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7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树嵌入的随钻测井岩性识别方法
1
作者 王新领 祝新益 +2 位作者 张宏兵 孙博 许可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1-708,共8页
岩性识别是储层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机器学习方法的不断发展,岩性的智能识别也成为热门研究方向.随钻测井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受限于高温高压的钻井作业条件,随钻测井仪器只能测得少量测井参数.由于随钻测井参数较... 岩性识别是储层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机器学习方法的不断发展,岩性的智能识别也成为热门研究方向.随钻测井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受限于高温高压的钻井作业条件,随钻测井仪器只能测得少量测井参数.由于随钻测井参数较少,直接输入机器学习模型无法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对此,本文将随机树嵌入引入随钻测井资料的岩性识别.该方法将低维随钻测井数据通过二叉树编码并转化为高维稀疏特征,利用升维后的数据进行训练从而提升机器学习模型的判别能力.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随机树嵌入的随机森林方法具有最佳的识别效果,准确率和F_(1)值较直接使用随机森林分别提升了3.16%和3.25%,且优于梯度提升树、极随机树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随机树嵌入 随机森林 岩性识别 随钻测井
下载PDF
融合IndRNN和PSO的随钻测井数据反演方法
2
作者 付俊芃 孙歧峰 +1 位作者 陈沛沛 王亚宁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4年第2期33-42,共10页
针对传统的反演方法过于其依赖初始模型,导致结果不稳定与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独立循环神经网络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随钻测井实时反演方法.首先,通过地层模型正演模拟产生的序列数据,建立独立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并引入注意力机... 针对传统的反演方法过于其依赖初始模型,导致结果不稳定与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独立循环神经网络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随钻测井实时反演方法.首先,通过地层模型正演模拟产生的序列数据,建立独立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并引入注意力机制强调关键特征在随钻测井反演中的作用;其次,在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引入随机惯性权重提高粒子群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最后,在正演模拟测试集与某油田1931–2132 m段的测井数据测试集上分别进行消融实验与对比实验,结果证明,粒子群算法与注意力机制可以有效提高预测精度,且该方法在各个方面的反演性能均优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以及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模型,满足随钻测井数据实时反演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循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粒子群算法 随钻测井 实时反演
下载PDF
随钻测井技术与电缆测井技术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孙呈 周轲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4期37-39,32,共4页
论文在调研国内外随钻测井技术和电缆测井技术的前提下,详细阐述了随钻自然伽马、声波、中子密度、电阻率的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对随钻测井和电缆测井技术进行对比研究,指出随钻自然伽马、声波、中子密度测井和电缆自然伽马、声波、中... 论文在调研国内外随钻测井技术和电缆测井技术的前提下,详细阐述了随钻自然伽马、声波、中子密度、电阻率的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对随钻测井和电缆测井技术进行对比研究,指出随钻自然伽马、声波、中子密度测井和电缆自然伽马、声波、中子密度测井的形态基本一致,但随钻自然伽马和声波测井的准确度更高;随钻中子密度测井可以更好的区分岩性。随钻电阻率测井和电缆电阻率测井的形态差别较大,随钻电阻率测井能准确的反应地层的真电阻率,明确油气含有饱和度等,在复杂井测井中,能准确对储层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电缆测井 原理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随钻测井仪器热装套的设计改进
4
作者 曲春雨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随钻测井仪器热装套出现了开裂的情况,热装套开裂后会丧失用于固定其相邻部件的轴向摩擦力,可能导致相邻的扶正器串动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针对两个典型开裂案例,从材料本身状态即内因,以及腐蚀环境、过盈量、工况等外因进行分析,并提... 随钻测井仪器热装套出现了开裂的情况,热装套开裂后会丧失用于固定其相邻部件的轴向摩擦力,可能导致相邻的扶正器串动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针对两个典型开裂案例,从材料本身状态即内因,以及腐蚀环境、过盈量、工况等外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四项改进措施,分别为改变材料的热处理状态提高材料韧性;减小过盈量降低热装套最大应力,同时增加止退结构;提高热装温度降低加热对材料状态的影响;严格控制尺寸精度避免出现受力不均匀的情况。对新结构的热装套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对实际结构进行了推力验证,改进后的热装套在井下累计长时间作业未出现开裂情况,证明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热装 开裂 轴向摩擦力
下载PDF
随钻测井ADN放射源应用及打捞方法分析
5
作者 崔自强 朱晨明 《化工管理》 2024年第3期137-139,168,共4页
随钻测井在目前海上作业中应用非常普遍,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有些生产井在对目的层进行地层分析和价值分析时,需要研究钻井地质剖面,来寻找油气藏以及研究油井工程,就需要进行放射性测井。然而在实际作业时,由于放射源涉及安全、环... 随钻测井在目前海上作业中应用非常普遍,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有些生产井在对目的层进行地层分析和价值分析时,需要研究钻井地质剖面,来寻找油气藏以及研究油井工程,就需要进行放射性测井。然而在实际作业时,由于放射源涉及安全、环保、生态环境因素,对环境、生物的危害性较大。所以,放射源的作业属于特殊作业,需事先做好技术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文章针对斯伦贝谢的方位性密度和中子孔隙度仪器在作业中发生的放射源卡钻问题,阐述了现场如何成功实现放射源打捞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放射源 打捞作业
下载PDF
LDA和KNN算法在随钻测井火成岩分类的应用
6
作者 方全全 曹军 +2 位作者 张国强 许吉俊 任宏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4年第4期17-20,共4页
渤中34-9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广泛钻遇古近系火成岩,由于火成岩岩性多样、成分复杂导致常规测井解释图版识别岩性精度较差,而在随钻过程中准确识别火成岩岩性是工程上规避憋、卡、漏等风险的重要前提。通过将机器学习算法线性判别分析(LDA)... 渤中34-9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广泛钻遇古近系火成岩,由于火成岩岩性多样、成分复杂导致常规测井解释图版识别岩性精度较差,而在随钻过程中准确识别火成岩岩性是工程上规避憋、卡、漏等风险的重要前提。通过将机器学习算法线性判别分析(LDA)与KNN算法运用于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随钻测井数据处理与分析,实现了随钻过程中准确、高效识别火成岩岩性的目的。进一步将线性判别分析的降维结果代替原始测井曲线作为K最近邻分类器的输入,实现两种算法的有机融合,并对油田5口开发井建立的测井数据集进行机器学习,火成岩岩性分类准确率高于90%,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方法为常规录、测井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提供了新方法,多方法的结合也为油田勘探作业过程中的分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线性判别分析 KNN算法 火成岩分类 渤中油田
下载PDF
海上随钻测井实时解释系统研发与应用分析
7
作者 齐春生 丁磊 +2 位作者 郑志锋 武凌峰 吴妍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南海西部海域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着随钻测井资料精细解释滞后的问题,影响了下步决策及现场作业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基于海上测井综合处理解释评价系统AECOLog开发了海上随钻测井实时解释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测井资料的实时下... 南海西部海域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着随钻测井资料精细解释滞后的问题,影响了下步决策及现场作业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基于海上测井综合处理解释评价系统AECOLog开发了海上随钻测井实时解释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测井资料的实时下载、基于岩石物理知识库的测井资料自动实时解释、解释成果的实时上传功能。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可以实现随钻测井资料的自动化精细解释,能够为现场决策提供定量化依据,有效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实时 岩石物理知识库 精细解释
下载PDF
基于随钻测井数据预测破裂压力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大立 王玉基 +2 位作者 张小栓 辛骅志 康芸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3-1930,共8页
破裂压力是判断岩石是否起裂的重要依据,而现有的随钻测井资料仅能解释地应力、弹性模量等参数,缺乏对破裂压力的解释。为了准确预测破裂压力并降低施工压力和风险,基于准格尔盆地MH区块的流体扫描成像(flow scanner image,FSI)测试的... 破裂压力是判断岩石是否起裂的重要依据,而现有的随钻测井资料仅能解释地应力、弹性模量等参数,缺乏对破裂压力的解释。为了准确预测破裂压力并降低施工压力和风险,基于准格尔盆地MH区块的流体扫描成像(flow scanner image,FSI)测试的产出剖面测井资料,区分泡酸与不泡酸两种方式,分别建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模型,对该区块油井开发进行破裂压力预测,并运用交叉验证方法得出光滑因子,通过与真实破裂压力值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和Hubbert-Willis(H-W)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再基于此预测给出泡酸建议。结果表明:GRNN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破裂压力更接近,且均方根误差为4.54%,平均百分比误差为0.03%,均优于BP神经网络和H-W模型。GRNN模型不受地质条件影响且预测精度高,操作简便,可用于该地区破裂压力预测,也可作为后续井FSI测试的替代,不但可以为同类地区的施工提供借鉴,而且可以为同地区开发资源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产出剖面测井 交叉验证 泡酸分析 GRNN模型 破裂压力
下载PDF
超深层目标随钻测井引导的动态地震成像
9
作者 王腾飞 程玖兵 +3 位作者 朱峰 伍新明 徐蔚亚 耿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4,共11页
超深层油气储层目标上覆巨厚的复杂介质,基于地面观测数据估计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存在误差,将导致地震成像结果不准确,增加深井钻探风险或勘探成本.随钻测井提供的地层速度信息可用于提高偏移速度模型的精度,从而通过叠前深度偏移重处理... 超深层油气储层目标上覆巨厚的复杂介质,基于地面观测数据估计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存在误差,将导致地震成像结果不准确,增加深井钻探风险或勘探成本.随钻测井提供的地层速度信息可用于提高偏移速度模型的精度,从而通过叠前深度偏移重处理减小井震闭合误差,及时地重新定位深层的钻探目标,并为钻井轨迹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随钻测井引导的动态地震成像方法.它在相对地质年代信息约束下,将测井资料处理获得的层速度用于修正井孔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偏移速度模型,结合波动方程基准面延拓实现局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利用图形处理单元(GPU)加速以便更新钻头前方的地震图像.基于实际地震与测井资料的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技术具有可行性,预期可为面向深储层的智能导向钻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速度更新 动态地震成像 基准面延拓 深储层
下载PDF
随钻测井仪器主基体结构强度仿真与优化设计
10
作者 侯洪为 于增辉 +2 位作者 廖胜军 国朝健 郭宇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3年第3期39-41,45,共4页
主基体是随钻测井仪器最重要的机械承载体。主基体上既要开槽和孔安装测量探头与电路模块,又要承受扭矩、压力、弯矩等钻井负载。槽与孔削弱了主基体的强度,也使主基体结构变得复杂。针对这一问题,引入有限元方法对基体强度进行校核,并... 主基体是随钻测井仪器最重要的机械承载体。主基体上既要开槽和孔安装测量探头与电路模块,又要承受扭矩、压力、弯矩等钻井负载。槽与孔削弱了主基体的强度,也使主基体结构变得复杂。针对这一问题,引入有限元方法对基体强度进行校核,并根据计算结果优化主基体设计,增加薄弱部位承载截面面积,降低应力集中系数。优化后的基体结构安全系数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仪器 主基体 有限元 结构强度 优化设计
下载PDF
某盖板式随钻测井仪器井下泄漏失效分析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才会 卢华涛 +2 位作者 朱玉宁 曹云风 杨阳 《钻探工程》 2023年第2期39-46,共8页
由于在内流道孔与T形槽底间存在穿透裂纹,造成某盖板式随钻测井仪器在井下作业时发生内部泄漏事故。通过对穿透裂纹形貌分析来确定裂纹的起源位置,再依靠断口宏观分析、断口微观分析来确定穿透裂纹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对该种... 由于在内流道孔与T形槽底间存在穿透裂纹,造成某盖板式随钻测井仪器在井下作业时发生内部泄漏事故。通过对穿透裂纹形貌分析来确定裂纹的起源位置,再依靠断口宏观分析、断口微观分析来确定穿透裂纹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对该种类仪器进行结构优化以提高使用寿命。分析结果表明:灌浆事故是由于在T形槽底边存在较大应力集中且存有切削刀痕进而导致产生疲劳穿透裂纹引起的,裂纹起源于槽底通孔两侧,通过优化槽底边圆角等措施可达到改善应力分布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板式 随钻测井仪器 泄漏 失效分析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基于状态的维修技术在随钻测井仪器维保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畅 兰铁坤 朱晨明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3年第1期97-100,共4页
基于状态的维修是一种预测性的主动维修技术。探讨了该技术在国内“璇玑”随钻测井和导向系统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基于状态的维修技术的发展,总结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并调查了多个行业中该技术的应用情况。然后对“璇玑”系统状态维修... 基于状态的维修是一种预测性的主动维修技术。探讨了该技术在国内“璇玑”随钻测井和导向系统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基于状态的维修技术的发展,总结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并调查了多个行业中该技术的应用情况。然后对“璇玑”系统状态维修理念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提出在“璇玑”系统中从单元级到系统级实现可预测主动维修的具体措施。研究表明,基于状态的维修技术在油气田井下设备中具有深入推广应用的价值,状态维修理念可应用到仪器研发、维保策略、装备管理等多层面,从而提高系统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状态的维修 随钻测井仪器 璇玑
下载PDF
随钻测井数据有损压缩算法改进探讨与应用
13
作者 宋山 赵小勇 +3 位作者 付华才 连太炜 张正炳 罗明璋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176,共7页
常规随钻测井一般采取泥浆脉冲传输技术,泥浆脉冲传输技术数据传输速率受限于自身的编码、解码及算法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钻井工程数据传输需求,而常用于随钻测井的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算法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当原始数据变化... 常规随钻测井一般采取泥浆脉冲传输技术,泥浆脉冲传输技术数据传输速率受限于自身的编码、解码及算法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钻井工程数据传输需求,而常用于随钻测井的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算法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当原始数据变化剧烈时,部分解码数据误差较大,导致该部分解码数据不可信;另外,其压缩倍数较低。由于数据压缩技术有助于在保持泥浆脉冲传输技术硬件不变和信号传输速率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其数据等效传输速率,文章对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做了改进,将非均匀量化与均方根传播梯度下降法相结合,有效减小了解码数据的误差,并利用Huffman编码对非均匀量化编码结果做进一步压缩来提高压缩倍数。经过生产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电阻率数据和伽马数据的等效传输速率达到1.588 bit/s和1.782 bit/s,高于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算法的1.164 bit/s和1.163 bit/s,压缩倍数分别达到了2.73倍和3.06倍,高于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2.00倍。同时,解码数据与采集数据信噪比分别达到27.97 dB和26.62 dB,高于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23.66 dB和19.15 dB。由此可见,本文改进算法在有效提升了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压缩倍数的同时减小了解码数据误差,对于提高泥浆脉冲传输技术在同样硬件条件情况下的等效传输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差分脉码调制 HUFFMAN编码 数据压缩 泥浆脉冲 均方根传播梯度下降法
下载PDF
随钻测量随钻测井技术现状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东华 《化工管理》 2023年第4期79-82,88,共5页
文章介绍了中国及国际MWD/LWD技术现状、仪器特点、市场应用等情况。国际测井仪器具有耐温性能超过175℃,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20 bit/s,全系列产品多样化,安全稳定可靠等特点。中国测井仪器为常规150℃,数据传输速率小于12 bit/s,系列产... 文章介绍了中国及国际MWD/LWD技术现状、仪器特点、市场应用等情况。国际测井仪器具有耐温性能超过175℃,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20 bit/s,全系列产品多样化,安全稳定可靠等特点。中国测井仪器为常规150℃,数据传输速率小于12 bit/s,系列产品较单一。LWD仪器主要以引进为主,自主研制为辅。对比中国和国际MWD/LWD技术的差距,最后给出应对措施,以提高国内MWD/LWD技术水平,解决高温、深井仪器的可靠性,提高安全性,节约成本,获取最大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量 随钻测井 测井仪器 耐温性 数据传输速率
下载PDF
基于随钻测井响应反演的地质导向技术在渤海B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磊 李琰 +3 位作者 殷小琛 谭伟雄 杨柳河 范凯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112-117,共6页
传统导向方法利用邻井、地震资料建立的地层模型难以反映目标层段的真实地质构造与测井信息,无法实时和直观地确定井眼与地层相对位置关系,水平井实际作业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基于随钻测井响应反演的地质导向建模技术,通过建立... 传统导向方法利用邻井、地震资料建立的地层模型难以反映目标层段的真实地质构造与测井信息,无法实时和直观地确定井眼与地层相对位置关系,水平井实际作业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基于随钻测井响应反演的地质导向建模技术,通过建立数据传输构架,实时获取随钻测井响应数据,同时通过引入地质约束条件、钻前测井响应模拟及实时地层界面反演构建出导向模型,实现了地层参数、井眼轨迹与目的层位置关系的随钻分析。渤海油田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构建的导向模型可信度较高,可为水平井的导向决策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地质导向 数据传输 随钻测井响应反演 储层遇率
下载PDF
基于脉冲宽度调制的随钻测井大功率井下稳压电源设计
16
作者 梁耀 李安宗 +3 位作者 陈文辉 李传伟 陈仕学 孙衍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1-8,130,共9页
随钻测井系统中需要采用大功率涡轮发电机为井下系统提供动力电源。目前采用的大功率电源采用整流稳压来实现,整流后直流电压随泥浆转速的升高而升高,但是其稳压模块一般在有限区间内使用,因此通常采用多种叶导轮组合,在实际作业中需要... 随钻测井系统中需要采用大功率涡轮发电机为井下系统提供动力电源。目前采用的大功率电源采用整流稳压来实现,整流后直流电压随泥浆转速的升高而升高,但是其稳压模块一般在有限区间内使用,因此通常采用多种叶导轮组合,在实际作业中需要根据作业井场泥浆泵的排量范围调整不同的叶导轮组合以改变泥浆在叶轮上的流量进而使直流转换模块满足其区间要求。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应用PID闭环控制模型,完成了基于PWM调制的稳压电源模型设计,分析了其在60-150Vrms交流电压输入时的主动控制整流特性、转换效率及负载调整响应时间等几方面的特性。研究结果表面,该稳压电源可实现宽范围交流输入时的主动整流,确保总线电压始终满足设计要求且效率较高、负载适应性好。因此,基于该稳压电源,可实现一套叶导轮组合满足不同泥浆排量范围下的宽范围交流电输入的作业需求,提高在不同作业环境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电源 PWM调制 PID闭环控制 整流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随钻测井曲线预测
17
作者 马海 范光第 《录井工程》 2023年第2期22-27,共6页
随着剩余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难度不断增加,随钻地质导向仪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实际钻井过程中,随钻地质导向仪器中测量地质参数的传感器与钻头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导致所测地质参数与正钻地层间具有一定的延迟,影响了地质导向仪器... 随着剩余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难度不断增加,随钻地质导向仪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实际钻井过程中,随钻地质导向仪器中测量地质参数的传感器与钻头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导致所测地质参数与正钻地层间具有一定的延迟,影响了地质导向仪器的导向效果。利用BP神经网络的自组织、自学习、非线性动态处理等优势,通过自然伽马反映地层岩性,而地层岩性与钻压、排量、钻时等钻井工程参数具有一定关联,以待钻井周围已钻邻井资料作为样本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当前正钻井随钻地质导向仪器已测量井段的参数对BP神经网络的权重系数进行精细调整,最后采用该BP神经网络模型及当前钻井工程参数对钻头正钻地层的自然伽马参数进行预测。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预测计算得到的自然伽马数据较为准确,与实测自然伽马曲线相比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可以作为仪器测点零长井段地质参数的预测方法,为实际钻井过程中地质导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随钻测井曲线 地质导向 权重系数 自然伽马
下载PDF
随钻测井地质导向技术在水平井钻井中的应用
18
作者 周思源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8期162-164,共3页
随钻测井(LWD)与地质导向(GC)是近年来正在兴起的一种新型勘探方法,是在钻探的同时,通过与钻孔方向相匹配的随钻设备(含定向仪与随钻设备),获得与钻孔方向相一致的资料,从而实现对储层的岩性与物性的全面评估,从而实现对储层岩性与岩性... 随钻测井(LWD)与地质导向(GC)是近年来正在兴起的一种新型勘探方法,是在钻探的同时,通过与钻孔方向相匹配的随钻设备(含定向仪与随钻设备),获得与钻孔方向相一致的资料,从而实现对储层的岩性与物性的全面评估,从而实现对储层岩性与岩性的有效识别与预测。由于目前钻探技术水平的提高,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已被普遍用于水平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测井方法——随钻测井方法。通过对LWD与GC的简单描述,并通过具体工程案例,说明了LWD与GC在水平井施工中的作用,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地质导向技术 水平井 应用
下载PDF
随钻测井技术最新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54
19
作者 秦绪英 肖立志 索佰峰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年第4期313-322,共10页
分析了近年来随钻测井 (M /LWD)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阐述了相关领域技术进步对LWD技术发展的影响。介绍了多频电磁波电阻率 (MPR)、方位井眼补偿地层密度中子 (ADN)、声波特性参数 (APX)、地层评价(FEMWD)、储层监测 (RPM )、核磁共振 ... 分析了近年来随钻测井 (M /LWD)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阐述了相关领域技术进步对LWD技术发展的影响。介绍了多频电磁波电阻率 (MPR)、方位井眼补偿地层密度中子 (ADN)、声波特性参数 (APX)、地层评价(FEMWD)、储层监测 (RPM )、核磁共振 (MRILWD)等最新随钻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随钻测井技术在钻井工程及地层对比评价中的应用 ,给出了多个随钻测井技术的应用实例。通过综合分析阐述了随钻测井及其密切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 ,得出了随钻测井技术应用会越来越广 ,但不会替代电缆测井技术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技术 电阻率随钻测井技术 地层评价 核磁共振 数据压缩 油气层
下载PDF
DQ-LWD随钻测井仪器的可靠性设计 被引量:16
20
作者 高玉堂 包璨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6年第4期45-48,共4页
随钻测井仪器在井下高温、剧烈震动的环境下工作,容易发生失效,较高的故障率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仪器的可靠性能。通过对DQ-LWD随钻测井仪器在水平井作业中出现的失效现象和维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随钻测井仪器在井下高温、剧烈震动的环境下工作,容易发生失效,较高的故障率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仪器的可靠性能。通过对DQ-LWD随钻测井仪器在水平井作业中出现的失效现象和维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该仪器3类典型故障原因:电子器件故障、电气连接失效、抗振能力不足,进而开展了随钻测井仪器井下失效预防方法的研究。把可靠性设计引入到传统的仪器设计、生产、维修流程中,提出了装配电路板(PCBA)测试、防静电击穿(ESD防护)、电气连接失效预防以及PCBA减振防护等一系列提高可靠性的设计方法。现场施工应用表明,故障率与2013年同期相比有明显下降,有利于仪器在复杂井况、高温高压深井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随钻测井仪器 可靠性设计 井下失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