。结果:干预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干预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阴裂伤Ⅱ°比例(2.1%)和会阴切开比例(12.2%)低于对照组(12.9%、15.2%);干预组助产士理论成绩合格率(85.7%)、操作成绩合格率(92.9%)和低年资助产士会阴撕裂伤缝合技术考核合格率(8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7%、67.9%和57.1%);而因会阴撕裂伤缝合困难选择主动会阴切开的比例(17.9%)明显低于对照组(4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产妇管理中应用循环式PDCA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产妇会阴损伤发生率,提升助产士专业技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会阴损伤 PDCA循环 风险管理
下载PDF
不同干预措施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恢复的网状Meta分析
6
作者 张萍 卢琼芳 +1 位作者 梁艺 覃颖 《右江医学》 2024年第3期256-263,共8页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干预措施对阴道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搜集有关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康复的文献,检索时限设定为建库...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干预措施对阴道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搜集有关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康复的文献,检索时限设定为建库至2021年11月,采用Cochrance手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风险评估,然后采用StataMP 14.2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20项,涉及研究对象3537名产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提高阴道分娩产妇盆底肌肌力临床效果排序依次为生物反馈训练+阴道哑铃训练、产后盆底功能锻炼(PFMT)+产后康复教育、PFMT+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PFMT+Bobath球训练、阴道哑铃训练、PFMT+电刺激、电刺激、PFMT+生活干预、PFMT、PFMT+产后瑜伽锻炼+会阴部按摩、产后常规护理。结论生物反馈训练+阴道哑铃训练对提高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产妇 盆底肌力 产后早期康复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Escape room游戏宣教对阴道分娩初产妇分娩恐惧及产程进展的影响
7
作者 陈丽云 尹婷 李春华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究Escape room游戏宣教对阴道分娩初产妇分娩恐惧及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4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 目的探究Escape room游戏宣教对阴道分娩初产妇分娩恐惧及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4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Escape room游戏宣教,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恐惧水平、产程进展。结果观察组分娩恐惧中高水平初产妇占比为57.14%小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cape room游戏宣教在阴道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能缓解产妇分娩恐惧情绪,可一定程度上加快产程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初产妇 分娩恐惧 产程进展 Escape room游戏宣教
下载PDF
阴道分娩后超声检查盆腔组织器官解剖参数变化与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高洁 苑翠翠 +2 位作者 常洪坤 薛秀荣 解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9-193,198,共6页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后超声检查盆腔组织器官解剖参数的变化及与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8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OP)34例,压力性尿失禁(SUI)26例,POP合并SUI 22例。同时选取...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后超声检查盆腔组织器官解剖参数的变化及与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8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OP)34例,压力性尿失禁(SUI)26例,POP合并SUI 22例。同时选取阴道分娩后无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盆腔超声参数差异,及其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膀胱颈至耻骨联合后下缘距离、宫颈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膀胱下降度、宫颈下移、尿道旋转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静息时、缩肛时、最大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横径和肛提肌裂孔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POP合并SUI患者膀胱颈至耻骨联合后下缘的距离、宫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明显低于SUI、POP患者(均P<0.05),而膀胱下降度、宫颈下移明显高于SUI、POP患者(均P<0.05);观察组POP合并SUI患者观察组静息时、缩肛时、最大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和肛提肌裂孔面积明显高于SUI、POP患者(均P<0.05);观察组POP合并SUI患者观察组静息时、最大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横径明显高于SUI、POP患者(均P<0.05)。膀胱下降度、宫颈下移、尿道旋转度与PFDI-20评分呈正相关(r=0.608、0.687、0.641,P<0.05)。膀胱下降度、宫颈下移诊断POP合并SU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95%CI:0.643~0.872)和0.711(95%CI:0.585~0.838)(均P<0.05);尿道旋转度诊断POP合并SU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64(95%CI:0.413~0.714)(P>0.05)。结论: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腔超声参数明显异常,其中膀胱下降度、宫颈下移、尿道旋转度与盆腔功能障碍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阴道分娩 超声检查 相关性
下载PDF
经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9
作者 李艳鸾 张苑艳 +1 位作者 黄启芸 唐丽春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分析经产妇经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PPH)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其发生风险的个体化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经阴道分娩的7207例经产妇的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70%)... 目的分析经产妇经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PPH)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其发生风险的个体化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经阴道分娩的7207例经产妇的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70%)与验证组(30%),根据是否发生PPH,分为PPH组(n=238)和非PPH组(n=6969)。比较非PPH组和PPH组的临床指标,将建模组数据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是否发生PPH为结局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列线图。用验证组数据进行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模型辨别能力;绘制校准图以判断模型校准能力。结果非PPH组和PPH组年龄(χ^(2)=12.583)、孕期出血史(χ^(2)=10.57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χ^(2)=18.066)、妊娠期糖尿病(χ^(2)=42.775)、子痫前期(χ^(2)=10.165)、多胎(χ^(2)=16.467)、产程延长(χ^(2)=7.570)、巨大胎儿(χ^(2)=14.306)、凝血功能异常(χ^(2)=62.961)、宫缩乏力(χ^(2)=32.305)、前置胎盘(χ^(2)=20.374)、胎盘早剥(χ^(2)=61.508)、胎盘粘连/滞留(χ^(2)=24.08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出血史(OR=3.003,95%CI:1.393~5.818)、子痫前期(OR=2.751,95%CI:1.347~5.106)、多胎(OR=3.990,95%CI:1.769~8.054)、产程延长(OR=1.861,95%CI:1.140~2.903)、巨大胎儿(OR=2.204,95%CI:1.431~3.287)、凝血功能异常(OR=6.221,95%CI:3.605~10.293)、宫缩乏力(OR=2.553,95%CI:1.778~3.597)、前置胎盘(OR=3.858,95%CI:2.139~6.537)、胎盘早剥(OR=4.431,95%CI:2.818~6.762)、胎盘粘连/滞留(OR=3.324,95%CI:1.969~5.353)是发生PPH的独立危险因素。验证组数据验证后,其ROC曲线的AUC为0.785;校准图其模型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均接近。结论孕期出血史、子痫前期、多胎、产程延长、巨大胎儿、凝血功能异常、宫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滞留是经产妇经阴道分娩发生PPH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产妇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临床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低危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0
作者 钟煊 陈佩珊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低危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构建产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为预测产后出血的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429例经阴道分娩、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单胎低危产... 目的:探讨低危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构建产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为预测产后出血的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429例经阴道分娩、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单胎低危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时间排序,将研究对象分为训练集(331例)和验证集(98例)。以是否发生产后出血,训练集分为出血组(112例)、未出血组(219例),验证集分为出血组(32例)、未出血组(66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采用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及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的宫高(OR=1.326,95%CI:1.179~1.446)、产前体重指数(OR=1.111,95%CI:1.020~1.211)、孕次(OR=2.128,95%CI:1.167~3.879)、第三产程时间(OR=1.072,95%CI:1.022~1.124)、血小板计数(OR=0.990,95%CI:0.986~0.996)是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由这5个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732~0.839),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95%CI:0.803~0.869),训练集HL检验的P值为0.529,验证集HL检验的P值为0.893,校准曲线均接近理想曲线,表明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均良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低危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风险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低危产妇 阴道分娩 风险预测
下载PDF
初产妇阴道分娩会阴切开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11
作者 朱立强 王冬梅 +3 位作者 李新丽 王兴存 张广峰 杨海青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目的分析初产妇阴道分娩会阴切开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3年7月20日关于初产妇会阴切开危险因... 目的分析初产妇阴道分娩会阴切开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3年7月20日关于初产妇会阴切开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横断面调查。研究者根据规范要求筛选相关文献、提取所需数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定量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初产妇48513例,会阴切开22818例,会阴切开率为47.03%,共18项危险因素,其中产妇5项、胎儿7项、医学干预措施5项、医务人员1项。Meta分析显示,初产妇会阴切开的危险因素包含:产妇因素为第二产程时长>1 h[OR=2.88,95%CI(2.50,3.32),P<0.001]、第二产程时长>3 h[OR=2.04,95%CI(1.69,2.46),P<0.001]和会阴水肿[OR=5.65,95%CI(3.87,8.24),P<0.001];胎儿因素为羊水粪染[OR=1.88,95%CI(1.56,2.27),P<0.001]、宫内窘迫[OR=6.38,95%CI(4.72,8.63),P<0.001]、胎儿体重≥3500 g[OR=1.67,95%CI(1.28,2.18),P<0.001]和巨大儿[OR=1.53,95%CI(1.31,1.79),P<0.001];医学干预措施因素为麻醉镇痛[OR=1.20,95%CI(1.13,1.26),P<0.001]、产钳助产[OR=13.11,95%CI(3.07,55.93),P<0.001]、引产[OR=1.22,95%CI(1.10,1.35),P<0.001]和胎头吸引术[OR=18.62,95%CI(8.00,43.34),P<0.001],其余因素不影响初产妇是否进行会阴切开。结论本研究确定的影响初产妇会阴切开的多种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工具促进未来临床实践共识的形成,降低基于不合理因素的会阴切开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阴道分娩 会阴切开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经阴道分娩对疤痕子宫妊娠结局的影响
12
作者 姜巍 章华 沈丽虹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4期923-925,931,共4页
探讨阴道分娩对疤痕子宫妊娠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疤痕子宫妊娠产妇临床资料,依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n=44)和阴道分娩组(n=36),对比两组产妇产时出血率和输血情况,新生儿Ap... 探讨阴道分娩对疤痕子宫妊娠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疤痕子宫妊娠产妇临床资料,依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n=44)和阴道分娩组(n=36),对比两组产妇产时出血率和输血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产妇产后24h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阴道分娩组产时出血率(11.4%)及输血情况(2.3%)低于剖宫产组(34.1%、18.2%),新生儿体重(3.51±0.34 kg)高于剖宫产组(3.12±0.26 kg),产后24h出血量(250.8±11.6ml)和住院时间(4.0±1.1 d)均低于剖宫产组(295.5±26.7 ml、7.6±1.1 d),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5.6%)低于剖宫产组(22.7%)(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8.7±1.2分、8.8±1.0分)无差异(P>0.05)。结论:阴道分娩可有效降低产妇产时出血风险,改善术中、术后出血情况和住院时间,提升新生儿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疤痕子宫 阴道分娩 分娩结局 产后出血 妊娠结局 新生儿
下载PDF
快速康复理念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赵晓琴 刘晓辉 +1 位作者 王燕萍 马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ERAS)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友爱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RAS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ERAS组在分娩过程中实施快速康复理念措施,...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ERAS)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友爱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RAS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ERAS组在分娩过程中实施快速康复理念措施,对照组在分娩中实施常规措施。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尿潴留率、泌乳启动延迟率、子宫复旧不良率、产后住院时间、产前焦虑程度、产后2 d的抑郁程度、产褥病率、再次入院情况和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结果 ERAS组会阴侧切、尿潴留、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前焦虑程度、产后2 d的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病率、子宫复旧不良的发生率和再次入院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应用于阴道分娩,减轻了产妇的心理负担,降低了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加速产后恢复,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保障了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阴道分娩 快速康复理念 并发症
下载PDF
前次剖宫产手术时机对再孕阴道分娩母婴并发症的影响
14
作者 李俊强 马多娜 +2 位作者 潘峰 许鑫玥 马婉莹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前次剖宫产手术时机对再孕阴道分娩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34例足月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孕产妇资料。按前次剖宫产手术时机分为择期组(择期行剖宫产术)426例、第一产程组(第一产程行剖宫产术)278例... 目的探讨前次剖宫产手术时机对再孕阴道分娩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34例足月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孕产妇资料。按前次剖宫产手术时机分为择期组(择期行剖宫产术)426例、第一产程组(第一产程行剖宫产术)278例、第二产程组(第二产程行剖宫产术)330例。分析前次剖宫产手术时机对VBAC孕产妇的产程、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结果第二产程组子宫收缩乏力比例、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住院天数均大于择期组和第一产程组(P<0.05),而择期组与第一产程组比较,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第二、第三产程时限、助产率、会阴裂伤率、产后尿潴留率、发热比例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转入新生儿科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次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孕产妇再孕阴道分娩时发生子宫收缩乏力及产后出血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前次手术时机 阴道分娩 并发症
下载PDF
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促进阴道分娩后子宫复旧研究
15
作者 周少如 林玉芬 曾琦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聚焦超声对阴道分娩后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产科进行阴道分娩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低强度聚焦超声对阴道分娩后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产科进行阴道分娩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产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72 h后的宫底高度、恶露量和恶露排出时间、产后并发症(出血、产褥感染和宫腔积液)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宫底下降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产后3 d恶露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排出恶露的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出血、产褥感染和宫腔积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子宫恢复过程中使用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能够有效地促进子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聚焦超声 阴道分娩 子宫复旧 恢复效果
下载PDF
盆底超声评估骨盆环疾病孕妇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舒红艳 李玮健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评估骨盆环疾病孕妇经阴道分娩后的盆底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定期产检并行经阴道分娩的初次产妇150例(妊娠期间患骨盆环疾病)为病例组,以及无骨盆环疾病者1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于经阴道分娩后42 d...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评估骨盆环疾病孕妇经阴道分娩后的盆底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定期产检并行经阴道分娩的初次产妇150例(妊娠期间患骨盆环疾病)为病例组,以及无骨盆环疾病者1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于经阴道分娩后42 d使用二维、三维、四维盆底超声分别评估其盆底功能,比较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膀胱颈下降距离(BND)、膀胱尿道后角(PUA),以及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盆膈裂孔前后径(LHAP)、肛提肌裂孔左右径(LHLR)、肛提肌裂孔最大面积、肛提肌厚度的差异,分析两组孕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结果二维盆底超声检查显示,病例组Valsalva状态下BND低于对照组,BSD及PU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维盆底超声检查显示,病例组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LHLR、LHA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维盆底超声检查显示,病例组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最大面积均高于对照组,肛提肌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产后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盆底超声可准确评估骨盆环疾病孕妇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变化,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二维 三维 四维 骨盆环疾病 阴道分娩 盆底功能障碍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张丽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60-63,共4页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8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34例剖宫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决定分娩方式的条件(前次子...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8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34例剖宫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决定分娩方式的条件(前次子宫下段横切、单胎妊娠、头先露情况、宫颈长度、子宫下段厚度)、妊娠结局[平均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评分)、产后泌乳时间、住院时间]、妊娠合并症(产后出血、产后感染、脏器拉伤、宫缩乏力、尿潴留、腹膜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前次子宫下段横切、单胎妊娠、头先露占比分别为69.32%、73.86%、51.14%,均低于对照组的100.00%、91.18%、85.29%,宫颈长度(19.41±3.63)mm、子宫下段厚度(2.76±0.52)mm小于对照组的(26.82±4.98)、(4.59±0.8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出血量(212.36±39.67)ml、新生儿Apgar评分(9.59±1.79)分、产后泌乳时间(1.17±0.22)d、住院时间(3.57±0.67)d与对照组的(205.80±38.18)ml、(9.32±1.73)分、(1.16±0.22)d、(3.52±0.65)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29.55%与对照组的32.3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可以实施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两种方式,但限制剖宫产分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及时筛查阴道试产的适应证和剖宫产指征可避免产妇出现严重的妊娠风险,考虑产妇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分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分娩途径
下载PDF
自由体位联合分娩镇痛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8
作者 赖苑婷 田应模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中应用自由体位联合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1月接收的94例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助产,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联合分娩镇痛助产。比较两...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中应用自由体位联合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1月接收的94例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助产,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联合分娩镇痛助产。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焦虑程度,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分娩方式,会阴裂伤情况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语言反应、显示疼痛强度、视觉模拟焦虑评分更低(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更低(P<0.05);但两组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更高,剖宫产率、会阴裂伤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更低(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中应用自由体位联合分娩镇痛可以缩短整体产程时间,减轻产妇疼痛,缓解产妇焦虑,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会阴裂伤及新生儿窒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体位 分娩镇痛 阴道分娩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经阴道分娩260例产妇阴道壁血肿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江真真 李浩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6期26-29,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经阴道分娩产妇阴道壁血肿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其发生及制定护理干预提供支持。方法将2013年1月—2022年9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经阴道分娩发生阴道壁血肿的260例产妇纳入观察组,按照1∶1比...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经阴道分娩产妇阴道壁血肿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其发生及制定护理干预提供支持。方法将2013年1月—2022年9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经阴道分娩发生阴道壁血肿的260例产妇纳入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未发生阴道壁血肿2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产妇各项资料之间的差异,分析导致阴道壁血肿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阴道壁血肿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2013年1月—2022年9月阴道分娩81545例,发生阴道壁血肿26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阴道壁血肿的平均发生率为0.318%(260/81545);2组产妇年龄、身高、体质量、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贫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妊娠期肝损伤、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次、急产、巨大儿、阴道助产、产道切开、妊娠期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产、巨大儿、阴道助产以及妊娠期高血压是阴道壁血肿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产、巨大儿、阴道助产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的产妇经阴道分娩过程中出现阴道壁血肿的风险较高,在分娩前对产妇进行评估并护理,可降低阴道壁血肿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阴道壁血肿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急产 巨大儿 阴道助产
下载PDF
穴位热敷联合穴位按摩对阴道分娩产妇出现产后子宫收缩痛的影响
20
作者 包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6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热敷联合穴位按摩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4月96例于织金县中医医院行阴道分娩的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热敷联合... 目的:探讨穴位热敷联合穴位按摩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4月96例于织金县中医医院行阴道分娩的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热敷联合穴位按摩护理,两组均持续随访2个月。对比两组产后子宫收缩痛、子宫底下降幅度、子宫体积、产后24 h出血量、子宫复旧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72 h子宫收缩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72 h子宫底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产后7 d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子宫复旧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恶露排出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热敷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在阴道分娩产妇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减轻产后子宫收缩痛,加快子宫复旧速度,减少产后24 h出血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穴位热敷 穴位按摩 子宫收缩痛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