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水历时对既有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王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4期0042-0045,共4页
本文探讨了降水历时对既有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降水的作用机理,讨论了短时降雨、长时间降雨及两者交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针对不同降雨历时,本文讨论了边坡稳定性评估方法和控制方法。数值模拟法和监测技术是常用的评估方法,而排... 本文探讨了降水历时对既有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降水的作用机理,讨论了短时降雨、长时间降雨及两者交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针对不同降雨历时,本文讨论了边坡稳定性评估方法和控制方法。数值模拟法和监测技术是常用的评估方法,而排水措施、加固措施和综合评估和管理是控制方法中的常用手段。本文强调了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措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历时 既有边坡 稳定性 水压力
下载PDF
小流域暴雨量与降水历时和重现期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甲荣 肖斌 何华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3-77,共5页
根据奥地利伏拉斯勒(Fleissner)气象站26a的自记降雨观测资料,应用暴雨频率分析方法,计算了格拉顿(Graden)小流域降雨历时从5min至24h及重现期从0.5a至100a的暴雨量,得到了格拉顿流域设计暴雨... 根据奥地利伏拉斯勒(Fleissner)气象站26a的自记降雨观测资料,应用暴雨频率分析方法,计算了格拉顿(Graden)小流域降雨历时从5min至24h及重现期从0.5a至100a的暴雨量,得到了格拉顿流域设计暴雨量与降水历时和重现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量 降水历时 重现期 降水 频率分析
原文传递
鄱阳湖流域雨季不同时期降水历时相关特征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琼 张传江 +1 位作者 马锋敏 张超美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3期69-75,共7页
基于19782019年鄱阳湖流域79个国家站的逐时降水资料,使用Se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流域雨季不同时期降水历时相关特征。结论表明:(1)鄱阳湖流域降水阶段性特征明显,春雨期降水时数多,主汛期候平均降水量大... 基于19782019年鄱阳湖流域79个国家站的逐时降水资料,使用Se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流域雨季不同时期降水历时相关特征。结论表明:(1)鄱阳湖流域降水阶段性特征明显,春雨期降水时数多,主汛期候平均降水量大,而后汛期小时降水强度大。(2)春雨期降水主要以短、中历时过程为主,且中历时过程降水减少趋势明显;后汛期则集中为短历时过程降水,主汛期和后汛期短历时过程降水量增加明显。(3)春雨期上午降水量较多,主汛期上午和下午均存在时刻降水大值中心,后汛期降水则主要出现在傍晚。(4)随着降水过程历时的增加,春雨期、主汛期降水大值中心北移,后汛期短历时降水主要分布在南部边界山区。春雨期整体降水减少,但流域北部地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主汛期大部分地区短历时过程降水增加趋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雨季 降水阶段性 降水历时 小时降水
下载PDF
云南省1961-2020年降水结构时空变化特征
4
作者 任子康 赵华荣 +1 位作者 师康铭 杨国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80,共13页
[目的]揭示近60 a云南省降水结构的变化,加强对云南省降水的监测和预警,为云南省水旱灾害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云南省32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引入降水发生率和降水贡献率两个指标,利用创新趋势分析法(ITA)、Mann... [目的]揭示近60 a云南省降水结构的变化,加强对云南省降水的监测和预警,为云南省水旱灾害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云南省32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引入降水发生率和降水贡献率两个指标,利用创新趋势分析法(ITA)、Mann-Kendall检验法和反距离权重法(IDW),探讨了在不同降水历时和降水等级下,降水结构时空变化的特征。[结果](1)降水发生率随降水历时增加呈减少趋势,降水贡献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云南省以短历时降水为主。空间上,短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整体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递减趋势,长历时与之相反。(2)随降水等级的提升,降水发生率呈增加趋势,降水贡献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云南省降水以小雨为主。空间上,小雨发生率呈自北向南递减趋势,中雨、大雨和暴雨发生率趋势与之相反。小雨和中雨贡献率呈自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大雨和暴雨与之相反。滇中、滇南和滇西南地区大雨和暴雨发生率和贡献率均较高,可能造成洪涝灾害的风险较大。(3)不同降水历时下,大多数站点短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呈增加趋势,上升幅度大于5%,长历时呈5%以上下降趋势。不同降水等级下,大多数站点的小雨发生率、贡献率呈10%以内下降趋势,大雨和暴雨发生率、贡献率呈5%以上的上升趋势。[结论]云南省短历时大雨和暴雨发生概率有所上升,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和土壤侵蚀的几率增大,未来应持续对其降水结构进行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发生率 降水贡献率 反距离权重法 创新趋势分析 降水历时 降水等级 云南省
下载PDF
黑龙江省短历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5
作者 徐永清 王承伟 +2 位作者 刘春生 蒋慧亮 魏磊 《黑龙江气象》 2023年第3期1-5,18,共6页
以百分位法和空间系统聚类法为理论基础,利用GIS空间插值技术,分析近30 a(1991—2020年)黑龙江省短历时(1 h、3 h、6 h、12 h)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短历时降水分布趋势与夏季降水量分布趋势差异较大;短历时降水极值分布... 以百分位法和空间系统聚类法为理论基础,利用GIS空间插值技术,分析近30 a(1991—2020年)黑龙江省短历时(1 h、3 h、6 h、12 h)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短历时降水分布趋势与夏季降水量分布趋势差异较大;短历时降水极值分布较为分散,基本上在西部松嫩平原地区最高,北部大、小兴安岭地区和东南山区最低;短历时降水99%、95%和90%分位,在西部松嫩平原地区最高,向东南和东部两个方向逐渐降低,大、小兴安岭最低;短历时降水从极值到99%、95%、90%分位降水量迅速下降,短历时降水高值在总降水样本中出现比例较小;黑龙江省各短历时降水的极值和均值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短历时的极值均呈明显增加趋势,历时越短增加趋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降水 时空分布特征 黑龙江
下载PDF
中国降水特征及拟合参数时空分布研究
6
作者 周雨 张育嘉 苗昌盛 《人民珠江》 2024年第3期48-58,共11页
为总结全国降水特征,并探究降水历时的分布,对中国698个气象站56年连续日降水数据,从降水的季节分布、极端特征、持续时间3个方面分析降水特征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并利用伽马分布对降水历时曲线进行拟合和参数估计,分析影响拟合参数... 为总结全国降水特征,并探究降水历时的分布,对中国698个气象站56年连续日降水数据,从降水的季节分布、极端特征、持续时间3个方面分析降水特征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并利用伽马分布对降水历时曲线进行拟合和参数估计,分析影响拟合参数的潜在物理因素。结果显示:(1)降水趋势总体呈现东南地区增加,中部下降,东部、西北、东北冬季降水量增加且分布范围较广,从中国东南地区到西北地区,降水百分位的变化趋势呈先升再减再升,99百分位降水阈值的分布更不均匀,临河站的降水百分位变化趋势下降最大,尤其是湿日降水百分位,湿期在西南和中部地区处于下降趋势,沿海和西北地区处于上升趋势,且流域旱涝持续时间分布特征在大部分地区表现出相反状态,湿期的年际变化相较于干期小;(2)伽马分布对降水量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尺度参数β与降水量和降水百分位的相关性较高,且对强降水事件的极端降水阈值有更好的表现,这一发现能够为后续基于物理影响因素的降水过程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马分布 降水历时曲线(PDC) 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 估计参数 物理控制
下载PDF
南宁市不同历时降水结构的多时间尺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桂凯 高沫 佘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4,共8页
为研究不同历时降水事件的结构及变化趋势,借助小波分析的时频多分辨功能,从降水历时角度出发,将1971—2012年南宁市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数据分为1~3 h,4~6 h,7~10 h,10 h以上4个历时,分析其多尺度周期变化。结果表明:11~3 h... 为研究不同历时降水事件的结构及变化趋势,借助小波分析的时频多分辨功能,从降水历时角度出发,将1971—2012年南宁市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数据分为1~3 h,4~6 h,7~10 h,10 h以上4个历时,分析其多尺度周期变化。结果表明:11~3 h,4~6 h,7~10 h,10 h以上降水次数时间尺度的主周期分别在28,27,29和11年左右,7 h以下降水次数周期变化明显大于7 h及以上。24个历时降水量的主周期分别在28,26,29和12年左右,除7~10 h外,其他历时降水量周期变化都很明显,正负相位交替变化十分明显。3根据分析结果预测,在未来2年内,除4~6 h降水量外,其他历时的降水次数及量都将呈负相位趋势。分析不同历时降水结构的周期变化规律可为深入探索区域降水循环变异规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学 降水历时 降水次数 降水 小波分析 多时间尺度
下载PDF
基于CMIP6模式数据的京津冀山区未来极端降水频率的变化
8
作者 王洁 蒿萌 +6 位作者 葛慧 梁峰铭 林诚杰 季静静 谈松林 解文娟 刘淼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基于偏差校正后的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多个全球气候模式数据,选取三种气候变化情景下3 h降水数据,探究京津冀山区未来极端降水频率值及其相对变化速率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校正后的模式模拟降水与观测数据差异较小... 基于偏差校正后的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多个全球气候模式数据,选取三种气候变化情景下3 h降水数据,探究京津冀山区未来极端降水频率值及其相对变化速率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校正后的模式模拟降水与观测数据差异较小,能很好地模拟出未来降水的时空分布变化。相对于历史,多个模式未来不同情景下降水频率值的增速明显,极端降水增多,且超半数模式各情景的增长率处于0%~15%。其中,I区的降水频率值最高,可达162.53 mm,增长率最大约为37%,Ⅱ区和Ⅳ区的降水频率值接近,Ⅲ区的降水频率变化缓慢。空间上,研究区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等地区的增长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3 h短历时降水 极端降水频率变化 山洪灾害 京津冀山区
下载PDF
基于地面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的广西极端短历时降水特征分析
9
作者 李华实 农明哲 +3 位作者 马智 黄秋丰 陆小晓 毛家燊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3年第3期59-62,共4页
文章利用广西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美国SRTM 250 m地形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定义广西极端短历时降水事件并对其特征进行探究分析,揭示了广西极端短历时降水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广西极端短历时降水月变化特征以及探... 文章利用广西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美国SRTM 250 m地形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定义广西极端短历时降水事件并对其特征进行探究分析,揭示了广西极端短历时降水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广西极端短历时降水月变化特征以及探讨了广西极端短历时降水与南海夏季风建立和撤退的联系,研究结果为广西短历时降水预报预警提供了精细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时空分辨率 极端短历时降水 地形 月变化 南海夏季风 日变化
下载PDF
北部湾经济区汛期不同历时降水变化特征
10
作者 刘占明 陈子燊 《水资源研究》 2017年第3期231-237,共7页
选取北部湾经济区12测站1961~2011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指标,分析汛期(4~9月)各历时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探讨汛期各历时降水的变化趋势,得出如下结论: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80%以上;各历时... 选取北部湾经济区12测站1961~2011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指标,分析汛期(4~9月)各历时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探讨汛期各历时降水的变化趋势,得出如下结论: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80%以上;各历时降水发生率随降水历时增加大致呈指数形式递减,贡献率则先增加后减小;从引发洪涝灾害的角度分析,2~4 d致灾程度最高;各历时降水发生率与贡献率空间差异表现基本一致,均表现为1~2 d、≥10 d差异较大,3~9 d差异较小;各历时降水发生率与贡献率变化趋势表现基本一致,即1 d、≥5d表现为下降,2~4 d表现为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发生率 降水贡献率 降水历时 汛期 北部湾经济区
下载PDF
夏季中国中东部不同历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0
11
作者 金炜昕 李维京 +1 位作者 孙丞虎 左金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5-476,共12页
利用1961~2012年台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中国中东部不同历时降水的主要气候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为深入认识其时空变化规律和形成机理奠定基础。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事件的平均历时由南向北呈"短—长—短"分布型,华南和北... 利用1961~2012年台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中国中东部不同历时降水的主要气候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为深入认识其时空变化规律和形成机理奠定基础。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事件的平均历时由南向北呈"短—长—短"分布型,华南和北方地区以6 h以下的短历时降水为主;而中部地区(28°N^37°N)6 h以上长历时降水占总降水量60%以上。随着降水历时的增加,小雨事件(0.1~1.0 mm/h)的发生概率降低,中雨事件(1.1~10.0 mm/h)的发生概率升高;大雨、暴雨事件(>10.0 mm/h)更易出现在35°N以南历时偏短的降水事件中。1961~2012年,中国中东部总降水量呈"南升北降"的趋势分布,夏季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强度、时数和事件数均呈上升趋势;而北方地区降水时数和事件数显著减少,不过降水强度呈增强趋势。中东部降水历时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以我国长江与黄河之间的中部地区变化最为显著。同时,该地区短历时(1~6 h)降水无显著的年代际转折,长历时(>6 h)降水的年代际增加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初降水增多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南方地区降水的年代际增多则是长、短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超过6 h降水的影响范围更广,且影响中心较短历时降水偏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降水 降水强度 降水历时 线性趋势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南京地区降水结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永军 湛忠宇 刘美丽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6期33-37,44,共6页
为研究南京地区降水结构时空演变规律,本文选取南京地区7个雨量站点1973—202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指标,利用Mann-Kendall法进行变化趋势检验,分析南京地区不同历时、不同等级降水结构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 为研究南京地区降水结构时空演变规律,本文选取南京地区7个雨量站点1973—202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指标,利用Mann-Kendall法进行变化趋势检验,分析南京地区不同历时、不同等级降水结构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京地区降水发生率随降水等级的增加而降低,各等级降水贡献率分布较为均衡;降水发生率及贡献率随降水历时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短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呈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结构 降水历时 降水等级 南京地区
下载PDF
上海地区短历时强降水致灾阈值探索 被引量:15
13
作者 贺芳芳 杨涵洧 +2 位作者 穆海振 徐卫忠 徐家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67-1575,共9页
采用SCS-CN模型,通过对城市降雨径流过程的模拟,结合上海地区径流曲线系数和排水能力分布,以淹没5 cm深度作为致涝阈值,反演上海市短历时强降水1 h致灾临界面雨量,接着选取4个110积水报警较多和造成灾害较重短历时强降水典型个例,根据4... 采用SCS-CN模型,通过对城市降雨径流过程的模拟,结合上海地区径流曲线系数和排水能力分布,以淹没5 cm深度作为致涝阈值,反演上海市短历时强降水1 h致灾临界面雨量,接着选取4个110积水报警较多和造成灾害较重短历时强降水典型个例,根据4个典型强降水过程逐时雨量与报警点的空间分布及逐时最大雨量与积水报警数的关系,验证分析上海地区短历时强降水引起积水灾害时的小时雨量。综合反演计算结果和验证分析,确定上海地区短历时强降水致灾阈值:当雨量达30~40mm·h^(-1),在上海市区和郊区大部分地区,就会出现淹没灾情和积水报警;当雨量大于等于50 mm·h^(-1),淹没区域增加到郊区一些新建城镇灾情加重,积水报警也明显增多;当雨量大于等于70 mm·h^(-1),上海市各个地区都有可能出现淹没现象灾情严重,全市都会出现积水报警且密集出现。短历时强降水致灾阈值的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城市制定有效预防强降水积水淹涝灾害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110积水报警信息 历时降水 SCS-CN模型 致灾阈值
下载PDF
四川盆地短历时强降水极值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司波 余锦华 丁裕国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3-410,共8页
运用广义帕雷托分布(GPD)和广义极值分布(GEV),借助于L-矩的参数估计方法,对四川盆地12站的小时极端降水量进行拟合,并对两种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运用Hill图,结合统计量D*来确定GPD的最佳门限值是合适的,选出的样本是独立的。各站... 运用广义帕雷托分布(GPD)和广义极值分布(GEV),借助于L-矩的参数估计方法,对四川盆地12站的小时极端降水量进行拟合,并对两种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运用Hill图,结合统计量D*来确定GPD的最佳门限值是合适的,选出的样本是独立的。各站的小时极端降水概率分布均符合GPD和GEV,但GPD模型的拟合精度要优于GEV模型。利用两种模型推算出各站给定重现期的最大小时降水量,其中泸州50 a一遇和100 a一遇的降水极值分位数都超过了100 mm,除了遂宁站外,两种模型估计出的极值分位数的相对误差基本都在10%以下。通过分析,GPD推算的结果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降水 广义帕雷托分布 广义极值分布 重现期
下载PDF
山西不同历时强降水的统计特征及趋势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苗爱梅 王洪霞 武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6-807,共12页
利用山西省109站1981-2018年的短历时强降水资料,采用趋势系数、归一化、中尺度天气分析等方法,对1 h、3 h、6 h、12 h短历时强降水的极值、频次、日、月以及年代际等趋势变化和主要影响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极值空间分布具... 利用山西省109站1981-2018年的短历时强降水资料,采用趋势系数、归一化、中尺度天气分析等方法,对1 h、3 h、6 h、12 h短历时强降水的极值、频次、日、月以及年代际等趋势变化和主要影响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极值空间分布具有山区大于盆地、南部大于北部,时效越短,极值分布的局地性越强等特点。(2)12 h内不同历时强降水出现频次具有"南高北低、山区高于盆地、东部山区高于西部山区、东南明显集中"的空间分布特点。(3)不同历时强降水集中出现在每年的7-8月,其中,1 h≥20 mm的短历时强降水出现频次最高。(4)1 h雨量≥20 mm、3 h雨量≥30 mm以及12 h雨量≥50mm强降水发生频次日内分布均为单峰型,6 h雨量≥50 mm强降水发生频次日内分布为双峰型。(5)1 h、3 h和6 h短历时强降水年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为山西省东南部的增长速率最大;12 h短历时强降水年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为山西省的东部和西部山区最大。(6)6 h和12 h与1 h和3 h短历时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有明显差异,61%的6 h和12 h短历时强降水个例为系统性降水与多个中尺度强降水的组合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降水 统计特征 趋势变化 影响系统
下载PDF
上海短历时强降水的雷达和闪电活动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邵晨 郭品文 戴建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6-664,共9页
用雷达反射率及其导出产品(分层垂直液态水含量(VIL)、分层平均反射率等)与闪电和大气温度层结资料,通过对降水系统时间演变、反射率垂直结构和闪电活动的分析,将上海2010年6—11月的短时强降水(1 h雨量≥20 mm)分为层状暖云型、对流暖... 用雷达反射率及其导出产品(分层垂直液态水含量(VIL)、分层平均反射率等)与闪电和大气温度层结资料,通过对降水系统时间演变、反射率垂直结构和闪电活动的分析,将上海2010年6—11月的短时强降水(1 h雨量≥20 mm)分为层状暖云型、对流暖云主导型和对流冷云主导型。(1)与雨强密切相关的关键因子是:低层(0℃层以下、高度在0~1 km、0~2 km、0~3 km和0~4 km)的VIL、低层(高度在1~2 km、2~3 km和3~4 km)的平均反射率和整层最大反射率;(2)不同类型强降水中,高层(高度在0℃、-10℃和-20℃层以上)的VIL、整层VIL、高层(高度在5~6 km、6~7 km和7~8 km)的平均反射率、总地闪和负地闪频次这5个因子对雨强的作用各有不同;(3)对应不同降水类型的平均反射率垂直廓线具有不同的垂直结构和发展演变特征;(4)在三类强降水中,对流冷云主导型的雨强与总地闪和正地闪的相关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气象学 历时降水 统计特征 反射率廓线 分层VIL 闪电
下载PDF
暴雨降水强度和历时的面积分布律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力 沙拉买提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32-436,共5页
暴雨的历时、面积和深度的关系(时、面、深)是水文气象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从熵最大原理的角度曾推导出其中的两个负指数关系,并被大量的观测所证实。本文通过对5个个例的分析发现,降水过程中的另外两组变量也服从负指数关系... 暴雨的历时、面积和深度的关系(时、面、深)是水文气象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从熵最大原理的角度曾推导出其中的两个负指数关系,并被大量的观测所证实。本文通过对5个个例的分析发现,降水过程中的另外两组变量也服从负指数关系。即不同的降水历时与其占有的面积之间和不同的降水强度与其占有的面积之间都遵从负指数关系。而这两组新关系显然对暴雨预告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强度 降水历时 暴雨 面积
下载PDF
一次广西东部季风爆发前夕短历时强降水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晓梅 陈见 +2 位作者 李向红 黄明策 何立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4年第2期14-18,I0001,共6页
利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雷达、自动站等非常规资料,对2012年5月12日夜间发生在广西东部地区的局地短历时强降水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特大暴雨具有夏季风降水的特征和性质,它是在副高较弱,南海季风爆发前夕季风涌活跃... 利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雷达、自动站等非常规资料,对2012年5月12日夜间发生在广西东部地区的局地短历时强降水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特大暴雨具有夏季风降水的特征和性质,它是在副高较弱,南海季风爆发前夕季风涌活跃北抬且西南暖低压强盛的背景下,由500hPa短波槽、850hPa中-α尺度低涡及切变线和地面冷锋共同影响造成的。冷锋前部侵入边界层的浅薄冷空气是此次特大暴雨的触发抬升机制。(2)从多普勒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特征分析,此次特大暴雨是季风涌和锋面云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长时间滞留该地的MCS和超级单体所造成。(3)在西南季风活跃时局地强降雨发生前不一定要有西南低空急流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降水 季风涌 中尺度特征
下载PDF
城市化效应对北京市短历时降水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4
19
作者 吴息 王晓云 +1 位作者 曾宪宁 许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68-72,共5页
对北京市城区和郊区的自动气象站的部分小时降水量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概率分布的拟合 ,结果为 :小时降水量适用对数 - Weibull分布模式拟合 ;中到大雨时 ,城市效应对下风区的短历时降水雨量增加影响最明显 ;而在市中心 。
关键词 城市化效应 历时降水 概率分布 降水影响
下载PDF
济南市区局地短历时强降水预报指标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尹承美 张永婧 +1 位作者 王新红 蔡哲 《山东气象》 2012年第3期6-10,共5页
通过普查2007—2010年济南市区39次局地短历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了济南市区局地短历时强降水的年际、月际特征以及出现局地短历时强降水的主要时段和多发区域,结果表明:济南市区局地短历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6—8月,其中又集中在7—8月... 通过普查2007—2010年济南市区39次局地短历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了济南市区局地短历时强降水的年际、月际特征以及出现局地短历时强降水的主要时段和多发区域,结果表明:济南市区局地短历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6—8月,其中又集中在7—8月;局地短历时强降水的高发时段是11—17时,其中又主要集中在14—16时;市区南到东南部和西南部是局地短历时强降水的多发区域。利用高空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产品,对济南市区局地短历时强降水进行天气分型,建立预报指标,并在2011年汛期进行了预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短历时降水 天气分型 预报指标 预报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