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云水库流域降水径流非平稳特征识别及归因
1
作者 李珠 杨默远 +2 位作者 桑燕芳 赵雪花 吴林倩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1-338,共8页
为更准确揭示和认识变化环境下密云水库流域水文过程的非平稳特征,选取该流域1960—2019年降水和径流资料,采用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综合诊断其趋势、突变点和周期等非平稳特征并进行成因分析。结果显示:该流域降水变化主要表现出较明... 为更准确揭示和认识变化环境下密云水库流域水文过程的非平稳特征,选取该流域1960—2019年降水和径流资料,采用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综合诊断其趋势、突变点和周期等非平稳特征并进行成因分析。结果显示:该流域降水变化主要表现出较明显的随机特性,径流相比降水的下降趋势更显著,且在1979年发生了向下跳跃的强变异;相比气候变异影响,人类活动是密云水库流域径流减少的主导因素;1980—1998年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与水利工程兴建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111.40%,抵消了气候变异11.4%的增水效应;1999—2019年,塘坝建造和用地类型转变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66.60%,同时叠加气候变异-33.40%的减水效应,导致近20年来该流域径流呈现显著减少的态势。研究结果可为密云水库安全运行、洪水调度以及流域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径流 非平稳特征 诊断归因 时间序列分析 密云水库
下载PDF
基于改进SCS-CN模型的降水径流预测
2
作者 王婉婉 周超 +1 位作者 杜富慧 王振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本文利用淮北平原五道沟实验站1972—2021年降水径流106场实测资料,以径流曲线模型(SCS-CN)为基础,确定了该地区的径流曲线数(CN值),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引入降水量与前期影响雨量优化模型主要参数(CN值),验证期(2010—2021年)... 本文利用淮北平原五道沟实验站1972—2021年降水径流106场实测资料,以径流曲线模型(SCS-CN)为基础,确定了该地区的径流曲线数(CN值),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引入降水量与前期影响雨量优化模型主要参数(CN值),验证期(2010—2021年)借助模型效率系数E、R^(2)及RE对传统SCS-CN模型及改进后模型进行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1)降水量P和初损率λ为定值时,CN值越大,对径流预测结果的影响越大;计算径流量Q随初损率λ的增大呈减小趋势;随着CN值增大,计算径流量Q及初损率λ对CN值的变化敏感性越低;当降水量越大时,初损率λ对降水量的敏感性越低,初损率λ的取值对计算径流结果的影响可以忽视。(2)参数优化后的SCS模型中的R^(2)=0.864,E=0.780,模型总体平均相对误差为26.67%,标准SCS-CN模型的R^(2)=0.782,E=0.230,模型总体平均相对误差为366.67%,改进后模型评价指标均高于标准SCS-CN模型,对研究区的径流预测更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曲线模型 降水径流 前期影响雨量 初损率
下载PDF
瀑河流域降水径流趋势分析
3
作者 王红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3年第6期14-16,共3页
以瀑河上游平泉水文站和下游宽城水文站为研究对象,运用滑动平均法、线性回归法、双累积曲线法及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1960—2018年的年降水和年径流量数据。结果表明:平泉站年降水量基本稳定在多年平均值附近,宽城站年降水量呈不... 以瀑河上游平泉水文站和下游宽城水文站为研究对象,运用滑动平均法、线性回归法、双累积曲线法及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1960—2018年的年降水和年径流量数据。结果表明:平泉站年降水量基本稳定在多年平均值附近,宽城站年降水量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两站降水量系列没有发生突变及趋势性变化。两站年径流量在1960—1998年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1998—2018年径流量序列呈显著下降趋势,在1988年发生突变。整个时期降水径流关系发生了两次明显变化,分别为1978年和1996年。经调查分析,径流量发生变化与该流域同时期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瀑河流域 降水径流 趋势分析 突变分析 相关分析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基于DEM的数字降水径流模型在——黄河小花间的应用 被引量:49
4
作者 吴险峰 王中根 +1 位作者 刘昌明 刘晓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1-678,共8页
DEM是目前用于流域地形分析的主要数据,在流域地形分析及水系构建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算法,基于DEM的水文模拟技术的应用给传统的水文模拟方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基于栅格型DEM,应用最新引进的WMS专业水文处理软件,结合Arc/info、A... DEM是目前用于流域地形分析的主要数据,在流域地形分析及水系构建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算法,基于DEM的水文模拟技术的应用给传统的水文模拟方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基于栅格型DEM,应用最新引进的WMS专业水文处理软件,结合Arc/info、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工具,以黄河小花间(小浪底-花园口区间) 卢氏以上流域作为研究区,进行了数字降水径流模型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降水径流模型 黄河 流域水文模型 GIS DEM WMS 数字程模型 数字水文
下载PDF
50 a来洮河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济世 康尔泗 +4 位作者 蓝永超 陈仁升 姚尽忠 蒲瑞丰 陈满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82,共6页
洮河流域 40多年水文实测资料分析表明 ,由于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 ,流域降水和径流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 ,降水与径流总体呈下降趋势 ,其下降的线性斜率分别为 - 0 .86~ - 1.34mm·a-1和 - 1.5 7~ - 3.36m3·s-1·a-1... 洮河流域 40多年水文实测资料分析表明 ,由于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 ,流域降水和径流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 ,降水与径流总体呈下降趋势 ,其下降的线性斜率分别为 - 0 .86~ - 1.34mm·a-1和 - 1.5 7~ - 3.36m3·s-1·a-1;而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 ,其上升的线性斜率为 0 0 2℃·a-1.降水的减少和温度的升高已经导致甘南草原荒漠化 ,使许多湿地和湖泊干涸 ;径流的减少和温度增加在近2 0a来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径流 统计分析 洮河流域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气温
下载PDF
上海城市降水径流营养盐氮负荷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30
6
作者 蒋海燕 刘敏 +2 位作者 顾琦 侯立军 许世远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在野外采样和室内化学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上海市区、郊区各不同功能区内降水径流中营养元素氮的含量水平及其空间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降水径流中营养元素氮具有较高的含量水平 ,其中TIN、NH4 -N、NO3-N的均值含量分别为 7.45... 在野外采样和室内化学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上海市区、郊区各不同功能区内降水径流中营养元素氮的含量水平及其空间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降水径流中营养元素氮具有较高的含量水平 ,其中TIN、NH4 -N、NO3-N的均值含量分别为 7.45、3 .14、2 .98和 1.33mg/L ,与同期河流水体中氮含量相比 ,降水径流中营养元素氮对河流水中氮含量水平具有重要的贡献 ,反映城市降水径流是一种不容忽略的非点污染源。从城市降水径流中营养元素氮负荷的空间分布来看 ,在工业区、交通要道 ,氮含量普遍偏高 ,而在居民居住区和商业区 ,氮含量普遍较低 ;此外 ,市区和郊区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径流 氮负荷 空间分布 非点污染源 上海 城市 营养盐负荷 水体污染 水质监测
下载PDF
漓江上游典型森林植被对降水径流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4
7
作者 段文军 李海防 +3 位作者 王金叶 赵连生 李光平 王绍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3-669,共7页
利用野外同步长期定位观测林外降雨、地表径流和河川径流的方法,对漓江上游典型森林植被的生态水文过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50a年降雨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林冠截留受林外降雨特征的影响,也与植被类... 利用野外同步长期定位观测林外降雨、地表径流和河川径流的方法,对漓江上游典型森林植被的生态水文过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50a年降雨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林冠截留受林外降雨特征的影响,也与植被类型密切相关。2)地表径流平均滞后时间为70 min。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降雨滞后效应不再明显,甚至出现地表径流与降雨同步的现象,小降雨可能产生大的地表径流,从而加大流域在雨季发生洪灾的风险。3)湿季径流系数略大于旱季,干季降水量减少,且森林植被消耗大量水分,减少了枯水期径流的产生,增大发生旱灾的风险。森林植被延长河川径流持续时间,使一次持续18 d的降水过程形成的径流,在降水停止后能延续24 d。降雨后退水持续时间与前期降水及后期降水叠加有关。目的为揭示漓江上游森林植被对降水径流的调节作用,客观评估漓江上游水资源潜力、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森林植被 降水径流 水文调节
下载PDF
一种基于MMS的改进降水径流模型在中国西北地区黑河上游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周剑 李新 +5 位作者 王根绪 胡宏昌 钞振华 George Leavesley Steve Markstrom Roland Viger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4-736,共13页
以黑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区自然产水区的产汇流机理的研究,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集成环境的开发思想,利用MMS(modular modeling system)模型库中与降水径流相关的模块,通过综合各种产流(包括超渗、蓄满产流)机理、并且根据寒区... 以黑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区自然产水区的产汇流机理的研究,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集成环境的开发思想,利用MMS(modular modeling system)模型库中与降水径流相关的模块,通过综合各种产流(包括超渗、蓄满产流)机理、并且根据寒区产汇流的特点对USGS开发的流域PRMS(precipitation-runoff models)模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土壤水运动中降雨入渗补给的多层土壤滞后效应模块以及积雪融雪和冻土面积识别模型,建立了适合于寒区流域的分布式PRMS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黑河上游出山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与预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MS建立的黑河上游改进的PRMS模型不仅完全可以模拟和预测黑河上游的产汇流过程,在考虑了冻土的情况下,预测年出山径流量误差小于2.7%;而且模型可以对黑河上游径流组成成分进行分析计算,对黑河上游产汇流机理做进一步阐明。利用改进的PRMS模型,预测分析了黑河上游未来气候和土地覆盖变化情景下流域出山径流变化的趋势,为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S系统 多层土壤水下渗 混合产流 改进的降水径流模型 内陆河流域
下载PDF
城市降水径流的污染来源与排放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9
作者 李立青 尹澄清 +1 位作者 何庆慈 孔玲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8-294,共7页
综述了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成因、来源和排放特征的研究。城市降水径流污染来自3个方面:降水、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其中,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是城市降水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具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市,20%~60%的径流污染(SS、COD... 综述了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成因、来源和排放特征的研究。城市降水径流污染来自3个方面:降水、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其中,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是城市降水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具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市,20%~60%的径流污染(SS、COD和BOD5)来自排水系统。在一次降雨过程中,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排放一般存在初期冲刷效应,径流中污染物浓度的峰值一般提前于径流的峰值。但是由于影响初期冲刷效应的因素多而随机,使得初期冲刷出现的频率和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很难建立初期冲刷与降雨特征和流域特征的通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降水径流 特征 污染来源 进展
下载PDF
上海市区降水径流磷的负荷空间分布 被引量:18
10
作者 顾琦 刘敏 蒋海燕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3-215,共3页
选择城市降水径流,采用实地降水径流的样品、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海市区降水径流中营养元素P的负荷及其地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降水径流中P具有较高的含量水平,其DOP、DIP和Tp的均值含量分别为0.136、0.177和0.3... 选择城市降水径流,采用实地降水径流的样品、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海市区降水径流中营养元素P的负荷及其地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降水径流中P具有较高的含量水平,其DOP、DIP和Tp的均值含量分别为0.136、0.177和0.31 3mg/L。从城市降水径流中P负荷的空间分布来看,除农业区P含量较低外,其他功能区P含量普遍较高,其中居住区TP含量最高,达0.487mg/L。此外,新老居住区P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前者远小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区 负荷空间分布 面源污染 降水径流 上海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滦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的水文模式模拟 (Ⅰ)降水径流模式系统(PRMS)介绍及其在滦河流域的移植 被引量:6
11
作者 范广洲 吕世华 程国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3-179,共7页
简单介绍了引进美国地质勘查中心发展的降水径流模式系统 (PRMS)。认为PRMS模式具有多种模拟功能 ,包含的物理过程也较全面 ,是当前世界上较好的水文学模式。将PRMS模式系统移植到滦河流域 ,并对其模拟能力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表明 ,... 简单介绍了引进美国地质勘查中心发展的降水径流模式系统 (PRMS)。认为PRMS模式具有多种模拟功能 ,包含的物理过程也较全面 ,是当前世界上较好的水文学模式。将PRMS模式系统移植到滦河流域 ,并对其模拟能力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表明 ,模式系统在我国滦河流域的移植比较成功 ,而且能够较真实地再现滦河流域河川径流量及水资源其它分量的年际及季节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式 PRMS介绍 滦河流域 气候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径流模式系统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汉江流域降水径流丰枯遭遇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飞宇 张彦 +3 位作者 王偲 应其霖 陈婷 于飞龙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105,共11页
【目的】汉江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探究其流域内降水径流丰枯遭遇风险对汉江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汉江流域4个水文站径流及其控制流域的降水数据,利用二维和三维Copula函数构建降水径流丰枯遭遇联合分布模型,分... 【目的】汉江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探究其流域内降水径流丰枯遭遇风险对汉江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汉江流域4个水文站径流及其控制流域的降水数据,利用二维和三维Copula函数构建降水径流丰枯遭遇联合分布模型,分析了流域降水径流丰枯遭遇风险概率。【结果】汉江上游石泉站和白河站径流量及控制流域降水量间的丰枯同步概率较大,分别为73.06%和73.45%,中游黄家港站丰枯异步概率最大,达45.21%;汉江上中游石泉站、白河站和黄家港站丰枯同步概率呈现出同枯>同丰>同平,而下游仙桃站为同平>同枯>同丰。汉江上中游石泉站、白河站和黄家港站组合下控制流域降水量间的丰枯同步概率较大,为72.88%;流域内不同站点组合下控制流域降水量的丰枯同步概率呈同平>同枯>同丰,径流量的丰枯同步概率均呈同枯>同丰>同平。【结论】汉江流域上游径流量及控制流域降水量的丰枯一致性较好,下游的丰枯一致性相对较好,而中游的丰枯一致性较差;不同站点组合下控制流域降水量的丰枯具有相对较好的一致性,而径流量的丰枯同步、丰枯异步概率差异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COPULA函数 降水径流 丰枯遭遇 风险概率
下载PDF
基于核密度估计和Copula函数的降水径流丰枯组合概率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鲁帆 朱奎 +1 位作者 宋昕熠 王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7-303,共7页
本文从规避水文风险角度出发,将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与Copula函数相结合,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确定水文变量的边缘分布,利用Copula函数计算不同变量之间的联合分布,并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不同分期降雨径流的概率... 本文从规避水文风险角度出发,将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与Copula函数相结合,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确定水文变量的边缘分布,利用Copula函数计算不同变量之间的联合分布,并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不同分期降雨径流的概率计算与丰枯风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汛期降雨与径流的组合概率中,丰平枯等级一致的总概率为76%,而非汛期降雨与径流丰平枯等级一致的总概率仅为53.3%。与汛期相比,非汛期降雨与径流等级不一致的概率明显升高。当汛期径流等级为丰时,非汛期径流等级为丰的条件概率达到60.1%;当汛期径流等级为平时,非汛期径流等级为丰、平、枯的条件概率相差不大;当汛期径流等级为枯时,非汛期径流等级为枯的条件概率达到5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密度估计 COPULA函数 降水径流 丰枯组合概率 跨流域调水
下载PDF
小波BP网络在降水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宇晖 雷晓辉 蒋云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49,53,共3页
分别采用3种小波函数的BP神经网络应用于汉江上游向家坪地区的降水径流模拟中,并将模拟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Morlet小波函数的性能最优,在相同迭代次数下收敛较快,预测精度相对较高。
关键词 小波函数 BP神经网络 降水径流模拟
下载PDF
乌江流域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成汉 唐勇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10-12,16,共4页
根据乌江流域1956-2014年长达59年的降雨、径流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结果表明:(1)乌江流域降雨系列呈减小趋势,平均线性递减率为-1.52mm/a,但减小趋势并不显著... 根据乌江流域1956-2014年长达59年的降雨、径流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结果表明:(1)乌江流域降雨系列呈减小趋势,平均线性递减率为-1.52mm/a,但减小趋势并不显著。(2)乌江流域径流深系列呈下降趋势,平均线性递减率为-0.525mm/a,且下降趋势也不显著。(3)乌江流域径流系数系列基本没有变化,平均线性递增率为0.0002mm/a,但上升趋势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径流 趋势分析 乌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样本熵的泾河流域降水径流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东永 袁业鹏 +1 位作者 刘尚东 许晶晶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42,共5页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流域的降水径流关系发生了变化,如何准确识别降水径流内在关系对于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泾河流域月降水和径流为研究对象,采用滑动样本熵分析降水径流的复杂性,并结合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法探讨...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流域的降水径流关系发生了变化,如何准确识别降水径流内在关系对于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泾河流域月降水和径流为研究对象,采用滑动样本熵分析降水径流的复杂性,并结合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法探讨其周期与太阳黑子的关系;采用滑动移除样本熵分析降水径流的突变性,并结合滑动相关系数法分析降水径流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径流演变均呈现4个阶段的特征,各个阶段的转折分别对应大背景气候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降水、径流在11 a左右周期上与太阳黑子的演变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降水更加明显;降水、径流均在1996年发生了突变,而降水径流相关关系在1971年、1985年和1997年发生了改变,其中1971年和1997年的改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而1985年的改变则是气候突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本熵 ESMD 降水径流关系 泾河流域
下载PDF
西北地区国内城市降水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雯婧 陈新年 +1 位作者 王海生 李亚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第5期86-87,共2页
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其中城市降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文章根据文献报道,对我国西北地区城市降水径流污染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屋面、路面降水径流水质污染物CODcr、TN... 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其中城市降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文章根据文献报道,对我国西北地区城市降水径流污染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屋面、路面降水径流水质污染物CODcr、TN、TP的浓度平均值均不同程度的超过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污染程度为:路面径流>屋面径流;西北地区研究的典型城市较少,有必要加强对我国西北地区的降水径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降水径流 道路径流 屋面径流 水质特征
下载PDF
海河流域降水径流对种植业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梅 吴敬学 李瑞波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0年第6期79-85,共7页
建立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函数,确定了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为降水径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河流域降水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前8年,海河流域降水量呈现明显的逐年代下降趋势,累计下降16.5%;受降... 建立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函数,确定了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为降水径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河流域降水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前8年,海河流域降水量呈现明显的逐年代下降趋势,累计下降16.5%;受降水量下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径流量的下降幅度更大,累计下降64%。从地区分布来看,降水径流由太行山、燕山迎风坡分别向西北和东南减少。由于降水径流逐年减少,海河流域种植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影响也将逐年下降。在一般的年份(除丰水年以外的年份),种植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影响微乎其微;如果发生全流域洪涝灾害,种植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构成威胁。海河流域汛期易发生暴雨,在发生暴雨的局部地区,种植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构成局部威胁。徒骇马颊河平原是海河流域最重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单日降水量可达100 mm,为平原区最高,因而发生种植业非点源污染的可能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降水径流 种植业非点源污染 影响
下载PDF
小流域降水径流沟渠中氮磷的流失特征与生态拦截效应
19
作者 何洋 余红兵 +1 位作者 杨知建 肖润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8-402,共5页
为研究降水径流过程中非点源污染物氮、磷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降水作用下长沙县金井河小流域农业源头沟渠水中氮、磷的流失特征与生态拦截效应。结果表明:在降水初期非点源污染物氮、磷浓度与降水径流量的变化均呈逐渐递增趋势,雨后均... 为研究降水径流过程中非点源污染物氮、磷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降水作用下长沙县金井河小流域农业源头沟渠水中氮、磷的流失特征与生态拦截效应。结果表明:在降水初期非点源污染物氮、磷浓度与降水径流量的变化均呈逐渐递增趋势,雨后均呈递减变化;降水作用下沟渠系统总氮输出的最大值为4.67 mg/L,总磷输出的最大值为0.38 mg/L,其氮素输出的主要形态为氨态氮和硝态氮;雨后各断面氮、磷的输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总氮与总磷含量分别在雨后第3天和第2天达到最高;菖蒲–茭白段的生态拦截效果明显高于自然段的自然净化效果,表明植物拦截和吸收是植被段氮、磷去除的重要途径,菖蒲、茭白在6月吸收氮、磷分别达26.90、2.34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径流 氮流失 磷流失 沟渠 生态拦截 非点源污染 长沙县金井河
下载PDF
秦岭北麓降水径流变化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宏斌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针对20世纪90年代陕西渭河流域实测径流的大幅度减少情况,选用人类活动对下垫面影响极小的渭河南岸秦岭北麓山区作为研究区域,旨在仅从降水角度,分析降水、径流、径流系数的变化,研究渭河水量减少原因。这对探求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 针对20世纪90年代陕西渭河流域实测径流的大幅度减少情况,选用人类活动对下垫面影响极小的渭河南岸秦岭北麓山区作为研究区域,旨在仅从降水角度,分析降水、径流、径流系数的变化,研究渭河水量减少原因。这对探求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径流 径流系数 降水径流变化关系 秦岭水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