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德市血吸虫病阻断传播后12年监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祝太平 翁寿清 +4 位作者 叶恩捷 舒跃奎 童建良 陈国梅 叶克全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建德市 血吸虫病 阻断传播后 监测
下载PDF
丝虫病阻断传播后监测工作初探
2
作者 于昭富 张广洲 《职业与健康》 CAS 1999年第8期23-24,共2页
丝虫病阻断传播后,我市在省寄研所指导下,对不同人群中是否还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开展了对流动人口丝虫病监测。1 监测内容和方法1.1 人群监测1.1.1 血检对象:对江苏、安徽、四川、云南、贵州等高发区来我市人员以及在高发区居住1年以上... 丝虫病阻断传播后,我市在省寄研所指导下,对不同人群中是否还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开展了对流动人口丝虫病监测。1 监测内容和方法1.1 人群监测1.1.1 血检对象:对江苏、安徽、四川、云南、贵州等高发区来我市人员以及在高发区居住1年以上返回人口全部进行调查,并列为血检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阻断传播 监测
下载PDF
HBV高载量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结合标准阻断措施阻断母婴传播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敏 李红梅 +3 位作者 张雷 何流 邓强 江海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高载量孕妇孕期HBV-DNA水平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情况,分析孕期抗病毒治疗结合标准阻断措施对HBV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住院分娩的120例HBV高载量...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高载量孕妇孕期HBV-DNA水平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情况,分析孕期抗病毒治疗结合标准阻断措施对HBV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住院分娩的120例HBV高载量孕妇临床资料,分析孕妇妊娠期、分娩前HBV-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eAg状态影响因素,分析孕期抗病毒治疗对新生儿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母婴安全性。结果:120例HBV高载量孕妇中,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93例(治疗组),抗病毒药物分别为替诺福韦占56.6%、拉米夫定占20.8%;未接受治疗27例(未治疗组)。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组和未治疗组HBV-DNA载量、HBeAg阳性率无差异(P>0.05);分娩前,抗病毒治疗组HBV-DNA载量≥10^(6)IU/ml占比(7.5%)低于未治疗组(92.6%)(P<0.05),而两组HBeAg阳性率(90.3%、92.6%)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低、HBVDNA载量高影响HBeAg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新生儿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率抗病毒治疗组(100.0%)高于未治疗组(2例,92.6%)(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早产、剖宫产、妊娠合并症、产时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HBV高载量孕妇HBV-DNA水平较高,HBeAg阳性率与孕妇年龄低、HBV-DNA载量高有关;孕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孕妇分娩前HBV-DNA水平,结合标准阻断措施后可提高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DNA载量 乙肝E抗原 抗病毒治疗 母婴传播阻断
下载PDF
围产期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贾艳萍 王桂云 +6 位作者 祁艳霞 徐雁 王君芝 褚梁梁 傅雁南 吴育红 韩孝萱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3期52-55,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常见的全球血液传播病原体,其导致的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甚至导致死亡[1]。据统计,全世界约有640万名五岁以下儿童患有慢性HBV感染,中国是世界上HBV感染负担最大的国家,20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常见的全球血液传播病原体,其导致的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甚至导致死亡[1]。据统计,全世界约有640万名五岁以下儿童患有慢性HBV感染,中国是世界上HBV感染负担最大的国家,2019年中国约2.96亿人感染HBV,每年150万新增感染,其中,围产期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新生儿乙肝感染的风险为95%[2]。目前,我国育龄期妇女HBsAg的阳性率为5%~6%,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3]。阻断母婴传播是预防HBV的源头,母婴阻断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医疗技术手段,阻止母体HBV传播给婴幼儿的方式。研究表明,母婴阻断对于新生儿乙肝预防和人类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4]。本文对围产期HBV母婴传播阻断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阻断
下载PDF
育龄女性对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治疗的认知情况调查及宣教策略探讨
5
作者 刘雨馨 刘莉莉 段晓亮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35期8-10,共3页
目的调查育龄女性对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治疗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宣教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月于九江市都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的60名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统计60名育龄女性一般资料,并进行艾滋病、梅毒... 目的调查育龄女性对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治疗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宣教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月于九江市都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的60名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统计60名育龄女性一般资料,并进行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治疗的认知情况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育龄女性对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阻断治疗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据此探讨宣教策略。结果60名育龄女性对于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的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防治知识、喂养方式以及总体认知知晓率分别为70.00%、65.00%、63.33%、58.33%、48.34%,将总体认知情况评分≥60分的育龄女性纳入知晓组,共29名,其余育龄女性纳入未知晓组,共31名。2组育龄女性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生育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生育情况为育龄女性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阻断治疗认知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育龄女性对于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治疗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文化程度、生育情况可对其认知水平造成影响,临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女性 艾滋病 梅毒 乙型肝炎 母婴传播阻断治疗
下载PDF
家犬溴氰菊酯药浴阻断内脏利什曼病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熊光华 金长发 +6 位作者 洪玉梅 苏忠伟 薛培泽 谢维宽 张安治 李国茹 高斌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8-181,共4页
在犬内脏利什曼病的高发区川北南坪县,择三乡一镇,连续2年(1992-1993)开展家犬溴氰菊酯药浴实验,浴犬率达99.0%以上。实验前的1991年度实验区内脏利什曼病新感染者13例;在1992年白蛉季节中经2次浴犬后,1992年度三乡一镇的新... 在犬内脏利什曼病的高发区川北南坪县,择三乡一镇,连续2年(1992-1993)开展家犬溴氰菊酯药浴实验,浴犬率达99.0%以上。实验前的1991年度实验区内脏利什曼病新感染者13例;在1992年白蛉季节中经2次浴犬后,1992年度三乡一镇的新病例为11例;至1993年白蛉季节中又进行2次治犬后,经考核,1993年度实验区内未见新发病例出现。显示1年2次连续2年的浴犬工作,对于阻断内脏利什曼病的传播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病 溴氰菊酯 阻断传播 药浴家犬
下载PDF
基因乙肝疫苗与血源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作用及免疫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顾筱琪 石丽娥 +2 位作者 韩树萍 吴斌 孙慧谨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95-897,共3页
目的 比较基因乙肝疫苗与血源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中的作用及免疫效果。方法 选择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 (小三阳 )母亲的婴儿 15 2例 ,随机分为基因乙肝疫苗组及血源乙肝疫苗组免疫接种 ,并跟踪观察两组接种疫苗的... 目的 比较基因乙肝疫苗与血源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中的作用及免疫效果。方法 选择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 (小三阳 )母亲的婴儿 15 2例 ,随机分为基因乙肝疫苗组及血源乙肝疫苗组免疫接种 ,并跟踪观察两组接种疫苗的母婴阻断作用 ,抗 HBs阳转率和抗 HBs水平变化趋势及与母乳喂养有无相关。结果 分娩 2 4h内婴儿HBsAg阳性携带率为 7.6 % ,行疫苗接种后 1~ 3岁HBsAg阳性携带率均为0 % ,抗 HBs水平在第 1年最高 ,第 2~ 3年呈稳态下降 ;抗 HBs阳性率逐年明显下降。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婴儿抗 HBs阳转率无差异。结论 基因乙肝疫苗较血源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源性和免疫持久性 ,且可避免血源疫苗可能携带的其他微量或未知微生物感染。小三阳母亲及婴儿无需行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 ,即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且可行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乙肝疫苗 血源乙肝疫苗 母婴传播阻断 免疫效果
下载PDF
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监测人群筛查的费用与效果 被引量:16
8
作者 余晴 赵根明 +4 位作者 曹淳力 黄少玉 张鸿满 张剑锋 郭家钢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通过对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监测人群查治病费用与效果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索主、被动监测防治策略的合理配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历史文献复习法分析2003-2005年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浙江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监测人群... 目的通过对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监测人群查治病费用与效果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索主、被动监测防治策略的合理配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历史文献复习法分析2003-2005年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浙江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监测人群查治病费用与效果。结果2003~2005年,3省(区)血吸虫病主动监测查治病费用中,浙江省监测总费用及年平均费用最高,分别为679.82、226.61万元;广西区最低,分别为8+39、2.80万元。被动监测查治病费用中,浙江省监测总费用及年平均费用最高,分别为0.59、0.20万元;广西区最低,分别为0.18、0.06万元。每查治一病例的平均费用,主动监测中,广东省最高,为17.23万元;广西区最低,为8.39万元。被动监测中,广东省最高,为0.06万元;浙江省最低,为0.02万元。人均血检费用广西区最低,广东省最高。人均粪检费用广西区最低,浙江省最高。结论在不同区域内血吸虫病主、被动监测查治病策略的优化配置模式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监测 费用-效果 传播阻断
下载PDF
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流行因素监测和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黄轶昕 张燕萍 +5 位作者 孙乐平 曹奇 朱荫昌 戎国荣 蔡刚 赵勇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03-206,共4页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流行因素及其特点,评价和探讨巩固监测阶段的措施与对策。方法在29个经省考核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开展监测研究,对传染源、钉螺等流行因素进行纵向观察,并对不同的监测方法进行比较研...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流行因素及其特点,评价和探讨巩固监测阶段的措施与对策。方法在29个经省考核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开展监测研究,对传染源、钉螺等流行因素进行纵向观察,并对不同的监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传染源监测表明,居民COPT阳性率为0.21%,无当地感染的粪阳病人及低年龄病例,家畜监测查病均为阴性;外来人口中COPT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外来及本地外出人口中均查获粪阳病例。2在开始监测的头5年内出现77.3%的有螺环境:查出钉螺分布在其中的16个县(市、区),占55.17%;有螺环境多为小面积复杂环境,有螺原因主要是查灭螺质量较差,同时外来扩散也不容忽视。3监测查螺方法中,以“定点查”检出率最高。结论1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稳定,内源性传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再流行因素依然存在;2巩固监测时期,病情监测主要抓好重点流动人群和指示人群(小年龄人群);钉螺监测在近期注重历史有螺环境,远期可注重外来输入,监测方法建议采用“定点查”结合“轮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钉螺 传播阻断地区 监测
下载PDF
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综合干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叶丽萍 孙亚维 +2 位作者 许国章 张吉楠 鲁锋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00-1500,共1页
关键词 血吸虫病防治 传播阻断 综合干预 传播阻断标准 钉螺 流动人口 监测 难度 历史 浙东
下载PDF
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0年后人群病情监测和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闻礼永 张剑锋 +5 位作者 陈军虎 严晓岚 俞丽玲 邵冠宏 吴海玮 吴观陵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18-1120,共3页
目的探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下简称达标)10年后人群血吸虫病病情,评价其防治效果和今后防治策略。方法对达标10年地区采用ELISA法检测人群血清抗血吸虫抗体水平,并用改良Kato-Katz法粪检血吸虫卵,进行定量观察和比较。结... 目的探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下简称达标)10年后人群血吸虫病病情,评价其防治效果和今后防治策略。方法对达标10年地区采用ELISA法检测人群血清抗血吸虫抗体水平,并用改良Kato-Katz法粪检血吸虫卵,进行定量观察和比较。结果达标10年地区人群粪检未查到血吸虫虫卵(0/3440),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为3.50%(132/3770),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36%(78/1788)和2.72%(54/1982),人群抗血吸虫抗体OD均值为0.068±0.056,其中男性为0.072±0.058,女性为0.065±0.05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6~20岁,21~35岁,36~50岁和51~65岁年龄组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3%(2/609)、0.55%(4/731)、3.79%(53/1399)和7.08%(73/1031),抗血吸虫抗体OD均值分别为0.048±0.030、0.052±0.032、0.071±0.060和0.087±0.068,除6~20岁与21~35岁年龄组在抗体阳性率和抗体OD均值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年龄组抗体水平在统计学上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达标10年地区人群血吸虫病情稳定,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人,但人群抗血吸虫抗体水平消减缓慢,在一定时期仍长期存在,且不同性别及年龄人群抗体水平仍与其暴露于原危险因素的机率有关,建议在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监测的同时加强对历史病人的清查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地区 人群 Kato—Katz法 ELISA 抗体
下载PDF
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查螺组织形式及其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能明 郑寿贵 +3 位作者 王翠蓉 郑海鸥 黄礼兰 汪松波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76-376,共1页
关键词 山丘型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地区 查螺 组织 传播阻断标准 阳性钉螺 中度流行区 区域联合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传播阻断抗原Pfs25和Pfs48/45基因编码序列的体外扩增 被引量:32
13
作者 罗树红 余新炳 +1 位作者 李学荣 陈观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体外扩增编码恶性疟原虫传播阻断抗原Pfs和Pfs48/45的基因序列,为进一步对其进行克隆和体外高效表达创造条件。方法: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合成与纯化;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体外培养;利用碱裂解法从培养的恶性疟原虫FCC1... 目的:体外扩增编码恶性疟原虫传播阻断抗原Pfs和Pfs48/45的基因序列,为进一步对其进行克隆和体外高效表达创造条件。方法: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合成与纯化;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体外培养;利用碱裂解法从培养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提取染色体DNA;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出编码Pfs25和Pfs48/45基因序列,其片段大小分别为657bp和1,359bp。而用间日疟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作对照,无扩增条带出现。结论:体外扩增编码恶性疟原虫传播阻断抗原Pfs25和Pfs48/45基因序列与预期长度相符合,从而,为该基因的克隆、测序和表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疟原虫 传播阻断抗原 pfs25 pfs48/45
下载PDF
孕妇产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查对阻断母婴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建坡 王会敏 +3 位作者 张连山 李瑞芳 董运强 孙爱然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28-2129,共2页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筛查对阻断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对孕6个月以上孕妇进行HBsAg筛查,在工作实施前后随机抽取3个县对筛查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筛查前乙型肝炎疫苗(HepB)保护率83.67%,筛查后83.33%,二者...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筛查对阻断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对孕6个月以上孕妇进行HBsAg筛查,在工作实施前后随机抽取3个县对筛查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筛查前乙型肝炎疫苗(HepB)保护率83.67%,筛查后83.33%,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239,0.75﹤P﹤0.90);筛查前后儿童HepB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9.95%和99.91%,二者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11,0.75﹤P﹤0.90);筛查前后儿童HepB及时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7.64%和98.35%,二者有统计学意义(χ2=6.82,0.01﹤P﹤0.05)。筛查前住院分娩率84.46%;筛查后89.18%,二者有统计学意义(χ2=51.02,P﹤0.005),筛查后住院分娩率大于筛查前。[结论]孕妇产前进行HBsAg筛查对提高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阻断母婴传播 影响
下载PDF
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传染源的微丝蚴密度消长及传播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段绩辉 罗亨桥 +7 位作者 张开仁 张明 曾祥卫 李正祥 彭欣荣 向远银 孙德建 伍卫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观察传播阻断后班氏丝虫病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密度消长、持续时间及人群新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湖南省吉首市儿科坨寨作为观察点,进行22年纵向观察(1984-2005年),应用常规厚血膜法定期进行全民血检,观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微丝蚴... 目的观察传播阻断后班氏丝虫病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密度消长、持续时间及人群新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湖南省吉首市儿科坨寨作为观察点,进行22年纵向观察(1984-2005年),应用常规厚血膜法定期进行全民血检,观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微丝蚴密度消长和自然转阴情况,以及新感染情况。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丝虫特异IgG4试剂盒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在传播季节解剖致倦库蚊观察幼丝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以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方法观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19年间,10次全民血检共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例,其中原微丝蚴血症者3例,新感染者1例。4例微丝蚴血症者中,1例7年内自然转阴,1例第9年转阴后第12年又查到微丝蚴,至第13年自然转阴,另1例第14年转阴后第19、20年又分别查到微丝蚴,至第21年经乙胺嗪治疗后转阴;新感染者微丝蚴血症持续5年,经乙胺嗪治疗后转阴。血清学(IFA、IgG4)检测未发现新的抗体阳性者。致倦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及感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丝虫病传播阻断后,个别残存传染源的微丝蚴血症可持续20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传染源 微丝蚴血症 密度 消长 新感染 传播阻断
下载PDF
间日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5中国分离株高度保守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丽 徐卫民 +2 位作者 刘英杰 杨毅梅 曹雅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研究我国单纯间日疟流行区 3 1例患者 (湖北 18例、浙江 13例 )间日疟原虫分离株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 5基因多态性 ,并与 14例孟加拉间日疟原虫株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 从干燥滤纸血膜提取疟原虫基因组DNA ,对Pvs2 5基因进... 目的 研究我国单纯间日疟流行区 3 1例患者 (湖北 18例、浙江 13例 )间日疟原虫分离株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 5基因多态性 ,并与 14例孟加拉间日疟原虫株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 从干燥滤纸血膜提取疟原虫基因组DNA ,对Pvs2 5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纯化和直接序列分析。 结果 与间日疟原虫标准株Sal I相比 ,获得的 45个Pvs2 5全长序列中有 3处点突变 ,引起相应氨基酸的替换。并且核苷酸多态性 (π值 )检验结果显示 ,Pvs2 5在不同流行区或同一流行区不同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及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 结论 与红前期和红内期候选抗原相比 ,Pvs2 5具有有限的抗原多态性 ,提示以Pv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传播阻断疫苗 基因多态性 Pvs25抗原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宜昌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余凤苹 陈斌 +1 位作者 徐勇 陈连璋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6-146,149,共2页
目的 分析宜昌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结果,为监测巩固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分析1999年以来全市血吸虫病监测资料。结果 血吸虫病疫情出现反弹,螺情回升。结论 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要加强监测巩固,有效防制。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 监测
下载PDF
我国云南分离株间日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5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军 冯辉 +3 位作者 郑丽 杨毅梅 金行一 曹雅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8-460,481,共4页
目的阐明我国疟疾流行区间日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5基因多态性特点。方法收集全年流行区云南省血样31份;提取疟原虫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vs25基因;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DnaSPversion4.0软件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阐明我国疟疾流行区间日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5基因多态性特点。方法收集全年流行区云南省血样31份;提取疟原虫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vs25基因;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DnaSPversion4.0软件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扩增pvs25全长基因31个序列。与标准株SalI比较,检测出4个错义突变位点,5种基因型,4处氨基酸置换。C103G289C389C391为主导基因型,L35E97T130Q131是相应主导氨基酸型,其突变与季节流行区的主导基因型和氨基酸型完全一致。核苷酸多态性π值为0.0014。组间多态性π值比较表明全年流行区明显高于季节流行区。结论我国分离株间日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5只有1种主导基因型和1种主导氨基酸型。有限的基因突变再次提示Pvs25是理想的候选抗原,以Pvs25为基础构建的传播阻断疫苗在我国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 PVS25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母婴传播阻断临床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晶 李征 +3 位作者 郭晓峰 陈捷谐 梁丽 戴卫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8-930,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婴传播的阻断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10例HIV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通过采取抗病毒治疗、选择性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措施进行母婴阻断,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婴传播的阻断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10例HIV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通过采取抗病毒治疗、选择性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措施进行母婴阻断,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和<200个/μL组的不同妊娠结局。观察婴儿出生后18个月龄以上HIV抗体情况。结果:(1)110例HIV阳性孕妇实行药物阻断102例,阻断率92.72%,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106例,阻断率96.36%,112例新生儿全部实行人工喂养,阻断率100%。(2)CD4+T淋巴计数分为>200个/μL组(84例)和<200个/μL组(26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中,贫血、早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200个/μL组;新生儿低体重儿和FG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0个/μL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3)112例婴幼儿均已满18个月,定期随访88例,随访率78.58%,随访的88例婴儿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阻断措施是控制儿童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CD4+T淋巴细胞计数 母婴传播阻断
下载PDF
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监测和评价 被引量:14
20
作者 黄轶昕 洪青标 +2 位作者 蔡刚 赵勇进 朱荫昌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 及时掌握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后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 ,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综合筛查方法进行居民血吸虫病监测 ;每年用粪孵法进行耕牛等家畜血吸虫病监测 ;同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钉螺监测。 结果  1999~... 目的 及时掌握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后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 ,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综合筛查方法进行居民血吸虫病监测 ;每年用粪孵法进行耕牛等家畜血吸虫病监测 ;同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钉螺监测。 结果  1999~ 2 0 0 2年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钉螺面积平均每年递增 3 3 .82 %和 5 4.5 7% ,新的钉螺孳生地不断出现 ;传播控制地区居民血清阳性率 ( 0 .46% )显著高于传播阻断地区 ( 0 .0 6% ) ,存在当地感染的病人 (包括急性病例 )、病牛 ;传播阻断地区局部出现感染性钉螺和急性血吸虫病。 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疫情呈上升趋势 ,传播阻断地区局部出现再流行。现行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和监测方案能够有效监控血吸虫病流行动态 ,被动监测系统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钉螺 传播阻断 传播控制 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