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丹参酮调节HIF-1α/BNIP3信号通路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软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王柯 叶寒露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72-378,共7页
目的 探究隐丹参酮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信号通路对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软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兔并以改良Videman法构建兔KO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空载组、隐丹参酮... 目的 探究隐丹参酮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信号通路对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软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兔并以改良Videman法构建兔KO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空载组、隐丹参酮组、HIF-1α敲低组、隐丹参酮+HIF-1α敲低组,每组9只;另取9只新西兰兔为对照组。分组干预后以Lequesne MG的膝关节级别评估法对兔膝关节临床症状(局部疼痛、步态、关节活动、关节肿胀)进行评分;HE染色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组织的退变情况并进行改良Mankin's评分;TUNEL染色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兔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IL-10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组织自噬(LC3、Beclin-1)、凋亡(Bax、Cleaved Caspase-3)和HIF-1α/BNI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出现明显退变症状,局部疼痛、步态、关节活动及关节肿胀评分、改良Mankin's评分、凋亡率、血清IL-18及IL-6水平、软骨组织LC3Ⅱ/LC3Ⅰ、Beclin-1、Bax、Cleaved Caspase-3、BNI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软骨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隐丹参酮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退变症状减轻,局部疼痛、步态、关节活动及关节肿胀评分、改良Mankin's评分、凋亡率、血清IL-18及IL-6水平、软骨组织LC3Ⅱ/LC3Ⅰ、Beclin-1、Bax、Cleaved Caspase-3、BNIP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血清IL-10水平、软骨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HIF-1α敲低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退变症状加重,局部疼痛、步态、关节活动及关节肿胀评分、改良Mankin's评分、凋亡率、血清IL-18及IL-6水平、软骨组织LC3Ⅱ/LC3Ⅰ、Beclin-1、Bax、Cleaved Caspase-3、BNI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软骨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空载组兔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隐丹参酮+HIF-1α敲低组较隐丹参酮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退变症状加重,局部疼痛、步态、关节活动及关节肿胀评分、改良Mankin's评分、凋亡率、血清IL-18及IL-6水平、软骨组织LC3Ⅱ/LC3Ⅰ、Beclin-1、Bax、Cleaved Caspase-3、BNI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软骨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较HIF-1α敲低组上述指标变化相反。结论 隐丹参酮可通过上调HIF-1α、下调BNIP3表达,抑制炎症及自噬,减轻KOA兔膝关节软骨组织退变,改善其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自噬 凋亡 HIF-1α/BNIP3
下载PDF
隐丹参酮通过TLR4/NF-κB/JNK信号通路减轻脂多糖对肺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张兆林 赵慧真 +4 位作者 王国明 张涵 于娜 张晶晶 张淑凤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18-524,共7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隐丹参酮(CT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MLE-12)的影响。方法 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IL-1β、IL-6、TNF-α含量及基因表达水平,筛选出具有最佳造模...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隐丹参酮(CT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MLE-12)的影响。方法 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IL-1β、IL-6、TNF-α含量及基因表达水平,筛选出具有最佳造模效果的LPS浓度;之后通过CCK-8考察CTS对细胞的非毒性剂量范围;将试验分为对照组、LPS组和CTS+LPS组3个组,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qPCR检测细胞内IL-1β、IL-6、TNF-α、Bax和Bcl-2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TLR4、p-p65和p-JNK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浓度≥1.0μg/mL时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2.0和5.0μg/mL LPS组IL-1β、IL-6和TNF-α含量及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CTS浓度为0~5.0μM时,细胞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即药物的无毒范围。与LPS组相比,CTS+LPS组IL-1β、IL-6和TNF-α含量及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CTS+LPS组Bax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Bcl-2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LPS组TLR4、p-p65、p-JNK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LPS组相比,CTS+LPS组TLR4、p-p65、p-JNK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 CTS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JNK信号通路减轻LPS诱导的MLE-12细胞炎性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脂多糖 肺泡上皮细胞 TLR4/NF-κB/JNK信号通路
下载PDF
隐丹参酮通过调节TGF⁃β/Smad通路改善高氧诱导肺损伤的纤维化过程
3
作者 马萌萌 包天平 +3 位作者 曹林霞 李靖燕 余冰睿 田兆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TS)对高氧诱导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将50只新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CTS低剂量组(7.5 mg/kg)、CTS中...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TS)对高氧诱导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将50只新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CTS低剂量组(7.5 mg/kg)、CTS中剂量组(15.0 mg/kg)及CTS高剂量组(30.0 mg/kg)。高氧组及CTS干预组大鼠饲养于氧浓度95%的氧箱中,空气组饲养于空气中。CTS干预组大鼠生后每日给予CTS腹腔注射,空气组及高氧组每日腹腔注射同等体积DMSO。7 d后安乐死全部大鼠后取肺组织用于后续实验。应用HE染色观察肺泡病理改变;通过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纤维化程度;RT⁃q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信号转导分子(small mother against decapentaplegic,Smad)2/3、p⁃Smad2/3的表达。体外实验:选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uman fetal lung fibroblast⁃1,HFL⁃1),按照培养条件分为空气组、高氧组及CTS干预组,空气组常规条件下培养,而高氧及干预组置于95%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干预组加入CTS 10μmol/L。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TGF⁃β1、α⁃SMA、p⁃Smad2/3、Smad2/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氧组大鼠肺泡形态紊乱、间隔增宽,RAC值下降,纤维化评分上升(P<0.05);TGF⁃β1及α⁃SMA的mRNA水平升高(P<0.05);p⁃Smad2/3表达升高(P<0.05);不同剂量的CTS给药后可改善上述指标(P<0.05);同时,CTS还可以降低高氧后HFL⁃1细胞的TGF⁃β1、α⁃SMA、p⁃Smad2/3、Smad2/3表达(P<0.05)。结论:CTS可通过TGF⁃β/Smad通路改善高氧诱导肺损伤的纤维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高氧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纤维化
原文传递
隐丹参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马书恒 缪林坪 +3 位作者 陈荻秋 韩丽 张富凯 贺气志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为研究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隐丹参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倒置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 为研究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隐丹参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倒置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隐丹参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隐丹参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LasI、LasR、RhlI和RhlR的表达的影响。隐丹参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800.0μg/mL;结晶紫染色后,隐丹参酮的质量浓度为800.0μg/mL时抑制菌膜效果最佳,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隐丹参酮对生物膜的形成和分布,200.0μg/mL时抑菌效果显著提升。在200.0~800.0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800.0μg/mL的隐丹参酮对LasI、LasR、RhlI和RhlR基因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P<0.01)。隐丹参酮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LasI等基因的表达。本研究表明,隐丹参酮可以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干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为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隐丹参酮 群感系统 耐药性
下载PDF
隐丹参酮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舒涵 王玉琴 +3 位作者 刘航 夏丽洁 刘苏颖 张英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946-954,共9页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CPT)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CPT干预后MCF7细胞存活率,AnnexinV/PI实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内活性氧ROS;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CPT)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CPT干预后MCF7细胞存活率,AnnexinV/PI实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内活性氧ROS;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微球体培养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微球体表面分子CD44与CD24;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CPT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增殖,24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9.24μmol/L。与未加药处理组相比,CPT处理组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并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结果表明,CPT对MCF7细胞的迁移与侵袭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CPT降低了MCF7细胞来源微球体中CD24^(-/low)CD44^(+)细胞群。Western blot结果证明,CPT能明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PI3K-p85、Akt、N-cadherin、Twist1、Sox2、Oct4、Nanog蛋白表达,有效抑制ER-α磷酸化,降低了多重药物转运蛋白ABCG2的表达。结论CPT通过抑制MCF7细胞迁移与侵袭、降低CD24^(-/low)CD44^(+)细胞群数量,影响肿瘤干细胞相关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干性,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乳腺癌 迁移与侵袭 肿瘤干细胞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混合物基于TGF-β1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研究
6
作者 辛林林 王浩南 +6 位作者 张喆 白艳红 刘红燕 周颖 李庆军 刘谦 张永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54-57,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混合物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s,HSF)抑制瘢痕形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配制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混合物(丹参酮ⅡA与...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混合物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s,HSF)抑制瘢痕形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配制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混合物(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标准品按照1∶1的比例配置)溶液,采用TGF-β1诱导HSF细胞增殖构建增生性瘢痕体外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测定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对HSF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SF细胞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分子p-Smad2、Smad3蛋白以及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能剂量依赖地抑制HSF细胞的增殖,降低p-Smad2、Smad3蛋白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论: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混合物可能通过下调p-Smad2、3和Survivin蛋白的水平,抑制HSF细胞的增殖,发挥抑制瘢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隐丹参酮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瘢痕
下载PDF
隐丹参酮治疗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效果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赵梦溪 罗斌 +1 位作者 吕建瑞 王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135-1139,1144,共6页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隐丹参酮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造模8周干预4周后,采集小鼠血液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行...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隐丹参酮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造模8周干预4周后,采集小鼠血液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行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检测肝脏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IL-6等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OX1)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肝脏组织病理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几乎无脂肪浸润,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存在大量脂肪空泡,隐丹参酮低、中和高剂量组较模型组肝脏组织病变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ST、ALT、TC、TG、LDL-C、TNF-α、IL-1β、IL-6、MDA水平升高,HDL-C、SOD、GSH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隐丹参酮低、中和高剂量组ALT、AST、TC、TG、LDL-C、TNF-α、IL-1β、IL-6、MDA水平降低,HDL-C、SOD、GSH水平升高(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PARα、CPT1和ACOX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隐丹参酮低、中和高剂量组PPARα、CPT1和ACOX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隐丹参酮对NAFLD具有治疗作用,能够改善脂质代谢,促进肝脏脂质排出,改善肝功能和减少肝脏脂质沉积,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肪酸β-氧化、减轻炎症反应及平衡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隐丹参酮 脂肪酸β-氧化 脂质代谢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隐丹参酮调节AMPK/Nrf2信号通路治疗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用机制
8
作者 赵梦溪 罗斌 +1 位作者 吕建瑞 王宁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8期1027-1031,1036,共6页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治疗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作用机制。方法: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和造模组48只。造模组连续给予8周高脂饲料+红糖水构建NAFLD模型...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治疗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作用机制。方法: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和造模组48只。造模组连续给予8周高脂饲料+红糖水构建NAFLD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隐丹参酮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治疗4周后,检测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检测小鼠肝脏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油红O和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Nrf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和血清TG、TC水平,血清AST、ALT和MDA水平明显升高,血清SOD、GSH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隐丹参酮组小鼠血清和肝脏TG、TC水平,血清AST、ALT、MDA水平明显降低,血清SOD、GSH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显示,正常组小鼠肝脏切片光滑;模型组小鼠有大量脂肪颗粒聚集;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隐丹参酮组小鼠脂滴数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隐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小鼠Nrf2、p-AMPK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隐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小鼠AMPK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丹参酮可能通过调节AMPK/Nrf2信号通路,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脏脂质蓄积发挥肝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隐丹参酮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小鼠 氧化损伤
下载PDF
隐丹参酮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9
作者 杨鹏 王梦梦 +2 位作者 宋梅梅 张晓宇 王淑燕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8期875-880,共6页
目的探究隐丹参酮(CP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胶质HMC3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不同浓度CPT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筛选出... 目的探究隐丹参酮(CP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胶质HMC3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不同浓度CPT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筛选出合适的CPT作用浓度。随后将细胞分为Con组、LPS组、CPT组、AG490组、抑制剂组和激活剂组,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Hoechst 33258染色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JAK2/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5μmol·L^(-1)CPT为最适浓度。LPS组细胞增殖率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on组(P<0.05),凋亡率、Caspase-3、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Con组(P<0.05);与LPS组比较,CPT组和AG490组扭转了上述LPS作用(P<0.05);与CPT组比较,AG490增强、C-A1削弱了CPT对HMC3细胞的作用(P<0.05)。结论CPT负调控JAK2/STAT3通路促进LPS诱导的小胶质HMC3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小胶质细胞 隐丹参酮 脂多糖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隐丹参酮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10
作者 张海霞 李康康 +1 位作者 程明阳 陈雪红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CPT)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试验检测终浓度为0、1、5、10、20、40、100μmol/L的CPT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并计算出CPT对HepG2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IC 50)。将HepG2细胞分为A~D组,分别使用终浓度...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CPT)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试验检测终浓度为0、1、5、10、20、40、100μmol/L的CPT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并计算出CPT对HepG2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IC 50)。将HepG2细胞分为A~D组,分别使用终浓度0、1、5、10μmol/L的CPT培养48 h,分别通过划痕实验、JC-1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线粒体膜电位以及细胞凋亡率。将HepG2细胞分为E~H组,分别使用含有0μmol/L CPT+20μmol/L Spautin-1、1μmol/L CPT+20μmol/L Spautin-1、5μmol/L CPT+20μmol/L Spautin-1、10μmol/L CPT+20μmol/L Spautin-1的培养液培养。采用MTT实验检测E~H组处理48 h时的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D、H组处理48 h时HepG2细胞中LC3B-Ⅱ蛋白的表达情况,JC-1染色检测A、D、E、H组处理48 h时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流式细胞术检测A、D、E、H组处理24 h时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CPT浓度的递增,HepG2细胞活性明显下降,处理48 h时的IC 50值为3.9μmol/L。随着CPT浓度的升高,抑制HepG2细胞迁移的能力逐渐增强(t=5.96~29.63,P<0.05);绿色荧光与红色荧光比值也逐渐升高(t=4.24~23.36,P<0.05);HepG2细胞的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t=7.30~18.15,P<0.05)。A~H组间比较,细胞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F=231.15,P<0.05),E~H与A~D组相比,细胞活性增高(t=3.96~18.80,P<0.05)。H组与D组相比,自噬相关蛋白LC3B-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3.52,P<0.05)。JC-1染色结果显示,E组、H组与D组比较绿色荧光与红色荧光比值均有显著差异(t=3.58、14.76,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结果显示,E组、H组与D组比较绿色荧光与红色荧光比值均有显著差异(t=12.38、4.99,P<0.05)。结论CPT可能通过诱导自噬从而促进HepG2细胞的凋亡,达到对HepG2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隐丹参酮 细胞凋亡 自噬 细胞运动 膜电位 线粒体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隐丹参酮滴丸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11
作者 马霄 颜国华 +3 位作者 王世广 李晓婷 李登云 崔传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09-2815,共7页
目的制备隐丹参酮滴丸,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熔融法制备滴丸。以PEG 4000与PEG 6000比例、基质与药物比例、冷凝温度、滴速、滴距为影响因素,成型率、质量差异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工艺。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晶型分析,在扫... 目的制备隐丹参酮滴丸,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熔融法制备滴丸。以PEG 4000与PEG 6000比例、基质与药物比例、冷凝温度、滴速、滴距为影响因素,成型率、质量差异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工艺。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晶型分析,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微观形态,测定溶解度、体外释药、稳定性。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隐丹参酮、物理混合物、滴丸的0.5%CMC-Na混悬液(4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隐丹参酮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PEG 4000与PEG 6000比例1∶1,基质与药物比例7∶1,滴速35滴/min,冷凝温度12℃,滴距7 cm,成型率为(94.86±1.18)%,质量差异为(8.89±0.72)%。隐丹参酮在滴丸中以无定形状态存在,溶解度提高至40.55倍,45 min内累积溶出度达94.74%。滴丸在6个月内外观、水分、最大质量差异、溶散时限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滴丸t max缩短(P<0.05),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与原料药相比增加至2.70倍。结论滴丸可促进隐丹参酮体外溶出、体内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滴丸 制备 体内药动学 熔融法 HPLC
下载PDF
隐丹参酮调节Sirt1/FoxO1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12
作者 武文印 武禹佳 +1 位作者 李艳 梁进颖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887-893,共7页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CT)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框蛋白O1(FoxO1)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内皮细胞(GEC)损伤的影响。方法:将GEC分为对照组(NR组,5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HG组,30mmoL/L D-葡萄糖)、L-CT组(1μmoL/L CT+3...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CT)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框蛋白O1(FoxO1)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内皮细胞(GEC)损伤的影响。方法:将GEC分为对照组(NR组,5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HG组,30mmoL/L D-葡萄糖)、L-CT组(1μmoL/L CT+30mmoL/L D-葡萄糖处理GEC)、M-CT组(5μmoL/L CT+30mmoL/L D-葡萄糖处理GEC)、H-CT组(10μmoL/L CT+30mmoL/L D-葡萄糖处理GEC)和SIRT1-IN-1组(10μmoL/L CT+30mmoL/L D-葡萄糖+0.05moL/L Sirt1/FoxO1信号通路抑制剂SIRT1-IN-1处理GEC);MTT法检测CT对GEC细胞毒性和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GEC炎症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GEC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自噬、凋亡、纤维化因子和Sirt1/FoxO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0~40μmoL/L CT对GEC无明显毒性影响。与NR组相比,HG组OD 570值、SOD含量、Bcl-2、Beclin1、LC3-Ⅱ/Ⅰ、p-Sirt1/Sirt1、p-FoxO1/FoxO1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GEC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3、Col-I、TGF-β1蛋白水平、IL-6、IL-8、TNF-α、MDA含量显著上调(P<0.05);与HG组相比,L-CT组、M-CT组、H-CT组增殖活性、自噬蛋白、通路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纤维化因子蛋白水平、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SIRT1-IN-1消除了CT对GEC的有利影响。结论:CT可能通过上调Sirt1/FoxO1信号通路改善高糖诱导的GEC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Sirt1/FoxO1信号通路 肾小球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自噬
下载PDF
隐丹参酮抗纤维化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亚谊 张俊平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3年第3期146-148,186,共4页
隐丹参酮(CTS)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天然化合物,在各器官组织中具有良好的抗纤维化作用,但目前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且无系统的文献综述对其抗纤维化潜在机制进行描述。笔者综述了隐丹参酮治疗各脏器纤维化的疗效及其机制,并提出了未来展望。
关键词 隐丹参酮 肾纤维化 肺纤维化 心纤维化 肝纤维化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隐丹参酮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14
作者 温萍 张俊平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3年第4期207-211,共5页
隐丹参酮是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之一,对多种肿瘤显示很好的活性。其抗肿瘤效应包括抑制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逆转药物耐药性等。抗肿瘤直接靶点有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酪氨... 隐丹参酮是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之一,对多种肿瘤显示很好的活性。其抗肿瘤效应包括抑制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逆转药物耐药性等。抗肿瘤直接靶点有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酪氨酸蛋白磷酸酶SHP2、DNA拓扑异构酶2(top2),其它的作用机制包括诱导活性氧(ROS)产生、调控雌、雄激素受体信号、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等。此外,近年来研究人员还设计合成了许多隐丹参酮衍生物,并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就隐丹参酮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有助于隐丹参酮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方面的药物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衍生物 抗肿瘤 机制
下载PDF
隐丹参酮调节TGF-β1/Smad3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对抑制前列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牛俊豪 张君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4期529-533,共5页
目的 探讨隐丹参酮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通路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对前列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50只小鼠右侧腋皮下注射PC-3细胞悬液建立前列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4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 目的 探讨隐丹参酮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通路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对前列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50只小鼠右侧腋皮下注射PC-3细胞悬液建立前列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4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隐丹参酮低剂量组(12只)、隐丹参酮高剂量组(12只)和多西紫杉醇组(10只),另取10只作为正常组。隐丹参酮低和高剂量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隐丹参酮20和40 mg/kg,1次/2 d,多西紫杉醇组小鼠腹腔注射多西紫杉醇0.25 mg/mL,1次/7 d,连续给药42 d。测定肿瘤体积和抑瘤率,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qRT-PCR法检测上皮钙粘蛋白(E-cad)、神经钙粘蛋白(N-cad)和波形蛋白(Vimentin) mRNA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E-cad、N-cad、Vimentin、TGF-β1和p-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隐丹参酮低、高剂量组和多西紫杉醇组肿瘤体积减小,IL-6、TNF-α和PSA、MDA水平降低,SOD活性以及E-cad mRNA水平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N-cad和Vimentin mRNA水平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TGF-β1和p-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其中各指标变化以多西紫杉醇组最为显著,其次是隐丹参酮高剂量组和隐丹参酮低剂量组(P<0.05)。结论 隐丹参酮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逆转EMT过程,从而抑制前列腺癌小鼠肿瘤生长,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隐丹参酮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信号通路
下载PDF
隐丹参酮及其代谢物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薛明 崔颖 +3 位作者 汪汉卿 罗永江 张彬 周宗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CT)及其代谢物丹参酮IA(TS)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实验猪5头,单剂量(10mg·kg-1)iv隐丹参酮后,采用反相HPLC法检测CT及TS的血浆浓度。以二苄基为内标,流动相为甲醇—...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CT)及其代谢物丹参酮IA(TS)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实验猪5头,单剂量(10mg·kg-1)iv隐丹参酮后,采用反相HPLC法检测CT及TS的血浆浓度。以二苄基为内标,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检测波长254nm。结果:CT血药时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im与po给药后,CT和TS的血药浓度很低。少量原药及其代谢产物在胆汁中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不同途径给药后(iv及po),隐丹参酮及丹参酮IA在尿中的排泄量占给药剂量的比例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隐丹参酮诱导猴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被引量:23
17
作者 原清涛 邓宇斌 +3 位作者 刘晓刚 胡军 李树浓 刘祖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3-996,共4页
目的体外培养猴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并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猴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用含隐丹参酮的无血清L-DMEM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 目的体外培养猴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并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猴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用含隐丹参酮的无血清L-DMEM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猴MSCs表达CD29、CD44、CD105、CD166,并且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不随传代而发生改变。bFGF预诱导24h后,隐丹参酮可以将MSCs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示NSE、NF表达阳性,阳性率分别为68.3%±3.5%、70.3%±1.5%,而GFAP表达阴性。结论隐丹参酮可以在体外将猴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 神经元 隐丹参酮 成束猴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_A和隐丹参酮的含量 被引量:39
18
作者 闫豫君 杨广德 贺浪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 研究丹参药材中新的质控指标。方法 采用细胞膜色谱法对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筛选 ,在此基础上建立 RP-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 A和隐丹参酮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为 L ichrosorb C1 8色谱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75∶ 2 5 ) ... 目的 研究丹参药材中新的质控指标。方法 采用细胞膜色谱法对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筛选 ,在此基础上建立 RP-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 A和隐丹参酮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为 L ichrosorb C1 8色谱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75∶ 2 5 ) ;2 70 nm下检测 ;流速 1.0 m L/min,室温。药材用甲醇超声处理 ,过滤后直接进样分析。结果丹参酮 A和隐丹参酮的回收率分别为 10 1.74%和 99.2 8% ,RSD分别为 3 .68%和 1.78%。重现性的 RSD分别为 1.88%和 1.3 5 %。所收集的 12份丹参药材中丹参酮 A含量为 0 .60 7%~ 0 .14 8% ,隐丹参酮为 0 .0 73 %~0 .0 2 1%。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当丹参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时 ,可以同时将丹参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法 同时测定 丹参 丹参酮ⅡA 隐丹参酮 含量
下载PDF
隐丹参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9
作者 曾金 张志荣 +3 位作者 缪萍 沈淑娇 蒋健 裘福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9-1313,共5页
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TS)是从传统中药丹参中提取出的脂溶性有效成分。近年来,它在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癌、抗阿尔茨海默病、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方面显示出诸多药理活性,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CTS药理作用的研... 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TS)是从传统中药丹参中提取出的脂溶性有效成分。近年来,它在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癌、抗阿尔茨海默病、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方面显示出诸多药理活性,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CTS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隐丹参酮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夏文杰 张秀明 +4 位作者 李艳 李树浓 陈振光 张丽蓉 项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21-924,共4页
目的:观察隐丹参酮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采用Ficoll-Paque液分离成人MSC,体外扩增,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表达,采用含隐丹参酮的无血清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鉴定... 目的:观察隐丹参酮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采用Ficoll-Paque液分离成人MSC,体外扩增,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表达,采用含隐丹参酮的无血清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NF—H)、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结果: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0.5×106个细胞,15代可获得(2~3)×1012个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29、CD44、CD90、CD105、CD166表达阳性,CD11a、CD14、CD34、CD38、CD45、CD80、CD86为阴性。加入隐丹参酮诱导后,MSC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M,NF-H、Nestin表达阳性.GFAP阴性。结论:隐丹参酮在体外可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神经元 隐丹参酮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