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1
作者 罗梅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23-25,共3页
中世纪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包含有不同程度的唯物主义、泛神论因素。它承认真主永恒的同时肯定物质世界的永恒性;推崇理性;重视对逻辑学的研究和应用;在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上,采取调和折中的立场,宣扬"双重真理观&q... 中世纪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包含有不同程度的唯物主义、泛神论因素。它承认真主永恒的同时肯定物质世界的永恒性;推崇理性;重视对逻辑学的研究和应用;在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上,采取调和折中的立场,宣扬"双重真理观";将灵魂理智化。它曾给欧洲黑暗的中世纪带来曙光,促使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成为中世纪新思想的开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 理性 逻辑 哲学 宗教
下载PDF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西渐和影响
2
作者 杨启辰 钱黎勤 《宁夏社会科学》 2000年第5期62-66,共5页
中世纪的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 ,在近现代欧洲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文章在介绍了阿拉伯人的翻译运动后 ,集中论述了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一经形成 ,在西渐过程中便给欧洲黑暗的中世纪带来曙光 ,震动了欧洲思想界。接着系统阐述了... 中世纪的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 ,在近现代欧洲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文章在介绍了阿拉伯人的翻译运动后 ,集中论述了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一经形成 ,在西渐过程中便给欧洲黑暗的中世纪带来曙光 ,震动了欧洲思想界。接着系统阐述了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对欧洲的多方面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 西渐过程 影响 翻译运动
全文增补中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哲学思想
3
作者 程奇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2年第1期272-281,共10页
公元8世纪中叶,在哈里发博采众长的文化政策下,阿巴斯王朝开展了译介古希腊和东方文化典籍的大规模学术活动。阿拉伯学者受益于翻译运动,从经典科学和哲学著作中汲取营养。他们推崇亚里士多德在自然观和科学观方面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 公元8世纪中叶,在哈里发博采众长的文化政策下,阿巴斯王朝开展了译介古希腊和东方文化典籍的大规模学术活动。阿拉伯学者受益于翻译运动,从经典科学和哲学著作中汲取营养。他们推崇亚里士多德在自然观和科学观方面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但仍旧坚持安拉是万物的本源和始因。这些学者以相似的学术观点形成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推行以理性阐述教义,用哲学解释自然,完善了以“灵魂流溢说”和“双重真理论”为代表的阿拉伯辩证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发轫于伊斯兰教信仰,力图以不违背宗教信仰为前提,使哲学脱离宗教教义学,变为理性的知识体系。该派哲学家的著作通过西班牙传入欧洲其他国家,对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哲学家 东、西亚里士多德学派 灵魂流溢说 双重真理论
下载PDF
利益、品格还是自成一类:亚里士多德论政治友爱
4
作者 刘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207,208,共10页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欧德伦理学》中讨论了政治友爱(homonia,或译为“同心”),关于这种友爱在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三分法中所处的位置,学术界存在持续的争论。主要争议在于,这种友爱是利益型友爱、品格型友爱,还是一种不同...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欧德伦理学》中讨论了政治友爱(homonia,或译为“同心”),关于这种友爱在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三分法中所处的位置,学术界存在持续的争论。主要争议在于,这种友爱是利益型友爱、品格型友爱,还是一种不同于三种基本友爱类型的独立类型,或仅仅是好意而非友爱。亚里士多德的文本中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政治友爱属于利益型友爱。相反的观点或多或少地误解了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友爱的定位。尽管政治友爱被归类为利益型友爱,但这并不妨碍它在政治共同体的塑造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也不妨碍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品格型的友爱。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观念可以延伸到斯多亚学派的“世界公民”思想,体现了两种思想的延续性及斯多亚学派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斯多亚学派 政治友爱 利益型友爱 品格型友爱 世界公民
下载PDF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哲学学派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春霞 《昌吉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7-20,共4页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是9—12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一些具有自由思想的哲学家兼自然科学家,汲取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和自然科学,用哲学解释自然界,以理性阐述伊斯兰教教义所形成的使哲学独立于宗教神学的新学派。该学派...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是9—12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一些具有自由思想的哲学家兼自然科学家,汲取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和自然科学,用哲学解释自然界,以理性阐述伊斯兰教教义所形成的使哲学独立于宗教神学的新学派。该学派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带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因而表现出与以往哲学派别有所不同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 伊斯兰 哲学观 理性
下载PDF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人学思想的基本维度
6
作者 郭春霞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6-125,共10页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是公元9~12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一些具有自由思想的哲学家兼自然科学家,汲取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和自然科学,用哲学解释自然界,以理性阐述伊斯兰教义所形成的使哲学独立于宗教神学的新学派。阿拉伯亚...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是公元9~12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一些具有自由思想的哲学家兼自然科学家,汲取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和自然科学,用哲学解释自然界,以理性阐述伊斯兰教义所形成的使哲学独立于宗教神学的新学派。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具有丰富的人学思想,其内容包括了对人的起源、地位问题的探讨所构成的人学本体论;对人的属性和本质问题的探讨所构成的人学本质论;以及对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等问题的探讨所构成的人学价值论。以这3个基本维度为主线所建构的人学思想彰显出阿拉伯哲学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 人学思想 理性
原文传递
中西快乐与德性之文化异同——以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为例
7
作者 崔丽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1,共5页
对于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来说,快乐的类型虽然很多,但是真正的快乐是德性之乐,德性提升和净化着快乐,同时,快乐成就和完善着德性,是德性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此外,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都认为过度的快乐,特别是肉体快乐会妨碍德性,因... 对于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来说,快乐的类型虽然很多,但是真正的快乐是德性之乐,德性提升和净化着快乐,同时,快乐成就和完善着德性,是德性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此外,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都认为过度的快乐,特别是肉体快乐会妨碍德性,因此应该警惕快乐和寡欲,只是在程度和范围上,思孟学派的寡欲要比亚里士多德的警惕快乐强烈。最后,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痛苦与快乐各种不同的关系及痛苦在成德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而思孟学派更加注重人的精神作用,回避和间接论述了德性修养过程中的痛苦现象,只将忧与痛苦限定在德之缺失及天下混乱之中,提倡忧乐圆融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孟学派 亚里士多德 快乐 德性 关系
下载PDF
德性与外在善——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价值取向之比较
8
作者 崔丽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2,共5页
思孟学派和亚里士多德都坚持伦理财富观,认为道、义和德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获取财富的依据。思孟学派从事实的角度肯定了一定生活资料的必要和前提性作用,但是更加强调"利"与"义"的对立选择和德性的缺失自足;... 思孟学派和亚里士多德都坚持伦理财富观,认为道、义和德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获取财富的依据。思孟学派从事实的角度肯定了一定生活资料的必要和前提性作用,但是更加强调"利"与"义"的对立选择和德性的缺失自足;而亚里士多德虽然也强调沉思活动本身的自足性和德性的优越性,但是认为人要过幸福的生活就必需一定的外在善,强调了外在善的不可或缺性。此外,亚里士多德明确提出了外在善的概念,而且其范围比思孟学派要广,体现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客观性、实践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孟学派 亚里士多德 价值取向 德性 外在善
下载PDF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人性与德性结构研究
9
作者 崔丽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8-50,共3页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对于人性与德性的内涵界定有所不同,但是,在人性与德性的关系上,他们的认识是一致的,都认为人性与德性是统一的。双方的人性与德性结构特色最能显示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思孟学派的人性论继孔子而来,其人性与德性结...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对于人性与德性的内涵界定有所不同,但是,在人性与德性的关系上,他们的认识是一致的,都认为人性与德性是统一的。双方的人性与德性结构特色最能显示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思孟学派的人性论继孔子而来,其人性与德性结构恰似一个突出球心的混合网状的球体,显示出中国天人合一、强调德性的文化特色;亚里士多德的人性与德性结构恰似一个突出锥顶、层级分明的锥体,显示出西方二元相分、注重理性的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孟学派 亚里士多德 人性 德性 结构
下载PDF
中西人性与德性关系探讨——以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为例
10
作者 崔丽萍 《武陵学刊》 2014年第4期11-14,共4页
无论是思孟学派还是亚里士多德,其思想中人性与德性都是统一的,都将人性确定为人之为人的特性。但是由于他们对德性内涵与结构层次的理解不同,双方关于人性的内涵和结构层次就出现了差异,表现出中国重"仁德"而西方重"智... 无论是思孟学派还是亚里士多德,其思想中人性与德性都是统一的,都将人性确定为人之为人的特性。但是由于他们对德性内涵与结构层次的理解不同,双方关于人性的内涵和结构层次就出现了差异,表现出中国重"仁德"而西方重"智德"的倾向。此外,思孟学派认为人性与德性具有先天性,使得其人性与德性的社会性幽暗不明,而亚里士多德明确提出道德德性是社会的产物,理智德性也是在社会中完善和发展的,使人性与德性的社会性和后天性得到突出和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孟学派 亚里士多德 人性 德性 关系
下载PDF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德性构建方式差异之探讨
11
作者 崔丽萍 《武陵学刊》 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虽然都是德性伦理学,但双方的德性构建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思孟学派采用了辩证思维,认为德性是人先天本有的,注重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情感的基础作用,而亚里士多德采用了形式思维,认为德性是人后天训导和培...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虽然都是德性伦理学,但双方的德性构建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思孟学派采用了辩证思维,认为德性是人先天本有的,注重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情感的基础作用,而亚里士多德采用了形式思维,认为德性是人后天训导和培养的,注重人的外在道德行为和理性的指导作用。此外,双方的伦理学与其形而上学、政治学的关系也不相同,体现了统一与基础、合一与分离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孟学派 亚里士多德 德性构建 差异
下载PDF
思孟学派的正义观——兼与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比较
12
作者 崔丽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2期54-58,共5页
思孟学派的义是一种仁之义,它虽然含有合适、合宜、公平、正义等思想,但其精神实质是亲亲、尊尊,它追求的合宜和正义是建立在血亲宗法等级制之上的合宜和正义,而不是一种绝对的平均和平等;同时,也是一种礼义,礼是其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仁... 思孟学派的义是一种仁之义,它虽然含有合适、合宜、公平、正义等思想,但其精神实质是亲亲、尊尊,它追求的合宜和正义是建立在血亲宗法等级制之上的合宜和正义,而不是一种绝对的平均和平等;同时,也是一种礼义,礼是其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仁义得以实行的外在保证;同时,还是一种智义,是建立在实践智慧基础之上的义,是一种智慧和进步的体现。义虽然也体现了一定的理性精神,但它是以情感,即有等差的爱及其推广为基础的,这样的正义观往往会导致徇私枉法,使整体的社会正义淹没在亲情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抛弃情感而沉溺于没有情感的纯粹智慧法律中,我们当代合理的正义观不应该是对情感的弃置,而是应该追求在新的形势下新的适当的情理契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孟学派 亚里士多德 正义观 思想比较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和墨家学派的逻辑系统比较
13
作者 程云龙 张晓芒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2期44-49,共6页
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系统与古代中国的墨家学派的逻辑系统,是在基本相同的时期内所产生的两个各具不同文明特点的逻辑系统。它们之间有一些共同点,但是两个系统的区别更明显。分析两个系统的区别,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的逻辑系统与各... 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系统与古代中国的墨家学派的逻辑系统,是在基本相同的时期内所产生的两个各具不同文明特点的逻辑系统。它们之间有一些共同点,但是两个系统的区别更明显。分析两个系统的区别,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的逻辑系统与各自文化的关系,尤其与科学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的推理思维方式,以及这种思维方式下的逻辑精神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系统 墨家学派的逻辑系统 两个系统的比较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和墨家学派的逻辑比较
14
作者 韩耀东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0-22,26,共4页
亚里士多德和墨子几乎是同时代的哲学家,两个人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逻辑系统,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逻辑的系统化并实现了逻辑的形式化。两个系统是从不同的角度着手的,也有着不同的重点。两个逻辑系统的同异是受了历史的影响而产生的,也... 亚里士多德和墨子几乎是同时代的哲学家,两个人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逻辑系统,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逻辑的系统化并实现了逻辑的形式化。两个系统是从不同的角度着手的,也有着不同的重点。两个逻辑系统的同异是受了历史的影响而产生的,也决定了对各自后来的历史文化的不同影响。亚里士多德把古希腊先进的科学思想借用于他的系统建立了一门新的科学,而墨子则把辩论的方式系统化并创造了辩论与科学证明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墨子 逻辑学 逻辑比较 墨家学派
下载PDF
法家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晓春 《长白学刊》 CSSCI 1998年第5期83-88,共6页
中国与希腊是两个较早形成系统的法治理论的国家,而且,法治理论产生的时代也大体相当。战国时代法家学派的法治理论是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代表,而古希腊的法治思想的典范则是亚里士多德。在法家与亚里士多德身后,留下了两种不同的法... 中国与希腊是两个较早形成系统的法治理论的国家,而且,法治理论产生的时代也大体相当。战国时代法家学派的法治理论是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代表,而古希腊的法治思想的典范则是亚里士多德。在法家与亚里士多德身后,留下了两种不同的法哲学传统。法家与亚里士多德对于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法治思想 法治理论 比较分析 法律 法治实践 法家学派 社会生活 城邦 德与法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数学哲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夏水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8年第4期17-24,共8页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是古希腊的伟大思想家。他作为哲学家、逻辑学家已经广为人知,但他作为一个数学哲学家,人们对他的了解还是不多的。亚里士多德研究过数学,但在数学上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他主要是对数学进行哲学反思,批判毕...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是古希腊的伟大思想家。他作为哲学家、逻辑学家已经广为人知,但他作为一个数学哲学家,人们对他的了解还是不多的。亚里士多德研究过数学,但在数学上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他主要是对数学进行哲学反思,批判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是万物本原的学说,批判柏拉图的理念数论。他研究了数学在科学分类中的地位;数学的研究对象;数学对象的存在方式;数是不是事物的本体等问题。他在数学哲学研究中所得到的一些观点和思想,无论是对数学的发展,还是对哲学的发展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数学对象 毕达哥拉斯学派 数学命题 数学哲学 独立存在 事物 柏拉图 研究对象 本体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质料说初探
17
作者 陶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47-50,共4页
什么是物质?物质的一般特征怎样?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即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最后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在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产生之前的... 什么是物质?物质的一般特征怎样?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即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最后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在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产生之前的旧物质观,虽然有种种的不足和缺陷,但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亚里士多德就是对唯物主义物质观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哲学家,从他关于质料的学说中,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其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对物质的科学见解。 古希腊哲学从米利都学派开始,就在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寻求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最初由什么产生,最后又复归于什么?即万物的本质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 质料 马克思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 物质世界 机械唯物主义 米利都学派 古希腊哲学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性时间观及对马克思的影响
18
作者 尹晓凡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2期199-200,共2页
一、亚里士多德时间观的思想来源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首位对时间问题进行系统探讨的哲学家,而在此之前也有一些大哲学家零星的探讨过时间问题,比如兼有政治、宗教与科学思想并存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时间就是天球本身。”... 一、亚里士多德时间观的思想来源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首位对时间问题进行系统探讨的哲学家,而在此之前也有一些大哲学家零星的探讨过时间问题,比如兼有政治、宗教与科学思想并存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时间就是天球本身。”认为时间就是一个天球,万事万物都存在于且发生于时间里,把时间与天体运动结合在一起,初步揭示了时间的一些特质。古希腊早期哲人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时间是有秩序的运动,是有尺度、限度、周期的。太阳是这个周期的监视者和保护者,他建立、管理、规定和揭示出变动和带来一切的季节。”他认为的时间与事物的秩序与过程相关联,是通过太阳的运动、四季的变化等表现出来。这些古希腊的朴素时间观主要集中于探讨时间的本原。而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依靠抽象形象,从感性世界出发,认为时间不属于本原存在,他只存在于感性世界这个假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时间观 马克思 实体性 毕达哥拉斯学派 天体运动 时间问题 感性世界
下载PDF
希腊:亚里士多德墓
19
《大众考古》 2016年第6期8-8,共1页
希腊考古人员在亚里士多德出生地斯塔伊拉经过20多年的考古发掘后认为,1996年被发现的一座建筑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墓,这个建筑物呈1.3米×1.7米的长方形,公元11世纪被译成阿拉伯文的一部亚里士多德传记和威尼斯一个图书馆的一份手稿... 希腊考古人员在亚里士多德出生地斯塔伊拉经过20多年的考古发掘后认为,1996年被发现的一座建筑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墓,这个建筑物呈1.3米×1.7米的长方形,公元11世纪被译成阿拉伯文的一部亚里士多德传记和威尼斯一个图书馆的一份手稿让专家们可以确认这里是亚里士多德的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希腊 考古发掘 阿拉伯 建筑物 出生地 长方形 图书馆
下载PDF
阿拉伯数学文献中的数列求和公式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晓勤 蒲淑萍 《数学教学》 2010年第3期30-34,共5页
我们知道,古希腊数学家已经对数列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6世纪)通过对形数的研究,得到从1开始的n个自然数、几个奇数、n个偶数求和公式,并知道第n个七边形数是首项为1。
关键词 求和公式 数列问题 数学文献 阿拉伯 毕达哥拉斯学派 数学家 古希腊 自然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