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触氧化除铁除锰工艺中微生物的协同作用
1
作者 聂鑫 于娜 +10 位作者 陈禹杭 吕育锋 李斌 刘庆玉 孟凡彬 魏欢欢 孙毅 王伟奇 沈健 高玉波 于占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4-2053,共10页
以辽宁农村地区二个典型接触氧化除铁除锰水厂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工艺各单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接触氧化除铁除锰工艺各处理单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Proteobacteria(43.86%)是接触氧化除... 以辽宁农村地区二个典型接触氧化除铁除锰水厂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工艺各单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接触氧化除铁除锰工艺各处理单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Proteobacteria(43.86%)是接触氧化除铁除锰工艺中的优势菌门,Gallionella和Flavobacterium是主要的除铁锰功能菌属.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Rhodoferax(0.71%)和Sulfurospirillum(0.75%)等菌属与菌落总数,铁和锰浓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尽管其相对丰度较低,但仍在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分子生态网络与拓扑特性的深入分析以及COGs功能预测,揭示了Gallionella,Flavobacterium,Pseudomonas和Rhodoferax等菌属间的协同作用关系.不同处理单元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对这些微生物的代谢影响较小,表明形成的微生物共存系统相对稳定,对水中铁锰离子的高效稳定去除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氧化除铁除锰工艺 微生物群落 动态变化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水厂除锰工艺优化研究
2
作者 王亮 《清洗世界》 CAS 2024年第1期46-48,共3页
绍兴市上虞区T水厂于2010年建成投产,以水库水为水源,设计供水能力2万m^(3)/d,采用常规净水工艺。近年来,水库原水在秋冬季节出现季节性锰超标,水厂通过投加高锰酸钾复合盐,控制出厂水锰符合国标要求,但出厂水中残留的Mn^(2+)仍造成比... 绍兴市上虞区T水厂于2010年建成投产,以水库水为水源,设计供水能力2万m^(3)/d,采用常规净水工艺。近年来,水库原水在秋冬季节出现季节性锰超标,水厂通过投加高锰酸钾复合盐,控制出厂水锰符合国标要求,但出厂水中残留的Mn^(2+)仍造成比较严重的管网黄水问题。本文分析了T水厂现有除锰工艺,优化了药剂投加,并通过提高滤前水pH值和滤前投加次氯酸钠的方法,强化水厂工艺对Mn^(2+)的去除,使出厂水锰指标稳定控制在0.01 mg/L以内,对抑制管网黄水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水 滤砂 除锰 PH值 次氯酸钠
下载PDF
凯氏拟小球藻除锰过程及机理分析
3
作者 杨帆 王进 +5 位作者 邓锐 张露 揣新 张凯 王绍平 岳正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7-244,共8页
与传统的废水中去除Mn^(2+)方法相比,生物修复具有更高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从安徽某铁硫矿山的酸性废水坑湖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新型藻株——Parachlorella kessleri MP1,研究了其在不同pH值、Mn^(2+)浓度条件下的生长过程、培养基pH值变... 与传统的废水中去除Mn^(2+)方法相比,生物修复具有更高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从安徽某铁硫矿山的酸性废水坑湖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新型藻株——Parachlorella kessleri MP1,研究了其在不同pH值、Mn^(2+)浓度条件下的生长过程、培养基pH值变化和除锰效率,并分别通过测定细胞内外去除Mn^(2+)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巯基含量以及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分析初步探讨了除锰机制。结果表明,Parachlorella kessleri MP1可耐受pH值为3.5的酸性环境,且对Mn^(2+)具有良好去除效果。当Mn^(2+)初始浓度分别为5、15和30 mg/L时,pH=3.5和pH=7.0初始条件下可分别实现35.86%、30.82%、27.54%和93.73%、74.11%、52.22%的去除率。此外,该藻株具有产碱作用,pH=3.5试验组反应结束时pH值达到了9.04。所测胞外去除Mn^(2+)量远大于胞内去除,胞内GSH和巯基含量有所增加,FTIR分析得知细胞表面—NH_(2)、—OH、—COOH和C—O等官能团参与了除锰过程。因此,微藻除锰过程中胞外去除发挥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2+) 酸性条件 凯氏拟小球藻 除锰机制 胞外去除
下载PDF
饮用水除铁除锰原理与技术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马雪雨 伍昌年 +2 位作者 薛莉娉 朱长银 朱波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1-87,共7页
分析了接触氧化除铁除锰的机理,接触氧化除铁符合一级化学氧化反应动力学规律,以化学氧化反应为主;接触氧化除锰是化学氧化和生物氧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贡献大小还需实验进一步证实.对于缩短滤池成熟期方面,由于对除锰机理的认识存在差... 分析了接触氧化除铁除锰的机理,接触氧化除铁符合一级化学氧化反应动力学规律,以化学氧化反应为主;接触氧化除锰是化学氧化和生物氧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贡献大小还需实验进一步证实.对于缩短滤池成熟期方面,由于对除锰机理的认识存在差异,采用的方法也截然不同;对于接触氧化除锰,高铁条件下不利于锰质活性滤膜的形成,滤池成熟期延长,除锰效果减弱;高pH、DO(溶解氧)条件下,滤池成熟期缩短,对锰的去除效果较好;对于生物氧化除锰,进行适当的反冲洗、接种成熟的滤砂或接种特定细菌物种,都可使滤池成熟期缩短,除锰效果较好.阐述强氧化剂氧化混凝沉淀除锰原理与技术,对地下水除锰具有较好的效果;分析除锰机理,对后续除铁除锰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锰 除铁 接触氧化法 生物法 成熟期
下载PDF
除锰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固定化除锰研究
5
作者 尹思雨 黄磊 +1 位作者 党俊杰 邓冬梅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180,共9页
自含锰土壤中筛选得到2株具有除锰能力的革兰氏阳性菌S1、S2,比对16S rRNA序列结果,推测2株细菌可能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ulls megaterium)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在质量浓度为260 mg/L的Mn^(2+)培养基中培... 自含锰土壤中筛选得到2株具有除锰能力的革兰氏阳性菌S1、S2,比对16S rRNA序列结果,推测2株细菌可能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ulls megaterium)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在质量浓度为260 mg/L的Mn^(2+)培养基中培养6 d后,2株细菌对Mn^(2+)的去除率均可达95%以上。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这2株细菌是通过将Mn^(2+)转化为MnCO3实现对Mn^(2+)的去除。采用海藻酸钠和活性炭作为包埋剂将菌体制成固定化微胶囊,在含锰废水Mn^(2+)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胶囊固定菌的除锰率远高于游离菌相应的值,利用正交实验优化胶囊固定菌的除锰条件后菌株的除锰率均高于96%,3轮循环除锰实验后胶囊固定菌仍有较好的除锰率,可见胶囊固定菌具备一定的重复利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锰细菌 包埋固定化 废水 正交实验
下载PDF
关于创新与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发展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圭白 杜星 +2 位作者 余华荣 瞿芳术 梁恒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16,共8页
20世纪50年代,接触催化被引入除铁除锰技术,进而提出铁质活性滤膜除铁和锰质活性滤膜除锰技术,提高了除铁除锰效能,特别是能使二价锰在天然水质条件下被氧化去除。经典理论认为锰质活性滤膜除锰催化剂是MnO_2即属化学机理,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50年代,接触催化被引入除铁除锰技术,进而提出铁质活性滤膜除铁和锰质活性滤膜除锰技术,提高了除铁除锰效能,特别是能使二价锰在天然水质条件下被氧化去除。经典理论认为锰质活性滤膜除锰催化剂是MnO_2即属化学机理,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生物机理以及化学与生物共同作用机理。介绍了我国锰质活性滤膜接触氧化除锰在水厂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指出在实际应用中锰质活性滤膜接种生成的困难,及其自然生成的实用性;指出二价铁对锰质活性滤膜的污染及其对出水水质的严重影响;提出锰质活性滤膜生成前出水不达标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并对单级及两级除铁除锰工艺进行风险分析,指出根据安全性和经济性平衡的原则选择除铁除锰工艺的必要性。由于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认为除锰在技术上尚不够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氧化除铁除锰 质活性滤膜除锰机理及生成 二价铁污染 单级滤池风险
下载PDF
鞘铁菌(Siderocopsa)除锰和固定化 被引量:6
7
作者 朴真三 鲍志戎 +4 位作者 刘牧龙 李惟 张杰 周桐 徐爱军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79-82,共4页
在模拟地下水滤池和滤料的条件下,对二种鞘铁菌进行了除锰和固定化实验.结果表明,鞘铁菌有很强的除锰能力,在该菌大量繁殖时除锰率与菌数显示正相关;鞘铁菌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参与形成滤料表面除锰的“活性滤膜”,用戊二醛交联法固... 在模拟地下水滤池和滤料的条件下,对二种鞘铁菌进行了除锰和固定化实验.结果表明,鞘铁菌有很强的除锰能力,在该菌大量繁殖时除锰率与菌数显示正相关;鞘铁菌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参与形成滤料表面除锰的“活性滤膜”,用戊二醛交联法固定菌体于滤料中,可加速活性滤膜的形成和提高除锰率;在活性滤膜中还存在着非生物的除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铁菌 除锰 固定化 微生物除锰 天然水
下载PDF
滤料材质及二价铁污染对除铁除锰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威 张莉莉 +5 位作者 余华荣 杜星 陈志和 刘伟 李虹 李圭白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545-550,共6页
以哈尔滨某水厂高铁、高锰地下水为处理对象,考察相同运行条件(进水溶解氧为9mg/L,pH为6. 8~6. 9,滤速为5 m/h)下,滤料材质及二价铁对锰砂的污染对滤柱除锰成熟期及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锰砂滤柱除铁锰效果优于石英砂滤柱;锰砂滤... 以哈尔滨某水厂高铁、高锰地下水为处理对象,考察相同运行条件(进水溶解氧为9mg/L,pH为6. 8~6. 9,滤速为5 m/h)下,滤料材质及二价铁对锰砂的污染对滤柱除锰成熟期及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锰砂滤柱除铁锰效果优于石英砂滤柱;锰砂滤柱投产初期受到Fe^(2+)的污染会使锰砂对Mn^(2+)的吸附容量减小,滤柱吸附饱和期提前到来,致使出水含锰量增高,成熟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除铁除锰 滤料材质 二价铁对除锰的干扰
下载PDF
大型一体化钢构除锰滤池在应急供水工程中的创新应用
9
作者 马睿 王弘恺 +1 位作者 杜娟娟 崔红军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3年第S02期75-78,共4页
随着西部城市的快速发展,用水量急剧上升,多地区的现状供水能力已经难以满足城市用水需求。T水厂为西安地下水源水厂,设计供水能力10×104 m³/d,由于部分水源井锰含量超标,被迫关停,现状供水量仅为2×104 m³/d。在目... 随着西部城市的快速发展,用水量急剧上升,多地区的现状供水能力已经难以满足城市用水需求。T水厂为西安地下水源水厂,设计供水能力10×104 m³/d,由于部分水源井锰含量超标,被迫关停,现状供水量仅为2×104 m³/d。在目前供水系统无新增水源的情况下,须快速恢复T水厂产能应急供水。设计采用了氯气氧化接触+大型一体化钢构除锰滤池工艺,优化进厂水管路和滤池布水系统,增大进水水头和有效过滤面积,工程集约化、模块化、装配式施工,建设工期三个半月,出水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有效保障了当年城市的高峰供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供水 大型一体化钢构滤池 氧化接触 除锰 高峰供水
下载PDF
供水厂化学氧化除锰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
10
作者 李晓敏 李鑫玮 +3 位作者 李志涛 朱永会 汪力 王建利 《城镇供水》 2023年第5期9-16,共8页
南宁市那马水厂多年来存在原水季节性锰超标的困扰,之前采用次氯酸钠为主的多级氧化除锰工艺,但效果不佳,且成本高。通过氧化/混凝沉淀/过滤工艺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高锰酸钾三种氧化剂除锰的适宜投加量、pH值和最... 南宁市那马水厂多年来存在原水季节性锰超标的困扰,之前采用次氯酸钠为主的多级氧化除锰工艺,但效果不佳,且成本高。通过氧化/混凝沉淀/过滤工艺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高锰酸钾三种氧化剂除锰的适宜投加量、pH值和最大可应对浓度。试验表明,次氯酸钠除锰的投加量与Mn^(2+)、氨氮和COD_(Mn)均有关,且有效氯不应超过4.6mg/L,二氧化氯除锰的投加量为2.3~3倍的Mn^(2+),高锰酸钾除锰的投加量为1.7倍的Mn^(2+)(质量浓度)。当pH值在6.5~9.0范围内变化时,次氯酸钠除锰的去除率随pH升高而增加,但pH对二氧化氯和高锰酸钾除锰影响不大。三种氧化剂对Mn^(2+)的去除率从高到低为高锰酸钾>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在各自适宜的pH值下,次氯酸钠、二氧化氯、高锰酸钾除Mn^(2+)的最大应对浓度分别为0.14mg/L、0.8mg/L和13mg/L。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水厂实际情况,工艺优化为一级二氧化氯除锰,在原水锰浓度更高的情况下,锰平均去除率由91%提高到95%,处理成本下降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 二氧化氯 酸钾 化学氧化 除锰 水厂应用
下载PDF
高锰地下水中除锰微生物的筛选与处理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盼 董维红 +1 位作者 张玉玲 杨志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5-38,42,共5页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梅河口市某地下水样品中分离出一株对铁、锰有高效去除作用的菌株,将其命名为M HK-10。16S rDNA测序表明,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同源性达96%。通过影响因素实验探讨了温度、pH值及地下水中常见阳离子对...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梅河口市某地下水样品中分离出一株对铁、锰有高效去除作用的菌株,将其命名为M HK-10。16S rDNA测序表明,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同源性达96%。通过影响因素实验探讨了温度、pH值及地下水中常见阳离子对M H K-10除锰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M H K-10除锰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5~30℃,p H值6~8,且Na+、Ca2+的存在对锰离子的去除起促进作用,K+、Mg2+、NH+4、Fe2+对其起抑制作用。将菌种用于处理所取水样,15 min后锰的去除率达96%以上,出水锰含量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验证了M HK-10除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生物除锰 除锰微生物筛选
下载PDF
生物除铁除锰在地下水处理厂的应用 被引量:39
12
作者 李冬 张杰 +2 位作者 陈立学 杨宏 高孟臣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5-88,共4页
 黑龙江省兰西镇地下水处理厂采用生物除铁除锰技术取得了满意的铁、锰去除效果。尽管原水含铁量为10~14mg/L、含锰量为0.65~1.1mg/L,出厂水水质仍然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总铁<0.05~0.1mg/L,总锰<0.05mg/L,彻底解决了兰西镇居...  黑龙江省兰西镇地下水处理厂采用生物除铁除锰技术取得了满意的铁、锰去除效果。尽管原水含铁量为10~14mg/L、含锰量为0.65~1.1mg/L,出厂水水质仍然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总铁<0.05~0.1mg/L,总锰<0.05mg/L,彻底解决了兰西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生物滤层 除铁 除锰
下载PDF
生物固锰除锰机理与生物除铁除锰技术 被引量:41
13
作者 杨宏 李冬 +2 位作者 张杰 陈立学 赵英丽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共5页
 在pH中性条件下生物接触滤层中Mn2+的氧化是生物氧化,滤层中以除锰菌为核心的生物群系的平衡与稳定是除锰活性的基础。生物滤层不但可以同时氧化去除Fe2+、Mn2+,而且对进入滤层前已氧化成Fe3+的微细颗粒也有良好的截留作用。以此生物...  在pH中性条件下生物接触滤层中Mn2+的氧化是生物氧化,滤层中以除锰菌为核心的生物群系的平衡与稳定是除锰活性的基础。生物滤层不但可以同时氧化去除Fe2+、Mn2+,而且对进入滤层前已氧化成Fe3+的微细颗粒也有良好的截留作用。以此生物固锰除锰机制为基础开发了弱曝气、一级过滤的生物除铁除锰简缩流程,确定了相应的设计与运行参数并指导了沈阳市开发区生物除铁除锰水厂的设计与运行。投产一年多来出水水质良好,总铁为痕量,锰<0.0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生物固除锰 同时去除 生物滤池
下载PDF
生物除铁除锰滤层的溶解氧需求及消耗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曾辉平 李冬 +3 位作者 高源涛 赵焱 李灿波 张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7-40,共4页
针对高铁、高锰地下水中含有氨氮的问题,进行了生物除铁除锰过程中溶解氧需求及消耗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弱跌水曝气难以适应含氮地下水的净化对溶解氧的需求,在原水氨氮为1.2 mg/L、铁为15 mg/L、锰为1.5 mg/L左右的条件下,控制溶解氧... 针对高铁、高锰地下水中含有氨氮的问题,进行了生物除铁除锰过程中溶解氧需求及消耗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弱跌水曝气难以适应含氮地下水的净化对溶解氧的需求,在原水氨氮为1.2 mg/L、铁为15 mg/L、锰为1.5 mg/L左右的条件下,控制溶解氧>7.5 mg/L时,生物滤层才能培养成熟,出水锰离子浓度才能达标;过滤过程中溶解氧主要消耗在上部的45 cm滤层之内,用于铁的去除以及氨氮的硝化,下部除锰生物滤层能否得到充足的溶解氧是决定除锰成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生物除锰 溶解氧 氨氮
下载PDF
生物除铁、除锰滤层中铁、锰的氧化还原关系 被引量:22
15
作者 曾辉平 李冬 +3 位作者 高源涛 赵焱 李灿波 张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88,92,共4页
为进一步掌握生物除铁、除锰滤层中铁、锰的氧化还原关系,以天然高铁高锰地下水为原水、成熟生物除锰滤料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静态和动态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Fe2+能够还原高价态锰氧化物而溶出Mn2+,同时破坏滤层上部的生物除锰... 为进一步掌握生物除铁、除锰滤层中铁、锰的氧化还原关系,以天然高铁高锰地下水为原水、成熟生物除锰滤料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静态和动态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Fe2+能够还原高价态锰氧化物而溶出Mn2+,同时破坏滤层上部的生物除锰滤层结构,迫使高效生物除锰段下移,这一现象与微生物的存在与否无关,属于物理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锰 氧化还原 亚铁 氧化物
下载PDF
高效生物除铁除锰工程菌MSB-4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赵焱 李冬 +2 位作者 李相昆 吴小莉 张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4,共5页
采用贫营养培养基,从运行多年的生物除铁除锰水厂的跌水曝气池壁上筛选获得了生物除铁除锰菌种MSB-4。16SrDNA的测序表明,菌株MSB-4为金黄杆菌属,同源性为99%。MSB-4是具有除铁除锰功能的好氧菌,具有异染颗粒、类脂粒,易形成菌胶... 采用贫营养培养基,从运行多年的生物除铁除锰水厂的跌水曝气池壁上筛选获得了生物除铁除锰菌种MSB-4。16SrDNA的测序表明,菌株MSB-4为金黄杆菌属,同源性为99%。MSB-4是具有除铁除锰功能的好氧菌,具有异染颗粒、类脂粒,易形成菌胶团。除锰最适温度为8—12℃,最适pH值为8,少量的Fe^2+对Mn^2+的去除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模拟高锰高铁地下水环境(即水温为12℃,pH值为7.5,Mn^2+和Fe^2+的初始浓度分别为5.6mg/L和14mg/L)中,菌株MSB-4于48h内对Mn^2+的去除率达94.44%,对Fe^2+的去除率达90%。该工程菌株的获得将为高效生物除锰滤池的构建,及生物除铁除锰水厂的快速启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锰 生物除铁 高效工程菌 分离鉴定 16S RDNA
下载PDF
石英砂/锰砂混层滤料的除铁除锰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7
作者 傅金祥 张丹丹 +2 位作者 安娜 王锋 蒋建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6-10,共5页
采用不同体积比的石英彬锰砂混层滤料处理含铁、锰的人工配水,考察了对铁、锰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混层滤料对铁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滤后水中的锰含量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石英砂与锰砂... 采用不同体积比的石英彬锰砂混层滤料处理含铁、锰的人工配水,考察了对铁、锰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混层滤料对铁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滤后水中的锰含量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石英砂与锰砂的体积比为3:7的混层滤料对锰的去除效果要好于体积比为7:3的,但其水头损失增长较快;混层滤料去除铁、锰的最适pH值为6.0~7.5,反冲洗强度宜采用13L/(s·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层滤料 石英砂 除铁除锰 PH值 反冲洗强度
下载PDF
低温生物除铁除锰工艺快速启动与滤速的探求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冬 路健 +2 位作者 梁雨雯 张杰 赵运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6,共5页
为净化低温(5~6℃)高铁高锰这种地下水质,通过水厂实地滤柱实验表明,在该种水质下,适当调整工艺运行的参数能够快速富集铁锰氧化微生物,在120d左右实现生物除铁除锰工艺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滤柱启动过程中,对滤层厚度进行了优化,150... 为净化低温(5~6℃)高铁高锰这种地下水质,通过水厂实地滤柱实验表明,在该种水质下,适当调整工艺运行的参数能够快速富集铁锰氧化微生物,在120d左右实现生物除铁除锰工艺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滤柱启动过程中,对滤层厚度进行了优化,1500mm厚新滤料在启动过程中会导致出水锰超标,而800mm厚成熟生物滤层在6~8m/h滤速下,可完成对铁、锰的深度去除;在此条件下,进行滤速探求的实验研究,最高滤速可达到16.5m/h保证出水铁锰合格,并给出了相应的反冲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快速启动 除铁除锰 最高滤速
下载PDF
生物除锰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杨宏 纪娟 +2 位作者 钟洁 冯波 张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8-43,共6页
文章简要阐述了生物除锰的机理,重点介绍生物除锰的工艺流程和应用,包括以生物滤池为核心的单极/多级工艺、复合MF/UF中空纤维膜工艺以及用于处理矿山废水的人工湿地工艺;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生物除锰的研究动态,如:同时去除NH4+、Fe、Mn... 文章简要阐述了生物除锰的机理,重点介绍生物除锰的工艺流程和应用,包括以生物滤池为核心的单极/多级工艺、复合MF/UF中空纤维膜工艺以及用于处理矿山废水的人工湿地工艺;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生物除锰的研究动态,如:同时去除NH4+、Fe、Mn的研究、生物滤池运行模式的研究等。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生物除锰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锰 生物滤池 复合MF/UF膜工艺 人工湿地
下载PDF
维系生物除铁除锰滤池持续除锰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杰 曾辉平 +3 位作者 李冬 杨晓峰 李相昆 杨昊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共4页
沈阳开发区水厂的生物除铁除锰滤池经几年的运行后除锰能力大幅下降,致使出水锰浓度超标。经分析原因是:由于除锰过程中生成的铁锰氧化物部分沉积在滤料表面,滤池在长期运行后,其滤料粒径会逐渐增大,从而引起滤层结构的变化,最终... 沈阳开发区水厂的生物除铁除锰滤池经几年的运行后除锰能力大幅下降,致使出水锰浓度超标。经分析原因是:由于除锰过程中生成的铁锰氧化物部分沉积在滤料表面,滤池在长期运行后,其滤料粒径会逐渐增大,从而引起滤层结构的变化,最终导致滤池除锰能力被削弱。通过研究提出了维系滤池持续除锰能力的措施,即定期更换滤砂以保证滤层的结构。考虑换砂对滤层结构改善的程度以及换砂对滤层微生物的破坏,通过试验得到适宜的换砂量为10~15c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除锰 级配 孔隙率 换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