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失犯预见可能性的定位:既有学说批判与责任阻却事由论提倡
1
作者 袁汉兴 李永升 《南海法学》 2024年第2期37-48,共12页
应当将预见可能性定位于责任阻却事由。责任阻却事由,又可以称为消极的责任要素。消极的责任要素与积极的责任要素最大的区别在于两者认定模式不同,对于积极的责任要素,司法机关需要积极提出证据证明的责任要素;对于消极的责任要素,则... 应当将预见可能性定位于责任阻却事由。责任阻却事由,又可以称为消极的责任要素。消极的责任要素与积极的责任要素最大的区别在于两者认定模式不同,对于积极的责任要素,司法机关需要积极提出证据证明的责任要素;对于消极的责任要素,则不需要司法机关积极提出证明予以证明的责任要素,但若有证据证明行为人缺乏消极的责任要素,则发生阻却责任的法律效果。将缺乏预见可能性定位于过失犯责任阻却事由,则意味着司法机关在判断过失犯的有责性时,不但要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过失,还要考察行为人对于结果的发生是否具有预见可能性。既有学说容易导致司法机关忽视对行为人预见可能性的考察,导致了结果责任倾向的出现,不当扩大了过失犯的处罚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可能性 构成要件要素 归责要素 责任要素 责任阻却事由
下载PDF
合理处理已公开信息作为违法阻却事由的规则建构
2
作者 王亚旗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合理处理属于未经授权擅自处理已公开个人信息行为的违法阻却事由。合理处理信息主体自行公开信息的正当化根据为基于法益性阙如原理的被害人默示同意。合理处理法定公开信息的正当化根据为基于法益衡量原理的正当业务行为。对于自愿公... 合理处理属于未经授权擅自处理已公开个人信息行为的违法阻却事由。合理处理信息主体自行公开信息的正当化根据为基于法益性阙如原理的被害人默示同意。合理处理法定公开信息的正当化根据为基于法益衡量原理的正当业务行为。对于自愿公开的个人信息,当信息主体具有明确公开目的或用途时,处理行为只有符合权利人的预期目的或用途才能成立合理处理。当信息主体没有明确表明其公开目的或用途时,只要处理行为对信息主体的权益没有重大影响且未被信息主体明确拒绝便成立合理处理。对于法定公开的个人信息,只要处理行为是基于正当目的或用途,且未侵害信息主体的重大利益原则上便属于合理处理。当处理目的与公开目的一致时,信息主体不得拒绝该合理处理行为。当处理目的不符合公开目的时,信息主体仍享有拒绝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公开个人信息 合理处理 违法阻却事由 正当化根据
下载PDF
论逃税罪中的处罚阻却条款
3
作者 王赫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52-55,共4页
《刑法修正案(七)》中增加了逃税罪处罚阻却条款。要正确适用该条款,应当准确把握其适用条件,严格进行规范审视。我国逃税罪处罚阻却条款过于宽松,税务机关权力比重过大,阻却条款的适用没有数额限制也有违公平正义原则。应当对处罚阻却... 《刑法修正案(七)》中增加了逃税罪处罚阻却条款。要正确适用该条款,应当准确把握其适用条件,严格进行规范审视。我国逃税罪处罚阻却条款过于宽松,税务机关权力比重过大,阻却条款的适用没有数额限制也有违公平正义原则。应当对处罚阻却条款适用的逃税数额规定限度,明确规定限制补缴税款的期限和逃税类案件移送公安司法机关的标准,防止税务机关滥权。为了防止该领域的职务犯罪,还应当注重发挥纪检监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税罪 处罚阻却 规范审视 制度完善
下载PDF
环境公共利益对环境权“入典”的阻却 被引量:2
4
作者 朱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6,共12页
在环境法典编纂研究过程中,有学者主张将环境权纳入环境法典之中,但环境权“入典”必然遭遇到与环境法典中的环境公共利益的相互关系的问题。随着生态利益上升为作为法益的环境公共利益,环境公共利益完成了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的转身,... 在环境法典编纂研究过程中,有学者主张将环境权纳入环境法典之中,但环境权“入典”必然遭遇到与环境法典中的环境公共利益的相互关系的问题。随着生态利益上升为作为法益的环境公共利益,环境公共利益完成了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的转身,中国环境法律也已实现环境公共利益的体系化保护。环境公共利益的普惠性和享受的天然性,使得环境权的创设既无必要,也无可能。以环境公共利益为中心的未来环境法典,从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到法律救济的全过程都难以针对环境权有实质性、可操作性的规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共利益 环境权 环境法典 阻却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我国移民遣返阻却事由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新军 张锡鸿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6-33,共8页
随着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人权保护理念在若干涉及国际移民治理的国际条约中得到体现,对国家在移民治理中行使驱逐权措施的限制不断加大,具体表现为国家实施遣返必须尊重被遣返者人权,禁止“任意遣返”或“将外国人推回至危险境地”等遣返... 随着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人权保护理念在若干涉及国际移民治理的国际条约中得到体现,对国家在移民治理中行使驱逐权措施的限制不断加大,具体表现为国家实施遣返必须尊重被遣返者人权,禁止“任意遣返”或“将外国人推回至危险境地”等遣返阻却事由等规定。然而,对于在国际移民治理中如何处理国家主权与人权保护的冲突尚未完全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于理解主权与人权的时代内涵提供了新的阐释。一方面,尊重国家主权不意味着在移民遣返中可以无视人权保护的客观要求,我国应尽快设置遣返阻却事由,依法保护外国人的权利;另一方面,国家主权原则是进行国际移民治理的基石,一国可以基于国家安全等因素进行移民遣返考量,针对部分非法移民滥用遣返阻却事由可能危及国家利益的情况,我国也要制定禁止遣返的例外条款以及相应的审查评估机制,维护国际移民治理的安全与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移民治理 遣返阻却事由 国家主权 人权保护
下载PDF
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犯罪成立的理论路径研究
6
作者 李亚龙 《天府新论》 CSSCI 2023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犯罪成立的理论路径中,“责任阻却说”更具合理性。应该明确故意系行为人之于构成要件的容忍,其认识对象限于构成要件事实。基于“责任”与“故意”的关系而言,两者为评价与被评价之关系,“故意”为“责任”评价的对... 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犯罪成立的理论路径中,“责任阻却说”更具合理性。应该明确故意系行为人之于构成要件的容忍,其认识对象限于构成要件事实。基于“责任”与“故意”的关系而言,两者为评价与被评价之关系,“故意”为“责任”评价的对象,而非“责任”的内容,故两者并非处于一个层面。违法性认识系行为人对于违反刑法与否的抽象性评价之认识,征表行为人对于规范的态度,其为行为人的“非难可能性”提供依据。因此,违法性认识应为“责任”评定之内容。因此,行为人违法性认识错误时,行为人通过阻却责任而非故意出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错误 犯罪成立 故意 责任 阻却犯罪
下载PDF
阻却责任型正当防卫的理论证成
7
作者 贾一帆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0-45,共6页
我国司法实践缺乏防卫过当行为的合理出罪路径,这导致法理与人情的冲突。对此,学界提出了错误论路径和期待可能性路径两种解决方法,而后者又有正当防卫统一说、正当防卫二分说和特殊防卫拟制说的争论。相比之下,将正当防卫分为阻却违法... 我国司法实践缺乏防卫过当行为的合理出罪路径,这导致法理与人情的冲突。对此,学界提出了错误论路径和期待可能性路径两种解决方法,而后者又有正当防卫统一说、正当防卫二分说和特殊防卫拟制说的争论。相比之下,将正当防卫分为阻却违法型正当防卫与阻却责任型正当防卫的正当防卫二分说更具有妥当性,但应当在正当防卫二分说的视角下,从法理基础、刑法依据和成立要件三个方面重构阻却责任型正当防卫的教义学规则。实践运用表明,经过理论重塑,阻却责任型正当防卫的方案能妥当解决司法实践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卫过当 阻却责任型正当防卫 期待可能性
下载PDF
阻却违法事由探究
8
作者 申敏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阻却违法事由包括合法的阻却违法事由和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阻却违法事由的理论根基在于社会相当性;阻却违法事由的范围应是开放性的;在罪刑法定的前提下,超法规阻却违法事由与罪刑法定是并行不悖的。因而阻却违法事由在我国刑法理... 阻却违法事由包括合法的阻却违法事由和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阻却违法事由的理论根基在于社会相当性;阻却违法事由的范围应是开放性的;在罪刑法定的前提下,超法规阻却违法事由与罪刑法定是并行不悖的。因而阻却违法事由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体系安排是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却违法事由 社会相当性 超法规阻却违法事由 罪刑法定 犯罪构成
下载PDF
犯罪构成与阻却责任事由关系论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秉志 肖中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共5页
阻却责任事由理论与犯罪构成理论在犯罪论体系结构中是平行与并列的关系,二者并不互相包容。明确此点,有助于阐明阻却责任事由理论与犯罪构成理论的关系。
关键词 犯罪构成 阻却责任事由 关系
下载PDF
未成年人收容处遇的现实阻却——从向度关系视角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利荣 蔡伟文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2012年第2期31-40,共10页
未成年人收容处遇与未成年人刑罚处遇的逐步分野归因于未成年人刑事政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演进发展,并以此推动未成年人刑事处遇多元化格局的实证选择,但其社会防卫与社会责任的双重刑法视角又无疑构筑了看似足以影响其内在品格的向度悖... 未成年人收容处遇与未成年人刑罚处遇的逐步分野归因于未成年人刑事政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演进发展,并以此推动未成年人刑事处遇多元化格局的实证选择,但其社会防卫与社会责任的双重刑法视角又无疑构筑了看似足以影响其内在品格的向度悖论关系,进而引发对其本体架构的适用现实阻却。由此,着眼于关系论的立场与方法,探寻这种向度悖论关系的时代情势变迁,自然成为调和与破解现实阻却的思绪指引。未成年人收容处遇也正是在这种向度悖论关系的调整与变迁之中清晰自己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收容处遇 现实阻却
下载PDF
现实刑事责任阻却事由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秉志 赵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54,共4页
通常而言,犯罪行为成立,刑事责任便始产生,行为人即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并不等同于“实际承担刑事责任”,观念刑事责任向现实刑事责任的转变过程,往往会由于现实刑事责任阻却事由的存在而停止,从而阻却刑事责任的... 通常而言,犯罪行为成立,刑事责任便始产生,行为人即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并不等同于“实际承担刑事责任”,观念刑事责任向现实刑事责任的转变过程,往往会由于现实刑事责任阻却事由的存在而停止,从而阻却刑事责任的现实承担。本文从应然与实然的层面上分析刑事责任实现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观念刑事责任阶段与现实刑事责任阶段,从中探求现实刑事责任阻却事由的定义表述与内容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 观念刑事责任 现实刑事责任 现实刑事责任阻却事由
下载PDF
论作为责任阻却事由的特殊防卫 被引量:4
12
作者 孔祥参 徐启明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6,共9页
我国刑法规定的特殊防卫是因缺乏期待可能性而阻却责任的事由,而非基于法益权衡理论阻却不法的事由。防卫权与正当防卫制度属于不同的法理范畴,正当防卫的制度目的是限制防卫权,而非鼓励和保护防卫权。刑法关于特殊防卫的规定应为拟制条... 我国刑法规定的特殊防卫是因缺乏期待可能性而阻却责任的事由,而非基于法益权衡理论阻却不法的事由。防卫权与正当防卫制度属于不同的法理范畴,正当防卫的制度目的是限制防卫权,而非鼓励和保护防卫权。刑法关于特殊防卫的规定应为拟制条款,而非注意规定。司法实务始终奉法益权衡理论为教义,完全没有必要将特殊防卫理解为注意规定,反而应注重其责任阻却事由的内涵。特殊防卫是以期待可能性为教义,在一般防卫过当的前提下,客观可能而主观不可能的情形。在适用特殊防卫时,应注重总结司法经验,形成对期待可能性的客观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特殊防卫 责任阻却事由
下载PDF
侵权违法阻却事由论纲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福友 高勇 《北方法学》 2009年第6期55-63,共9页
违法阻却事由与抗辩事由、免责事由系不同的概念,我国侵权法应在承认违法性独立地位的基础上,赋予违法阻却事由以独立意义。应该在坚持"结果不法说"的违法性理论前提下,对侵害他人权益行为进行有限的违法性推定,将属于合法权... 违法阻却事由与抗辩事由、免责事由系不同的概念,我国侵权法应在承认违法性独立地位的基础上,赋予违法阻却事由以独立意义。应该在坚持"结果不法说"的违法性理论前提下,对侵害他人权益行为进行有限的违法性推定,将属于合法权利行使的部分从传统违法阻却事由中剥离出去。要深刻把握违法性与可责性在传统构成要件理论中的不同价值及内在逻辑顺序,以"结果不法说"为基点,将违法阻却事由适用于全部侵权行为,明确虽具违法性但不具可责性加害行为的定性,并以此为契机,确立"侵权行为"在现代侵权法中的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阻却事由 违法性 侵权行为
下载PDF
作为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习惯法——刑法视域下习惯法违法性判断机能之开辟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杜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61,共7页
习惯法在刑法领域中,具有贯穿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之“横截式”作用与机能。本文的理论目标正在于,开辟和释放习惯法在违法性判断阶段之重要功能。在作者看来,习惯法完全可以作为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发挥作用,法官可以习惯法上之正当性... 习惯法在刑法领域中,具有贯穿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之“横截式”作用与机能。本文的理论目标正在于,开辟和释放习惯法在违法性判断阶段之重要功能。在作者看来,习惯法完全可以作为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发挥作用,法官可以习惯法上之正当性,排除行为之实质违法性。这不但不与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而且有利于保障被告人人权;不仅有利于以收缩的实质理性对抗扩张的形式理性,而且也应合了“社会相当性理论”和“社会危害性理论”———这一违法阻却事由的一般基础和实质违法性判断之根本标准。甚至,习惯法的引入,还将有力地深化和拓展我们对于“社会相当性”与“社会危害性”这一范畴的横向理解和空间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 刑事违法性 社会相当性 社会危害性 罪刑法定原则 阻却事由 违法性 判断 机能 法规
下载PDF
注意义务阻却事由之探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小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4-79,共6页
信赖原则与允许危险原则在德国经由判例逐步占据稳固地位,后又传入日本,在西方被广泛适用。信赖原则强调在适当的场合,行为人与他人之间相互存在着可以寄托于对方对于履行必要的注意义务的信赖,过失责任在于未履行信赖所要求的注意义务... 信赖原则与允许危险原则在德国经由判例逐步占据稳固地位,后又传入日本,在西方被广泛适用。信赖原则强调在适当的场合,行为人与他人之间相互存在着可以寄托于对方对于履行必要的注意义务的信赖,过失责任在于未履行信赖所要求的注意义务的一方;允许危险原则注重在适当的场合,允许行为人实施一定限度以内的危险行为,对此行为人无过失责任。与注意义务的赋予不同,信赖原则与允许危险原则通过对于行为人注意义务的否定,进而否定(阻却)行为人的过失责任。在我国科技发展的今天,理论上系统地构建信赖原则、允许危险原则的基本观念,实践中有意识地注重信赖原则、允许危险原则的具体运用,符合刑法的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义务 阻却事由 信赖原则 允许危险原则
下载PDF
依法行政内在阻却因素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淑芳 关保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对依法行政的内在阳却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诸如层级关系中连接模式上的阻却、价值准则上的封闭性与体系板块上的开放性的阻却、行政权行使政治化的阻却、若干调适规则空缺的阻却等具体形式。
关键词 依法行政 阻却因素 连接模式 价值准则 行政法
下载PDF
民法典中的违法阻却事由立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友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73,共8页
在侵权法上,"违法阻却事由"的概念是以认可独立违法性要件为前提的。《民法总则》第181条和第182条分别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明确了其属于违法阻却事由,但相关的规则仍然可以进一步完善。民法上一般认可的违法阻却事由... 在侵权法上,"违法阻却事由"的概念是以认可独立违法性要件为前提的。《民法总则》第181条和第182条分别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明确了其属于违法阻却事由,但相关的规则仍然可以进一步完善。民法上一般认可的违法阻却事由还包括自助行为、受害人同意、依法执行职务、正当行使权利。但是,在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之中仅应当就自助行为和受害人同意作出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阻却事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自助行为 受害人同意
下载PDF
论作为犯罪阻却事由的职务行为——以司法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中心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明楷 《北方法学》 2007年第1期54-64,共11页
司法工作人员的合法职务行为是犯罪阻却事由;职务行为的合法性要件是:必须具有法律、法令的根据,属于司法工作人员的一般的、抽象的职务权限范围,具有实施该职务行为的具体的职务权限,且符合作为司法工作人员职务行为有效要件的法律上... 司法工作人员的合法职务行为是犯罪阻却事由;职务行为的合法性要件是:必须具有法律、法令的根据,属于司法工作人员的一般的、抽象的职务权限范围,具有实施该职务行为的具体的职务权限,且符合作为司法工作人员职务行为有效要件的法律上的重要条件与方式;不宜将司法工作人员制止违法犯罪的职务行为作为正当防卫处理;对过当的职务行为,不能类推适用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处罚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行为 犯罪阻却事由 正当防卫
下载PDF
解析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理论——兼论社会危害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沈琪 《法学论坛》 2004年第4期84-89,共6页
本文对大陆法系刑法中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存在根据和价值诉求进行了理论剖析 ,并以此来关照我国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 。
关键词 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 社会危害性 形式违法 实质违法
下载PDF
法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阻却性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武松 潘弘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60-264,共5页
近年来,中国法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一项事实。从中国法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情况看,其创新能力不足是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集中表现,既有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内的原因,也有教育外的因素阻却法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 近年来,中国法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一项事实。从中国法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情况看,其创新能力不足是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集中表现,既有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内的原因,也有教育外的因素阻却法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培养主体以及培养对象均需对这些阻却性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变革研究生管理机制、设置研究生淘汰机制、学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办学等作为突破口,培养法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 硕士研究生 创新能力 阻却性因素 卓越法律人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