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磷酸铵阻燃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永翔 杨晓龙 +3 位作者 陆忠海 马航 万邦隆 李云东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0,共11页
聚磷酸铵(APP)凭借其无毒、无卤、抑烟、阻燃效果好、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聚丙烯、聚氨酯、环氧树脂等聚合物阻燃领域。然而,APP存在吸湿性强、添加量高、分散性差、与聚合物相容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针对上述问题,... 聚磷酸铵(APP)凭借其无毒、无卤、抑烟、阻燃效果好、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聚丙烯、聚氨酯、环氧树脂等聚合物阻燃领域。然而,APP存在吸湿性强、添加量高、分散性差、与聚合物相容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对聚磷酸铵的阻燃机理及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并总结了相关的解决方法。首先简单介绍了APP的物化性质及阻燃机理;然后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APP阻燃剂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单独阻燃、复配阻燃、微胶囊化包覆、化学改性和纳米复配等不同阻燃方式的阻燃效果,并归纳总结了不同阻燃方式的优缺点;最后讨论了APP在聚合物阻燃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阻燃机理 阻燃方式 阻燃应用 无卤阻燃 聚合物
下载PDF
环氧树脂阻燃剂研究新进展
2
作者 陈明奇 张兆峰 李仙会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6,192,共7页
回顾了近5年来国内外环氧树脂阻燃剂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论述了金属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阻燃剂、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阻燃剂、生物基阻燃剂等在环氧树脂中的阻燃性能与作用机理,同时也介绍了以上各阻燃... 回顾了近5年来国内外环氧树脂阻燃剂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论述了金属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阻燃剂、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阻燃剂、生物基阻燃剂等在环氧树脂中的阻燃性能与作用机理,同时也介绍了以上各阻燃剂对环氧树脂协同阻燃效果和机理。力学性能的平衡与改善是当前阻燃改性存在的热点,综述了环氧树脂通过改性提高阻燃性能并改善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指出提升阻燃效率并提高阻燃剂在材料中的分散性,是改善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基础。最后对环氧树脂阻燃剂的不足之处与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协同阻燃 阻燃机理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阻燃改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瀚文 安世杰 +2 位作者 徐菲 马文静 朱志国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92-98,共7页
为了探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阻燃改性研究进展情况,梳理了近年来化学合成的生物降解高分子类材料阻燃性研究的文献,重点综述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乳酸的阻燃改性研究情况。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阻燃改性方法主要分为含磷复合协效阻燃体... 为了探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阻燃改性研究进展情况,梳理了近年来化学合成的生物降解高分子类材料阻燃性研究的文献,重点综述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乳酸的阻燃改性研究情况。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阻燃改性方法主要分为含磷复合协效阻燃体系和添加生物质阻燃剂两类,聚乳酸的阻燃改性方法主要分为磷系阻燃体系、磷-氮协同阻燃体系、膨胀型阻燃体系和添加生物质阻燃剂等。通过总结和分析各阻燃方法的发展状况,认为:含磷有机化合物或者磷-氮协同型阻燃剂仍然是行之有效且普遍采用的阻燃添加剂,但是这些物质的存在对于生物降解性必然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强化全生物质阻燃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重点平衡阻燃性、生物降解性与加工-应用性能之间的关系,以推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绿色阻燃技术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高分子 化学合成法 脂肪族聚酯 阻燃改性 阻燃聚乳酸 阻燃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下载PDF
植酸/茶多酚整理棉织物的阻燃及防紫外线性能
4
作者 廖喜林 王慧 +3 位作者 刘淑萍 李亮 李淑静 刘让同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为解决棉织物易燃烧和抗紫外线性能差的问题,提高其使用安全性,采用浸轧和喷涂结合的方法,通过植酸(PA)和茶多酚(Tea)协同作用制备了阻燃/抗紫外线棉织物,并研究了其阻燃、防紫外线、拉伸以及透气性性能。结果表明:质量分数2.5%的PA和25... 为解决棉织物易燃烧和抗紫外线性能差的问题,提高其使用安全性,采用浸轧和喷涂结合的方法,通过植酸(PA)和茶多酚(Tea)协同作用制备了阻燃/抗紫外线棉织物,并研究了其阻燃、防紫外线、拉伸以及透气性性能。结果表明:质量分数2.5%的PA和25 g/L的Tea复合整理的棉织物,其质量增加率仅为13.3%,而极限氧指数LOI值从原棉织物的17.5%提高到30.4%,离火自熄;PA/Tea整理棉织物与原棉织物相比,不仅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下降了78.2%,其总热释放量(THR)和热释放能力(HRC)也分别下降了70.8%和78.3%,这意味着PA/Tea整理棉织物可以降低火灾放热强度,阻碍火焰快速传播;整理后的棉织物对UVB和UVC区域的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在实现阻燃和防紫外线功能的同时,保留了85.1%以上的透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阻燃 抗紫外线性能 浸渍法 阻燃机制
下载PDF
阻燃腈纶/酚醛树脂纤维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5
作者 丁倩 吴俊霖 +1 位作者 江慧 汪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88,共6页
为解决酚醛树脂纤维因强力低、纯纺难度大等限制其在服用领域发展的问题,以20∶80、40∶60、60∶40和80∶20的4种比例将酚醛树脂纤维与阻燃腈纶混纺,以平纹组织结构进行织物的开发与制备,并表征织物的阻燃性能及服用性能。结果表明:所... 为解决酚醛树脂纤维因强力低、纯纺难度大等限制其在服用领域发展的问题,以20∶80、40∶60、60∶40和80∶20的4种比例将酚醛树脂纤维与阻燃腈纶混纺,以平纹组织结构进行织物的开发与制备,并表征织物的阻燃性能及服用性能。结果表明:所开发的4种混纺比例织物的损毁长度均小于10 cm,无阴燃和熔融滴落现象;随着酚醛树脂纤维比例的增加,织物续燃时间逐渐减少,拉伸断裂强力逐渐下降,透气性能逐渐降低;且混纺比为40∶60、60∶40和80∶20的酚醛树脂纤维与阻燃腈纶混纺织物的热阻、导湿性和耐磨性并无显著性差异;酚醛树脂纤维与阻燃腈纶混纺比为40∶60和60∶40织物满足阻燃纺织品的需求,且服用性能好,制备的织物可为后续开发酚醛树脂服用产品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阻燃腈纶 混纺织物 服用性能 阻燃纺织品
下载PDF
阻燃材料专栏
6
《广州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阻燃材料因其具备优异的阻燃性和易功能化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受到了功能化新材料研究领域的广泛的关注。制备高性能阻燃材料,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不同纳米功能性材料和传统的阻燃剂结合起来,使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可调的阻燃性和机... 阻燃材料因其具备优异的阻燃性和易功能化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受到了功能化新材料研究领域的广泛的关注。制备高性能阻燃材料,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不同纳米功能性材料和传统的阻燃剂结合起来,使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可调的阻燃性和机械性能。高性能阻燃材料的研究和制备,可以极大地拓展已有材料体系在电子电气、采矿、建筑、汽车、运输、航空航天等对阻燃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领域的实际应用。本期为阻燃材料专栏,为关注阻燃材料的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关于阻燃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发展动态以及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材料 阻燃 电子电气 阻燃 功能性材料 航空航天 新材料研究 物理方法
下载PDF
阻燃防护服面料的机制与发展趋势
7
作者 张丽艳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1-23,共3页
文章综述了目前全球范围内阻燃防护服面料的主要类型和阻燃机制。分析并比较了不同类型的阻燃防护服面料的优劣势,给用户选择合适的产品提供了指导方向。同时,结合市场和产品发展现状,提出并展望了未来阻燃防护服面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阻燃防护服 阻燃面料 阻燃机制
下载PDF
抗熔滴型多元有机硅阻燃剂整理锦纶6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8
作者 范硕 杨鹏 +3 位作者 曾锦豪 宋潇迪 龚昱丹 肖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0,共9页
为提升锦纶6织物阻燃性能,基于水解缩合反应原理,开发设计多元协效抗熔滴型含磷席夫碱基有机硅阻燃剂,并采用浸渍法对锦纶6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借助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微型燃烧量热仪、极限氧指数仪、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及热裂解气... 为提升锦纶6织物阻燃性能,基于水解缩合反应原理,开发设计多元协效抗熔滴型含磷席夫碱基有机硅阻燃剂,并采用浸渍法对锦纶6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借助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微型燃烧量热仪、极限氧指数仪、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及热裂解气质联用仪等技术分别对阻燃锦纶6织物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燃烧行为及其燃烧后炭化层与气相热解产物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阻燃锦纶6织物的炭化能力及阻燃性能有效提升,其残炭率可增加至33.9%,且在火焰移开后可快速实现自熄,并未有熔滴产生;相较于锦纶6织物,阻燃锦纶6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及总释热量(THR)分别下降23.8%及20.4%,火灾安全性有效提升;经水洗20次后,阻燃锦纶6织物仍可实现自熄,其PHRR及THR值相较于锦纶6织物,仍分别下降了14.1%及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纶6织物 阻燃整理 阻燃 功能纺织品 多元有机硅 抗熔滴
下载PDF
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程士金 庞绪富 +1 位作者 姜贵全 庞久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942,989,共15页
聚氨酯常用卤系阻燃剂存在燃烧时释放卤化氢腐蚀性气体及有毒有害物质的问题,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无卤阻燃剂以无卤、低烟、环保的优势,已逐渐替代卤系阻燃剂用于硬质聚氨酯泡沫阻燃。该文介绍了添加型阻燃剂和反应型阻燃剂最新研究进... 聚氨酯常用卤系阻燃剂存在燃烧时释放卤化氢腐蚀性气体及有毒有害物质的问题,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无卤阻燃剂以无卤、低烟、环保的优势,已逐渐替代卤系阻燃剂用于硬质聚氨酯泡沫阻燃。该文介绍了添加型阻燃剂和反应型阻燃剂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概括了添加型无机阻燃剂(如金属氢氧化物及氧化物、无机磷系、无机硅系及其协同阻燃剂、纳米材料)、添加型有机阻燃剂(如有机氮系、有机磷系、有机硅系及有机硅系及其协同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可膨胀石墨、氮、磷膨胀型阻燃剂)及含氮、磷、硅的反应型阻燃剂的特点、阻燃机理及其对硬质聚氨酯泡沫阻燃性能的影响;对聚氨酯泡沫用无卤阻燃剂阻燃机理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聚氨酯泡沫用无卤阻燃剂今后发展的热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无卤化阻燃 添加型 反应型 阻燃机理
原文传递
漆酶预处理阻燃纤维板的制备工艺优化及阻燃性能研究
10
作者 孙海彤 牛国庆 高伦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为改善阻燃剂在纤维板中的阻燃效果,采用漆酶预先处理杨木纤维,再使用BL-环保阻燃剂浸渍杨木纤维,制备得到酶处理阻燃纤维板。以纤维板的阻燃剂负载量、氧指数和烟密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佳浸渍工艺,并通过氧指数、烟密度、热... 为改善阻燃剂在纤维板中的阻燃效果,采用漆酶预先处理杨木纤维,再使用BL-环保阻燃剂浸渍杨木纤维,制备得到酶处理阻燃纤维板。以纤维板的阻燃剂负载量、氧指数和烟密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佳浸渍工艺,并通过氧指数、烟密度、热重(TG)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杨木纤维的浸渍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漆酶处理温度50℃、酶处理时间60 min、酶用量35 U/g、pH值4.8、阻燃剂用量50%、阻燃剂浸渍时间80 min和阻燃剂处理温度35℃的条件下,制备的纤维板阻燃效果最好。此条件下,阻燃剂负载量为20.3%,氧指数为41.5%,烟密度为10.9%,密度为0.774 g/cm~3,静曲强度为30.3 MPa,弹性模量为3 507 MPa,内结合强度为0.61 MPa,吸水厚度膨胀率为17.4%;相比于普通纤维板,BL-环保阻燃剂处理纤维板能提高其氧指数和阻燃剂含量。在干燥阶段与炭化阶段,相比于普通纤维板和仅BL-环保阻燃剂处理制备的阻燃纤维板,漆酶处理的阻燃纤维板产生相同的失重所需的温度更高,不易发生燃烧反应;漆酶处理的阻燃纤维板含氧官能团、羟基官能团明显下降,提高了纤维板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杨木纤维 BL-环保阻燃 配比方式 阻燃效果
下载PDF
植物纤维基阻燃薄页材料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章琳丽 徐永建 +1 位作者 岳小鹏 王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0,共5页
归纳了高分子聚合物添加阻燃剂,包括卤素、金属氢氧化物、磷系、氮系、硼系、硅基和纳米基等阻燃剂及在纤维材料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基于造纸法制备植物纤维基阻燃薄页材料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规模化生产植物纤维基阻... 归纳了高分子聚合物添加阻燃剂,包括卤素、金属氢氧化物、磷系、氮系、硼系、硅基和纳米基等阻燃剂及在纤维材料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基于造纸法制备植物纤维基阻燃薄页材料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规模化生产植物纤维基阻燃薄页材料的适用方法,并对其制备方法和相关阻燃剂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阻燃材料 阻燃 造纸法 反应型
原文传递
蒙脱土改性酚醛树脂微球制备及其协效阻燃聚丙烯
12
作者 张永盛 姜立聪 +3 位作者 李纯志 龙义强 肖乐勤 周伟良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7,共6页
为了提升聚丙烯(PP)的阻燃性,以苯酚、甲醛、蒙脱土(MMT)、4-羟基苯磺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悬浮缩聚法制备MMT改性酚醛树脂微球(MPF)。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等对MPF进行表征,研究MMT对酚醛树脂微球的... 为了提升聚丙烯(PP)的阻燃性,以苯酚、甲醛、蒙脱土(MMT)、4-羟基苯磺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悬浮缩聚法制备MMT改性酚醛树脂微球(MPF)。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等对MPF进行表征,研究MMT对酚醛树脂微球的微观形貌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MPF,其粒径均匀分布在1~20μm,相比于酚醛树脂微球,拥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最大失重率温度为542℃,800℃下残炭率为59.3%。将MPF引入PP,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膨胀阻燃剂/MPF复合材料,利用垂直燃烧(UL94)、极限氧指数(LOI)、力学性能测试探究MPF的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MPF由于良好的成炭性和基体相容性,使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提高。当MPF添加量为2%时,复合材料的LOI值为29.3%,并且通过UL94 V-0测试,拉伸强度为23.6 MPa,断裂伸长率为25.2%。MPF燃烧时生成碳微球,调控了膨胀炭层,形成了连续且致密的炭层,可隔绝氧气与热量,从而提升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酚醛树脂微球 膨胀阻燃 协效阻燃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两类无卤阻燃体系对mPE树脂基体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胡明浩 周松 +2 位作者 王涛 杨青林 李璨然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以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及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增韧剂、马来酸酐接枝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g-MAH)为增容剂,分别采用磷氮阻燃剂(PN)和纳米蒙脱土(nano-OMMT)、氢氧化铝(ATH)和氢氧化镁(MH)阻燃体系,利用双螺杆挤出和注射成... 以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及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增韧剂、马来酸酐接枝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g-MAH)为增容剂,分别采用磷氮阻燃剂(PN)和纳米蒙脱土(nano-OMMT)、氢氧化铝(ATH)和氢氧化镁(MH)阻燃体系,利用双螺杆挤出和注射成型制备无卤阻燃茂金属聚乙烯(mPE)复合材料。测试并分析了PN/nano-OMMT/mPE、ATH/MH/mPE和PN/ATH/MH/mPE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阻燃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mPE树脂基体相比,ATH/MH的热分解温度范围较大。PN/nano-OMMT的阻燃效率高于ATH/MH。当PN/nano-OMMT含量为50%时,PN/nano-OMMT/mPE的LOI为30.8%,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 94 V-0级;当ATH/MH含量由40%增大至70%时,mP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从10.86 MPa增大至12.48 MPa,断裂伸长率从539%下降至109%。在满足阻燃性能相同的条件下,PN/nano-OMMT/mPE的断裂伸长率高于ATH/MH/mPE,但拉伸强度较低。10%PN部分替代ATH/MH后,60%PN/ATH/MH/mPE的断裂伸长率和LOI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氢氧化镁 磷氮无卤阻燃 纳米蒙脱土 茂金属聚乙烯 阻燃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含磷阻燃聚酯的合成动力学及其性能
14
作者 袁野 张安莹 +3 位作者 魏丽菲 高建伟 陈咏 王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为探究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类阻燃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合反应过程的影响,以[(6-氧代-6H-二苯并[c,e][1,2]氧磷杂己环-6-基)甲基]丁二酸(DDP)作为反应型阻燃剂,通过聚合反应得到磷含量不同的阻燃PET(... 为探究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类阻燃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合反应过程的影响,以[(6-氧代-6H-二苯并[c,e][1,2]氧磷杂己环-6-基)甲基]丁二酸(DDP)作为反应型阻燃剂,通过聚合反应得到磷含量不同的阻燃PET(PET-DDP),研究其聚合反应动力学并分析DDP添加量、缩聚反应温度对合成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并分析了PET-DDP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聚合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DDP添加量的增加,酯化反应阶段反应釜内压力升高速度加快,有利于乙二醇中对苯二甲酸的溶解,反应活化能由81.37 kJ/mol降低至59.52 kJ/mol,缩聚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减小,反应活化能由69.67 kJ/mol增加至233.49 kJ/mol,聚合物熔点降低,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下降;当缩聚反应温度为270℃,磷质量分数为1.10%时,PET的阻燃性能得到明显提升,极限氧指数为34%,与纯PET相比,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分别降低了45.2%和27.3%,且炭层的连续性和致密性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酯化 缩聚 磷系阻燃 反应动力学 阻燃性能
下载PDF
植酸/壳聚糖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协同阻燃整理
15
作者 胡自强 骆晓蕾 +1 位作者 魏璐琳 刘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针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易燃问题,采用植酸(PA)和壳聚糖(CS)构成膨胀阻燃体系,通过浸渍烘焙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燃烧行为、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等进行探究。通过工艺调控... 针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易燃问题,采用植酸(PA)和壳聚糖(CS)构成膨胀阻燃体系,通过浸渍烘焙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燃烧行为、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等进行探究。通过工艺调控与优化,获得最佳阻燃整理工艺:烘焙温度160℃,烘焙时间120 s,CS质量浓度30 g/L,PA质量浓度400 g/L。经过阻燃整理后,所得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极限氧指数值由17.8%上升到28.7%,达到难燃级别;热重结果表明,相较于原涤纶/棉混纺织物,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分解速率下降,高温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在氮气气氛下,800℃时残炭率提高到25%以上;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最大热释放速率由原涤纶/棉混纺织物的145.86 kW/m^(2)下降到96.96 kW/m^(2),总热释放量由原涤纶/棉混纺织物的2.75 MJ/m^(2)下降到2.06 MJ/m^(2);PA和CS在织物表面构成膨胀阻燃涂层,显著提高了织物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棉混纺织物 壳聚糖 植酸 阻燃整理 生物质膨胀阻燃体系 功能性纺织品
下载PDF
呋喃基磷杂菲阻燃剂的合成及在阻燃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16
作者 唐刚 陶熠 +6 位作者 邓丹 张冬欣 张诗华 刘秀玉 伍强 沈海峰 孙俊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50,共9页
以5-羟甲基糠醛、糠胺、三氯氧磷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呋喃基磷杂菲阻燃剂(Furan-2DOPO),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31)P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利... 以5-羟甲基糠醛、糠胺、三氯氧磷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呋喃基磷杂菲阻燃剂(Furan-2DOPO),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31)P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利用Furan-2DOPO对环氧树脂进行阻燃改性,得到一系列阻燃环氧固化物.考察了Furan-2DOPO的用量对阻燃环氧固化物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Furan-2DOPO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仅为5%时(磷质量分数为0.47%),环氧固化物的氧指数达到31.0%,且能够通过UL-94垂直燃烧V-0级测试.与未改性环氧树脂相比,添加2.5%和5%Furan-2DOPO的环氧固化物的最大热释放速率分别下降了31%和35%.此外,2种添加Furan-2DOPO的环氧固化物的拉伸强度均比未改性环氧树脂提升了约28%.炭层分析结果表明,Furan-2DOPO具有良好的催化成炭性能,有利于减少燃烧过程中可燃性气体的逸出,从而提升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呋喃基磷杂菲 阻燃 热降解
下载PDF
焦磷酸哌嗪的绿色制备及在阻燃硅橡胶中的应用
17
作者 黄伦 叶丹阳 +2 位作者 焦伟先 孟喜 李雯娟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采用“一锅法”,以磷酸和哌嗪为原料制备了膨胀型阻燃剂焦磷酸哌嗪,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将自制的焦磷酸哌嗪与市场上的优质竞品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其热稳定性、元素含量和白度均能达到优质品标准。将自制的... 采用“一锅法”,以磷酸和哌嗪为原料制备了膨胀型阻燃剂焦磷酸哌嗪,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将自制的焦磷酸哌嗪与市场上的优质竞品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其热稳定性、元素含量和白度均能达到优质品标准。将自制的焦磷酸哌嗪添加到硅橡胶中,硅橡胶的极限氧指数从22.8%增加到27.2%,阻燃等级达到V-0级,拉伸强度增大1倍。本方法可以实现焦磷酸哌嗪的绿色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磷酸哌嗪 阻燃 硅橡胶 一锅法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聚磷酸酯阻燃剂的制备及其阻燃环氧树脂的性能研究
18
作者 杨兴才 杨华维 +1 位作者 闵样 班大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衣康酸(ITA)及10-(2,5-二羟基苯基)-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ODOPB)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聚磷酸酯阻燃剂聚2-[(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亚甲基]丁二酸-1-[2-(10-...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衣康酸(ITA)及10-(2,5-二羟基苯基)-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ODOPB)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聚磷酸酯阻燃剂聚2-[(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亚甲基]丁二酸-1-[2-(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对苯二酚酯(POBHOP)。将其应用于环氧树脂EP(E-51)中,制备EP/POBHOP阻燃复合材料。利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热重分析(TGA)、拉伸和冲击测试等方法研究了该阻燃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入5%POBHOP后,EP/POBHOP复合材料的LOI达到30.3%,UL-94为V-0级,TGA显示700℃下剩余残炭量达39.49%。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EP/POBHOP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出现先增后降现象,冲击强度略微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酯阻燃 环氧树脂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DOPO基反应型阻燃剂的制备及其阻燃热塑性聚氨酯
19
作者 齐鸣 张文佳 +6 位作者 单德鹏 王金龙 彭正 杨承刚 陈泳齐 宋佳音 刘鲁斌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以10-(2,5-二羟基苯基)-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HQ)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通过加成反应成功制备了含端异氰酸酯基的DOPO基反应型阻燃剂(DRFR),并将其引入到热塑性聚氨酯(TPU)基体中,从而制备阻燃TPU复合材料,并... 以10-(2,5-二羟基苯基)-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HQ)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通过加成反应成功制备了含端异氰酸酯基的DOPO基反应型阻燃剂(DRFR),并将其引入到热塑性聚氨酯(TPU)基体中,从而制备阻燃TPU复合材料,并对TPU/DRFR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燃烧行为、热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DRFR的质量分数为26%时,TPU/DRFR复合材料的阻燃等级达到UL 94 V-0级,极限氧指数达27.6%,且熔滴得到了明显的抑制。DRFR的引入促进了TPU基体的提前降解炭化,从而使TPU/DRFR复合材料表面形成了致密、均一且坚硬的炭层,其有效地在固相中发挥了“挡板”作用,使得TPU/DRFR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与纯TPU相比分别降低了49.64%和34.65%。与此同时,DRFR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含磷自由基和惰性气体有效地在气相中发挥了抑制作用,从而使得TPU/DRFR复合材料获得了优异的火安全性能。此外,DRFR的引入对TPU分子链段起到了交联作用,显著增强了TPU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DOPO基反应型阻燃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磷杂菲阻燃剂和TiO_(2)对聚丙烯的阻燃和抗老化研究
20
作者 高晶晶 朱宗民 +3 位作者 张世博 刘衡 杨诗文 王罗新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62-64,共3页
本文首先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3,5-二氨基三唑、噻吩-2-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磷杂菲阻燃剂(BDO),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仪(NMR)对其进行了化学结构表征。其次,将TiO_(2)和BDO混合添加在聚丙烯中,制... 本文首先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3,5-二氨基三唑、噻吩-2-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磷杂菲阻燃剂(BDO),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仪(NMR)对其进行了化学结构表征。其次,将TiO_(2)和BDO混合添加在聚丙烯中,制备了阻燃和抗老化性能的聚丙烯复合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LOI)、热重分析仪和偏光显微镜对复合材料进行了阻燃、热稳定和抗老化性能测试。阻燃测试结果表明,P P/19BDO/1.0TiO_(2)的LOI达到了25%,相对未改性PP,提升了38.8%,显示出良好的阻燃性。在700℃的残余质量高达6.3%,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偏光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BDO/TiO_(2)的加入显著提升了PP的抗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磷杂菲阻燃 阻燃性能 抗老化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