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限制减刑罪犯教育改造对策研究
1
作者 杨竞 王世民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5-77,共3页
限制减刑罪犯与普通刑事罪犯具有显著差异,犯罪人格固化、服刑时间超长、平均年龄较大、改造动机偏弱、家庭支持需求强烈等是限制减刑罪犯的主要特征。以B监狱为例,教育改造限制减刑罪犯,就需要根据这些特征,从抓住主要矛盾树立科学教... 限制减刑罪犯与普通刑事罪犯具有显著差异,犯罪人格固化、服刑时间超长、平均年龄较大、改造动机偏弱、家庭支持需求强烈等是限制减刑罪犯的主要特征。以B监狱为例,教育改造限制减刑罪犯,就需要根据这些特征,从抓住主要矛盾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抓住主要特点开展行为规训教育、抓住主要问题开展异常心理矫治、抓住主要联系维系家庭亲情支持等四个方面入手,提高教育改造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减刑罪犯 教育改造 对策研究
下载PDF
死缓限制减刑的司法适用——最高人民法院第12号指导案例评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叶良芳 应玉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5,159,共10页
死缓限制减刑是为了弥补现行死缓制度的缺陷,充分发挥其限制死刑立即执行适用的功能而设立的一项刑罚制度。从性质上看,死缓限制减刑仍属于死缓制度的内容,因而其适用应当满足死缓适用的基本条件。刑法与司法解释规定了限制减刑的适用依... 死缓限制减刑是为了弥补现行死缓制度的缺陷,充分发挥其限制死刑立即执行适用的功能而设立的一项刑罚制度。从性质上看,死缓限制减刑仍属于死缓制度的内容,因而其适用应当满足死缓适用的基本条件。刑法与司法解释规定了限制减刑的适用依据,但过于原则,尚需结合立法目的、量刑原则等予以进一步明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指导案例是明确死缓限制减刑适用依据的有益尝试,但所选取的情节在决定死缓限制减刑的功用上需要深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 限制减刑 适用依据 犯罪情节 指导案例
下载PDF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价值定位及其适用——以某省司法实践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甘露 何显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5,共7页
站在限制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立场,死缓限制减刑的目的应当不在于提升死缓的惩罚力度,而在于为死刑立即执行提供替代性选择。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七种犯罪应当是指罪名而不是犯罪行为,对"有组织的暴力犯罪"限制解释为"有... 站在限制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立场,死缓限制减刑的目的应当不在于提升死缓的惩罚力度,而在于为死刑立即执行提供替代性选择。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七种犯罪应当是指罪名而不是犯罪行为,对"有组织的暴力犯罪"限制解释为"有组织犯罪组织实施的暴力犯罪"。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对象,应当是在《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之前本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而不是原本就可以适用普通死缓的罪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制度改革 《刑法修正案(八)》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 限制死刑立即执行
下载PDF
死缓限制减刑适用中的“民间矛盾”——从首批刑法指导案例切入 被引量:12
4
作者 姜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7,共13页
首批刑法指导案例有关死缓限制减刑适用标准的裁判,表明"因婚恋纠纷等民间矛盾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兼有从重处罚情节与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应选择死缓限制减刑"的规则建构。现代刑法学必须兼采量刑的社会学模式对死缓限制减... 首批刑法指导案例有关死缓限制减刑适用标准的裁判,表明"因婚恋纠纷等民间矛盾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兼有从重处罚情节与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应选择死缓限制减刑"的规则建构。现代刑法学必须兼采量刑的社会学模式对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标准进行规范解释:婚恋纠纷等民间矛盾作为犯罪动机的非规范表达,不仅是影响有责性和人身危险性的重要标准,而且能够成为联结刑法规范与刑事政策的言说工具。基于现代刑事法治的基本要求,民间矛盾的裁判价值只有依附于刑法规范才能彰显,这就要求法官必须在合理解释民间矛盾的基础上,以事实还原的方式诠释民间矛盾与死缓限制减刑裁量基准之间的关系;同时,民间矛盾并不必然带来"由死转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限制减刑 指导性案例 量刑的社会学模式 人身危险性 民间矛盾
下载PDF
论我国刑法中的限制减刑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德法 《政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1期111-116,共6页
限制减刑是对死缓被告人缓期期满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的提前预设,是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死缓制度增加的一项全新的内容,尽管其在实质内容上属于减刑问题,但其性质应当属于死缓制度的范畴。刑法规定了该项刑罚制度的适用条件,最高法... 限制减刑是对死缓被告人缓期期满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的提前预设,是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死缓制度增加的一项全新的内容,尽管其在实质内容上属于减刑问题,但其性质应当属于死缓制度的范畴。刑法规定了该项刑罚制度的适用条件,最高法院对其适用的程序进行了必要的规定,但对限制减刑的最高期限则给法官留下了充分的自由裁量权,需要进行进一步规范,以发挥其对死缓罪犯特殊预防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缓期执行 限制减刑 适用条件 适用程序
下载PDF
论复权制度在限制减刑中的适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德法 范再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82,共6页
复权是对罪犯被剥夺的某种权利或者资格的恢复。针对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所带来的限制减刑犯的改造以及监狱监管难题,是可以通过引入复权制度来加以解决的。复权并非否定限制减刑,它只是一种特殊的恢复罪犯可继续减刑的资格恢复制度。复权... 复权是对罪犯被剥夺的某种权利或者资格的恢复。针对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所带来的限制减刑犯的改造以及监狱监管难题,是可以通过引入复权制度来加以解决的。复权并非否定限制减刑,它只是一种特殊的恢复罪犯可继续减刑的资格恢复制度。复权的适用应受到严格约束,在具体的立法实践中,实体上要严格限定复权的适用对象及复权的适用条件;程序上要建立从罪犯申请起经监狱审核最终到法院判决的完整的复权程序。复权的适用应与限制减刑的立法初衷相适应,从根本上讲,要遵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及刑罚的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权限制减刑权利恢复
下载PDF
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形式理性与实质正义——以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与司法实践的背离为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斌 《西部法学评论》 2014年第4期1-9,共9页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导性案例中涉及死缓限制减刑的两个案例虽然情节略有差异,但最终均适用了死缓限制减刑的裁决。对实践中数十个死缓限制减刑案例样本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对于命案中出现一人死亡、被告人有一定从宽(也可同时具有从重)...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导性案例中涉及死缓限制减刑的两个案例虽然情节略有差异,但最终均适用了死缓限制减刑的裁决。对实践中数十个死缓限制减刑案例样本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对于命案中出现一人死亡、被告人有一定从宽(也可同时具有从重)情节的案件,如果被害人家属不予谅解的,多被判处死缓并适用限制减刑。另外还有三种情形:一是如果主观恶性较深(具备累犯等前科情况)的,判处死缓稍显罪刑不当的,也会被适用死缓限制减刑;二是对于证据等情况存有瑕疵的,也可作此适用;三是存在一定的从宽情节,直接判处死缓即可的,也适用了限制减刑。对上述四种情形进行评价,认为前三种有一定的合理性,符合限制死刑适用、罪刑责相一致的刑法原则,后一种有滥用之嫌,在实践中应当予以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性案例 死缓限制减刑 量刑情节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死缓限制减刑司法适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敏 李书琪 广文革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6-121,共6页
《刑法修正案(八)》创制了死缓限制减刑制度,中国死刑执行方式转变为三种:死刑立即执行、死缓限制减刑、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起到量刑台阶的作用。本文以实证研究方法为基础,采用多学科交叉视角对随机选取的1 300个案例样本进行研究,发现... 《刑法修正案(八)》创制了死缓限制减刑制度,中国死刑执行方式转变为三种:死刑立即执行、死缓限制减刑、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起到量刑台阶的作用。本文以实证研究方法为基础,采用多学科交叉视角对随机选取的1 300个案例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此制度存在立法不明、量刑情节适用混乱等弊端,从而导致司法实践中的量刑偏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了两阶段的量刑概率测算模型,探讨不同量刑情节对死缓限制减刑司法适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此模型可作为量刑较为理想的测算工具,从而做到判处死刑不同执行方式的量化与界分,实现量刑规范化、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 死缓限制减刑 量刑 二分类问题
下载PDF
通过死缓限制减刑的死刑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继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通过死缓限制减刑的死刑控制,一方面,死缓限制减刑延长被限制减刑死缓犯的实际执行刑期,缩小死缓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之间的差距,即加重生刑,是加法;另一方面,死缓限制减刑严格控制和拔高死刑立即执行适用标准,从而将一部分犯罪分子从... 通过死缓限制减刑的死刑控制,一方面,死缓限制减刑延长被限制减刑死缓犯的实际执行刑期,缩小死缓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之间的差距,即加重生刑,是加法;另一方面,死缓限制减刑严格控制和拔高死刑立即执行适用标准,从而将一部分犯罪分子从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中分流出来,即限制死刑立即执行,是减法。死缓限制减刑的加法与减法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通过适用限制减刑,死刑立即执行与死缓的比例关系将得以调整,保留但不执行死刑的事实状态将得以形成,废除死刑的终极目标将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死缓限制减刑 死刑立即执行 限制死刑
下载PDF
限制减刑犯的循证矫正——以G监狱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宇 巨百强 《科技风》 2015年第5期240-241,共2页
自2011年限制减刑写入刑法以来,限制减刑犯的矫正一直都是罪犯矫正工作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江西省G监狱进行调查,分析在押限制减刑犯的特点,找出限制减刑犯的矫正难点,分析对限制减刑犯进行循证矫正的必要性和矫正策略。
关键词 限制减刑 限制减刑 循证矫正
下载PDF
死缓犯限制减刑的探讨和思考
11
作者 朱小玲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5-58,共4页
探讨了《刑法修正案(八)》中增加的死缓犯限制减刑的相关规定的立法目的和对于死缓犯可以限制减刑中"可以"的理解,并针对有组织的暴力犯罪三种观点的争议,对有组织暴力犯罪作出了尝试性的定义,即三人以上组成的、较为固定的... 探讨了《刑法修正案(八)》中增加的死缓犯限制减刑的相关规定的立法目的和对于死缓犯可以限制减刑中"可以"的理解,并针对有组织的暴力犯罪三种观点的争议,对有组织暴力犯罪作出了尝试性的定义,即三人以上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实施的、以有形物理力对人的生命或者健康造成损害或威胁的犯罪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犯 限制减刑 有组织暴力犯罪
下载PDF
限制减刑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萌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限制减刑作为刑法修正案(八)中的一项全新制度,是我国刑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立法者基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考虑,对刑罚体系中的死刑缓期执行进行修正,加以限制。限制减刑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制度,不仅体现法制社会中程... 限制减刑作为刑法修正案(八)中的一项全新制度,是我国刑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立法者基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考虑,对刑罚体系中的死刑缓期执行进行修正,加以限制。限制减刑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制度,不仅体现法制社会中程序正义的现实价值,同时对完善法治国家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文章从限制减刑制度的定义入手,以法律适用的前提、条件及标准来阐述限制减刑制度的理论基础,说明限制减刑制度存在的意义,并对目前限制减刑制度中存在的诸多不合理之处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求更好地发挥限制减刑制度在替代死刑,限制死刑适用方面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减刑 司法公正 替代死刑 刑法修正案
下载PDF
论死缓限制减刑的本质与适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贾银生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6年第1期23-35,共13页
死缓限制减刑在本质上属于不同于死缓的刑罚执行制度,也属于一种量刑制度。在适用前提上,首先要将死缓限制减刑定位于死刑的替代措施,只针对"死刑过重"而非"生刑过轻";其次,死缓限制减刑在死刑体系中的逻辑应当以... 死缓限制减刑在本质上属于不同于死缓的刑罚执行制度,也属于一种量刑制度。在适用前提上,首先要将死缓限制减刑定位于死刑的替代措施,只针对"死刑过重"而非"生刑过轻";其次,死缓限制减刑在死刑体系中的逻辑应当以死缓—死缓限制减刑—死刑立即执行为顺位;再次,适用死缓限制减刑还要明确死缓的适用范围。在具体适用标准上,被判处死缓的"累犯"的前罪与后罪都应当限定为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缓的"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只包含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犯罪行为;"犯罪情节等情况"只包含在"累犯+8种犯罪"基础上的从重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限制减刑 死刑过重 逻辑顺位 犯罪情节等情况
下载PDF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点婧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98,共8页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刑罚体系建构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先从概念厘清和体系性地位界定两个角度论证了死缓限制减刑应当是量刑制度而非刑罚执行制度、是死缓的法律后果而非死刑的执行方式,而后基于规范解释,从“罪行极其严重”...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刑罚体系建构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先从概念厘清和体系性地位界定两个角度论证了死缓限制减刑应当是量刑制度而非刑罚执行制度、是死缓的法律后果而非死刑的执行方式,而后基于规范解释,从“罪行极其严重”“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满足累犯或者八种犯罪的对象条件以及“犯罪情节等情况”的实质条件四个方面,对死缓限制减刑的司法适用进行论述,对死缓限制减刑的完善提出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限制减刑 量刑制度 法律后果
原文传递
限制减刑罪犯矫正激励的制度建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华学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12-116,共5页
目前,限制减刑罪犯的矫正激励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分级处遇制度、内在激励——公平、内在激励——尊重、内在激励——鼓励、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这些矫正激励措施并没有突破传统教育矫正的藩篱,我们在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中存在一系列困... 目前,限制减刑罪犯的矫正激励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分级处遇制度、内在激励——公平、内在激励——尊重、内在激励——鼓励、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这些矫正激励措施并没有突破传统教育矫正的藩篱,我们在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中存在一系列困局:缺乏统一规范的制度设计;矫正目标过于泛化;激励失衡引发监管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构建基于需要理论的经济激励制度,包括罪犯适度工资制度、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险制度;构建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行为导向制度,包括罪犯改造生涯规划制度、罪犯内部管理制度;构建基于强化理论的文化矫正制度,包括内部文化建构、外部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减刑罪犯 矫正激励 制度建构
下载PDF
对死刑适用对象和限制减刑适用对象问题的思考——以《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为考察对象
16
作者 罗恒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64-67,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于死刑的适用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并首次规定对部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罪犯的限制减刑制度。对于这些新规定的理解与具体适用,司法实务界以及理论界目前存在着一些分歧,包括对于不适用死刑的条件、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于死刑的适用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并首次规定对部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罪犯的限制减刑制度。对于这些新规定的理解与具体适用,司法实务界以及理论界目前存在着一些分歧,包括对于不适用死刑的条件、限制减刑制度的具体使用等。对于这些规定理解使用上的分歧,要从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解释出发,结合相关的刑法基本理论,坚持刑法的基本原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适用 限制减刑 适用对象 溯及力
下载PDF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相关问题探析
17
作者 鲍腾飞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1-36,共6页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是我国刑罚制度在国际国内双重压力之下的创新之举。该制度脱胎于原有的死缓制度,同时为解决新形势下中国死刑适用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从宏观视角看,该制度的双重属性和符合逻辑的量刑思维进路之选择,于争论之理论中...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是我国刑罚制度在国际国内双重压力之下的创新之举。该制度脱胎于原有的死缓制度,同时为解决新形势下中国死刑适用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从宏观视角看,该制度的双重属性和符合逻辑的量刑思维进路之选择,于争论之理论中寻求优势理论,可为在微观视角下对该制度精细化解读奠定宏观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限制减刑 量刑与行刑 思维进路 精细化
下载PDF
实质解释论视角下的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研究
18
作者 鲍腾飞 涂欣筠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7-71,共5页
死缓限制减刑是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新设立的一项制度,也是对死刑缓期执行的一种限制。由于刑法条文和司法解释对其具体适用条件的规定尚待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对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存在分歧。最高人民法院两个指导案例的公布虽对消... 死缓限制减刑是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新设立的一项制度,也是对死刑缓期执行的一种限制。由于刑法条文和司法解释对其具体适用条件的规定尚待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对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存在分歧。最高人民法院两个指导案例的公布虽对消除该分歧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也暴露出适用上的一些问题。应从实质解释论的视角下明确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前提条件、本质条件和情节条件,在对各量刑情节进行综合考量后决定是否判处死缓限制减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限制减刑 实质解释论 量刑情节
下载PDF
限制减刑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问题——以福建省限制减刑服刑人员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晓斌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181-182,共2页
《刑法修正案(八)》的实施使得监狱里收押的限制减刑服刑人员逐渐增多,给监狱的监管安全和教育改造工作提出重大挑战。科学地研究限减人员的特征,尽快探索建立起适合限减人员的教育改造机制意义重大。
关键词 限制减刑 服刑人员 教育改造
下载PDF
论我国死缓限制减刑与终身监禁的同质关系
20
作者 全威巍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1-67,共7页
死缓限制减刑与终身监禁具有同质关系。二者都是推进我国死刑改革的重大立法设计,且在宏观立场、微观视角上均属于同一关系。死缓限制减刑与终身监禁存在"质的统一,量的区别"。二者的法律性质完全相同,只是具体内容有所差异... 死缓限制减刑与终身监禁具有同质关系。二者都是推进我国死刑改革的重大立法设计,且在宏观立场、微观视角上均属于同一关系。死缓限制减刑与终身监禁存在"质的统一,量的区别"。二者的法律性质完全相同,只是具体内容有所差异。科学界定二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能够丰富死刑改革的内容,完善我国的刑罚体系,理性引导死刑改革的民意,为立法者稳步推进我国死刑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立法思路;另一方面,从既有的死缓限制减刑司法实践经验中获得正确把握终身监禁适用程序的重要参考,以期终身监禁能在司法实践的具体适用上走向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限制减刑 终身监禁 死刑改革 同质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