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阿蒙森海冰间湖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帅洪涛 侯赛赛 +1 位作者 谢春虎 史久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本文利用由卫星微波辐射计数据反演获得的薄冰厚度和产冰速率数据,分析了南极阿蒙森海冰间湖(Amundsen Sea Polynya,ASP)在2003—2010年和2013—2020年期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大气再分析数据中的表面风速和气温数据,进一步探究了影响... 本文利用由卫星微波辐射计数据反演获得的薄冰厚度和产冰速率数据,分析了南极阿蒙森海冰间湖(Amundsen Sea Polynya,ASP)在2003—2010年和2013—2020年期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大气再分析数据中的表面风速和气温数据,进一步探究了影响阿蒙森海冰间湖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阿蒙森海冰间湖位于斯维茨固定冰舌(Thwaites Fast-ice Tongue,TFT)以西的沿岸海域,大体呈现反L形,即在风的作用下,阿蒙森海冰间湖从TFT西侧向西发展,从多特森冰架(Dotson Ice Shelf,DIS)沿岸向北发展。此外,阿蒙森海冰间湖在南极冬半年的4—10月期间基本维持开放状态,但是其面积与产冰速率在相邻的两天常常发生大幅度变化,并且与其上空的风速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东风分量通过调节冰间湖内部海冰的输运,主导了阿蒙森海冰间湖的面积变化;南风分量携带来自DIS沿岸陆地的冷空气加剧阿蒙森海冰间湖表面的热损失,是冰间湖产冰速率增加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蒙森海冰间湖 薄冰厚度数据 产冰速率 冬季 风场 南极
下载PDF
基于MaxEnt和GARP的阿蒙森海域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的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璐璐 赵亮 +1 位作者 蔺诗颖 冯建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9-411,共13页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在南极碳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位于南大洋太平洋扇区的阿蒙森海域,运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ing,MaxEnt)和预设规则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for ...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在南极碳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位于南大洋太平洋扇区的阿蒙森海域,运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ing,MaxEnt)和预设规则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for rule-set production,GARP)两种生态位模型,基于已采集的南极磷虾分布点的数据,对其在阿蒙森海域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真实技巧统计法(true skill statistic,TSS)对模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MaxEnt模型中的高适生区刻画细致,GARP模型预测的高适生区分布范围更广。为克服单个模型的不确定性得到更佳结果,将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集合。集合后的结果模拟精度显著提高(AUC为0.946,TSS为0.78),达到了极好的预测效果。磷虾的高适生区集中分布在65°~73°S,占总面积的6.2%,中适生区占总面积的5.7%。海冰、平均海平面气压最小值和纬向流速最大值是MaxEnt中贡献最高的3个变量,3个变量贡献达81.3%。相较于MaxEnt模型,GARP模型中各个变量遗漏误差相对较平均。研究表明,集合的结果能够提高物种分布预测的准确性,阿蒙森海域南极磷虾的分布预测结果可以为磷虾保护、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ing MaxEnt) 预设规则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for rule-set production GARP) 阿蒙森海域
下载PDF
北极阿蒙森湾冬季冰下海水结构及对流混合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翔 赵进平 +1 位作者 李涛 李淑江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4-414,共11页
使用加拿大环北极冰间开放水道研究计划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底整个极夜期间对北极阿蒙森湾的考察数据,研究了没有太阳加热条件下冰下海水的对流混合。结果表明,冬季冰下海水结构以对流混合为主要形式,混合层的深度达到数米至数十米... 使用加拿大环北极冰间开放水道研究计划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底整个极夜期间对北极阿蒙森湾的考察数据,研究了没有太阳加热条件下冰下海水的对流混合。结果表明,冬季冰下海水结构以对流混合为主要形式,混合层的深度达到数米至数十米。发生对流混合时并没有出现静力不稳定性现象,对流混合层密度小于下层水体密度,此处的对流混合不同于前人的发现,它是由于卤汁的不连续排放造成的。混合层的温度与海水的冰点非常接近,由结冰导致的密度对流所形成。跃层以下海水的温度也在持续下降,文中认为是通过跃层与上混合层交换热量导致的。在冬季的前期,混合层的厚度与混合层的盐度有很好的对应性,但晚冬两者有明显差别,混合层厚度趋于减小。通过对三个位置接近站位的观测结果表现对流混合层的演化规律,体现了对流混合层在整个冬季温度持续降低、盐度持续升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混合 混合层 结冰析盐 温盐结构 北冰洋 阿蒙森
下载PDF
世界最南端的考察站——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
4
作者 曹源福 《上海集邮》 2015年第7期26-28,共3页
世界最南端的科学考察站——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1957年1月23日建于南极点,这是为配合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而建造的。它以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1月17日先后到达南极点的阿蒙森(图1,挪威;图2,新西兰罗斯领地;图3,波黑)和斯科特(... 世界最南端的科学考察站——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1957年1月23日建于南极点,这是为配合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而建造的。它以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1月17日先后到达南极点的阿蒙森(图1,挪威;图2,新西兰罗斯领地;图3,波黑)和斯科特(图4,英国)的姓氏命名。阿蒙森-斯科特站海拔原高度2900米(现在新站为9300英尺),地理坐标9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蒙森 考察站 斯科特 南极点 国际地球物理年 罗斯 南极考察 实寄封 飞机跑道 冰川学
下载PDF
探险极地的人们之南极篇 阿蒙森和斯科特在南极的竞赛(下)
5
《海洋世界》 2003年第11期54-54,共1页
就在阿蒙森登上南极点的第34天,斯科特也到达了南极点,但他的经历和后果却与阿蒙森有着天壤之别。罗伯特·弗肯·斯科特早先只是一个研究鱼类的军事专家。1901年8月.他受命完成首次南极探险,一直深人到南极圈内的罗斯海,并在麦... 就在阿蒙森登上南极点的第34天,斯科特也到达了南极点,但他的经历和后果却与阿蒙森有着天壤之别。罗伯特·弗肯·斯科特早先只是一个研究鱼类的军事专家。1901年8月.他受命完成首次南极探险,一直深人到南极圈内的罗斯海,并在麦克默多海峡的罗斯岛度过漫长的冬天,为他向南极点进军奠定了基础。此后他又多次率队赴南极探险。1909年1月9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阿蒙森 极地 南极点 斯科特
下载PDF
探险极地的人们之南极篇——阿蒙森和斯科特在南极的竞赛(上)
6
《海洋世界》 2003年第10期52-52,共1页
1910年--年1912年阿蒙森率领“费拉姆号”;他在鲸鱼湾过冬,率先到达南极。1910年~1913年斯科特率领“新地号”在罗斯岛过冬,到达南极。和四个同伴死于归途。1872年6月16日,阿蒙森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的一个农庄,从小喜欢滑雪旅行和... 1910年--年1912年阿蒙森率领“费拉姆号”;他在鲸鱼湾过冬,率先到达南极。1910年~1913年斯科特率领“新地号”在罗斯岛过冬,到达南极。和四个同伴死于归途。1872年6月16日,阿蒙森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的一个农庄,从小喜欢滑雪旅行和探险。他是世界西北航道的征服者,曾经3次率领探险队深入到北极地区探险。1897年、作为大副,阿蒙森第一次参加了南极探险。1909年45月间,当他正在“先峰”号船上制订环北极航行计划时,有两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他毅然放弃子北行的计划、一则是美国险险家皮埃里已于1909年4月6日到达北极点;另外一则是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创造了抵达南纬88°23′的最高纪录、距离南极点只有178公里的路路。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极地 阿蒙森 南极点 斯科特
下载PDF
美国新完工的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点基地
7
作者 周有芒(编译) 《建筑创作》 2008年第6期26-27,共2页
该研究设施是由全美科学财团(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投资1亿7430万美元巨资,调动100名人员、花费12年才建成的。总重2400万吨的建设材料全部使用LC-130运输机运送。
关键词 美国 研究设施 建设材料 运输机 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点基地
下载PDF
北极探索之阿蒙森的北极之旅
8
《海洋世界》 2002年第6期26-26,共1页
在16世纪西方人的眼里,古老而文明的中国是一片幸福、祥和而又悠闲的富饶之地,所以,长久以来,欧洲君主们便一直想从北方找到一条通往中国的道路,期求能在那里找到纯真、自由与巨大的财富。有此假想与推测后,英国、荷兰、德国和法国的探... 在16世纪西方人的眼里,古老而文明的中国是一片幸福、祥和而又悠闲的富饶之地,所以,长久以来,欧洲君主们便一直想从北方找到一条通往中国的道路,期求能在那里找到纯真、自由与巨大的财富。有此假想与推测后,英国、荷兰、德国和法国的探险者们纷纷上路。于是,沉睡了几十亿年的北冰洋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蒙森 西北航道
下载PDF
南极探索之阿蒙森和斯特在南极的竞赛(二)
9
《海洋世界》 2002年第11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南极 阿蒙森
下载PDF
Causes of the record-low Antarctic sea-ice in austral summer 2022 被引量:3
10
作者 Chao Zhang Shuanglin L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6期22-27,共6页
2022年夏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南极海冰面积达到历史新低,西南极减少最显著.2021年8~10月南半球环状模接近历史最强和7~9月海洋性大陆附近海温显著增暖是两个关键因素.由于平流层臭氧破纪录减少使得前者维持历史最强或接近最强,导... 2022年夏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南极海冰面积达到历史新低,西南极减少最显著.2021年8~10月南半球环状模接近历史最强和7~9月海洋性大陆附近海温显著增暖是两个关键因素.由于平流层臭氧破纪录减少使得前者维持历史最强或接近最强,导致阿蒙森低压(ASL)加深并向西南移动,有利于海冰减少.后者持续到夏季,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通过激发罗斯贝波列加深ASL.在热力上,臭氧减少导致向下净短波辐射增加,引起西南极增暖.此外,净短波辐射-海温-云形成正反馈,与埃克曼输送一起,放大表面增暖,从而促进海冰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海冰 历史新低 历史最强臭氧损耗 南半球环状模 拉尼娜 阿蒙森低压
下载PDF
理解概念的内涵更重要
11
作者 冯芳 《语文知识》 2017年第1期86-88,共3页
在作文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确定非常重要。逻辑学上的概念是指揭示客观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从心理学层面看,概念是人们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形成的对客观对象本质属性的认识... 在作文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确定非常重要。逻辑学上的概念是指揭示客观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从心理学层面看,概念是人们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形成的对客观对象本质属性的认识过程。在作文过程中,概念指的是能够揭示作文材料本质属性的关键词。一篇优秀作文,必定建立在对概念内涵的正确解读与界定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过程 思维形式 认识过程 思维方法 选择材料 一举夺魁 中心论点 作文评价 陈光标 阿蒙森
下载PDF
创设问题情境 构建高效课堂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召霞 《中学教学参考》 2014年第35期115-115,共1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为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为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 思源 教学过程 已学知识 教学活动 南极点 阿蒙森 认知结构
下载PDF
伟大的悲剧
13
《文教资料》 2004年第11期41-43,123,共5页
关键词 斯科特 里弗斯 阿蒙森 第一自然 传记文学 南极点 热爱生命 告诉我 文中 主要人物
下载PDF
南极臭氧洞
14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1989年第3期50-50,共1页
南极春季大气臭氧明显减少,这种现象1984年忠钵繁根据日本南极昭和站的观测资料和1985年J、C、Tarman根据英国南极哈菜湾站的观测资料就已经发现。美国南极阿蒙森一斯科特站的地面观测和国家宇航局的卫星观测也发现南极大气臭氧从七十... 南极春季大气臭氧明显减少,这种现象1984年忠钵繁根据日本南极昭和站的观测资料和1985年J、C、Tarman根据英国南极哈菜湾站的观测资料就已经发现。美国南极阿蒙森一斯科特站的地面观测和国家宇航局的卫星观测也发现南极大气臭氧从七十年代后半期开始减少,并确认八十年代南极春季上空臭氧减少区呈同心园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臭氧洞 大气臭氧 地面观测 阿蒙森 卫星观测 国家宇航局 八十年代 斯科特 哈莱 生年
下载PDF
秦大河回憶南極探險
15
作者 劉東平 《今日中国》 1990年第11期66-69,共4页
“在這整個世界滙集為一點的地方,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不同國家、民族和具有不同文化的人能够一塊工作和生活。讓一九九○年國際横穿南極考察隊這種合作和藐視困難的精神,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是中國探險家秦大河參加英、美、法、日... “在這整個世界滙集為一點的地方,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不同國家、民族和具有不同文化的人能够一塊工作和生活。讓一九九○年國際横穿南極考察隊這種合作和藐視困難的精神,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是中國探險家秦大河參加英、美、法、日、蘇人員組成的國際考察隊抵達南極點時,用中文表達的《南極宣言》。一九八一年,秦大河以優異的成績獲取蘭州大學地理學碩士學位後,任職於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痪虐巳昃旁?他受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派遣,到南極的澳大利亞凱西站參加了一九八三——一九八四年度的越冬考察痪虐似吣赆?他又兩次作為考察隊的副隊長赴南極的中國長城站,在極地冰川學研究上有了更新的建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大河 一九 學位 利亞 呱呱落地 活着 一遍遍 理學 阿蒙森 道整
下载PDF
南极大陆发现史:从探险家到科学考察
16
作者 袁立明 《地球》 2017年第8期24-26,共3页
南极大陆被人类发现已100多年了,但是,向南极腹地进军,则是近七八十年的事情。目前,世界上已经有数十个国家在南极建有各类科考站,建站数量较多的有前苏联、美国、英国、阿根廷、智利、日本等。近年来,中国后发赶超,无论是建站数量、规... 南极大陆被人类发现已100多年了,但是,向南极腹地进军,则是近七八十年的事情。目前,世界上已经有数十个国家在南极建有各类科考站,建站数量较多的有前苏联、美国、英国、阿根廷、智利、日本等。近年来,中国后发赶超,无论是建站数量、规模、设施设备、人员素质、科研水平均居世界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大陆 后发赶超 南极考察 考察站 阿蒙森 七八 考察队 泰山站 挪威人 南极探险
原文传递
“雪龙”号上:漂泊中的年味
17
作者 荣启涵 《珠江水运》 2017年第3期40-41,共2页
农历丁酉鸡年来临之时,200多名中国第三十三次南极科考队员,分布在中山站、长城站、内陆冰盖和“雪龙”号上。没有7天长假,没有亲人团聚。冰天雪地中,在南半球最高纬度的他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
关键词 酉鸡 中山站 昆仑站 考察队 船上 科考队 长城站 罗斯海 冰情 阿蒙森
下载PDF
不幸的悲剧,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悲剧》超前阅读
18
作者 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5年第4期25-27,共3页
"只有第一个到达者才拥有一切",人类探险从来如此。然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却颠覆了这一切,被永远载入了历史史册。是什么让人们记住了他?他又在南极做了哪些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一文,去探究斯科特的... "只有第一个到达者才拥有一切",人类探险从来如此。然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却颠覆了这一切,被永远载入了历史史册。是什么让人们记住了他?他又在南极做了哪些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一文,去探究斯科特的传奇。资料助读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威格 斯科特 传记作家 人物传记 助读 作者简介 阿蒙森 曼侬 人物形象 传记作品
下载PDF
南极臭氧洞
19
作者 陈锡明 《大自然探索》 1989年第2期129-129,共1页
南极春季大气臭氧明显减少,这种现象1984年忠钵繁根据日本南极昭和站的观测资料和1985年J.C.Farman根据英国南极哈莱湾站的观测资料就已经发现。美国南极阿蒙森一斯科特站的地面观测和国家宇航局的卫星观测也发现南极大气臭氧从七十年... 南极春季大气臭氧明显减少,这种现象1984年忠钵繁根据日本南极昭和站的观测资料和1985年J.C.Farman根据英国南极哈莱湾站的观测资料就已经发现。美国南极阿蒙森一斯科特站的地面观测和国家宇航局的卫星观测也发现南极大气臭氧从七十年代后半期开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臭氧洞 大气臭氧 地面观测 阿蒙森 哈莱 八十年代 卫星观测 国家宇航局 斯科特 北半球中纬度
下载PDF
深入思考微观区域,正确调用“宏观”知识——区域地理学习指津
20
作者 过凯 《青苹果》 2016年第10期24-26,共3页
<正>在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会把老师所教授的知识牢牢记住,但是在解题的时候,却常常不能灵活运用,往往是脱离微观区域背景和试题情境的生搬硬套,从而导致丢分。在区域地理的复习过程中,当我问及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时,不... <正>在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会把老师所教授的知识牢牢记住,但是在解题的时候,却常常不能灵活运用,往往是脱离微观区域背景和试题情境的生搬硬套,从而导致丢分。在区域地理的复习过程中,当我问及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时,不少同学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酷寒、干燥、烈风!"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我在为同学们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而倍感欣慰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理 学习过程 宏观区域 南极地区 区域背景 冬半年 副热带高压脊 阿蒙森 风力侵蚀 西太平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