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降解塑料的种类和发展现状
1
作者 薛俊海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期87-90,95,共5页
21世纪以来塑料制品造成的环境“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可降解塑料是解决塑料污染的主要方向,我国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吉林、海南等地区已率先出台了“限塑令”。本文介绍了生物降解、光降解、化学降解等降解塑料的发展,生物降解... 21世纪以来塑料制品造成的环境“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可降解塑料是解决塑料污染的主要方向,我国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吉林、海南等地区已率先出台了“限塑令”。本文介绍了生物降解、光降解、化学降解等降解塑料的发展,生物降解塑料是应用最广泛的可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和化学降解塑料还有一些不足,在我国应用不多。文章展望了降解材料的发展前景,认为我国可降解塑料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未来可降解塑料市场需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塑料 降解塑料 化学降解塑料
下载PDF
生物基塑料包装需氧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2
作者 孟凡悦 文悦 +1 位作者 李琛 高珊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5,共7页
综述了生物基塑料包装组分、应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了微生物的需氧降解环境条件以及影响塑料生物降解性的因素,指出目前降解过程中的问题及不足,对未来可降解生物基材料的普遍应用作出展望性分析。
关键词 生物基塑料 需氧降解 生物降解 降解速率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的电化学催化降解及机理研究
3
作者 魏春生 张丹凤 +3 位作者 吴晓亮 刘伟华 赵焕 刘建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3,共5页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作为一种兴奋剂类毒品,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研发高效、环保、低成本的销毁技术十分必要。本文设计了电化学催化降解METH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元素分析对电极形貌结构及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气...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作为一种兴奋剂类毒品,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研发高效、环保、低成本的销毁技术十分必要。本文设计了电化学催化降解METH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元素分析对电极形貌结构及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气相色谱(GC)和循环伏安法(CV)对METH电化学降解过程和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钛基钌铱电极(DSA电极)表面的裂纹结构,大大提高了电极活性面积,对METH的降解效果优于碳纤维电极和Pt电极。电解条件优化后,DSA电极对METH的电化学降解效果显著,METH基本完全降解。METH的降解以间接氧化为主,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电化学催化可以快速高效的降解METH,且环境友好,是对METH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电化学降解 DSA电极 降解机理
原文传递
瘤胃源粪臭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4
作者 王璐 刘梦雨 +6 位作者 张富源 纪守坤 王云 张英杰 段春辉 刘月琴 严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11,共7页
【目的】旨在从绵羊瘤胃中分离粪臭素降解菌,并评估其粪臭素降解能力和生长性能,以期开发适用于反刍动物降臭的直接饲喂微生物。【方法】以绵羊瘤胃液为分离来源,使用含有粪臭素的MSM培养基进行富集和分离,通过细菌菌落形态观察进行初... 【目的】旨在从绵羊瘤胃中分离粪臭素降解菌,并评估其粪臭素降解能力和生长性能,以期开发适用于反刍动物降臭的直接饲喂微生物。【方法】以绵羊瘤胃液为分离来源,使用含有粪臭素的MSM培养基进行富集和分离,通过细菌菌落形态观察进行初步分类;应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物种鉴定;绘制菌株生长曲线,通过HPLC技术测定粪臭素降解曲线。【结果】从绵羊瘤胃液中分离出25株粪臭素降解菌,经菌落形态鉴定选出11株代表菌株进行后续研究。物种鉴定结果显示,MSML2和MSML6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MSML4、MSML5、MSML7和MSML10属于阿氏普里斯特氏菌(Priestia aryabhattai),MSML3和MSML11属于污染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MSML1、MSML8和MSML9属于成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engduensis)。其中,MSML5生长速度最快,在约12 h后进入稳定期,稳定期菌体浓度最高;MSML3和MSML8在前16 h生长缓慢,32 h后进入稳定期。在粪臭素降解方面,MSML2粪臭素降解效率最高,48 h内的降解率达到23.03%,其次是MSML7、MSML8和MSML10,降解率均超过20%。【结论】成功从绵羊瘤胃中分离获得25株粪臭素降解菌,涉及4个物种,首次报道了具备粪臭素降解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阿氏普里斯特氏菌和成都假单胞菌,为直接饲喂反刍动物的菌剂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 粪臭素降解 生物降解 分离鉴定 枯草芽孢杆菌 直接饲喂微生物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湖南不同地区果蔬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陈坤梅 喻春明 +6 位作者 王晓飞 陈继康 高钢 赵亿嘉 周大鹏 朱爱国 陈平 《中国麻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4-31,46,共9页
针对塑料地膜使用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问题,研究以白色/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塑料地膜为参试材料,在湖南省长沙市、沅江市、汉寿县等地区开展了西瓜、莴苣、秋葵等作物的覆膜试验,探究全生物降解地膜对不同作物的生长、品质、产量及... 针对塑料地膜使用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问题,研究以白色/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塑料地膜为参试材料,在湖南省长沙市、沅江市、汉寿县等地区开展了西瓜、莴苣、秋葵等作物的覆膜试验,探究全生物降解地膜对不同作物的生长、品质、产量及土壤性质等指标的影响,观察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结果发现,两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湖南各地区果蔬生产均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沅江地区黑色降解地膜覆盖栽培西瓜,西瓜单瓜重增加25.8%,叶片数增加45.5%,显著高于未覆膜处理;覆盖白色降解地膜的秋葵叶片长度比对照高42.1%,叶片宽度比对照高55.9%,叶片数增加43.2%,产量增加55.5%。普通塑料地膜在作物收获后未能降解,白色和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率分别为80.3%~90.7%和63.0%~80.3%。综合不同地区的试验结果,认为两种降解地膜均可作为普通塑料地膜的潜在替代品,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 果蔬生长 田间调查 降解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法降解及其饲料化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鑫 李建勋 +3 位作者 王雨萌 张文娟 武山开 宋文军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44,共8页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是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较为丰富的国家。木质纤维素是秸秆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资源,在饲料领域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木质纤维素的结构紧密且复杂,...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是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较为丰富的国家。木质纤维素是秸秆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资源,在饲料领域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木质纤维素的结构紧密且复杂,利用难度大,采用生物法降解木质纤维素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方式。文章概述了木质纤维素的组成成分及结构,重点叙述了自然界中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种类,及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各组分的降解机理,以期为研究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促进秸秆饲料化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木质纤维素 木质纤维素降解 组成成分 降解机理 生物降解
下载PDF
冷等离子体对真菌毒素降解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雷雨晴 张海洋 +3 位作者 田琳 祁智慧 李金东 唐芳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真菌毒素可损害动物和人的健康,并给食品行业造成经济损失。冷等离子体作为新兴的非热技术,具有绿色环保、高效等优势,在真菌毒素降解方面颇有成效。本文总结了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真菌毒素降解机理,论述了不同放电方式及处理条件下的冷等... 真菌毒素可损害动物和人的健康,并给食品行业造成经济损失。冷等离子体作为新兴的非热技术,具有绿色环保、高效等优势,在真菌毒素降解方面颇有成效。本文总结了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真菌毒素降解机理,论述了不同放电方式及处理条件下的冷等离子体处理后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产物结构,阐述可能的降解路径,综述了冷等离子体对真菌毒素纯品及依附于食品基质上的真菌毒素的降解效果,从真菌毒素降解产物毒性角度,从结构毒性、细胞毒性、动物毒性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冷等离子体在降解食品真菌毒素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冷等离子体 降解机理 降解产物 降解产物毒性
下载PDF
PET塑料降解及其降解酶改造方法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经楠楠 刘文红 +3 位作者 李强 李青青 王霞 姚建庄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塑料是一种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因其良好的耐用性和可塑性,已在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常用的一种塑料,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但是,未经过人工处理的PET在自然情况下很难被降解,给生态... 塑料是一种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因其良好的耐用性和可塑性,已在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常用的一种塑料,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但是,未经过人工处理的PET在自然情况下很难被降解,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负担,因此PET塑料的降解与再生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也衍生了许多降解的方法,如光降解法、热降解法、生物降解法等。其中,生物降解法因绿色环保而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降解方法。生物降解法中酶降解方法是一种十分环保且较高效的降解方法,而PET降解酶的设计改造成为PET降解的重点问题。综述了现阶段降解塑料的主要方法、生物降解法降解PET的常用酶以及PET降解酶的改造方法,以期为PET的快速降解与再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降解 生物降解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降解
下载PDF
西咪替丁片降解试验及降解产物的考察
9
作者 闫翔宇 梅雪娇 严相平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研究西咪替丁片在光照、高温、酸、碱、氧化等条件下进行强制降解试验及降解产物。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240∶760)(每1000 mL中含磷酸0.3 mL和己烷磺酸钠0.94 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目的:研究西咪替丁片在光照、高温、酸、碱、氧化等条件下进行强制降解试验及降解产物。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240∶760)(每1000 mL中含磷酸0.3 mL和己烷磺酸钠0.94 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 nm;流速1.0 mL·min^(-1);进样体积20μL。结果:确定酸破坏降解产物为杂质C,氧化降解产物为杂质E,碱高温破坏降解产物2-氰基-1-(2-巯基乙基)-3-甲基胍未在强制降解产物中检出。结论:成功推测出西咪替丁强制碱、氧化破坏降解产物的结构,并阐明其产生途径,为西咪替丁片的稳定性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咪替丁片 强制降解试验 降解产物 降解途径
下载PDF
桉木化学机械浆废水好氧生物抑制特性分析及降解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来保 田庆文 +3 位作者 杨然 朱津苇 郭奇 房桂干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桉木化学机械浆废水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出水的有机物成分及含量,统计了好氧处理前后废水中碳原子数的分析情况,分析了废水中主要的生物难降解组分及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厌氧和好氧处理后残余的主要有机污染物... 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桉木化学机械浆废水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出水的有机物成分及含量,统计了好氧处理前后废水中碳原子数的分析情况,分析了废水中主要的生物难降解组分及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厌氧和好氧处理后残余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为芳樟醇(C10,21.21%)、对叔丁基苯乙酸甲酯(C13,21.39%)、二氢月桂烯醇(C10,8.90%)、铃兰醛(C14,6.16%)和香茅醇(C10,4.76%)等,主要为含苯环有机物和抑菌成分,具有生物难降解性和抑菌性,宏观表现为生物处理去除率较低。好氧处理前后,废水中醇类物质质量分数从19.32%上升至51.71%,醛类物质质量分数从3.68%上升至13.35%,酯类物质质量分数从29.75%降至28.32%,含苯环有机物质量分数从32.70%上升至61.06%,说明其他有机物获得比含苯环有机物更大幅度的降解。建议通过解毒预处理和生物强化提高微生物活性等途径改善生物处理效果,减轻后续深度处理的难度,降低综合处理成本,实现低成本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木化机浆废水 生物处理 生物抑制 降解规律 脱毒解毒
下载PDF
可降解锌基骨植入材料及其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11
作者 冯博玄 谭晋韵 +1 位作者 裴佳 袁广银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医用锌及锌合金有望成为新一代可降解骨植入物材料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概述了可降解医用锌基材料的优势,包括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和抗菌效果、能促进植入部位周围血管和新骨的生成以及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从基底材料、细胞... 医用锌及锌合金有望成为新一代可降解骨植入物材料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概述了可降解医用锌基材料的优势,包括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和抗菌效果、能促进植入部位周围血管和新骨的生成以及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从基底材料、细胞种类及实验结果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可降解医用锌基材料生物相容性和降解行为的研究。同时,归纳了可降解医用锌在临床修复骨缺损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较差的力学性能和较强的细胞毒性。可降解医用锌较差的力学性能可以通过合金化进行改善,概述了多种新型医用锌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表面改性是提高可降解医用锌基表面生物相容性和调控降解的有效手段。从基底样品、表面改性手段、使用的细胞或动物模型以及细胞相容性和降解行为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可降解锌基骨植入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可降解锌基骨植入材料表面改性目前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包括传统表面改性手段加剧了锌离子的释放或在表面改性后可降解医用锌的生物相容性改善功效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医用锌 骨植入材料 生物相容性 降解行为 表面改性
下载PDF
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转化研究
12
作者 李骄阳 张素芬 +2 位作者 庞杏燕 余志扬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8,共9页
环磺酮是一种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研究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对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为示踪剂,综合运用同位素示踪法并有机结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等... 环磺酮是一种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研究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对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为示踪剂,综合运用同位素示踪法并有机结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并明确了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主要降解产物、降解途径及降解产物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好氧培养条件下,环磺酮母体在红壤土、潮土、黑土和褐土4种供试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半衰期分别为13.18、5.05、10.49和2.82 d;环磺酮在4种好氧土壤中均存在M1、M2和M3三种主要降解产物,并推断了其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途径;除潮土120 d采样点外,在整个培养过程中,4种土壤中降解产物含量均表现为M2(0.5%~60.8%AR)>M3(0.0~10.0%AR)>M1(0.0~3.9%AR)。本研究结果为环磺酮的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磺酮 ^(14)C示踪 好氧土壤 降解产物 降解途径
下载PDF
一株高效降解马铃薯糖苷生物碱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13
作者 宋菲 李晨 +2 位作者 闫子茹 张娜 田洪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由于储存不当,马铃薯块茎会产生有毒的糖苷生物碱(glycoalkaloids,GAs),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生物降解是有效去除马铃薯中GAs首选技术。该文从发芽绿化的马铃薯块茎中分离内生菌,采用以GAs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进行筛选,通过菌... 由于储存不当,马铃薯块茎会产生有毒的糖苷生物碱(glycoalkaloids,GAs),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生物降解是有效去除马铃薯中GAs首选技术。该文从发芽绿化的马铃薯块茎中分离内生菌,采用以GAs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进行筛选,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测序进行菌株鉴定,并进行体外安全性评价,最后采用HPLC和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检测菌株对GAs的降解特性和降解产物。筛选出1株可高效降解GAs菌株C11,经鉴定为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对部分抗生素具有抗性但不含质粒,不产生有害代谢产物,不具有溶血性,菌株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该菌株最适降解条件为30℃、pH 6.0。Mn^(2+)能增加菌株C11的降解能力,而Cu^(2+)较强地抑制降解。菌株C11可能在胞内将GAs降解为胆固醇后进一步代谢利用。菌株C11具有高效的GAs降解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在菌剂开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苷生物碱 微生物降解 贝莱斯芽孢杆菌 安全性 降解特性
下载PDF
蜜环菌Am-07-22发酵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效果影响及机理初探
14
作者 王泽贤 赵宇楠 +5 位作者 贾丹丹 纪晚唐 许丁 向杨玲 蔡丹 刘景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9,共8页
本研究以蜜环菌Am-07-22为试验菌株,采用真菌生物发酵的方式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N),对蜜环菌降解ZEN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包括菌株对不同浓度ZEN的降解效果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和接种量对菌株降解ZEN的影响。然后对降解... 本研究以蜜环菌Am-07-22为试验菌株,采用真菌生物发酵的方式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N),对蜜环菌降解ZEN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包括菌株对不同浓度ZEN的降解效果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和接种量对菌株降解ZEN的影响。然后对降解机理进行初探,分析了菌丝体、发酵上清液、细胞内容物对ZEN的降解作用,并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pH、金属离子对发酵上清液降解ZEN的影响,以及降解效果与菌株产漆酶活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蜜环菌Am-07-22对ZEN的降解效果良好,当ZEN浓度为5μg/mL时,最适降解条件为培养时间8 d,培养温度27℃,初始pH7.0,接种量10%,此时对ZEN的降解率为78.72%。菌丝体、发酵上清液和细胞内容物对ZEN的降解率分别为47.42%、37.05%和13.08%,蜜环菌Am-07-22分泌的胞外酶是降解ZEN的主要方式,而且菌体细胞对ZEN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另外,发酵上清液对ZEN的降解率与漆酶酶活的相关性较高为0.973,且Cu^(2+)对发酵上清液降解ZEN具有最佳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蜜环菌 真菌毒素 微生物降解 降解机理
下载PDF
秸秆堆肥功能微生物与高效降解菌剂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鑫 彭仕乐 +4 位作者 张旭屹 张宏森 毛国涛 谢慧 宋安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8,共7页
秸秆通过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是秸秆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在堆肥中添加高效微生物降解菌剂能加速秸秆腐熟的过程,使复杂的有机物在短时间内降解为植物可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国内外关于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微生物的研究较多,但关于秸秆... 秸秆通过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是秸秆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在堆肥中添加高效微生物降解菌剂能加速秸秆腐熟的过程,使复杂的有机物在短时间内降解为植物可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国内外关于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微生物的研究较多,但关于秸秆降解菌的应用研究较少。该文详细介绍了秸秆降解的功能微生物、高效降解菌剂及其应用效果,阐述了多种功能微生物在降解秸秆间的协同作用,并对多功能秸秆降解菌剂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开发高效多效秸秆降解菌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堆肥 秸秆降解 秸秆高效降解菌剂
下载PDF
生物降解地膜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16
作者 傅玺豪 朱建强 +4 位作者 范先鹏 闫仁凯 张志毅 王玲 倪承凡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明确不同材质生物可降解地膜对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聚乙烯地膜(PE)、天然产物类(PM1、PM2)、合成聚合物类降解膜[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PM3、PM4、PM5)进行田间试验,观... 为明确不同材质生物可降解地膜对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聚乙烯地膜(PE)、天然产物类(PM1、PM2)、合成聚合物类降解膜[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PM3、PM4、PM5)进行田间试验,观察不同地膜的增温作用、降解性能和不同地膜覆盖下辣椒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辣椒生育前期(覆膜后0~52 d)是地膜增温的主要时期,覆膜种植主要提高该时期0~5 cm和5~10 cm土层各时间段土壤温度。其中,PM5的增温效果与PE相近,5~10 cm和10~15 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比CK(露地种植)提高了2℃以上。地膜覆盖使辣椒株高在覆膜后24~47 d得到明显生长,平均增长了20.28 cm,在覆膜后39 d,PM5比CK提高了8.2 cm;不同覆膜处理的辣椒叶绿素SPAD在覆膜后23 d存在显著差异,PM5和PE显著高于CK,分别提高了5.67和3.70。地膜覆盖对辣椒产量的影响表现为PM3、PM4、PM5处理的辣椒总产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提高了4 123、4 445、5 552 kg/hm^(2),其增产效果接近或优于PE,其中PM5对辣椒产量提升的效果最明显。因此,辣椒露天栽培推荐使用厚度为0.01 mm,主要成分为PBAT、PHA的可降解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地膜 降解材质 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高效氟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与降解特性研究
17
作者 张婧一 彭清忠 易浪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5,9,共6页
[目的]筛选降解高效氟氯氰菊酯(β-CF)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利用梯度压力驯化法,从曾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土壤中富集筛选降解β-CF的候选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分类地位,... [目的]筛选降解高效氟氯氰菊酯(β-CF)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利用梯度压力驯化法,从曾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土壤中富集筛选降解β-CF的候选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分类地位,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菌株对β-CF的耐受性和降解特性。[结果]筛选获得1株以β-CF为唯一碳源生长、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细菌GM4,经鉴定该菌为嗜油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oleivorans)。菌株GM4对β-CF的耐受浓度可以达到600 mg/L,在初始浓度50 mg/L、pH 8.0、接菌量10%、温度28℃条件下培养48 h后,对β-CF降解率为99.44%。[结论]菌株GM4能高效降解β-CF,是环境中β-CF类农药残留生物修复的优良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氟氯氰菊酯 降解 分离 耐受性 降解特性
下载PDF
固定化菌剂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效能及途径
18
作者 陆雯逸 王泽铭 +3 位作者 左翔之 刘奕翔 武海涛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4-1591,共8页
为了提高微生物降解环境中PAEs的效能,采用吸附法对Glutamicibacter sp. A4、Bacillus sp. W34和Rhodococcus sp. 2G 3株具有PAEs降解能力的菌株进行固定化,研究了固定化菌剂降解PAEs的效能及途径.结果表明,复合菌群7d内对总浓度为120m... 为了提高微生物降解环境中PAEs的效能,采用吸附法对Glutamicibacter sp. A4、Bacillus sp. W34和Rhodococcus sp. 2G 3株具有PAEs降解能力的菌株进行固定化,研究了固定化菌剂降解PAEs的效能及途径.结果表明,复合菌群7d内对总浓度为120mg/L的6种PAEs降解率为80.04%;固定化菌剂的最优制备条件为:温度30℃、固定化时间2d、菌料比1:30(V/M),制备出的固定化菌剂对总PAEs的降解率可达96.60%,比游离菌提高了16.56%;复合菌群降解DBP和BBP过程中产生了邻苯二甲酸单甲酯(MMP)、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EP)等多种中间产物,推测出酯的水解作用为复合菌群降解PAEs的一个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群 固定化菌剂 邻苯二甲酸酯 生物降解 降解途径
下载PDF
聚乙烯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构建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19
作者 李泽霖 徐子航 +1 位作者 徐露卉 张庆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1-489,共9页
【目的】聚乙烯塑料的稳定性及与日俱增的使用量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白色污染”,其风化形成的微塑料为生物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难题亟待解决。【方法】通过选择与纯培养技术分离大蜡螟幼虫消化道内潜在的聚乙烯微生物降解资源,通过... 【目的】聚乙烯塑料的稳定性及与日俱增的使用量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白色污染”,其风化形成的微塑料为生物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难题亟待解决。【方法】通过选择与纯培养技术分离大蜡螟幼虫消化道内潜在的聚乙烯微生物降解资源,通过菌株比例复配构建高效降解复合菌系,通过质控回收评估其降解能力,使用光镜与扫描电镜验证其降解性能,通过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气质联用与液质联用等技术手段探究聚乙烯的微生物降解特性。【结果】共分离出13株可降解聚乙烯微生物;首次发现Debaryomyces hansenii具有高效降解聚乙烯的能力;构建出一组由真菌与细菌组成的聚乙烯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相较于单菌复合菌系的降解性能提升了3.3倍,其降解效率高达0.9367 mg/d远高于现有研究水平;光镜与扫描电镜发现聚乙烯薄膜降解后表面存在生物膜附着痕迹与明显孔洞;红外光谱显示降解液中存在多个新官能团,凝胶渗透色谱结果显示降解后聚乙烯微塑料分子量降低;气质与液质联用结果表明降解液中出现了酰胺类、氨基酸类、烯烃类、醇类、酮醛类等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大分子烷烃类物质等。【结论】研究挖掘了聚乙烯的微生物降解资源,构建出了高效降解复合菌系,探究了微生物的降解特性,为聚乙烯的微生物降解提供了数据支撑与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幼虫 复合菌系 聚乙烯 生物降解 降解特性
下载PDF
嗜盐原油降解混合菌处理采出水特性研究
20
作者 孙志超 刘力嘉 +4 位作者 王明艳 王文娜 宫禧茴 李召悦 刘春爽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42-44,51,共4页
针对高矿化度高硫化物的油田采出水的生物处理,从含油污泥、采出水等样品中经初筛、复筛获得嗜盐原油降解菌14株,选取降解率最高的4株进行复配,构建出嗜盐原油降解混合菌TG-1。16 SrDNA序列分析表明4株菌分别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针对高矿化度高硫化物的油田采出水的生物处理,从含油污泥、采出水等样品中经初筛、复筛获得嗜盐原油降解菌14株,选取降解率最高的4株进行复配,构建出嗜盐原油降解混合菌TG-1。16 SrDNA序列分析表明4株菌分别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副蕈状芽胞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芽孢杆菌(Bacillus sp.);肠杆菌(Enterobacter sp.)。考察了TG-1处理采出水性能,发现最适矿化度范围在30 g/L以下,最高耐受硫化物质量浓度可达150 mg/L,原油质量浓度不高于500 mg/L去除效果最好。将TG-1应用于生物接触氧化装置中,在pH值7~8、温度30℃左右、溶解氧4~5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4~12 h以及进水原油质量浓度为10~100 mg/L的条件下,出水原油质量浓度小于15 mg/L,满足克拉玛依油田注水水质标准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降解 嗜盐菌 采出水处理 混合菌群 降解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