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传统绘画中的象征性题材研究
1
作者 梁勇第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8期98-100,共3页
抗战时期,在陪都重庆的大后方,书画艺术家们根据抗战现实的吁求,在“抗战救亡”的时代旋律下,以画笔作为武器,创作出大批的抗战宣传绘画。而擅长传统绘画并习惯于以山水、花鸟题材抒写胸意、寄托情思的传统文人画家们,也根据时代的需要... 抗战时期,在陪都重庆的大后方,书画艺术家们根据抗战现实的吁求,在“抗战救亡”的时代旋律下,以画笔作为武器,创作出大批的抗战宣传绘画。而擅长传统绘画并习惯于以山水、花鸟题材抒写胸意、寄托情思的传统文人画家们,也根据时代的需要,运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创作出既符合传统书画艺术笔墨审美传统、又具有特定的象征性语义的作品。通过作品内在的文化含义与外在象征意义的有机统一,达到了既传承文化传统又与时代共振的效果,以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以及对抗战胜利的必胜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陪都重庆 传统绘画 象征性 题材
下载PDF
碰撞与交融——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的特征及对当代篆刻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龙红 陈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110,197-198,共5页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在中国近现代篆刻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曾经活跃于此的众多篆刻家无疑是近现代篆刻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因国民政府内迁,从全国各地汇聚于重庆,并在此留下了大批精彩篆刻作品和印学著述。抗战胜...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在中国近现代篆刻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曾经活跃于此的众多篆刻家无疑是近现代篆刻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因国民政府内迁,从全国各地汇聚于重庆,并在此留下了大批精彩篆刻作品和印学著述。抗战胜利后,又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而分散至全国各省市。因此,抗战时期陪都篆刻艺术对当代篆刻的深刻影响,决不仅仅体现在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而是辐射至全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陪都重庆 篆刻艺术 当代篆刻 发展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书法艺术发展简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龙红 姜贤俊 《艺术探索》 2011年第6期18-22,142,共5页
抗战时期的重庆,为民族解放而战斗的思想与各种形式运动的开展以及反映现实的艺术创作等,构成了一个息息相关的宏大系统。在这种大背景下,陪都重庆的书法艺术发展呈现出了别样面貌。基于战时文化、美术现状的总体背景,去考察陪都重庆书... 抗战时期的重庆,为民族解放而战斗的思想与各种形式运动的开展以及反映现实的艺术创作等,构成了一个息息相关的宏大系统。在这种大背景下,陪都重庆的书法艺术发展呈现出了别样面貌。基于战时文化、美术现状的总体背景,去考察陪都重庆书法艺术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原因,也应是我们研究陪都重庆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陪都重庆 文化 美术 书学观念 发展原因
下载PDF
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10-115,共6页
区域文化与文学形成与存在的空间之维,呈现出区域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一方面表现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陪都效应,另一方面表现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山城意象,共同扩大了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在中国文化与... 区域文化与文学形成与存在的空间之维,呈现出区域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一方面表现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陪都效应,另一方面表现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山城意象,共同扩大了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在中国文化与文学现代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重庆 文化与文学 地理性
下载PDF
陪都重庆抗战文学的文学史阅读与考察——对七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病象的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冯肖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48,共5页
自建国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与出版已有诸多成熟的文本,在这些史著中,对于抗战文学内容的秉笔直书及相应篇幅的编排都存在着近似的"同一律"病象,即重墨于解放区文学,轻疏于国统区文学,尤其淡化陪都重庆抗战文学的书... 自建国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与出版已有诸多成熟的文本,在这些史著中,对于抗战文学内容的秉笔直书及相应篇幅的编排都存在着近似的"同一律"病象,即重墨于解放区文学,轻疏于国统区文学,尤其淡化陪都重庆抗战文学的书写,反映出文学史家们在这一问题上后著复前著,一路步尘沿袭的顺延、回避修史理念,使得陪都重庆抗战文学史实长期处于遮蔽状态。如何重新认知陪都重庆抗战文学史实的双重意义,进一步去反思、寻找造成这些问题的症结,厘清和重新修正史家的修史理念,是本世纪文学史家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重庆 抗战文学史实 病象思考
下载PDF
陪都重庆在台湾光复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林真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8年第3期61-70,共10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陪都重庆确定了收复台湾的目标和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设立了四个对台工作机构,加强了对台湾革命团体的领导和支持,并以重庆为主阵地推动并开展收复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抗战胜利后台湾的顺利接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陪都重庆 台湾光复 历史地位 作用
下载PDF
二战时期“飞虎队”驻节陪都重庆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小华 敖依昌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24-28,共5页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在长达6年零10个月的时间里,对陪都重庆及周边区县实施无差别的轰炸。为了有效抵抗日军的狂轰滥炸,赢得西南大后方的"制空权",1941年8月1日,"飞虎队"...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在长达6年零10个月的时间里,对陪都重庆及周边区县实施无差别的轰炸。为了有效抵抗日军的狂轰滥炸,赢得西南大后方的"制空权",1941年8月1日,"飞虎队"正式成立,陈纳德为指挥官。1942年6月初,根据战略需要,飞虎队司令部移驻重庆白市驿机场,以拱卫陪都空域安全,解除日本的空袭威胁。飞虎队司令部在驻渝期间,一共发动并参与了多次大型空中战斗,战绩辉煌,保障了重庆的战时稳定和相对安全。另外,飞虎队驻渝期间,还全力护航"驼峰航线",护送国共领导人出席国际会议,慷慨解囊赈济中国军民,其博爱情怀与奉献精神赢得了中国军民的拥护和感激,双方建立起坚固持久的战时友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飞虎队 陈纳德 陪都重庆 制空权
下载PDF
试论陪都重庆的文化建构两维度 被引量:3
8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10,共6页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文化建构,高度体现出中国区域文化发展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双重维度,因而陪都重庆文化作为区域文化发展的战时典范,拥有了抗战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全国性中心地位,并显现出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方向。
关键词 陪都重庆 文化建构 时空维度 区域文化 文化发展
下载PDF
试析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 被引量:2
9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13,共5页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陪都重庆出现了众多文学期刊,在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期刊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不仅表明了陪都重庆已经成为战时中国的全国文化中心,同时也确认了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已经体现出中国文学战时发展的主流方向。对陪都重...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陪都重庆出现了众多文学期刊,在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期刊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不仅表明了陪都重庆已经成为战时中国的全国文化中心,同时也确认了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已经体现出中国文学战时发展的主流方向。对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进行全面的整理研究,无疑有助于对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进行价值的重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陪都重庆 文学期刊
下载PDF
简析陪都重庆的游记小品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明工 《抗战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118-125,共8页
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散文书写,无论是游记,还是小品,在抗战前期都面临着报告文学热的挤压而勉力生存;在抗战后期重返美文而渐入佳境,不仅开拓出一份独特的文学景观,更是留下一方有待欣赏与研究的文学天地。
关键词 陪都重庆 游记 小品
原文传递
陪都重庆的现实剧与历史剧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4-18,44,共6页
陪都重庆的话剧创作中现实剧与历史剧并存,完整地显现出战时生活中的现实追求与历史追寻,通过喜剧、悲剧、正剧的多种体裁,来进行史诗性的文学叙事,以展示重庆话剧运动在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戏剧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 陪都重庆 现实剧 历史剧
下载PDF
简论区域文学的全国代表性——以陪都重庆戏剧运动为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1-14,共4页
以中国现代文学的区域发展为基点,以陪都重庆戏剧运动为例,通过主导性影响与主流性地位这两个向度的探讨,确证陪都重庆文学运动在抗战时期体现了区域文学的全国代表性。
关键词 区域文学 全国代表性 陪都重庆戏剧运动
下载PDF
试论陪都重庆现代诗歌发展的多样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明工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4-39,共6页
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成为全国文化中心,促进了重庆现代诗歌进入多样化的发展新阶段,不仅以诗歌的个人创造展现出重庆形象,而且以诗歌的的区域发展引导着中国现代诗歌的阶段性发展。
关键词 陪都重庆 现代诗歌发展 多样化
下载PDF
深化抗战美术研究——《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书画艺术年谱》序
14
作者 陈池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63,共3页
由重庆大学龙红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书画艺术研究及其数字化应用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书画艺术年谱》的公开出版,对于抗战美术史及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均具有特殊的学术意... 由重庆大学龙红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书画艺术研究及其数字化应用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书画艺术年谱》的公开出版,对于抗战美术史及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均具有特殊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是深化抗战美术研究的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书画艺术 陪都重庆 美术研究 年谱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美术史研究 公开出版
下载PDF
简论陪都重庆的“新现实主义”论辩
15
作者 郝明工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陪都重庆的"新现实主义"论辩,始于来自苏联文坛的政治影响,终于反省这一政治影响。由此,必须更新现实主义传统,在战时坚持批判现实,以踏上现实主义的中国之路。
关键词 陪都重庆 “新现实主义” 论辩
下载PDF
试析陪都重庆的“民族文学运动”
16
作者 郝明工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5,共5页
陪都重庆的"民族文学运动",一开始就遭到政治性批评,而缺乏学术性考察,这就需要进行历史还原,通过文本解读以还其本来面目,从而给予其应有的评价,来澄清长期以来的种种偏见。
关键词 陪都重庆 民族文学运动 历史还原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作家创作心态研究
17
作者 王鸣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20-25,共6页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作家们的共同心声是救亡图存。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环境的改变,他们创作的群体心态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抗战初期的鼓动宣传和对民族命运的认真思考,到抗战中期担负的救亡责任和个人难以融入时代的困惑,终止于抗战后...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作家们的共同心声是救亡图存。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环境的改变,他们创作的群体心态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抗战初期的鼓动宣传和对民族命运的认真思考,到抗战中期担负的救亡责任和个人难以融入时代的困惑,终止于抗战后期难返故土的愤懑和对中国向何处去的忧虑。因作家们的艺术个性和生存境况不尽相同,在具体的创作中又呈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和艺术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陪都重庆 作家 创作心态
下载PDF
抗战期间以御灾防卫为契机的陪都重庆旧市区改造
18
作者 谢璇 《华中建筑》 2010年第6期80-83,110,共5页
在近代抗日战争期间,战时首都重庆遭到日军长达五年多的无差别轰炸,给重庆城市带来灾难性的破坏,但也给重庆提供了遵循现代城市功能,要求重建城市的机遇。为了城市的减灾防御,国民政府在重庆的旧市区进行了开辟火巷等战时特殊的城市建... 在近代抗日战争期间,战时首都重庆遭到日军长达五年多的无差别轰炸,给重庆城市带来灾难性的破坏,但也给重庆提供了遵循现代城市功能,要求重建城市的机遇。为了城市的减灾防御,国民政府在重庆的旧市区进行了开辟火巷等战时特殊的城市建设。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空袭给城市所造成的损失;而且在废墟中重新梳理城市,通过对城市功能和空间格局的改造,进一步地推动了重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期间 御灾防卫 陪都重庆 旧市区改造
下载PDF
抗战烽火中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
19
作者 郝明工 《红岩春秋》 2012年第5期157-160,共4页
1937年后,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政治、文化中心均由东向西转移,在大后方形成了陪都重庆这一文学中心。在重庆,文学期刊如百花绽放,不仅数量在50种以上,而且涌现了一批包括《抗战文艺》在内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为... 1937年后,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政治、文化中心均由东向西转移,在大后方形成了陪都重庆这一文学中心。在重庆,文学期刊如百花绽放,不仅数量在50种以上,而且涌现了一批包括《抗战文艺》在内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为抗战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它们的出现,标示着陪都重庆大后方文学中心地位的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重庆 文学期刊 抗战文艺 烽火 中国抗日战争 1937年 大后方文学 文化中心
下载PDF
陪都重庆与现代青年的战时培养
20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2-47,共6页
抗战时期,随着中国大学从东部迁往西部,陪都重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心,加快了现代青年的培养与中国大学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 陪都重庆 现代青年 战时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