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生长状态及粪肠球菌上清液对两者共培养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1
作者 孙茜 张晓宇 +5 位作者 冯旸子 何渊慧 白会会 杜梦瑶 范琳媛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研究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后的生长特性,同时探究粪肠球菌上清对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混合培养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阿托波菌,观察... 目的:研究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后的生长特性,同时探究粪肠球菌上清对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混合培养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阿托波菌,观察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24、48、72h的生长情况及成膜情况。观察粪肠球菌标准株24h内生长情况及产酸能力。通过检测OD值观察阴道加德纳菌单独培养、阴道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混合培养与分别加入粪肠球菌上清共培养24、48、72h后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2∶1比例共培养的成膜能力比相同菌量的加德纳菌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波菌几乎不生成生物膜。粪肠球菌上清液对单加德纳菌及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2∶1)混合培养生物膜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后可互相促进生物膜的形成。粪肠球菌上清液对单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混合培养的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 阴道加德纳菌 阴道阿托波 共培养 益生
下载PDF
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的乳杆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机制的研究
2
作者 张瑞 马爱昕 +4 位作者 王君竹 李昶 尹海旭 白会会 刘朝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62-1965,共4页
目的筛选对阴道加德纳菌增殖有抑制功能的阴道乳杆菌菌株,探讨阴道乳杆菌菌株抑制加德纳菌的可能机制,为开发用于细菌性阴道病(BV)治疗的益生菌菌株提供先决条件。方法分别从BV患者和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阴道加德纳菌菌株和乳杆菌... 目的筛选对阴道加德纳菌增殖有抑制功能的阴道乳杆菌菌株,探讨阴道乳杆菌菌株抑制加德纳菌的可能机制,为开发用于细菌性阴道病(BV)治疗的益生菌菌株提供先决条件。方法分别从BV患者和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阴道加德纳菌菌株和乳杆菌菌株,通过spot on lawn法筛选有抑制阴道加德纳菌增殖的乳杆菌菌株,用双层牛津杯法对比乳杆菌菌液、上清液、菌体对阴道加德纳菌菌株抑制作用的差别。结果从20例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获得62株阴道乳杆菌菌株,分属于6个菌种,其中18株有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的作用。通过对18株有抑菌效应的乳杆菌菌株的不同成份(菌液、菌体、上清液)研究表明,其菌液、菌体和上清液均有抑菌效应,菌液的抑菌效应明显大于上清液组。上清液经过蛋白酶K处理之后,8份标本的抑菌效果消失,10份标本的抑菌效果明显减弱。结论该研究共纯化和鉴定阴道乳杆菌菌株62株,其中18株具有抑制阴道加德纳菌增殖的功能。产生蛋白类抑菌物质可能参与了阴道乳杆菌抑制阴道加德纳菌增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 蛋白 阴道乳杆 阴道加德纳菌 阴道
下载PDF
抑制阴道加德纳菌乳酸菌的筛选及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宋佳 李雪龙 +5 位作者 乌日娜 武俊瑞 李东红 余萍 汤纯 矫艳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6-171,共6页
为筛选具有较强抑制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特性的乳酸菌菌株,该研究通过双层琼脂扩散法测定菌株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的能力,从筛菌样品中筛选能力较强的乳酸菌,通过溶血性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评价其安全性,并进行了耐酸耐... 为筛选具有较强抑制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特性的乳酸菌菌株,该研究通过双层琼脂扩散法测定菌株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的能力,从筛菌样品中筛选能力较强的乳酸菌,通过溶血性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评价其安全性,并进行了耐酸耐胆盐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筛选菌株中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HCS02-001抑菌能力最强,发酵上清液抑菌圈直径为18.23 mm,发酵上清液经过3倍浓缩后抑菌圈直径可达21.58 mm。菌株HCS02-001无溶血性,无致病性,在pH 2.0条件下培养17 h活菌数对数值为7.97,存活率为85.52%,在1.5%胆盐条件下培养17 h活菌数对数值为8.48,存活率为90.99%。结果显示罗伊氏粘液乳杆菌HCS02-001具有较强的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特性,初步判定其具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安全性 特性 罗伊氏粘液乳杆 阴道加德纳菌
下载PDF
阴道内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生长状态及其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晓宇 孙茜 +5 位作者 冯旸子 何渊慧 白会会 杜梦瑶 范琳媛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278,共6页
目的:研究阴道菌群中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后的生长特性,同时探究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粪肠球菌和阴道加德纳菌,在妇科阴道微生... 目的:研究阴道菌群中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后的生长特性,同时探究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粪肠球菌和阴道加德纳菌,在妇科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中诊断为菌群异常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卷曲乳杆菌,观察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24、48、72h的生长情况及产乳酸能力。通过检测OD值观察阴道加德纳菌单独培养与分别加乳杆菌、粪肠球菌及其混合培养的上清液共培养24、48、72h后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乳杆菌与粪肠球菌混合培养后产L-乳酸比单独乳杆菌和单独粪肠球菌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后的菌量逐渐增多,但比粪肠球菌单独培养菌量多(P<0.05)。随着时间增加,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的成膜能力较乳杆菌、粪肠球菌单独培养的成膜能力好(P<0.05)。24h时乳杆菌上清液对加德纳菌成膜能力无明显抑制作用,而粪肠球菌上清液及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的上清液对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和72h时乳杆菌上清液、粪肠球菌上清液、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的上清液对加德纳菌的成膜能力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共培养的上清液较单独培养的上清液抑制作用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后在产乳酸方面存在拮抗作用,同时共培养后可相互促进生物膜的形成,而不促进细菌的生长。随着培养时间增加,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的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比单乳杆菌或单粪肠球菌上清液强,表明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后对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乳杆 粪肠球 阴道加德纳菌 共培养 益生
下载PDF
阴道加德纳菌对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原学诊断评价 被引量:59
5
作者 李连青 朱庆义 +2 位作者 刘俊芬 李兆艾 武素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6-230,共5页
目的 探讨阴道加德纳菌对细菌性阴道病(BV)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 对237例妇科门诊生殖道感染患者,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用直接涂片染色、细菌分离培养、PCR和 BV试验等 4 种方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和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按照 Amsel金... 目的 探讨阴道加德纳菌对细菌性阴道病(BV)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 对237例妇科门诊生殖道感染患者,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用直接涂片染色、细菌分离培养、PCR和 BV试验等 4 种方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和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按照 Amsel金标准分组:BV组 174 例,非 BV组 63 例;另设对照组 40 例为健康体检妇女。结果 BV组174例直接涂片(线索细胞)、细菌培养、PCR和BV试验等4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5%、51.1%、78.2%和89.7%;63例非BV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6.3%、9.5%、11.1%和 28.6%,2 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性;40例健康对照组,只有PCR阳性检出率为12.5%,余均为阴性;23株 GV药敏试验结果甲硝唑敏感2株,替硝唑敏感3株,罗红霉素敏感3株,阿奇霉素敏感4株,克林霉素敏感 1 株。结论阴道加德纳菌在细菌性阴道病中占有主导作用,是细菌性阴道病的重要致病菌之一;BV诊断试验快速、敏感,适用于BV筛查;涂片染色检测线索细胞简单、易行,且可同时进行真菌、淋菌等检测;细菌分离培养是阴道加德纳菌鉴定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病(BV) 阴道加德纳菌(GV) 聚合酶链反应(PCR)
下载PDF
男女性生殖道炎性疾病者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病原菌感染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琴 谢平 +3 位作者 徐卓群 徐汇义 朱蕾芳 肖琛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29-1431,共3页
目的了解男女性生殖道炎性疾病者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病原菌的感染状况.方法收集2003年10月~2004年8月,无锡地区682例(男459例,女223例)男女性生殖道炎性疾病患者的尿道和宫颈分泌物标本及115例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进行阴道加... 目的了解男女性生殖道炎性疾病者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病原菌的感染状况.方法收集2003年10月~2004年8月,无锡地区682例(男459例,女223例)男女性生殖道炎性疾病患者的尿道和宫颈分泌物标本及115例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进行阴道加德纳菌(GV)、解脲脲支原体(Uu)、人支原体(MH)、生殖道支原体(MG)、肺炎支原体(MP)、淋病奈瑟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检测,女性同时进行念珠菌和滴虫检测.结果男性生殖道患者GV阳性率为8.1%,居NG(37.3%)、Uu(22.7%)之后列第3位;女性Gv为28.3%,居念珠菌(42.6%)、Uu(38.6%)之后也列第3位.结论男女性生殖道炎性疾病患者GV阳性率较高,在检出的病原菌中居第3位,对STD患者应注重GV的检测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加德纳菌 支原体属 衣原体属 淋病奈瑟球 STD
下载PDF
Mohnarin 2008年度报告:淋病奈瑟菌、阴道加德纳菌、气单胞菌与副溶血弧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肖永红 王进 +1 位作者 朱燕 高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I0005-I0008,共4页
目的了解淋病奈瑟菌、阴道加德纳菌、气单胞菌与副溶血弧菌耐药状况。方法采用纸片法、MIC法或E-test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对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Mohnarin)所属三级甲等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 目的了解淋病奈瑟菌、阴道加德纳菌、气单胞菌与副溶血弧菌耐药状况。方法采用纸片法、MIC法或E-test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对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Mohnarin)所属三级甲等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分离的4种菌株进行分析。结果①共分离到淋病奈瑟菌138株、阴道加德纳菌119株、嗜水气单胞菌336株、其它气单胞菌115株和副溶血弧菌51株。②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63.6%,对头孢西丁、头孢噻肟敏感率在95%以上,其他头孢菌素敏感率仅为73.3%~79.2%,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达90%。③阴道加德纳菌对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氯霉素敏感性较高,对大环内酯、克林霉素、四环素、阿米卡星敏感率在60%~79.3%,对氧氟沙星仅37.5%敏感率。④嗜水气单胞菌对多数β-内酰胺类敏感性差,但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超过90%;对阿米卡星、米洛环素、多黏菌素B、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在80%以上。结论四种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各具特点,临床需根据耐药情况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 气单胞 阴道加德纳菌 副溶血弧 MOHNARIN 耐药监测 2008年
下载PDF
STD患者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病原菌感染状况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琴 谢平 +4 位作者 徐卓群 徐汇义 朱蕾芳 肖琛月 鲁严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76-678,共3页
目的了解STD患者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病原菌感染状况。方法收集2003年10月~2004年6月无锡地区682例STD患者的生殖道拭子标本进行阴道加德纳菌(GV)、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肺炎支原体(MP)、淋病奈瑟菌(NG)、... 目的了解STD患者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病原菌感染状况。方法收集2003年10月~2004年6月无锡地区682例STD患者的生殖道拭子标本进行阴道加德纳菌(GV)、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肺炎支原体(MP)、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检测,女性同时检测念珠菌和滴虫。结果男性STD患者GV阳性率为8.1%,居NG(37.3%),UU(22.7%)之后列第3位;女性GV为28.3%,居念珠菌(42.6%),UU(38.6%)之后也列第3位。结论STD患者GV阳性率较高,在检出的病原菌中居第3位,对STD患者应注重GV的检测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加德纳菌 STD 支原体 衣原体 淋病奈瑟
下载PDF
前列腺炎患者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状况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琴 徐卓群 +2 位作者 徐汇义 肖琛月 朱晓红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743-744,共2页
关键词 阴道加德纳菌 前列腺炎 衣原体 支原体 淋病奈瑟
下载PDF
男性不育患者精液阴道加德纳菌感染调查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水林 朱云霞 糜祖煌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06-508,共3页
目的 :了解男性不育患者精液阴道加德纳菌 (Gv)的感染状况。 方法 :收集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5月期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男性不育门诊就诊的 373例男性精液标本 ,以及其中 6 3例Gv阳性患者的配偶阴道拭子标本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 目的 :了解男性不育患者精液阴道加德纳菌 (Gv)的感染状况。 方法 :收集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5月期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男性不育门诊就诊的 373例男性精液标本 ,以及其中 6 3例Gv阳性患者的配偶阴道拭子标本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PCR)技术进行Gv检测。 结果 :男性不育患者精液Gv定植率为 4 4 .2 % ,阳性者配偶阳性率达 87.3%。 结论 :男性不育患者精液Gv定植率较高 ,Gv可经性生活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阴道加德纳菌 精液 分子检测
下载PDF
阴道加德纳菌感染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楚雅玲 岳林 +1 位作者 王丽芬 陈淑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89-890,共2页
目的探讨精液中阴道加德纳菌(Gv)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套式PCR术进行Gv检测并与精液参数、精液白细胞含量、AsAb进行相关分析;383例男性不育就诊者精液中检出Gv阳性者设为阳性组;精液Gv阴性者设为阴性组。结果就诊者精液中检... 目的探讨精液中阴道加德纳菌(Gv)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套式PCR术进行Gv检测并与精液参数、精液白细胞含量、AsAb进行相关分析;383例男性不育就诊者精液中检出Gv阳性者设为阳性组;精液Gv阴性者设为阴性组。结果就诊者精液中检出Gv阳性者86例,阳性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a+b活力、低渗肿胀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而阳性组精子畸形率、精液pH值,白细胞精液症检出率、AsAb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P<0.01);两组精液量、精液黏度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液中Gv感染可影响精液质量,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加德纳菌 聚合酶链反应 精液参数 男性不育
下载PDF
阴道加德纳菌分离培养及快速鉴定 被引量:10
12
作者 涂少华 袁应华 +2 位作者 丁臻俊 贺晶晶 万海英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1-221,共1页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nosis,BV),也称非特异性阴道炎,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加并伴有典型的腥臭味,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黏度很低。该病主要病原体之一是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rela vaginalis,Gv)本文报告阴道...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nosis,BV),也称非特异性阴道炎,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加并伴有典型的腥臭味,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黏度很低。该病主要病原体之一是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rela vaginalis,Gv)本文报告阴道加德纳菌分离培养及快速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加德纳菌 阴道 分离培养 鉴定
下载PDF
男性性传播疾病病人阴道加德纳菌、支原体感染调查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琴 谢平 +1 位作者 肖琛月 王志荣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59-459,462,共2页
关键词 男性 性传播疾病 阴道加德纳菌 支原体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阴道加德纳菌的方法及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姚虹 吕治 +1 位作者 苏建荣 阎东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768-770,共3页
目的建立检测阴道加德纳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用于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方法定性PCR检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阴道加德纳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阴道加德纳菌的DNA含量。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对... 目的建立检测阴道加德纳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用于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方法定性PCR检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阴道加德纳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阴道加德纳菌的DNA含量。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定性PCR的特异度为65%,敏感度为5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阴道加德纳菌含量的线性范围1×10~1×106copies/mL。阴道加德纳菌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含量为(3.85±1.54)lgcopies/m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61,当阴道加德纳菌的DNA含量截断值为3.60 lgcopies/mL时,其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总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和80%。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有效地检测阴道加德纳菌基因组DNA提取效率,并且检测阴道加德纳菌的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准确性和重复性良好。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加德纳菌 阴道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免疫荧光法在阴道加德纳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岚 杨娟 +1 位作者 孟西娜 陈道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68-1170,共3页
目的:介绍快速检测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的方法,了解妊娠妇女加德纳菌的感染状况。方法:对本院住院治疗的928例妊娠妇女(其中稽留流产组441例、先兆流产组60例、不全流产组50例、难免流产组38例,同时选取339例正常妊... 目的:介绍快速检测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的方法,了解妊娠妇女加德纳菌的感染状况。方法:对本院住院治疗的928例妊娠妇女(其中稽留流产组441例、先兆流产组60例、不全流产组50例、难免流产组38例,同时选取339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的阴道分泌物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进行观察测定。结果:各不良妊娠组加德纳菌的阳性率依次为:稽留流产组36.96%,先兆流产组41.67%,不全流产组30.00%,难免流产组31.58%,各组分别与对照组的阳性率(4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中,GV感染以18~25岁和26~30岁阶段最多,分别占41.69%和30.42%;但比较各年龄组的GV阳性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免疫荧光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阴道加德纳菌,各不同妊娠状况的孕妇均有较高的阴道加德纳菌感染率,且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在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及早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加德纳菌 免疫荧光技术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阴道加德纳菌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姚虹 吕治 阎东辉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11期70-72,共3页
目的 建立检测阴道加德纳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用于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方法 按照Amsel诊断标准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定性PCR检测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阴道加德纳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阴道加德纳菌的DNA含量,用受... 目的 建立检测阴道加德纳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用于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方法 按照Amsel诊断标准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定性PCR检测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阴道加德纳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阴道加德纳菌的DNA含量,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定性PCR的特异度为64.7%,敏感度为54.9%.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阴道加德纳菌含量的线性范围1×105~1×106拷贝数/ml.阴道加德纳菌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含量为(3.85±1.54)lgCOPY/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 (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761,当阴道加德纳菌的DNA含量截断值为3.60 lgCOPY/ml时,其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总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5%和80.3%.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有效地检测阴道加德纳菌基因组DNA提取效率,并且检测阴道加德纳菌的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准确性和重复性良好.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阴道加德纳菌 阴道
下载PDF
阴道加德纳菌和细菌性阴道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吴爱武 曹锦洪 刘岩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4-325,共2页
为了解阴道加德纳菌( Gardnerella vaginalis,Gv)与细菌性阴道病( Bv)的相关性,采用荧光标记抗体染色技术对 150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分泌物涂片和 100例正常对照者的分泌物涂片进行 Gv的检出;结果显示,患病组 Gv检出率... 为了解阴道加德纳菌( Gardnerella vaginalis,Gv)与细菌性阴道病( Bv)的相关性,采用荧光标记抗体染色技术对 150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分泌物涂片和 100例正常对照者的分泌物涂片进行 Gv的检出;结果显示,患病组 Gv检出率( 59%)明显高于对照组( 25%), P< 0.01;患病组分泌物湿片“线索细胞”阳性的涂片( 140例)中, 96%( 135/140)的“线索细胞”周围显示吸附的细菌是 Gv,提示 Gv和 Bv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Cv是 Bv的病原菌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加德纳菌 荧光抗体技术 阴道
下载PDF
阴道加德纳菌配偶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倪少娟 佘尚扬 +3 位作者 黄琳 梁昆 闫芳 陶春凤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14-616,共3页
目的:了解阴道加德纳菌(GV)在配偶之间的传播,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配偶双方同时治疗的意义。方法:首先应用免疫荧光法对401例BV患者进行GV感染调查,对其中122例GV阳性者的配偶取尿道拭子进行GV检测,对BV患者、配偶同时进行治疗,... 目的:了解阴道加德纳菌(GV)在配偶之间的传播,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配偶双方同时治疗的意义。方法:首先应用免疫荧光法对401例BV患者进行GV感染调查,对其中122例GV阳性者的配偶取尿道拭子进行GV检测,对BV患者、配偶同时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BV患者GV检出率为42.9%,配偶双方同时检出率为63.1%;配偶同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BV治愈率及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V复发率却明显降低,P<0.01。结论:GV在配偶之间有较高的传播率,BV患者、配偶同时治疗可降低BV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加德纳菌 配偶传播 阴道 治疗
下载PDF
阴道内乳杆菌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那日苏 牛小溪 +5 位作者 肖冰冰 王奔 张瑞 霍丽丽 刘朝晖 廖秦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41-645,共5页
目的:研究阴道加德纳菌(GV)生物膜体外生长过程及阴道来源乳杆菌对GV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选取GV标准菌株(ATCC14018)体外培养生物膜,在成膜的不同时期检测生物膜生成量及观察生物膜生成形态。选取阴道来源乳杆菌1#(鼠李糖乳杆菌... 目的:研究阴道加德纳菌(GV)生物膜体外生长过程及阴道来源乳杆菌对GV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选取GV标准菌株(ATCC14018)体外培养生物膜,在成膜的不同时期检测生物膜生成量及观察生物膜生成形态。选取阴道来源乳杆菌1#(鼠李糖乳杆菌)、2#(乳酪乳杆菌),分别在GV生物膜生成后的0h、24h、48h加等量乳杆菌共培养24h,用Live/Dead荧光染色剂染色,观察GV生物膜生成情况。结果:(1)同一培养条件下,GV生物膜生成不同时期的OD值有明显差异(P〈0.05)。电镜扫描图片显示,培养4~20h时见散落的单菌落,24h时单独菌落开始连接,48h时形成连接的菌落外面包裹一层胞外聚合物,48h后形态无变化。(2)GV生物膜的荧光染色显示,阴道内乳杆菌对抗生长后0h、24h时,GV生物膜厚度减少,形成松散的菌落,以乳杆菌为主;对抗生长后48h,菌落密度无变化,死菌面积增大,活菌以乳杆菌为主。结论:(1)阴道GV生物膜形成较缓慢,开始成膜时间约为培养后24h,约在48h后形成成熟的生物膜。(2)阴道内乳杆菌可干扰GV生物膜的形成,不同乳杆菌对不同时期GV生物膜的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加德纳菌 生物膜 乳杆 阴道
下载PDF
阴道加德纳菌与细菌性阴道病(附249例标本培养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文和 于永兰 +4 位作者 李玉华 于秀英 曹永献 于振生 张惠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1-252,共2页
阴道加德纳菌与细菌性阴道病(附249例标本培养报告)吕文和,于永兰,李玉华,于秀英,曹永献,于振生,张惠芹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邮政编码266003)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过去... 阴道加德纳菌与细菌性阴道病(附249例标本培养报告)吕文和,于永兰,李玉华,于秀英,曹永献,于振生,张惠芹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邮政编码266003)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过去称非特异性阴道炎。阴道加德纳菌(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疾病 阴道加德纳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