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和陆稻分化相关性状的QTL分析及水旱不同栽培条件下连续选择的影响
1
作者 孙佩 张培风 +1 位作者 李合顺 王学军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57,69,共9页
本研究以来自云南的地方品种Ch5-10和Ch6-11为亲本,后代用SSD方法而得到的RIL9群体为试验材料,对水、陆稻差异性状(始穗期、剑叶宽、株高等)进行了考察,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进行了各性状的QTL定位;在自然和人工选择的过... 本研究以来自云南的地方品种Ch5-10和Ch6-11为亲本,后代用SSD方法而得到的RIL9群体为试验材料,对水、陆稻差异性状(始穗期、剑叶宽、株高等)进行了考察,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进行了各性状的QTL定位;在自然和人工选择的过程中,栽培稻无论是形态上还是基因组上,都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化。利用F 2群体(父、母本和前述的SSD群体相同)采用Bulk混合选择的方法,在F 4代开始进行水、旱田两种条件下种植,以模拟水陆稻的分化条件,经过5代的种植后繁殖成株系,分别得到CA、CB两个群体。对这两个群体的水陆稻差异性状(始穗期、最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剑叶宽、株高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利用SSD方法而得到的RIL9群体对始穗期、剑叶宽、株高等3个性状进行QTL分析,两年共检测到19个QTL,分别位于1,2,3,7,8,9,11号染色体上。其中株高qPH-1效应最大,贡献率为22%(2009年安徽),16%(2009年北京),16%(2010年北京),表现为来自亲本Ch5-10的等位基因增加株高;利用Bulk方法而得到的CA群体(经过水田筛选5代、289个株系)和CB群体(经过旱田筛选5代、332个株系),考察其最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始穗期、株高、剑叶宽等5个性状。2009年安徽和北京两地试验发现:两群体间除安徽始穗期和北京剑叶宽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氯酸钾抗性和低温发芽力的QTL定位结果,选择qSLtr-2、qSLratio-2、qRL28-2-1和qRL28-4附近的标记RM166、RM5472、RI05751和RM5979,及未定位到QTL的标记RM259对CA群体和CB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两群体间t测验结果表明,RM5472、RI05751和RM5979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RM259和RM166差异不显著。说明在人工模拟水、陆稻选择的条件下这2个群体有了明显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陆稻 始穗期 株高 数量性状定位 剑叶宽
下载PDF
陆稻早期幼苗陆生适应性鉴定及综合评价
2
作者 张德宇 CHALI Biru Alemu +6 位作者 PHYU Phyu Thin 路承凯 陆炳悦 陆定科 王效宁 万金鹏 徐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5-924,共10页
【目的】鉴定陆稻种质资源早期幼苗的陆生适应性,筛选出具备低水分胁迫萌发、深土出苗能力的优势种质资源,为培育具有优良陆生适应性的新品种提供种质资源和参考依据。【方法】在150 g/L乙二醇(PEG6000)模拟低水分胁迫及8 cm深土壤播种... 【目的】鉴定陆稻种质资源早期幼苗的陆生适应性,筛选出具备低水分胁迫萌发、深土出苗能力的优势种质资源,为培育具有优良陆生适应性的新品种提供种质资源和参考依据。【方法】在150 g/L乙二醇(PEG6000)模拟低水分胁迫及8 cm深土壤播种条件下,评价‘黄华占’‘龙粳39’‘京越1号’等24份水稻和‘陆引46’‘IRAT318’‘IRAT11’等24份陆稻改良品种的陆生适应性指标,同时对246份地方陆稻种质资源进行相关指标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陆生适应性综合评价值对参试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进行分类。【结果】在低水分胁迫条件下,典型水、陆稻品种的相对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根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可作为陆稻早期幼苗陆生适应性的鉴定指标。在深土播种条件下,根长、芽长、中胚轴长和胚芽鞘长对幼苗出土起着主效作用。根据它们陆生适应性的差异,可将294份供试材料的陆生适应性划分为极强型(Ⅰ类)、强型(Ⅱ类)、中间型(Ⅲ类)、弱型(Ⅳ类)和极弱型(Ⅴ类)5类,最终筛选出7份陆生适应性强的种质资源。【结论】本研究初步确定了陆稻早期幼苗的陆生适应性鉴定指标,并对云南地方陆稻进行综合评价,可为旱直播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稻 陆生适应性 低水分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出土
下载PDF
粳型陆稻恢复系资源的筛选及其利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洪立芳 李增高 +4 位作者 陈刚 毛振武 刘秉全 刘艳平 陈宝红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对不同粳稻不育系与 14 6个粳型陆稻品种测交所得 2 17个组合的结实率观测结果表明 ,测交组合的平均结实率为 36 .3% ,其中 2 4个组合 (占 11.1% )的结实率 >70 % ,说明与普通粳稻不同 ,粳型陆稻品种中存在丰富的恢复系资源。与不同... 对不同粳稻不育系与 14 6个粳型陆稻品种测交所得 2 17个组合的结实率观测结果表明 ,测交组合的平均结实率为 36 .3% ,其中 2 4个组合 (占 11.1% )的结实率 >70 % ,说明与普通粳稻不同 ,粳型陆稻品种中存在丰富的恢复系资源。与不同地区的陆稻品种测交 ,不同质源的不育系的可恢性有一定差别。对 7个组合的产量、8个组合的米质 (糙米率和垩白粒率 )与其相应的父本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 ,测交组合产量优势明显 ,且米质也得到显著改善。另对 2个测交组合进行旱作种植 ,不仅比大面积应用的杂交粳稻黎优 5 7大幅增产 (增幅达93.2 % ) ,而且比陆稻父本也增产 ;在旱种和水田条件下产量接近黎优 5 7的水平。如对亲本进一步筛选和改良 ,有望育成水旱兼用、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均能显著增产的水陆稻杂交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稻 粳稻 恢复系资源 陆稻杂交种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巴西陆稻IAPAR9的引进评价和利用 被引量:5
4
作者 余汉勇 汤圣祥 +1 位作者 朱新华 江云珠 《中国稻米》 1997年第6期8-10,共3页
关键词 陆稻 巴西陆稻 IAPAR9 引进 评价
下载PDF
巴西陆稻在亚热带丘陵山区的生态气候适应性 被引量:2
5
作者 俞爱英 王福东 朱寿燕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9年第4期24-25,共2页
通过对1998 年巴西陆稻的分期播种试验,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品种对比试验,结合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巴西陆稻具有较强的抗旱、耐贫瘠能力,在本地区种植高度以400~800m 为宜;分蘖力弱,保证基本苗是提高产... 通过对1998 年巴西陆稻的分期播种试验,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品种对比试验,结合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巴西陆稻具有较强的抗旱、耐贫瘠能力,在本地区种植高度以400~800m 为宜;分蘖力弱,保证基本苗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陆稻 生态气候适应性 陆稻
下载PDF
巴西陆稻在中国引种成功 被引量:8
6
作者 盛锦山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17,共2页
巴西是世界上陆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年种植面积达480万hm2,占巴西稻作总面积的85%。长期大面积栽培陆稻对品种的强烈需求,使巴西积累了丰富的陆稻资源,培育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陆稻优良品种。1992年6月在李鹏总理出席... 巴西是世界上陆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年种植面积达480万hm2,占巴西稻作总面积的85%。长期大面积栽培陆稻对品种的强烈需求,使巴西积累了丰富的陆稻资源,培育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陆稻优良品种。1992年6月在李鹏总理出席于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陆稻 引种 中国 陆稻
下载PDF
巴西陆稻IAPAR_9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锐 《广东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1期5-7,共3页
巴西陆稻IAPAR9具有高产、耐旱、耐瘠的特性,催芽温度控制在30℃,播种密度为13cm×17cm,施肥以基肥和前期追肥为主,保证出苗生长和抽穗扬花期的水分供应,每667m2可获得产量200~400kg。
关键词 陆稻 引种 催芽温度 播种密度 巴西陆稻IAPAR9
下载PDF
巴西陆稻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盛锦山 曹桂兰 +1 位作者 徐金明 欧清宝 《农业科技通讯》 2000年第1期5-5,共1页
关键词 陆稻 巴西陆稻 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巴西陆稻在安徽的表现及栽培技术初报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效忠 苏泽胜 《作物品种资源》 1999年第3期48-49,共2页
介绍巴西陆稻在安徽的性状表现,春播及夏播之间的差异,以及高产、增效的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巴西陆稻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陆稻
下载PDF
小麦与巴西陆稻轮作栽培技术
10
作者 盛锦山 曹桂兰 +3 位作者 徐金明 欧清宝 陈希明 陈玉泉 《中国农村科技》 1999年第12期8-9,共2页
巴西陆稻可春播,亦可夏播,在冀南、鲁南、陕南、晋南、苏北、鄂北和河南、安徽等地区麦稻轮作夏季种植的模式有麦后直播、麦田套种和育苗移栽三种。 一、麦后直播 1.播前准备 ①要求地面平坦;②施足基肥,每亩钙镁磷肥40-50公斤,尿素15-2... 巴西陆稻可春播,亦可夏播,在冀南、鲁南、陕南、晋南、苏北、鄂北和河南、安徽等地区麦稻轮作夏季种植的模式有麦后直播、麦田套种和育苗移栽三种。 一、麦后直播 1.播前准备 ①要求地面平坦;②施足基肥,每亩钙镁磷肥40-50公斤,尿素15-20公斤,氯化钾9-15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巴西陆稻 陆稻 轮作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怎样种好巴西陆稻
11
作者 盛锦山 杨益 《致富天地》 1999年第1期21-21,共1页
1992年,巴西政府赠送李鹏总理的巴西陆稻(IAPAR-9),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质所6年来多点试种鉴定,大面积试验表明,在我国试种成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在南方的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的山区、半山区以... 1992年,巴西政府赠送李鹏总理的巴西陆稻(IAPAR-9),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质所6年来多点试种鉴定,大面积试验表明,在我国试种成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在南方的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的山区、半山区以及北方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北京、天津等省市的少雨干旱地区种植;在林果园内间作巴西陆稻,在水稻地区受旱害的稻田栽种巴西陆稻,可以起到节约用水,扩大种植面积的作用。一般亩产300-400公斤,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地方亩产可达500公斤。一、巴西陆稻的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光壳稻,属偏粳一类。株高100-145厘米,不耐肥,高肥水情况下易倒伏。分蘖中等,谷粒较多,多数谷粒没有芒,千粒重多在30-36克左右,全年生育期早熟种为110~120天,中熟种为130~135天,迟熟种为140~16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陆稻 特性 栽培技术 陆稻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陆稻和水稻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 被引量:36
12
作者 张亚洁 许德美 +3 位作者 孙斌 刁广华 林强森 杨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7-264,共8页
【目的】揭示种植方式对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方法】连续2年以中旱3号(陆稻)和武香粳99-8(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2种旱种方式,以水层湿润灌溉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与水种(对照)相比,陆稻覆膜旱种的产量显... 【目的】揭示种植方式对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方法】连续2年以中旱3号(陆稻)和武香粳99-8(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2种旱种方式,以水层湿润灌溉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与水种(对照)相比,陆稻覆膜旱种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水稻覆膜旱种的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产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陆稻旱种(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后强、弱势粒的相对起始灌浆势(R0/W)、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均大于对照,活跃灌浆时间(D)小于对照,粒重均高于对照,垩白粒率显著低于对照。水稻旱种后强、弱势粒的R0/W、Tmax和粒重与陆稻旱种的结果相反。水稻覆膜旱种的垩白粒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垩白粒率显著下降。水稻和陆稻旱种的垩白度均显著减小。稻米的垩白粒率与籽粒的Gmax和G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结论】水稻和陆稻旱种可以增大籽粒的灌浆速率,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稻 水稻 早种 籽粒灌浆 垩白
下载PDF
种植方式和磷素水平互作对陆稻和水稻产量及磷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亚洁 华晶晶 +2 位作者 李亚超 陈莹莹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23-1431,共9页
以粳型陆稻中旱3号和粳型水稻扬辐粳8号为材料,设置裸地旱种和水种2种种植方式及3种磷素(P2O5)水平:低磷(LP),45kg hm-2;常磷(NP),90kg hm-2;高磷(HP),135kg hm-2。结果表明,在旱种条件下,增加施磷量,陆稻和水稻HP和NP的产量和磷素累积... 以粳型陆稻中旱3号和粳型水稻扬辐粳8号为材料,设置裸地旱种和水种2种种植方式及3种磷素(P2O5)水平:低磷(LP),45kg hm-2;常磷(NP),90kg hm-2;高磷(HP),135kg hm-2。结果表明,在旱种条件下,增加施磷量,陆稻和水稻HP和NP的产量和磷素累积量均较LP显著增加,陆稻HP和NP的磷素物质生产效率和磷素籽粒生产效率较LP显著下降,而水稻的差异不显著;在水种条件下,陆稻的产量、磷素累积量和磷素籽粒生产效率HP较NP差异不显著,但较LP显著增加,磷素物质生产效率HP较NP显著下降,水稻产量、磷素累积量HP较NP有下降趋势,磷素物质生产效率和磷素籽粒生产效率HP和NP之间差异不显著。旱种使稻株不定根数减少,磷素累积量降低,磷素物质生产效率增加,磷素籽粒生产效率下降,产量下降,但水稻产量下降幅度比陆稻更大。与水稻相比,陆稻不定根数少,磷素累积量少,成穗数少,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产量较低,磷素物质生产效率和磷素籽粒生产效率增加。种植方式×磷素水平的互作对水稻和陆稻花后磷素累积量、磷素籽粒生产效率和不定根数、磷素物质生产效率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花后磷素累积量与产量和不定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磷素利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旱种条件下,增加施磷量可以增加陆稻和水稻的产量,但无论旱种还是水种,水稻和陆稻产量对磷素响应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稻 水稻 旱种 磷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水稻和陆稻籽粒灌浆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37
14
作者 程旺大 赵国平 +1 位作者 张国平 姚海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40,共6页
应用 Richards方程对水作和旱作水稻与陆稻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 ,研究两种稻灌浆特性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 ,与水作相比 ,水稻旱作穗数和粒重明显降低 ,产量下降 ;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速率降低 ,活跃灌浆期缩短 ,... 应用 Richards方程对水作和旱作水稻与陆稻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 ,研究两种稻灌浆特性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 ,与水作相比 ,水稻旱作穗数和粒重明显降低 ,产量下降 ;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速率降低 ,活跃灌浆期缩短 ,强势粒和中势粒的起始生长势减弱 ,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延迟 ,强、弱势粒进入灌浆盛期的间距缩短 ,从而影响弱势粒的灌浆 ,强、弱势粒灌浆速率的差异增大 ,最终导致粒重和结实率降低。陆稻旱作与水作相比 ,除活跃灌浆期略有缩短以及强、弱势粒进入灌浆盛期的间隔略有延长外 ,整体上灌浆过程变化不大。与水稻相比 ,陆稻在两种水分条件下灌浆过程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差异较小 ,表现为籽粒灌浆的起始生长势特别是强、中粒位势的起始生长势低 ,灌浆前、中期灌浆较强 ,强、中势籽粒对同化物的激烈竞争使弱势粒灌浆变差 ,籽粒灌浆期短 ,特别是灌浆后期持续时间短 ,导致结实率和粒重低 ,最终影响产量。旱作条件下 ,水稻与陆稻相比 ,籽粒灌浆速率较小 ,活跃灌浆期较长 ,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灌浆特性 水稻 陆稻 水分管理 生长分析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水稻和陆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亚洁 林强森 +2 位作者 孙斌 刁广华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9-544,共6页
以武香粳998(水稻)和中旱3号(陆稻)为材料,研究了种植方式对水稻和陆稻生育后期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与水种稻(对照)相比,中旱3号覆膜旱种时产量显著低于对照,武香粳998覆膜旱种时和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裸地旱种产量均为最低。覆膜旱种和... 以武香粳998(水稻)和中旱3号(陆稻)为材料,研究了种植方式对水稻和陆稻生育后期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与水种稻(对照)相比,中旱3号覆膜旱种时产量显著低于对照,武香粳998覆膜旱种时和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裸地旱种产量均为最低。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抽穗期植株的含N率较低,抽穗至成熟期植株含N率下降速率为水种>裸地旱种>覆膜旱种。抽穗和成熟期植株吸N量大小为水种>覆膜旱种>裸地旱种。旱种稻成熟期茎鞘中的N素分配显著高于对照,籽粒显著低于对照,品种间叶片有所不同。抽穗期旱种稻的N素物质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对照。成熟期覆膜旱种N素物质生产效率最低。旱种稻N素籽粒生产效率(中旱3号覆膜旱种除外)和N素收获指数较对照增加,大小为裸地旱种>覆膜旱种>水种。与武香粳998相比,中旱3号抽穗后植株含N率下降快,植株N素积累量较小,叶片和籽粒中N素分配比例高,茎鞘低;N素物质生产效率(成熟期)、N素籽粒生产效率和N素收获指数高,产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稻 水稻 氮素 吸收利用效率 水稻旱作
下载PDF
水旱栽培条件下水、陆稻品种产量和生理性状比较 被引量:37
16
作者 凌祖铭 李自超 +1 位作者 余荣 穆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18,共6页
选用来自日本、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早熟粳型水稻品种 8个和陆稻品种 7个 ,在盆栽保水、盆栽旱种和大田旱种 3种栽培条件下 ,比较水稻品种和陆稻品种的穗长、穗粒重、实粒数、结实率、百粒重和株粒重等产量性状 ,叶片水势、叶片... 选用来自日本、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早熟粳型水稻品种 8个和陆稻品种 7个 ,在盆栽保水、盆栽旱种和大田旱种 3种栽培条件下 ,比较水稻品种和陆稻品种的穗长、穗粒重、实粒数、结实率、百粒重和株粒重等产量性状 ,叶片水势、叶片鲜重、气孔阻力、植株高度和叶片卷叶度等生理及其它地上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 :旱种条件下水稻、陆稻产量都低于保水栽培的产量 ,水稻品种的抗旱系数 (旱种产量 /保水产量 )低于陆稻 ;旱种下株高低于保水种植 ;陆稻品种的叶片水势均高于水稻品种 ,且叶片水势与抗旱系数密切相关 ;旱种条件下陆稻气孔阻力低于水稻品种 ,保水条件下并无规律性 ;品种间叶片鲜重差异不大 ,但陆稻品种稍大于水稻品种 ;陆稻的叶片卷叶度低于水稻。此外还提出苗期通过根系或旱种卷叶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陆稻 抗旱性 产量性状 生理性状 品种产量 保水栽培 株高 叶片水势
下载PDF
水、陆稻在水田、旱地栽培的生态适应性研究——Ⅱ.稻株碳、氮代谢的生态适应性观察 被引量:19
17
作者 郑丕尧 杨孔平 +1 位作者 王经武 周殿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9-74,共6页
旱种条件下,不论水稻还是陆稻,全糖、全氮含量均高于水种条件,醇溶糖占全糖的比例较高,碳/氮比低;陆稻的醇溶糖占全糖的比例远远高于水稻,这一特性很少随种植条件的改变而产生很大的变化,这可能是其对旱地适应性较强的生理原因之一。同... 旱种条件下,不论水稻还是陆稻,全糖、全氮含量均高于水种条件,醇溶糖占全糖的比例较高,碳/氮比低;陆稻的醇溶糖占全糖的比例远远高于水稻,这一特性很少随种植条件的改变而产生很大的变化,这可能是其对旱地适应性较强的生理原因之一。同时发现:贮藏性物质的增加是水稻旱种条件下的重要生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陆稻 水田 旱地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下氮素营养对陆稻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亚洁 周彧然 +1 位作者 杜斌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5-1013,共9页
以粳型陆稻中旱3号和粳型水稻扬粳9538为材料,设置裸地旱种和水种两种方式及低氮(LN,100kg hm-2)、中氮(NN,200kg hm-2)和高氮(HN,300kg hm-2)3种N素水平,比较研究了氮素营养对陆稻和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种HN处理下陆稻和... 以粳型陆稻中旱3号和粳型水稻扬粳9538为材料,设置裸地旱种和水种两种方式及低氮(LN,100kg hm-2)、中氮(NN,200kg hm-2)和高氮(HN,300kg hm-2)3种N素水平,比较研究了氮素营养对陆稻和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种HN处理下陆稻和水稻的产量以及水种HN处理下水稻的产量较NN有所下降;但水种HN处理下陆稻的产量较NN增加;随施N量增加,水、陆稻在两种种植方式下穗数均增加,每穗粒数表现不一,结实率均下降,但陆稻降幅小于水稻,陆稻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而水稻则显著下降。与水种相比,旱种条件下陆稻的千粒重无显著变化,而水稻千粒重则显著下降,水、陆稻旱种的结实率均有所提高,但陆稻的提高幅度大于水稻。与水稻相比,陆稻不定根数少,吸N能力低,分蘖能力弱,成穗数少、穗型小,产量较低。拔节至抽穗期不定根数的增幅大,叶片含N率下降慢,花后叶片含N率和剑叶叶绿素(SPAD)值下降快。陆稻光合生产力对水分胁迫的负响应小,对增施N素正响应大。表明陆稻和水稻对种植方式和N素的响应有明显差异。对陆稻和水稻的产量增产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稻 水稻 旱种 氮素 产量
下载PDF
开花灌浆期干旱胁迫对水、陆稻细胞膜透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姜孝成 周广洽 +2 位作者 陈良碧 黄亮群 李训贞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34-38,共5页
在开花灌浆期对三个水、陆稻品种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结果发现,叶片中自由水含量较高的湘粳2号(粳型水稻)在复水后细胞膜透性仍然较高,束缚水含量下降,平均减产幅度最小,表现出明显的耐旱特性。而湘中籼3号(籼型水稻)的表现相反... 在开花灌浆期对三个水、陆稻品种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结果发现,叶片中自由水含量较高的湘粳2号(粳型水稻)在复水后细胞膜透性仍然较高,束缚水含量下降,平均减产幅度最小,表现出明显的耐旱特性。而湘中籼3号(籼型水稻)的表现相反,是不耐旱品种。陆稻品种奉爱的抗旱性明显较强,但产量较低,有待进一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水稻 陆稻 膜透性 产量性状
下载PDF
PEG胁迫下水、陆稻幼苗生长势比较研究 被引量:58
20
作者 李自超 刘文欣 赵笃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20,共5页
选用 2个陆稻品种作为抗旱类型 ,2个水稻品种作为敏旱类型 ,以 PEG作为水分胁迫剂 ,通过对幼芽、幼根和幼苗等不同时期或状态的 PEG胁迫比较水、陆稻的生长势。研究结果表明 :水、陆稻幼芽粗度、幼根粗度差异相对较小 ;陆稻幼芽长度、... 选用 2个陆稻品种作为抗旱类型 ,2个水稻品种作为敏旱类型 ,以 PEG作为水分胁迫剂 ,通过对幼芽、幼根和幼苗等不同时期或状态的 PEG胁迫比较水、陆稻的生长势。研究结果表明 :水、陆稻幼芽粗度、幼根粗度差异相对较小 ;陆稻幼芽长度、幼根长度、发芽率及 3周后苗高等明显比水稻表现有较强的生长势 ,因此可用这些性状与抗旱品种的相对生长势鉴定水、陆稻的抗旱性 ,未浸种处理的种子可用 15%的 PEG溶液胁迫 ,浸种处理过的种子可用 2 0 %的 PEG溶液胁迫。低浓度的 PEG溶液 ( <15% )胁迫抗旱类型与敏旱类型差异不明显 ,高浓度的 PEG溶液 ( >2 0 % )胁迫对所有试验材料损伤严重 ,达不到鉴定抗旱类型与敏旱类型的目的。因此 ,可以在 15% (未浸种 )或 2 0 % (浸种 )浓度的 PEG处理下 ,以抗旱的陆稻品种作对照比较幼芽长度、幼根长度、发芽率及幼苗高度等性状的相对值 ( XU/ XP,% ,称胁迫系数 )来判别供试品种的抗旱性。以达到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陆稻 PEG胁迫 抗旱性 聚乙二醇 选择剂 幼苗生长势 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