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附枝菌与附枝菌微生物灰岩特征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韩作振 陈吉涛 +1 位作者 张晓蕾 于学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97-1103,共7页
本文通过大比例尺野外测量及镜下观察,对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的附枝菌与附枝菌微生物灰岩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附枝菌是一种树枝状蓝细菌,一般向上生长扩展,形成灌木状附枝菌群落,生长于附枝菌微生物丘内部。而在微生物丘的外部边缘... 本文通过大比例尺野外测量及镜下观察,对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的附枝菌与附枝菌微生物灰岩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附枝菌是一种树枝状蓝细菌,一般向上生长扩展,形成灌木状附枝菌群落,生长于附枝菌微生物丘内部。而在微生物丘的外部边缘,附枝菌群落呈半闭合的房室状,与肾状菌十分相似。房室状附枝菌群落可能是在微生物丘外部边缘受局部高能微环境(如水流、波浪等)的影响形成的。在其形成后,其保存状态则是由附枝菌的钙化作用及早期成岩作用决定。由于附枝菌构成其微生物岩的生长骨架,且该微生物岩不具备清晰的中型构造,故可称其为附枝菌格架岩,作为对微生物岩分类命名的又一补充。附枝菌格架岩一般生长于台地边缘或台地外部斜坡环境,其生长过程受水动力条件、阳光照射及海水清澈度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枝菌 房室状 格架岩 张夏组 寒武系第三统 鲁西
下载PDF
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凝块石特征及其形成环境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金勇 韩作振 +1 位作者 范洪海 迟乃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4-502,共9页
通过野外观察及显微镜下分析,对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的凝块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凝块石呈米级的生物丘和生物层状,其凝块大多为斑块状、树枝状和网状。形成凝块石的微生物主要是附枝菌,其次是葛万菌和放射状菌。通过沉积相分析及... 通过野外观察及显微镜下分析,对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的凝块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凝块石呈米级的生物丘和生物层状,其凝块大多为斑块状、树枝状和网状。形成凝块石的微生物主要是附枝菌,其次是葛万菌和放射状菌。通过沉积相分析及与之共生的岩相,初步确定了凝块石的形成环境——潮下低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块石 附枝菌 形成环境 张夏组 寒武系第三统 鲁西地区
下载PDF
苏盖特布拉克地区下寒武统微生物礁演化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金民 罗平 +4 位作者 杨式升 杨迪 周刚 李朋威 陈文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8-671,共4页
在塔里木盆地苏盖特布拉克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上段发现的由蓝细菌组成的块状微生物礁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展布,厚30~70m,具两期前积特征:第一期以原地生长的附枝菌为标志;第二期以蓝细菌凝块和叠层石为标志。微生物礁内部由下... 在塔里木盆地苏盖特布拉克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上段发现的由蓝细菌组成的块状微生物礁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展布,厚30~70m,具两期前积特征:第一期以原地生长的附枝菌为标志;第二期以蓝细菌凝块和叠层石为标志。微生物礁内部由下到上呈现出颗粒滩→原地生长的附枝菌礁→凝块石→叠层石的演化规律,表明微生物礁是在一个水动力条件逐渐增强的环境中生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苏盖特布拉克地区 下寒武统 肖尔布拉克组 微生物礁 附枝菌
下载PDF
鲁西寒武系凝块石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金勇 韩作振 +2 位作者 范洪海 陈吉涛 迟乃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7-979,共13页
鲁西地区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连续,中寒武世张夏组和晚寒武世炒米店组均有凝块石产出。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凝块石的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认为形成凝块石的微生物主要为附枝菌,其次是葛万菌、肾球菌和放射状菌,根据枝杈的直径大小、枝... 鲁西地区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连续,中寒武世张夏组和晚寒武世炒米店组均有凝块石产出。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凝块石的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认为形成凝块石的微生物主要为附枝菌,其次是葛万菌、肾球菌和放射状菌,根据枝杈的直径大小、枝杈的细胞状分割结构及结晶程度等,附枝菌又可细分为:泥晶粗枝杈状、泥晶分段枝杈状、泥晶细枝杈状、微晶管状枝杈状和亮晶粗枝杈状。相应的群落也可划分为:泥晶树枝状、单个房室状、簇球状和亮晶树枝状。凝块石的凝块为附枝菌等蓝细菌钙化体和周围粘结的碳酸盐微粒所组成的团块,其按形态可分为:斑状、网状和树枝状。根据上述的研究,本文认为形成凝块石的理想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蓝细菌的捕捉和粘结作用、蓝细菌自身钙化作用、碳酸盐的原地沉淀和沉积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块石 附枝菌 形成机制 特征 寒武系 鲁西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