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隐匿型感染 被引量:18
1
作者 苏勤 《肝脏》 2002年第3期197-198,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隐匿型感染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下载PDF
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病毒隐匿型感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夏邦世 沈忠海 +1 位作者 余珍波 俞树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母亲所生婴儿HBV隐匿型感染的存在情况. 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V携带母亲所生新生儿脐血中HBV标志物,筛选出118例HBsAg阴性/抗-HBc阳性脐血,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微粒子酶免技术(MEIA)对入选脐血作HBV DN...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母亲所生婴儿HBV隐匿型感染的存在情况. 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V携带母亲所生新生儿脐血中HBV标志物,筛选出118例HBsAg阴性/抗-HBc阳性脐血,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微粒子酶免技术(MEIA)对入选脐血作HBV DNA和HBsAg定量分析,并对这些高危新生儿进行随访检测. 结果 118例入选脐血中,36例(30.5%)HBV DNA载量≥5.0×102拷贝/ml,其中102~103拷贝/ml低滴度者25例(21.2%),104~105拷贝/ml中等滴度者11例(9.3%);同时有47例(39.8%)脐血HBsAg定量超过检测下限(S/N值≥2.00),其中浓度<0.5ng/ml者27例(22.9%),0.5~5.0ng/ml者20例(16.9%);随访检测结果:出生时脐血HBV DNA阳性或(和)HBsAg浓度≥2.00(S/N,MEIA法)者,至6月龄和12月龄时血清HBV DNA和HBsAg(ELISA法)阳性率分别为84.8%、18.2%和78.1%、14.6%. 结论母亲为HBV携带者的高危新生儿用常规方法检测脐血HBsAg阴性,不能除外HBV宫内感染,而可能有部分存在HBV隐匿型感染,临床应采用更灵敏更可靠的检测技术并加强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子宫内传播 隐匿型感染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微粒子酶免技术
下载PDF
隐匿型乙肝病毒在隐源性肝病中的感染率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马宁强 冯英明 +5 位作者 张伟 朱少君 张贺龙 姬统理 闵捷 宋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隐匿型感染(occult infection of HBV)在隐源性肝病中的感染率。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健康献血人员与HBsAg阴性的隐源性肝病患者(包括肝硬化、肝癌、丙肝与病因不清肝炎)血清中检测HBV X DNA,统计并分析HBV在各组中的感染率。... 目的探讨乙肝隐匿型感染(occult infection of HBV)在隐源性肝病中的感染率。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健康献血人员与HBsAg阴性的隐源性肝病患者(包括肝硬化、肝癌、丙肝与病因不清肝炎)血清中检测HBV X DNA,统计并分析HBV在各组中的感染率。结果隐匿型HBV在健康人群中的感染率为5%,而在隐源性肝硬化、肝癌、丙肝与病因不清肝炎中的感染率分别为30%、20%、32%、7.4%。与健康人群相比,隐源性肝硬化、肝癌与丙肝患者的HBV感染率显著增加、但病因不清肝炎患者HBV感染率却无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肝硬化与肝癌患者的性别/HBV抗体的检出与HBV感染率的关系不大,但丙肝患者其HBV抗体的检出与HBV感染率有密切的联系。结论本研究小范围内统计了隐匿型HBV在隐源性肝病中的感染率,并证实HBV隐匿型感染在隐源性肝硬化、肝癌患者中与性别、HBV抗体检出没有关系,而在丙肝患者中其与乙肝血清抗体的检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隐匿型感染 隐源性肝硬化 肝癌 病因不清肝炎 聚合酶链式反应 感染
下载PDF
隐源性肝癌肝硬化与隐匿型乙肝感染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宁强 冯英明 +5 位作者 张伟 朱少君 张贺龙 姬统理 闵捷 宋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 探讨隐匿型乙肝感染与隐源性肝癌、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从HBsAg阴性的隐源性肝硬化与肝癌患者血清中检测HBV X DNA。应用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年龄、性别、生存地区等相匹配非肝病住院患者为对照,把检测到的... 目的 探讨隐匿型乙肝感染与隐源性肝癌、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从HBsAg阴性的隐源性肝硬化与肝癌患者血清中检测HBV X DNA。应用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年龄、性别、生存地区等相匹配非肝病住院患者为对照,把检测到的HBV XDNA作为隐匿型HBV感染的暴露因素,分别统计分析隐源性肝硬化、肝癌患者组与对照组暴露因素的比数比(OR)。结果 隐匿型乙肝感染在隐源性肝癌、肝硬化中比数比分别是OR=8.1429,(95%CI=2.98~22.30)和OR=4.75(95%CI=1.62~13.90),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隐匿型乙肝感染可能是部分隐源性肝癌、肝硬化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隐匿型感染 隐源性肝硬化 肝癌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隐匿型”感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崇尧 陈乃玲 +2 位作者 胡德海 曾繁荣 徐传荣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9-190,共2页
目的 了解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HBVM)阴性而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携带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肝病门诊患者中认为有必要行肝组织病理检查 ,征得同意后行超声引导下右肝取材共连续 5 0例。上述患者均两次以上检查血清丙... 目的 了解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HBVM)阴性而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携带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肝病门诊患者中认为有必要行肝组织病理检查 ,征得同意后行超声引导下右肝取材共连续 5 0例。上述患者均两次以上检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 ,以ELISA法检测HBVM五项、抗 HCV ,以PCR ELISA法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 ,部分病例以PCR定性法检测HCV RNA。其肝组织以免疫组化检测HBsAg及HBcAg的表达 ,HE染色判定炎症分级 (G)、纤维化分期 (S) ,并附组织学活动性指数 (HAI)记分。 结果  5例临床疑为HBV携带者中 1例HBV DNA含量为 >10 4 copies ml,3例 >10 5copies ml。 4例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同时阳性。G、S、HAI记分提示肝脏有轻度炎症。结论 血清HBVM假阴性所造成的HBV“隐匿型”感染 ,影响了乙型肝炎的诊断及供血源的筛选 ,从而使HBV传染源的管理更加困难 ,且此类患者可成为原因不明肝硬化及肝癌的病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病毒 隐匿型感染 HBVM HBV
下载PDF
ALT正常、HBsAg阴性人群中隐匿型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友云 高应林 +1 位作者 王春香 乐惠荣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96-1097,共2页
目的了解隐匿型乙型肝炎病毒(occult HBV)在ALT正常、HBsAg阴性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192例ALT正常、HBsAg阴性人群血清中HBV-DNA含量。结果192例人群中HBV-DNA阳性率为15.6%(30/192),HBV-DN... 目的了解隐匿型乙型肝炎病毒(occult HBV)在ALT正常、HBsAg阴性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192例ALT正常、HBsAg阴性人群血清中HBV-DNA含量。结果192例人群中HBV-DNA阳性率为15.6%(30/192),HBV-DNA含量均低于103.6copies/ml。男性和女性人群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2.8%(23/101)和7.7%(7/91),差异有显著性(2=8.26,P<0.01);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人群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7.6%(3/17)和15.4%(27/17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2=0.06,P>0.05);抗-HBe阳性和(或)抗-HBc阳性和(或)抗-HBs阳性与HBV标志物(HBV-M)全阴性人群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8.2%(28/154)与5.3%(2/38),差异有显著性(2=3.86,P<0.05)。结论ALT正常人群中存在隐匿型HBV感染,且与性别有关。提示临床在输血和器官移植时,应结合灵敏度高的HBV-DNA检测方法,方能预防隐匿型HBV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型HBV感染 FQ-PCR HBV-DNA HBSAG阴性
下载PDF
隐源性肝癌肝硬化与隐匿型乙型肝炎感染关系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庆安 肖清华 刘建湘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0期1672-1672,1675,共2页
目的:探讨隐源性肝癌肝硬化与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52例隐源性肝癌患者、43例隐源性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HBV核酸检验,并与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肝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隐匿性乙... 目的:探讨隐源性肝癌肝硬化与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52例隐源性肝癌患者、43例隐源性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HBV核酸检验,并与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肝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率,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隐源性肝癌患者中,有16例隐匿型乙型肝炎感染,隐源性肝硬化中,有8例隐匿型乙型肝炎感染,对照组中,仅2例隐匿型感染,三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隐源性肝癌和隐源性肝硬化患者多存在有较多隐匿型乙型肝炎感染,隐匿型乙型肝炎感染可能会诱发隐源性肝癌和隐源性肝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源性肝癌 隐源性肝硬化 隐匿型乙肝感染 乙肝感染
下载PDF
隐匿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下)
8
作者 Giovanni Raimondo +1 位作者 董培玲(编译) 杨月(审校)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7年第3期16-18,共3页
HBV隐匿型感染的潜在临床相关性逐渐显现出来,而这正是这项研究升温的主要原因。隐匿型HBV感染可能影响四个不同的临床方面,下面我们详细讨论。
关键词 隐匿型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临床相关性 HBV感染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3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芮桥安 《云南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74-175,共2页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指患者血清中HBsAg阴性,而HBV-DNA低水平复制或肝组织中HBsAg,HBcAg阳性的患者,可伴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1]。隐匿性乙型肝炎诊断需排除其它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2]。现将我进修医院收治...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指患者血清中HBsAg阴性,而HBV-DNA低水平复制或肝组织中HBsAg,HBcAg阳性的患者,可伴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1]。隐匿性乙型肝炎诊断需排除其它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2]。现将我进修医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23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隐匿型感染
下载PDF
新生儿HBV宫内感染及其血清标志物模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飞舟 吴春龙 李俊 《江西医学检验》 2006年第5期443-443,454,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的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检测结果与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检测110例HBsAg阳性的住院产妇的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的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0例HBsAg阳性的住院产妇的新生儿脐血HBsAg阳...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的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检测结果与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检测110例HBsAg阳性的住院产妇的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的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0例HBsAg阳性的住院产妇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例数为9例,阳性率为8.2%,HBV-DNA阳性例数为35例,阳性率为32.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作为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指标,HBV-DNA比HBsAg更灵敏可靠,脐血的HBV的血清标志物模式具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官内感染 隐匿型感染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并抗体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明芬 李云丽 +1 位作者 刘春云 柏保利 《云南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31-32,共2页
过去认为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重要依据,而HBsAb的出现被认为是病毒清除和临床痊愈的标准,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面抗原的血清转换并不能代表病毒被清除,患者的体内仍然存在着低水平的病毒复制,即隐匿性感染,为了解HBsAg阴性的... 过去认为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重要依据,而HBsAb的出现被认为是病毒清除和临床痊愈的标准,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面抗原的血清转换并不能代表病毒被清除,患者的体内仍然存在着低水平的病毒复制,即隐匿性感染,为了解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对我科近年的48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隐匿型感染
下载PDF
10 173例检测乙型肝炎标本的血清学与核酸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海艇 邓智华 +22 位作者 蔡丹 孟芹 桂嵘 王勇军 凌锋 王海燕 陈军浩 王顺 谢华斌 黄丽芳 王占科 李志波 程金凤 焦巍 唐曙明 谢小兵 江小工 陈亚军 周红霞 骆群 黄远帅 周明 吕小英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6期583-586,593,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无反应性标本中开展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6月期间,全国23家医院10 173例标本HBV血清学和核酸检测结果,首次纳入HBsAg无反应性标本,分析血清HBV DNA定性检测结... 目的探讨临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无反应性标本中开展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6月期间,全国23家医院10 173例标本HBV血清学和核酸检测结果,首次纳入HBsAg无反应性标本,分析血清HBV DNA定性检测结果。从中再次纳入HBV DNA阳性,且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标本,进行Ct值区间总体分布和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分析。结果纳入的9186例HBsAg无反应性标本中,血清HBV DNA阳性例数为254例(2.77%)。再次纳入的HBV DNA阳性且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168例标本中有8种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其中,166例(98.81%)可能是隐匿型乙型肝炎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OBI)患者。结论HBV核酸检测能从HBsAg无反应性标本检出一定比率的乙型肝炎患者,特别对OBI患者具有较好的检出效果。HBV核酸筛查对OBI检出以及防止HBsAg漏检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 HBSAG HBV血清学标志物 隐匿型乙型肝炎感染
下载PDF
An overview of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被引量:22
13
作者 Zeinab Nabil Ahmed Said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5期1927-1938,共12页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OBI), alternatively defined as occult hepatitis B (OHB), is a challenging clinical entity. It is recognized by two main characteristics: absence of HBsAg, and low viral replic...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OBI), alternatively defined as occult hepatitis B (OHB), is a challenging clinical entity. It is recognized by two main characteristics: absence of HBsAg, and low viral replication. The previous two decades have witnessed a remarkable progres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OBI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s. Appropriate diagnostic techniques must be adopted. Sensitive HBV DNA amplification assay is the gold standard assay for detection of OBI. Viral as well as host factors are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OBI. However, published data reporting the infectivity of OBI by transfusion are limited.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OBI transmission, infectivity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ave to be resolved. The aim of the present review is to highlight recent data on OBI with a focus on its virological diagnosis and clinical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Occult infection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Occult hepatitis B Chronic liver diseas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下载PDF
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者HBV感染分析
14
作者 甄沛林 林潮双 +1 位作者 蔡庆贤 王舜钦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731-732,752,共3页
目的了解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人群中隐匿型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187例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ELISA方法)人群血清中HBV-DNA含量,并采用Abbot(雅培试剂)检测HBsA... 目的了解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人群中隐匿型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187例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ELISA方法)人群血清中HBV-DNA含量,并采用Abbot(雅培试剂)检测HBsAg。结果187例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ELISA方法)的人群血清中HBV-DNA阳性率为6.42%(12/187),HBsAg阳性(Abbot方法)率为24.6%(46/187)。抗-HBs和抗-HBe阳性(A组)5例,抗-HBc阳性(B组)30例,抗-HBs和抗-HBc阳性(C组)4例,抗-HBe和抗-HBc阳性(D组)116例,抗-HBs,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E组)32例。以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的模式(D组)为主,占62.0%(116/187),既往有慢乙肝病史率最高,达36.2%。B、D、E组均有一定比例HBsAg(Abbot方法)阳性率,其中以D组最高,达32.76%;其次为B组,HBsAg阳性率20%;E组HBsAg阳性率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1,P<0.01)。抗-HBs阳性(包括A、C、E组)与抗-HBs阴性(包括B、D组)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88%(2/41)与30.14%(44/146),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15.936,P<0.001)。结论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人群中存在隐匿型HBV感染。应进一步进行更敏感的方法如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或PCR定量检测HBV-DNA,以免误诊与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阴性 抗-HBE阳性 抗-HBC阳性 隐匿型HBV感染 HBV-D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