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磷容量的污水处理厂除磷效能提升控制技术研究
1
作者 王刚 李魁晓 +4 位作者 姜大伟 王慰 许骐 贺赟 张新勃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7-501,共5页
针对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除磷能力无法准确表征以及除磷药剂使用效率低的问题,首次建立了污泥磷容量的检测方法,研究了除磷药剂种类及用量对污泥磷容量的影响,同时开展了除磷药剂效能提升研究工作。结果表明,使用化学除磷工艺的污水处理... 针对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除磷能力无法准确表征以及除磷药剂使用效率低的问题,首次建立了污泥磷容量的检测方法,研究了除磷药剂种类及用量对污泥磷容量的影响,同时开展了除磷药剂效能提升研究工作。结果表明,使用化学除磷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有不同程度的磷去除能力,即“磷容量”,通过现场实测及拟合计算得到污水处理厂磷容量为0.32~3.25 mg/g(以单位污泥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溶解态活性磷酸盐(sRP)去除量计),折合除磷药剂投加量为0~15.85 mg/L。除磷药剂种类与投加量是影响回流污泥磷容量的关键因素,相同投加量水平下,投加硫酸铝的污泥磷容量较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的污泥磷容量高,除磷药剂的预水解程度是导致磷容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污泥磷容量与除磷药剂投加量呈正相关。基于污泥磷容量的检测结果,污水处理厂可以采用改变污泥外回流比或将剩余污泥回流到初沉池的方式提高除磷药剂使用效率,可使进水的sRP下降10%以上。此外,剩余污泥回流初沉池可以减少30%的污泥排放量,既强化了除磷效果又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对污水处理厂绿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 检测方法 除磷药剂 除磷效能 调控技术
下载PDF
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基质的应用研究及展望
2
作者 代学民 王立杰 +4 位作者 南国英 邓大鹏 张斯 张涛 任淑萍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基质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潜流人工湿地全生命周期及污水处理效果,不同类型的基质对脱氮除磷具有差异性效果。综述了不同类型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脱氮除磷机理,总结了各类基质的应用效果,展望了天然矿石基质、固体废弃物基... 基质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潜流人工湿地全生命周期及污水处理效果,不同类型的基质对脱氮除磷具有差异性效果。综述了不同类型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脱氮除磷机理,总结了各类基质的应用效果,展望了天然矿石基质、固体废弃物基质和人工合成基质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以期为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基质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脱氮除磷 污水处理 潜流人工湿地 复合基质 农业废弃物
下载PDF
低氨氮质量浓度废水DPR-SNAD脱氮除磷效能研究
3
作者 周健 宋晔珂 +4 位作者 刘轶 曹猛 和雪杰 周炯 温馨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3-721,共9页
针对低氨氮废水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副产物硝氮残留,有机物耐受能力差,以及缺乏除磷功能等问题,提出反硝化除磷(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DPR)-单级自养脱氮(Simultaneous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d... 针对低氨氮废水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副产物硝氮残留,有机物耐受能力差,以及缺乏除磷功能等问题,提出反硝化除磷(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DPR)-单级自养脱氮(Simultaneous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AD)组合处理技术,重点考察氨氮负荷对单级自养脱氮工艺(Single-stage Nitrogen Removal Using Anammox And Partial Nitritation,SNAP)系统、泥龄对DPR系统构建的影响,以及低氨氮废水DPR-SNAD组合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与微生物种群。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氨氮质量浓度梯度递减方式,氨氮负荷为0.20 kg N/(m^(3)·d)的低氨氮质量浓度的SNAP系统构建时间为63 d,较负荷为0.05 kg N/(m^(3)·d)的系统缩短了37 d。泥龄对构建的DPR系统效能影响显著,泥龄为35 d的系统除磷脱氮效能较高,PO_(4)^(3-)-P、NO_(3)^(-)-N、COD去除率分别为86.25%、98.00%、92.00%,系统释磷、吸磷、反硝化脱氮速率分别达4.60 mg/(L·h)、4.13 mg/(L·h)、5.53 mg/(L·h)。DPR-SNAD组合处理系统的氨氮(NH_(4)^(+)-N)、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分别为100%、98.64%、86.00%、93.30%。TN、TP去除率较对照组SNAP分别提高了19.20百分点和86.00百分点。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组合系统脱氮除磷功能菌属主要有Rhodobacter、Candidatus_Brocadia、Nitrosomonas、Gemmobacter,SNAD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AnAOB)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SNAP系统,DPR促进SNAD提高了系统脱氮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低氨氮废水 单级自养脱氮 反硝化除磷 厌氧氨氧化
原文传递
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好氧颗粒污泥的储存与恢复
4
作者 李军 李嘉睿 +4 位作者 李东岳 吴耀东 梁东博 丁凡 边雪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3-2031,共9页
针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时间慢等问题,进行了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好氧颗粒污泥常温储存及活性恢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经过60d的常温储存后,颗粒的结构基本能保持稳定,但是颗粒污泥的活性大幅度降低,污染物去除率仅有储... 针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时间慢等问题,进行了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好氧颗粒污泥常温储存及活性恢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经过60d的常温储存后,颗粒的结构基本能保持稳定,但是颗粒污泥的活性大幅度降低,污染物去除率仅有储存前的30%~40%.将常温储存的颗粒污泥接种到反应器中,经过一定的调控手段,可以在60d内恢复好氧颗粒污泥的功能及活性.此外,经过储存与恢复,好氧颗粒污泥的群落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部分的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变化可逆,经过储存和恢复可以恢复至储存前的状态(包括Defluviicoccus(GAOs)和Flavobacterium(PAOs)),重构同步脱氮除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 常温储存 活性恢复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BER-BCO耦合工艺净化模拟微污染河水及除磷机理研究
5
作者 孙广垠 潘晓敏 +1 位作者 马柏龙 王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2,共6页
针对传统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河水脱氮除磷效率不佳的问题,设计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生物接触氧化(BER-BCO)装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碳源、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比对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阳... 针对传统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河水脱氮除磷效率不佳的问题,设计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生物接触氧化(BER-BCO)装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碳源、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比对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阳极附近沉淀物表面特征官能团,探究系统除磷机理。结果表明,在使用乙酸钠为碳源、电流密度为0.09 mA/cm^(2)、水力停留时间控制为24 h、填料比为40%的条件下,BER-BCO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得到了显著优化;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10%、56.46%、97.93%;最终出水除TN外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水质标准;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阳极附近形成的含磷沉淀物中含有Fe-O键、P-O键、Fe-OH键,表明铁阳极具有高效除磷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生物膜法 生物接触氧化 微污染河水 脱氮除磷 铁阳极
原文传递
低温条件下UCT-MBR处理工艺同步脱氮除磷优化研究
6
作者 姚晓琰 李凌云 +3 位作者 薛晓飞 王建利 赵有生 曹之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2,共6页
随着地表水准Ⅳ类处理标准的全面推广,北方地区低COD/TN(C/N)、冬季低温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本研究构建了UCT-MBR在冬季开展中试,通过调整C/N、回流比,系统考察了该工艺脱氮除磷效果。运行结果表明,在低温时,C/N为6.0、无... 随着地表水准Ⅳ类处理标准的全面推广,北方地区低COD/TN(C/N)、冬季低温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本研究构建了UCT-MBR在冬季开展中试,通过调整C/N、回流比,系统考察了该工艺脱氮除磷效果。运行结果表明,在低温时,C/N为6.0、无需投加除磷药剂、缺氧池至厌氧池回流比100%、好氧池至缺氧池回流比260%、膜池至好氧池回流比200%,系统脱氮除磷效果优异,出水COD平均为20 mg/L、NH_(4)^(+)-N、TN、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4、8.5、0.2 mg/L,稳定达到地表准Ⅳ类出水标准。厌氧和缺氧池ORP与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呈现负相关性,厌氧和缺氧池ORP分别在(-283±51) mV和(-144±42) mV,同步脱氮除磷效果最佳,在工程应用可根据ORP值预测处理效果,并指导生产运行。提高C/N,有助于反硝化聚磷菌(DPAOs)富集,C/N为6.0时,缺氧池除磷率达到73.5%,TP平均去除率93.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系统中属于DPAOs的Dechloromonas和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富集效果显著,两者丰度之和是普通聚磷菌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T-MBR 低C/N 低温 反硝化除磷 同步脱氮除磷
原文传递
卡鲁塞尔2000型氧化沟生物除磷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郝晓光 《山西建筑》 2024年第4期123-126,共4页
针对卡鲁塞尔2000型氧化沟的生物除磷开展的污水厂的阶段性检测实验研究,通过沿程分析总磷去除效果,总结污水厂生物除磷的运行效果,为污水厂提高和控制生物除磷效果提供实验数据支持,同时也为降低化学除磷成本提出了思路。
关键词 氧化沟 生物除磷 除磷效果
下载PDF
北方城镇污水处理厂高效化学除磷技术对比研究
8
作者 刘文 李闯修 王磊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8期107-108,112,共3页
近年来,国家、省、市对水环境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新一轮的提标改造迫在眉睫。出水总磷标准提高后,如何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实现高效除磷则成为了重中之重,因此,需要借助化学除... 近年来,国家、省、市对水环境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新一轮的提标改造迫在眉睫。出水总磷标准提高后,如何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实现高效除磷则成为了重中之重,因此,需要借助化学除磷技术强化系统生物除磷效果,从而保证出水总磷稳定达标。选取华北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实验室内不同化学除磷剂的对比研究,旨在探索更为高效的化学除磷技术和配比,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的提标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处理厂 提标 化学除磷技术 高效除磷
下载PDF
浅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除磷效果的措施
9
作者 黄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0033-0036,共4页
含磷污水会导致水污染问题,进行生活污水的除磷处理一直以来都是研究重点。当前在生活污水除磷处理中积累了较多成熟经验,尤其是可以广泛应用生物除磷措施,可以大为降低生活污水磷污染影响。本文先介绍分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除... 含磷污水会导致水污染问题,进行生活污水的除磷处理一直以来都是研究重点。当前在生活污水除磷处理中积累了较多成熟经验,尤其是可以广泛应用生物除磷措施,可以大为降低生活污水磷污染影响。本文先介绍分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除磷机理,而后重点从强化生物除磷措施、辅助性使用化学除磷措施这两个方面,提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除磷效果的强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除磷 生物除磷
下载PDF
新型聚镧混凝剂的制备及其在低温低浊水中的深度除磷性能
10
作者 吴兵党 潘莹露 +3 位作者 赵勤政 吴玮 许晓毅 黄天寅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针对铁铝盐混凝剂在低温低浊水中深度除磷性能欠佳的问题,基于镧和磷酸根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特性,选用溶胶-凝胶法以不同镧源、有机配体和原料(酸、碱、醇、水)配比制备了一系列聚镧混凝剂(LXC),所得材料中镧的质量分数均为30%~33%,混... 针对铁铝盐混凝剂在低温低浊水中深度除磷性能欠佳的问题,基于镧和磷酸根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特性,选用溶胶-凝胶法以不同镧源、有机配体和原料(酸、碱、醇、水)配比制备了一系列聚镧混凝剂(LXC),所得材料中镧的质量分数均为30%~33%,混凝絮体颗粒尺寸达1600μm,且在5 min内即可完成沉降过程。以LaCl_(3)和聚氯化铝(PAC)为对照样品,评估了LXC对学校河水[温度为4~6℃,磷质量浓度为(1.0±0.1)mg/L]、阳澄湖水[温度为4~6℃,磷质量浓度为(0.1±0.3)mg/L]和石湖水[温度为4~6℃,磷质量浓度为(0.8±0.2)mg/L]的深度除磷、除浊性能。结果表明,相同投加量下LXC对不同水样的除磷效果均优于LaCl_(3)和PAC,适宜条件下混凝出水中残余磷质量浓度低于0.02mg/L,均达到深度除磷效果。该研究为深度除磷、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聚镧混凝剂 低温低浊 除磷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聚醚砜载镧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除磷性能研究
11
作者 何东恺 周小国 +4 位作者 唐诗琴 朱华 孙凌凯 罗坤 毛旭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310,共7页
用孔径为3.0μm的聚醚砜(PES)高分子膜材料在质量分数15%的NaOH、摩尔浓度1.42 mol/L的LaCl_(3)最优条件下制备得到了一种PES载镧吸附剂,镧负载质量比达到34.4%,吸附平衡时的磷吸附量最高可达65.1 mg/g,在较宽的pH范围(3.5~6.5)内保持... 用孔径为3.0μm的聚醚砜(PES)高分子膜材料在质量分数15%的NaOH、摩尔浓度1.42 mol/L的LaCl_(3)最优条件下制备得到了一种PES载镧吸附剂,镧负载质量比达到34.4%,吸附平衡时的磷吸附量最高可达65.1 mg/g,在较宽的pH范围(3.5~6.5)内保持较好的除磷性能,且几乎不受常见的竞争阴离子干扰,具有较强的选择吸附性。PES载镧吸附剂有一定的循环再生能力,在5次吸附/再生循环后,吸附量保持率仍有76.0%,而且动态除磷实验时也能高效除磷,并可再生循环,展示了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磷 吸附 载镧 高分子膜材料 聚醚砜
下载PDF
餐厨垃圾水解液强化低C/N废水生物除磷的探究
12
作者 王英 姚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4,共6页
针对城镇废水碳源不足,传统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运行效率不佳的现状,开展了餐厨垃圾水解液作补充碳源强化EBPR的探究并解析相关机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水解液作补充能强化EBPR性能。在稳定期,氨氮、总氮(TN)及溶解性磷酸盐(SOP)的... 针对城镇废水碳源不足,传统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运行效率不佳的现状,开展了餐厨垃圾水解液作补充碳源强化EBPR的探究并解析相关机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水解液作补充能强化EBPR性能。在稳定期,氨氮、总氮(TN)及溶解性磷酸盐(SOP)的去除效率分别高达92.6%~96.8%、93.5%、68.5%和94.2%~99.6%,高于乙酸盐作补充碳源组和空白组。餐厨垃圾水解液作补充碳源促进了胞外聚合物(EPS)合成,并提高了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提高了胞内聚合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含量,但对糖原质含量影响不明显。餐厨垃圾水解液作补充碳源能提高EBPR内关键酶多聚磷酸酶、多聚磷酸激酶及脱氢酶的活性,此外,提高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研究结果为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及水污染控制提供了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水解液 强化生物除磷 胞外聚合物 微生物
原文传递
矿源比对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钟溢健 陆祖贤 +3 位作者 李金城 黄晶 罗雪静 王潇潇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针对自养反硝化技术常规滤料出水中SO_(4)^(2-)浓度高、不能同步除磷的问题,通过批次实验探究复合矿源滤料自养反硝化(MSAD)的脱氮除磷性能。对矿源滤料硫铁矿(FeS_(2))和菱铁矿(FeCO_(3))在不同质量配比下脱氮除磷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 针对自养反硝化技术常规滤料出水中SO_(4)^(2-)浓度高、不能同步除磷的问题,通过批次实验探究复合矿源滤料自养反硝化(MSAD)的脱氮除磷性能。对矿源滤料硫铁矿(FeS_(2))和菱铁矿(FeCO_(3))在不同质量配比下脱氮除磷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FeS_(2)为电子供体,复合矿源(FeS_(2)和FeCO_(3))表现出更高的NO_(3)^(-)-N去除速率、较低的硫酸盐浓度和稳定的pH。在驯化结束后稳定运行的第4天,m(FeS_(2))∶m(FeCO_(3))=2∶1系统脱氮性能最佳,NO_(3)^(-)-N的去除率为93%;TN的去除率为86%;m(FeS_(2))∶m(FeCO_(3))=1∶1系统总磷去除效果达到最优(65%)。物种分析证明复合矿源中硫自养反硝化的微生物种类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反硝化 硫铁矿 菱铁矿 脱氮除磷
下载PDF
海藻酸钠基吸附材料制备及其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晨阳 单悦 +2 位作者 李久义 魏婷 张忠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1,36,共8页
综述了海藻酸钠基生物质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种类、制备方法、脱氮除磷效果以及吸附机理等内容,为其开发、应用及氮、磷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复合材料 脱氮除磷 吸附 机理
原文传递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生物滤池脱氮除磷中试研究
15
作者 侯祥东 王洁宇 +4 位作者 刘爱国 王浩宇 董坤明 李妮 孙甲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生物滤池(MBBR-BF)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实际污水中试试验,考察曝气量对一体化设备挂膜启动阶段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探究低温环境下一体化设备适应性及污染物处理能力。结果表明:曝气量降低对COD和TN去除率...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生物滤池(MBBR-BF)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实际污水中试试验,考察曝气量对一体化设备挂膜启动阶段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探究低温环境下一体化设备适应性及污染物处理能力。结果表明:曝气量降低对COD和TN去除率影响较小,而NH_(3)-N与TP的去除率随之下降,NH_(3)-N平均去除率由87.46%降至48.64%,TP平均去除率由72.41%降至54.66%;常温环境下COD、NH_(3)-N、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48%、94.41%、49.39%和61.63%,低温环境运行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有明显影响。中试应用试验状况良好,一体化设备在冬季低温环境下运行状况正常,可为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除磷 污水处理设备 曝气量 环境温度
下载PDF
玉米芯耦合给水厂污泥强化人工湿地深度脱氮除磷研究
16
作者 郭印 黄青飞 +2 位作者 周凯 余轶鹏 王伟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2期47-51,共5页
为了实现给水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以某水厂污泥为例,分析了其理化性质与吸附除磷特性,并探究了玉米芯耦合给水厂污泥组合填料人工湿地系统在不同季节温度下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给水厂污泥的平均铁、铝含量分别为(23.14±0... 为了实现给水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以某水厂污泥为例,分析了其理化性质与吸附除磷特性,并探究了玉米芯耦合给水厂污泥组合填料人工湿地系统在不同季节温度下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给水厂污泥的平均铁、铝含量分别为(23.14±0.04)mg/g、(46.2±0.2)mg/g,磷饱和吸附容量为7.89 mg/g,污泥吸附磷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R2=0.997)与Langumir模型(R2=0.979);湿地系统主要利用给水厂污泥吸附除磷,并依赖玉米芯进行异养反硝化脱氮;在HRT为1 d,进水氮、磷浓度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的条件下,常温条件下出水氮、磷浓度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污泥 低碳氮比 玉米芯 人工湿地 脱氮除磷
下载PDF
基于污水同步脱氮除磷的反硝化聚磷菌的研究与展望
17
作者 王小楠 卞晓峥 +1 位作者 黄健平 胡越洋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7-20,32,共5页
与传统的好氧除磷技术相比,反硝化除磷具有节约碳源、一碳两用、减少污泥产量等优点。综述了反硝化脱氮除磷过程中的主要功能微生物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分离筛选、电子受体利用等研究的相关进展,总结了近年来研究中常见的反硝化聚磷菌... 与传统的好氧除磷技术相比,反硝化除磷具有节约碳源、一碳两用、减少污泥产量等优点。综述了反硝化脱氮除磷过程中的主要功能微生物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分离筛选、电子受体利用等研究的相关进展,总结了近年来研究中常见的反硝化聚磷菌,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反硝化聚 筛选 电子受体 假单胞菌
下载PDF
金霉素和土霉素对生物除磷中微生物EPS的影响
18
作者 陶传奇 张华 +6 位作者 黄健 奚姗姗 何春华 罗涛 王金花 张佳妹 马牧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1200,共10页
金霉素和土霉素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检出率较高,通常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污水中。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作为保护层抵御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害,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金霉素和土霉素对生物除磷中微生物EPS的影响较... 金霉素和土霉素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检出率较高,通常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污水中。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作为保护层抵御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害,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金霉素和土霉素对生物除磷中微生物EPS的影响较少。为探究金霉素和土霉素对生物除磷中微生物EPS的影响,采用直接均分射线法设计3种不同浓度配比(L1、L2和L3)混合物,研究了不同浓度金霉素、土霉素单独作用及其混合物对EPS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影响。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金霉素和土霉素对EPS组分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生物除磷系统性能逐渐恶化,微生物EPS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多糖。3D-EEM分析表明,随金霉素、土霉素及其混合物浓度增加,EPS中类蛋白质物质荧光强度均先增强后减弱,浓度较高时产生了类腐殖酸物质和类富里酸物质。金霉素与土霉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使得混合物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均弱于单独作用,只有配比L3中未出现类腐殖酸物质和类富里酸物质。FTIR分析表明,金霉素、土霉素及其混合物对EPS中1653 cm^(-1)酰胺Ⅰ谱带的C O伸缩振动、1403 cm^(-1)酰胺Ⅱ谱带的C O对称拉伸、1266 cm^(-1)的P O伸缩振动、1100 cm^(-1)的糖类C—OH伸缩振动均产生影响。金霉素与土霉素存在拮抗作用引起各官能团存在差异性,1004 cm^(-1)的P—OH伸缩振动只存在于土霉素、配比L2、配比L3;900 cm^(-1)的P—O伸缩振动只存在于金霉素、土霉素、配比L2、配比L3;770 cm^(-1)的氨基酸COO变角振动只有金霉素中不存在。该研究将为科学评估金霉素和土霉素及其混合污染物对生物除磷中微生物EPS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霉素 土霉素 胞外聚合物 生物除磷
下载PDF
磁性载镧酸化蛭石吸附除磷性能及其机理
19
作者 刘叶芳 黄雷 +1 位作者 乐孝楠 黄瑞敏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5,共9页
相对传统除磷吸附剂,镧基材料对磷的亲和力强且对环境友好,因而成为近年来新型除磷吸附剂的研究热点。但在实际应用中,镧基材料存在回收难、镧利用率低等问题。以酸活化后的蛭石为载体,采用溶剂热法引入Fe_(3)O_(4)赋予其磁性,沉淀法负... 相对传统除磷吸附剂,镧基材料对磷的亲和力强且对环境友好,因而成为近年来新型除磷吸附剂的研究热点。但在实际应用中,镧基材料存在回收难、镧利用率低等问题。以酸活化后的蛭石为载体,采用溶剂热法引入Fe_(3)O_(4)赋予其磁性,沉淀法负载镧(La),制备一种镧利用率高、可高效除磷及磁分离的磁性载镧酸化蛭石吸附剂(LaFeAVE)。通过吸附实验及多种表征手段对经和未经酸活化的磁性载镧蛭石吸附剂(LaFeAVE和LaFeVE)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二者在结构及除磷性能上的差别。此外,还探究了LaFeAVE的吸附除磷机制。结果表明,酸活化可除去蛭石中大部分Al_(2)O_(3)等杂质,使其比表面积增大,提高了La在蛭石上的负载量,LaFeAVE的除磷能力比未改性蛭石提高了15.97倍。LaFeAVE对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35℃下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40.01 mg/g,是LaFeVE的1.30倍,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比LaFeVE缩短了一半,在pH值为3.00~8.00的范围内的磷去除率均在93%以上,比LaFeVE的pH适用范围更广。LaFeAVE的再生性强于LaFeVE,重复再生5次后,对磷的吸附量下降20%。静电作用、配位体交换及球内络合反应是LaFeAVE吸附除磷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活化蛭石 磁性 镧改性 吸附 除磷
下载PDF
人工湿地模块化基质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20
作者 陈思佳 黄丹 +2 位作者 高彦宁 孟志国 张国权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选取碱、Mg^(2+)和Zn^(2+)复合改性的沸石、石灰石和硅藻土为骨料,参照植生型多孔混凝土制作方法,制作了七种不同骨料体积比的模块化人工湿地基质。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其脱氮除磷性能进行比较。筛选出三种模块化基质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和... 选取碱、Mg^(2+)和Zn^(2+)复合改性的沸石、石灰石和硅藻土为骨料,参照植生型多孔混凝土制作方法,制作了七种不同骨料体积比的模块化人工湿地基质。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其脱氮除磷性能进行比较。筛选出三种模块化基质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和动力学吸附实验,对其脱氮除磷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单一改性沸石为骨料的模块化基质脱NH_(4)^(+)-N效果最好,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45.79 mg/g;以三种改性基质按体积比1∶1∶1配比为骨料制作的模块化基质除PO_(4)^(3-)-P效果最好,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1.52 mg/g;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三种基质脱氮除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三种基质对NH_(4)^(+)-N和PO_(4)^(3-)-P的吸附速率均受化学吸附速率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基质改性 生态混凝土 脱氮除磷 吸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