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6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20年江苏省牛乳中SCC变化模式对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的影响
1
作者 夏予馨 张昊冉 +5 位作者 周福振 周部 代旭 梁艳 杨章平 毛永江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5,共6页
奶牛隐性乳房炎(subclinical mastitis,SCM)是一种无症状表现的乳房炎,通常表现为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升高、乳脂率下降等。为探究SCC变化模式影响下江苏地区奶牛场SCM发病规律的因素,本研究收集了江苏地区14个牧场2010-2... 奶牛隐性乳房炎(subclinical mastitis,SCM)是一种无症状表现的乳房炎,通常表现为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升高、乳脂率下降等。为探究SCC变化模式影响下江苏地区奶牛场SCM发病规律的因素,本研究收集了江苏地区14个牧场2010-2020年荷斯坦牛群体改良(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记录853936条,在划分4种SCC变化模式(持续健康、新感染、治愈和持续感染)基础上,利用卡方检验探究不同牧场规模、胎次、产犊季节、产犊间隔和305 d产奶量对荷斯坦牛4种SCC变化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DHI记录中4种SCC变化模式百分比分别为83.52%(持续健康)、6.02%(新感染)、5.89%(持续感染)和4.57%(治愈),牧场规模、胎次、产犊季节、产犊间隔和305 d产奶量对荷斯坦牛SCC变化模式分布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中小型牧场、较高胎次、春季产犊、产犊间隔大于441 d和305 d产奶量为13001~15000 kg的奶牛下一泌乳月SCC升高的概率较大,增加了奶牛患SCM风险;规模在5000头以上的牧场、1胎牛、秋季产犊和305 d产奶量为9001~11000 kg的奶牛持续健康的比例均最高。综上所述,牧场规模、胎次、产犊季节、产犊间隔和305 d产奶量对SCC变化模式的分布均有极显著影响,该结果为江苏地区规模化牧场SCM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C变化模式 非遗传因素 荷斯坦牛 隐性乳房炎
下载PDF
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张腾龙 郭晨阳 +3 位作者 钟华晨 刘嘉琳 宋洁 王丽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0-1499,共10页
【目的】探究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以及血清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植物提取物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取18头体况、泌乳期、泌乳量相近,且4个乳区混合乳样中体细胞数(SCC)&... 【目的】探究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以及血清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植物提取物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取18头体况、泌乳期、泌乳量相近,且4个乳区混合乳样中体细胞数(SCC)>5×105/mL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乳样中SCC相近原则,分为对照组(CON组)、蒲公英组(DAN组)和连翘组(FOR组)。对照组饲喂全混合型饲粮(TMR),蒲公英组饲喂TMR+蒲公英提取物,连翘组饲喂TMR+连翘提取物,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添加剂量均为60 g/d。试验开始前1周内,奶牛均未进行过药物治疗,试验期45 d。试验期间每7 d采集1次乳样,测定乳成分和SCC;试验结束后采集乳样并测定牛髓过氧化物酶(MPO)、乳酸脱氢酶(LDH)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采集血液样品并测定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饲粮中添加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蒲公英和连翘组牛乳中LDH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蒲公英组牛乳中NAG活性显著降低(P<0.05)。③蒲公英组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连翘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两种中草药提取物组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④蒲公英和连翘组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IgG和Ig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均能够调控隐性乳房炎奶牛的炎症反应,增强其免疫及抗氧化能力,进而达到防控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炎 蒲公英 连翘 生产性能 抗氧化
下载PDF
中药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3
作者 陈春梅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127-129,共3页
奶牛乳房炎包括临床型与亚临床型两种类型,而亚临床型乳房炎也被称为“隐性乳房炎”,当奶牛感染隐性乳房炎时奶牛机体以及产奶品质均不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养殖人员通过肉眼很难确定奶牛是否感染隐性乳房炎,但是染病奶牛乳汁的理化性以... 奶牛乳房炎包括临床型与亚临床型两种类型,而亚临床型乳房炎也被称为“隐性乳房炎”,当奶牛感染隐性乳房炎时奶牛机体以及产奶品质均不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养殖人员通过肉眼很难确定奶牛是否感染隐性乳房炎,但是染病奶牛乳汁的理化性以及细菌学检测等均会出现异常,如病牛乳汁的pH值明显提升,约为7.0以上并呈碱性,同时乳汁中氯化钠的含量会提升至0.14%以上,细菌数量超过1130万个/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乳房炎 牛乳汁 奶牛乳房 临床型 细菌学检测 亚临床型乳房 养殖人员 细菌数量
下载PDF
银黄可溶性粉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作用
4
作者 陈茜 黄雪利 +3 位作者 武超 赵微微 秦俊杰 侯晓礁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3-68,共6页
探究银黄可溶性粉对奶牛隐形乳房炎的临床治疗作用,通过不同剂量银黄可溶性粉治疗效果观察,确定银黄可溶性粉最佳治疗剂量。对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用不同剂量银黄可溶性粉和万乳康做对比治疗,综合评价患病奶牛的兰州乳房炎试验(Lanzhou... 探究银黄可溶性粉对奶牛隐形乳房炎的临床治疗作用,通过不同剂量银黄可溶性粉治疗效果观察,确定银黄可溶性粉最佳治疗剂量。对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用不同剂量银黄可溶性粉和万乳康做对比治疗,综合评价患病奶牛的兰州乳房炎试验(Lanzhou mastitis test,LMT)检测结果、体细胞数、pH、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每头牛每天15 g,连续使用7 d,银黄可溶性粉可明显降低LMT评价积分,显著降低乳汁中体细胞数、pH,显著提高患病乳区的治愈率,对隐形乳房炎常见致病菌有普遍抑制作用。说明银黄可溶性粉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具有较好治疗效果,推荐临床使用剂量为每头牛每天15 g,连续使用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可溶性粉 奶牛 隐性乳房炎
下载PDF
新疆某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尹金花 李玫毅 +1 位作者 吴兴 贺建忠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90,共5页
为了解新疆某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的敏感情况,本试验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110头奶牛440份乳样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隐性乳房炎呈阳性的乳样采用传统的细菌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和PCR检测技术进行细菌的... 为了解新疆某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的敏感情况,本试验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110头奶牛440份乳样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隐性乳房炎呈阳性的乳样采用传统的细菌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和PCR检测技术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该牛场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38.18%;从乳样中分离和鉴定出84株细菌,其中大肠杆菌、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该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分别占33.33%、25.00%和16.6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卡那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较敏感,对红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对青霉素和克林霉素普遍耐药。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制定科学合理的奶牛乳房炎防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炎 病原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分析
下载PDF
乳宁散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影响和防治效果的评价
6
作者 张泽岩 张康 +3 位作者 王磊 张小丽 马小军 李建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2-41,共10页
【目的】通过测定隐性乳房炎奶牛的产奶性能、血液理化和抗氧化能力等指标评价乳宁散在奶牛TMR全日粮中添加对隐性乳房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400头高产奶牛,分为四组,每组100头牛,分别为乳宁散添加组(饲粮中每日添加乳宁散140 g/头... 【目的】通过测定隐性乳房炎奶牛的产奶性能、血液理化和抗氧化能力等指标评价乳宁散在奶牛TMR全日粮中添加对隐性乳房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400头高产奶牛,分为四组,每组100头牛,分别为乳宁散添加组(饲粮中每日添加乳宁散140 g/头牛,患隐性乳房炎),微生态制剂组(饲粮中每日添加微生态制剂100 g/头牛,患隐性乳房炎),对照组(正常日粮,患隐性乳房炎)及空白组(正常日粮,不患隐性乳房炎),试验期30 d。投药前一天和添加第30天检测4组奶牛的体细胞数和产奶性能;每组选取8头奶牛采集外周血及乳汁,分析比较血液理化、抗氧化(SOD、GSH-PX和T-AOC等)指标和促炎因子指标(IL-1、IL-6、IL-8和TNF-α)。【结果】乳宁散添加组奶牛的产奶性能、血液理化指标和对照组相比与空白组相比均无显著性(P>0.05),乳宁散组与空白组的体细胞数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乳宁散组抗氧化能力和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微生态制剂组结果一致;乳宁散组IL-1、IL-6、IL-8和TNF-α表达量对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降低幅度高于微生态制剂组。【结论】饲料中添加乳宁散对奶牛的产奶及健康均无影响,可有效防治隐性乳房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炎 乳宁散 抗氧化 因子
下载PDF
胸腺五肽对隐性乳房炎奶牛奶样主要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薛银 张传亮 +8 位作者 胡松华 苏菲 吴贇竑 柴娟 裘丞军 袁璐 朱琳 陈洁 赵灵燕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3期92-98,共7页
为探究不同剂型胸腺五肽(TP-5)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试验在杭州某牧场中选取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在乳房上淋巴结注射TP-5缓释剂(含4mg TP-5)、TP-5水针剂(含4mg TP-5)以及生理盐水各2mL;于治疗... 为探究不同剂型胸腺五肽(TP-5)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试验在杭州某牧场中选取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在乳房上淋巴结注射TP-5缓释剂(含4mg TP-5)、TP-5水针剂(含4mg TP-5)以及生理盐水各2mL;于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的第4、7、14和21天,无菌采集试验乳区奶样,利用体细胞计数仪测定奶样中体细胞的数量,利用实验室病原菌分离鉴定技术检测感染细菌种类、利用试剂盒检测NAGase活性、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等奶样的主要指标来探究不同剂型胸腺五肽(TP-5)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TP-5能够减少感染的乳腺数量,降低牛奶中体细胞数、NAGase活性,并提高IL-2和IFN-γ的表达水平。相比于水针剂,缓释剂的治疗效果更好。因此,TP-5缓释剂对于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五肽 奶牛 隐性乳房炎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奶牛隐性乳房炎概况及防控措施研究
8
作者 马瑞军 杜蕾 +4 位作者 马伟东 赵家豪 李秦川 雷初朝 黄永震 《中国牛业科学》 2023年第4期47-50,共4页
隐性乳房炎是奶牛中常见的、高患病率的疾病。该疾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隐蔽性高,易被忽视。病牛外观正常,其乳汁眼观无异常,但乳汁的化学性质、成分已产生一定变化,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营养降低,食用后威胁人类健康。因此,本文对奶牛... 隐性乳房炎是奶牛中常见的、高患病率的疾病。该疾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隐蔽性高,易被忽视。病牛外观正常,其乳汁眼观无异常,但乳汁的化学性质、成分已产生一定变化,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营养降低,食用后威胁人类健康。因此,本文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概述,阐述其危害和成因,介绍该病检测方法,提出防治技术,对提升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隐性乳房炎 成因 危害 防控措施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乳牛隐性乳房炎领域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侯智明 张磊 +2 位作者 何义波 张俊鹏 张树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10-3518,共9页
乳房炎是乳牛的常见疾病,其形成原因较多。隐性乳房炎发病过程中不产生明显的临床表现,因而会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需采用合适的方法对隐性乳房炎加以防治。传统的检测手段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全面阐述其机制,与... 乳房炎是乳牛的常见疾病,其形成原因较多。隐性乳房炎发病过程中不产生明显的临床表现,因而会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需采用合适的方法对隐性乳房炎加以防治。传统的检测手段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全面阐述其机制,与此同时,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组学技术能很好地探索隐性乳房炎的致病机制及宿主的抗病机制。其中,代谢组学能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药物和环境污染物的作用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来解释隐性乳房炎的生理病理变化;蛋白质组学能分析患病乳牛样本细胞中所有蛋白的表达,并阐明该蛋白的特性及结构功能,为诊断隐性乳房炎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基因组学能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等信息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从而实现关键基因的定位;而转录组学可检测到特殊环境及特殊生理状态下某些细胞、组织及生物体内的全部RNA表达量;表观组学能在不改变个体DNA序列的前提下使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从而起到调控性状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乳牛隐性乳房炎的致病机制及宿主的抗病机制,笔者综述了组学技术在乳牛隐性乳房炎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更深入地探索乳牛隐性乳房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牛 隐性乳房炎 组学 遗传物质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分析与防控
10
作者 道力格雅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质量下降,导致奶牛可使用年限缩短,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本文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应对方案,供参考。
关键词 奶牛隐性乳房炎 调查分析 防控措施
下载PDF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因、临床症状、检测方法及防治
11
作者 刘晓媛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第6期86-88,共3页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繁殖障碍疾病之一,其中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可对奶牛的泌乳量以及牛奶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给养殖者带来经济损失。诱发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原因较多,包括饲养管理不当、挤奶不当、自身遗传因素等。...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繁殖障碍疾病之一,其中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可对奶牛的泌乳量以及牛奶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给养殖者带来经济损失。诱发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原因较多,包括饲养管理不当、挤奶不当、自身遗传因素等。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其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主要通过检测乳汁中的体细胞数和乳汁pH值的方法进行确诊。及时发现并对症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本病所造成的损失,在临床上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式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检测方法以及中西药防治方法等进行阐述,以期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炎 病因 诊断 防治方法
下载PDF
一种基于pH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快速诊断方法研究
12
作者 张蕾 陈亮 +11 位作者 冯万宇 苗艳 兰世捷 沈思思 李丹 黄宝银 于辰龙 黄宣凯 田秋丰 江波涛 邱景会 史同瑞 《山东畜牧兽医》 2023年第6期11-14,共4页
为了探究快速便捷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方法,本研究采用检测乳汁pH的变化、指示剂变色点及变色范围的方法,对隐性乳房炎的复合试剂的制法与诊断标准及快速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终浓度0.1%的溴甲酚紫和0.1%的溴麝香草酚蓝复合... 为了探究快速便捷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方法,本研究采用检测乳汁pH的变化、指示剂变色点及变色范围的方法,对隐性乳房炎的复合试剂的制法与诊断标准及快速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终浓度0.1%的溴甲酚紫和0.1%的溴麝香草酚蓝复合试剂可用于诊断隐性乳房炎,其准确性优于溴麝香草酚蓝检测法。说明基于pH显色变化的复合指示剂有潜力用于快速诊断奶牛隐性乳房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炎 诊断 酸碱度
下载PDF
自拟蒲土散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研究
13
作者 马世俊 邓燕 《中兽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自拟中草药配方蒲土散方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头年龄、胎次等性状相近的泌乳患牛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蒲土散和抗生素治疗,并用LMT检验效果。结果:蒲土散对奶牛阳性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为89.7%,抗生素... 目的:研究自拟中草药配方蒲土散方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头年龄、胎次等性状相近的泌乳患牛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蒲土散和抗生素治疗,并用LMT检验效果。结果:蒲土散对奶牛阳性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为89.7%,抗生素的治愈率为77.0%,差异显著(P <0.05)。用蒲土散90 g/d连续食喂7 d后,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为15.0%,抗生素治疗后的检出率为65.0%,差异极显著(P <0.01)。结论:蒲土散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隐性乳房炎 蒲土散 蒲公英 土槿皮
下载PDF
发酵天然植物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治疗研究分析
14
作者 黄勇 张晟成 +2 位作者 冯柏林 田兴和 张鑫 《湖南饲料》 2023年第4期42-44,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发酵天然植物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疗效。试验奶牛用发酵天然植物“母元”混饲,对照奶牛用抗生素治疗,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天然植物对于奶牛隐性乳房炎有显著治疗效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用... 本研究旨在探究发酵天然植物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疗效。试验奶牛用发酵天然植物“母元”混饲,对照奶牛用抗生素治疗,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天然植物对于奶牛隐性乳房炎有显著治疗效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后7天,隐性乳房炎阳性数均明显下降,试验组治愈率为67.6%,对照组治愈率为85.7%;用药后14天,试验组隐性乳房炎阳性数明显持续下降,治愈率达91.2%,对照组治愈率为95.2%;用药后1个月,试验组隐性乳房炎阳性数继续下降,治愈率达99.5%,未出现复发情况,但对照组复发率为19.0%。该研究为中药在奶牛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天然植物 奶牛隐性乳房炎
下载PDF
中药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1
15
作者 王秋芳 张淼涛 +2 位作者 效梅 李永鹏 曹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8-411,共4页
选用黄芪、白芍、当归、川芎、蒲公英、王不留行、益母草等中药组方 ,对患隐性乳房炎泌乳黑白花奶牛进行阶段性添加试验。测定淋巴细胞转化指数、中性粒细胞吞噬力、红细胞C3b花环、免疫复合物花环及花环促进率和抑制率 ,并检测隐性乳... 选用黄芪、白芍、当归、川芎、蒲公英、王不留行、益母草等中药组方 ,对患隐性乳房炎泌乳黑白花奶牛进行阶段性添加试验。测定淋巴细胞转化指数、中性粒细胞吞噬力、红细胞C3b花环、免疫复合物花环及花环促进率和抑制率 ,并检测隐性乳房炎转阴情况。结果表明 ,隐性乳房炎患牛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用药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 ,隐性乳房炎显著好转 ,有效率达 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中药 隐性乳房炎 细胞免疫功能
下载PDF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郭抗抗 张为民 +4 位作者 张彦明 王森 周鹏 宁蓬勃 王晶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29,共4页
采用体细胞计数(SCC)法对杨凌某奶牛场中60头不同胎次和泌乳时间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检测,对引起乳房炎的可能诱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为本病的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受检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3.3%。... 采用体细胞计数(SCC)法对杨凌某奶牛场中60头不同胎次和泌乳时间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检测,对引起乳房炎的可能诱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为本病的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受检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3.3%。1胎~2胎奶牛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40.0%,3胎~4胎为46.7%,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有随胎次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泌乳时间少于200 d的泌乳牛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27.6%,200 d~300 d的为36.4%,300 d~400 d的为41.7%,超过400 d的为50.0%,提示奶牛隐性乳房炎有随泌乳期升高的趋势。本调查显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胎次和泌乳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是乳房炎发生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炎 体细胞计数 胎次 泌乳时间
下载PDF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9
17
作者 郭小雅 束婧婷 +1 位作者 杨章平 汪志国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隐性乳房炎 奶牛乳房 牛疾病 表现症状 发病率 验方 发生规律 调查分析 生化检验 细菌检验
下载PDF
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新方法探讨 被引量:28
18
作者 陈国灿 王九峰 +2 位作者 马金磊 王凯 金久善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炎 诊断方法 血清检测 细胞数
下载PDF
中药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秋芳 张淼涛 +3 位作者 效梅 时云娜 李永鹏 曹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6,共3页
用黄芪、白芍、当归、川芎、蒲公英、王不留行、益母草等中药组方 ,对患隐性乳房炎泌乳黑白花奶牛进行阶段性添加试验 ,于试验前后测试红细胞 C3 b花环、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及红细胞 C3 b花环促进率和抑制率 ,并检测隐性乳房炎转阴情... 用黄芪、白芍、当归、川芎、蒲公英、王不留行、益母草等中药组方 ,对患隐性乳房炎泌乳黑白花奶牛进行阶段性添加试验 ,于试验前后测试红细胞 C3 b花环、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及红细胞 C3 b花环促进率和抑制率 ,并检测隐性乳房炎转阴情况。结果表明 ,隐性乳房炎患牛红细胞免疫功能较低 ,用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中药治疗隐性乳房炎的有效率达 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中药 隐性乳房炎 红细胞免疫功能 粘附功能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隐性乳房炎乳牛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4
20
作者 张淼涛 王秋芳 +3 位作者 效梅 高海鹏 李永鹏 曹平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5,共2页
选用当归、川芎、芍药、黄芪、蒲公英、丹参、益母草等中草药 ,配制成饲料添加剂饲喂患隐性乳房炎乳牛 ,检测乳牛淋巴细胞刺激指数 (SI)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的变化 ,并用北京亚临床乳房炎快速诊断液 (BMT)对供试牛进行疗效跟踪检验。结... 选用当归、川芎、芍药、黄芪、蒲公英、丹参、益母草等中草药 ,配制成饲料添加剂饲喂患隐性乳房炎乳牛 ,检测乳牛淋巴细胞刺激指数 (SI)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的变化 ,并用北京亚临床乳房炎快速诊断液 (BMT)对供试牛进行疗效跟踪检验。结果表明 ,该中草药添加剂可显著提高SI (P <0 .0 5 )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 (P <0 .0 5 ) ,并能明显降低乳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刺激指数 隐性乳房炎 乳牛 中性粒细胞吞噬率 复方中草药 疗效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