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金山前带西段古近系陡坡型扇体发育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健 王艳清 +7 位作者 王兆兵 李海鹏 张成娟 李雅楠 唐丽 张博策 应敏 钟世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32,共12页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柴10、阿探1井古近系碎屑岩获得油气突破,为了实现勘探扩展、寻找新的接替区带,亟需进行沉积砂体精细刻画及储层特征研究。利用重矿物、岩心、薄片、物性、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开展沉积物源的重新厘定、砂体类型与...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柴10、阿探1井古近系碎屑岩获得油气突破,为了实现勘探扩展、寻找新的接替区带,亟需进行沉积砂体精细刻画及储层特征研究。利用重矿物、岩心、薄片、物性、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开展沉积物源的重新厘定、砂体类型与分布及储层特征等研究,进而提出下步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山前带发育8个物源区,精细刻画8个物源区的边界及分布;研究区发育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碎屑岩为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砂岩,为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水下扇相及滨浅湖滩坝微相;储层分选中等—差,泥质杂基含量中等—高,受沉积相带控制,冲积扇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储层物性差,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扇相储层物性好,自山前带向盆地储层物性表现为“差—好—差”的特征;油气自生烃中心向山前带运移,在构造高部位受冲积扇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致密储层遮挡,易于在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扇相优质储集体中成藏。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扇相分布区是下步研究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据此部署风险井阿探2井及探井红北2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型扇体 储层特征 油气勘探 阿尔金山前带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辽河坳陷陡坡型构造带油气成藏规律分析
2
作者 吕晓兰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111-111,共1页
通过研究辽河坳陷多个典型陡坡带的源岩特征、源储配置关系和构造样式,分析其成藏规律,为这种类型的构造区带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陡坡型构造带 成藏规律 辽河坳陷
下载PDF
陡坡U型渠道量水槽适宜收缩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戚玉彬 张月云 +1 位作者 王昆 贺光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3-207,共5页
为了找到对坡度大于1/200的U型渠道量水槽较为适宜的收缩比,以椭直形量水槽为研究对象,选择4种规格、6种坡度的U型渠道,设计7种收缩比开展了灌区田间试验。基于量纲分析法推求相对流量和相对水深的函数关系,并结合田间试验数据拟合出量... 为了找到对坡度大于1/200的U型渠道量水槽较为适宜的收缩比,以椭直形量水槽为研究对象,选择4种规格、6种坡度的U型渠道,设计7种收缩比开展了灌区田间试验。基于量纲分析法推求相对流量和相对水深的函数关系,并结合田间试验数据拟合出量水槽的流量公式,对比分析了量水槽的测流精度、佛汝德数和壅水高度。结果表明:坡度大于1/100时,量水槽无法测流;对于坡度在1/200~1/100之间的U型渠道,当量水槽的收缩比控制在0.550~0.580时,槽前佛汝德数均小于0.5,测流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2.22%,最大相对误差为5.0%,槽前最大壅水高度为16.6 cm,不影响渠道的正常运行。研究成果可为陡坡U型渠道量水槽选择适宜的收缩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比 量水槽 量纲分析法 田间试验 陡坡U渠道
下载PDF
墙角型陡坡带岩性圈闭油气成藏条件研究——以渤海湾盆地石南陡坡带中段BZ3区古近系东营组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波 徐长贵 牛成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442,共9页
BZ3区西部陡坡带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石南陡坡带中段,构造上处于石臼坨凸起与凸起倾没端相交的夹角地带,石南一号断裂和石南二号断裂在此处相交,形成由多个复杂断阶所组成的复式墙角型陡坡坡折带。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认为,BZ3... BZ3区西部陡坡带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石南陡坡带中段,构造上处于石臼坨凸起与凸起倾没端相交的夹角地带,石南一号断裂和石南二号断裂在此处相交,形成由多个复杂断阶所组成的复式墙角型陡坡坡折带。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认为,BZ3区东营组东二下亚段发育3个4~5级基准面旋回,每个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旋回的下部和下降半旋回均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发育。根据墙角型断裂坡折的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特征分析,认为其古构造背景有利,在东二下亚段沉积时期为该区水系汇聚区,以石臼坨凸起为物源,沿边界断层下降盘发育多期辫状河三角洲,并综合地震相、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等手段刻画了砂体边界。研究表明,第1、2个基准面旋回砂体发育,且呈扇形向西南方向尖灭,形成侧向尖灭型岩性圈闭,且每期旋回形成的岩性圈闭面积较大、叠合性好。该圈闭依附于边界断层,面向渤中西次洼,背靠石臼坨凸起,烃源岩、运移和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勘探价值,是渤中凹陷岩性圈闭勘探比较现实的目标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角陡坡 高精度层序地层 岩性圈闭 东营组 渤中凹陷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11区流一段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茂 李胜利 +3 位作者 姜平 于兴河 曾小明 戴明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5-924,共10页
北部湾盆地涠洲11区流一段发育缓坡型和陡坡型两种类型的扇三角洲。结合岩电震资料,分析了这两类扇三角洲的异同,并探讨了造成这两类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异同的主控因素。其中陡坡型扇三角洲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陡坡带的流一段中亚段,粒... 北部湾盆地涠洲11区流一段发育缓坡型和陡坡型两种类型的扇三角洲。结合岩电震资料,分析了这两类扇三角洲的异同,并探讨了造成这两类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异同的主控因素。其中陡坡型扇三角洲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陡坡带的流一段中亚段,粒度较粗,以重力流成因的厚层砂砾岩体为主,沉积厚度大,平面展布小;而缓坡型扇三角洲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的涠西南低凸起缓坡带附近的流一段下亚段,粒度相对偏细,牵引流与重力流沉积构造均较发育,沉积厚度相对较小,平面延伸范围广。两类扇三角洲形成与分布特征的不同主要受控于构造格局、古地形的差异以及基准面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流一段 缓坡扇三角洲 陡坡型扇三角洲 沉积特征
下载PDF
南海西部深水区台缘生物礁发育模式与成因背景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超 陆永潮 +3 位作者 杜学斌 陈平 陈雷 焦祥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9-1189,1034-1035,共11页
本文基于高精度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结合台缘结构和礁体结构特征,将台缘生物礁发育模式划分为断控陡坡型和台缘缓坡型两类,并进一步识别出加积、进积和退积三种礁体内部沉积结构。此外,从地质背景和环境背景两方面开展生物礁... 本文基于高精度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结合台缘结构和礁体结构特征,将台缘生物礁发育模式划分为断控陡坡型和台缘缓坡型两类,并进一步识别出加积、进积和退积三种礁体内部沉积结构。此外,从地质背景和环境背景两方面开展生物礁成因背景分析。研究认为:构造古地貌和构造沉降速率是断控陡坡型台缘生物礁生长的主控因素,前者控制了生物礁时空展布特征,后者决定了礁体内部沉积结构特征;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洋流季风是台缘缓坡型生物礁生长的主控因素,前者对生物礁时空迁移特征和礁体垂向叠置样式皆有重要影响,后者对礁体生长规模、外部轮廓及礁滩体沉积相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部深水区 台缘生物礁 断控陡坡型 台缘缓坡 发育模式 成因背景
下载PDF
沾化凹陷孤北油田古近系沙三段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油气储层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剑萍 赵卫卫 姜在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7-161,共5页
不同类型的扇三角洲沉积可发育在断陷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由于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湖盆边界断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孤北油田沙三段发育 4种扇三角洲沉积类型。在沙三段沉积早、中期 ,伴随湖侵发育退积型扇三角洲 ,而... 不同类型的扇三角洲沉积可发育在断陷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由于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湖盆边界断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孤北油田沙三段发育 4种扇三角洲沉积类型。在沙三段沉积早、中期 ,伴随湖侵发育退积型扇三角洲 ,而在沙三段沉积晚期 ,伴随湖退发育进积型扇三角洲。陡坡型和缓坡型扇三角洲在沉积特征、储层分布、储层物性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缓坡型扇三角洲前缘储层由于埋藏较浅 ,成岩作用较弱 ,平均孔隙度 18 2 %,平均渗透率约 2 93× 10 -3 μm2 ,因此其储集物性优于陡坡型扇三角洲前缘。另外 ,沉积微相对储层储集物性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体物性最好 ,平均孔隙度2 0 5 %,渗透率 35 0× 10 -3 μm2 ,可成为优质储集层。深湖相暗色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和盖层 ,扇三角洲前缘的砂砾岩体是较好的储集层 ,生、储、盖发育齐全 ,有着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陡坡型 缓坡 沉积特征 储层物性 孤北油田 沾化凹陷
下载PDF
广东中小河流治理中的生态景观断面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熊江玮 《广东水利水电》 2016年第5期62-65,共4页
根据广东省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经验,按照不同类型河道生态治理需求,归纳提炼出缓坡型、陡坡型自然护岸以及垂直式、斜坡式、复合式人工护岸等生态景观护岸断面形式,并结合七拱河综合整治工程,详细说明断面形式的设计过程。提出的断面形式... 根据广东省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经验,按照不同类型河道生态治理需求,归纳提炼出缓坡型、陡坡型自然护岸以及垂直式、斜坡式、复合式人工护岸等生态景观护岸断面形式,并结合七拱河综合整治工程,详细说明断面形式的设计过程。提出的断面形式能满足河道防洪排涝、引水灌溉、景观生态、休闲娱乐等多功能需求,对于各种不同类型中小河流治理的生态景观护岸断面形式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坡 陡坡型 垂直式 斜坡式 复合式 生态景观护岸
下载PDF
Effect of Lithology and Structure on Seismic Response of Steep Slope in a Shaking Table Test 被引量:15
9
作者 LIU Han-xiang XU Qiang LI Yan-r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371-383,共13页
Studies on landslides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showed that topography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amplifying the seismic shaking, and among other factors, lithology and slope structure controlled the spatial occ... Studies on landslides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showed that topography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amplifying the seismic shaking, and among other factors, lithology and slope structure controlled the spatial occurrence of slope failures. The present study carried out experiments on four rock slopes with steep angle of 60° by means of a shaking table. The recorded Wenchuan earthquake waves were scaled to excite the model slopes. Measurements from accelerometers installed on free surface of the model slope were analyzed, with much effort on timedomain acceleration responses to horizontal components of seismic shak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 amplification factor of peak horizontal acceleration, RPHA, was increasing with elevation of each model slope, though the upper and lower halves of the slope exhibited different increasing patterns. As excitation intensity was increased, the drastic deterioration of the inner structure of each slope caused the sudden increase of RPHA in the upper slope part. In addition, the model simulating the soft rock slope produced the larger RPHA than the model simulating the hard rock slope by a maximum factor of 2.6. The layered model slope also produced the larger RPHA than the homogeneous model slope by a maximum factor of 2.7. The upper half of a slope was influenced more seriously by the effect of lithology, while the lower half was influenced more seriously by the effect of slop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response Shaking table test TOPOGRAPHY LITHOLOGY Slope structure
原文传递
A gravity similitude model for studying steep rock slopes
10
作者 张永兴 FAN Zebao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2年第2期31-33,共3页
A method of a large experimental model coupled with a smaller one and an equivalent replacement method are adopted to study the deformation 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a steep rock slope,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 A method of a large experimental model coupled with a smaller one and an equivalent replacement method are adopted to study the deformation 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a steep rock slope,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s in space gravity similitude of the experimental model on steep rock slope with weak laye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Lianziya Precipice of the Yangtze Three Gorges are in general agreement with the field observation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adopted is proved to be successful in molding the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 especially with the weak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p rock slope gravity analogy modeling meth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