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行知的高等教育改革创举及其教育家精神新探
1
作者 王运来 杜淑惠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陶行知是一位实现了教育家精神和改革家实践耦合发展的大先生,是“革命的教育家”和“教育家的革命”的典范。在投身平民教育运动之前,他业已在我国高等教育革新方面做出了若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包括力主首开“女禁”,开辟中国女子... 陶行知是一位实现了教育家精神和改革家实践耦合发展的大先生,是“革命的教育家”和“教育家的革命”的典范。在投身平民教育运动之前,他业已在我国高等教育革新方面做出了若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包括力主首开“女禁”,开辟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新天地;首倡“教学法”,以“学”为中心引领全国;引进“选科制”,拉开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大幕;创办“暑期学校”,发出以教育改造社会之嚆矢。除了大爱、奉献、创造、求真这“四种精神”之外,“平等精神”也在陶行知精神图谱上占有重要位置,因为他主张师生平等、男女平等;呼吁教学相长,“教”“学”平等;倡导知行合一,“劳力”与“劳心”平等;追求“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高等教育改革 平等精神 陶行知“五种精神”
下载PDF
陶行知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思想与实践研究
2
作者 申国昌 贺鹏丽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共4页
陶行知在总结自己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糅合古今中西教育思想精华,形成了一整套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关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思想与实践颇有独特性、创新性和前瞻性。陶行知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构建了家庭、学校、... 陶行知在总结自己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糅合古今中西教育思想精华,形成了一整套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关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思想与实践颇有独特性、创新性和前瞻性。陶行知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剖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内在逻辑关联,指出家庭是协同育人的基础,学校是协同育人的纽带,社会是协同育人的保障,三者存在于一个彼此联结的逻辑循环之中,有机联动,共同发挥作用,体现了系统思维。同时以坚持整体教育观、推行工学团组织、倡导“小先生制”等推进一体化育人的实施路径,进一步深化了中国普及教育的变革,推动了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实质性发展与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家校社 三位一体 协同育人
下载PDF
陶行知的教育调查思想与实践
3
作者 申国昌 张舒帆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7-143,共7页
陶行知的教育调查思想在本土教育变革的客观需求、他国经验的有效借鉴和个人经历的主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陶行知对教育调查在教育研究、教育试验和教育改革上的价值与功能进行了鞭辟入里地分析,对教育调查的目的、原则、方法等内... 陶行知的教育调查思想在本土教育变革的客观需求、他国经验的有效借鉴和个人经历的主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陶行知对教育调查在教育研究、教育试验和教育改革上的价值与功能进行了鞭辟入里地分析,对教育调查的目的、原则、方法等内涵做出了全面地阐释,构建了一个系统的教育调查思想体系。在教育调查实践上,追溯调查了教育的历史,系统调查了教育的现状,探索教育的未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当前我国的教育调查实践也颇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教育调查 思想 实践
下载PDF
陶行知儿童教育价值取向的三重意蕴阐释
4
作者 陶志琼 黄鑫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儿童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儿童教育主体以自身的儿童教育价值观念为基础与导向,为满足自身对儿童教育的需要而产生的儿童教育行动方向的选择偏好。陶行知儿童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造儿童的世界”的儿童本位取向;二是“以科... 儿童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儿童教育主体以自身的儿童教育价值观念为基础与导向,为满足自身对儿童教育的需要而产生的儿童教育行动方向的选择偏好。陶行知儿童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造儿童的世界”的儿童本位取向;二是“以科学之方,新教育之事”的科学本位取向;三是“小朋友是民族的未来”的民族本位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儿童教育价值取向 民族本位 儿童本位
下载PDF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情怀及其现实意蕴
5
作者 张珍珍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3期47-54,共8页
陶行知乡村教育情怀是以陶行知为核心、以其弟子为代表的致力于乡村改造的教师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具有教育救国的政治抱负、乡村改造的教育信仰和心系农民的平民情感等内涵表征。这种乡村教育情怀是在“知—情—行”的实践逻辑... 陶行知乡村教育情怀是以陶行知为核心、以其弟子为代表的致力于乡村改造的教师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具有教育救国的政治抱负、乡村改造的教育信仰和心系农民的平民情感等内涵表征。这种乡村教育情怀是在“知—情—行”的实践逻辑中被蕴育与升华的。知,即以乡村改造为己任的具身认知;情,即回馈乡土的情感共鸣;行,即全域拓展乡村教育实践。乡村教育情怀既是陶行知等人进行乡村教育改造的动力与内驱力,亦是他们在改造乡村的教育实践中蕴育而出的强烈的教育情感。改造乡村的教育实践既是陶行知等人将强烈的乡村教育情感付诸行动的体现,也是他们将这种情怀不断升华的途径。通过分析与思考陶行知乡村教育情怀的内涵与实践价值,探析出其在培育新时代教师乡村教育情怀方面的现实意义,即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政治关心为底色、以乡土情感为支撑、以知行合一为途径来培养教师乡村教育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乡村教育情怀 内涵特质 实践蕴意 现实意蕴 乡村改造
下载PDF
陶行知的生活德育论及其当代启示
6
作者 孙德玉 屈阳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31,44,124,共8页
陶行知的生活德育论既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同时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陶行知的生活德育论体系完整且意涵丰富,体现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和德育途径等多个方面... 陶行知的生活德育论既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同时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陶行知的生活德育论体系完整且意涵丰富,体现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和德育途径等多个方面。其生活德育思想不仅富有深厚的时代内涵,而且具有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它带给我们道德教育多方面的启示:德育目标应指向美好生活,德育内容必须贴近实际生活,德育方法要适应儿童生活,德育途径必须回归现实生活,德育评价要导向真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德育 集体生活 学生自治
下载PDF
陶行知家庭教育的目标内涵、践行之法及价值意蕴
7
作者 张珍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9-76,共8页
“真人”是陶行知对理想人格的设定,也是他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为陶氏四子设立的培养目标。“做真人”从阶级、时代和个体三种属性将其内涵表征为做主人、做国民和做“整个的人”。陶行知将“教学做合一”方法论延伸到家庭教育实践中,他注... “真人”是陶行知对理想人格的设定,也是他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为陶氏四子设立的培养目标。“做真人”从阶级、时代和个体三种属性将其内涵表征为做主人、做国民和做“整个的人”。陶行知将“教学做合一”方法论延伸到家庭教育实践中,他注重言传身教,擅长随才造就,讲究治事做事,将陶氏四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当下,我国家庭教育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农村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教育,城镇家庭教育异化,家庭教育缺乏有效指导,家庭教育目标重成才轻成人等。开展家庭教育可以从陶行知家庭教育实践中汲取经验,充分发挥所有家庭成员的作用,设立成人与成才并重的家庭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真人”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 家庭教育 价值意蕴
下载PDF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课程实施困境与纾解之道——基于陶行知特殊教育理论视角
8
作者 马金晶 杨屿航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课程的实施困境主要表征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课程体系建设不足;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特殊教育学校职业课程实施相对乏力等。基于陶行知特殊教育理论视角,各特殊教育学校应做到:构建专业化职业教... 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课程的实施困境主要表征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课程体系建设不足;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特殊教育学校职业课程实施相对乏力等。基于陶行知特殊教育理论视角,各特殊教育学校应做到:构建专业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夯实课程实施基础;改善职业课程实施内部条件,完善课程实施机制;以人为本,促进特殊教育职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实施面向市场与就业,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特殊教育 职业教育 职业课程 课程实施
下载PDF
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价值
9
作者 储朝晖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33,共13页
晓庄学校是陶行知在新教育运动价值导引下延续教育改进事业的创作。晓庄学校的办学是陶行知和师生们在探索中发现的过程。它以生活取向、革命意志、民主作风、科学精神、试验方法、诗化养育等鲜明特征,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破... 晓庄学校是陶行知在新教育运动价值导引下延续教育改进事业的创作。晓庄学校的办学是陶行知和师生们在探索中发现的过程。它以生活取向、革命意志、民主作风、科学精神、试验方法、诗化养育等鲜明特征,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破晓效应、生路效应、创造效应。它开辟了教育家自由创造的新模式,在晓庄实践中建立并实践了生活教育理论,从价值、方向和方法上大大增强了中国教育的现代性,凸显出教育的人本主体性,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实践先例和理论验证的载体,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晓庄学校对当今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启示在于,需要深化对教育现代化认识,增强教育改造社会实现教育强国的效能,创设教育家自主创造的条件和环境,维护村民权利为基础振兴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晓庄学校 现代化 价值
下载PDF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背景、内涵与启示
10
作者 申国昌 申慧宁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123,共7页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其家庭背景、教育经历以及实践活动影响。其主要内涵包括培养劳动技能与劳动精神的教育目标、生活劳动与生产劳动并重的教育内容、劳力上劳心与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时至今日,陶...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其家庭背景、教育经历以及实践活动影响。其主要内涵包括培养劳动技能与劳动精神的教育目标、生活劳动与生产劳动并重的教育内容、劳力上劳心与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时至今日,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在正视劳动教育价值、凝聚劳动教育内核、拓展劳动教育内容、提升劳动教育效能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能为当前我国加强劳动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劳动教育 教育思想 当代启示
下载PDF
数字时代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价值
11
作者 谢青松 许玲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6,123,共7页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是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支撑数字时代国家人才强国的优先战略,其核心内涵是技能培训要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让人才培养适应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当前我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管理运行...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是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支撑数字时代国家人才强国的优先战略,其核心内涵是技能培训要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让人才培养适应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当前我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管理运行与激励机制低效、企业机制与作用发挥不够、就业人员培训意愿不足等问题。陶行知关于终身教育、生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思想对数字时代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有以下启示:从国家层面加强政策引导和进行数字化宏观统筹;综合多要素协同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突出学习者中心和基于数字技术的教学做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教育数字化 职业技能培训 终身教育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陶行知思想在初中物理环境教育中的
12
作者 陈刚 《中学物理》 2024年第2期44-48,共5页
在“双碳”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初中学科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将陶行知思想融入环境教育便是调整和改进学科教学的方式之一.以初中物理学科为例,实施途径有:选择生活... 在“双碳”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初中学科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将陶行知思想融入环境教育便是调整和改进学科教学的方式之一.以初中物理学科为例,实施途径有:选择生活化的环境教育学习内容、开展实践化的环境教育学习过程、设计多元化的环境教育评价作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教育 陶行知思想 初中物理 “双碳”
下载PDF
陶行知:激活全面发展开拓创新的原动力
13
作者 邹开煌 《福建陶研》 2024年第1期18-18,20,共2页
我的学陶引路人。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伟大人民教育家。然而,当了近28年大学老师的我,在2007年前却是只知其人,不知其言,基本不认识陶行知,更不知其“生活教育”理论。甚至曾看到一专家说“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 我的学陶引路人。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伟大人民教育家。然而,当了近28年大学老师的我,在2007年前却是只知其人,不知其言,基本不认识陶行知,更不知其“生活教育”理论。甚至曾看到一专家说“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所言,还不屑一顾。自以为1991年就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的我,基本没读过陶行知,成长也不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 大学老师 知其人 引路人 原动力 开拓创新 福建省
下载PDF
陶行知实业教育思想: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14
作者 徐梦鑫 马香莲 赵雨诺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陶行知先生的实业教育思想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探索过程中,在“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下,在批判传统教育和“实业救国”教育思潮的历史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知行合一”学说、儒墨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陶行知实业教... 陶行知先生的实业教育思想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探索过程中,在“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下,在批判传统教育和“实业救国”教育思潮的历史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知行合一”学说、儒墨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陶行知实业教育思想的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实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在理解实业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深刻挖掘这三重逻辑的内在联系,能够使我国的实业教育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业教育思想 陶行知 生利主义
下载PDF
育才学校的回忆:民主先贤与陶行知的相关史料
15
作者 方方 徐可 《陶行知学刊》 2024年第1期4-6,共3页
从民主先贤的家族记忆中,回顾与梳理了民主人士与陶行知的交往史料,陶行知在重庆古圣寺办学,吸引了一批优秀青年,成为重庆抗战洪流的中坚力量。陶行知不仅是身体力行的教育家,也是热忱的政治活动家,对民主建国会的早期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陶行知 沈钧儒 冷中雪 袁美玲
下载PDF
陶行知:世界教育大师
16
作者 周洪宇 《陶行知学刊》 2024年第1期1-1,共1页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世界教育大师。为什么说先生是世界教育大师?先回答什么是教育家,什么是一流的教育家这两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教育家,尤其是作为一个一流的教育家,甚至作为世界教育大师,他必须至少符合五个方面的标准。第一,...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世界教育大师。为什么说先生是世界教育大师?先回答什么是教育家,什么是一流的教育家这两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教育家,尤其是作为一个一流的教育家,甚至作为世界教育大师,他必须至少符合五个方面的标准。第一,教育家必须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信仰,没有具备远大的教育理想和信仰的教育工作者,谈不上是教育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教育工作者 教育家 五个方面 大师 信仰 理想 一流
下载PDF
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17
作者 陈燕燕 《中学生英语》 2024年第12期35-36,共2页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及源泉,进行创新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将陶行知先生的创新教育思想应用到小学英语的语篇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切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能够使学生养成英语语篇学习的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及源泉,进行创新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将陶行知先生的创新教育思想应用到小学英语的语篇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切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能够使学生养成英语语篇学习的新思路,学会学习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创新个性 小学英语 创新教育思想 学会学习 语篇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下载PDF
陶行知艺友制与学前教育人才培养
18
作者 赵玲霞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
陶行知在对艺徒制进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艺友制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法。虽然两者都是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但不同点是很明显的:艺徒制之下的学徒存在人格得不到尊重等弊端,而艺友制下的师幼关系是朋友关系,教学过程是在友... 陶行知在对艺徒制进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艺友制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法。虽然两者都是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但不同点是很明显的:艺徒制之下的学徒存在人格得不到尊重等弊端,而艺友制下的师幼关系是朋友关系,教学过程是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下进行的,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对婴幼儿进行指导,婴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借鉴艺友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学徒制相结合,融入教学教法、师生关系培养及实习见习过程,可促进学前教育人才更好的岗位认同感,更强的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艺徒制 艺友制 学前教育 教学做合一
下载PDF
当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基于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研究
19
作者 康宁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劳动教育是当代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劳动者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技能水平。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对劳动教育原理论述最系统,实践最具体的教育家当推陶行知先生,其劳动教育的思想内涵为全面认识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劳... 劳动教育是当代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劳动者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技能水平。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对劳动教育原理论述最系统,实践最具体的教育家当推陶行知先生,其劳动教育的思想内涵为全面认识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供了借鉴,同时也对当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陶行知 当代价值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