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氏针灸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1
作者 尤晓欣 苏肇家 +3 位作者 赵巍 王珍贞 田立霞 裴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4-257,共4页
目的 评价陆氏针灸结合甲硝唑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妇科2021年4月—2022年1月治疗的6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甲硝唑片0.2 g每晚纳入阴道,连用... 目的 评价陆氏针灸结合甲硝唑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妇科2021年4月—2022年1月治疗的6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甲硝唑片0.2 g每晚纳入阴道,连用1周停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陆氏针灸针刺治疗,1次/d,隔日治疗,治疗10次停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阴道健康评分,并评定2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阴道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30/30),对照组为83.3%(25/3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随访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6.7%(2/30),对照组为28.0%(7/2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陆氏针灸结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甲硝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阴道炎 针刺 陆氏针灸
下载PDF
陆氏针灸治疗肩关节脱位致臂丛神经损伤案1则
2
作者 代金玲 金珠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期364-366,共3页
肩关节脱位是最常见的关节脱位,但多次肩关节脱位导致臂丛神经损伤的案例鲜有报道。此文报告1例42岁男性患者,运动损伤致肩关节多次脱位,经过及时正确的复位,均预后良好,但末次脱位后未能得到及时的复位,复位后出现患侧上肢疼痛、麻木... 肩关节脱位是最常见的关节脱位,但多次肩关节脱位导致臂丛神经损伤的案例鲜有报道。此文报告1例42岁男性患者,运动损伤致肩关节多次脱位,经过及时正确的复位,均预后良好,但末次脱位后未能得到及时的复位,复位后出现患侧上肢疼痛、麻木、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等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陆氏针灸”第三代传承人代表陆李还老先生将中西医理论相结合治疗该案取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痹 臂丛神经损伤 陆氏针灸 烧山火 透天凉 温针疗法
下载PDF
陆氏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钱晨 陆李还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期137-141,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陆氏针灸与口服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陆氏针灸组及敏使朗组各46例,陆氏针灸组取风池、新设、大椎、百会、列缺用陆氏针灸治疗,敏使朗组口服敏使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 目的:观察比较陆氏针灸与口服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陆氏针灸组及敏使朗组各46例,陆氏针灸组取风池、新设、大椎、百会、列缺用陆氏针灸治疗,敏使朗组口服敏使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与体征、NPQ量表评分、SF-MPQ量表评分和TCD指标。结果:陆氏针灸组总有效率100%,高于敏使朗组的8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NPQ量表评分、SF-MPQ量表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的收缩峰值、舒张末期及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且陆氏针灸组症状体征评分、NPQ量表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的差值优于敏使朗组(P<0.05、P<0.01、P<0.01),对基底动脉的收缩峰值、舒张末期和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改善均优于敏使朗组(P<0.01、P<0.05、P<0.05、P<0.05)。结论:陆氏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颈痛程度,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大脑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氏针灸 椎动脉型颈椎病 症状体征评分 NPQ SF-MPQ TCD
下载PDF
陆氏针灸针刺跷脉改善80例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宋毅 裴建 +4 位作者 顾敏珏 沈维娜 汪军 傅勤慧 陈宇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636-638,642,共4页
目的:探讨陆氏针灸针刺跷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该类疾病的针灸疗法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患... 目的:探讨陆氏针灸针刺跷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该类疾病的针灸疗法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常规康复组各80例。2组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针刺治疗组加用陆氏针灸手法针刺阴跷脉(照海等穴)和阳跷脉(申脉等穴)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BBS、FMBS及TIS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针刺治疗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Holden、FMA评分及MWS均较治疗前上升,且针刺治疗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影响脏器功能或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针刺治疗组亦未发生晕针、滞针、严重弯针等不良事件。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用陆氏针灸手法针刺跷脉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促进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氏针灸 跷脉 脑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陆氏针灸治疗42例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毅 裴建 +4 位作者 沈维娜 顾敏珏 汪军 傅勤慧 陈宇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分析陆氏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该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2014—2015年收治的发病后2周到6个月内的84例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分析陆氏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该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2014—2015年收治的发病后2周到6个月内的84例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陆氏针灸组、康复对照组,每组42例,均实施基础康复治疗,陆氏针灸组加用陆氏针灸,疗程持续4周。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量表上下肢运动功能总评分、平衡评分、感觉评分,Barthel量表评分、肌张力均显著升高,中风中医症候积分、NIHSS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陆氏针灸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各脏器功能不全以及危及性命的严重不良事件,陆氏针灸组治疗期间亦未发生晕针、断针等与针刺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陆氏针灸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更为有效地促进中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氏针灸 缺血性中风 运动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益肾活血泄浊方联合陆氏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静 张冰冰 +4 位作者 金珠 陈杰 陈晛 路建饶 何立群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研究观察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在经过益肾活血泄浊方单独和联合陆氏针灸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肾病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 目的:研究观察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在经过益肾活血泄浊方单独和联合陆氏针灸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肾病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A组:A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B组:B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泄浊方口服,C组:C组在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针灸治疗。3组都以2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6个月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炎性细胞因子,评价临床疗效,为中西药联合陆氏针灸内外合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经过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A、B、C3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临床效果比较C组好于B组,B组好于A组,C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均改善最明显,效果最显著。结论:中西医联合针灸综合疗法对于治疗早期的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CKD1-3 陆氏针灸 临床疗效 血清C反应蛋白 血尿酸 尿微量蛋白 血肌酐
下载PDF
益肾活血泄浊方联合陆氏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静 路建饶 +4 位作者 张冰冰 陈杰 廖琳 何立群 金珠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1274-1277,共4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在经过益肾活血泄浊方联合陆氏针灸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尿病肾病Ⅲ期(CKD1~3期;脾肾气虚、湿...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在经过益肾活血泄浊方联合陆氏针灸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尿病肾病Ⅲ期(CKD1~3期;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A、B、C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B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泄浊方口服;C组在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针灸治疗。3组都以2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跟踪测量3组对象外周血中的血糖FBG、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和炎性细胞因子(MCP-1、TGF-β1、TNF-α)。结果:治疗后3个疗程后,3组患者的血糖FBG、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均有所改善,炎性细胞因子(MCP-1、TGF-β1、TNF-α)表达水平均有所降低。C组的改善效果较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降低,C组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降低最多,体内炎性反应改善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益肾活血泄浊方 陆氏针灸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炎性细胞因子 辨证分型
下载PDF
基于“陆氏针灸”理论温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丽敏 张奕奕 +3 位作者 孙鹏飞 王磊 冯敏婕 吕瑛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16期32-34,57,共4页
目的:观察“陆氏针灸”温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三个卫生服务站就诊的中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观察“陆氏针灸”温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三个卫生服务站就诊的中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取颈椎局部颈夹脊穴、风池穴、百会穴,在百会穴加温艾灸;对照组取穴、针灸方法、疗程和治疗组均相同,百会穴不进行艾灸,用红外线TDP直接照射加热。留针20 min,隔日针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vertigo,ESOV)量表评定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及体征,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3.10%(27/29);高于对照组的86.21%(25/2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OV量表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陆氏针灸”温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疗效显著,取穴精简,操作简便,安全无副作用,依从性强等特点,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陆氏针灸 温针
下载PDF
陆氏针灸治疗复视经验荟萃 被引量:4
9
作者 尤晓欣 苏肇家 +1 位作者 谈月涓 裴建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3期18-20,共3页
结合医案介绍陆氏针灸治疗复视的临床经验。认为复视的病因病机为外邪阻络、气血亏虚、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治疗时重视局部取穴,遵循"局部取穴以疏通局部经气""远端取穴以调节全身气血"和"选取相应背俞穴以调... 结合医案介绍陆氏针灸治疗复视的临床经验。认为复视的病因病机为外邪阻络、气血亏虚、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治疗时重视局部取穴,遵循"局部取穴以疏通局部经气""远端取穴以调节全身气血"和"选取相应背俞穴以调节脏腑功能"的三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视 陆氏针灸 临床经验
原文传递
陆氏针灸治疗老年性阴道炎 被引量:3
10
作者 尤晓欣 苏肇家 裴建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8期1004-1007,共4页
"陆氏针灸"是由陆瘦燕和朱汝功两位老先生共同创立,作为我国针灸学术界的一大流派,其具有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临床诊疗特色。苏肇家医师师从陆瘦燕先生,继承了陆老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 "陆氏针灸"是由陆瘦燕和朱汝功两位老先生共同创立,作为我国针灸学术界的一大流派,其具有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临床诊疗特色。苏肇家医师师从陆瘦燕先生,继承了陆老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秉承"陆氏针灸"治疗理念,以经络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注重针刺手法,运用针灸综合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针刺 陆氏针灸
下载PDF
陆氏针灸论治痛症学术经验浅析——以《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医案》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邴守兰 陆李还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1期88-90,共3页
陆氏针灸是近代上海重要的针灸流派之一。丛书《陆瘦燕朱汝功针灸经验集成》为陆瘦燕、朱汝功两位针灸大师学术经验的集成之作。本文以其中的《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医案》为着眼点,结合跟随陆瘦燕先生之子陆李还老师的临证体会,试析陆氏针... 陆氏针灸是近代上海重要的针灸流派之一。丛书《陆瘦燕朱汝功针灸经验集成》为陆瘦燕、朱汝功两位针灸大师学术经验的集成之作。本文以其中的《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医案》为着眼点,结合跟随陆瘦燕先生之子陆李还老师的临证体会,试析陆氏针灸治疗各种痹病痛症的经验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氏针灸 陆瘦燕 陆李还 痛症 痹病 经验
下载PDF
陆氏针灸“理气调经法”验案5则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琰 裴建 谈月涓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11期69-71,共3页
陆氏针灸疗法于2010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作为“海派中医”的代表之一也同时被收录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氏针灸在针刺、配穴、切诊方法以及经络理论等方面,均有不少独特的见解。陆氏针灸的创始人及核心人物为陆... 陆氏针灸疗法于2010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作为“海派中医”的代表之一也同时被收录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氏针灸在针刺、配穴、切诊方法以及经络理论等方面,均有不少独特的见解。陆氏针灸的创始人及核心人物为陆瘦燕先生。陆氏针灸的诸多理论形成,不仅凝聚了陆瘦燕先生毕生的心血,也同时囊括了包括朱汝功先生和很多受业弟子的努力挖掘和汇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氏针灸疗法 理气调经法 病案
原文传递
陆氏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尿失禁
13
作者 尤晓欣 苏肇家(指导) 裴建(指导) 《中医文献杂志》 2022年第2期59-61,共3页
陆氏针灸是由陆瘦燕和朱汝功两位老先生共同创立的。作为我国针灸学术界的一大流派,陆氏针灸具有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临床诊疗特色。苏肇家师从陆瘦燕先生,继承了陆老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运用陆氏针灸疗... 陆氏针灸是由陆瘦燕和朱汝功两位老先生共同创立的。作为我国针灸学术界的一大流派,陆氏针灸具有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临床诊疗特色。苏肇家师从陆瘦燕先生,继承了陆老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运用陆氏针灸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尿失禁,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围绝经期 针刺 陆氏针灸 临床经验 海派中医 中医流派
下载PDF
“陆氏针灸”温针结合针刺手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俞建锋 吴耀持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626-1627,共2页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逼尿肌没有收缩的情况下,由于腹内压的骤然增加而引起的不自主排尿的现象,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据2009年中国女性尿失禁流行病研究报道显示:20~99岁的中国妇女中,尿失禁的总患病率为30.9%,其中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逼尿肌没有收缩的情况下,由于腹内压的骤然增加而引起的不自主排尿的现象,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据2009年中国女性尿失禁流行病研究报道显示:20~99岁的中国妇女中,尿失禁的总患病率为30.9%,其中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8.9%,占尿失禁人数的61%[1]。目前,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包括年龄、手术史、激素水平、便秘、肥胖和吸烟、家族史等,一个或多个因素可能同时存在,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氏针灸 压力性尿失禁 临床经验
下载PDF
“陆氏针灸”温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经验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浩 薛锋 +2 位作者 张金华 易韬 陆李还(指导)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2期351-353,共3页
陆李还教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陆氏针灸"的创始人陆瘦燕之子,在继承和发展"陆氏针灸"之精髓的基础上,善用温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在临床中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重视脾胃论,认为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病因病机为... 陆李还教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陆氏针灸"的创始人陆瘦燕之子,在继承和发展"陆氏针灸"之精髓的基础上,善用温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在临床中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重视脾胃论,认为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肾阳亏虚、膀胱气化不利,固摄失司,临床取穴以温阳化气、补肾固摄为主,配合腹四穴,辨证取穴,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陆氏针灸 温针 名医经验 陆李还
下载PDF
陆氏针灸陆李还学术经验浅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戬 邴守兰 +3 位作者 王峰 冷华卿 陆李还(指导) 王宇(指导)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第4期56-60,共5页
陆氏针灸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陆李还,在继承陆氏针灸学术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形成独特的学术经验。他辨证诊病注重整体,形成以经络为主导、参以现代医学的整体辨治方法;临床治疗善用多样针具,长于温针;用针手法娴熟,创"序... 陆氏针灸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陆李还,在继承陆氏针灸学术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形成独特的学术经验。他辨证诊病注重整体,形成以经络为主导、参以现代医学的整体辨治方法;临床治疗善用多样针具,长于温针;用针手法娴熟,创"序贯发力"行针手法,改进穴位注射手法,活用弩法;在继承陆氏针灸重视背俞穴调补五脏的基础上,尤重"俞募配穴法"调补脾胃治疗多种病症、尤其是慢性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李还 陆氏针灸 温针 穴位注射 弩法 俞募配穴法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陆氏针灸”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经验浅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浩 张金华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0期166-168,共3页
在临床中,“陆氏针灸”重视中西结合,兼容并蓄,辨证论治,针灸并用,多用温针,指切进针,重视手法,导气为主,强调针感,活学创新,针药结合,有补有泻,内调外治等。综合运用针、灸、药、罐、电针、放血疗法等中医治疗技术,其中水针疗法是“陆... 在临床中,“陆氏针灸”重视中西结合,兼容并蓄,辨证论治,针灸并用,多用温针,指切进针,重视手法,导气为主,强调针感,活学创新,针药结合,有补有泻,内调外治等。综合运用针、灸、药、罐、电针、放血疗法等中医治疗技术,其中水针疗法是“陆氏针灸”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陆氏针灸”对于难治性面瘫的诊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氏针灸 难治性面瘫 病历
下载PDF
陆氏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经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甜 苏肇家 +1 位作者 王思瑶 黄奏琴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17期69-71,共3页
“陆氏针灸”学术流派认为精神分裂症由心主失明,脏腑功能失和、失用引发。施治思路以“调和心神”为总纲,治“狂”重在泻火,治“癫”重在调补气血,以期恢复心神的主宰地位,对临床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癫狂疾 精神分裂症 针刺 陆氏针灸
下载PDF
龙医传薪——海派中医流派(陆氏针灸) 被引量:1
19
作者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海派中医流派陆氏针灸创始于我国著名针灸名家陆瘦燕先生。陆瘦燕(1909-1969),原籍嘉定,16岁中学毕业后,随生父当地针灸名家李培卿学医,后定居上海,开业设诊,以其精湛之针术,日诊百余人,常义务施诊,享誉沪上...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海派中医流派陆氏针灸创始于我国著名针灸名家陆瘦燕先生。陆瘦燕(1909-1969),原籍嘉定,16岁中学毕业后,随生父当地针灸名家李培卿学医,后定居上海,开业设诊,以其精湛之针术,日诊百余人,常义务施诊,享誉沪上。1948年,陆先生与其夫人朱汝功兴办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附设针灸函授班,传授针灸医术;并研究针具改革,制作针灸经络穴位模型;于报刊设《燕庐医说》专栏,著文宣传针灸知识,影响远及东南亚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中医 中国针灸 经络穴位 陆瘦燕 陆氏针灸 针具 医说 针灸名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