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3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卡西平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宋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8-0051,共4页
进一步分析研讨奥卡西平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用药疗效。方法 分析研讨目标主要以依托双盲法均分两组的122例偏头痛病人为主(2022年9月-2023年9月),观察分析不同用药的临床疗效。其中,61例比对组病人仅进行单一服药(奥卡西平... 进一步分析研讨奥卡西平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用药疗效。方法 分析研讨目标主要以依托双盲法均分两组的122例偏头痛病人为主(2022年9月-2023年9月),观察分析不同用药的临床疗效。其中,61例比对组病人仅进行单一服药(奥卡西平片),61例实践组病人进行联合服药(奥卡西平+阿米替林),探讨研究实践组及比对组122例病人临床用药疗效、头痛频率评分以及用药满意度;结果 61例比对组仅进行单一服药的病人临床用药疗效、头痛频率评分以及用药满意度,不及61例实践组进行联合服药的病人(P<0.05)。结论 针对偏头痛病人,奥卡西平联合阿米替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用药疗效、头痛频率评分,大幅度提高用药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阿米替林 偏头痛 疗效
下载PDF
阿米替林中毒对大鼠心脏兰尼碱受体的影响
2
作者 刘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84-0187,共4页
通过研究阿米替林中毒对大鼠心脏兰尼碱受体2的影响,探索阿米替林的心脏毒性机制。方法 5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5个AMI染毒组及1个空白对照组,根据体重腹腔注射15mg/ml的AMI溶液,观察中毒症状、死亡数量和死亡时间,对24小时未死亡... 通过研究阿米替林中毒对大鼠心脏兰尼碱受体2的影响,探索阿米替林的心脏毒性机制。方法 5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5个AMI染毒组及1个空白对照组,根据体重腹腔注射15mg/ml的AMI溶液,观察中毒症状、死亡数量和死亡时间,对24小时未死亡的大鼠颈椎脱臼处死,然后通过iTRAQ技术检测大鼠心肌心脏兰尼碱受体2蛋白含量。结果 大鼠AMI急性中毒主要症状为少动、抽搐、异常呼吸和其他症状;65mg/kg、78mg/kg、94mg/kg、113mg/kg和136mg/kg染毒组大鼠心肌组织中RyR2含量与对照的比值分别为1.034、1.028、0.967、0.934、0.953。结论 阿米替林中毒对大鼠心脏兰尼碱受体2的含量有影响,低剂量组含量上升,高剂量组含量下降,影响其含量变化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替林 兰尼碱受体 大鼠研究
原文传递
盐酸度洛西汀和阿米替林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3
作者 李小倩 李静 +1 位作者 马超 黄莹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第34期124-128,共5页
目的比较盐酸度洛西汀与阿米替林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120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阿米替林组(60例,给予阿米替林联... 目的比较盐酸度洛西汀与阿米替林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120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阿米替林组(60例,给予阿米替林联合普瑞巴林口服)及度洛西汀组(60例,给予盐酸度洛西汀联合普瑞巴林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14、28 d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28 d后汉密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28 d后普瑞巴林使用量;记录两组治疗28 d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米替林组2例、度洛西汀组1例因调整药量仍不能有效镇痛剔除。整体分析发现:两组VAS评分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7、14、28 d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度洛西汀组治疗7、14、28 d后VAS评分低于阿米替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HAMD-17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17评分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14、28 d后HAMD-17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14、28 d后HAMD-1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度洛西汀组低于阿米替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普瑞巴林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度洛西汀组口干发生率低于阿米替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头晕、嗜睡及心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度洛西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效果更确切,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盐酸度洛西汀 阿米替林 普瑞巴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下载PDF
观察齐拉西酮合并阿米替林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影响
4
作者 程敏琦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合并阿米替林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莆田市涵江区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合并阿米替林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莆田市涵江区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合并阿米替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状况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AMD评分、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DNF、NE高于对照组,5-HT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齐拉西酮合并阿米替林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能更好地调控机体激素指标,改善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 抑郁症 阿米替林 齐拉西酮 血清指标 抑郁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奥沙西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徐永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46-0048,共3页
分析奥沙西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各评分指标均更低,炎症反应更轻,且疗效更高,不良反应更少,P<0.05。结... 分析奥沙西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各评分指标均更低,炎症反应更轻,且疗效更高,不良反应更少,P<0.05。结论 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奥沙西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更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疗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西泮 阿米替林 抑郁症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奥沙西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寿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172-0174,共3页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主要是以显著且持续性心境低落作为典型症状,此疾病在精神心理科中多发。抑郁症产生后,以自卑、厌世等不良情绪作为常见的临床表现,病情集中后会诱发自杀等严重后果。目前,临床上并未明确统一的发病原因...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主要是以显著且持续性心境低落作为典型症状,此疾病在精神心理科中多发。抑郁症产生后,以自卑、厌世等不良情绪作为常见的临床表现,病情集中后会诱发自杀等严重后果。目前,临床上并未明确统一的发病原因,普遍认为遗传、生活环境等因素作为常见的发病因素。如果患者抑郁症状反复出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降低日常生活质量水平。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作为主要方式, 临床研究发现,对于抑郁症去使用不同的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会提高临床效率。本文就目前奥沙西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西泮 阿米替林 联合治疗 抑郁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绳芝 尚俊英 +1 位作者 王新芳 赵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83-0086,共4页
针对患有帕金森伴随抑郁的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探究艾司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这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的分析对象为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帕金森伴抑郁患者,将这些帕金森伴抑郁患者利用计算机单双号... 针对患有帕金森伴随抑郁的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探究艾司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这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的分析对象为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帕金森伴抑郁患者,将这些帕金森伴抑郁患者利用计算机单双号分为治疗1组(N=41,给予患者艾司西酞普兰)与治疗2组(N=41, 给予患者阿米替林),对两组帕金森伴抑郁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的治疗1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12%,给予阿米替林进行治疗的治疗2组患者为75.61%;并且治疗1组的心理健康水平(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2组,认知功能(MoCA、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2组,各项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帕金森伴随抑郁的患者而言,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能够显著地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认知功能状况,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阿米替林 帕金森病伴抑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帕罗西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沈文龙 程秀娜 郭义胜 《医师在线》 2023年第10期22-24,共3页
目的探究帕罗西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期间住院的11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帕罗西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评估... 目的探究帕罗西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期间住院的11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帕罗西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不同时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HAM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y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同时降低患者血清Hcy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阿米替林 双相情感障碍
下载PDF
HPLC测定人血清中阿米替林及去甲阿米替林的浓度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金栓 张凯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血清中阿米替林(AM)及其产物N-去甲阿米替林(N-AM)浓度HPLC法。方法:血清样品碱化后采用乙醚萃取,其有机相吹干检测。以甲醇∶乙腈∶水∶正丁胺∶冰乙酸(55∶90∶45∶2∶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VP-ODS柱。... 目的:建立测定血清中阿米替林(AM)及其产物N-去甲阿米替林(N-AM)浓度HPLC法。方法:血清样品碱化后采用乙醚萃取,其有机相吹干检测。以甲醇∶乙腈∶水∶正丁胺∶冰乙酸(55∶90∶45∶2∶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VP-ODS柱。结果:血清中阿米替林(AM)及其产物N-去甲阿米替林(N-AM)线性范围均为25-400μg/L,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2.3%-125.7%及109.9%-121.8%,日内RSD分别为5.52%-7.70%及1.76%-9.46%,日间RSD分别为4.59%-7.70%及1.96%-9.59%。结论:本方法在阿米替林血药浓度监测应用上具有可操作性强,重现性好,临床监测周期短等优点,适合人体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替林 n-去甲阿米替林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清药物浓度
下载PDF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同期疗效比较
10
作者 杨婵娟 陆小兵 +2 位作者 杨东英 童梓顺 黄雄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19-219,共1页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2-10/2004-06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30例)和阿米替林组(30例),分别采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2-10/2004-06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30例)和阿米替林组(30例),分别采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安全性,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末进行评定。评估标准以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指标,减分率≥90%为症状消失,60%~89%为显效,25%~59%为好转,<25%为无效。结果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疗效比较:西酞普兰组症状消失7例、显效14例、好转3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70%,有效率为80%;阿米替林组症状消失6例、显效13例、好转4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63%,有效率为77%,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汉密顿量表评分比较: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治疗后1,2,4,6周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③安全性:治疗结束时阿米替林组副反应量表评分显著高于西酞普兰组(2.8±2.1,1.1±0.7,P<0.01)。西酞普兰以恶心、口干、嗜睡等副作用为主,且较阿米替林症状轻。阿米替林以便秘、口干、嗜睡、心电图异常、视物模糊等副作用突出,与西酞普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剂,对抑郁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副作用较少,每日一次服用方便,患者容易接受,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西酞普兰/药理学 阿米替林/药理学 抑郁症患者 西酞普兰 阿米替林 住院治疗 疗效比较 汉密顿抑郁量表 同期
下载PDF
HPLC用于人血清中阿米替林及去甲阿米替林浓度测定的价值分析
11
作者 金冠 孙晋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8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HPLC用于人血清中阿米替林及去甲阿米替林浓度测定的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对碱化后的血清样品乙醚革取物进行了有机相吹干检测,按照1.5:2:45:90:55的冰乙酸:正丁胺:水:乙腈:甲醇比例流动相,设定检测波长为254mm,V... 目的探讨HPLC用于人血清中阿米替林及去甲阿米替林浓度测定的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对碱化后的血清样品乙醚革取物进行了有机相吹干检测,按照1.5:2:45:90:55的冰乙酸:正丁胺:水:乙腈:甲醇比例流动相,设定检测波长为254mm,VP—ODS柱。结果人血清中阿米替林(AM)机器产物N-去甲阿米替林(N-AM)线性范围为25~400μg/L,日渐RSD为1.96%-9.59%以及4.59%~7.70%,日内RSD分别为1.76%~9.46%以及5.52%~7.70%,回收率分别为109.9%~121.8%以及92.3%~125.7%。结论HPLC用于人血清中阿米替林及去甲阿米替林浓度测定,重现性好、可操作性强,因而更加适用于人体药物现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阿米替林 去甲阿米替林 浓度测定
下载PDF
舒血宁合并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罗和春 刘平 +29 位作者 孟凡强 沈渔村 赵学英 谭春香 韩宝杰 陈黔妹 赵安全 于江 方润领 汪斌 陈钊 朱少敏 张国忠 刘广志 石金钟 张淑琴 李敬先 解克平 李建华 王洪灏 孟素荣 张本 易善志 汤甫琴 汪连春 郭华 孙国荣 钟红文 李淑荣 叶颂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合并应用银杏叶提取物能否提高经典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的抗抑郁疗效,能否减少阿米替林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一组病人给予阿米替林合并银杏叶提取物(研究组),一组给予阿米替林与安慰剂(对... 目的:观察合并应用银杏叶提取物能否提高经典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的抗抑郁疗效,能否减少阿米替林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一组病人给予阿米替林合并银杏叶提取物(研究组),一组给予阿米替林与安慰剂(对照组),治疗8周。共纳入240例符合CCMD-2-R抑郁症标准的病人。结果:(1)研究组疗后Hamilton抑郁量表平均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研究组治疗结束时CGI严重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研究组As-berg副作用量表治疗后增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研究组的疗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与阿米替林合并应用可以显著增强后者的抗抑郁疗效,并且能显著减少后者的不良反应,因而提高了后者的疗效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药物疗法 舒血宁 阿米替林
下载PDF
国内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姚俐 梁一超 +2 位作者 陈伟军 钟晓娟 谢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评价国内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疗效的差异。方法:对1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应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治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帕罗西汀组在治愈率(215/421vs183/430,RR=1.19,95%CI:1.04... 目的:评价国内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疗效的差异。方法:对1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应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治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帕罗西汀组在治愈率(215/421vs183/430,RR=1.19,95%CI:1.04~1.36,Z=2.51,P<0.05)方面明显优于阿米替林组,在有效率(342/421vs328/430,RR=1.05,95%CI:0.99~1.12,Z=1.65,P>0.05)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两者在有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帕罗西汀治愈率明显优于阿米替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阿米替林 抑郁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盐酸阿米替林/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释放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国明 刘聪 +3 位作者 林跃 高回春 骆小伟 汪朝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51-1355,共5页
以三环类抗抑郁药盐酸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 Hydrochloride,AH)为模型药物,海藻酸钠为内层,壳聚糖为外层,以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thylene glycol diglycidyl ether,EGDE)为壳聚糖的交联剂,采用乳化分散-化学交联法,制备了盐酸阿米替林... 以三环类抗抑郁药盐酸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 Hydrochloride,AH)为模型药物,海藻酸钠为内层,壳聚糖为外层,以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thylene glycol diglycidyl ether,EGDE)为壳聚糖的交联剂,采用乳化分散-化学交联法,制备了盐酸阿米替林/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考察了其理化性质和释放性能。结果表明,所得微球形状较规整,乳白色,平均粒径18.70μm,载药量为9.5%,药物包封率达53.25%。XRD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内部盐酸阿米替林药物主要以无定形聚集态存在。结果表明,盐酸阿米替林/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效果。所制得的微球释药速率,随着海藻酸钠浓度增大而减慢;随反应pH值的增大而增大;随药物/海藻酸钠投料比的增大而增大。在碱性和酸性缓冲溶液中,释药速率在酸性缓冲溶液中略大于碱性缓冲溶液中的释药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阿米替林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微球 交联 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下载PDF
黛力新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被引量:13
15
作者 于丽 袁建新 +2 位作者 李壬子 苏津蕊 杨秀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06-2307,共2页
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可以导致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延长和生活质量下降,而且还可以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抗抑郁剂可以有效地治疗PSD,改善神经症状,但因副作用较多而限制其广泛使... 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可以导致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延长和生活质量下降,而且还可以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抗抑郁剂可以有效地治疗PSD,改善神经症状,但因副作用较多而限制其广泛使用。本研究收集了150例PSD患者,比较新药黛力新与传统抗抑郁剂阿米替林治疗PSD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黛力新 阿米替林 疗效
下载PDF
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比较 被引量:12
16
作者 林建荣 黄煜坤 +2 位作者 陈国中 林振强 朱国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抑郁症病人 88例 ,采用西酞普兰 2 2mg±s 6mg( 2 0~ 4 0mg·d 1) ,po ,疗程为 6wk。另用阿米替林治疗同类病人 87例 ,剂量为 10 0mg± 10mg( 50~ 150mg&...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抑郁症病人 88例 ,采用西酞普兰 2 2mg±s 6mg( 2 0~ 4 0mg·d 1) ,po ,疗程为 6wk。另用阿米替林治疗同类病人 87例 ,剂量为 10 0mg± 10mg( 50~ 150mg·d 1) po ,疗程为6wk。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1,2 ,4 ,6wk末予MAMD ,CGI ,TE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西酞普兰显效率 79% ,阿米替林组显效率 75% (P >0 .0 5) ,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结论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 ,前者较后者起效快 ,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酞普兰 阿米替林 抑郁症 治疗 疗效比较
下载PDF
帕罗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健 程宇琪 +3 位作者 吕昭萍 李喜枝 冯蕊 崔若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2-544,共3页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门诊或住院患者46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帕罗西汀10mg~20mg/日与阿米替林25mg~50mg/日治疗3个月,分别在基线、治疗1个月和3个月...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门诊或住院患者46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帕罗西汀10mg~20mg/日与阿米替林25mg~50mg/日治疗3个月,分别在基线、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以视觉类推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s,VAS)及不良反应记录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线时相比,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的疼痛程度显著减轻(阿米替林组:基线68.1±13.5,1个月53.4±11.8,3个月44.4±11.4;帕罗西汀组:基线67.8±13.9,1个月51.8±13.3,3个月41.2±11.7),但是在同一时点,两组间的疼痛程度差异不显著(P=0.668、0.351)不良反应发生率帕罗西汀组(2.1%)显著低于阿米替林(13.2%,确切检验P<0.001),特别是心悸和口干。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是安全性优于阿米替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阿米替林 原发纤维肌痛综合征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阿米替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宗文 张艳 +3 位作者 贾丹辉 胡香杰 陈香红 栗建新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305-130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阿米替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阿米替林高、中、低剂量组及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术前... 目的通过观察阿米替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阿米替林高、中、低剂量组及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术前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中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牛磺酸(Tau)的含量,并计算兴奋毒性指数(EI)的变化。结果缺血1 h再灌注2 h后,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明显升高(P<0.01),大鼠大脑皮质中Glu、Asp、GABA、Gly、Tau的含量及EI值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阿米替林组及尼莫地平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显著降低(P<0.01),大鼠大脑皮质中Glu、Asp、Gly含量均明显降低,GABA、Tau有所增加,EI值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阿米替林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损伤的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堆积,稳定兴奋性氨基酸/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替林 脑缺血再灌注 大脑皮质 谷氨酸 天门冬氨酸 甘氨酸 Γ-氨基丁酸 牛磺酸
下载PDF
国产万拉法新和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对照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孙祺章 余国汉 +1 位作者 张教东 丁国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1-302,共2页
目的 了解国产万拉法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对照。方法  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入组 ,采用MAMD、BPRS、SANS和TESS量表 ,在用药前及用药后 2、4、6周末评定疗效。结果 国产万拉法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与阿米替... 目的 了解国产万拉法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对照。方法  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入组 ,采用MAMD、BPRS、SANS和TESS量表 ,在用药前及用药后 2、4、6周末评定疗效。结果 国产万拉法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 ,从HAMD量表分析无显著差异 (P >0 .0 5)。万拉法新不良反应为头昏、头痛、恶心、厌食、口干、便秘 ,阿米替林为便秘、口干、恶心、厌食、头昏、视物模糊。结论 国产万拉法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效 ,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拉法新 阿米替林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氟西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谭明刚 白录东 +1 位作者 高春霓 赵贵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2-273,共2页
目的 探讨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 18~ 6 5岁符合CCMD - 2 -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 43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2 2例 ,采用氟西汀 2 0mg+阿米替林 5 0~ 10 0mg (平均 77 5mg d)进行治疗 ;对照组 ... 目的 探讨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 18~ 6 5岁符合CCMD - 2 -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 43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2 2例 ,采用氟西汀 2 0mg+阿米替林 5 0~ 10 0mg (平均 77 5mg d)进行治疗 ;对照组 2 1例 ,单用氟西汀治疗 ,2 0mg d ,疗程均为 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症状评分 ,根据减分率判断疗效 ,用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价两组的副作用。结果 HAMD减分率两组间比较自第 2周末始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HAMA减分率两组间比较 ,自第 1周末始差别即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TESS评分两组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未见严重副反应。结论 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效果优于单用氟西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阿米替林 抑郁症 药物疗法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