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降钙素在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李婷婷 马丙娥 +3 位作者 黄驰 徐书杭 武心萍 王建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Ctn)对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诊断效能,术前Ctn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及随访中影响MTC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系统性回顾2011年11月~2022年1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Ctn)对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诊断效能,术前Ctn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及随访中影响MTC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系统性回顾2011年11月~2022年1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ROC曲线计算Ctn、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对MTC的诊断效能,单因素、多因素分析M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绘制无疾病进展生存曲线预测危险因素。结果ROC曲线结果显示诊断MTC的术前Ctn截断值为23.81 pg/ml,CEA截断值为3.035 ng/ml。MTC患者的患病年龄、肿瘤直径、术前血清Ctn和CEA水平均高于非MTC患者。Ctn≥289.62 pg/ml是M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侵犯包膜、中央区淋巴结转移、T2级以上是预测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疾病发生进展的MTC患者术前Ctn较高。结论血清Ctn在MTC鉴别诊断、术前评估以及术后随访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降钙素 癌胚抗原 诊断 甲状腺髓样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在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中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曹晶 李勇 +2 位作者 陈斌 喻廷凤 何正兵 《医学诊断》 2024年第1期45-55,共11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PAR)在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9月入住益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RICU)的131例脓毒症并发ARD...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PAR)在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9月入住益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RICU)的131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天预后,进一步将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分成生存组(n = 71)和死亡组(n = 60),比较两组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PAR对脓毒症并发ARDS的预后价值;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PAR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Cox回归筛选脓毒症并发AR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比较不同亚组的PAR水平;最后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不同PAR水平患者的生存率。结果:死亡组PAR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0.85 (0.11, 2.84) vs. 0.19 (0.03, 1.01), P = 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PAR判断脓毒症并发ARDS的预后性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UC)为0.725 (95% CI: 0.6141~0.800, P 1.74的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28-d预后更差(P 1.74时,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28 d死亡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降钙素 白蛋白 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肝素结合蛋白、降钙素原表达及与病情进展及预后关系
3
作者 段莉莉 段榆琳 刘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肝素结合蛋白(HBP)和降钙素原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3年3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肝素结合蛋白(HBP)和降钙素原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3年3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129)和脓毒性休克组(n=76),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n=154)和死亡组(n=51)。检测脓毒症组与脓毒性休克组、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水平,收集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分析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与APACHEⅡ、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4个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结果脓毒性休克组的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分别为(19.83±3.09)×10^(9)/L、(114.10±35.17)mg/L、(78.92±13.14)μg/L和(11.13±0.91)μg/L,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9.55±2.87)×10^(9)/L、(59.96±23.45)mg/L、(36.47±12.83)μg/L和(8.21±0.8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分别为(20.05±2.39)、(10.29±2.51)分,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16.21±2.30)、(7.90±2.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与APACHEⅡ评分(r=0.554、0.593、0.713、0.651,P<0.05)、SOFA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540、0.571、0.687、0.609,P<0.05)。死亡组的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也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及4个指标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803、0.881、0.817和0.939。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显著高于脓毒症患者,可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4个指标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肝素结合蛋白 降钙素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大叶性肺炎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王耀邦 沙宁 张逸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大叶性肺炎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的103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儿血清PCT、hs-CRP水平,根据患儿的...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大叶性肺炎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的103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儿血清PCT、hs-CRP水平,根据患儿的预后情况分为治疗不佳组(n=10)与治愈组(n=93),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叶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制作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PCT、hs-CRP对大叶性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白细胞计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不佳组hs-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治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hs-CRP均为大叶性肺炎治疗不佳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PCT、hs-CRP单一及联合预测大叶性肺炎治疗不佳的AUC分别为0.805、0.810、0.921,联合预测AUC高于单一预测(P<0.05)。结论: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PCT、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与大叶性肺炎治疗不佳密切相关,且两者在预测大叶性肺炎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PCT、hs-CRP联合预测大叶性肺炎治疗不佳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 超敏C反应蛋白 大叶性肺炎 治疗不佳
下载PDF
健脾和胃法对危重症患者胃病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及对降钙素原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唐晓 伍民生 +2 位作者 古立新 陈盛奎 胡炳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4-0057,共4页
观察健脾和胃法对危重症患者胃病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及对降钙素原的影响。方法 我院ICU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320例危重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60例:常规胃肠保... 观察健脾和胃法对危重症患者胃病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及对降钙素原的影响。方法 我院ICU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320例危重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60例:常规胃肠保护)与实验组(160例:常规胃肠保护基础上联合健脾和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72h后转铁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征数值以及IgG、CD3+、CD4+等免疫指标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胃功能障碍发生率(4.38%)比对照组低、治愈率(100.00%)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72h、1周后降钙素原检测数值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健脾和胃法可有效防治危重症患者胃病功能障碍,减低降钙素原检测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和胃法 危重症 胃病功能障碍 防治 降钙素
下载PDF
降钙素原、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意义
6
作者 刘菊花 刘军 钟如柱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3-56,61,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重度AECOPD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重度AECOPD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6例)和预后良好组(66例),检测对比两组的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NT-proBNP,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并以ROC曲线评价预后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降钙素原、D-二聚体、NT-proBNP的浓度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NT-proBNP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P值均<0.05。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NT-proBNP的AUC分别为0.743、0.778、0.708(P<0.01)。降钙素原联合D-二聚体、降钙素原联合NT-proBNP、D-二聚体联合NT-proBNP的AUC分别为0.847、0.815和0.798(P<0.01)。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862(P<0.01)。结论: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NT-proBNP均是重度AECOP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在重度AECOPD预后预测中均有一定的价值,其中三者联合检测的预后预测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D-二聚体 N-末端脑钠肽前体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预后
下载PDF
急性轮状病毒肠炎及伴心肌损害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其意义分析
7
作者 刘宝俊 程佩杰 +1 位作者 袁焕焕 武苏华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疾病诊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目的观察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疾病诊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伴有心肌损害分为伴心肌损害组(100例)和不伴心肌损害组(50例)。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呕吐、脱水、腹泻、发热及代谢性酸中毒),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hs-CRP、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心肌损伤标记物及hs-CRP、PCT、CRP水平对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心肌损害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儿呕吐、脱水、腹泻及发热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伴心肌损害组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占比均高于不伴心肌损害组,cTnI、CK、CK-MB、hs-CRP、PCT及CRP水平均高于不伴心肌损害组(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证实,血清cTnI、CK、CK-MB、hs-CRP、PCT及CRP水平诊断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心肌损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824、0.873、0.826、0.744及0.858。结论血清cTnI、CK、CK-MB、hs-CRP、PCT及CRP在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中表现出较高水平,且上述指标均可用于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心肌损害的诊断,可指导临床及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以预防或减轻心肌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轮状病毒肠炎 心肌损害 心肌损伤标记物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
下载PDF
术后24 h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肺移植术后短期结局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王慧敏 王鑫 +4 位作者 赵丽丽 朱金霞 李晓莉 冯敏 郭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24 h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肺移植术后短期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肺移植术患者的资料,检测术后24 h内血清PCT水平。术后6个月内死亡30例,存活49例。结果:死亡... 目的:探讨术后24 h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肺移植术后短期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肺移植术患者的资料,检测术后24 h内血清PCT水平。术后6个月内死亡30例,存活49例。结果:死亡组术后24 h内血清PCT水平1.330(0.384,7.225)ng/mL高于存活组0.430(0.135,1.185)ng/m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 h内血清PCT水平升高的肺移植患者术后6个月内死亡风险增加,OR(95%CI)为1.416(1.126~1.781)。术后24 h内血清PCT水平预测肺移植术后6个月内死亡的ROC曲线,AUC(95%CI)为0.711(0.587~0.835)。结论:术后24 h内血清PCT水平对肺移植术后短期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降钙素 短期结局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及其在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9
作者 龙嗣博 陈燕 +10 位作者 张鑫桐 尹颜军 杨丽梅 郑迈克 王潮虹 孙晴 晏君 施亦衡 时广利 赵艳 王桂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1-475,共5页
目的分析患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细胞因子水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COVID-19)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确诊COVID-19,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流式微球阵列法... 目的分析患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细胞因子水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COVID-19)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确诊COVID-19,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流式微球阵列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IL-17F、IL-22、TNF-α、TNF-β、IFN-γ水平。将入住ICU、接受机械通气和院内死亡定义为预后不良,排除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后,分析入院时血清中PCT和细胞因子水平与COVID-19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76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其中PCT正常组134例,PCT升高组42例,中位年龄为71.50岁,男性占71.59%。PCT升高组患者ICU入住率(38.41%vs.13.11%,P<0.05)、机械通气率(76.92%vs.24.59%,P<0.001)和院内死亡率(38.46%vs.6.56%,P<0.001)均显著高于PCT正常组。预后不良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6(7.40 pg/mL vs.4.78 pg/mL,P<0.05)和IL-8(10.97 pg/mL vs.5.92 pg/mL,P<0.001)的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者。根据ROC曲线计算,PCT、IL-6和IL-8预测COVID-19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0.660和0.746;灵敏度分别为52.78%、55.17%和72.41%;特异度分别为81.58%、74.19%和74.19%。当PCT、IL-6和IL-8联合预测COVID-19患者预后时,曲线下面积为0.764,灵敏度为70.00%,特异度为80.00%。结论血清PCT和细胞因子IL-6、IL-8可作为COVID-19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细胞因子 降钙素 预后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胞因子和降钙素原的表达
10
作者 王若昕 付亮 +3 位作者 赵金龙 陈宗辉 倪寅凯 励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中12项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IFN-α、IFN-γ、TNF-α)及降钙素原的表达。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IE患者10例为IE组,随机选择同期入院...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中12项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IFN-α、IFN-γ、TNF-α)及降钙素原的表达。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IE患者10例为IE组,随机选择同期入院手术的非感染性、非风湿性瓣膜病的心内膜炎患者10例为对照组,患者均于入院时采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及血常规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降钙素原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IE患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Spearman法分析IE患者IL-8水平、白细胞计数与降钙素原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E组患者中细胞因子IL-1β、IL-2、IL-6、IL-10、TNF-α、IFN-α、IFN-γ、IL-12p70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水平显著升高(P<0.05)。2组患者单核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组患者中的IFN-α与IL-2、TNF-α、IL-1β、IL-12p70呈正相关;IL-2与TNF-α、IL-1β呈正相关;IL-12p70与IFN-γ呈正相关;降钙素原与IL-8、白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E患者中IL-1β、IL-2、IL-6、IL-10、TNF-α、IFN-α、IFN-γ、IL-12p70、降钙素原等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这些指标的检测对于IE的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胞因子 降钙素 心脏瓣膜病 血常规检查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及白细胞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11
作者 王丹丹 王瑞 +2 位作者 罗智花 周登余 王琍琍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686-690,共5页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WBC)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为降低临床抗生素使用率及新生儿病死率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为...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WBC)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为降低临床抗生素使用率及新生儿病死率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为病例组,同期同科室收住的50例患新生儿非感染性疾病的病例为对照组,在入院第1天和第7天分别采静脉血对比两组患儿hs-CRP、PCT和WBC的差异,计算hs-CRP、PCT和WBC灵敏度、特异度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入院时病例组hs-CRP、PCT和WBC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7天时,病例组hs-CRP、PCT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虽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但仍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PCT、WBC计数和hs-CRP+PCT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54、0.962、0.732和0.985。Hs-CRP+PCT的约登指数最高,曲线下面积最大,其次是PCT、hs-CRP、WB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PCT和WBC计数在新生儿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hs-CRP联合PCT有助于早期判断是否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清降钙素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头皮针结合体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水平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12
作者 郑娜 杜元灏 +9 位作者 丁晶 许迎春 吴江莹 吴潇哲 郭睿婧 田珍 何润东 黄迪 李培雯 刘婉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确认头皮针结合体针应用对于认知功能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于140例患者,使用随机分配方法划分成观察组(70例,脱落10例)以及对照组(70例,脱落8例)。在神经内科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体... [目的]确认头皮针结合体针应用对于认知功能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于140例患者,使用随机分配方法划分成观察组(70例,脱落10例)以及对照组(70例,脱落8例)。在神经内科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体针针刺患侧合谷、外关、三阴交、太冲穴;观察组额外开展头皮针治疗,针刺位置包括顶颞前斜线等,每天进行1次,每周共5次,总计持续治疗2周。对两组进行MMSE评分和血清CGRP测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后90天的MMSE评分和CGRP指标,相对于治疗之前都有显著优化(P<0.05),观察组的数据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认知水平并升高血清CGRP浓度,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较单纯体针治疗对患者认知水平改善效果更好,该作用可能与血浆CGRP浓度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障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6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许爱华 顾涛 +2 位作者 李云 方飞 王静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09-613,共5页
目的:分析白介素-6(Interleukin,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m,PCT)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愈/好转组与死... 目的:分析白介素-6(Interleukin,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m,PCT)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愈/好转组与死亡组的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儿不同时期血清IL-6、PCT、CRP水平,分析影响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8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治愈/好转组有77例患儿,死亡组有9例患儿(死亡组患儿在12h内死亡4例,2d死亡2例,3d死亡2例,5d死亡1例)。在发病12h、12~36h内以及7d内,死亡组IL-6>7pg/mL比例、PCT>0.5ng/mL比例、CRP>10mg/mL比例均高于治愈/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是否胎膜早破、是否为早产儿、有无黄疸、以及分娩方式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龄、出生时体重、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IL-6、PCT、CRP是影响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血清IL-6、PCT、CRP水平是影响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监测血清IL-6、PCT、CRP水平,或可为临床调整新生儿败血症治疗策略提供可靠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降钙素 C反应蛋白 新生儿败血症 预后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对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魏云 冯桂梅 +1 位作者 王曙光 于勇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湖南航天医院320例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使用抗菌药物前患者的血清PCT,分析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菌种与血清PCT的相...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湖南航天医院320例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使用抗菌药物前患者的血清PCT,分析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菌种与血清PCT的相关性。通过绘制患者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PCT水平鉴别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菌种的准确率和特异性,并计算约登指数,得出cut off值。结果血清PCT的平均水平,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当血清PCT的cut off值为3.15 ng/ml时,诊断多重耐药菌所致的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55.7%,特异度为88.2%。结论血清PCT对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多重耐药菌 细菌感染 诊断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脓毒症诊疗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卫兵 丁好 +2 位作者 桑玉玉 薛漓 姚辉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分析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脓毒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45例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同期选取43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入组者均于入院24 ... 目的分析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脓毒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45例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同期选取43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入组者均于入院24 h内检测血清MR-proADM、PCT水平,脓毒症组以是否为休克脓毒症分为休克组(20例)与非休克组(25例),以不同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5例)与存活组(40例)。比较健康对照组与脓毒症组MR-proADM、PCT水平,同时比较各亚组MR-proADM、PCT水平,并分析MR-proADM、PCT指标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组MR-proADM、PC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06、35.745,P<0.05);休克组MR-proADM、PCT水平较非休克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67、2.149,P<0.05);死亡组MR-proADM、PCT水平较存活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58、2.174,P<0.05)。联合检测用于预测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较MR-proADM、PCT单一检测更高(P<0.05)。结论MR-proADM联合PCT检测用于脓毒症诊疗,可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并可用于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脓毒症 联合检测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鲑降钙素对虹鳟鳞组织miRNA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周启苓 马骞 +3 位作者 王刘永 毛非凡 杨二军 陈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5,共12页
miRNA作为一类非编码小RNA分子,在脊椎动物骨代谢的分子调控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旨在探究钙调节因子对硬骨鱼类骨组织mi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鲑降钙素(salmon calcitonin, sCT)对虹鳟幼鱼进行腹腔注射,并在注射24 h后采集鳞片... miRNA作为一类非编码小RNA分子,在脊椎动物骨代谢的分子调控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旨在探究钙调节因子对硬骨鱼类骨组织mi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鲑降钙素(salmon calcitonin, sCT)对虹鳟幼鱼进行腹腔注射,并在注射24 h后采集鳞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中的miRNA表达谱进行分析。注射组及对照组样品miRNA测序分别获得14 051 631和15 816 147条高质量miRNA序列(18~26 nt),并分别从中鉴定出568和592种成熟miRNA。注射sCT后的虹鳟鳞片中共筛选出24个差异表达miRNA (DEMs,其中9个表达上调,15个表达下调)。随后,从中随机选取8个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其检测结果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GO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Ms的预测靶基因主要被注释在金属离子结合、钙离子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和经典Wnt信号通路等功能上,靶基因主要在NF-kappaB输入细胞核的负调节、IL-1β分泌的负调节和TGF-β结合等功能上显著富集。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Ms的靶基因显著富集在Toll样受体和雌激素等信号通路中。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本研究筛选出omy-miR-29a-5p、omy-miR-30d-5p、omy-mir-125b-2-p3、omy-miR-138、omy-miR-199b-5p和omy-miR-200b等多个可能参与虹鳟骨代谢调控过程的miRNA。本实验筛选出的差异miRNA可为硬骨鱼类骨代谢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MIRNA 降钙素 钙代谢 骨代谢
原文传递
降钙素介导CD36、IL-17的表达对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影响
17
作者 曾锦威 黄浩 何元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4期144-149,共6页
目的 探讨降钙素对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022年7月21日—11月10日以人软骨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浓度降钙素处理后,采用CCK-8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 CCK 8,... 目的 探讨降钙素对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022年7月21日—11月10日以人软骨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浓度降钙素处理后,采用CCK-8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 CCK 8,CCK-8)实验筛选出降钙素最佳作用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将人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疾病组、治疗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CD36表达和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情况,酶标法检测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检测降钙素、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Ⅱ型胶原(type Ⅱcollagen,Col Ⅱ)的m RNA相对表达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heat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3,NLRP3)、消皮素D(gasdermin-D,GSDMD)、GSDMD-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人软骨细胞的活力对降钙素呈浓度依赖性,后选择50 nM浓度的降钙素进行细胞实验。疾病组细胞伴随ColⅡ的m RNA相对表达量为(0.47±0.06)、CD36阳性率为(0.17±0.02)%、SOD为(151.14±12.26)U/mL,低于对照组的(1.00±0.09)、(1.50±0.16)%、(242.33±21.17)U/mL(P <0.05);与对照组比较,疾病组细胞中MMP13和IL-17m RNA相对表达量、ROS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及MDA含量升高;同时,NLRP3和GSDMD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而GSDMD-N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然而,降钙素的使用能够逆转IL-1β诱导软骨细胞引起的上述一系列指标变化。Pearson分析显示,降钙素与CD36表达呈正相关(r=0.922,P=0.001),与IL-17呈负相关(r=-0.881,P=0.002),CD36与IL-17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50,P=0.023)。结论 降钙素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介导CD36、IL-17的表达,缓解软骨细胞的应激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关节炎 降钙素 CD36 IL-17 软骨细胞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曹福英 张春霞 +4 位作者 马金平 王舒莉 刘翠红 郭卫平 屈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各50例。另选取本...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各50例。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高热(体温>38℃)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PCT、hs-CRP、WBC及PCT、hs-CRP、WBC阳性率。结果轻症组、重症组PCT、hs-CRP水平及WBC高于对照组,重症组PCT、hs-CRP水平高于轻症组(P<0.01)。轻症组、重症组PCT、hs-CRP及WB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重症组PCT、WBC阳性率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PCT、hs-CRP水平及WBC可出现异常升高,且病情越严重指标升高越明显,检测上述炎性指标有助于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在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的应用价值研究
19
作者 苏锦霞 陈默蕊 刘惠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使用PCT指标预测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结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00例血培养阳性并同时进行PCT检测的脓毒症患...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使用PCT指标预测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结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00例血培养阳性并同时进行PCT检测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感染将其分为G^(-)组(165例)和G^(+)组(35例)。分析病原菌的检出情况、比较两组的血清PCT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00株,革兰阴性菌165株,占比82.5%,革兰阳性菌35株,占比17.5%。G^(-)组的血清PCT水平高于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74,95%置信区间为0.564~0.783;约登指数为0.300时,最佳临界值为16.65 ng/mL,灵敏度为0.706,特异度为0.594。结论PCT在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在早期对怀疑脓毒症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可与血培养联合检测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抗感染失败风险,提高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降钙素 血流感染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BISAP评分、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与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张啸 王慧 +2 位作者 余志宏 蓝海兵 龚园其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SAP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27例)、生存组(59例)。所有患...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SAP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27例)、生存组(5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症治疗,并检测患者入院时的BISAP评分、血清IL-6、PCT水平。比较生存组、死亡组的BISAP评分、IL-6及PCT水平,分析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IL-6、PCT水平及BISAP评分与SAP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组的BISAP评分、血清IL-6、PCT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ISAP评分及血清IL-6、PCT水平较高是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BISAP评分及血清IL-6、PCT水平与SAP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SAP患者的BISAP评分及血清IL-6、PCT水平较高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