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种(系)小黑麦在陇中半干旱区的产量与品质分析比较
1
作者 魏玉明 杨发荣 +5 位作者 黄杰 刘文瑜 王国栋 杨芳萍 杜文华 张燕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3-138,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10个小黑麦品种(系)生长特性及全株营养品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小黑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小黑麦品种(系)均完成了生育周期,生育期在118~148 d。小黑麦鲜、干草产量分别为20.00~27.55 t/hm^(2)、11.14~16.55 t/... 试验旨在研究10个小黑麦品种(系)生长特性及全株营养品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小黑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小黑麦品种(系)均完成了生育周期,生育期在118~148 d。小黑麦鲜、干草产量分别为20.00~27.55 t/hm^(2)、11.14~16.55 t/hm^(2)。T-138鲜、干草产量最高,T-133蛋白质产量最高。小黑麦的干、鲜草产量与植株分蘖数和枝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株蛋白质产量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与鲜干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T-133和T-138小黑麦品系综合性状较优,在试验区适应性表现较好,可作为陇中半干旱区优质饲草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半干旱区 小黑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原文传递
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的陇中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监测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岳宁 董军 +4 位作者 李玲 阚飞 王刚 黄少文 魏国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7-1427,共11页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半干旱区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为了准确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动态以指导农业高效用水,近年来,利用地球物理测量方法研究高分辨率的水流入渗,已经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本文以陇中半干旱区玉米田为例,通过在土壤表面...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半干旱区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为了准确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动态以指导农业高效用水,近年来,利用地球物理测量方法研究高分辨率的水流入渗,已经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本文以陇中半干旱区玉米田为例,通过在土壤表面布置电极,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对降雨前后土壤二维剖面进行电阻率数据测量,实现对土壤二维剖面电阻率值和含水量监测,解释不同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原因,建立陇中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电阻率和含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入渗使得二维剖面土壤电阻率整体呈明显降低趋势,反演得到的电阻率图像局部电阻值“高-低-高”的变化过程,与一次降水过程前后“干-湿-干”的循环过程一致。土壤含水量实测值与估计值之间有较为显著的线性关系(R^2=0.651 8,n=96)。在0~2.0 m深度范围内,总体估计偏差较小,为0.74%;土壤含水率的估计精度较高,为2.64%。0~0.5 m土层(H1)含水量监测探头分布密集,数据采集较为准确,故H1层估计精度略高于0.5~2.0 m层(H2)。相比之前利用实测工具进行野外测量,ERT测量方法精度较高。本文提供了一个高分辨率的土壤结构二维分布与水分运移过程的图像,同时为实现精确和高效的农业用水管理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成像 土壤含水量 降水入渗 非饱和土壤 时域反射 陇中半干旱区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小麦和玉米补灌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蔺海明 牛俊义 秦舒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0-86,共7页
对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不同补灌条件下小麦、玉米的产量和水分效应以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集雨补灌对旱地作物具有补偿或超补偿效应 ,能大幅度提高作物的产量水平。小麦在拔节 +孕穗期分次补灌 45 mm水、地膜玉米在大喇叭口... 对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不同补灌条件下小麦、玉米的产量和水分效应以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集雨补灌对旱地作物具有补偿或超补偿效应 ,能大幅度提高作物的产量水平。小麦在拔节 +孕穗期分次补灌 45 mm水、地膜玉米在大喇叭口期一次性补灌 60mm水增产效果较好 ,并且水分利用率较高。小麦不同时期补灌产量顺序为拔节 +孕穗期 >孕穗期 >拔节期 ,玉米不同时期补灌产量顺序为大喇叭口期 >拔节 +大喇叭口期 >拔节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 ,小麦、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 ( 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补灌 小麦 玉米 产量 水分效应 生理特性 陇中半干旱区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集雨补灌小麦玉米复合群体产量及水分效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玲玲 秦舒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1,共4页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区小麦/玉米复合群体集雨补灌的产量及水分效应。结果表明,复合系统的产量水平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因补灌而显著提高,小麦组分也取得明显的边行优势。根据对产量、WUE和灌水利用效率(IWUE)的综合分析,认为在...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区小麦/玉米复合群体集雨补灌的产量及水分效应。结果表明,复合系统的产量水平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因补灌而显著提高,小麦组分也取得明显的边行优势。根据对产量、WUE和灌水利用效率(IWUE)的综合分析,认为在小麦播前补3 mm水,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各补21 mm水,玉米抽雄期补45 mm水是该区最理想的补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补灌 小麦/玉米复合群体 产量和水分效应 陇中半干旱区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与农牧业发展仿真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汉雄 上官周平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513-520,共8页
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陇中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SD模型,对该区的三种典型治理模式—综合治理型、农牧协调发展型和传统经营型,用该模型仿真研究了2000~2080年的生态系统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农牧协调发展模式可使农牧业协... 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陇中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SD模型,对该区的三种典型治理模式—综合治理型、农牧协调发展型和传统经营型,用该模型仿真研究了2000~2080年的生态系统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农牧协调发展模式可使农牧业协调持续发展,土壤侵蚀量减少76 1%,生态环境稳步趋向良性循环,它是该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农牧业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半干旱区 生态环境 恢复重建 SD模型 发展模式 仿真研究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黄(红)芪地膜覆盖双垄沟栽培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邢国 王天华 王玉娟 《甘肃农业科技》 2003年第6期50-51,共2页
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从选地整地、施肥、土壤处理、良种选择、种子处理、播期与播量、种植规格、起垄与铺膜、田间管理及收获加工等方面提出了适合当地黄 (红 )
关键词 陇中半干旱区 黄(红)芪 地膜覆盖 双垄沟栽培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花椒覆盖栽植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有科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18,共2页
陇中半干旱区花椒覆盖栽植试验王有科(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兰州730070)甘肃中部半干旱区早春气候干旱寒冷,土壤含水量和温度低,影响移植树木根系的吸收、愈合及新根的形成,致使春季造林成活率低,幼树生长缓慢。近年来该区大... 陇中半干旱区花椒覆盖栽植试验王有科(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兰州730070)甘肃中部半干旱区早春气候干旱寒冷,土壤含水量和温度低,影响移植树木根系的吸收、愈合及新根的形成,致使春季造林成活率低,幼树生长缓慢。近年来该区大量栽种的经济树种花椒,因栽植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覆盖 栽培 陇中半干旱区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一膜四收免耕覆盖旱作栽培技术
8
作者 逯建平 谢俊贤 +1 位作者 赵国珍 尹惠萍 《长江蔬菜》 2010年第11期25-26,共2页
秦安县属陇中南部温和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拔1120~2020m。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雨较少,干旱频繁,年均气温10.4℃,年均无霜期178天。全县年均降水量507.3mm左右,年均蒸发量1448.8mm,境内水资源贫乏,属半干旱雨养农业区。20... 秦安县属陇中南部温和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拔1120~2020m。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雨较少,干旱频繁,年均气温10.4℃,年均无霜期178天。全县年均降水量507.3mm左右,年均蒸发量1448.8mm,境内水资源贫乏,属半干旱雨养农业区。20世纪90年代,春季覆盖地膜播种玉米,秋季玉米植株间点播套种冬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半干旱区 覆盖地膜 旱作栽培技术 免耕覆盖 玉米植株 季风气候区 雨养农业区 气候温和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抗旱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雷康宁 张绪成 +7 位作者 方彦杰 柳燕兰 姜振东 侯慧芝 王红丽 张国平 马一凡 尹嘉德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36-42,F0002,共8页
干旱是影响旱作区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选择抗旱品种是保障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选取13个玉米品种在陇中半干旱区进行了抗旱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测定干旱胁迫和补灌条件下各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叶片整齐度、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水... 干旱是影响旱作区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选择抗旱品种是保障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选取13个玉米品种在陇中半干旱区进行了抗旱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测定干旱胁迫和补灌条件下各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叶片整齐度、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水分利用效率、折合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以产量为基准计算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评价不同玉米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中种8号、先玉335、晋单81号、吉祥1号抗旱指数高,分别为1.25、1.18、1.23、1.14,说明这4个品种抗旱能力较强,且在干旱胁迫后平均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6682.35、6310.20、6438.40、6339.60 kg/hm^(2),较对照品种郑单958分别增产10.55%、6.51%、4.88%、4.39%,可作为适宜在陇中半干旱区种植的抗旱玉米品种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抗旱指数 产量 抗旱性评价 筛选试验 陇中半干旱区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月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毅荣 林纾 陆登荣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3-96,共4页
利用甘肃定西地区67a(1937—2003年)的月降水、气温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区月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陇中半干旱区月降水变化率在-5.45~2.58ram/10a之间,1977年以前降水以增加为主,1977-1997年降... 利用甘肃定西地区67a(1937—2003年)的月降水、气温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区月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陇中半干旱区月降水变化率在-5.45~2.58ram/10a之间,1977年以前降水以增加为主,1977-1997年降水减少突出,1998年转为全面上升.夏季(7月)降水在1998年之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春季(4月)降水趋势与7月相反.6月降水增加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主要在1977年之前和1998年之后,降水周期谱与其对应.各月气温以升高为主,变化率在0.018~0.424℃/10a之间,2月增幅最大,振荡周期复杂,3月存在降温趋势,振荡周期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半干旱区 月降水和月气温 响应 特征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春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明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4期50-50,共1页
介绍了陇中半干旱区春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茬整地、品种选择、覆盖地膜、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小麦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春小麦 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 陇中半干旱区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文冠果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瑞香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9期51-53,共3页
文冠果属无患子科文冠果属,又名文官果、文登果、木瓜等,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文冠果种子含油量为30%,是我国北方的乡土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较强,具有耐贫瘠,抗旱、抗寒等特性,为列入国家林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生物质... 文冠果属无患子科文冠果属,又名文官果、文登果、木瓜等,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文冠果种子含油量为30%,是我国北方的乡土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较强,具有耐贫瘠,抗旱、抗寒等特性,为列入国家林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生物质能源重要树种之一。目前安定区有3.2万hm^2荒山适宜发展文冠果,定西市林业局经过试验示范,总结了一套文冠果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历史 文冠果 陇中半干旱区 技术 油料树种 落叶小乔木 种子含油量 生物质能源
下载PDF
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9个燕麦品种籽粒产量及其营养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成君 任生兰 +5 位作者 边芳 黄凯 陈富 杨洁 张明 刘彦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82-3089,共8页
本研究对9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宜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产利用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均属于中熟型,在当地均能成熟;9个燕麦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及籽... 本研究对9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宜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产利用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均属于中熟型,在当地均能成熟;9个燕麦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迪燕1号’的株高和穗长最高,分别为150.00 cm和30.50 cm,但种子产量最低,为1734.20 kg·hm^(-2),穗粒数和穗粒重均以‘魏都莜5号’最高,分别为128.4粒和2.84 g,‘晋燕17号’的种子产量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2500.00 kg·hm^(-2)和53.68%,但粗蛋白含量最低,仅为15.95%,‘张莜8号’的千粒重最高,为28.20 g,粗蛋白含量以‘张莜9号’最高,达18.75%,‘坝莜18号’的β-葡聚糖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4.37%和6.35%。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方法对9个燕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与籽粒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晋燕17号’‘魏都莜5号’‘迪燕1号’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种植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陇中半干旱区 农艺性状 籽粒产量 营养价值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旱山地膜侧谷子无公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思中 徐福祥 《定西科技》 2006年第4期48-48,共1页
谷子是高产、抗旱的秋粮作物之一,其去壳后的小米是广大群众喜爱的杂粮之一,根据测定,小米含维生素A、B。和B2较多,蛋白质含量9.2%-4.3%,脂肪含量3.0%-4.6%,色氨酸含量1.92g/kg,蛋氨酸含量2.97g/kg,以其独特的风味... 谷子是高产、抗旱的秋粮作物之一,其去壳后的小米是广大群众喜爱的杂粮之一,根据测定,小米含维生素A、B。和B2较多,蛋白质含量9.2%-4.3%,脂肪含量3.0%-4.6%,色氨酸含量1.92g/kg,蛋氨酸含量2.97g/kg,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了充分挖掘谷子的增产潜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着良种良法相配套的总体思路,近年来我们在半干旱区进行了膜侧谷子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采用膜侧栽培技术后,较大幅度的提高了谷子的产量水平,扩大了适种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陇中半干旱区 谷子 地膜 无公害 蛋白质含量 膜侧栽培技术 秋粮作物
原文传递
陇中干旱半干旱区春小麦养分资源投入的调查与分析
15
作者 李海珀 张健 +1 位作者 王会蓉 张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15期65-66,共2页
为了给陇中干旱半干旱区春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定西市安定区、渭源县、陇西县3个区/县进行了春小麦养分资源投入的调查。数据表明:2016年,陇中干旱半干旱区春小麦平均产量为3 215.6 kg/hm^2,春小麦产量适中的农户占52.6%;纯N平均用... 为了给陇中干旱半干旱区春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定西市安定区、渭源县、陇西县3个区/县进行了春小麦养分资源投入的调查。数据表明:2016年,陇中干旱半干旱区春小麦平均产量为3 215.6 kg/hm^2,春小麦产量适中的农户占52.6%;纯N平均用量为165.4 kg/hm^2,纯N投入量适中的农户仅占49.5%;磷平均用量为74.7 kg/hm^2,磷肥投入量适中的农户占36.1%;钾平均用量为36.6 kg/hm^2,钾肥投入量适中的农户仅占46.4%。基于以上调查,建议甘肃省陇中干旱半干旱区春小麦的纯N合理用量为140~180 kg/hm^2,磷用量60~120 kg/hm^2,钾用量在40~9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旱区 养分资源投入 分析
下载PDF
播期对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张凯 王润元 +4 位作者 李巧珍 赵鸿 王鹤龄 郭林 张秀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61-2268,共8页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为了探寻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的适宜播种期,2010年在甘肃定西进行了马铃薯分期播种试验,并对不同播期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马铃薯全生育期缩短,株高出现明显...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为了探寻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的适宜播种期,2010年在甘肃定西进行了马铃薯分期播种试验,并对不同播期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马铃薯全生育期缩短,株高出现明显变化,单株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提前;从不同播期来看,5月27日播种的植株高度、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最大积累速率均最大,马铃薯块茎鲜重的增长过程呈"慢-快-慢"S型曲线;块茎鲜重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随播期的推迟而提前;产量数据的方差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5月27日播期的丰产性最好;对各播期不同生育期的气候条件进行比较表明,5月底或6月初是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的适宜播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生长发育 产量 适播期 陇中半干旱区
原文传递
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系)及在干旱区栽培措施
17
作者 马惠萍 《中国马铃薯》 2006年第5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 新品种(系) 陇中半干旱区 专用型 栽培措施 持续稳定发展 有机质含量 速效钾含量
下载PDF
苹果不同类型果袋的套袋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得良 《甘肃农业科技》 2008年第7期30-32,共3页
在半干旱区山台地果园观察了红富士苹果套袋的效果,结果表明,红富士苹果套袋可以降低果实病虫害率、提高果实表面光洁度、品质,以双层三色纸袋、单层双色纸袋效果佳;双层三色纸袋以德盛、鸿丰、成纪、陇原、华大等5种果袋套袋效果佳,宜... 在半干旱区山台地果园观察了红富士苹果套袋的效果,结果表明,红富士苹果套袋可以降低果实病虫害率、提高果实表面光洁度、品质,以双层三色纸袋、单层双色纸袋效果佳;双层三色纸袋以德盛、鸿丰、成纪、陇原、华大等5种果袋套袋效果佳,宜重点选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红富士 果袋 套袋 试验 山地 陇中半干旱区
下载PDF
甘肃中东部旱灾发生特点及抗旱避灾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世成 柴宗文 孙多鑫 《中国农技推广》 2012年第11期6-8,共3页
甘肃是全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全省旱地面积3 34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4%左右,干旱少雨是甘肃农业的主要特征。年降水量300~600 mm的旱作农业主要分布在陇中半干旱区、陇东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区和陇南半湿润偏旱区,农业基础薄弱,自然降... 甘肃是全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全省旱地面积3 34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4%左右,干旱少雨是甘肃农业的主要特征。年降水量300~600 mm的旱作农业主要分布在陇中半干旱区、陇东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区和陇南半湿润偏旱区,农业基础薄弱,自然降水极其贫乏,有效水资源紧缺,干旱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50年来,甘肃年均旱灾面积约946.5万亩,约占播种总面积的18%,其中成灾面积约为736.2万亩,约占播种总面积的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避灾措施 发生特点 旱灾 陇中半干旱区 东部 湿润偏旱区 抗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