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朝帝王陵前石刻
- 1
-
-
作者
任荣贵
-
出处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5年第12期32-32,共1页
-
文摘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第24课有一幅插图题为《南朝帝王陵前石刻》,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该图这样注释“宋、齐、梁、陈帝王陵前都配备石狮子以表威严,南京近郊这一类陵墓有28座,这是其中之一。”此说不够严密,笔者在此对南朝帝王陵前石刻做一简单介绍。古代墓葬前有石刻装饰亦属陵园制度之一,它们最初是墓前的标志,后作为仪仗侍卫。从汉代起,大型墓前就有这些装饰。
-
关键词
陵前石刻
南朝
九年制义务教育
中国历史
装饰
教学用书
石柱
南京地区
神道
汉代
-
分类号
G634.5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东晋帝陵有无石刻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蔚然
-
机构
南京市博物馆
-
出处
《东南文化》
1987年第3期83-86,共4页
-
文摘
一、陵墓分布和所在位置 建立江左的东晋王朝,自公元317年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开始,至公元420年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为刘裕所取代为止,先后共十一帝,除废帝司马奕死后葬地不明外,其余十帝均葬建康,葬地有鸡笼山之阳,钟山之阳和幕府山前三处。 葬在鸡笼山之阳的有元、明、成、哀四帝。这处葬地史籍中称为“西陵”。《晋书》成帝咸和三年二月,苏峻乱,“假领军将军卞壶节,帅六军、及峻战于西陵,王师败绩。”虽然已往曾有人认为该地正当建康宫范围之内,西陵在此的可能性不大。
-
关键词
帝陵
陵前石刻
鸡笼山
五陵
景定建康志
石兽
陵墓
钟山
金陵
西陵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中日唐陵石刻保护
- 3
-
-
作者
齐扬
-
出处
《文博》
2005年第4期7-,共1页
-
文摘
陕西唐陵石刻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尤其顺陵、桥陵、乾陵石刻是其典型的艺术体现.顺陵是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陵前石刻现存有34件,石走狮和天禄是其中的精品.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石刻总计124件,内城东、西、北门之外各有石狮两尊,北门外另有仗马和控马人各3对,号称"六龙".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陵园石刻更富于写实性,堪称唐陵石刻艺术之冠,陵园现存石刻50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珍贵文物长期遭受着自然风化和破坏,大部分石刻现状堪忧.
-
关键词
石刻艺术
唐陵
唐高宗李治
陵前石刻
仗马
顺陵
控马
唐睿宗
桥陵
乾陵石刻
-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唐永康陵调查记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巩启明
-
出处
《文博》
1998年第5期3-7,共5页
-
文摘
近几年来,笔者主持中德合作唐陵调查研究的课题项目,在对初唐诸陵的研究中,于1996年秋及1997年春两次赴三原县对唐永康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予以介绍.一 唐永康陵,是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之墓,位于三原县陵前乡石马道村北及候家村西南约100米处.宋敏求《长安志》卷20载:“唐景皇帝永康陵在县西北十八里丰原、万寿两乡大淡村,封内二十五里”.并注引《唐陵庙记》所载“在西北三十里”存疑.
-
关键词
永康
三原县
神道碑
陵前石刻
石马
独角兽
陪葬墓
石辟邪
西安碑林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明祖陵浅探
- 5
-
-
作者
蒋中健
-
机构
江苏泗洪县文教局
-
出处
《东南文化》
1988年第1期124-130,共7页
-
文摘
明祖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祖上的陵寝,位于泗州城北十三里的杨家墩,今在江苏省盱眙县管镇乡明陵村境内。(图一) 明祖陵营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原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图二)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被洪水淹没,长眠于水中达三百年之久。现地面建筑无存,唯陵前石刻及部分石柱础被埋于泥水之中。
-
关键词
明祖陵
陵前石刻
建筑规模
洪水淹没
江苏省
公元
朱元璋
泗州城
盱眙县
明太祖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漫谈唐代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尚民杰
-
机构
西安唐代艺术博物馆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14-118,107,共6页
-
文摘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巨大的成就,正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产生了唐代所特有的艺术风格。唐代的艺术风格,从表现形式上活泼多样,体现了随意性,这种随意性也可以说是人的主体性;从心理素质上说它体现了一个民族蓬勃向上的气质和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创造力,生动的显示了唐代社会的时代风貌。 唐代的艺术门类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建筑、雕塑、书法、绘画、诗歌,乐舞等。这些艺术创造与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又体现了大致相同的审美情趣。在这些艺术表象的背后起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呢?
-
关键词
艺术风格
陵前石刻
仕女
陶俑
长安城
唐诗
造型风格
草书
人的主体性
艺术创作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简述帝王陵墓的殉葬、俑坑与石刻
被引量:3
- 7
-
-
作者
陈长安
-
出处
《中原文物》
1985年第4期72-77,共6页
-
文摘
生居死葬,自古皆然。我国古代的丧葬礼制与死者生前的社会生活关系紧密,因此,历代墓葬成为考古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帝王陵墓又为历代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据所看到的帝王陵墓的殉葬、俑坑和石刻材料,对其葬习和演变作一分析。
-
关键词
帝王陵墓
陵前石刻
我国古代
俑坑
石刻材料
武则天
考古研究
墓葬
都城
陪葬墓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陕西耀县董家河金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5
- 8
-
-
-
机构
铜川市考古研究所
-
出处
《文博》
1998年第1期17-20,83,共5页
-
文摘
董家河金墓位于陕西省耀县董家河镇西塬上。地处西铜一级公路西侧,东距董家河镇0.5公里(图一)。1996年7月,为配合铜川市铝厂自备电厂工地建设,我所对工地选址全面钻探,确认此地是一处汉至北朝时期的居住遗址。金代墓葬位于遗址的东南部,1997年元月对其作以清理,编号97YDM1、M2(简称M1、M2)。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关键词
陕西耀县
金代墓葬
考古研究所
陵前石刻
文物考古工作
铜川市
甘泉县
土洞墓
永宁乡
随葬物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谈中国古典雕刻的社会地位
- 9
-
-
作者
解少勃
-
机构
郑州大学美术系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3年第3期22-23,共2页
-
文摘
提及中国古典雕刻,人们立刻会想到那些稚拙朴素、原始而神秘的彩陶;古色斑斓、狞厉神秘的青铜器;布局严谨、雄浑刚健、显示皇家气派的陵前石刻;造型冼练、生动传神、抚慰死者灵魂的墓葬陶俑;气魄宏大、令人望而起皈依佛教之心的佛像;装饰建筑空间、建筑物整体或建筑部件的建筑雕塑。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功用的古典雕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方式。也正是这些古代遗存,使得中国古典雕刻独具特色、自成体系。今天当我们面对这一件件、一座座震撼人心的古典雕刻时,很难想像它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在一种怎样的历史背景及社会氛围中艰难产生的。
-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肖像雕塑
建筑雕塑
审美意识
布局严谨
陵前石刻
社会氛围
石窟造像
社会地位
情感表达
-
分类号
J305
[艺术—美术]
-
-
题名唐李宪墓研究拾遗
- 10
-
-
作者
呼林贵
尹夏清
-
出处
《上海文博论丛》
2005年第2期28-33,共6页
-
文摘
惠陵——李宪夫妇合葬墓,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城西三合乡三合村北,200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作了抢救性的发掘,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文物,也弄清了陵园及墓葬形制,尤其是墓中出土的哀册和谥册与史书互证,确证了属李宪夫妇墓不伪。李宪乃唐睿宗嫡长子,玄宗李隆基的哥哥,
-
关键词
墓葬形制
抢救性
谥册
壁画墓
惠陵
唐墓
唐睿宗
三合乡
陵前石刻
哀册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唐恭陵调查纪要
被引量:10
- 11
-
-
作者
若是
-
出处
《文物》
1985年第3期43-45,47+105,共5页
-
文摘
河南省堰师县缑氏公社滹沱村村南景山上,有唐高宗太子李宏(《新唐书》作弘,今从碑文作宏——下同)墓,俗称"太子冢"。按《新唐书·列传第六》及墓前高宗所撰《唐孝敬皇帝睿德纪》碑文,均称李宏为"孝敬皇帝";其墓虽为太子墓,而陵墓规制"尽用天子礼",墓号"恭陵"。因此,在唐王朝十八陵之外,尚应有此一陵待记。 1963年恭陵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有关陵墓规制及陵前石刻未见公开报道,因此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83年,河南省洛阳地市区划进行调整,原属洛阳地区之偃师、孟津、新安三县划归洛阳市。11月下旬,洛阳市文化局、洛阳市文物管理处等单位对三县文物现状进行了调查,偃师的恭陵是这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之一。现就恭陵调查所及,记述如次。
-
关键词
河南省
洛阳市
新唐书
唐高宗
洛阳地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
调查所
规制
陵前石刻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兴宁陵石雕艺术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员安志
-
出处
《美术》
1984年第4期62-63,共2页
-
文摘
兴宁陵是北周李昺墓。陵址在陕西省咸阳市东红旗公社红旗大队之北原上,离咸阳市30多华里。唐代从高祖李渊到僖宗李儇,有十八个皇帝陵墓在关中,称为“唐十八陵”。兴宁陵是“唐十八陵”之前较早的一座陵墓,建筑形制,特别是陵前的石刻群对“唐十八陵”有明显的影响。兴宁陵前的石刻群是诸唐陵石刻发展的雏型。神道两侧的石华表、石麒麟、石马、石狮等,都是饰墓之物。整个布局铺排有序,为后来各陵仿效,成为唐帝陵墓格局、陈设的样板。正因为如此,所以也是唐陵石刻艺术趋于刻板僵滞的开始。
-
关键词
唐十八陵
石刻艺术
唐陵
李儇
李渊
石雕艺术
建筑形制
石马
石麒麟
陵前石刻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介绍陕西省博物馆新建的石刻艺术陈列室
- 13
-
-
作者
何正璜
-
出处
《文物》
1964年第1期47-48,共2页
-
文摘
陕西省博物馆新建成的大型石刻艺术陈列室,在1963年国庆十四周年时正式开放了。石刻艺术陈列室是新建的民族形式的建筑,结构壮丽。里面陈列了由汉到唐这一历史时期内的六十种八十余件石刻,有圆雕、浮雕、平雕和线刻各种类型。其中著名的有东汉末期的双狮,唐"昭陵六骏"中的四骏,大犀牛,白玉石菩萨像等,都是国内罕见的佳作,是我国除石窟以外最大的一处雕刻艺术宝库。
-
关键词
石刻艺术
陈列室
陕西省
陵前石刻
省博物馆
民族形式
历史时期
东汉末
玉石
犀牛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20世纪关中唐代墓葬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程义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唐史论丛》
2008年第1期295-310,共16页
-
文摘
西安及其周边地区(以下简称西安地区或关中地区)是唐代的都城所在地,因而上自皇亲国戚,下至布衣平民都想在这里一展宏图,死后也愿意埋葬在附近。再加上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倡导大臣陪葬帝陵,大臣也以此为荣,因而在渭北唐陵区里形成了为数众多的陪葬墓。这些数量众多、级别丰富的各类墓葬遗存是中国隋唐考古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
关键词
唐墓
壁画墓
唐陵
土洞墓
镇墓兽
三彩
陵前石刻
塔式罐
章怀太子
壁画内容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