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人转行“美妆王”:陈蝶仙与家庭工业社
1
作者 金满楼 《中国商界》 2024年第4期238-239,共2页
自古以来,读书人崇尚“学而优则仕”,然而科考不易、官途狭窄,一些人只能选择授馆收徒或为幕僚儒医,转而经商的为数不多,毕竟风险太大,难免有失败之虞。不过,在民国时期,有位别号“天虚我生”的文人在商场上倒是干得不错。“天虚我生”... 自古以来,读书人崇尚“学而优则仕”,然而科考不易、官途狭窄,一些人只能选择授馆收徒或为幕僚儒医,转而经商的为数不多,毕竟风险太大,难免有失败之虞。不过,在民国时期,有位别号“天虚我生”的文人在商场上倒是干得不错。“天虚我生”是近代小说家陈蝶仙的别号,他本名陈嵩寿,后改陈栩园,字蝶仙。关于这个别号,陈蝶仙曾做过如下解释:“我的上半生花费在学问上,下半生花费在工业上,而一无所成。人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我竟虚生一世。于是,取笔名为‘天虚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蝶仙 天虚 学而优则仕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无所成 我生 陈栩 别号
下载PDF
“名人叙事”视野下名人陈蝶仙的设计实践研究
2
作者 张琪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4-77,共4页
本文以陈蝶仙设计的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名人叙事”理论为研究框架,立足于文献的爬梳,最终的研究结论为,陈蝶仙设计的部分产品之所以市场接受度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产品虽然有陈蝶仙这个名人做代言,人们在情感层面上认同其产品... 本文以陈蝶仙设计的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名人叙事”理论为研究框架,立足于文献的爬梳,最终的研究结论为,陈蝶仙设计的部分产品之所以市场接受度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产品虽然有陈蝶仙这个名人做代言,人们在情感层面上认同其产品设计中体现出的爱国思想,同时这些产品又具备良好的使用功能,但是这些产品并非人们的日用必需之物。本研究归纳了“名人叙事”视野下陈碟仙的设计实践主要涉及的对四个层面的观照,其中重点探讨和强调了“产品作为人们的日用必需之物”这一层面。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名人叙事”理论,而且还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物”叙事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人叙事” “物”叙事 陈蝶仙 情感 使用功能 日用必需之物
下载PDF
也谈《女子世界》——以陈蝶仙及其家人为中心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慧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6-220,共5页
《女子世界》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份不同的月刊。一份是1904年1月17日出版的,另一份是1914年12月10日出版的。虽同在上海,但两份《女子世界》差异较大,其内容、出版、编辑者以及作者群等都各有特色,但它们都在那个报刊众多、此生彼灭、... 《女子世界》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份不同的月刊。一份是1904年1月17日出版的,另一份是1914年12月10日出版的。虽同在上海,但两份《女子世界》差异较大,其内容、出版、编辑者以及作者群等都各有特色,但它们都在那个报刊众多、此生彼灭、人人以开启民智为己任的年代里有着属于自己的辉煌。1914年陈蝶仙编辑的《女子世界》作为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一直处于主流之外的视野中。作为编辑者及主要撰稿人的陈蝶仙及其妻子、子女、朋友、亲属、弟子等曾在《女子世界》中留下的信息也自然为人们所忽视。然而,每期200余页的海量内容为我们了解陈氏一家提供了很多有用线索,成为后人窥视上海都市文化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世界》 陈蝶仙 朱恕 陈小蝶 陈小翠
下载PDF
陈蝶仙《泪珠缘》前六十四回创作时间辨 被引量:1
4
作者 姜荣刚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3-15,共3页
陈蝶仙《泪珠缘》前六十四回的出版时间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第一版(前三十二回),光绪二十八年再版(1902)(前三十二回),光绪三十三年三版(1907)(前六十四回)。研究者往往据以论断《泪珠缘》的创作时间,实际上《泪珠缘》的出版时间并不... 陈蝶仙《泪珠缘》前六十四回的出版时间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第一版(前三十二回),光绪二十八年再版(1902)(前三十二回),光绪三十三年三版(1907)(前六十四回)。研究者往往据以论断《泪珠缘》的创作时间,实际上《泪珠缘》的出版时间并不等同于其创作时间,其前六十四回当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间就已创作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蝶仙 《泪珠缘》前六十四回 创作时间
下载PDF
整体观与陈蝶仙的系统设计思想
5
作者 张琪 《大连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93-101,共9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界普遍强调以文化来引领设计,夯实中国设计的文化根基。整体观作为中国人具有代表性的生活观,千百年来铺陈了中国人的精神底色,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以传统整体观来引领中国设计,重在系统处理设计与...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界普遍强调以文化来引领设计,夯实中国设计的文化根基。整体观作为中国人具有代表性的生活观,千百年来铺陈了中国人的精神底色,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以传统整体观来引领中国设计,重在系统处理设计与人、设计与物、设计与社会之间的结构性关系。陈蝶仙是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实业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设计师。陈蝶仙的系统设计思想既以人的情感为导向,又围绕“物”系统地将关于“物”的设计、制造、营销、销售和使用作为一个生命周期来看待,更体现了对于人的鲜活生命的关怀和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感。在陈蝶仙的系统设计思想中,上述三个层面既相对独立,又呈现出一种紧密的结构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观与系统设计 陈蝶仙 设计与人 设计与物 设计与社会
下载PDF
“跨界”达人陈蝶仙
6
作者 周利成 刘春霞 《各界》 2024年第6期93-96,共4页
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如梁启超、陈布雷、吴稚晖等报人从政者屡见不鲜,如周瘦、严独鹤、张丹斧等由作家转为报人者大有人在,而像陈蝶仙由作家转为报人、再由报人变作实业家者却是寒若晨星。
关键词 吴稚晖 从政者 陈蝶仙 陈布雷 报人 严独鹤 梁启超 实业家
原文传递
陈蝶仙传奇
7
作者 周允中 《名人传记》 2023年第4期30-33,共4页
陈蝶仙原名陈寿嵩,号蝶仙,笔名天虚我生,后又改为陈栩园。他在自传中说:“棚为之木,其才虽大而不为栋梁。”取字蝶仙,是因为“庄周自以为醒,而仍在梦中说梦,不求永为蝴蝶,恍然天界似神仙”。至于笔名天虚我生,是将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 陈蝶仙原名陈寿嵩,号蝶仙,笔名天虚我生,后又改为陈栩园。他在自传中说:“棚为之木,其才虽大而不为栋梁。”取字蝶仙,是因为“庄周自以为醒,而仍在梦中说梦,不求永为蝴蝶,恍然天界似神仙”。至于笔名天虚我生,是将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反其道而言之,谦称自己是天生无用之才。事实上,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艺家、实业资本家、化工学家、发明创造家、机械和机器设计家,也是一位爱国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蝶仙 梦中说梦 天虚 机器设计 天生我材必有用 发明创造 我生 中国近现代
原文传递
我本红楼梦里人——陈蝶仙与《红楼梦》之一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淳艳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5-239,共15页
清末,陈蝶仙创作的写情小说《泪珠缘》在题材、叙事、人物等诸多方面受到《红楼梦》的写法的影响,同时又有若干创新,成为近代言情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成功也见证了《红楼梦》在近代小说中的巨大影响力。
关键词 陈蝶仙 红楼梦 泪珠缘
原文传递
全球工业主义下“创客”的在华发生——评《中国的本土工业主义:化妆品帝国建立中的本土创新以及外来科技,1900—1940》
9
作者 韩晗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3年第3期126-128,共3页
林郁沁的新著《中国的本土工业主义:化妆品帝国建立中的本土创新以及外来科技,1900—1940》通过研究陈蝶仙的生平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在华传播做了具有特色的阐述,从总体格局上看,它属于全球工业主义下“创客”的在华发生。
关键词 林郁沁 陈蝶仙 本土工业主义 全球工业主义 创客
下载PDF
陈小翠《黛玉葬花》及其他
10
作者 王慧 《枣庄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9-24,共6页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文本中影响最大的片段之一。本文从民国才女陈小翠所作的杂剧《黛玉葬花》说起,并联系清代以及与之同时的梅兰芳、欧阳予倩等的有关《黛玉葬花》的作品,简要论述了"黛玉葬花"在《红楼梦》问...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文本中影响最大的片段之一。本文从民国才女陈小翠所作的杂剧《黛玉葬花》说起,并联系清代以及与之同时的梅兰芳、欧阳予倩等的有关《黛玉葬花》的作品,简要论述了"黛玉葬花"在《红楼梦》问世之后的改编状况,并联系陈小翠的家庭背景、生平事迹,探讨了其创作《黛玉葬花》的有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小翠 黛玉葬花 陈蝶仙 张默公
下载PDF
中国近代史上的两种《女子世界》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智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4,共2页
中国近代是中国报业发生发展繁荣的时期,各种报纸期刊成百上千。其中不乏同名异质者,容易产生混淆。笔者就近代史上两种《女子世界》进行了整理和辨析。
关键词 《女子世界》 丁初我 陈蝶仙
下载PDF
国货工厂“家庭工业社”的发展研究
12
作者 邱丽媛 李铮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第24期59-60,共2页
陈蝶仙,原名陈寿嵩,字昆叔,后改名为栩,号栩园,号蝶仙,别号“天虚我生”,是一位以鸳鸯蝴蝶派闻名的作家,他还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他的实业成就主要在于创立家庭工业社,家庭工业社为响应国货运动而生,主要宣传国货工厂,在国货... 陈蝶仙,原名陈寿嵩,字昆叔,后改名为栩,号栩园,号蝶仙,别号“天虚我生”,是一位以鸳鸯蝴蝶派闻名的作家,他还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他的实业成就主要在于创立家庭工业社,家庭工业社为响应国货运动而生,主要宣传国货工厂,在国货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家庭工业社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民国时期典型的国货企业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工业社 陈蝶仙 国货运动 国货工厂
下载PDF
正反字联运巧思
13
作者 文佐 《阅读与写作》 2000年第8期18-18,共1页
中华联语,纸书居多,或刻以竹木,或用漆加云母石,或以牙玉镶嵌,罕有其他别出心裁者。清·梁章钜《楹联续话》载:
关键词 陈蝶仙
下载PDF
推荐阅读
14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1,共1页
《美妆帝国蝴蝶牌》在20世纪初的中国,陈蝶仙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文化企业家:“鸳鸯蝴蝶派”的浪漫言情作家、蝴蝶牌牙粉的发明者、化妆品工业帝国的缔造者、“家庭常识”的启蒙者和“玩创”广告的段子手。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他译介国外的... 《美妆帝国蝴蝶牌》在20世纪初的中国,陈蝶仙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文化企业家:“鸳鸯蝴蝶派”的浪漫言情作家、蝴蝶牌牙粉的发明者、化妆品工业帝国的缔造者、“家庭常识”的启蒙者和“玩创”广告的段子手。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他译介国外的科学技术,改良制造工艺,利用媒体人的资源营销,开创著名品牌“蝴蝶牌”,产品畅销全球。此书作者为费正清奖得主林郁沁,她从微观视角讲述了一代民间工业家如何进入全球资本与知识、技术的流通。像陈蝶仙这样的人,在清王朝衰败的过渡时期筚路蓝缕,他们凭借自己接受的传统教育,试图在刚刚开始商业化的文坛和新兴的工业制造领域获得成功。作者利用陈蝶仙在工业、商业以及文学方面的事迹,在更大范围内考察一批具有商业头脑的文人精英如何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投身工业建设,从事科研与贸易,叙述了全球资本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民间工业主义”的兴起与曲折历程,是一本“微观史”的上乘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 商业头脑 陈蝶仙 化妆品工业 工业主义 全球资本主义 启蒙者 上乘之作
原文传递
晚近女性詞集考述
15
作者 徐燕婷 《词学》 CSSCI 2018年第1期210-226,共17页
左又宜《綴芬閣詞》《綴芬閣詞》一卷,左又宜著,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巾箱刻本。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蘇州大學圖書館、鄭州大學圖書館等... 左又宜《綴芬閣詞》《綴芬閣詞》一卷,左又宜著,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巾箱刻本。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蘇州大學圖書館、鄭州大學圖書館等有藏。《綴芬閣詞》封面有癸丑人日朱祖謀題籤,内有壬子九月紹興諸宗元序,並有廬江陳詩題詞,後有陳三立《夏君繼室左淑人墓誌銘》和夏敬觀《左淑人行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印本 陳蝶仙 夏敬觀
原文传递
天虚我生所著书考述
16
作者 王红朝 《新文学评论》 2019年第3期152-158,共7页
陈蝶仙生平简介陈蝶仙(1879—1940),杭州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实业家、报人、小说家、翻译家、昆曲理论批评家、剧作家。原名陈寿嵩,字栩园,号蝶仙,别号天虚我生、惜红生、太常仙蝶等。'天虚我生'等名号的来源,据他自己在一篇自传... 陈蝶仙生平简介陈蝶仙(1879—1940),杭州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实业家、报人、小说家、翻译家、昆曲理论批评家、剧作家。原名陈寿嵩,字栩园,号蝶仙,别号天虚我生、惜红生、太常仙蝶等。'天虚我生'等名号的来源,据他自己在一篇自传中说:'栩为似樗之木,其材虽大而不为栋梁','庄周自以为醒,而仍在梦中说梦,不求永为蝴蝶,恍然无界似神仙,故号蝶仙',又'李白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则虚生,故别号天虚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蝶仙 《白香词谱》 陈小翠 湖上散记 考正白香词谱 陈小蝶
原文传递
角色嬗变与艺术转型——以民国艺术家胡伯翔为中心的考察
17
作者 李超 《都会遗踪》 2022年第1期133-146,共14页
20世纪初的上海亟须建立艺术与工业、商业之间的联系,一批画家群体成为现代艺术的开拓者。曾受聘于英美烟草公司广告部的艺术家胡伯翔,就是这样一位代表。他是一位多才多艺之人:画家、商业美术家、摄影家、实业家。他所拥有的多重身份,... 20世纪初的上海亟须建立艺术与工业、商业之间的联系,一批画家群体成为现代艺术的开拓者。曾受聘于英美烟草公司广告部的艺术家胡伯翔,就是这样一位代表。他是一位多才多艺之人:画家、商业美术家、摄影家、实业家。他所拥有的多重身份,一方面体现了民国时期艺术家所具有的多面手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20世纪上海由“消费城市”到“生产城市”的功能转型。胡伯翔与张光宇、丁悚等艺术界人士,以及与陈蝶仙等实业界人士形成的海上文艺圈,对于我们理解上海艺术的转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对胡伯翔的生平及其艺术思想和产业实践进行考证,由此理解20世纪的上海现代艺术是如何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业界人士 张光宇 多重身份 陈蝶仙 胡伯 画家群体 功能转型 民国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