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0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曲面法优化高效除氟药剂的研制及除氟机理
1
作者 章丽萍 姚瑞涵 +5 位作者 赵晓曦 雷文波 李蕙彤 战永祺 孙华冉 高乙清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7,共11页
我国电子、光伏、无机氟化工、煤矿开采、煤基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废水普遍存在氟化物超标问题,除氟药剂法作为废水除氟的新方法,存在投药量及污泥产生量较大等问题。采用响应曲面BBD法对该除氟药剂的制备条件进行试验设计和优化,并与常用... 我国电子、光伏、无机氟化工、煤矿开采、煤基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废水普遍存在氟化物超标问题,除氟药剂法作为废水除氟的新方法,存在投药量及污泥产生量较大等问题。采用响应曲面BBD法对该除氟药剂的制备条件进行试验设计和优化,并与常用混凝剂除氟性能进行对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手段对不同制备阶段除氟药剂进行表征分析,结合处理后上清液残留元素水平和各元素利用率对除氟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除氟药剂最优制备条件为n(M)/n(Si)(M为金属总量)为44.91、n(Al)/n(Mg)为40.64、n(Al)/n(Fe)为34.92,在该条件下所制备的除氟药剂在投药量1.35 g/L时,氟离子质量浓度由20 mg/L降至0.71 mg/L,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1.0 mg/L以下,氟离子去除率达96.45%,响应曲面法建立的模型相关系数R 2为0.9690;对于初始氟质量浓度10~200 mg/L的含氟水样,除氟药剂按比例投加,上清液剩余氟质量浓度均小于1.0 mg/L;与常用混凝剂的除氟性能顺序为:除氟药剂>PAC(聚合氯化铝)>PAFC(聚合氯化铝铁)>PFS(聚合硫酸铁);SEM和XRD表征分析发现除氟药剂形态和结构均发生改变,通过反应聚合形成多种多羟基聚合物,这些多羟基聚合物与氟离子间发生离子交换,从而去除氟离子;通过对上清液残留进行元素分析,结合所投加除氟药剂中各金属元素浓度,分析得出铝、硅、铁、镁的元素利用率分别为99.98%、97.16%、92.22%和18.39%;除氟药剂对多种实际含氟工业废水均高效且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氟药剂 响应曲面法 除氟性能 除氟机理 元素利用率
下载PDF
黄河流域典型煤矿矿井水协同除浊除氟药剂的制备及应用
2
作者 李强 章丽萍 +5 位作者 姚瑞涵 赵晓曦 崔行健 陈加乐 何绪文 马泽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8-257,共10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煤炭潜力最大的区域,矿井水涌水量大但资源利用率不高,尤其在干旱和半干旱的高氟地区,矿井水中氟离子超标已成为制约提高矿井水资源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高效除氟药剂的5种组分[聚合氯化铝(PAC)、聚... 黄河流域是我国煤炭潜力最大的区域,矿井水涌水量大但资源利用率不高,尤其在干旱和半干旱的高氟地区,矿井水中氟离子超标已成为制约提高矿井水资源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高效除氟药剂的5种组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硅酸铝、硝酸镁、聚合氯化铁、羧甲基淀粉钠],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除氟效果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能谱分析(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探讨了除氟机理。结果表明:在金属总量M/Si、Al/Mg、Al/Fe的摩尔比分别为43、40、40条件下研制的除氟药剂,均可将含氟废水中氟离子浓度由20mg/L降至1.0 mg/L以下,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中氟化物浓度限值要求(1.0 mg/L);当除氟药剂投加量为1.25 g/L,初始p H为2~12,悬浮物浓度为100~2000 mg/L,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为0.4 mg/L时,处理后上清液剩余氟离子浓度均可控制在1.0 mg/L以下,氟离子去除率达95%以上;除氟药剂中Al、Si元素起到重要的除氟作用,主要通过形成Al—F—Al等金属络合物沉淀被去除;将除氟药剂应用于黄河流域某煤矿含氟矿井水的处理,在除氟药剂投加量为400 mg/L、PAM投加量为0.2 mg/L时,氟离子浓度从5.6 mg/L降至0.85 mg/L,并协同将矿井水浊度从500 NTU降至4.59 NTU,吨水处理药剂成本为1.602元。该除氟药剂在黄河流域含氟矿井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氟药剂 铝盐 硅盐 矿井水 除氟机理 协同除浊除氟
下载PDF
除氟剂在矿井水除氟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张伟 蔡魏魏 +3 位作者 王志慧 王艳兵 邸卫猛 韩少科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94-99,共6页
通过对比4种药剂的除氟性能,挑选出最佳除氟剂并探究了不同因素对其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药剂氟化物去除效果为:ZMCF>CF-B>CF-A>PAC。最佳实验条件ZMCF除氟剂投加量为100 mg/L,PAC投加量为160 mg/L,PAM投加量为1.2 mg/... 通过对比4种药剂的除氟性能,挑选出最佳除氟剂并探究了不同因素对其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药剂氟化物去除效果为:ZMCF>CF-B>CF-A>PAC。最佳实验条件ZMCF除氟剂投加量为100 mg/L,PAC投加量为160 mg/L,PAM投加量为1.2 mg/L,pH为6~7,反应沉淀30 min后,出水氟化物浓度为0.52 mg/L。共存阴离子Cl-和SO_(4)_(2-)对除氟效果影响较小。现场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实验条件下处理后出水氟化物含量为0.75~0.93 mg/L,平均值为0.83 mg/L,氟化物浓度可稳定在1.0 mg/L以下,符合煤矿矿井水排放要求。出水浊度为8.9~14.6 NTU,经后续系统过滤后进一步降低出水浊度,从而排放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除氟 除氟条件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基于两级强化化学混凝沉淀法的低浓度含氟工业废水深度除氟研究
4
作者 李金印 杨曦 +3 位作者 黄维巍 罗本福 陈强 黄以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针对低浓度含氟工业废水处理厂深度除氟至1.5 mg/L的需求,充分利用CaCl_(2)和废水处理厂内PAC、PAM等常规混凝剂及投加设施,考察在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前端与尾端分别采用化学沉淀法除氟、一级/两级化学絮凝沉淀法除氟的效能。结果表明:... 针对低浓度含氟工业废水处理厂深度除氟至1.5 mg/L的需求,充分利用CaCl_(2)和废水处理厂内PAC、PAM等常规混凝剂及投加设施,考察在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前端与尾端分别采用化学沉淀法除氟、一级/两级化学絮凝沉淀法除氟的效能。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不适合处理低浓度含氟废水,投加200 mg/LCaCl_(2)仅能将[F-]由10 mg/L降至6.8 mg/L;一级化学混凝沉淀法采用120 mg/LCaCl_(2)+600 mg/L PAC+3 mg/L PAM组合投加,能将[F-]由10 mg/L降至3.8 mg/L;两级化学混凝沉淀工艺的除氟效率明显优于一级,将120 mg/L CaCl_(2)+600 mg/L PAC+3 mg/L PAM按1:1分两段投加时,能将[F-]由10 mg/L降至1.38 mg/L,可达到深度除氟的目标浓度1.5 mg/L。研究可为含氟工业废水处理项目提供深度除氟工艺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化物 深度除氟 化学混凝沉淀
原文传递
磁性Ce-La-MOFs@Fe_(3)O_(4)的除氟性能
5
作者 宋江燕 翟涛 +5 位作者 温倩 周融融 杨为森 简绍菊 潘文斌 胡家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e-La-MOFs@Fe_(3)O_(4)复合材料,研究了Ce-La-MOFs@Fe_(3)O_(4)对水溶液中F^(-)的吸附性能,并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3.6、实验温度为40℃、初始氟离子浓度为17.4 mg/L的条件下,Ce-La-MOFs@...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e-La-MOFs@Fe_(3)O_(4)复合材料,研究了Ce-La-MOFs@Fe_(3)O_(4)对水溶液中F^(-)的吸附性能,并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3.6、实验温度为40℃、初始氟离子浓度为17.4 mg/L的条件下,Ce-La-MOFs@Fe_(3)O_(4)的吸附效果最佳,F^(-)去除率可达94.5%。除氟特性实验数据更适合用Langmuir模型进行描述,拟合得到最大吸附容量(q_(max))为147.23 mg/g,热力学参数ΔG^(o)、ΔH^(o)和ΔS^(o)表明该吸附反应是一个自发吸热的熵增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Ce-La-MOFs@Fe_(3)O_(4)对F^(-)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过程。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结合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探讨了吸附机理,该吸附过程主要是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共同作用。共存离子实验、循环再生实验结果显示,Ce-La-MOFs@Fe_(3)O_(4)对F^(-)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该复合材料的再生性能较好,回收率可达96%,两次循环后对F^(-)的去除率仍达8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Ce-La-MOFs@Fe_(3)O_(4) 除氟 吸附 响应曲面优化
下载PDF
铝电解废旧阴极酸浸液除氟回收锂工艺研究
6
作者 李德伟 汪金良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89,共7页
铝电解废旧阴极经过硫酸浸出得到了含有Na、Li、Al、F等有价元素的浸出液,具有回收价值的同时伴随着严重的二次污染。采用冰晶石结晶法两次除氟,除氟后回收锂。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pH=9、n(Al):n(F)=1∶6、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90... 铝电解废旧阴极经过硫酸浸出得到了含有Na、Li、Al、F等有价元素的浸出液,具有回收价值的同时伴随着严重的二次污染。采用冰晶石结晶法两次除氟,除氟后回收锂。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pH=9、n(Al):n(F)=1∶6、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90 min、晶种添加量为0.8 g/L时,溶液中残氟浓度为48 mg/L,一次除氟率为98.15%,锂除去率为1.38%;经过二次除氟后,溶液中氟的浓度为49 mg/L,二次除氟率为85.12%,锂除去率为2.13%;经过两次除氟后,氟总除去率为99.38%,锂总除去率为1.31%;制备出的Li_(2)CO_(3)纯度大于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废旧阴极 冰晶石 碳酸锂 结晶 除氟
下载PDF
双改性活性氧化铝除氟吸附性能研究
7
作者 阎晗 刘海燕 +1 位作者 刘洋虹 殷耀兵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57,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活性氧化铝的吸附性能,设计了一种先酸化再化学浸渍的改性方法,分别制备两种吸附剂:载镧/镁硝酸酸化活性氧化铝(LHAA/MHAA)。研究了LHAA与MHAA的吸附性能,探讨了除氟机理。结果表明,吸附时间2 h,投加量2 g/L,pH=6,振荡频率1... 为进一步提高活性氧化铝的吸附性能,设计了一种先酸化再化学浸渍的改性方法,分别制备两种吸附剂:载镧/镁硝酸酸化活性氧化铝(LHAA/MHAA)。研究了LHAA与MHAA的吸附性能,探讨了除氟机理。结果表明,吸附时间2 h,投加量2 g/L,pH=6,振荡频率180 r/min,对20 mg/L的含氟水最佳去除率分别为93%与90%,最大吸附容量为17.64 mg/g与10.96 mg/g,两者对氟离子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吸附动力学拟合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铝 化学浸渍 酸化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除氟
下载PDF
新型高效除氟剂在高盐含氟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试验
8
作者 杨文燕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1期19-21,共3页
废旧电池回收过程会产生大量高盐含氟废水,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试验采用新型高效除氟剂(型号NY-Z02)对高盐含氟废水进行除氟处理,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下,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20 min,除氟剂用... 废旧电池回收过程会产生大量高盐含氟废水,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试验采用新型高效除氟剂(型号NY-Z02)对高盐含氟废水进行除氟处理,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下,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20 min,除氟剂用量为1.2%,反应终点pH为7,除氟后废水氟含量为11.7 mg/L,除氟率为97.71%,废水磷含量为8.93 mg/L,除磷率为98.94%。除氟后,废水中氟和磷均符合排放标准,该试验结果可为高盐含氟废水的工业化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电池回收 除氟 高盐含废水 处理
下载PDF
除氟装置在循环水系统中的应用
9
作者 徐宗奇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51-53,共3页
河南能源龙宇煤化工三期循环排放废水中F-含量较高,未能满足排水要求。采用了化学反应+沉淀除氟+污泥脱水装置,将循环废液氟离子由3~5 mg/L降低至1 mg/L,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循环排污水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从而消除了外排水氟离子对人和环... 河南能源龙宇煤化工三期循环排放废水中F-含量较高,未能满足排水要求。采用了化学反应+沉淀除氟+污泥脱水装置,将循环废液氟离子由3~5 mg/L降低至1 mg/L,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循环排污水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从而消除了外排水氟离子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排放废水 离子超标 化学除氟
下载PDF
深度除氟站技术方案探讨
10
作者 彭文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0036-0039,共4页
工业废水中含有的氟离子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均构成潜在威胁的有害物质。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化学除氟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处理氟离子的重要手段。本文深入探讨了化学除氟技术的应用路径,包括工艺设计的优化、氟化物污染的预防... 工业废水中含有的氟离子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均构成潜在威胁的有害物质。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化学除氟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处理氟离子的重要手段。本文深入探讨了化学除氟技术的应用路径,包括工艺设计的优化、氟化物污染的预防策略等,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提高除氟效率,降低处理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氟离子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工业废水治理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除氟技术 离子 应用方案
下载PDF
CaCl_(2)+除氟药剂两段法处理焦化浓盐水中氟化物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丽萍 姚瑞涵 +5 位作者 赵晓曦 崔行健 段梦楠 王丽芳 陈加乐 马泽钰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5-263,共9页
我国内蒙古、陕西、山西等部分地区背景氟浓度偏高,致使以煤为原料的焦化行业废水通过膜处理后的浓盐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氟离子,结晶分盐是浓盐水实现“零排放”的必要手段,而过高的氟浓度会对浓盐水的处理产生不良影响。为了降低浓盐水... 我国内蒙古、陕西、山西等部分地区背景氟浓度偏高,致使以煤为原料的焦化行业废水通过膜处理后的浓盐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氟离子,结晶分盐是浓盐水实现“零排放”的必要手段,而过高的氟浓度会对浓盐水的处理产生不良影响。为了降低浓盐水中高浓度氟离子对蒸发器的腐蚀及其对分盐纯度的影响,以河北某焦化企业浓盐水为研究对象,基于浓盐水的水质特征以及课题组研发的高效除氟药剂,研究了共存离子SO_(4)^(2−)、NO_(3)^(−)、Cl^(−)对除氟药剂效果的影响;采用SEM和EDS表征了除氟药剂及处理后絮体,分析了除氟的机理;探讨了CaCl_(2)、PAC(聚合氯化铝)、除氟药剂一段法处理工艺对实际焦化浓盐水的处理效果;设计并优化了CaCl_(2)+除氟药剂两段法除氟工艺及主要影响参数,分析了不同处理方案的经济成本。研究结果表明:浓盐水中3种主要的共存离子对除氟药剂效果影响的顺序为SO_(4)^(2−)>NO_(3)^(−)>Cl^(−);SEM和EDS分析表明F元素均匀分布于絮体中,可通过除氟药剂的表面吸附、表面络合、表面羟基交换等作用机理高效去除;CaCl_(2)、PAC、除氟药剂一段法中,除氟药剂一段法效果最好,投加量为8 g/L时去除率达到92.3%;CaCl_(2)+除氟药剂的两段除氟工艺能将氟离子质量浓度从238.27 mg/L降至10 mg/L以下;CaCl_(2)投加量6 g/L和除氟药剂投加量2 g/L的方案处理成本最低,处理每吨焦化浓盐水为14.03元。CaCl_(2)+除氟药剂的两段除氟工艺可经济高效地去除焦化浓盐水中高浓度氟离子,为焦化行业废水零排放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氟药剂 共存离子 两段法除氟 焦化浓盐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GW-F90树脂的除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宿延涛 勾阳飞 +8 位作者 王海珍 牛玉清 常华 宋艳 李子明 王凤菊 吴浩天 李默 陈树森 《铀矿冶》 CAS 2023年第2期59-63,共5页
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了GW-F90树脂的除氟性能,确定了树脂的除氟机理。考察了吸附时间、pH、杂质离子对树脂除氟性能的影响,以及解吸剂种类和浓度对树脂解吸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GW-F90树脂的动态吸附容量为75.3 mg/g,树脂单次... 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了GW-F90树脂的除氟性能,确定了树脂的除氟机理。考察了吸附时间、pH、杂质离子对树脂除氟性能的影响,以及解吸剂种类和浓度对树脂解吸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GW-F90树脂的动态吸附容量为75.3 mg/g,树脂单次吸附的氟去除率达92.7%;采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对GW-F90树脂进行解吸,解吸率为98.7%。GW-F90树脂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除氟性能,可从含氟废水中高效除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 除氟性能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除氟剂NY⁃Z02在高盐含氟废水中除氟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亮 向长柳 +1 位作者 周曜 胡泽星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114,共5页
针对废旧电池回收过程产生的高盐含氟废水,采用高效除氟剂(NY⁃Z02)除氟,考察了反应终点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除氟剂用量对除氟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段除氟工艺,并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终点pH=7.0、反应温度2... 针对废旧电池回收过程产生的高盐含氟废水,采用高效除氟剂(NY⁃Z02)除氟,考察了反应终点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除氟剂用量对除氟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段除氟工艺,并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终点pH=7.0、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20 min条件下,采用单段除氟工艺、除氟剂用量1.2%时废水中氟浓度降至12.5 mg/L,采用两段除氟工艺、除氟剂用量1.0%时,废水中氟浓度降至12.4 mg/L;中试试验除氟剂用量减少至0.768%,除氟后废水中氟浓度满足企业要求(不高于20 mg/L)。采用NY⁃Z02进行废水除氟,氟离子与除氟剂形成沉淀物(AlF 3)或随除氟剂生成的Al(OH)3絮凝沉淀得以去除,除氟效果好,且不引入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高盐废水 除氟 废水 除氟 电池回收
下载PDF
煤化工废水除氟及尾水脱氮除磷性能
14
作者 张广瑞 任彬 李海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55-1662,共8页
为了实现将水体中F-浓度降至1mg/L以下的目标,采用多步除氟法,优化药剂投加顺序及剂量控制成本.对除氟尾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并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最优除氟方案下能将F-浓度从119.73~138.56mg/L... 为了实现将水体中F-浓度降至1mg/L以下的目标,采用多步除氟法,优化药剂投加顺序及剂量控制成本.对除氟尾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并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最优除氟方案下能将F-浓度从119.73~138.56mg/L降至0.33mg/L,除氟成本为6.13元/t.除氟尾水的硝化和反硝化负荷分别达到0.12和0.13kg/(m^(3)⋅d).硝化过程从批次八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平均亚硝酸盐积累率(NAR)>80%,这由前期游离氨(FA)抑制和后期游离亚硝酸(FNA)抑制造成.脱氮过程中观察到反硝化除磷作用,磷的吸收率可达到84.10%~89.7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经过20个批次的驯化,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驯化污泥中好氧反硝化菌(Paracoccus和Pseudomonas)、异养反硝化菌(Flavobacterium和Thauera)和反硝化聚磷菌(Paracoccus、Pseudomonas和Thauera)得到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废水 除氟 短程硝化 脱氮 反硝化除磷
下载PDF
络合诱导除氟剂去除矿井水中氟离子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中权 郑利祥 +4 位作者 徐旭峰 高杰 郑彭生 肖艳 周如禄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1期42-49,共8页
在我国西部和西北部生态脆弱地区,煤矿矿井水处理后可作为生活用水或外排至重要地表水系,其中氟化物(以F^(-)计)排放浓度要求小于1.0 mg/L。针对吸附法去除矿井水中氟化物存在的工艺复杂、操作管理困难和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采用络合... 在我国西部和西北部生态脆弱地区,煤矿矿井水处理后可作为生活用水或外排至重要地表水系,其中氟化物(以F^(-)计)排放浓度要求小于1.0 mg/L。针对吸附法去除矿井水中氟化物存在的工艺复杂、操作管理困难和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采用络合诱导除氟剂进行了除氟实验研究,考察了络合诱导除氟剂投加量、反应时间、pH和浊度等主要因素对矿井水中氟化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络合诱导除氟剂的除氟机理。结果表明:络合诱导除氟剂是通过络合吸附和化学诱导作用捕获矿井水中离子态的氟化物,形成共混沉淀物达到除氟的目的;当络合诱导除氟剂投加量45 mg/L、反应时间12 min、pH 8~9和原水浊度小于100 NTU时,模拟配水中氟离子浓度可从5 mg/L降至1.0 mg/L以下。共存离子中的碳酸根离子对除氟效果影响明显,硫酸根离子影响次之,氯离子没有明显影响;矿井水连续除氟试验中,出水氟离子浓度可稳定至0.75~0.90 mg/L,浊度为8.2~10.0 NT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诱导除氟 矿井水 矿井水处理 除氟机理
下载PDF
络合诱导除氟剂的研制及除氟效果评价
16
作者 王锐 陈成 +2 位作者 张亚红 石渊博 亢艺璇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11期5-9,共5页
本文以PVA、PAM、AlCl_(3)以及EDTA-Na为原料制备出一种新型络合诱导除氟剂,采用正交实验筛选出制备络合诱导除氟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h、反应体系pH值为8,PVA、PAM、AlCl_(3)及EDTA-Na加量分别为20wt%、8wt%... 本文以PVA、PAM、AlCl_(3)以及EDTA-Na为原料制备出一种新型络合诱导除氟剂,采用正交实验筛选出制备络合诱导除氟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h、反应体系pH值为8,PVA、PAM、AlCl_(3)及EDTA-Na加量分别为20wt%、8wt%、15wt%以及10wt%。并通过间歇除氟与连续动态除氟实验评价了该络合诱导除氟剂效果,结果表明,针对初始F-浓度为5mg·L^(-1)的废水,络合诱导除氟剂加量为50mg·L^(-1),体系p H值为8,20min后除氟率可达82%以上;Ca^(2+)与CO32-浓度对除氟效果影响显著,较高浓度下会大幅削弱除氟效果;酸性环境或强碱环境下,除氟效果不佳;动态连续除氟实验中,在35h之前,该络合诱导除氟剂可维持除氟率在82%以上,以800mg·h^(-1)的速度补充泵注PAM强化絮凝后,可使除氟率持续维持在82%以上,出口水浊度在6NTU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诱导除氟 离子 矿井水 除氟机理
下载PDF
铜冶炼企业生产废水除氟工艺实践研究
17
作者 林国标 林伟芳 +1 位作者 黄启灿 钟庆英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10期10-13,共4页
以某铜冶炼企业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硫酸铁协同硫酸铝对生产废水进行除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表明,在低砷废水(砷含量小于1mg/L)中氟含量小于30mg/L条件下,废水与一定量的聚合硫酸铁、硫酸铝、PAM、熟石灰(聚合硫酸铁添加量为0.1... 以某铜冶炼企业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硫酸铁协同硫酸铝对生产废水进行除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表明,在低砷废水(砷含量小于1mg/L)中氟含量小于30mg/L条件下,废水与一定量的聚合硫酸铁、硫酸铝、PAM、熟石灰(聚合硫酸铁添加量为0.1g/L,硫酸铝添加量为2~3g/L)反应并将溶液的pH值调整至在6~8的之间时,反应后的废水中氟<5mg/l,低于回用水标准,砷含量可以降低至0.5mg/L以内,能够满足GB 25467—2010《铜、钴、镍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氟 废水除氟 聚合硫酸铁 硫酸铝
下载PDF
化学混凝除氟工艺 被引量:2
18
作者 钟智春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2年第12期196-198,共3页
探索某企业转炉煤气洗涤含氟废水化学沉淀、混凝沉淀及氯化钙、PAC联合处理最佳工艺及相应最佳药剂投加条件。以氯化钙、PAC及两段处理各药剂投加量为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工艺及投加条件对出水含氟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AC混凝沉淀”工... 探索某企业转炉煤气洗涤含氟废水化学沉淀、混凝沉淀及氯化钙、PAC联合处理最佳工艺及相应最佳药剂投加条件。以氯化钙、PAC及两段处理各药剂投加量为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工艺及投加条件对出水含氟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AC混凝沉淀”工艺处理该企业含氟74mg/L洗涤废水,出水氟浓度可稳定在10mg/L以下,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氟 化学除氟 混凝除氟 氯化钙除氟 PAC除氟
下载PDF
氧化铝改性活性炭纤维电吸附除氟效能及机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永 李贤建 +3 位作者 罗政博 李克英 郭子寅 施荣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74-3982,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Al2O3)凝胶,将Al2O3凝胶涂覆在活性炭纤维(ACF)表面,进行热处理后制备改性电极(ACF-Al),并通过SEM、XRD及孔径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其次,采用配水试验考察电吸附除氟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选择氟化...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Al2O3)凝胶,将Al2O3凝胶涂覆在活性炭纤维(ACF)表面,进行热处理后制备改性电极(ACF-Al),并通过SEM、XRD及孔径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其次,采用配水试验考察电吸附除氟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选择氟化钠为目标去除物,ACF-Al的电吸附容量较ACF提升了约1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后得出最优运行参数:电压2.5V、浓度15mg/L及pH5.72.此外,通过设置两对电极除氟,其出水水质可进一步提高并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能,经过多次循环再生后,吸附量未发现明显减少.最后,考察其电吸附机理,通过除氟曲线拟合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氟离子的吸附机理不仅包含物理电吸附,还在ACF-Al表面通过离子交换,取代了-OH基团发生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改性 活性炭纤维 电吸附 除氟 化学吸附
下载PDF
新型化学除氟剂处理含氟工业废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雷蕾 赵婧男 +1 位作者 张成鑫 王群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3年第3期99-101,共3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化学除氟剂QT611SC,通过化学沉淀法可以使最终出水稳定控制在1.5 mg/L以下。研究高效、经济的含氟废水处理技术对于此类生产废水的治理提供了依据,具有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废水 化学沉淀 除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