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EOF的两种卫星降水产品(IMERG和MSWEP)在金沙江流域降水分区尺度精度评估
1
作者 薄会娟 林青霞 +2 位作者 李璐 魏冲 龚成麒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0-633,共14页
高时空分辨率降水产品的精度评估是卫星降水用于水文气象干旱等研究的前提。本研究提出在降水分区尺度下评估IMERG和MSWEP两种卫星降水产品的精度,并与不分区尺度(即流域尺度)进行比较。首先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金沙江流域(JSB... 高时空分辨率降水产品的精度评估是卫星降水用于水文气象干旱等研究的前提。本研究提出在降水分区尺度下评估IMERG和MSWEP两种卫星降水产品的精度,并与不分区尺度(即流域尺度)进行比较。首先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金沙江流域(JSB)进行降水分区,通过贡献率得出8个分区较为适合。然后识别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2种降水产品都可以很好地捕捉降水呈现出的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加的趋势。最后在日尺度、降水发生概率和极端降水探测能力3个方面对降水产品在分区尺度和不分区尺度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MSWEP的精度在多数降水分区优于IMERG,被推荐5次(1、3、6、7和8区),集中在流域的中游。同时流域尺度也推荐MSWEP。在降水事件发生概率方面,MSWEP能再现不同等级降水强度的概率密度分布,但过高估计0.1~1 mm/d降水事件的发生概率;而IMERG过高估计小于0.1 mm/d降水事件的概率。在极端降水探测能力方面,流域尺度的KGE值都是正值,且IMERG优于MSWEP,但分区尺度上,KGE值在部分降水分区中存在负值,表明IMERG和MSWEP均不能很好地探测出该区的极端降水事件。本研究成果表明降水分区尺度是必需的,能够更加精细地评估降水产品。研究结果可为具有类似气候条件的卫星降水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分区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IMERG MSWEP 精度评估
下载PDF
广东的降水分区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黎明 陈创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用广东省47个测站1954~1993年各月降水标准化资料分别作按时间点分解的主分量分析,取各自前3个主分量作为分区的指标量,用相关系数——重心法作逐次系统聚类分析,作出各月的降水分区.在取同一临界相关系数的情况下,各... 用广东省47个测站1954~1993年各月降水标准化资料分别作按时间点分解的主分量分析,取各自前3个主分量作为分区的指标量,用相关系数——重心法作逐次系统聚类分析,作出各月的降水分区.在取同一临界相关系数的情况下,各月降水可分为3~5个区.10月至翌年2月各月较5~8月的分区型式简单、规律性明显、分区数目少,而3和9月只分为3个区.各月各区域平均值、标准差、相对变率的计算分析表明这些基本统计量在各区的分布有较明显的差异和规律.用类似的分析方法,对冬半年(10~翌年4月)、夏半年(5~9月)、全年(1~12月)3个不同时段,以相应时段中各月方差贡献大于5%的主分量作为分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分区 聚类分析 主分量分析
下载PDF
吉林省夏季降水分区──综合预报设想的尝试
3
作者 刘实 朱其文 《吉林气象》 1996年第2期17-19,共3页
提出了分区一综合预报的设想,通过对吉林省夏季降水量的试报,认为效果较好.可在预报实践中运用。
关键词 综合预报方法 吉林省 降水分区 预报方程 气候变化 夏季降水 平均降水 区域降水 预报实践 预报量
下载PDF
模糊C均值聚类法在新疆年降水分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新萍 杨青 +2 位作者 刘志辉 李红 古丽格娜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3年第6期30-35,共6页
利用新疆98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年降水量资料,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新疆年降水量进行分区研究;同时利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K检验、t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年降水量在不同区域上的变化趋势以及突变时间等进行了对比诊断分析,... 利用新疆98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年降水量资料,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新疆年降水量进行分区研究;同时利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K检验、t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年降水量在不同区域上的变化趋势以及突变时间等进行了对比诊断分析,得到了新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年降水的分布大致可分为7个区域;(2)根据模糊C均值方法所分区域能够体现出由于地形差异导致的降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干旱区降水分布差异产生的原因相同。分区结果合理,说明该聚类方法适用于区域气候区划;(3)新疆大部分区域的降水量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前偏少,低于多年平均值,自80年代中后期以后才开始偏多;不同区域的降水量依次从70年代初、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开始增加;整个南疆盆地、阿勒泰地区、准噶尔盆地降水的突变时间较为接近;(4)新疆降水量整体异常表现为降水一致多(或少)、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C均值聚类法 降水气候分区 变化趋势 突变分析
下载PDF
湖北省降水分区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郑永宏 林爱文 代侦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58-863,共6页
利用湖北省19个国家级气象台站1956~2009年逐月降水资料,采用分层聚类方法,基于聚类分析碎石图和聚类树状图来探索最适宜的分区方案,对湖北省全年、逐月降水进行了分区,并结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探讨了分区的合理性,之后逐区进... 利用湖北省19个国家级气象台站1956~2009年逐月降水资料,采用分层聚类方法,基于聚类分析碎石图和聚类树状图来探索最适宜的分区方案,对湖北省全年、逐月降水进行了分区,并结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探讨了分区的合理性,之后逐区进行了自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全年降水分区为5区,1~12月降水分区分别为3、3、4、3、5、4、3、3、3、4、3、3个区。各月降水分区的差异性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移动有密切关系,副高脊线在北纬18°以南、北纬20°以北,以及缓慢南退过程中,分区形式有较大差异。自相关分析以及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气象站不能代表所在分区的气候特点,而所在分区又不能代表湖北省的气候特点,基于不同目的,进行分区和综合,将有助于研究特定区域的气候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分区 聚类分析 自相关分析 湖北省
原文传递
长江漫滩地区长大隧道分区降水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耿会勇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S2期212-214,218,共4页
本工程基坑开挖规模大,基坑开挖面积近15万m2,并且位于南京长江附近,工程所处区域地质条件为长江漫滩相地质。对长江漫滩二元结构水文地质条件下深基坑降水井设计进行研究,并经过本工程实施后总结相关经验,介绍长江漫滩二元结构水文地... 本工程基坑开挖规模大,基坑开挖面积近15万m2,并且位于南京长江附近,工程所处区域地质条件为长江漫滩相地质。对长江漫滩二元结构水文地质条件下深基坑降水井设计进行研究,并经过本工程实施后总结相关经验,介绍长江漫滩二元结构水文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深基坑分区降水的设计与应用。基坑分区降水在保证基坑水位降深前提下,减少同步降水井运行数量,减少坑外水位降深,减小降水对周围环境影响,降低基坑降水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漫滩 二元结构 分区降水 基坑
下载PDF
1961—2010年中国降水量变化分区及其区域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王耸 高西宁 +2 位作者 肖瑶 王琪 王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4-293,共10页
为研究中国近50 a(1961—2010年)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区及其区域特征,利用598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旬降水资料,计算各站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通过经验正交函数(ROF)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降水量变化进行空间分析,进而对中国50 a降... 为研究中国近50 a(1961—2010年)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区及其区域特征,利用598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旬降水资料,计算各站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通过经验正交函数(ROF)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降水量变化进行空间分析,进而对中国50 a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分区,同时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及5 a滑动平均分析方法,分析了全区及各个分区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根据1961—1990年、1971—2000年和1981—2010年3个时段可分别将中国分成12、11和11个降水量变化区。综合3个时间段降水量变化特征,可将中国分为江淮地区、东北中南部地区、中国北部地区、新疆地区、江南和华南东部地区、黄淮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和江南西部地区、东北北部地区、华南中西部、青藏地区、西南地区西部11个区域。通过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近50 a中国降水呈现减少趋势,且存在区域差异。降水量减少幅度最大的是黄淮地区,气候倾向率为-13.9415 mm·10 a^(-1),降水量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江南和华南东部地区,气候倾向率为23.2075 mm·10 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距平百分率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降水量变化分区 线性趋势分析 5年滑动平均分析
下载PDF
南京青奥轴线深大基坑分区组合式降水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小峰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19年第4期44-47,共4页
长江漫滩地区大型地下交通枢纽基坑存在受承压水影响大、基坑体型复杂、深度深、体量大,降水面积大,且各个区域降水标高不一致的特点,基坑整体降水困难。为解决上述施工难题,南京青奥轴线地下工程提出分区组合式降水的思路,通过自凝灰... 长江漫滩地区大型地下交通枢纽基坑存在受承压水影响大、基坑体型复杂、深度深、体量大,降水面积大,且各个区域降水标高不一致的特点,基坑整体降水困难。为解决上述施工难题,南京青奥轴线地下工程提出分区组合式降水的思路,通过自凝灰浆墙隔水帷幕隔断各分区的水力联系,各分区按需降水,通过三维数值模拟优化降水方案,对基坑降水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优化作用。深大基坑分区组合式降水在南京青奥轴线的成功应用,对大型地下交通枢纽降水施工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降水 分区组合式降水 数值分析 隔水帷幕
下载PDF
中国区域月降水量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蒋国荣 陈奕德 +2 位作者 张韧 李训强 夏明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2年第4期77-81,共5页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的降水分区方法 ,使用 1 95 1年 1月到 1 998年 1 2月的分区月降水指数资料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区域月降水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研究结果得出 :对全国平均而言 ,2 0世纪 5 0年代和 90年代为我国降水...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的降水分区方法 ,使用 1 95 1年 1月到 1 998年 1 2月的分区月降水指数资料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区域月降水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研究结果得出 :对全国平均而言 ,2 0世纪 5 0年代和 90年代为我国降水偏多期 ,6 0年代和 80年代为降水偏少期 ;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都存在 8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和 2~ 4年周期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间尺度特征 小波分析 中国 区域月降水 降水分区方法 降水指数 降水周期
下载PDF
1961-2019年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与大气环流特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映思 肖天贵 董雪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0-772,共13页
利用西南121站1961-2019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降水的REOF正异常区将西南分为西南Ⅰ区、西南Ⅱ区和西南Ⅲ区共三个区域,对3个分区的旱涝急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夏季旱涝急转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和相似性。Ⅰ区强旱涝急... 利用西南121站1961-2019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降水的REOF正异常区将西南分为西南Ⅰ区、西南Ⅱ区和西南Ⅲ区共三个区域,对3个分区的旱涝急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夏季旱涝急转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和相似性。Ⅰ区强旱涝急转事件较少,强的旱涝急转事件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前;Ⅱ区1961-1990年旱涝急转指数存在较明显的年代际振荡,1961-1970年旱转涝事件偏多,1971-1980年涝转旱事件较多,1980-1990年旱涝急转强度较小,1990年后逐渐转为年际振荡;Ⅲ区旱涝急转指数整体偏低,1975-2000年间存在较明显的年际振荡,2010年后旱涝急转事件呈增多增强的趋势。对各区典型旱涝急转年的大气环流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三个区的旱期,中高纬度高空西风强,盛行纬向气流,中低纬度西太平洋副高偏西偏强,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弱,低层盛行下沉气流,导致降水偏少。三个区的涝期环流形势复杂,其中Ⅰ区涝期,中高纬环流呈“-+-”的纬向波列,乌拉尔山高压脊加深,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北,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增强,上升运动增强,降水偏多。Ⅱ区涝期,中高纬环流呈“-+”的纬向波列,鄂霍次克海高压脊加强,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北,南支槽较明显,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输送增强,降水偏多。Ⅲ区涝期,中高纬环流呈“+-+-”的纬向波列,乌拉尔山高压脊与贝加尔湖低压槽增强,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北,孟加拉湾-印度洋水汽增强,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旱涝急转 降水分区 大气环流
下载PDF
长江上游流域面雨量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于大峰 陈良华 +2 位作者 孙士型 饶传新 陈晨 《干旱气象》 2012年第4期563-569,共7页
利用1993~2009年长江上游气象站和三峡梯调自动雨量站逐日降水资料,对长江上游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提出了干湿季节转换指标和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850~1 150 mm,由东南向西北减小;三峡区间降水年... 利用1993~2009年长江上游气象站和三峡梯调自动雨量站逐日降水资料,对长江上游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提出了干湿季节转换指标和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850~1 150 mm,由东南向西北减小;三峡区间降水年际变化最大,四川盆地其次,乌江和长上干降水的年际变化相对稳定;三峡区间东段与川西北相比,雨季开始时间早56 d,结束时间晚17 d,雨季持续时间相差72 d;夏季风由东南向西北推进缓慢,冬季风由北向南推进迅速;统计各水文分区强降水发生相互关联度,其结果有助于对数值预报降水落区预报进行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干湿季节转换 雨季临界值 降水分区关联度
下载PDF
新疆不同季节降水气候分区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38
12
作者 辛渝 毛炜峄 +3 位作者 李元鹏 张新 卢戈 博力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8-959,共12页
利用新疆88个测站1961—2006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EOF(主成分分析)、REOF(旋转主成分分析)、线性趋势、kendall-τ检验以及累积距平t、检验、信噪比相结合等方法,对新疆四季降水量的空间特征、变化趋势以及突变时间等进行了对比诊断分... 利用新疆88个测站1961—2006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EOF(主成分分析)、REOF(旋转主成分分析)、线性趋势、kendall-τ检验以及累积距平t、检验、信噪比相结合等方法,对新疆四季降水量的空间特征、变化趋势以及突变时间等进行了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四季降水量EOF的前3个载荷向量场均表现为全疆一致的降水偏多或偏少型、南北疆反变化的南多(少)北少(多)型以及东西反向的东多(少)西少(多)型等3大整体异常结构;在同一约束条件下,不同季节REOF分析所揭示的降水气候分区不同,冬季大致可划分为3个区,春季6个区,夏季7个区,秋季5个区;除南疆偏西地区冬季降水量未出现显著突变增加趋势外,新疆大部地区于1986年前后冬夏降水量同时显著突变增多,与其上空大气可降水量(APW)的增加有关;北疆春季降水量既没有显著的增加趋势,也未发生过突变;南疆大部地区春季降水量曾出现过显著突变增加,但突变时间早晚不一;从长期变化趋势看,北疆北部、中天山两侧及其以东地区秋季降水量虽增加不显著,但在1978年前后出现过突变增加,是季降水量突变最早区域;北疆西部冬、夏、秋降水量均显著增加,是新疆降水量增加最敏感区域,但秋季降水量的突变增加是从1997年开始的,比冬夏突变晚11 a左右,比其东部地区偏晚30 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降水 降水气候分区 变化趋势 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某地铁深基坑施工中广电大楼的沉降控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贤国 姚春桥 +2 位作者 余群舟 骆汉宾 王远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77-181,共5页
武汉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站深基坑工程紧邻湖北省广电大楼,二者的最小距离只有3.5m。为了保证大楼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基于场地地质水文条件和工程实际状况,基坑施工前采用两排高压旋喷隔断桩对大楼进行隔断加固;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基... 武汉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站深基坑工程紧邻湖北省广电大楼,二者的最小距离只有3.5m。为了保证大楼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基于场地地质水文条件和工程实际状况,基坑施工前采用两排高压旋喷隔断桩对大楼进行隔断加固;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基坑施工采取分区分级降水和分段分层开挖等控制措施,减少基坑施工的时空效应。施工过程中对大楼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各施工阶段对广电大楼的影响。通过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截止到车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时,大楼的各项监控量测值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控制 高压旋喷桩 地下连续墙 分区分层开挖 分区分级降水
原文传递
河南省层波状云系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短期预测方法
14
作者 贺哲 刘金华 布亚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9-74,共6页
对河南省春秋季降水以及云状特征的分析表明,河南省春秋季降水大多为层状云或波状云产生的稳定性降水,因而可采用对河南省分区分级进行降水预测的方法来确定适合飞机人工增雨的天气过程以及短期增雨区域。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运用逐... 对河南省春秋季降水以及云状特征的分析表明,河南省春秋季降水大多为层状云或波状云产生的稳定性降水,因而可采用对河南省分区分级进行降水预测的方法来确定适合飞机人工增雨的天气过程以及短期增雨区域。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运用逐步回归建立分区分级预报方程,并针对个别准确率较低的区域进行后处理。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对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指导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作业 层状云 降水分区分级预报
下载PDF
既有地铁车站改扩建关键施工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海涛 王君 +1 位作者 管基海 武争艳 《施工技术》 CAS 2019年第S01期683-687,共5页
某地铁车站改扩建工程周边环境条件苛刻、水文地质条件不利、结构受力体系转换复杂、施工重难点较多,创新性采用"冷冻法拔除格构柱桩基"、"穿透车站底板分区降水"、"以板代撑,受力体系转换"、"既有... 某地铁车站改扩建工程周边环境条件苛刻、水文地质条件不利、结构受力体系转换复杂、施工重难点较多,创新性采用"冷冻法拔除格构柱桩基"、"穿透车站底板分区降水"、"以板代撑,受力体系转换"、"既有隧道管片切割"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地解决施工中技术难题,保证了施工安全、技术可靠,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扩建 冷冻法 分区降水 受力体系转换 管片切割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大型多梯度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
16
作者 王鹏 《城市建筑》 2017年第3期70-71,共2页
随着我国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发展地下交通枢纽和地下交通商业综合体.有的地下空间集停车场、商业中心、人防、地下交通、博物展览等功能一体,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向超宽、超深、超大多梯度方向发展.由... 随着我国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发展地下交通枢纽和地下交通商业综合体.有的地下空间集停车场、商业中心、人防、地下交通、博物展览等功能一体,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向超宽、超深、超大多梯度方向发展.由于地下深基坑施工本身不可预见性和城市地面周边的环境的复杂性,对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南京青奥轴线B2-J1区基坑工程的成功实施,为类似城市复杂环境超大多梯度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漫滩 格栅地下连续墙 分区降水 支撑体系转换
下载PDF
中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陆龙骅 张德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7,共11页
利用中国1951~2010年652站年降水资料和7种东亚夏季风和1种冬季风指数,通过多项数学统计诊断分析,来研究中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这60年间全国总平均年降水量未呈现显著的时间变化趋势,但区... 利用中国1951~2010年652站年降水资料和7种东亚夏季风和1种冬季风指数,通过多项数学统计诊断分析,来研究中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这60年间全国总平均年降水量未呈现显著的时间变化趋势,但区域间的差异大。聚类分析可提供较客观的降水分区,据554站无缺测降水资料的聚类结果,将全国分成14个主要降水区,各区之间降水变化的差异显著。由7种夏季风指数与14个区的平均年降水量(1951~2010年)的相关系数可见,其中4种夏季风指数与14个区的年降水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有3种指数只与14区中的2~3个区有显著负相关,它们并不能指示其他区域的或整个中国东部的降水变化。中国东部地区的夏季降水分布与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关系十分复杂,不能仅由降水的多少来认定夏季风的强弱,更不能用任意单个地点的降水记录来表示整个中国东部的干湿状况和夏季风的强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降水变化 东亚季风 夏季风指数古季风推断 降水分区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气候类型与气候区划
18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2000年第2期8-9,共2页
关键词 气候区划 气候类型 长江流域 降水分区 最大嫡谱分析 汛期降水 区域降水 年际变化 变化规律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