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9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杂志征稿启事
1
《陶瓷》 2025年第3期122-122,共1页
《陶瓷》杂志主要包括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日用陶瓷、先进陶瓷、电子陶瓷及陶瓷机械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等的研制和应用。辟有“综述”、“研究与开发”、“生产应用”、“窑炉与热工”、“卫生陶瓷... 《陶瓷》杂志主要包括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日用陶瓷、先进陶瓷、电子陶瓷及陶瓷机械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等的研制和应用。辟有“综述”、“研究与开发”、“生产应用”、“窑炉与热工”、“卫生陶瓷”、“建筑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卫生陶瓷 工业陶瓷 建筑陶瓷 陶瓷机械 日用陶瓷 电子陶瓷 无机非金属材料 先进陶瓷
下载PDF
《佛山陶瓷》杂志 征稿启事
2
《佛山陶瓷》 2025年第3期187-187,共1页
《佛山陶瓷》杂志创刊于1991年,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及陶瓷机械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新设备等研制和应用,辟有“专家门诊”、“生产与应用”、“机械与设备”、“环保与... 《佛山陶瓷》杂志创刊于1991年,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及陶瓷机械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新设备等研制和应用,辟有“专家门诊”、“生产与应用”、“机械与设备”、“环保与节能”、“经营与管理”、“陶瓷艺术”、“研究与探讨”、“综述与评述”及“知识讲座”等面向读者、贴近市场的栏目,广受读者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陶瓷 无机非金属材料 建筑卫生陶瓷 工业陶瓷 陶瓷机械 艺术陶瓷 日用陶瓷 机械与设备
下载PDF
《佛山陶瓷》杂志征稿启事
3
《佛山陶瓷》 2025年第2期M0004-M0004,共1页
分享你的心得!展示你的才华!《佛山陶瓷》杂志创刊于1991年,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及陶瓷机械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新设备等研制和应用,辟有“专家门诊”、“生产与应用”... 分享你的心得!展示你的才华!《佛山陶瓷》杂志创刊于1991年,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及陶瓷机械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新设备等研制和应用,辟有“专家门诊”、“生产与应用”、“机械与设备”、“环保与节能”、“经营与管理”、“陶瓷艺术”、“研究与探讨”、“综述与评述”及“知识讲座”等面向读者、贴近市场的栏目,广受读者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陶瓷 无机非金属材料 建筑卫生陶瓷 工业陶瓷 陶瓷机械 艺术陶瓷 日用陶瓷 机械与设备
下载PDF
新型陶瓷材料的特性与技术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淑梅 周竹发 《江苏陶瓷》 CAS 2004年第3期1-5,共5页
综述了新型陶瓷材料的分类、特性及需求,阐述了其在航空航天、汽车、轴承、军事等方面的应用,着重探讨了新型陶瓷材料研究近况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陶瓷材料 精细陶瓷 非金属材料 结构陶瓷 功能陶瓷 市场需求 陶瓷轴承 航空航天材料 汽车零部件 陶瓷基复合材料 陶瓷分离膜 金属陶瓷 陶瓷涂层 纳米陶瓷 梯度陶瓷材料 synerey陶瓷 仿生层状复合陶瓷材料
下载PDF
伯纳德·拉克汉姆中国陶瓷文化艺术遗产译介研究述评
5
作者 彭利元 黄子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51-57,共7页
作为一名对中国陶瓷文化艺术遗产颇有研究的英国著名学者,伯纳德·拉克汉姆的相关贡献尚未引起国内学界足够关注。他对中国陶瓷的研究译介主要分为汉唐陶瓷、宋代陶瓷、明清陶瓷三个方面。拉克汉姆探讨了汉唐陶瓷材质和形态上的突... 作为一名对中国陶瓷文化艺术遗产颇有研究的英国著名学者,伯纳德·拉克汉姆的相关贡献尚未引起国内学界足够关注。他对中国陶瓷的研究译介主要分为汉唐陶瓷、宋代陶瓷、明清陶瓷三个方面。拉克汉姆探讨了汉唐陶瓷材质和形态上的突破与文化内涵;其宋代陶瓷研究则聚焦于高岭土、龙泉青瓷的技术创新以及滁州窑刮花工艺对西方陶瓷的影响;其对明清陶瓷的研究最为深入,主要探讨了这一时期瓷器的文化象征和社会背景,揭示了陶瓷如何反映宗教、哲学思想以及社会价值观。梳理研究拉克汉姆对中国陶瓷文化艺术遗产的西传贡献,为理解中国陶瓷文化在海外影响及传播提供独特视角,对践行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纳德·拉克汉姆 中国陶瓷文化艺术遗产 海外传播 汉唐陶瓷 宋代陶瓷 明清陶瓷
下载PDF
《陶瓷学报》投稿指南
6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陶瓷学报》是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陶瓷科技期刊,偏重于学术研究与应用。《陶瓷学报》于1980年创刊,现为双月刊,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及重点期刊。凡向《陶瓷学报》... 《陶瓷学报》是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陶瓷科技期刊,偏重于学术研究与应用。《陶瓷学报》于1980年创刊,现为双月刊,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及重点期刊。凡向《陶瓷学报》投稿者,须注意以下事项:1.本刊侧重刊发陶瓷科技论文,兼及陶瓷艺术类学术论文。稿件包括陶瓷材料及工艺、陶瓷机械、陶瓷标准与检测、陶瓷艺术及理论等,涵盖先进陶瓷、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古陶瓷、艺术陶瓷等诸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 重点期刊 高校特色 建筑卫生陶瓷 景德镇陶瓷 陶瓷机械 艺术陶瓷 日用陶瓷
下载PDF
高熵金属硼化物超高温陶瓷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峻西 段娟 +2 位作者 刘镇源 张达 梁风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6,共15页
多主元素概念的提出为开发适用于先进涡轮机发动机、核反应堆和高超声速飞行器等极端环境的新型高熵陶瓷材料开辟了广阔前景。作为一种新型高熵陶瓷,高熵金属硼化物具有高硬度、高温强度、低热导率和抗辐照性能,适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多主元素概念的提出为开发适用于先进涡轮机发动机、核反应堆和高超声速飞行器等极端环境的新型高熵陶瓷材料开辟了广阔前景。作为一种新型高熵陶瓷,高熵金属硼化物具有高硬度、高温强度、低热导率和抗辐照性能,适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本文详细综述了高熵金属硼化物粉体及其陶瓷的制备技术,评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在超硬陶瓷和超高温陶瓷领域研究进展的概述,揭示了高熵金属硼化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前沿地位。最后,对高熵金属硼化物的未来研究方向(如先进粉体制备技术、高效陶瓷烧结技术、机器学习和计算机模拟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促进其制备、性能提升和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金属硼化物 粉体制备 陶瓷烧结 结构特性 超硬陶瓷 超高温陶瓷
下载PDF
直升机特定结构先进陶瓷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8
作者 谌广昌 段小明 +12 位作者 朱金荣 龚情 蔡德龙 李宇航 杨东雷 陈彪 李新民 邓旭东 余瑾 刘博雅 何培刚 贾德昌 周玉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44,共20页
为进一步拓展先进陶瓷材料在直升机结构领域的应用,本文对国内外直升机结构用先进陶瓷材料进行了审视和回顾,重点关注直升机能量冲击防护部位、能量转换部件及腐蚀防护区域等特定结构部位用各类先进陶瓷材料,对比分析国内外先进陶瓷材... 为进一步拓展先进陶瓷材料在直升机结构领域的应用,本文对国内外直升机结构用先进陶瓷材料进行了审视和回顾,重点关注直升机能量冲击防护部位、能量转换部件及腐蚀防护区域等特定结构部位用各类先进陶瓷材料,对比分析国内外先进陶瓷材料在直升机上述特定结构部位的应用差距,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高速动态冲击能量防护部位应发展反应烧结曲面一体化成型的非透明装甲陶瓷材料和多晶透明装甲陶瓷材料,低能量冲击防护部位应发展与环氧树脂基基材兼容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热能冲击防护部位应发展陶瓷基/树脂基混杂复合材料(Hybrid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HCMC-PMC),机械能与电能转换部件应发展以高性能微型压电陶瓷薄膜功能器件及柔性混合电子结构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电磁能与热能转换部件应发展与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兼容的纤维增强吸波陶瓷基复合材料,腐蚀防护区域应发展高性能耐磨腐蚀防护用溶胶-凝胶涂层。同时,应大力构建直升机装备高速动态能量冲击防护机理及防护材料抗弹击性能优化机制,并发展垂直起降飞行器多功能复合材料数字试验验证技术,以显著缩短先进陶瓷材料的研发及装机应用周期并降低验证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特定结构 先进陶瓷 微型压电陶瓷 多功能复合材料 数字化试验验证技术 综述
下载PDF
聚合物基陶瓷化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贾晓莹 李博弘 +2 位作者 徐晓沐 徐鑫 关悦瑜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8期48-50,53,共4页
聚合物基陶瓷化复合材料具有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陶瓷的优异性能,可在高温下变成多孔结构和冲击陶瓷层,陶瓷层可阻碍热量传递,隔离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因此具有很好的阻燃和耐火作用,是一种新型耐火和耐高温材料。介绍了聚合物基陶瓷... 聚合物基陶瓷化复合材料具有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陶瓷的优异性能,可在高温下变成多孔结构和冲击陶瓷层,陶瓷层可阻碍热量传递,隔离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因此具有很好的阻燃和耐火作用,是一种新型耐火和耐高温材料。介绍了聚合物基陶瓷化复合材料的组成及其陶瓷化机理,综述了聚合物基陶瓷化复合材料的分类,包括橡胶类陶瓷化复合材料、乙烯聚合物基陶瓷化复合材料、环氧树脂基陶瓷化复合材料、酚醛树脂基陶瓷化复合材料等。未来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陶瓷填料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制备高效阻燃剂和高效陶瓷化体系的设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橡胶类陶瓷化复合材料 乙烯聚合物基陶瓷化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基陶瓷化复合材料 酚醛树脂基陶瓷化复合材料
下载PDF
艺术美学视野下中国陶瓷诗的意蕴研究
10
作者 张景玲 刘明霞 《山东陶瓷》 2025年第2期36-42,共7页
陶瓷诗是陶瓷艺术和诗歌创作相互融合的产物,中国陶瓷诗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通过文献分析和典型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艺术美学的视角探讨陶瓷诗中的陶瓷之美、工艺之美和意境之美,从而深刻把握其中的美学意蕴。陶瓷艺术... 陶瓷诗是陶瓷艺术和诗歌创作相互融合的产物,中国陶瓷诗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通过文献分析和典型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艺术美学的视角探讨陶瓷诗中的陶瓷之美、工艺之美和意境之美,从而深刻把握其中的美学意蕴。陶瓷艺术与诗歌相互借鉴,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新启示,并共同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艺术美学 陶瓷之美 工艺之美 意境之美
下载PDF
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的制备、性能与应用
11
作者 邵长伟 王驰原 +1 位作者 龙鑫 王小宙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65,共26页
先驱体转化法是制备高性能陶瓷材料的重要方法,尤其在连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FRCMC)的制备、元素组成与微结构调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具有多元素含量可调、化学键合结构可控的特点,构建了不同结构特征和特殊性能的... 先驱体转化法是制备高性能陶瓷材料的重要方法,尤其在连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FRCMC)的制备、元素组成与微结构调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具有多元素含量可调、化学键合结构可控的特点,构建了不同结构特征和特殊性能的陶瓷材料。近几年,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与制备技术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梳理了2016年至今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的主要特点,然后以先驱体转化陶瓷产物的典型特点为分类依据,分别从SiBCN陶瓷先驱体及其陶瓷产物、连续SiBCN陶瓷纤维、SiBCN基复合材料和功能化SiBCN陶瓷4个方面综述了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和重点任务,期望为SiBCN陶瓷研制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先进陶瓷材料的发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驱体转化陶瓷 硅硼碳氮陶瓷(SiBCN) 陶瓷纤维 陶瓷基复合材料 功能陶瓷
下载PDF
现代陶瓷艺术在发泡材料影响下的发展与应用
12
作者 葛雨涵 《陶瓷》 2025年第3期51-53,共3页
随着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创作者的思想持续变化,不再满足于运用传统泥釉料进行创作,在探索陶瓷新材料上进行不断的实验,使陶瓷艺术表现更趋多元化。发泡陶瓷作为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具有独特的肌理。普通陶瓷材料经烧制后会产生收缩,而添... 随着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创作者的思想持续变化,不再满足于运用传统泥釉料进行创作,在探索陶瓷新材料上进行不断的实验,使陶瓷艺术表现更趋多元化。发泡陶瓷作为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具有独特的肌理。普通陶瓷材料经烧制后会产生收缩,而添加发泡材料的陶瓷会在熔融温度范围内不同程度的膨胀起泡,产生类似海绵的多孔特征。发泡材料在陶瓷艺术领域的应用,促使艺术家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重新回归到陶瓷材料本身的探索中。笔者着眼于发泡材料在艺术表达中的发展,从造型与装饰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艺术创作中的潜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艺术 陶瓷材料 发泡陶瓷
下载PDF
在碳化物陶瓷中构筑金属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
13
作者 鲍伟超 郭晓杰 +5 位作者 辛晓婷 彭湃 王新刚 刘吉轩 张国军 许钫钫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2,共6页
在保持结构陶瓷高硬度的同时提高其韧性和塑性,可以显著拓展其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前景,其中微结构设计是一项重要策略。本工作研究了在碳化物陶瓷中构筑金属单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的可行性。以过渡金属单质、石墨和少量Al为原材料,采用... 在保持结构陶瓷高硬度的同时提高其韧性和塑性,可以显著拓展其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前景,其中微结构设计是一项重要策略。本工作研究了在碳化物陶瓷中构筑金属单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的可行性。以过渡金属单质、石墨和少量Al为原材料,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工艺在1900℃和30 MPa压力下制备不同组元数的过渡金属碳化物陶瓷,发现只有高熵(TiZrHfNbTa)C陶瓷形成了Al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该结构不是长程序的单相化合物(如MAX相),而是一种无周期性的碳化物和金属单原子层交叉堆叠的复合物。通过纳米至原子尺度的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谱表征,揭示了少量Al单原子层无周期性地嵌入高熵碳化物面心立方结构的{111}面。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形成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的关键因素不是Al在不同碳化物晶格中的扩散差异,而是高熵带来的热力学稳定性、晶格畸变和迟滞扩散效应等。本研究有助于推动结构陶瓷中原子尺度微结构的设计和调控,从而获得硬度-强度-韧性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结构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陶瓷 高熵碳化物陶瓷 金属原子层分相 共生结构
下载PDF
陶瓷王国漫游
14
作者 廖桂华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1期56-59,共4页
陶瓷,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可以说是一类既熟悉又陌生的无机非金属制品或材料。说它为人们所熟悉,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其存在;说它陌生,是因为现代新型陶瓷材料的发展之迅速,其性能之奇异,其应用之新颖与广泛,令人们感到不... 陶瓷,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可以说是一类既熟悉又陌生的无机非金属制品或材料。说它为人们所熟悉,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其存在;说它陌生,是因为现代新型陶瓷材料的发展之迅速,其性能之奇异,其应用之新颖与广泛,令人们感到不可思议,预料不及。 传统的陶瓷制品,或称普通陶瓷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等,主要是采用粘土及其他天然硅酸盐矿物原料,经过原料加工、成型、高温煅烧而成。这类制品的矿物组成主要还是硅酸盐矿物,故被视为典型的硅酸盐制品。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及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对陶瓷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陶瓷科技工作者因此而不断研制出了许多新型陶瓷材料,如高温陶瓷、铁电陶瓷、导电陶瓷、生物陶瓷等。我国习惯上称这类陶瓷材料为特种陶瓷,日本称之为精细陶瓷,而英、美则称之为技术陶瓷或高级陶瓷。特种陶瓷的生产虽然基本上仍采用“原料处理—成型—烧成”这种传统方式,但在一些具体工艺技术上有了很大突破,尤其是采用的原料已扩大到高纯度的化工原料和合成矿物,因而使得材料的组成也扩展到了整个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范畴。所以现在一般认为,凡是采用传统陶瓷生产方法烧制而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或制品均属陶瓷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功能陶瓷 陶瓷制品 卫生陶瓷 特种陶瓷 生物陶瓷 日用陶瓷 电子陶瓷 结构陶瓷
下载PDF
陶瓷复合弹对SiC/UHMWPE陶瓷复合装甲的侵彻性能研究
15
作者 吕腾辉 陈智刚 +5 位作者 田学梁 孟凡高 陈一平 李虎则 郭景郁 王维占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8,共8页
为研究陶瓷复合弹对SiC/UHMWPE陶瓷复合装甲的侵彻性能,基于7.62 mm制式弹的结构基础,设计了一种头部采用ZrO_(2)陶瓷的复合弹,开展了制式穿甲弹和陶瓷复合弹侵彻陶瓷复合装甲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在不同着角和侵彻速度下2种... 为研究陶瓷复合弹对SiC/UHMWPE陶瓷复合装甲的侵彻性能,基于7.62 mm制式弹的结构基础,设计了一种头部采用ZrO_(2)陶瓷的复合弹,开展了制式穿甲弹和陶瓷复合弹侵彻陶瓷复合装甲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在不同着角和侵彻速度下2种弹丸的侵彻性能。结果表明:在高侵彻速度下,陶瓷复合弹穿透了SiC/UHMWPE陶瓷复合装甲,在相同着角和侵彻速度下,其侵彻性能均优于制式弹。陶瓷复合装甲的出口孔径随侵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角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ZrO_(2)陶瓷弹头阻止了弹芯和陶瓷面板相互作用时界面击溃现象的产生,保护了弹芯对陶瓷复合装甲的侵彻能力,为弹芯的后续侵彻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结果可为ZrO_(2)陶瓷材料在中小口径穿甲弹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弹 侵彻 陶瓷复合装甲 氧化锆 子弹
下载PDF
热障涂层陶瓷层结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6
作者 张佩凯 杨会凯 +2 位作者 张冲 孙金钊 殷凤仕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60,共17页
热障涂层(TBC)在先进航空航天发动机的热防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对温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对当前的热障涂层系统的热防护性能和寿命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热障涂层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已经... 热障涂层(TBC)在先进航空航天发动机的热防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对温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对当前的热障涂层系统的热防护性能和寿命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热障涂层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需要。目前,针对热障涂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设计新的TBC架构,在各种不同的设计中,层片状结构、双峰结构、柱状结构、双陶瓷层结构和功能梯度结构已经被证实能够有效提升热障涂层的高温性能和使用寿命。以上述几种不同结构的TBC为切入点,对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几种新型TBC架构进行评价。首先,系统介绍了几种陶瓷层结构的微观组织和制备方法;分析了不同陶瓷层结构的优缺点和适用性。进一步揭示了传统热障涂层的失效机理和局限性;详细分析了不同陶瓷层结构对涂层抗烧结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最后对不同的涂层结构提出了性能改进策略,并针对不同的涂层制备工艺及结构优化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提高热障涂层的性能,满足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精尖领域未来的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陶瓷层结构 双峰结构 陶瓷结构 功能梯度结构
下载PDF
红外窗口及整流罩用透明陶瓷及其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子玉 熊新锐 +3 位作者 郑雯雯 刘鹏 杨现锋 李江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6,共17页
红外窗口和整流罩是飞行器中光电系统的关键部件,飞行器的提速及各种苛刻极端工作环境对红外透明材料的光学、热学和机械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可用于红外窗口和整流罩的透明陶瓷包括氧化物透明陶瓷(Al_(2)O_(3)、MgAl_(2)O_(4)、AlON、Y... 红外窗口和整流罩是飞行器中光电系统的关键部件,飞行器的提速及各种苛刻极端工作环境对红外透明材料的光学、热学和机械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可用于红外窗口和整流罩的透明陶瓷包括氧化物透明陶瓷(Al_(2)O_(3)、MgAl_(2)O_(4)、AlON、Y_(2)O_(3)、YSZ、YAG和Y_(2)O_(3)-MgO纳米复相陶瓷),氟化物和ZnS/ZnSe 3类。本文首先比较了几类透明陶瓷的透明范围、热学和力学性能,介绍了各类陶瓷的理化特性,主要从粉体、成型、烧结等方面对不同陶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比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的差距。若要实现透明陶瓷在红外窗口和整流罩领域的应用,在合成高性能粉体,提高陶瓷致密度、减小晶粒尺寸,提高力学和光学性能,实现大尺寸、复杂形状的高品质产品制备方面还需要加大投入。最后,从光学和力学性能方面比较了各类透明陶瓷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陶瓷 红外窗口和整流罩 光学质量 热机械性能 陶瓷制备工艺
下载PDF
SiC陶瓷的3D打印成形与致密化新进展
18
作者 殷杰 耿佳毅 +3 位作者 王康龙 陈忠明 刘学建 黄政仁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5-255,共11页
SiC陶瓷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在航空航天、热端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对大尺寸和复杂形状SiC陶瓷需求的日益增长, 3D打印技术在制造周期、成本及可靠性等诸多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减材、等材制造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3... SiC陶瓷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在航空航天、热端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对大尺寸和复杂形状SiC陶瓷需求的日益增长, 3D打印技术在制造周期、成本及可靠性等诸多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减材、等材制造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3D打印方法众多,各具特点:立体光刻(Stereolithography, SLA)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和优良的表面质量,但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设计支撑结构,再加上残余应力和低固含量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其发展;激光选区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技术具有较强的材料普适性,适用于高分子、金属和陶瓷等多种材料,可实现大尺寸快速成形,且制造成本较低,但其成形素坯表面质量较低,需进行后续加工;熔融沉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技术制备的SiC陶瓷材料可借助反应烧结实现致密化,但成形素坯存在层间结合强度低、表面有较明显条纹等缺陷,并且成形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构建大型零件,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受到限制。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3D打印SiC陶瓷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成形素坯的后续高温致密化处理方法及其基本物理性能,并展望了3D打印SiC陶瓷材料的未来前景。新型3D打印技术及其与多种打印方式的融合将在陶瓷宏微观结构的精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或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陶瓷 3D打印 激光选区烧结 致密化 综述
下载PDF
一维陶瓷相增强的含碳耐火材料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红 鄢文 +3 位作者 李楠 张会 陈哲 李维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8-66,共9页
含碳耐火材料是钢铁冶炼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功能耐火材料,其良好的热震稳定性和抗渣侵蚀性显著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但含碳耐火材料在高温下易被氧化,从而导致其力学性能和高温服役性能变差,这是其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含碳耐火... 含碳耐火材料是钢铁冶炼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功能耐火材料,其良好的热震稳定性和抗渣侵蚀性显著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但含碳耐火材料在高温下易被氧化,从而导致其力学性能和高温服役性能变差,这是其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含碳耐火材料进行一维陶瓷相增强可显著提高其力学性能和高温服役性能,已成为当前含碳耐火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含碳耐火材料为研究对象,详细梳理了分布于基质(碳纤维、碳纳米管、碳化硅晶须、莫来石晶须)和分布于轻骨料-基质界面(轻骨料-碳化硅晶须和轻骨料-尖晶石)两种方式来制备一维陶瓷相增强的含碳耐火材料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和分析了两种策略下一维陶瓷相增强的含碳耐火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高温服役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含碳耐火材料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耐火材料 一维陶瓷 基质 骨料-基质界面 性能优化
下载PDF
水泥-蔗渣灰-陶瓷粉三元胶凝材料体系早期水化研究
20
作者 王晶 杨玉柱 黄维蓉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为探究工业固废蔗渣灰、陶瓷粉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单纯型重心设计方法对水泥-蔗渣灰-陶瓷粉三元胶凝体系进行混料设计,并通过凝结时间、水化热与氢核磁共振探究其早期水化性能.研究表明:蔗渣灰与陶瓷粉均... 为探究工业固废蔗渣灰、陶瓷粉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单纯型重心设计方法对水泥-蔗渣灰-陶瓷粉三元胶凝体系进行混料设计,并通过凝结时间、水化热与氢核磁共振探究其早期水化性能.研究表明:蔗渣灰与陶瓷粉均会延长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陶瓷粉的延缓幅度更大;水泥浆体水化放热峰会随着蔗渣灰掺量的增加而后移,随陶瓷粉掺量的增加而略微向前移,且蔗渣灰与陶瓷粉的掺入都会使浆体水化放热降低,72h水化程度也会降低;蔗渣灰与陶瓷粉的掺入会增加氢核磁共振信号强度,其中水泥-蔗渣灰组合的信号强度更高.水泥-蔗渣灰-陶瓷粉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三元体系可以制备凝结时间符合规范要求、水化热较低的胶凝材料,试验成果为工业固废的绿色应用以及低热混凝土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蔗渣灰 陶瓷 早期水化 氢核磁共振 水化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