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2021年华南夏季降水预测成败的分析
1
作者 王娟怀 胡娅敏 +1 位作者 杨守懋 赵亮 《广东气象》 2023年第1期58-62,共5页
基于国内外动力模式和诊断分析,分析了2021年华南夏季降水预测的成功和不足。结果表明:(1)2021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大偏强,水汽输送较弱;西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较少,登陆及影响华南的台风偏弱。综合影响导致2021年夏季华南降... 基于国内外动力模式和诊断分析,分析了2021年华南夏季降水预测的成功和不足。结果表明:(1)2021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大偏强,水汽输送较弱;西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较少,登陆及影响华南的台风偏弱。综合影响导致2021年夏季华南降水偏少25%以上。(2)2021年华南夏季降水实况与2021年3和4月两次预测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动力模式对副高脊线和西伸脊点位置以及东亚大槽的预报与实况存在较大差异;物理因子诊断分析预测中大部分信号指示2021年华南夏季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较大,与实况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预测 夏季 华南
下载PDF
多气候模式的全国月降水预测能力评价及偏差校正
2
作者 林广洪 朱碧莹 +3 位作者 陈杰 邱元霖 刘建华 陈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6,65,共11页
月降水预测对水资源配置和规划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预测难度和不确定性均较大。为探究基于气候模式的月降水预测在中国区域的表现和偏差校正方法对预测能力的影响,以中国内地为研究区域,选取1981-2014年为研究时... 月降水预测对水资源配置和规划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预测难度和不确定性均较大。为探究基于气候模式的月降水预测在中国区域的表现和偏差校正方法对预测能力的影响,以中国内地为研究区域,选取1981-2014年为研究时段,评价了九种气候模式(CFSv2,SEAS5,CanSips,GEMNEMO,CCSM4,GFDL,CanCM3,CanCM4,GEOSS2S)在不同预见期下对月降水的预测能力,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气候模式的预测能力随预见期的变化规律,并采用线性偏差校正方法(Linear Scaling,LS)和分位数映射校正方法(Quantile Mapping,QM)对降水进行后处理,比较了两种偏差校正方法在验证期(2008-2014年)的校正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气候模式之间对降水的预测精度差异较大,对夏季降水的预测能力因预见期和预测区域而异,其中SEAS5模式在不同经纬度和不同预见期下的综合表现均最优,且其预测能力随预见期的延长变化稳定;(2)偏差校正对所有气候模式的降水预测均有明显的改进效果,两种偏差校正方法的效果相近,但经过LS方法校正后降水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小于50%,总体上略优于QM方法,此外经过偏差校正后SEAS5模式的综合表现依然最优。研究结果揭示了SEAS5模式对中国内地月降水预测的优势和偏差校正方法对气候模式预测能力的提升作用,可为基于气候模式的降水预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尺度降水预测 气候模式 偏差校正方法 预测能力
下载PDF
基于LSTM与BP神经网络的降水预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实 孙颖娜 萨日娜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3年第1期7-11,共5页
准确预测降水过程,对当地的防汛排涝抗旱、生活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洮南市降水预测的可行性,采用洮南市1971-2013年的降水数据来构造传统的误差反向传播模型(Back Propagation,BP模型)与长短期记忆模型(Long Short-Term Memory,L... 准确预测降水过程,对当地的防汛排涝抗旱、生活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洮南市降水预测的可行性,采用洮南市1971-2013年的降水数据来构造传统的误差反向传播模型(Back Propagation,BP模型)与长短期记忆模型(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来预测2014-2018年的降水情况。并对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学习率和优化器以及损失函数基础上,LSTM模型更适用于洮南市降水预测。模型精度较高,与实测数据拟合度更好,预测精度接近甲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洮南市 BP神经网络 LSTM神经网络 降水预测
下载PDF
基于海洋温度分布模态最优组合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预测研究
4
作者 吴荣 陈星宜 +1 位作者 牛旭东 党张利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91-396,402,共7页
通过EOF-CCA方法,以热带太平洋5月海洋表面温度为预测因子,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进行预测研究.首先,通过热带太平洋5月海洋表面温度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前15个EOF模态进行CCA分析,对不同个数CCA模态,对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交叉检验.然后,... 通过EOF-CCA方法,以热带太平洋5月海洋表面温度为预测因子,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进行预测研究.首先,通过热带太平洋5月海洋表面温度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前15个EOF模态进行CCA分析,对不同个数CCA模态,对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交叉检验.然后,通过交叉检验的技巧评分对所建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5月热带太平洋表面温度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有密切的联系,前7个CCA模态比15个CCA模态建立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好,且前7个CCA模态建立的降水预测模型对长江流域的预测效果较好,1966—2015年长江流域区域夏季平均降水的预测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夏季降水预测 EOF-CCA 交叉检验
下载PDF
基于EMD-DBO-GRU的降水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5
作者 王文州 魏文华 卫德林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3年第9期9-13,共5页
为了探索能够有效提高降水预测精度的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种经验模态分解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蜣螂优化DBO(Dung Beetle Optimizer,DBO)算法与门控循环单元GRU(Gate Recurrent Unit,GRU)神经网络相耦合的降水预测模... 为了探索能够有效提高降水预测精度的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种经验模态分解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蜣螂优化DBO(Dung Beetle Optimizer,DBO)算法与门控循环单元GRU(Gate Recurrent Unit,GRU)神经网络相耦合的降水预测模型。基于EMD对历史降水数据进行分解,得到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历史降水分量。采用DBO算法,对GRU的超参数进行寻优,建立历史降水量的DBO-GRU预测模型,将分解出来的历史降水分量输入DBO-GRU预测模型中。把每一个历史降水分量的预测值相加,可以得到总的降水预测结果。同时构建了GRU和DBO-GRU降水预测模型,与EMD-DBO-GRU降水预测模型进行精度对比,利用某水文站1951-2018年的月降水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EMD-DBO-GRU降水预测模型的预测误差最小,预测精度最高,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预测 经验模态分解 蜣螂优化算法 神经网络
下载PDF
DERF2.0模式产品在河南省“三夏”期间降水预测中的检验与解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竹磊磊 杨婷 +1 位作者 贺哲 许蓬蓬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3期18-25,共8页
基于1983—2021年河南“三夏”期间(5月21日—6月20日)观测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BCC_DERF2.0)5月20日起报的“三夏”期间降水和环流场,把河南省18个地市作为预报地区,检验模式对1983—... 基于1983—2021年河南“三夏”期间(5月21日—6月20日)观测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BCC_DERF2.0)5月20日起报的“三夏”期间降水和环流场,把河南省18个地市作为预报地区,检验模式对1983—2017年“三夏”期间河南省降水和环流的预测能力,用系统误差订正基于降水回归预测模型的解释应用和两者集合的方法订正了模式输出降水。主要结论如下:(1)模式输出降水量的气候态较观测降水量的气候态存在较大的正偏差,豫北的正偏差大于豫南的;时间相关系数(TCC)检验的高技巧区主要位于豫西北和豫中。(2)可以用模式输出的500 hPa青藏高原、西太平洋和贝加尔湖附近的高度场作为其中12个预报地区的预测因子建立回归模型预测降水。(3)检验订正期(1983—2017年)三种方法中各预报地区平均的同号率,系统误差订正的最高,TCC是集合订正后的明显高于其他的。各年平均的PS评分三种订正方法订正的均明显高于模式输出的。独立样本检验期(2018—2021年)系统误差订正后丰水年的PS评分减少,而枯水年的评分增加。各年集合订正的PS评分绝大多数介于系统误差订正和降水回归预测模型的评分之间,是最稳妥的订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夏 气候模式 系统误差订正 降水回归预测模型 集合订正 DERF2.0
下载PDF
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在西北地区月降水预测中的释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林纾 陈丽娟 +2 位作者 陈彦山 李星敏 李艳春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5-560,共6页
利用西北地区较密的163个气象观测站点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500 hPa逐月高度场和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500 hPa高度场资料,进行了气候预报、持续性预报、实况解释检验和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释用预测试验的比较。结果表明:实况... 利用西北地区较密的163个气象观测站点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500 hPa逐月高度场和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500 hPa高度场资料,进行了气候预报、持续性预报、实况解释检验和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释用预测试验的比较。结果表明:实况解释检验结果的准确率(PS)评分最高,气候预报平均PS最低,月动力延伸预报解释应用方法略低于实况解释检验,高于气候预报和持续性预报。PS的空间分布表明,月动力延伸预报解释应用结果和实况回报试验的分布非常相似,PS最大值分布在青海南部、陇南和陕西大部等各月降水气候值相对较大的地区,PS较小的地方则在新疆部分地区、甘肃河西西部等各月降水气候值相对较小的地区,西北其他地区PS值相差不明显。此外,利用密集站点资料进行解释应用的效果高于利用稀疏站点资料的结果,表明更多观测信息的应用有利于改善预测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延伸预报 解释应用 降水预测 西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区的中国夏季降水预测模型 被引量:12
8
作者 杜良敏 柯宗建 +2 位作者 刘长征 肖莺 刘绿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6,共8页
文章基于近邻传播客观聚类方法对中国夏季降水进行了气候分区,以中国不同分区的夏季降水为预测对象,使用前期的海温和海平面气压场为预测因子,利用图像标签算法提取高相关封闭区域的预测因子信息。结合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预测模型。采... 文章基于近邻传播客观聚类方法对中国夏季降水进行了气候分区,以中国不同分区的夏季降水为预测对象,使用前期的海温和海平面气压场为预测因子,利用图像标签算法提取高相关封闭区域的预测因子信息。结合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预测模型。采用Ps评分、距平符号一致率和距平相关系数三种评分方法检验了该预测模型,比较了四种不同的因子配置方案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冬春季海温的演变特征结合海平面气压的年际变化为预测因子的分区预测模型效果较好,在1982—2009年期间的平均交叉检验平均Ps得分为81.4,距平符号一致率为63%,距平相关系数为0.35,2010—2014期间的独立样本预测检验的平均评分分别为77.1,58%和0.19,且逐年回报效果较为稳定,表明该方法对中国夏季降水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出2014年中国夏季降水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邻传播聚类 分区 夏季降水预测 图形标签算法
下载PDF
利用高原积雪信号改进我国南方夏季降水预测的新方法及其在2014年降水预测中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颖 任宏利 +3 位作者 张培群 贾小龙 刘向文 孙林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320,共8页
2014年夏季我国南方出现严重洪涝、北方大部干旱,国内绝大多数预测模型在三月起报的汛期预测中均未能抓住位于南方地区的异常雨带,导致预测准确率明显偏低。基于模式对东亚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场的高预报技巧和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南方地... 2014年夏季我国南方出现严重洪涝、北方大部干旱,国内绝大多数预测模型在三月起报的汛期预测中均未能抓住位于南方地区的异常雨带,导致预测准确率明显偏低。基于模式对东亚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场的高预报技巧和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南方地区夏季降水的高相关性,本文提出一个针对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组合统计降尺度预测新方法(Hybrid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Prediction,简称HSDP),该方法综合利用了气候模式输出的高可预报性环流信息和前期观测的高原积雪异常信号,从而实现对我国南方夏季降水进行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改进预报。据此方法建立了一个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模式的统计降尺度模型。对我国南方夏季降水进行跨季节预测的交叉检验结果显示,HSDP方法对于南方地区多年平均空间距平相关系数从模式原始预报的-0.006提高到0.24,且在大多数年份均有改进。基于HSDP方法于三月份制作的2014年夏季降水预测,能够很好地抓住南涝北旱的基本形势和我国南方的降水大值区,空间距平相关系数达到0.43。这表明,该方法对于我国夏季降水预测具有较好业务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预测 夏季降水预测 2014南方洪涝 气候模式 统计降尺度
下载PDF
SVD迭代模型在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永领 吴胜安 +2 位作者 丁裕国 何桐 高全洲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127,共7页
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SVD迭代的短期气候预测模型,通过选择适当的影响因子,建立与预测对象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气象场序列的预测。分别对华北16个测站和长江中下游地区30个测站1991—2000年近10a夏季(6—8月)降水做预测试验,平均均方误... 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SVD迭代的短期气候预测模型,通过选择适当的影响因子,建立与预测对象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气象场序列的预测。分别对华北16个测站和长江中下游地区30个测站1991—2000年近10a夏季(6—8月)降水做预测试验,平均均方误差分别为0.352和0.312,平均符号相关系数分别为0.575和0.623。此研究表明,基于SVD迭代的气候预测模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短期气候预测途径,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D迭代 降水预测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多因子和多尺度合成中国夏季降水预测模型及预报试验 被引量:29
11
作者 彭京备 陈烈庭 张庆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6-608,共13页
根据青藏高原60个站平均的月积雪深度、热带太平洋Ni^no 3区月海温和中国160个站月降水量等资料,用小波变换和相关分析,分析了1958~1998年秋冬季青藏高原异常雪盖与El Ni^no南方涛动(ENSO)的关系、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 根据青藏高原60个站平均的月积雪深度、热带太平洋Ni^no 3区月海温和中国160个站月降水量等资料,用小波变换和相关分析,分析了1958~1998年秋冬季青藏高原异常雪盖与El Ni^no南方涛动(ENSO)的关系、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相关型式。并取青藏高原积雪和Ni^no 3区海温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和线性趋势三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小波分量作为预报因子,对我国夏季降水距平作线性回归,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最后,利用1999~2002年的独立资料进行了预报试验,并在2003年和2004年应用于实际预报。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雪盖与ENSO这两个物理因子彼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们都是多时间尺度现象,并与中国夏季降水有较好的关系。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不仅有不同的相关型式,而且相对贡献也有变化。回归预测模型的拟合情况和预报试验表明,综合考虑前期秋冬季青藏高原雪盖和ENSO这两个物理因子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和线性趋势作为预报因子建立的预测我国夏季降水距平分布的模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雪盖 ENSO 多时间尺度变化 夏季降水预测模型
下载PDF
土壤湿度——一个跨季度降水预测中的重要因子及其应用探讨 被引量:62
12
作者 郭维栋 马柱国 王会军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8,共9页
阐述了土壤湿度对短期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的业务现状提出亟需将这一因子应用于跨季度降水预测。通过将一个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引入IAP跨季度气候预测系统,探讨了土壤湿度应用于季节降水预测的可行性及其效果。初步的个例分析表明... 阐述了土壤湿度对短期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的业务现状提出亟需将这一因子应用于跨季度降水预测。通过将一个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引入IAP跨季度气候预测系统,探讨了土壤湿度应用于季节降水预测的可行性及其效果。初步的个例分析表明:前期土壤湿度的异常分布对降水变化有较显著的影响,继续改进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可望获得更好的降水预测效果。同时,提出的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进行反演以获得大范围土壤湿度分布的办法在当前业务预测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短期气候变化 降水预测
下载PDF
奇异值分解方法在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3
作者 谢炯光 秦冰冰 王静渊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对冬季北太平洋海表温度与广东省4-6月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算,得出奇异向量分布型。对前6对奇异向量进行了分析,并用历史资料进行了反查检验。
关键词 奇异值分解 海表温度 降水预测 降水
下载PDF
超级集合思想在汛期降水预测集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丽娟 许力 王永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4,共3页
借用数值预报中超级集合的思想对参加中国汛期降水预测的各大单位预报结果进行集成,以期得到较好的预测结果。利用线性反演技术进行正反拟合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集合预报效果比较稳定,多数情况下优于单个成员预报,体现了集合的优势,在... 借用数值预报中超级集合的思想对参加中国汛期降水预测的各大单位预报结果进行集成,以期得到较好的预测结果。利用线性反演技术进行正反拟合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集合预报效果比较稳定,多数情况下优于单个成员预报,体现了集合的优势,在气候预测业务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降水预测 超级集合思想 线性反演技术 气候预测业务 集成预报方法
下载PDF
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的流域降水预测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炜 李雪真 +2 位作者 赵嘉 赵丽华 李臣民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69,79,共6页
为了在降水成因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有效利用相关历史资料提高降水预报水平,提出了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的流域降水预测方法。以东江流域为例,通过构造不同降水数据特征集预测流域内降水情况,并与传统时间序列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预测... 为了在降水成因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有效利用相关历史资料提高降水预报水平,提出了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的流域降水预测方法。以东江流域为例,通过构造不同降水数据特征集预测流域内降水情况,并与传统时间序列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预测准确率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的降水预测方法取得了比传统时间序列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更好的降水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预测 朴素贝叶斯算法 贝叶斯估计 F-measure评价方法
下载PDF
2006年中国夏季降水预测回顾 被引量:10
16
作者 柳艳香 王凌 +1 位作者 赵振国 李维京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4期243-245,共3页
2006年夏季(6-8月),中国降水主要分布型态为南方多雨,北方少雨,华南大部地区是主要多雨区。长江流域大部地区降水异常偏少,特别是川东盆地遭遇了严重的高温热浪和伏旱袭击,而华南、江南等地又受到强台风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旱、涝灾害... 2006年夏季(6-8月),中国降水主要分布型态为南方多雨,北方少雨,华南大部地区是主要多雨区。长江流域大部地区降水异常偏少,特别是川东盆地遭遇了严重的高温热浪和伏旱袭击,而华南、江南等地又受到强台风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旱、涝灾害。通过分析2006年夏季降水趋势预测成败的原因,提出了目前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预测 青藏高原 东亚季风 台风 问题
下载PDF
降水预测的模糊权马尔可夫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75
17
作者 孙才志 林学钰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294-299,共6页
中长期降水量的预测是气象科学的一个难点问题,论文首先基于降水过程存在大量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的特点,应用模糊有序聚类的方法建立降水丰枯状况的分级标准;然后针对降水量为相依随机变量的特点,采取以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 中长期降水量的预测是气象科学的一个难点问题,论文首先基于降水过程存在大量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的特点,应用模糊有序聚类的方法建立降水丰枯状况的分级标准;然后针对降水量为相依随机变量的特点,采取以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用加权的马尔可夫链来预测未来降水的丰枯变化状况;在此基础上,根据模糊集理论中的级别特征值,计算出具体的降水量;最后以山西省河曲水文站近50年的降水资料为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应用,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从而为提高中长期降水量预报的精度提供了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预测 模糊权 马尔可夫模型 降水 水文预报
下载PDF
基于均生函数的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在江西雨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文绮新 孙国栋 +1 位作者 张传江 刘春燕 《灾害学》 CSCD 2000年第2期11-16,共6页
通过基于均生函数的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在江西雨季 (4~ 6月 )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发现预报步长为 1 a时 ,预报效果较为理想。其中 4月份的预报能力最强 ,5、
关键词 均生函数 最优子集回归 降水预测 江西
下载PDF
考虑止水帷幕的深基坑降水预测解析计算 被引量:26
19
作者 高旭 郭建波 晏鄂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31-1439,共9页
提出止水帷幕条件下的深基坑降水预测的解析算法。以武汉长江航运中心深基坑为实例,概化其水文地质模型,以现场抽水试验数据分析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基于此,修正非完整型干扰井群降深公式,结合镜像法原理编制计算程序进行降水预测解析... 提出止水帷幕条件下的深基坑降水预测的解析算法。以武汉长江航运中心深基坑为实例,概化其水文地质模型,以现场抽水试验数据分析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基于此,修正非完整型干扰井群降深公式,结合镜像法原理编制计算程序进行降水预测解析计算,并与实测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分别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所概化的水文地质模型为承压含水层,东侧止水效果最差,南侧止水效果不如北侧,西侧止水效果最好。按原布井方案进行降水解析计算发现,在基坑南侧将达不到安全降水的目的,当增加2口降水井后降水效果有所改善,与实测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研究成果可指导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模型 止水帷幕 镜像法 降水预测
原文传递
一种改进我国汛期降水预测的新思路 被引量:7
20
作者 董文杰 韦志刚 丑纪范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40,共5页
1998年 1月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为正异常、1月黑潮—西风漂流区海温为负异常、青藏高原冬春积雪为正异常。通过对 1998年汛期降水的预测实践分析研究指出 ,当此三因子同时异常时 ,利用其中任何一个单因子都难以较好地同时预测出 1998年发... 1998年 1月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为正异常、1月黑潮—西风漂流区海温为负异常、青藏高原冬春积雪为正异常。通过对 1998年汛期降水的预测实践分析研究指出 ,当此三因子同时异常时 ,利用其中任何一个单因子都难以较好地同时预测出 1998年发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嫩江流域的多雨区和华北平原的少雨区。而通过EOF分解和动力模式对三因子异常进行综合集成所作的预测与实况基本一致。对多因子异常的综合集成是改进和提高汛期降水预测水平的有效手段 ,沿着这一新思路 ,利用EOF筛选出前期明显异常的重要因子 ,选择一个较好的区域气候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 降水预测 太平洋海温 区域气候模式 青藏高原 积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