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张扭性断裂演化的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1
作者 王衍迪 王毛毛 +2 位作者 闫兵 汤梦静 贾红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5,共14页
惠民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西部,新生代时期经历了南北向伸展,形成了典型的“北断南超”半地堑结构。平面上,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发育了NE至近EW向的张扭断裂体系;垂向上,中央隆起带断裂体系从深部到浅部呈现出由雁列式分段到逐渐... 惠民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西部,新生代时期经历了南北向伸展,形成了典型的“北断南超”半地堑结构。平面上,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发育了NE至近EW向的张扭断裂体系;垂向上,中央隆起带断裂体系从深部到浅部呈现出由雁列式分段到逐渐连接贯通的特征。目前对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断裂体系的结构特征有了较好的刻画,但是对于该断裂体系形成的运动学过程及其控制因素仍然停留在描述阶段。文章设计了一组张扭构造物理模拟实验,以探究惠民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演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实验再现了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断裂体系在平面上由早期孤立分段、侧向传播、最终贯通的三个阶段;在剖面上也很好对应了中央隆起带沿走向由共轭断裂系向阶梯式断裂的结构转变特征。基于粒子成像测速(PIV)的应变分析,文章构建了三阶段的应变—断层距离统计图,揭示了各分段断裂由早期无连接,经历侧向生长,从软连接到硬连接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证实在南北向区域伸展作用下,盆地基底NEE向先存断裂的活化是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张扭构造形成的根本原因。文章利用砂箱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了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断裂发育的机制,可为类似的张扭性断陷盆地的断裂演化与油气成藏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物理模拟 张扭构造 断层连接 构造转换 惠民凹陷 中央隆起带
下载PDF
松南中央隆起带聚热机制及对青山口组地热资源开采影响
2
作者 徐小红 肖杭州 +2 位作者 李迎九 贾雪峰 赵容生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263-270,共8页
通过岩心热物性测试、地热井生产数据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对松南中央隆起带青山口组聚热机制、地热井温度恢复规律等方面开展研究,对比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埋深的地热储层及生产井的共性与差异,笔者总结了盆地型地热资源聚热机制及其... 通过岩心热物性测试、地热井生产数据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对松南中央隆起带青山口组聚热机制、地热井温度恢复规律等方面开展研究,对比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埋深的地热储层及生产井的共性与差异,笔者总结了盆地型地热资源聚热机制及其对生产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青山口组中部温度在45~165℃之间,凸起部位温度明显高于凹陷部位,温度最大相差达100℃;同时地热井开采模拟显示,持续开采30 a凸起部位较凹陷部位井的流体温度降低更为缓慢,降幅相差约7℃。综合地质结构、断裂系统、构造格局分析,认为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是松南中央隆起带青山口组储层主要聚热机制,并且在相似条件下,构造凸起部位在地热井开采过程中,温度降低幅度较构造凹陷部位缓慢,可持续开采的时间更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热机制 地热资源开采 数值模拟 青山口组 松南中央隆起带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基岩风化壳气藏富集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白雪峰 刘家军 +7 位作者 陆加敏 孙立东 李军辉 李笑梅 狄嘉祥 刘丽娟 戴世立 杨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3-355,共13页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基岩风化壳气藏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油气勘探资料,探讨了研究区天然气成藏的烃源岩、储层及盖层条件及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结果表明:主力烃源岩以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为主,储层...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基岩风化壳气藏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油气勘探资料,探讨了研究区天然气成藏的烃源岩、储层及盖层条件及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结果表明:主力烃源岩以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为主,储层以花岗岩类风化壳为主,区域盖层为登娄库组泥岩;早期区域隆升、晚期差异沉降形成近SN向的中央古隆起带。基岩风化壳具有新生古储、侧向运移的成藏模式,富集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基岩与泥岩对接、供烃窗口大的地区是天然气藏富集的平面有利区;纵向上,风化淋滤作用控制着天然气藏在基岩风化壳内富集;花岗岩类为优势岩性,是天然气富集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中央古隆起带 基岩 风化壳气藏 富集规律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石弹性参数测试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戴世立 王力娟 辛朝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3-453,共11页
古中央隆起带基底上覆地层缺失断陷期沉积地层,基岩暴露地表时间长,风化壳普遍发育。基底岩性复杂,主要发育花岗岩、浅变质沉积岩及浅变质火山岩3大类岩石;基底主要发育花岗岩、变质岩储层,不同类型储层的裂缝发育程度不同。钻井揭示:... 古中央隆起带基底上覆地层缺失断陷期沉积地层,基岩暴露地表时间长,风化壳普遍发育。基底岩性复杂,主要发育花岗岩、浅变质沉积岩及浅变质火山岩3大类岩石;基底主要发育花岗岩、变质岩储层,不同类型储层的裂缝发育程度不同。钻井揭示:花岗岩的脆性大,易形成裂缝,花岗岩储层物性最好,属于孔隙—裂缝型储层;基底花岗岩风化壳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较差,以裂缝为主。目前有关基底花岗岩和变质岩的岩石物理弹性参数特征的实验室研究较少。为此,采用超声频段和地震频段弹性参数测试方法,系统分析了围压及孔隙压力对岩石纵、横波速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孔隙度和饱和状态下岩石弹性参数与微裂缝密度及孔隙纵横比的关系;应用弹性参数交会分析,明确了基底风化壳储层及裂缝敏感参数,建立了符合基底孔隙—裂缝型储层特征的岩石物理模型,获得以下成果和认识:(1)对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基底33块岩性样品,采用超声频段和地震频段实验测试,测得的标准铝块的超声频段纵波速度(6430 m/s)与参考值(6400 m/s)基本相同,相对误差为0.5%,精度较高。(2)随着围压增加,在水饱和和气饱和状态下纵、横波速度均增大,且横波速度变化不大。随着孔压增加,在水饱和和气饱和状态下纵、横波速度均呈降低趋势,且在气饱和状态下纵波速度的变化量大于水饱和状态,在水饱和和气饱和状态下横波速度的下降趋势相似。(3)不同压力的超声频段和地震频段速度差异表明微裂隙是影响频散绝对变化量的主要因素,随着压力增加,微裂隙逐渐闭合,孔隙间的流体流动效应减弱,喷射效应降低。(4)地震频段和超声频段储层敏感参数优选结果相同,即v_(P)/v_(S)(纵横波速度比)、ν(泊松比)、λ(拉梅系数)、λ/μ(拉梅系数/剪切模量)、λ_(ρ)(拉梅系数×密度)等参数对流体最敏感,可作为识别基底风化壳的储层敏感参数。(5)在裂缝密度为3条/m、裂缝倾角为50°的条件下建立了饱和度—孔隙度解释图板,在含水饱和度为50%、裂缝倾角为50°的条件下建立了裂缝密度—孔隙度解释图板,为风化壳孔隙—裂缝型储层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中央隆起带 基底 超声频段 地震频段 岩石物理测试 物性参数 弹性参数
下载PDF
基于小波边缘分析与井—震联合建模的波阻抗反演技术在陆梁隆起带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史全党 孔令业 +4 位作者 吴超 丁艳雪 刘泽民 于雪 王江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5-1432,共8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断裂构造复杂、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含气砂体小而薄预测难的问题,应用小波边缘分析与井—震联合建模的波阻抗反演技术,从地震记录中直接提取反映构造和岩性变化的地震属性特征参数,与测井声波阻抗数据一起建立... 针对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断裂构造复杂、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含气砂体小而薄预测难的问题,应用小波边缘分析与井—震联合建模的波阻抗反演技术,从地震记录中直接提取反映构造和岩性变化的地震属性特征参数,与测井声波阻抗数据一起建立初始模型并参与波阻抗模型的扰动修改。此反演技术弥补了井间插值建模过程中井间高频成分的缺失和井间岩性的局部变化细节,避免了常规波阻抗反演过程中由于初始模型不准确而产生的错误信息,提高了地震资料识别“小而薄”砂体的分辨能力。结果表明:受东部克拉美丽山物源控制,在陆梁隆起带DX14井区梧桐沟组形成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发育一系列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实际钻井结果与钻前预测对比表明,井点处预测砂岩厚度的绝对误差小于0.60 m,相对均方误差小于2.84%,预测精度满足精细储层预测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精细油藏描述和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边缘分析 井—震联合建模 波阻抗反演 储层预测 地震属性特征参数 DX14井区 陆梁隆起带
下载PDF
中央古隆起带基岩储层风化壳及裂缝识别
6
作者 徐妍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3年第1期57-60,63,共5页
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基岩是深层天然气重要的勘探区带,通过岩芯、薄片、成像、测井及地震等各种资料,识别出风化壳和内幕两套储层,裂缝类型包括高导缝、高阻缝、网状缝、微裂缝,并进一步划分为孔隙—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三种储... 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基岩是深层天然气重要的勘探区带,通过岩芯、薄片、成像、测井及地震等各种资料,识别出风化壳和内幕两套储层,裂缝类型包括高导缝、高阻缝、网状缝、微裂缝,并进一步划分为孔隙—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三种储层类型。其中,风化壳纵向上可细分为风化堆积层、风化淋滤层和裂缝层,风化淋滤层是中央古隆起带产气的主要层段,储层类型以孔隙—裂缝型为主;内幕储层类型包括裂缝—孔洞型及裂缝型,其中裂缝—孔洞型是主要的勘探潜力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古隆起带 风化壳识别 裂缝识别 储层类型
下载PDF
东昆中隆起带东段闪长岩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72
7
作者 李碧乐 孙丰月 +3 位作者 于晓飞 钱烨 王冠 杨延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63-1172,共10页
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东昆中隆起带东段分布一套高钾的钙碱性闪长岩系列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Rb)、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具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岩浆... 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东昆中隆起带东段分布一套高钾的钙碱性闪长岩系列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Rb)、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具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特征。该闪长岩属混合成因,即由交代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基性岩浆,与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混合形成。阿斯哈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值为244Ma左右,属印支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钾钙碱性侵入岩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U-PB年龄 东昆中隆起带
下载PDF
东营凹陷盐底辟作用与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成因 被引量:52
8
作者 于建国 李三忠 +2 位作者 王金铎 王新红 路慎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68,共14页
华北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的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同生断层非常发育,断层数量较多。主干正断层的下降盘上形成“逆牵引”构造,组成“负花状”地堑断裂系。这些断裂系将中央隆起带分割为一系列小断块。本文将这些断裂系和相关的小断块划分为... 华北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的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同生断层非常发育,断层数量较多。主干正断层的下降盘上形成“逆牵引”构造,组成“负花状”地堑断裂系。这些断裂系将中央隆起带分割为一系列小断块。本文将这些断裂系和相关的小断块划分为3个构造,分别称为辛镇、东营和郝家—现河庄(简称郝—现)构造。研究证明,复杂断裂与断块组合构造主要为盐底辟作用的结果,伴生的逆牵引作用形成“包心状”的复杂断裂构造形态,总体上,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成因是区域北北西—南南东向伸展作用下局部底辟作用和逆牵引作用共同形成的,而不是走滑成因。据强度,底辟构造可分为低幅度隆起和隐刺穿构造。其形成时期主要为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开始持续到馆陶组沉积前。底辟物质由盐岩为主的塑性层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断块 东营凹陷 伸展作用 伴生 走滑 正断层 中央隆起带 沙河街组 馆陶组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油-源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刘华 蒋有录 +1 位作者 杨万琴 王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3,共5页
东营凹陷的沙河街组三段的烃源岩具有姥鲛烷占优势 ,姥植烷比为 0 .5~ 1.0 ,微弱的伽马蜡烷等特征 ;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具有较强的植烷优势 ,姥植烷比小于 0 .5 ,丰富的伽马蜡烷等特征。根据这一显著差异 ,将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上各油... 东营凹陷的沙河街组三段的烃源岩具有姥鲛烷占优势 ,姥植烷比为 0 .5~ 1.0 ,微弱的伽马蜡烷等特征 ;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具有较强的植烷优势 ,姥植烷比小于 0 .5 ,丰富的伽马蜡烷等特征。根据这一显著差异 ,将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上各油田的油源类型划分为沙三型、沙四型以及混合型 ,其中以沙三型和混合类型为主。不同地区和不同层系原油的来源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对构造特征与地化特征的平面分布规律研究 ,认为石油遵循就近运移聚集的规律 ,各洼陷中心即为油源中心 ;西部地区的油源主要以利津洼陷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为主 ;少量东南部的原油由牛庄洼陷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供应 ;而东北部的则由民丰洼陷烃源岩供给。断裂发育处混源石油较为普遍 ,说明了断裂对混源的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断裂 中央隆起带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江南隆起带新元古代碰撞结束时间:沧水铺砾岩上下层位的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玉芝 王岳军 +2 位作者 范蔚茗 张爱梅 张菲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46,共15页
本文通过对江南雪峰沧水铺地区元古代砾岩及其上下层位的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及相关样品的锆石U-Pb激光和SIMS年代学研究表明,江南雪峰地区新元古代地层自下到上包括冷家溪群、由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银珠坝组陆相火山岩(或宝林冲组下部火... 本文通过对江南雪峰沧水铺地区元古代砾岩及其上下层位的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及相关样品的锆石U-Pb激光和SIMS年代学研究表明,江南雪峰地区新元古代地层自下到上包括冷家溪群、由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银珠坝组陆相火山岩(或宝林冲组下部火山岩)构成的沧水铺群、及以横路冲组砂砾岩层开始的板溪群。下伏于银珠坝组陆相火山岩并角度不整合上覆于冷家溪群的紫红色砾岩代表了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而上覆于该火山岩系并整合于板溪群马底驿组之下的横路冲组砾岩层则代表了板溪裂谷作用的开始。年代学测试表明下伏于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的冷家溪群顶部砂岩中年轻碎屑锆石集中给出了864Ma的年龄峰值,代表了冷家溪群的最大沉积顶界年龄;而上覆于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的银珠坝组火山岩、或称之为宝林冲组下部火山岩、给出了(835±12)Ma的SIMS206Pb/238U加权平均值,上述年龄界定了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的沉积时间在835~864Ma。板溪群马底驿组砂岩给出了764Ma和812Ma的年轻年龄峰值,结合其他资料推测其主体沉积时间应在760~720Ma之间。上述资料表明以往所认为的冷家溪群沉积于中元古代的观点需要重新拟定为新元古代,冷家溪群与银珠坝组或宝林冲组下部之间的角度不整合(835~864Ma),代表了扬子与华夏陆块沿江南隆起带碰撞的结束时间,而扬子周边广泛发育的750~830Ma的岩浆作用是晋宁造山之后的一次大规模板内岩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水铺群砾岩 U-PB年代学 新元古代碰撞 冷家溪群 板溪群 江南隆起带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及油气运移 被引量:35
11
作者 马丽娟 郑和荣 解习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6-251,共6页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形成是在区域和局部构造应力场的控制下,由陈南断裂的伸展断弯褶皱和盐-泥塑性层拱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盐-泥层分布、断层活动时的沉积特征、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等因素的差异作用,中央隆起带构造的发育程度及组合...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形成是在区域和局部构造应力场的控制下,由陈南断裂的伸展断弯褶皱和盐-泥塑性层拱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盐-泥层分布、断层活动时的沉积特征、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等因素的差异作用,中央隆起带构造的发育程度及组合特征在空间上有较显著的差异,可划分为辛镇、东营及梁家楼-现河庄3个构造带。中央隆起带上,油气分布与断裂活动关系密切:①断层活动强度由弱变强,油气主要分布于浅层,形成次生油藏;②断层的活动强度由强变弱,油气主要分布于下部,多为原生油藏;③断层的活动强度由弱变强又变弱,油气在上下层位均有分布,形成具多套含油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中央隆起带 断裂系统 开启或封闭
下载PDF
山东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剑萍 许正豪 +2 位作者 姜在兴 操应长 陈发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0-674,共5页
结合山东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依据层序中湖平面变化特点和相应的沉积物特征 ,提出了构造运动和气候是本区层序地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二、三、四亚段可划分为 3种层序类型 ,即断陷初期... 结合山东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依据层序中湖平面变化特点和相应的沉积物特征 ,提出了构造运动和气候是本区层序地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二、三、四亚段可划分为 3种层序类型 ,即断陷初期型、强断陷期型和断陷后期型层序。由于构造运动导致湖岸线向盆地方向退缩 ,产生下降体系域 ,本次研究采用了体系域的四分法 ,即一个完整层序由低位、湖侵、高位和下降四个体系域组成 ,并且层序界面位于湖平面最大下降的位置 ,介于下降域和低位域之间。断陷初期红色地层层序 ,受气候因素控制明显 ,既不同于冲积地层层序 ,也不同于正常湖相地层层序 ,在层序演化上有其独特的特点。受构造作用和沉积物补给条件的影响 ,研究区发育三种沉积密集段 ,不同类型的沉积密集段在层序中所处位置不同 ,控制着不同的烃源岩厚度和油气资源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系 沙河街组 层序地层 控制因素 中央隆起带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北部扶余油层超低渗储层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马世忠 王海鹏 +2 位作者 孙雨 吕品岐 满维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5-1092,共8页
以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为基础,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方法,对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北部扶余油层超低渗储层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储层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主要含有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和伊/蒙混层等4... 以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为基础,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方法,对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北部扶余油层超低渗储层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储层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主要含有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和伊/蒙混层等4种矿物,其中伊利石含量最多,绿泥石和伊/蒙混层次之,高岭石最少。储层速敏性和碱敏性相对较弱,水敏性和盐敏性较强,对储层影响较大,勘探开发时应重点关注。粘土矿物对储层水敏性的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其中粘土矿物绝对总量是扶余油层水敏性强弱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 扶余油层 超低渗 粘土矿物 敏感性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下二叠统展金组沉积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胡俊杰 李琦 +3 位作者 方念乔 杨静懿 黄静 陈若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6-934,共9页
对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学术界目前仍存在不同观点。位于盆地中央隆起带角木日地区的羌资5井揭示出的下二叠统展金组细碎屑岩,对于该地区古地理研究和构造背景约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井中17个... 对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学术界目前仍存在不同观点。位于盆地中央隆起带角木日地区的羌资5井揭示出的下二叠统展金组细碎屑岩,对于该地区古地理研究和构造背景约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井中17个展金组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ω(ΣREE)整体较高,ω(ΣLREE)/ω(ΣHREE)及(La/Yb)N等比值显示其具有较弱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Ceanom,Ce/Ce*,Eu/Eu*等参数反映样品主要形成于具有一定深度的浅海还原环境;(La/Yb)N值自下而上呈降低趋势,表明下部的沉积速率低于上部。稀土元素组合及其比值特征指示展金组物源以玄武岩和沉积岩混合为主。根据La-Th-Sc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分析,并与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杂砂岩稀土元素特征比较,认为展金组沉积岩的物源可能来自于具有类似岛弧构造特征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中央隆起带 二叠系 展金组 稀土元素特征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早白垩世晚期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1
15
作者 康丛轩 杨献忠 +4 位作者 蔡逸涛 宗雯 黄先觉 孔广林 李朝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7-703,共17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蚌埠隆起带随着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拼接,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化过程,本文选取其中早白垩世晚期的7个二长花岗岩侵入体进行野外观察和年代学研究,获得的年龄集中于114.6±3.3~121±1.0Ma;地球化学数...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蚌埠隆起带随着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拼接,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化过程,本文选取其中早白垩世晚期的7个二长花岗岩侵入体进行野外观察和年代学研究,获得的年龄集中于114.6±3.3~121±1.0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了其富硅、富碱的钙碱性准铝-铝弱饱特征,LREE相对富集,具弱铕负异常,铈异常不明显,K、P和Ti元素有较明显的亏损,Rb、Ta、Sr和Nd元素相对富集,具备陆壳为主的源岩深熔作用的特征。K_2O-Na_2O及SiO_2-Zr成因类型判别图上,侵入体投影点分布于Ⅰ型花岗岩区域,ε_(Hf)(t)全部为负值且相对较低(-25.2^-15.61),说明其为壳源成因,两阶段Hf模式年龄(2.17~2.76Ga),说明其物质起源主要为新太古宙陆壳物质,结合华北克拉通主体形成时间暗示其岩浆源区主要为华北克拉通下地壳物质。随着地壳增厚和下地壳-岩石圈的拆沉作用而引发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增厚的下地壳底部发生部分熔融,导致地壳快速隆升和随后的伸展,古老的陆壳物质经过改造和再循环,形成区内早白垩世晚期二长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蚌埠隆起带 二长花岗岩 早白垩世晚期 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江南隆起带东段皖赣相邻区的成矿条件与资源潜力对比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周涛发 袁峰 +4 位作者 侯明金 杜建国 范裕 朱光 岳书仓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36-1041,共6页
江南隆起带东段皖赣相邻区南、北两侧的赣东北地区和皖南地区的基底组成和构造演化具有很多相似性,但成矿作用强度和矿床类型差异显著.文中对比了两地成矿地质条件的异同,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资源潜力评价.并且认为:... 江南隆起带东段皖赣相邻区南、北两侧的赣东北地区和皖南地区的基底组成和构造演化具有很多相似性,但成矿作用强度和矿床类型差异显著.文中对比了两地成矿地质条件的异同,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资源潜力评价.并且认为:壳-幔作用过程尤其是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差异是造成赣东北和皖南两地区成矿作用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赣东北地区Cu,Au矿床的资源潜力明显优于皖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隆起带东段 皖赣相邻区 成矿条件 资源潜力 构造演化 对比研究 成矿作用
下载PDF
江南隆起带(安徽段)首次发现铷矿床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雪锋 范裕 +5 位作者 庾江华 钱仕龙 陆中秋 杨张一 洪建民 周涛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9-1354,共6页
西坞口矿床是由安徽省地矿局322地质队于1975年普查发现的中型热液脉型钨锡矿床(安徽省地质调查院,2011)。2018年,安徽省地矿局322地质队在西坞口矿床中发现了新的铷矿化体,矿石中铷品位为0.21%~0.25%,预计铷资源量可达到大型矿床规模... 西坞口矿床是由安徽省地矿局322地质队于1975年普查发现的中型热液脉型钨锡矿床(安徽省地质调查院,2011)。2018年,安徽省地矿局322地质队在西坞口矿床中发现了新的铷矿化体,矿石中铷品位为0.21%~0.25%,预计铷资源量可达到大型矿床规模。西坞口矿床是江南隆起带(安徽段)首次发现的大型“三稀”金属矿床,进一步丰富了江南隆起带(安徽段)矿床的矿种类型,为研究江南隆起带(安徽段)铷成矿事件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铷矿床 安徽段 隆起带 江南 地质调查 钨锡矿床 热液脉型 矿床规模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周缘隆起带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2
18
作者 隋风贵 林会喜 +2 位作者 赵乐强 张奎华 乔玉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基于大量地质与地震资料,分析总结了准噶尔盆地周缘隆起带地质结构及地层充填特征,研究了隆起带圈闭、烃源岩及输导体系空间配置关系后指出,准噶尔盆地周缘隆起带发育着持续隆升、先拗后隆、隆拗反复等3种垂向演化类型,对应形成3种地质... 基于大量地质与地震资料,分析总结了准噶尔盆地周缘隆起带地质结构及地层充填特征,研究了隆起带圈闭、烃源岩及输导体系空间配置关系后指出,准噶尔盆地周缘隆起带发育着持续隆升、先拗后隆、隆拗反复等3种垂向演化类型,对应形成3种地质结构。持续隆升型隆起具有"旁源侧圈"空间配置关系,先拗后隆型、隆拗反复型隆起具有"下源上圈"、"圈源同位"、"旁源侧圈"等空间配置关系,不同的圈源配置关系有不同的输导体系。受不同地质结构控制下圈团、烃源岩、输导体系发育特点及其空间配置关系的影响,盆地周缘隆起带具有3种油气成藏模式。盆地周缘隆起带的车排子南部、哈山地区—红旗坝、木垒等地区资源潜力较大,应是今后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周缘隆起带 圈源空间配置 油气成藏模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下奥陶统构造调整定量研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唐玄 张金川 +3 位作者 边瑞康 李敬含 王艳芳 王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3-260,共8页
构造调整对油气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采用定量方法研究构造调整强度及其对油气形成与调整的影响是对成藏研究定量化的有益探索。下奥陶统地层是塔里木中央隆起带的重要储层,具有统一的原始构造和沉积环境,而后期构造调整相差巨大,最... 构造调整对油气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采用定量方法研究构造调整强度及其对油气形成与调整的影响是对成藏研究定量化的有益探索。下奥陶统地层是塔里木中央隆起带的重要储层,具有统一的原始构造和沉积环境,而后期构造调整相差巨大,最终形成了塔中和巴楚地区在成藏及含油气性上的巨大差别,塔中为加里东晚期形成的古隆起,后期构造稳定,变动小;巴楚隆起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变革和改造,一直到喜山期才最终定型。构造调整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和油气运移的方向,制约着油气藏的形成与改造,并最终决定了油气藏在时空上的分布。塔中隆起从加里东期开始到喜山期发生继承性成藏,油气兼聚,圈闭的发育制约油气藏的发现;巴楚则多为晚期成藏,聚气为主,喜山期形成的气藏是巴楚地区勘探的首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隆起带 下奥陶统 定量研究 成藏历史 构造调整
下载PDF
利用气枪地震资料研究燕山隆起带南部地区地壳S波速度及泊松比结构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蒙 王宝善 +5 位作者 王伟涛 杨微 宋丽莉 林建民 葛洪魁 陈颙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10,共9页
泊松比是了解地球内部介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地震学上可以通过P波和S波速度的比值来确定.但是传统人工地震测深采用的炸药等爆破源产生的S波较弱,难以用来研究泊松比结构.对2006年河北省遵化市上关湖水库大容量气枪试验产生的地震数据... 泊松比是了解地球内部介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地震学上可以通过P波和S波速度的比值来确定.但是传统人工地震测深采用的炸药等爆破源产生的S波较弱,难以用来研究泊松比结构.对2006年河北省遵化市上关湖水库大容量气枪试验产生的地震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气枪震源能够有效地产生S波.根据偏振分析,认为S波主要是气枪产生的P波在水库底部固液界面转换产生的.波形拟合能够充分利用波形和走时信息,是研究地下结构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气枪产生的S波进行波形拟合,获得了燕山隆起带南部地区地壳的S波速度模型,并对比修正后的P波速度模型,进一步得到了该地区的泊松比结构.研究表明:1)该地区的地壳厚度约为33km.2)该地区地壳整体泊松比值偏低,上(0~14km)中(14~28km)下(28~33km)地壳以及上地幔顶部(33km附近)的泊松比平均值分别为0.25,0.25,0.27,0.27.上地壳和中地壳可能以长英质的酸性岩石为主,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可能以铁镁质的基性岩石和中性岩石为主.3)该地区上下地壳各存在一个低速层,它们可能主要是流体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枪 人工震源 燕山隆起带 S波速度结构 泊松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