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0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掘工作面气室降尘技术研究
1
作者 张京兆 苏慧冬 +3 位作者 闫振国 马文杰 熊帅 张宸毓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针对掘进巷道中的粉尘控制问题,传统的长压短抽通风降尘技术存在粉尘扩散区域大、风幕降尘技术存在射流孔易堵塞等弊端。以巴拉素煤矿综掘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建立了掘进作业过程中的粉尘运动数学模型,得出降低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的... 针对掘进巷道中的粉尘控制问题,传统的长压短抽通风降尘技术存在粉尘扩散区域大、风幕降尘技术存在射流孔易堵塞等弊端。以巴拉素煤矿综掘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建立了掘进作业过程中的粉尘运动数学模型,得出降低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的关键因素是控制掘进巷道风流场扰动范围及减小粉尘颗粒运动时间。以上述关键因素为依据,在风幕降尘的基础上开发了气室降尘技术,通过在正压风筒末端加装风袖,与风幕共同作用将粉尘封闭在气室区域内,再由负压风机抽出,以提高降尘效率。采用Fluent软件对长压短抽通风降尘、风幕降尘和气室降尘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并优化了气室降尘技术参数。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气室降尘技术时,综掘工作面人体呼吸带位置的粉尘浓度为350 mg/m^(3),较采用长压短抽通风降尘时的600 mg/m^(3)和风幕降尘时的480 mg/m^(3)大幅降低;气室降尘最优技术参数为正压风筒出风口距综掘工作面14 m、负压风筒末端直径0.6 m。在巴拉素煤矿2号煤2号回风大巷综掘工作面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气室降尘时,掘进巷道最低粉尘浓度为118 mg/m^(3),低于采用长压短抽通风降尘时的184 mg/m^(3)和风幕降尘时的156 mg/m^(3),且降尘效率较长压短抽通风降尘平均提高5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掘进巷道 防治 气室降尘 长压短抽通风降尘 风幕降尘 风袖 正压风筒
下载PDF
水雾粒子特性对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荆德吉 马纪闯 张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5,共7页
为有效去除工业生产中的呼吸性粉尘,提高水雾粒子对呼吸性粉尘的捕捉效率,基于三相流理论建立了高速气流中单颗粒雾-尘碰撞耦合数值模型。研究高速气流中单颗粒雾-尘碰撞耦合过程,分析雾-尘粒径比及相对速度对尘粒表面线积分润湿度的影... 为有效去除工业生产中的呼吸性粉尘,提高水雾粒子对呼吸性粉尘的捕捉效率,基于三相流理论建立了高速气流中单颗粒雾-尘碰撞耦合数值模型。研究高速气流中单颗粒雾-尘碰撞耦合过程,分析雾-尘粒径比及相对速度对尘粒表面线积分润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粒径等级的呼吸性粉尘,达到最佳润湿度对应的雾-尘粒径比不同,k(PM1)=15、k(PM2.5)=2和k(PM5)=1。在高速气流中雾-尘相对运动状态不同时,粉尘颗粒的最佳润湿度随雾-尘相对速度U增大而增大。搭建仿真试验模型,研究不同情况下水雾粒子的捕尘效率。结果表明,超音速雾化喷嘴对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为95.95%,单流体喷嘴降尘效率为82.98%。结合现场试验对比分析,验证雾-尘粒径比及相对速度对尘粒表面线积分润湿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越符合粉尘粒子被捕捉的最佳粒径比的喷嘴的降尘效率越高,提高尘雾粒子碰撞速度可以提高对粉尘粒子的捕捉效率,为治理呼吸性粉尘及清洁化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单颗粒碰撞 呼吸性粉 数值模拟 降尘效率
原文传递
矿井湿喷过程的产尘特性和复合降尘外加剂的制备
3
作者 蒋仲安 司明理 +2 位作者 张国梁 曾发镔 李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5-875,共11页
矿井湿喷过程的粉尘污染是制约湿喷支护工程高效、清洁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为降低湿喷过程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提高矿山企业粉尘防治和职业健康保障的能力,运用气溶胶力学与HertzMindlin碰撞理论,构建了湿喷混凝土冲击产尘的动力... 矿井湿喷过程的粉尘污染是制约湿喷支护工程高效、清洁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为降低湿喷过程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提高矿山企业粉尘防治和职业健康保障的能力,运用气溶胶力学与HertzMindlin碰撞理论,构建了湿喷混凝土冲击产尘的动力学模型;并针对湿喷工艺特点,建立了湿喷混凝土相似实验装置,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产尘特性进行分析;结合湿喷过程外加剂的降尘机制,对外加剂的减弹降尘性能进行研究,配置适用于湿喷工艺的高性能复合降尘外加剂。结果表明,湿喷过程中弥散在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粒径大部分在2μm以下,2μm以下(不含2μm)颗粒数占比在90%以上。湿喷产尘主要受喷射距离、喷射压力和水灰比影响。喷射距离不宜太大或太小;随着喷射距离的增加,颗粒浓度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同样,喷射压力为0.4 MPa时,较为合适。当压力太大时,会导致回弹率和粉尘质量浓度增加;当压力太小时,物料到达受喷面时的动能较小,不能很好地黏附在受喷面。同时,在保证物料流动性的同时,可通过减小水灰比来降低回弹率和产尘量。研制的复合降尘外加剂主要由速凝剂、络合剂、早强剂、黏结剂以及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通过正交实验以及优化实验,最终确定的湿喷复合降尘外加剂配方及其质量分数为:A-55%、B-3%、C-4.5%、D-0.5%、E-0.15%、水-36.85%。掺入该复合降尘外加剂后,湿喷过程粉尘质量浓度下降了约57%,有效降低湿喷过程的粉尘产生量,降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尘外加剂 特性 湿喷 矿井
下载PDF
压电式超声雾化降尘系统设计及其试验研究
4
作者 曹帅 韩光超 +3 位作者 徐林红 江进国 卢禄华 彭清围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4,共7页
通过传送带传送物料是散料工业运输的主要方式,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治理是散料工业运输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方法为雾化降尘法。为了提升雾化降尘的效果,设计了一种30 kHz喇叭型压电式超声雾化装置和配套的雾化降尘... 通过传送带传送物料是散料工业运输的主要方式,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治理是散料工业运输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方法为雾化降尘法。为了提升雾化降尘的效果,设计了一种30 kHz喇叭型压电式超声雾化装置和配套的雾化降尘试验系统,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入口水流量、风速、粉尘种类、颗粒直径、喷嘴安装角度等工艺参数对雾化降尘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入口水流量为30 L/h时,对煤粉粉尘降尘效率为75.9%;当风速为2.1 m/s时,对煤粉粉尘降尘效率为61.1%;相比较于煤粉和沙子,黄土的降尘效率略高;该喷嘴对粒径为107~180μm范围内的煤粉粉尘降尘效率最高为73.9%;当喷嘴安装角度为0时,对煤粉粉尘降尘效率最高为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雾化降尘 散料 降尘效率
下载PDF
喷雾降尘对旋式轴流风机结构参数设计优化
5
作者 张立祥 戴玉芹 郑娃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51-54,共4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粉尘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喷雾降尘对旋式轴流风机的结构参数即一级叶轮叶片数、二级叶轮叶片数和导流叶个数进行单因素实验,将风机射程、流量及全压效率等作为评价指标,获得优化方案并仿真验证...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粉尘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喷雾降尘对旋式轴流风机的结构参数即一级叶轮叶片数、二级叶轮叶片数和导流叶个数进行单因素实验,将风机射程、流量及全压效率等作为评价指标,获得优化方案并仿真验证。研究表明: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各结构参数的优选数值分别为一级叶轮叶片数为9,11,13,二级叶轮叶片数为8,10,12,导流叶个数为4,5,6;通过单因素实验及优化选定,确定优化方案为一二级叶轮叶片数分别为13,12,导流叶个数为6,优化方案较初始模型在射程提高了5.90%,流量提高了69.64%,全压效率提高到7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降尘 轴流风机结构优化 CFD数值模拟 DPM双向耦合
下载PDF
基于TRIZ创新方法的巷道降尘装置改进设计
6
作者 尉瑞 杨秀宇 霍栋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创新方法改进设计了巷道降尘装置,提升装置的降尘效果和效率,为从事煤矿开采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TRIZ创新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出发,使用过程化预测方式尝试升级降尘装置的待创新结构,实现最... 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创新方法改进设计了巷道降尘装置,提升装置的降尘效果和效率,为从事煤矿开采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TRIZ创新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出发,使用过程化预测方式尝试升级降尘装置的待创新结构,实现最终降尘装置的改进设计。使用模拟试验平台模拟分析改进的降尘装置的性能。分析结果显示,改进设计的降尘装置对于巷道之中的不同位置粉尘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装置使用时间增加能够使得粉尘质量下降;同时还能综合性地提升巷道中的降尘效率,获得较好降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创新方法 巷道降尘装置 创新结构 模拟分析 降尘效率
原文传递
带式输送机装载降尘装置设计及试验
7
作者 付红强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1期85-86,89,共3页
为解决带式输送机装载点粉尘浓度过高影响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和设备正常工作的问题,在对喷雾降尘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喷嘴结构尺寸的设计,并通过构建雾化效果评估试验对喷嘴的厚度和旋流室锥角进行优化设计;对所设计喷嘴结构在现... 为解决带式输送机装载点粉尘浓度过高影响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和设备正常工作的问题,在对喷雾降尘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喷嘴结构尺寸的设计,并通过构建雾化效果评估试验对喷嘴的厚度和旋流室锥角进行优化设计;对所设计喷嘴结构在现场的降尘效果进行试验评估,得出在距离装载点4m位置的降尘效果,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喷雾降尘 喷嘴厚度 旋流室锥角 降尘效率
下载PDF
采煤机负压二次降尘系统的改造与应用
8
作者 武玲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63-165,169,共4页
该文针对同忻矿综采工作面配置的负压二次降尘系统出现的喷雾泵故障频发、自动控制补水系统不可靠、喷咀堵塞严重等问题进行改造。应用3SP60-15/4.8型高压泵作为负压喷雾降尘水源动力,可解决喷雾泵故障频发问题;通过自动控制补水系统的... 该文针对同忻矿综采工作面配置的负压二次降尘系统出现的喷雾泵故障频发、自动控制补水系统不可靠、喷咀堵塞严重等问题进行改造。应用3SP60-15/4.8型高压泵作为负压喷雾降尘水源动力,可解决喷雾泵故障频发问题;通过自动控制补水系统的改造实现高压喷雾泵智能化自动补水;通过降尘器喷咀改造实现喷雾距离扇面达标。三项技术改造的应用解决了采煤机在喷雾系统水源动力、自动化补水、喷雾覆盖面积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实现了设备的连续运行,极大地改善了整个工作面的作业环境,避免了粉尘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采煤机 喷雾降尘 负压二次降尘
下载PDF
新型矿用EMI降尘剂对煤尘的润湿特性研究
9
作者 金永飞 刘仁飞 +3 位作者 郭军 柴洋洋 晏立 张科峰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7,共8页
随着矿井机械化开采程度的提高,煤尘产生量也随之增大。针对煤矿井下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通过测定含不同质量分数绿色高效生物降尘剂(EMI)溶液的表面张力,并以不同粒径煤尘与EMI溶液的接触角、煤尘润湿速度、煤尘吸湿... 随着矿井机械化开采程度的提高,煤尘产生量也随之增大。针对煤矿井下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通过测定含不同质量分数绿色高效生物降尘剂(EMI)溶液的表面张力,并以不同粒径煤尘与EMI溶液的接触角、煤尘润湿速度、煤尘吸湿量及保水性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EMI溶液对不同粒径煤尘的润湿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EMI降尘剂的质量分数增大,煤尘的接触角逐渐减小,煤尘完全沉降所需时间逐渐下降,吸湿量逐渐增大,保水性逐渐增强,且失水后煤样的板结性较大。通过分析得出EMI润湿煤尘的作用机理: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增加溶液润湿性;减少水分流失;提高溶液的抗蒸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 降尘 EMI溶液 润湿特性 表面张力 保水性 接触角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带式输送机落料降尘装置研究
10
作者 李鹏 雷琳 +6 位作者 陶奕淳 陈婉毅 黄荣廷 李世航 桂长庚 耿凡 汤国伟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270-274,共5页
针对选煤厂带式输送机落料扬尘的问题,通过改造落料口,提出一种带式输送机落料降尘装置,并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数值模拟及四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粉尘在落料降尘装置中的运移规律,分析了外圆柱直径、排风管直径、... 针对选煤厂带式输送机落料扬尘的问题,通过改造落料口,提出一种带式输送机落料降尘装置,并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数值模拟及四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粉尘在落料降尘装置中的运移规律,分析了外圆柱直径、排风管直径、内置引风筒插入深度和出风口平均风速对落料扬尘抑制效果的影响;并基于陕西某选煤厂落料扬尘实测粒径分布特征,优化了落料降尘装置的结构尺寸。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落料降尘装置的最优结构参数组合为外圆柱直径φ2400 mm,排风管直径与外圆柱直径之比0.4,内置引风筒插入深度600 mm,出风口平均风速为5 m/s。该参数组合下,落料降尘装置的总抑尘率可达73.18%,对PM_(10)的抑尘效率为44.27%,对PM_(2.5)的抑尘效率为4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料降尘 正交试验 DPM模型 装置优化
原文传递
回风巷道风雾联合降尘装置喷雾雾化规律和抑制粉尘研究
11
作者 来志伟 李玉福 +2 位作者 王杰 聂文 李建军 《煤矿机械》 2024年第4期45-48,共4页
为有效解决综采工作面产生的高浓度粉尘向回风巷道扩散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可移动风雾联合降尘装置。首先通过喷雾实验选出合适的喷嘴并验证数值模拟的有效性,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运用FLUENT等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喷雾压力p_(w)、喷嘴孔... 为有效解决综采工作面产生的高浓度粉尘向回风巷道扩散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可移动风雾联合降尘装置。首先通过喷雾实验选出合适的喷嘴并验证数值模拟的有效性,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运用FLUENT等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喷雾压力p_(w)、喷嘴孔径D和吸风口吸风量Q对雾场浓度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显示,p_(w)=8 MPa、D=Ф2.4 mm、Q=1.4 m^(3)/s为最佳参数组合。最后在上湾煤矿12305综采工作面回风巷进行现场实测,得出平均降尘率达到了85%,说明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回风巷道粉尘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风巷道 风-雾联合降尘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水雾包裹式隧道降尘技术试验研究
12
作者 王轶君 王飞 +3 位作者 贾悦迪 潘卫华 贺星醇 姚文辉 《中外公路》 2024年第1期185-192,共8页
为了更快速有效地消除隧道爆破所产生的粉尘,该文提出“风筒水雾包裹式”与“车载水雾包裹式”两种喷雾降尘方案,并依托云南轿顶隧道进行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对于“风筒水雾包裹式”除尘技术方案,掌子面处1号特征位置在降尘10 min后,粉... 为了更快速有效地消除隧道爆破所产生的粉尘,该文提出“风筒水雾包裹式”与“车载水雾包裹式”两种喷雾降尘方案,并依托云南轿顶隧道进行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对于“风筒水雾包裹式”除尘技术方案,掌子面处1号特征位置在降尘10 min后,粉尘浓度下降至3.87 mg/m^(3),满足规范要求;针对“车载水雾包裹式”的降尘技术,相比于无降尘初始状态,前20 min粉尘浓度下降最快,1、2、3号特征位置处粉尘浓度20 min后的降幅分别为70.6%、61.1%及89.9%。风筒、车载水雾包裹式技术均可达到相应的降尘效果,后者降尘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爆破施工 包裹式降尘 现场试验
原文传递
半煤岩巷综掘工作面泡沫降尘应用
13
作者 张宁 杨帆 +1 位作者 张强 王翀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S01期237-238,共2页
半煤岩巷综掘工作面由于受生产工艺所限,在截割、转载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有害粉尘既影响矿工的身体健康,又影响现场作业的安全状况,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多次发文关心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因此... 半煤岩巷综掘工作面由于受生产工艺所限,在截割、转载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有害粉尘既影响矿工的身体健康,又影响现场作业的安全状况,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多次发文关心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粉尘的扩散和飞扬。半煤岩综掘工作面引进了泡沫降尘装置,并对滤尘系统进行了改造,投用后除尘效率达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降尘 发泡剂 岩巷 综掘
下载PDF
上海市降尘自动监测系统研发与应用
14
作者 徐捷 罗德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1,共7页
大气降尘量是重要的环境指标之一,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和评价城市局部地区扬尘污染水平,对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分析大气污染来源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气降尘监测普遍采用传统的手工监测方法,手工法因时效性差、效率低、能... 大气降尘量是重要的环境指标之一,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和评价城市局部地区扬尘污染水平,对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分析大气污染来源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气降尘监测普遍采用传统的手工监测方法,手工法因时效性差、效率低、能耗大、质控难、误差大等原因已不适应现代环境管理的需求。随着科技与网络的发展,自动监测方法成为发展趋势。文章主要阐述了上海市降尘自动监测技术的研发过程及实际应用,介绍了自主研发的降尘自动监测仪的原理、关键技术和系统组成。通过粉尘舱内实验、降尘自动监测方法与手工重量法比对测试及为期一年的试点应用,分析了降尘自动监测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相对误差及适用性,并探讨了降尘自动监测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尘 自动监测 电子天平 称重传感器
下载PDF
大气降尘对土壤主要环境元素的累积影响及评价——以山东省高密市为例
15
作者 姜冰 张德明 刘阳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1期228-236,共9页
为研究山东省高密市大气降尘主要环境元素的污染分布特征,探究其对表生环境中土壤的影响效应,对高密市大气降尘进行了系统采集、测试,取得了Cu、Pb、Zn、Ni、Cr、Cd、As、Hg、Se等9种环境元素测试数据,计算其年沉降通量、年增量,模拟了... 为研究山东省高密市大气降尘主要环境元素的污染分布特征,探究其对表生环境中土壤的影响效应,对高密市大气降尘进行了系统采集、测试,取得了Cu、Pb、Zn、Ni、Cr、Cd、As、Hg、Se等9种环境元素测试数据,计算其年沉降通量、年增量,模拟了各元素达到限定值所需的最小年沉降通量,并对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气降尘中各元素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土壤背景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富集。年沉降通量Cu与Pb呈显著正相关,Zn、Ni、Cr、Cd、As、Hg多呈现两两正相关,Se与其他元素相关性不显著,相关性越强则同源性越高。大气降尘是土壤主要环境元素的一个输入端元,其导致的表层土壤各元素年增速率为0.03%~0.52%,多年后Cd最接近土壤限定值。地累积指数评价显示,Ni、As、Cr为无污染至轻度污染,Se以重度污染为主,Cd、Zn为中度污染至重度污染,Hg、Cu、Pb以轻度污染至中度污染为主,污染程度排序为Se>Cd>Zn>Hg>Cu>Pb>Ni>As>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环境元素 年沉通量 年增量 地累积指数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优化改造及应用分析
16
作者 张磊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针对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某矿23061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高,存在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与危害工人身体健康的问题,分析了23061综采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现存的不足,对喷雾降尘系统进行了优化改造,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法分析了改造后的喷雾降尘效果... 针对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某矿23061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高,存在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与危害工人身体健康的问题,分析了23061综采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现存的不足,对喷雾降尘系统进行了优化改造,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法分析了改造后的喷雾降尘效果,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经改造后,该工作面的降尘率达到了85%以上,工作面粉尘浓度大幅降低,显著改善了工作面作业环境,更好地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减轻了粉尘对工作人员的危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安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喷雾降尘系统 改造 效果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高效喷雾降尘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分析
17
作者 王炳栋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39-141,共3页
针对8103综采工作面煤层破碎,易产生粉尘,作业期间粉尘浓度高,存在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以8103综采工作面工程概况,从而开发基于B2#型喷嘴的架间负压引射喷雾系统与采煤机外喷雾降尘系统,与此同时借助ANSYS软件进行建模分析雾化降尘效果... 针对8103综采工作面煤层破碎,易产生粉尘,作业期间粉尘浓度高,存在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以8103综采工作面工程概况,从而开发基于B2#型喷嘴的架间负压引射喷雾系统与采煤机外喷雾降尘系统,与此同时借助ANSYS软件进行建模分析雾化降尘效果,最终确定喷雾降尘系统的部分关键参数,如喷嘴数量、雾化角度、装设位置以及压力大小,经综合对比喷雾降尘系统应用前与应用后的综采工作面降尘情况,得出应用该降尘系统后,综采工作面所出现的呼吸性粉尘浓度降低了66%以上,而相应的全尘浓度降低了71%以上,取得了较好的降尘效果,可为类似工况下的综采工作面高效降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降尘 数值模拟 效果
下载PDF
露天煤矿爆破降尘技术适用性研究
18
作者 周志友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67-168,176,共3页
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矿山煤尘浓度迅速增长,转向期露天煤矿基建工作量大、爆破作业频繁,选择适宜的降尘技术格外关键。基于此,对湿式降尘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除尘方式在矿山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讨论了湿式降尘... 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矿山煤尘浓度迅速增长,转向期露天煤矿基建工作量大、爆破作业频繁,选择适宜的降尘技术格外关键。基于此,对湿式降尘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除尘方式在矿山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讨论了湿式降尘、水炮泥降尘、泡沫降尘等降尘原理、方法及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 露天煤矿 降尘技术 适用性 综述
下载PDF
采煤机跟踪喷雾隔离控降尘技术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陈伟崇 莫金明 +2 位作者 尚少勇 暴兴才 刘涛 《煤矿机械》 202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综采工作面作为煤矿井下污染最为严重的场所,一直以来都是粉尘防治的重点研究对象。为了解决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滚筒截煤造成的粉尘污染问题,以青龙寺煤矿5-20109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井下实测掌握了综采工作面粉尘运移分布规律,以此为... 综采工作面作为煤矿井下污染最为严重的场所,一直以来都是粉尘防治的重点研究对象。为了解决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滚筒截煤造成的粉尘污染问题,以青龙寺煤矿5-20109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井下实测掌握了综采工作面粉尘运移分布规律,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采煤机跟踪喷雾隔离控降尘技术,并研发了喷雾装置及无线智能控制系统。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对采煤机滚筒尘源有较好的沉降效果,并且能够阻挡采煤机截煤产尘向人行侧扩散,极大地改善了综采工作面粉尘污染现状,为综采工作面粉尘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污染 跟踪喷雾 隔离 降尘
原文传递
综采工作面综合降尘技术研究
20
作者 任凯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92-194,共3页
3506综采工作面回采的5#煤层瓦斯含量高、煤层含水率低等特点,采面回采期间粉尘浓度较高,在一定程度制约煤炭安全高效回采并影响现场作业人员身体健康。依据现场条件以及5#煤层特点,提出综合采用煤层超前注水、全覆盖喷雾(包括尘源跟踪... 3506综采工作面回采的5#煤层瓦斯含量高、煤层含水率低等特点,采面回采期间粉尘浓度较高,在一定程度制约煤炭安全高效回采并影响现场作业人员身体健康。依据现场条件以及5#煤层特点,提出综合采用煤层超前注水、全覆盖喷雾(包括尘源跟踪喷雾、液压支架移架喷雾降尘、回风巷自动喷雾),并在破碎及转载环节制定针对性降尘措施。现场应用后,3506综采工作面在割煤、移架以及运输等各环节粉尘外溢量均得以较好控制,采面各位置呼吸性粉尘、全尘降幅较应用前分别超过79.0%、82.8%,取得较好综合降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治理 煤层注水 喷雾降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