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限制性体位窒息死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宜骏 竞花兰 姜富学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51-454,共4页
限制性体位窒息是指被限制于某种异常体位,造成了自主呼吸功能的障碍引起的窒息,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属机械性窒息中的特殊类型。从国内外有关案例报道来看,限制性体位窒息死亡可以发生在多种环境、体位下。由于早年限制性体位窒息死亡的... 限制性体位窒息是指被限制于某种异常体位,造成了自主呼吸功能的障碍引起的窒息,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属机械性窒息中的特殊类型。从国内外有关案例报道来看,限制性体位窒息死亡可以发生在多种环境、体位下。由于早年限制性体位窒息死亡的案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作为一个法医学课题起步较晚。近年来由于发生率猛增,已引起国内外法医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并对其发生机理、鉴定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从研究的成果来看,尚不能形成一些客观的鉴定指标,由此,国外关于限制性体位窒息的研究重点已转向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及如何预防。本文就其死亡机理、危险因素及预防、鉴定标准和展望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体位窒息 膈肌 死亡机制 鉴定标准
下载PDF
减压操在预防口腔癌术后限制性体位患者压疮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温友红 谭雁红 李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6期715-717,共3页
目的研究减压操预防口腔癌术后限制性体位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07至2008年的口腔癌手术后限制性体位患者56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减压操加常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高危风险因... 目的研究减压操预防口腔癌术后限制性体位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07至2008年的口腔癌手术后限制性体位患者56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减压操加常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高危风险因素、护士护理时间和满意度四方面评价减压操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乐疮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3.57%;患者满意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压疮高危风险因素统计(P〈0.05),即实验组随时间的延长,压疮高危风险因素评分越高.发生压疮的风险就越低;对照组反之,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越高;护理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即实验组随着患者术后时间的延长,护士护理患者一天所需护理时间就越短;对照组组反之,护士所需要的护理时问越长。结论减压操能有效预防口腔癌术后限制性体位患者压疮的发生,减少其压疮高危风险因素,缩短护士护理时间,患者乐意使用,易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操 预防 术后 限制体位 压疮
下载PDF
改良Epley法联合体位限制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戚观树 金鑫 +2 位作者 秋超 张丽萍 侯群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3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Epley法联合体位限制治疗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2月至2012年5月诊断为PC-BPPV的患者289例,随机分成3组,第一组予改良Epley法治疗(EP组)99例,第二组予EP联合体位限制治疗(... 目的探讨改良Epley法联合体位限制治疗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2月至2012年5月诊断为PC-BPPV的患者289例,随机分成3组,第一组予改良Epley法治疗(EP组)99例,第二组予EP联合体位限制治疗(EP+PR组)97例,第三组行单纯体位限制治疗(PR组)93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EP组、EP+PR组及PR组48h后有效率分别为84.85%、87.63%、22.58%,5d后有效率分别为93.94%、92.78%、37.63%,7d后有效率分别为97.98%、98.97%、51.61%。在48h、5d、7d时EP和EP+PR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PR组(P<0.01),而EP与EP+P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Epley法联合体位限制与单纯改良Epley法治疗PC-BPPV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BPPV患者改良Epley法治疗后不必严格采取体位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改良Epley法 体位限制
下载PDF
体位限制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蒋敏 罗伦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体位限制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2015年4月~2018年3月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2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实验组予以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体位限制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2015年4月~2018年3月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2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实验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加Epley法复位治疗后增加体位限制;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加Epley法复位治疗。治疗1周、2周、1个月后(出院患者采用门诊复查和电话回访)对患者治疗效果分别采用眩晕症状和眼震情况进行评定。对出院后患者复发率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1年。结果治疗1周、2周、1个月后两组均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26例患者中3例出现颈肩部不适症状,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对照组无患者出现颈椎不适和入睡困难现象。出院后1年内对照组无1例复发,实验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3.8%。结论变换体位可能会提高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率,但体位限制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的疗效和复发率影响不明显,且有增加颈椎不适及影响睡眠质量的风险,建议Epley法手法复位治疗后不限制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EPLEY法 体位限制 复发率
下载PDF
体位限制预防BPPV复发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明勇 周立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评价体位限制预防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近期复发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朝阳医院西区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217例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发病时间、... 目的评价体位限制预防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近期复发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朝阳医院西区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217例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伴随疾病及是否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Epley手法复位后采用床头抬高45度来限制患者体位,患者可以在45度斜坡上自由侧卧或仰卧,72 h内如果卧床即采用上述体位(不限制患者下床活动)。对照组Epley手法复位后不限制患者体位。手法复位72 h后门诊随访患者BPPV复发情况,患者体位变动后出现典型的眩晕或者体位试验时发现眼震定义为BPPV复发。结果观察组104例,对照组113例,两组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两组有可比性,无失访病例。Epley手法复位72 h后观察组BPPV的复发率是21.2%,对照组是41.6%,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限制体位对于BPPV复发的OR值为0.377(95%CI 0.207~0.687)。结论BPPV Epley手法复位后,患者在卧床时45度头高位保持72 h有助于避免BPPV早期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 Epley复位 体位限制
下载PDF
Epley手法联合体位限制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伟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1期92-93,共2页
目的研究Epley手法联合体位限制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BPPV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单一Epley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Epley手法联合体位限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 目的研究Epley手法联合体位限制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BPPV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单一Epley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Epley手法联合体位限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6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ley手法联合体位限制治疗后半规管BPPV效果显著,可提高耳石复位后牢固性,避免再次脱落导致复位失败,较单一手法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LEY手法 体位限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下载PDF
手法复位中的体位限制对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玉芝 邱新文 谭跃文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9期2370-2371,共2页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中的体位限制在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医,没有严重心脏病、颈椎病、脊柱畸形和严重颈动脉狭窄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经本人或家属同意被选入本研究。...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中的体位限制在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医,没有严重心脏病、颈椎病、脊柱畸形和严重颈动脉狭窄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经本人或家属同意被选入本研究。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复位组46例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加体位限制;对照组45例仅给予体位限制治疗。结果:治疗后第4天复位组和对照组的成功率分别为80.4%(37/46)和13.3%(6/45),两组差异显著(χ2=41.09,P<0.005);治疗后第7天两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1.3%(42/46)和24,4%(11/45),具有显著差异(χ2=29.16,P<0.00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体位限制治疗,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明确如无禁忌症者均可给予手法复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 手法复位 体位限制
下载PDF
限制性体位对大鼠膈肌功能改变的影响
8
作者 马丽 李桂军 +1 位作者 方迎艳 关宿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759-761,共3页
目的:研究限制性体位大鼠膈肌功能的变化。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限制性体位组,每组10只。限制性体位组大鼠双前肢固定悬挂12h后,应用体外灌流大鼠膈肌条的方法,分别测量其单收缩力(Pt)、最大强直张力(Po)、峰值收缩时间(CT)... 目的:研究限制性体位大鼠膈肌功能的变化。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限制性体位组,每组10只。限制性体位组大鼠双前肢固定悬挂12h后,应用体外灌流大鼠膈肌条的方法,分别测量其单收缩力(Pt)、最大强直张力(Po)、峰值收缩时间(CT)、半舒张时间(1/2RT),并测量刺激频率在10、20、40、60、100Hz的张力,绘制张力-频率曲线。同时测定膈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电镜观察膈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限制性体位组大鼠Pt、Po均低于对照组(P<0.01);CT、1/2RT均高于对照组(P<0.01)。给予10、20、40、60、100Hz的电压刺激膈肌时,限制性体位组大鼠膈肌张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其组织SOD、SDH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限制性体位大鼠膈肌肌丝紊乱、断裂,线粒体空泡化或囊泡化,有髓板样物形成;肌浆网明显扩张。结论:限制性体位大鼠膈肌肌纤维结构受到破坏,收缩功能下降,可能与SOD、SDH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生理学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限制体位 大鼠 近交系
下载PDF
限制性体位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9
作者 侯碧海 《中国司法鉴定》 2013年第5期45-47,共3页
限制性体位窒息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窒息,其死亡机理、过程复杂,体表损伤轻微,尸体表现缺乏特异性,鉴定难度大,目前还没有一个客观、准确、公认的鉴定标准,通过文献复习总结有关体位性窒息的研究成果,结合窒息死亡的组织病理改变和鉴定实践... 限制性体位窒息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窒息,其死亡机理、过程复杂,体表损伤轻微,尸体表现缺乏特异性,鉴定难度大,目前还没有一个客观、准确、公认的鉴定标准,通过文献复习总结有关体位性窒息的研究成果,结合窒息死亡的组织病理改变和鉴定实践,提出限制性体位窒息的检验鉴定要点,在确定有长时间限定在某一影响呼吸的体位,且自己不能解脱;有明显的窒息尸体征象;排除损伤、疾病致死;常见毒物检测阴性;膈肌Fn免疫荧光检测阳性或透射电镜检查证明有膈肌损伤的可以诊断。如果合并有损伤或疾病,还应该有肺SP-A检查阳性或HIF1-α免疫组化染色核阳性表达。某些特定部位的损伤检查有助于分析体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限制体位窒息 死因鉴定
下载PDF
肝穿术后体位限制垫的制作与应用
10
作者 王霞 张春荣 苗桂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年第6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体位限制 肝穿术 临床应用效果 肝脏穿刺术 制作 疾病检查 术后出血 体位不适
下载PDF
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体位对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荣德明 张德辽 +1 位作者 刘俐 曾成惠 《护理学报》 2010年第23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回到普通病房后的适宜体位。方法选择健康自愿者50名采用限制性体位即去枕平卧位,测量记录适应时间、忍耐时间、极限时间。选择同期硬膜外麻醉回到普通病房的手术病人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非限制性...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回到普通病房后的适宜体位。方法选择健康自愿者50名采用限制性体位即去枕平卧位,测量记录适应时间、忍耐时间、极限时间。选择同期硬膜外麻醉回到普通病房的手术病人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非限制性体位,病人可按自己舒适要求,采取任意体位;对照组采取限制性体位,按护理常规去枕平卧6 h。采用双盲法对两组病人舒适度和体位性并发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健康人去枕平卧适应时间(36.3±7.9)min;忍耐时间(23.6±7.1)min;极限时间(56.6±8.9)min。术后舒适度评价,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体位性并发症比较对照组较为严重(P<0.05)。结论依据健康人对限制性体位忍耐时间生理学机理,对手术后病人采取非限制性体位,能显著提高舒适度,并且能有效改善体位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利于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体位 限制体位 术后体位 舒适度 并发症 康复
下载PDF
改良体位限制治疗首诊未痊愈水平半规管管石症疗效初探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志斌 张金翠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0-295,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体位限制联合Barbecue复位法治疗首诊手法复位未痊愈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管石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首诊2~3次手法复位治疗未痊愈HC-BPPV管石症患者,按门诊就诊卡单双号随机分成2组,A组为Barbecue复位... 目的观察改良体位限制联合Barbecue复位法治疗首诊手法复位未痊愈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管石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首诊2~3次手法复位治疗未痊愈HC-BPPV管石症患者,按门诊就诊卡单双号随机分成2组,A组为Barbecue复位法+改良体位限制治疗组,嘱患者睡眠时双枕(头与床面有30°角)平卧和健侧卧位交替。B组为单纯Barbecue治疗组,3天及1周后门诊复查,观察2组疗效,并记录治疗后的伴随症状。结果 A组3天及1周的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96.97%,伴随症状分别为19例和9例;B组3天及1周的有效率分别为71.88%和93.75%,伴随症状分别为21例和11例。2组3天治疗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周的治疗效果及伴随症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体位限制是一种治疗首诊未痊愈HC-BPPV管石症的有效方法,收效快,疗效可靠,可作为首诊未痊愈的HC-BPPV管石症手法复位治疗的补充治疗,患者眩晕症状消失可正常体位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arbecue复位法 水平半规管 管石症 体位限制
下载PDF
改良体位限制对首诊未痊愈水平半规管管石症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志斌 张金翠 +1 位作者 陶祥明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7-421,共5页
目的观察联合改良体位限制(modified position restriction,MPR)治疗首诊手法复位未痊愈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管石症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方法80例首诊耳石复位治疗(canalith-repo‐sitioning procedure,CRP)未痊... 目的观察联合改良体位限制(modified position restriction,MPR)治疗首诊手法复位未痊愈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管石症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方法80例首诊耳石复位治疗(canalith-repo‐sitioning procedure,CRP)未痊愈HC-BPPV管石症患者,将CRP单独治疗的患者分为CRP组,CRP联合MPR治疗的患者分为CRP+MPR组。随访观察2组患者眼震消失时间,DHI、VAS评分及残余头晕时间。结果CRP+MPR组复位后Roll test达到眼震阴性结果平均时间为3.24±1.56天,较CRP组4.07±1.37天短(t=2.45,P=0.017),CRP+MPR组治疗过程中总体舒适度VAS评分及DHI评分分别为4.07±1.37和14.79±6.62,低于CRP组4.92±1.38和18.44±6.77,结果有统计学意义(t=2.45,t=2.36,P<0.05);CRP+MPR组治疗后残余头晕持续平均10.98±4.21天,与CRP组11.51±5.15天相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MPR可缩短首诊未痊愈HC-BPPV管石症患者的疗程,提高患者总体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生活质量 眩晕残障量表 视觉模拟量表 体位限制
下载PDF
非限制性自由体位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残余羊水量及分娩方式影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学红 范桂金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第11期93-94,共2页
目的:针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实施非限制性自由体位,探析该体位对患者残余羊水量及分娩方式有何影响。方法:从科室内孕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参与研究。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入,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体... 目的:针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实施非限制性自由体位,探析该体位对患者残余羊水量及分娩方式有何影响。方法:从科室内孕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参与研究。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入,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体位;另一组为观察组,实施非限制性自由体位。结果:观察组患者残余羊水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平均残余羊水指数为(7.39±3.96)cm,且残余羊水量正常患者人数较多,两组数据比照P<0.05。有24例最终实施自然分娩,所占比例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两组数据比照P<0.05。结论:针对孕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推荐实施非限制性自由体位,降低分娩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足月胎膜早破 限制性自由体位 残余羊水量 自然分娩 剖宫产
下载PDF
改良体位限制治疗经首诊手法复位未愈的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志斌 张小莉 +2 位作者 陶祥明 李东海 张金翠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0-583,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体位限制治疗经首诊手法复位未痊愈的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12月对经Dix-Hallpike和Roll Test试验确诊且首次手法复位未痊愈的176例HC-BPPV患者采用联合改良体位限制治... 目的观察改良体位限制治疗经首诊手法复位未痊愈的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12月对经Dix-Hallpike和Roll Test试验确诊且首次手法复位未痊愈的176例HC-BPPV患者采用联合改良体位限制治疗,观察治疗后3d和1周的有效率。结果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手麻症状,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复位治疗。176例首诊复位未痊愈的患者应用改良体位限制治疗3d后,痊愈、有效及无效患者分别为132、17、27例,痊愈率75.00%(132/176),总有效率84.66%(149/176);1周后随访,痊愈、有效及无效患者分别为158、10、8例,痊愈率89.77%(158/176),总有效率95.45%(168/176)。结论改良体位限制治疗经首诊手法复位未痊愈的HC-BPPV患者的疗效好,可作为首次手法复位治疗失败患者的补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体位限制 水平半规管 手法复位
下载PDF
非限制性自由体位联合心理疏导对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金莲 李素英 王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8期1405-1407,共3页
目的:探讨非限制性自由体位联合心理疏导对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90例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非限制性自由体位联合心理疏导对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90例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非限制性自由体位联合心理疏导干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临产时残余羊水量、心理状况。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第一与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临产时残余羊水量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限制性自由体位联合心理疏导可改善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心理状况,改善临产时残余羊水量,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胎膜早破 限制性自由体位 心理疏导 分娩方式 心理状况
下载PDF
56例青年人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行改良体位限制治疗后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伊 吴军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67-168,170,共3页
目的研究BPPV患者实行耳石复位联合改良体位限制治疗后临床效果分析及满意度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BPPV患者5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其中奇数组为研究组,偶数组为对照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耳石复位... 目的研究BPPV患者实行耳石复位联合改良体位限制治疗后临床效果分析及满意度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BPPV患者5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其中奇数组为研究组,偶数组为对照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耳石复位联合传统体位限制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实行耳石复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体位限制治疗,对两组患者3d、7d后治疗效果进行记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眩晕、强迫头位以及恐惧感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患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d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91489,P=0.27503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7d总有效率(100%)较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5.72%)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4.307692,P=0.03794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眩晕、强迫头位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96.43%)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8.57%)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081633,P=0.043352)。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无复发情况发生,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有1例复发情况。结论采取耳石复位联合改良体位限制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因临床研究尚少,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PV 耳石复位 改良体位限制 效果 满意度
下载PDF
非限制性自由体位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残余羊水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胡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3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非限制性自由体位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残余羊水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108例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胎膜早破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传统头低臀高位,观察组给予非... 目的探讨非限制性自由体位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残余羊水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108例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胎膜早破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传统头低臀高位,观察组给予非限制性自由体位,对比两组孕产妇残余羊水量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残余羊水指数为(10.71±4.56)c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8±3.3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余羊水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升高,剖宫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非限制性自由体位应用于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的分娩中,可帮助其使残余羊水量维持在正常水平,从而为其选择自然分娩奠定基础,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以及胎儿窘迫、宫内感染等发生率,且其操作简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自由体位 孕足月胎膜早破 残余羊水量 分娩方式
下载PDF
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Epley复位后用与不用体位限制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严韬 黄华栋 +1 位作者 李冬辉 韩亚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4期590-591,共2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1921年Barany首次报道,此后报道逐渐增多。BPPV约占所有眩晕的20%左右,占门诊眩晕患者的1/3~1/4,在所有周围性眩晕中发病率第一。按照耳石脱落部位分为后半...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1921年Barany首次报道,此后报道逐渐增多。BPPV约占所有眩晕的20%左右,占门诊眩晕患者的1/3~1/4,在所有周围性眩晕中发病率第一。按照耳石脱落部位分为后半规管型(Pc—BPPV)、水平半规管型(HC—BPPV步阳混合型(C—BPPV),约90℃为PC—BPPV型。BPPV可通过Epley复位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但复位后24h内对患者需否体位限制存在分歧。作者对PC—BPPVEpley复位治疗后24h内用与不用体位限制的疗效作一比较。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体位限制 复位后 疗效 BPPV 复位治疗 周围性眩晕 发病率
下载PDF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Epley手法治疗后不同体位限制时间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洪安辉 雷伟东 +1 位作者 吴杰贤 黄小良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5期212-214,共3页
目的 探讨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Epley手法治疗后体位限制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位限制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限制时间为7... 目的 探讨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Epley手法治疗后体位限制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位限制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限制时间为72h,观察组38例限制时间为24h,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行DARS评分(眩晕量表评分系统),随访9~12个月记录两组复发率及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4.21%与对照组8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和中位复发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ARS评分为(11.03±3.2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6.69±2.15)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Epley手法治疗PC-BPPV后体位限制时间对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但短时间体位限制可提高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EPLEY手法 体位限制 舒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