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北地震带区域构造应力场反演 被引量:5
1
作者 崔子健 陈章立 +1 位作者 王勤彩 李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9-229,I0001,共12页
利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方法,使用南北地震带及其邻近区域2009年1月—2017年8月466次M_L≥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及1976年1月—2017年8月GCMT公布的259次M≥4.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研究区1.0°×1.0°网格大小区域的构... 利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方法,使用南北地震带及其邻近区域2009年1月—2017年8月466次M_L≥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及1976年1月—2017年8月GCMT公布的259次M≥4.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研究区1.0°×1.0°网格大小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南北地震带作为青藏高原的东边界,由于所处动力环境复杂,其内部最大主应力方向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地震带北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向;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周边除龙门山断裂带NE段最大主应力为NW-NNW向外,其它地段最大主应力近EW向;南北地震带中南段最大主应力方向逐渐由近EW向到NW或NE向,再到近NS向。整体而言,南北地震带及邻近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由北到南发生了顺时针旋转。川滇菱形块体内部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NW向,应力方向转换带与块体边界基本一致,其东边界以东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向,西边界以西为NNE向。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角度分析,难以将"南北地震带"作为一个统一的地震带应用于中长期地震预测的研究与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 应力场 区域应力张量 阻尼反演法 震源机制
下载PDF
溪洛渡水库近场区蓄水前后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苏珊 韩立波 郭祥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2-411,418,共11页
利用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提供的近震数字波形记录,采用基于P波初动和S/P地动位移振幅比的HASH方法,计算了溪洛渡水库近场区2009年1月-2018年12月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从中选取质量可靠的震源机制解,采用阻尼区域应力反演方法... 利用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提供的近震数字波形记录,采用基于P波初动和S/P地动位移振幅比的HASH方法,计算了溪洛渡水库近场区2009年1月-2018年12月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从中选取质量可靠的震源机制解,采用阻尼区域应力反演方法获得了该区的应力场图像;基于震源机制解和应力场的时空分布,探讨了水库蓄水对当地应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水前地震类型以过渡型为主,走滑和逆冲型地震次之,正断型最少;蓄水后,过渡型地震明显减少,其它类型地震均不同程度增多,逆冲型地震数量与蓄水前相比增加近一倍。蓄水前后区域应力场发生了一定变化,具体表现为最小压应力轴的仰角增大,变化非常显著。这可能表明,蓄水造成的应力加载与地壳中应力量级可以比拟,对当地的应力环境提供了重要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洛渡水库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HASH方 阻尼区域应力场反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