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漫谈:开学随想录
1
作者 张勤坚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第18期16-16,共1页
9月,有两个比较特别的日子。一个是新生入学第一天,还有一个便是教师节。第一天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一走进校门,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会立马上前拉他们的小手,把他们一个个送到各自的班级里。这是学校传承很多年的习惯,也是极具仪式感的... 9月,有两个比较特别的日子。一个是新生入学第一天,还有一个便是教师节。第一天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一走进校门,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会立马上前拉他们的小手,把他们一个个送到各自的班级里。这是学校传承很多年的习惯,也是极具仪式感的一个传统。我非常喜欢孩子们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始,看着他们手拉着手的欢快,会有一种没有任何压力的温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感 新生入学 温馨感 随想录 学校传承 班级 一年级 高年级
下载PDF
教育漫谈:十月随想录
2
作者 张勤坚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第20期13-13,共1页
一在九月的专栏文章里,我忐忑写下了对信息科技教育未来的隐忧。这种所谓的担心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未雨绸缪”,也可以说是对未来信息科技教育实践探索的“先期止疼”。未雨绸缪,是告诫自己用“彼时之方法”教“现时之内容”行不通,“新... 一在九月的专栏文章里,我忐忑写下了对信息科技教育未来的隐忧。这种所谓的担心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未雨绸缪”,也可以说是对未来信息科技教育实践探索的“先期止疼”。未雨绸缪,是告诫自己用“彼时之方法”教“现时之内容”行不通,“新教材”在手便绝不能再守着旧经验;先期止疼,是告知自己“现时之内容”并无“现成之方法”,开创性地实践探索必定会面临各种困难,因此在前进的路上更要勇于面对可能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探索 专栏文章 新教材 随想录 未雨绸缪 隐忧 信息科技教育 开创性
下载PDF
大文学视野下的巴金——重读《随想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怡 张雨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1,共7页
巴金在《随想录》中提倡的"说真话"、"无技巧"、"写作是为着同敌人战斗"正体现了巴金自觉的"大文学"追求。融历史记叙、个人见闻、思想笔记于一体的传统中国"大文学"书写,有其自觉... 巴金在《随想录》中提倡的"说真话"、"无技巧"、"写作是为着同敌人战斗"正体现了巴金自觉的"大文学"追求。融历史记叙、个人见闻、思想笔记于一体的传统中国"大文学"书写,有其自觉的历史性、文献性及"为了人生"的追求,巴金《随想录》正是以"大文学"视野所完成的对历史的记录和审判、建造的个人"文革"博物馆和现代文学资料馆。只有在大文学视野下,我们才能读懂巴金《随想录》中历史之真和个人情感之真相交织的属性及意义;"大文学"不仅对巴金研究提供新角度,亦对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解读提供一种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随想录 大文学
原文传递
巴金《随想录》的发表、版本及其反响考述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景敏 《长江学术》 CSSCI 2009年第2期8-15,共8页
巴金《随想录》从发表、结集到大量刊行的过程中,形成了四个版本:通行本、选本、手稿本和译本。每个版本系列都有与之相伴随的文本意义产生。从内容看,《随想录》可分为两类文本——定本和手稿本,此外还有拟议中的"注释长编本"... 巴金《随想录》从发表、结集到大量刊行的过程中,形成了四个版本:通行本、选本、手稿本和译本。每个版本系列都有与之相伴随的文本意义产生。从内容看,《随想录》可分为两类文本——定本和手稿本,此外还有拟议中的"注释长编本"。《随想录》的文本传播经历了三次高潮,产生了深远的思想史影响。《随想录》不仅创造了当代文学出版史上的奇迹,而且成为当代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散文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随想录 版本 思想史效应
下载PDF
论巴金《随想录》的价值及赫尔岑对该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立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巴金《随想录》以一颗赤子之心和非凡胆识,倾述了真言和真情。该书的价值和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其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年逾古稀的巴金立志写《随想录》,主要的是出于对“四人帮”的满腔义愤和对“文革”的深刻反思,但其中受俄国作家赫尔... 巴金《随想录》以一颗赤子之心和非凡胆识,倾述了真言和真情。该书的价值和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其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年逾古稀的巴金立志写《随想录》,主要的是出于对“四人帮”的满腔义愤和对“文革”的深刻反思,但其中受俄国作家赫尔岑《往事与随想》的启发和影响也是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随想录 赫尔岑
下载PDF
巴金的《随想录》与日本电影《望乡》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月枝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9,共2页
巴金的《随想录》是从《谈〈望乡〉》《再谈〈望乡〉》两篇文章开始的。日本电影《望乡》的上映,对于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重创,各方面都面临重建的中国而言,它引发的思想观念的争论只反映了当时社会意识变化的一个表层,而从“独立思考... 巴金的《随想录》是从《谈〈望乡〉》《再谈〈望乡〉》两篇文章开始的。日本电影《望乡》的上映,对于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重创,各方面都面临重建的中国而言,它引发的思想观念的争论只反映了当时社会意识变化的一个表层,而从“独立思考”到反思文革,却引发了更深和更高层次的思考和意识形态的转变。《望乡》对待自己民族历史和现实的态度,与巴金产生了共鸣,从而发出了对自己民族对文革的思考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随想录 望乡
下载PDF
人的尊严意识──《随想录》人文思想资源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波光 《江淮论坛》 CSSCI 1997年第5期88-92,共5页
关键词 随想录 人的尊严 人文思想 人文精神 “讲真话” 巴金 思想资源 独立思考 人文知识分子 说真话
下载PDF
《随想录》:巴金晚年的真诚忏悔与回旋性徘徊 被引量:1
8
作者 聂国心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2-144,共3页
《随想录》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崇高的地位。但从巴金一生的创作来看,《随想录》的思想内容与思维特点基本上还是在《家》的基础上徘徊。其主观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巴金未能对激进的反叛意识进行自觉的反思;二是巴金未能... 《随想录》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崇高的地位。但从巴金一生的创作来看,《随想录》的思想内容与思维特点基本上还是在《家》的基础上徘徊。其主观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巴金未能对激进的反叛意识进行自觉的反思;二是巴金未能对严厉的自谴意识进行自觉的反思;三是巴金未能对融入集体的愿望进行自觉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想录 《家》 回旋性徘徊
下载PDF
《大公报》文人论政传统与《随想录》的传播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景敏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9年第4期38-48,共11页
巴金的《随想录》最初发表于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大公报》历史上形成的“文人论政”传统在“文革”后得到了有限度的恢复,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和作为“政治窗口”的媒体角色构成了《大公报》新时期的言论环境,这对于《随... 巴金的《随想录》最初发表于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大公报》历史上形成的“文人论政”传统在“文革”后得到了有限度的恢复,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和作为“政治窗口”的媒体角色构成了《大公报》新时期的言论环境,这对于《随想录》的传播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文人论政” 随想录 传播 传统 言论自由 “文革” 媒体角色
下载PDF
重返“精神原乡”的激情与迷失——巴金《随想录》访法系列散文探微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健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7,13,共8页
巴金在《随想录》访法系列散文中,通过对友谊的大量书写,体现出一种重返"精神原乡"的欣喜。这些作品,流露出强烈的代言豪情与表态心理,这与巴金和法国之间具有的很深渊源密不可分,也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透过巴金访... 巴金在《随想录》访法系列散文中,通过对友谊的大量书写,体现出一种重返"精神原乡"的欣喜。这些作品,流露出强烈的代言豪情与表态心理,这与巴金和法国之间具有的很深渊源密不可分,也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透过巴金访法系列散文所作的对历史、文化、人性的反思,还能够看到巴金寻找自我的努力。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巴金难以突破桎梏,并未达到真正的自由自我,由此也影响了《随想录》的思想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随想录 友谊书写 代言 表态 寻找自我
下载PDF
巴金《随想录》与国家意识形态——兼与惠雁冰先生商兑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景敏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4-91,共8页
巴金《随想录》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关系一直是《随想录》评价甚至巴金研究中争论的焦点。《随想录》是巴金思想走出文革阴影后,对建国后党所犯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个人反思,它与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存在... 巴金《随想录》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关系一直是《随想录》评价甚至巴金研究中争论的焦点。《随想录》是巴金思想走出文革阴影后,对建国后党所犯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个人反思,它与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存在某种方向上的一致性,但更多却表现为思想表达的个人异质性。作为个体思考的文学表述,其中有些篇章在美学特征上确有瑕疵,但并非是十七年及文革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延续,其中的精粹之作达到了可以流传的艺术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随想录 国家意识形态
下载PDF
巴金《随想录》原罪意识管窥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复新 《丽水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6-29,共4页
巴金创作的《随想录》,被称为是“一代知识分子觉醒和痛苦思考的结晶”,是一部原罪的大书。巴金原罪意识的形成与家庭出身、少年时代所接受的思想及“文革”经历有关。他的原罪意识对于世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警醒意义。
关键词 巴金 随想录 原罪意识
下载PDF
语文教育随想录 被引量:4
13
作者 洪宗礼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7年第12期2-5,共4页
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与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十五"重点课题,先后出版了五卷本《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2000年版)、《外国当代语文课程教材评介》(2004年版)、十卷本《母语教材研... 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与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十五"重点课题,先后出版了五卷本《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2000年版)、《外国当代语文课程教材评介》(2004年版)、十卷本《母语教材研究》(2007年版),共16卷凡800余万字。十卷本《母语教材研究》是洪宗礼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十五"重点课题的终结性成果、国家"十一五"规划出版的重点图书、江苏省精品图书工程重大项目。它历经12年的艰难研究,终于面世。全书共分为"回顾与总结""译评与借鉴""比较与创新"三个部分十个专题。该丛书集中了16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含中外54所高校的教授)的智慧,研究了中国百年和世界40多个国家、地区当代的母语课程教材(涉及8大语系20多个语种),是迄今参与人数最多、研究范围最广、成果最为卓著的多卷本母语教材研究专著。该著作由洪宗礼、柳士镇、倪文锦主编,顾明远、朱慕菊、袁振国、钟启泉等为顾问,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本刊从本期起全文连载洪宗礼先生撰写的《母语教材研究·跋》——"语文教育随想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 随想录 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育科学规划 母语教材 “十一五”规划 教材研究 课程教材
原文传递
《随想录》的言说限度与意义扩张——以《怀念胡风》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景敏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17期39-46,共8页
巴金的《随想录》以文学的方式参与新时期思想启蒙运动,其言说方式必然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作者要借文学完成有效的公共性言说,必须在保证可说、可写、可传播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言说对象和言说方式。《怀念胡风》一文充分体现... 巴金的《随想录》以文学的方式参与新时期思想启蒙运动,其言说方式必然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作者要借文学完成有效的公共性言说,必须在保证可说、可写、可传播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言说对象和言说方式。《怀念胡风》一文充分体现了《随想录》的言说限度,但它也不时寻找着意义扩张的间隙。《随想录》构建的是知识者与政治之间适度的批判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想录 《怀念胡风》 言说限度 意义扩张.
原文传递
语文教育随想录(续) 被引量:3
15
作者 洪宗礼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8年第1期4-8,共5页
模糊的科学与科学的模糊 语文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语文教育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功能、要求、原则。语文内部各要素之间呈网状结构,具有显性或隐性的联系。在国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课文依据各学校各年级学生的需要严格筛... 模糊的科学与科学的模糊 语文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语文教育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功能、要求、原则。语文内部各要素之间呈网状结构,具有显性或隐性的联系。在国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课文依据各学校各年级学生的需要严格筛选,有序编排。教材需要有合理的度和量,各种文体应有恰当的比例,一切设计都应考虑适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 随想录 国家课程标准 网状结构 教学大纲 科学 “导” “学”
原文传递
开启散文多元化时代的大书——重读巴金的《随想录》
16
作者 凤群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2-296,共5页
巴金在当代散文中的意义是多元的。他的《随想录》回归了五四散文的文化品格,让当代散文第一次走近作家心灵的真实;第一次让当代散文闪烁批判的锋芒;第一次让当代散文站在现代立场上与民间话语结合,引发了通俗散文的崛起。它确实是一部... 巴金在当代散文中的意义是多元的。他的《随想录》回归了五四散文的文化品格,让当代散文第一次走近作家心灵的真实;第一次让当代散文闪烁批判的锋芒;第一次让当代散文站在现代立场上与民间话语结合,引发了通俗散文的崛起。它确实是一部开启散文多元化时代的大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随想录 当代散文 多元化
下载PDF
巴金与现代人学——《随想录》新论
17
作者 曾绍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4,共5页
巴金创作始终探索的是“怎样做人”的大问题,《随想录》更是以“人”为中心,既通过反思“文革”呼喊人的尊严与权利,又通过自审自剖宣示“独立思考”、“敢讲真话”对于避免“文革”重演、堂堂正正“做人”具有现实意义。继续“大反封... 巴金创作始终探索的是“怎样做人”的大问题,《随想录》更是以“人”为中心,既通过反思“文革”呼喊人的尊严与权利,又通过自审自剖宣示“独立思考”、“敢讲真话”对于避免“文革”重演、堂堂正正“做人”具有现实意义。继续“大反封建”、“为理想献身”,以及“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等主张,都是巴金百年人生经验的科学总结,为丰富现代人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随想录 现代人学
下载PDF
巴金暮年的伟大完成——论《随想录》的时代品格、文学意义及其它
18
作者 李存光 《北方论丛》 CSSCI 1991年第5期76-83,共8页
1986年6月,《随想录》五集结稿前两个月,巴金在为合订本所写的《新记》中说,写完《随想录》,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这磊落的表白,蕴含着作家坦然的心意:他把这部虽只有150篇、40余万字,却耗时七年零九个... 1986年6月,《随想录》五集结稿前两个月,巴金在为合订本所写的《新记》中说,写完《随想录》,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这磊落的表白,蕴含着作家坦然的心意:他把这部虽只有150篇、40余万字,却耗时七年零九个月的随笔集,看作自己暮年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想录 文学意义 巴金 品格 合订本 随笔集
下载PDF
《随想录》的知识分子立场
19
作者 周凌枫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8-111,共4页
巴金《随想录》揭示了作家在非常岁月里的心路历程,从中引发对知识分子立场问题的思考。巴金在"文革"前期陷入盲从、丧失自我立场,需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传统中寻找根源。通过写作《随想录》,巴金努力挽救知识分子奴化形象,... 巴金《随想录》揭示了作家在非常岁月里的心路历程,从中引发对知识分子立场问题的思考。巴金在"文革"前期陷入盲从、丧失自我立场,需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传统中寻找根源。通过写作《随想录》,巴金努力挽救知识分子奴化形象,维护自我独立人格;《随想录》体现了作家进行自我剖析与自我忏悔的艰难性,在建立中国知识分子自我意识与独立人格的路途上,巴金以写作《随想录》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想录 巴金 知识分子 忏悔 独立人格
下载PDF
《随想录》意义探析
20
作者 翔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巴金的《随想录》,充溢着这位世纪作家的善良、悲悯与博爱。《随想录》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的高峰"之作,在于它是"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
关键词 巴金 随想录 研究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