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内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1
作者 秦花 熊真真 +2 位作者 李培培 周建 吴娟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8-161,共4页
目的分析院内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入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 目的分析院内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入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实施院内糖尿病教育小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糖尿病知识知晓度、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知识知晓度与糖尿病管理依从性评分更高(P<0.05),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低(P<0.05)。结论实施院内糖尿病教育小组护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知晓度和自我管理水平,从而降低患者短期或长期血糖控制水平,实现更有效的自我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护理 糖尿病教育 临床护理
下载PDF
综合医院口腔科住院患者院内会诊的调查分析
2
作者 耿雪霏 颜兴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回顾我院口腔病房患者院内会诊记录,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需要会诊的常见问题,提高患者的救治率。方法 通过回顾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患者院内会诊记录,对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会诊科室占比、会诊的常... 目的 回顾我院口腔病房患者院内会诊记录,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需要会诊的常见问题,提高患者的救治率。方法 通过回顾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患者院内会诊记录,对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会诊科室占比、会诊的常见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申请院内会诊的患者主要集中在60~69岁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申请会诊例数最多的科室为心脏中心、麻醉科、神经内科。各类术前评估、术后并发症处理、调整围手术期抗凝药物使用是最为常见的会诊目的。结论 院内会诊是综合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协助诊断、辅助围手术期治疗、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顺利完成口腔住院患者进行口腔相关治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病房 院内会诊
下载PDF
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3
作者 郭璇 张莉 +2 位作者 杨宇莹 董辉 杨建中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 分析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应用方面的效果。方法 挑选2020年1月—2021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AMI患者597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干预,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急诊收治... 目的 分析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应用方面的效果。方法 挑选2020年1月—2021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AMI患者597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干预,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急诊收治的597例AMI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救治流程时间、心肌酶谱水平、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诊时间、完成院内首份心电图时间、急诊球囊开通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心肌酶谱指标心肌肌钙蛋白(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及病死率方面,观察组(分别为3.69%、1.68%)均比对照组(11.22%、7.71%)低(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5.64%)比对照组(79.06%)高(P<0.05)。结论 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在了AMI患者救治过程中能有效缩短各个救治流程时间,减少心肌损伤,提升救治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满意度 抢救效果
下载PDF
规范管理程序模式对重症MDRO院内感染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阮杏菲 唐香祝 +3 位作者 关键 吴育宇 陈邓周 江敏毓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252-1254,共3页
目的:探究规范管理程序模式对重症多重耐药菌(MDRO)院内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外科ICU和急诊ICU的1 61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为实验组(n=824)和对照组(n=786),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 目的:探究规范管理程序模式对重症多重耐药菌(MDRO)院内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外科ICU和急诊ICU的1 61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为实验组(n=824)和对照组(n=786),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感染管理,实验组接受规范管理程序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MDRO院内感染和防控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MRSA、CRE(肺克)、VRE(屎肠)、CRE(大肠)、VRE(粪肠)、CRAB和CRPA的MDRO感染人数和感染率均有所下降,且总感染率也有下降;调查两组患者对MDRO院内感染防控管理的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采取规范管理程序模式预防重症MDRO院内感染,能降低MDRO院内感染人数和感染率,同时患者也获得了更安全专业的就医体验,可作为医院防控MDRO院内感染的机制予以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管理程序模式 多重耐药菌 院内感染 防控管理
下载PDF
院内压力性损伤的临床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5
作者 王凤娟 陈月治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496-501,共6页
目的 通过回顾性调查2018-2021年上报的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PI)又称院内PI不良事件现况,了解院内PI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该院图特系统内上报的PI护理不良事件共208例,整理PI部位共245处。... 目的 通过回顾性调查2018-2021年上报的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PI)又称院内PI不良事件现况,了解院内PI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该院图特系统内上报的PI护理不良事件共208例,整理PI部位共245处。分析院内PI的时间特征、患者及当班护士的临床特征、PI发生部位及分期,单因素分析患者及当班护士临床特征因素与PI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发生院内PI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8年以第三季度发生率最高,2019-2021年均以第四季度发生率最低。20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男性患者发生院内PI的比例较大,患者文化程度越高与发生院内PI的比例呈现递减趋势。患者发生PI时的体位主要是被动体位和强迫体位,其中强迫体位多见于手术患者。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是恶性肿瘤,占38.94%。当班护士临床特征:护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年以下;发生班次以白班为主,其次是后夜班,前夜班最少。发生位置以骶尾部最高发,占46.12%。PI分期以2期为主,占58.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对PI的分期分布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应更多关注男性、高龄、低学历及被动体位的患者,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教学与考核,以降低HAPI的发生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院内压力性损伤 不良事件 相关因素
下载PDF
2019年-2022年儿科、产科及妇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6
作者 张胜男 吴岷岷 +3 位作者 徐文君 王洁 杨力 钟天鹰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的:积极开展儿科、产科和妇科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耐药性的调查,对经验性治疗妇儿院内感染有重要意义,也为院内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2022年入住我院儿科、产科及妇科诊断为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这3个科... 目的:积极开展儿科、产科和妇科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耐药性的调查,对经验性治疗妇儿院内感染有重要意义,也为院内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2022年入住我院儿科、产科及妇科诊断为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这3个科室院内感染率、感染部位等信息,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珠海迪尔DL-96全自动细菌测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9-2022年纳入研究对象的227124例儿科、产科及妇科患者中,累计发生院内感染770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34%。770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儿科以菌血症和胃肠道感染多见,分别占31.87%和26.02%;产科以男女性生殖道的其它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多见,分别占15.98%和14.79%;妇科以腹(盆)腔内组织和急性盆腔炎多见,分别占24.32%和23.94%。770例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标本共分离、培养出病原体458株,儿科以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23.12%和20.10%;产科以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分别占23.33%和20.00%;妇科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3.25%。儿科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无耐药,产科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无耐药,妇科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1.11%,儿科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无耐药,产科和妇科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无耐药。结论:2019-2022年儿科、产科及妇科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34%,我院儿科院内感染率(1.17%)高于产科(0.12%)和妇科(0.43%)。抗菌药物妇科应用率显著高于产科应用率,且非一联用药为主,这就导致妇科院内感染病原体的耐药率高于产科。积极监测儿科、产科和妇科院内感染情况,并及时分析、总结院内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性,对于院内感染诊断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均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产科 妇科 院内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
7
作者 宋微微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82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患者术后是否发生HAP分为HAP组(31例)和非HAP组(n=2793例),分析外科...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82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患者术后是否发生HAP分为HAP组(31例)和非HAP组(n=2793例),分析外科手术患者术后HAP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不同年龄、手术性质、麻醉方式、合并糖尿病、吸烟史、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手术时间>3 h与患者术后H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手术切口类型、术中出血量、合并高血压与外科手术患者术后HAP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β=0.899,OR=2.458,95%CI=1.205~5.011)、急诊手术(β=1.985,OR=7.279,95%CI=3.488~15.188)、全麻(β=2.739,OR=15.464,95%CI=2.106~113.569)、合并糖尿病(β=0.983,OR=2.672,95%CI=1.310~5.450)、吸烟史(β=1.150,OR=3.157,95%CI=1.537~6.484)、气管切开(β=1.043,OR=2.837,95%CI=1.331~6.047)、留置胃管(β=0.753,OR=2.123,95%CI=1.035~4.355)、手术时间>3 h(β=2.198,OR=9.006,95%CI=4.384~18.501)是外科手术患者术后HAP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易发生HAP,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临床可针对各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可减少HAP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获得性肺炎 外科手术 吸烟史 气管切开 留置胃管
下载PDF
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应用于消毒供应室对器械合格及院内感染的影响
8
作者 吕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108-111,共4页
目的 对于消毒供应室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后对器械合格及院内感染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消毒供应室2022年度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2023年度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研究组)。分别在每个年度随机选出430... 目的 对于消毒供应室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后对器械合格及院内感染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消毒供应室2022年度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2023年度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研究组)。分别在每个年度随机选出4300件器械(器械包共计100包),对比合格率(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在年度收治使用器械的患者中各选取100例,对比院内感染率。以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10名),比较护理质量。比较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合格率均比对照组更高(P <0.05)。研究组院内感染率比对照组低,但无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比对照组护理质量好(P <0.05)。护理满意度两组更高的是研究组(P <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可以提高器械合格率,预防院内感染,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质量敏感指标 阶段递进式护理 院内感染
下载PDF
循证指引下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院内急救流程再造及应用效果
9
作者 张欢 冯燕 +1 位作者 马文燕 刘长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循证指引下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院内急救流程再造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6月收住本院新生儿科的39例NRDS患儿作为对照组,成立审查小组,收集院内急救中存在的问题;2022年7月-11月收住本院新生儿科的37... 目的探讨循证指引下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院内急救流程再造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6月收住本院新生儿科的39例NRDS患儿作为对照组,成立审查小组,收集院内急救中存在的问题;2022年7月-11月收住本院新生儿科的37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组,通过循证指引进行院内急救流程再造,观察两组患儿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分值变化、抢救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优于对照组,抢救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循证指引下进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院内急救流程再造,患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升,并发症发生率减低,提高了患儿预后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指引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院内急救 流程再造
下载PDF
PDCA循环法联合无粘胶泡沫敷料在降低重症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
10
作者 罗桂芝 邓慧杰 刘杏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39-0143,共5页
探讨PDCA循环法联合无粘胶泡沫敷料在重症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6月份790例压疮高危风险的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压疮预防;将2019年7~12月份944例压疮高危风险的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P... 探讨PDCA循环法联合无粘胶泡沫敷料在重症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6月份790例压疮高危风险的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压疮预防;将2019年7~12月份944例压疮高危风险的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PDCA循环法联合无粘胶泡沫敷料进行压疮预防;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院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压疮理论知识得分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PDCA循环法联合无粘胶泡沫敷料应用于重症患者院内压疮预防管理,能有效降低院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院内压疮 压疮管理 PDCA循环 无粘胶泡沫敷料
下载PDF
FOCUS-PDCA在降低在新生儿院内尿布性皮炎发生率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秦姣红 罗宇芳 +2 位作者 周红艳 肖巧 沈丹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49-0152,共4页
探讨FOCUS -PDCA在新生儿院内尿布性皮炎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入住新生儿患儿 379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23年6月1号-2023年7月31号)和试验组(2023年8月1号-2023年9月31号)。对照组采取常... 探讨FOCUS -PDCA在新生儿院内尿布性皮炎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入住新生儿患儿 379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23年6月1号-2023年7月31号)和试验组(2023年8月1号-2023年9月31号)。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采取运用FOCUS -PDCA进行修订相关流程、护理常规、开展针对性培训、加强督查与干预等循环管理。比较2组新生儿院内尿布性皮炎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院内尿布性皮炎发生率为9.2‰,低于对照组的25.2 ‰(χ2=4.410578,P<0.05);且2023年8月、9月新生儿院内尿布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5.8‰、11.8‰,整体呈一个下降的趋势。结论 采用FOCUS -PDCA进行循环管理,实施培训、督查与干预用于新生儿住院患者管理,可降低其院内尿布性皮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US –PDCA 新生儿 院内尿布性皮炎 头脑风暴 鱼骨图
下载PDF
急诊科对股骨骨折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的护理体会
12
作者 吴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51-0054,共4页
观察研究急诊科对股骨骨折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107例,将其列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细致分为对照组: 53例和观察组: 54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院内转运途中综合护理方法(... 观察研究急诊科对股骨骨折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107例,将其列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细致分为对照组: 53例和观察组: 54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院内转运途中综合护理方法(观察组),并对患者的抢救效率、护理有效率、患者转运途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家属护理满意率多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检查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11.56±3.32)、(0.49±1.36)、(9.56±2.03)、(55.81±2.79),对照组为(21.63±3.05)、(3.71±1.35)、(16.52±2.35)、(71.56±2.62),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抢救效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途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与对照组患者的22.64%相比更低,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家属护理满意率为100.00%,与对照组的81.13%相比更高,且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 院内转运途中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显著,比较适合医院急诊科为股骨骨折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主要作用是缩短患者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检查时间,还可以降低转运途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实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股骨骨折患者 院内转运途 护理体会
下载PDF
院内感染防控中多层级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阿依先木古丽·吐尔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56-0059,共4页
探析多层级多学科综合治疗在院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受试患者有48例,时间为2022.1-2023.3,根据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办法进行分组,2022.1-2022.7期间实行常规管理,2022.8-2023.3期间实行多层级、多学科综合治疗,详细记录上述... 探析多层级多学科综合治疗在院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受试患者有48例,时间为2022.1-2023.3,根据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办法进行分组,2022.1-2022.7期间实行常规管理,2022.8-2023.3期间实行多层级、多学科综合治疗,详细记录上述时间段内医院感染发生率、工作质量和抗菌药使用情况,用以评价管理效果。结果 综合组在院期间有1例(4.17%)消化系统感染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不合理用药率(4.17%)低,另一组高出综合组20.83%,P<0.05;综合组抗菌药使用时间短、费用低,给药种类平均(2.48±0.64)种,少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感染防控工作质量(清洁消毒、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得分更高,P<0.05。结论 多层级、多学科综合治疗用于院内感控工作中,可以强化人员感染防控意识,规范人员操作行为,提高管控水平,降低院内感染率,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防控 多层级多学科 综合治疗 管理质量 院内感染率 抗菌药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观察
14
作者 刘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87-0090,共4页
探究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 74例急诊抢救室要院内转运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转运质量... 探究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 74例急诊抢救室要院内转运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转运质量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患者院内转运中,预见性护理的开展,能缩短相关科室转运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提升转运质量有积极作用,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室 院内转运 预见性护理 院内转运时间 不良事件发生率 转运质量 护理质量 患者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改良版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分级核查清单在儿科急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15
作者 沈娟娟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版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分级核查清单在儿科急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急诊收治的2500例急危重症患儿,根据不同的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分级核查清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改良版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分级核查清单在儿科急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急诊收治的2500例急危重症患儿,根据不同的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分级核查清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分级核查清单,观察组采用改良版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分级核查清单。比较两组院内安全转运总合格率、转运时间、到达时间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内安全转运总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时间及到达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版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分级核查清单在儿科急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院内安全转运总合格率,缩短转运时间及到达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急危重症 改良版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分级核查清单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下载PDF
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6
作者 姚小云 李玉肖 +3 位作者 陈亚玲 傅保国 丁娟 郑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某院急诊科进行院内转运的87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某院急诊科进行院内转运的87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血氧饱和度、急诊B超、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是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发生病情不良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血氧饱和度、携氧装置、Ⅲ类管路、护工参与转运是技术不良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AUC分别为0.813,0.756。结论构建的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口腔修复门诊实施院内感染清单式管理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王蒙 刘学伟 +4 位作者 甘泠 晏桐 崔悦 蔡爽 王威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口腔修复门诊实施院内感染清单式管理的效果。方法针对院内感染监测发现的问题,于2021年8月—2022年12月在医院口腔修复门诊实施包括诊室空气质量、医疗器械、口腔印模、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清单式管理。经过3次诊室空气培养,器械... 目的分析口腔修复门诊实施院内感染清单式管理的效果。方法针对院内感染监测发现的问题,于2021年8月—2022年12月在医院口腔修复门诊实施包括诊室空气质量、医疗器械、口腔印模、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清单式管理。经过3次诊室空气培养,器械表面、印模表面及医护人员手部采样和细菌学检测,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对比实施前后口腔修复门诊院内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数据的差异,分析实施效果。结果清单式管理实施后,口腔科门诊空气菌落计数较清单式管理实施前下降(P<0.01);医护人员手部、口腔印模表面、医疗器械表面菌落计数较清单式管理实施前下降(P<0.01);口腔科门诊空气、医护人员手部、托盘消毒储存监测合格率较清单式管理实施前提升(P<0.01);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实施前下降(P<0.01)。结论口腔修复门诊实施院内感染清单式管理可有效减少诊室空气粉尘、器械表面、印模表面、医护人员手部的细菌学检出率,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单式管理 口腔修复门诊 院内感染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围手术期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
18
作者 李鑫 兰星 +5 位作者 熊莉娟 王玉梅 郭雪琴 王钰涵 林颖 张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84,共4页
目的构建围手术期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评价与监测围手术期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质量提供评价工具。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结构质量模型,通过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形成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筛... 目的构建围手术期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评价与监测围手术期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质量提供评价工具。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结构质量模型,通过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形成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8.89%、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928、0.931,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75、0.314(均P<0.05)。形成的评价指标包括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和57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围手术期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全面、具备可靠性和实用性,经验证后可作为围手术期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的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围手术期 院内转运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安全管理
下载PDF
心脏骤停后院内死亡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建立
19
作者 林清婷 张楠 +1 位作者 姜辉 朱华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索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一个准确、快速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对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中1772例18岁以上心脏骤停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包括逻辑... 目的探索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一个准确、快速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对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中1772例18岁以上心脏骤停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包括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极致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用于预测患者心脏骤停后院内病死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准确度、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以评估所建立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XGBoost算法的表现优于另外两种算法。XGBoost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度、召回率、精确度和F1分数分别为0.762、0.812、0.765和0.788。XGBoost模型的AUC大于LR和SVM模型(0.847 vs.0.834和0.820)。XGBoost模型中最重要的前10个特征是入院24 h内乳酸、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量表、尿素氮、血糖、血氧饱和度、白细胞和心率的最小值,入院24 h内体温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体质量的最大值。结论与LR和SVM算法相比,XGBoost算法建立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有更准确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院内病死率 机器学习 预后 逻辑回归 极致梯度提升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20
作者 张莉 刘志广 +2 位作者 傅新民 张洋 宗海亮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8,共9页
目的探讨院内发生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血管内治疗及预后,为制订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因非缺血性卒中原因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期间发... 目的探讨院内发生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血管内治疗及预后,为制订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因非缺血性卒中原因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期间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45例患者(院内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入院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100例作为对照(院外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血管内治疗相关资料,比较两组人口学信息、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院内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首诊住院科室主要有脑外科(10/45,22.2%)、心脏外科(9/45,20.0%)、血甲疝外科(9/45,20.0%)及胸外科(5/45,11.1%)等,23例(51.1%)与外科手术有关。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烟酒史比例、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及既往卒中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院外组患者相比,院内组患者合并心房颤动(53.3%vs.19.0%,P<0.001)、恶性肿瘤(15.6%vs.1.0%,P=0.002)、其他动脉栓塞(15.6%vs.1.0%,P=0.002)以及围手术期(51.1%vs.1.0%,P<0.001)的比例更高,发病时NIHSS评分更高[21.0(14.5~35.0)分vs.18.0(13.5~24.5)分,P=0.019]。院内组的白细胞计数(U=1385.000,P<0.001)、D-二聚体(U=654.500,P<0.001)及IL-6(U=1376.000,P<0.001)水平高于院外组,血红蛋白(U=1758.000,P=0.035)、收缩压(t=-2.766,P=0.006)和舒张压(U=1317.500,P<0.001)水平低于院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院内组与院外组卒中在前后循环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院内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源性、其他原因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分别有7例(15.6%)、22例(48.9%)、16例(35.6%),院外组分别有63例(63.0%)、26例(26.0%)、11例(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32,P<0.001)。两组行血管内治疗前缺血区与梗死区的体积比以及术后TICI血流分级、出血转化/造影剂渗出及死亡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院外组比较,院内组发病到血管内治疗时间及再通时间更短,术中使用补救措施更少(P<0.05)。在校正了发病时NIHSS评分、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缺血区与梗死区的体积比后,院内卒中与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良好预后结局仍呈负相关(OR 0.213,95%CI0.063~0.711,P=0.012)。结论院内外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结局。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较严重,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病因机制复杂,易预后不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预防及控制感染、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可能会减少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卒中 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心房颤动 围手术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