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武汉地区居民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连续变化情况,探讨BMI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为该地区血脂异常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于2022年抽取武汉市江岸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目的调查武汉地区居民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连续变化情况,探讨BMI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为该地区血脂异常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于2022年抽取武汉市江岸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应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BMI与血脂异常患病关联及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最终共纳入3173例样本,武汉市江岸区居民超重、肥胖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1.30%和8.95%。血脂异常、高总胆固醇(TC)、高甘油三酯(TG)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症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0.49%、2.60%、9.78%、3.17%和6.08%。超重(OR=1.118,95%CI:1.083~1.154)和肥胖(OR=1.181,95%CI:1.123~1.243)与血脂异常患病显著相关。男性(χ^(2)=6.67,P<0.05)、女性(χ^(2)=6.07,P<0.05)、18~<45岁(χ^(2)=13.40,P<0.05)和45~<65岁(χ^(2)=8.02,P<0.05)人群的BMI与血脂异常患病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随BMI升高,血脂异常患病风险逐渐增加继而又趋于平缓。而65岁及以上(χ^(2)=0.18,P>0.05)人群的BMI与血脂异常患病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BMI的连续变化和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的剂量-反应关系。血脂异常的指标预警防控工作需关口前移,应注重中青年的血脂防控工作,并通过倡导减轻体质量、进行早期预防和控制等措施,降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DRG)超支之间的相关性,为控制药品使用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进入RE1A病组的患者为研究资料,分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DRG)超支之间的相关性,为控制药品使用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进入RE1A病组的患者为研究资料,分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模型和分段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与DRG超支之间的相关性、剂量-效应关系以及阈值效应。以性别、年龄(<60岁和≥60岁)、入住科室、参保类型、肿瘤类型和肿瘤分期为分层变量探讨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与DRG超支在不同亚组中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1729例患者,431例患者出现DRG超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抗肿瘤药物与DRG超支之间存在相关性(OR=1.06,95%CI:1.05~1.07,P<0.01)。RCS模型结果表明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与DRG超支呈曲线关系,当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1140元时,使用金与DRG超支风险呈正相关(OR=1.11,95%CI:1.09~1.13,P<0.01);当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1140元时,两者不相关(P=0.42)。各亚组中,抗肿瘤药物的使用金额与DRG超支均呈正相关。结论:抗肿瘤药物与肿瘤患者DRG超支之间呈J型曲线关系。当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1140元时,抗肿瘤药物与肿瘤患者DRG超支之间呈正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武汉地区居民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连续变化情况,探讨BMI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为该地区血脂异常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于2022年抽取武汉市江岸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应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BMI与血脂异常患病关联及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最终共纳入3173例样本,武汉市江岸区居民超重、肥胖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1.30%和8.95%。血脂异常、高总胆固醇(TC)、高甘油三酯(TG)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症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0.49%、2.60%、9.78%、3.17%和6.08%。超重(OR=1.118,95%CI:1.083~1.154)和肥胖(OR=1.181,95%CI:1.123~1.243)与血脂异常患病显著相关。男性(χ^(2)=6.67,P<0.05)、女性(χ^(2)=6.07,P<0.05)、18~<45岁(χ^(2)=13.40,P<0.05)和45~<65岁(χ^(2)=8.02,P<0.05)人群的BMI与血脂异常患病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随BMI升高,血脂异常患病风险逐渐增加继而又趋于平缓。而65岁及以上(χ^(2)=0.18,P>0.05)人群的BMI与血脂异常患病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BMI的连续变化和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的剂量-反应关系。血脂异常的指标预警防控工作需关口前移,应注重中青年的血脂防控工作,并通过倡导减轻体质量、进行早期预防和控制等措施,降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
文摘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DRG)超支之间的相关性,为控制药品使用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进入RE1A病组的患者为研究资料,分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模型和分段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与DRG超支之间的相关性、剂量-效应关系以及阈值效应。以性别、年龄(<60岁和≥60岁)、入住科室、参保类型、肿瘤类型和肿瘤分期为分层变量探讨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与DRG超支在不同亚组中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1729例患者,431例患者出现DRG超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抗肿瘤药物与DRG超支之间存在相关性(OR=1.06,95%CI:1.05~1.07,P<0.01)。RCS模型结果表明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与DRG超支呈曲线关系,当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1140元时,使用金与DRG超支风险呈正相关(OR=1.11,95%CI:1.09~1.13,P<0.01);当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1140元时,两者不相关(P=0.42)。各亚组中,抗肿瘤药物的使用金额与DRG超支均呈正相关。结论:抗肿瘤药物与肿瘤患者DRG超支之间呈J型曲线关系。当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1140元时,抗肿瘤药物与肿瘤患者DRG超支之间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