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X”的假性隐指用法
1
作者 王翊楠 陈颖 《辞书研究》 2023年第4期65-73,共9页
从前“某X”中“X”位置主要由普通名词或缺省的普通名词充当,“某X”可以表示隐指或不定指。但近来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用法,“X”可以由专有名词的一部分来充当。专有名词与普通名词相比,显著度和确定性都更高,与“某X”最初... 从前“某X”中“X”位置主要由普通名词或缺省的普通名词充当,“某X”可以表示隐指或不定指。但近来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用法,“X”可以由专有名词的一部分来充当。专有名词与普通名词相比,显著度和确定性都更高,与“某X”最初的功能产生抵牾。这种看似矛盾的组配是一种假性隐指,该用法在人类完形心理的作用下得以运作,满足了人们隐晦表达的需要。假性隐指的“某X”具有弱化批评,对冲表达风险的作用;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一种私密戏谑表达,暗示与指称对象的距离;用具有隐指色彩的“某”替换指称对象名称的一部分,又造成了语言指称上的留白,符合接受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某X” 假性隐指 可及性 对冲表达
下载PDF
禅录代词隐指用法探析
2
作者 康健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23-27,共5页
唐宋禅录中代词具有特殊的隐指用法,在禅宗行业特性的影响下,一批代词走向了行业化,且形成一个内部比较整齐的具有禅门行业独特色彩的语义系统。代词隐指原因与宗教的神秘性、禅宗"不立文字"的教义、禅宗超常出格的个性以及... 唐宋禅录中代词具有特殊的隐指用法,在禅宗行业特性的影响下,一批代词走向了行业化,且形成一个内部比较整齐的具有禅门行业独特色彩的语义系统。代词隐指原因与宗教的神秘性、禅宗"不立文字"的教义、禅宗超常出格的个性以及代词的特殊性密切相关。对禅录代词隐语的宏观探讨,有助于研究汉语词汇史,解读禅录词语行业化,认识禅宗语言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录代词 隐指 行业化 原因 意义
下载PDF
论“隐指作者”的模糊化倾向
3
作者 寇紫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83-185,共3页
文学发展至今天,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叙事作品中,出现了隐指作者模糊化的倾向。这种倾向 具体表现为隐指作者的多元化和不确定化。因此,在一部文本中只有一个隐指作者的论断是不准确的。
关键词 隐指作者 模糊化倾向 后现代主义 自然主义
下载PDF
浅析巴金家庭题材小说隐指作者的转变
4
作者 李向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6-19,33,共5页
在巴金不同时期的家庭题材小说中,隐指作者的人格特征出现了明显转变。《激流三部曲》中的隐指作者主要还是一个启蒙主义者,他的核心观念是青年人要获得自由、幸福,就要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接受新思想、新思潮的洗礼。可是这种观念... 在巴金不同时期的家庭题材小说中,隐指作者的人格特征出现了明显转变。《激流三部曲》中的隐指作者主要还是一个启蒙主义者,他的核心观念是青年人要获得自由、幸福,就要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接受新思想、新思潮的洗礼。可是这种观念被此后同类题材的小说逐步颠覆了,其所呈现的隐指作者也逐渐转变为感伤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家庭题材小说 隐指作者 转变
下载PDF
解析汉语隐指愤怒词语的概念隐喻
5
作者 王厚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3Z期66-67,共2页
在汉语中,关于隐含了"愤怒"这一词语的概念的隐喻内容有许许多多种表达的方式,但是,这些表达方式在汉语语境中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在大量的汉语中隐含"愤怒"这一词语较为常见的概念隐喻的实际证明进... 在汉语中,关于隐含了"愤怒"这一词语的概念的隐喻内容有许许多多种表达的方式,但是,这些表达方式在汉语语境中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在大量的汉语中隐含"愤怒"这一词语较为常见的概念隐喻的实际证明进行分析研究,从而笔者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在汉语中,隐含"愤怒"意思的词语概念隐喻是通过人类共同的感情体验以及生理特征进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汉语隐指愤怒词语
下载PDF
从隐指看汉语交际中的民族文化折射
6
作者 刘萍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9-42,共4页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它折射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本文通过对汉语交际中的一种表达方式———隐指的分析 ,揭示隐指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汉民族的文化模式 ,即汉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禁忌心理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 隐指 汉语交际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浅论《伪币制造者》中的隐指作者
7
作者 邱玉贵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2,共2页
文章从《伪币制造者》所揭示的隐指作者与真实作者纪德的关系分析,说明《伪币制造者》是一部比《如果种子不死》更能反映纪德思想的"自传",论述纪德正是通过小说《伪币制造者》来表现并实践着自己的"自由选择"观。
关键词 《伪币制造者》 隐指作者 真实作者
下载PDF
论《洛丽塔》的主体分化以及隐指作者的建构
8
作者 李硕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4-75,共2页
自出版50多年来,《洛丽塔》就像万花筒一样,不同时代的读者都从这里看到不同的图景。对《洛丽塔》叙述主体分化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揭开小说隐指作者建构的秘密。形式分析也许会帮助我们照亮《洛丽塔》接受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罅隙。
关键词 《洛丽塔》 主体分化 不可靠叙述 隐指作者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中的叙述者与隐指作者
9
作者 王丹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3,共1页
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叙述者和隐指作者的概念;第二部分从张爱玲的小说出发,分析小说中叙述者和隐指作者不同的态度,指出其中的不可靠叙述;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小说叙述者的冷漠旁观及隐指作者的苍凉意识。
关键词 叙述者 冷漠旁观 隐指作者 苍凉意识 不可靠叙述
原文传递
定语的语义指向试探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世举 《襄樊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8-43,共6页
文章探讨了语义指向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含义 ,从“指向”、“指域”、“指量”三个不同的角度考察了定语的语义指向状况。从指向方面看 ,有前指、后指、隐指和曲指四种类型 ;从指域方面看 ,有内指、外指两种类型 ;从指量方面看 。
关键词 定语 语义 句法 语义 隐指
下载PDF
汉语二语学习者主语回指语显隐的多因素分析
11
作者 曹娜 曹贤文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4,共11页
本文依托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考察了初、中、高级汉语二语学习者使用主语回指语的显隐现象。分析结果显示:除了汉语水平对二语学习者主语回指语的显隐具有显著影响以外,字符间隔距离、句式平行性、先行词句法位置... 本文依托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考察了初、中、高级汉语二语学习者使用主语回指语的显隐现象。分析结果显示:除了汉语水平对二语学习者主语回指语的显隐具有显著影响以外,字符间隔距离、句式平行性、先行词句法位置、指称生命度、名词短语间隔距离、回指距离(句子)、回指距离(小句)等因素也对二语学习者主语回指语显隐具有显著影响,且这七个因素的影响权重不同,不过回指距离(段落)与关联词两个因素对主语回指语的显隐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语回语显 多因素分析 中介语语料库 汉语水平
原文传递
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
12
作者 肖甫春 《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41-44,共4页
本文通过研究汉字的性质,批评了汉字是表意文字等错误观点,阐述了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
关键词 汉字 义标音文字 表意文字 语言学 汉语 书写符号系统
下载PDF
反腐败不是“纸牌屋”
13
作者 冯颜利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37,共2页
破除质疑三:反腐败是"权力斗争"以"纸牌屋"隐指反腐败,将中国反腐败污蔑为党内争权夺利的"权力斗争论",将反腐败曲解为"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将被惩治的腐败官员解读为"站错了队""跟错了人"。这种观点是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 破除质疑三:反腐败是"权力斗争"以"纸牌屋"隐指反腐败,将中国反腐败污蔑为党内争权夺利的"权力斗争论",将反腐败曲解为"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将被惩治的腐败官员解读为"站错了队""跟错了人"。这种观点是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是别有用心的人居心叵测的造谣和诱导。反腐败杂音:"权力斗争论"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本着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巨大的政治勇气,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斗争 政治勇气 隐指 政治生态 压倒性 中国梦 违反政治纪律 刮骨疗毒 路线教育 疑邻盗斧
下载PDF
当代小说中的反讽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文薇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5-79,共5页
反讽是多元视境的产物。当小说从一个单一的认识角度去表现对象时,反讽便不会产生。而当小说从多元而相悖的视境去表现对象时,便可能多生反讽。比如,文本一方面从传统的常规的认识角度表现对象,一方面又从反传统的认识角度表现对象,于是... 反讽是多元视境的产物。当小说从一个单一的认识角度去表现对象时,反讽便不会产生。而当小说从多元而相悖的视境去表现对象时,便可能多生反讽。比如,文本一方面从传统的常规的认识角度表现对象,一方面又从反传统的认识角度表现对象,于是,在常规认识背景和框架中还显得合情合理的事象,一旦变更了认识背景和认识角度,原有秩序中确定的因果联系会突然显现出明显的悖逆和漏洞,正确的变为荒谬,神圣的变为可笑,反讽便由此诞生。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 言语反讽 情境反讽 嘲弄者 认识角度 叙述人 表现对象 隐指作者 军事文学 权力关系
下载PDF
当代小说中的反讽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文薇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2-65,共4页
当代小说中的反讽吴文薇反讽是多元视境的产物。当小说从一个单一的认识角度去表现对象时,反讽便不会产生。而当小说从多元又相悖的视境去表现对象时,便可能产生反讽。比如,文本一方面从传统的常规的认识角度表现对象,一方面又从反... 当代小说中的反讽吴文薇反讽是多元视境的产物。当小说从一个单一的认识角度去表现对象时,反讽便不会产生。而当小说从多元又相悖的视境去表现对象时,便可能产生反讽。比如,文本一方面从传统的常规的认识角度表现对象,一方面又从反传统的认识角度表现对象,于是,在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 言语反讽 情境反讽 嘲弄者 叙述人 阅读心理 功利主义 隐指作者 权力关系 认识角度
下载PDF
论艺术语言的审美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明元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34-36,48,共4页
艺术语言的变异性、吁情性和隐指性等审美特性是艺术语言区别于常规语言的根本特性,是艺术语言成为语言中最富有艺术魅力和艺术活力的语言的最根本原因。
关键词 艺术语言 变异性 吁情性 隐指
下载PDF
许辉小说艺术三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达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3-44,共2页
之一:故事超越了故事 许辉的小说大抵以皖北的淮北平原为背景,笔走城市和乡村。他的小说平实素朴,一副平易近人的风度。其实,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许辉小说讲述的故事都够不上奇异、新鲜、刺激。如《表扬稿》是一篇喜... 之一:故事超越了故事 许辉的小说大抵以皖北的淮北平原为背景,笔走城市和乡村。他的小说平实素朴,一副平易近人的风度。其实,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许辉小说讲述的故事都够不上奇异、新鲜、刺激。如《表扬稿》是一篇喜剧性的小说,写几位受雇为企业写报告文学的文人怎样从高雅跌入庸俗,进而游戏崇高的故事。《晴无事》亦如标题所示,写了一个无中生有、无事生非的故事,它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谣言的荒诞性,以及病态的社会心理。……然而,就是这些既不奇特也不复杂、淡淡然而朴实的小说,竟然耐看,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艺术 新写实小说 先锋小说 淮北平原 情境反讽 反讽意味 地域文化 隐指作者 淮河流域 自然景观
下载PDF
叙述文本中“我”意识的分化
18
作者 程国安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91-93,共3页
在叙述文本中,主体意识的分化是普遍存在而又常被忽略,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叙述文本中“我”的分化方式:即作者向叙述者的分化;作者向隐指作者的分化;作品中“我”的分化;叙述的分化重组。提出了叙述研究已经从“意义形式”发展... 在叙述文本中,主体意识的分化是普遍存在而又常被忽略,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叙述文本中“我”的分化方式:即作者向叙述者的分化;作者向隐指作者的分化;作品中“我”的分化;叙述的分化重组。提出了叙述研究已经从“意义形式”发展到“认识的形式”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者 隐指作者 叙述文 主体意识 分化重组 《红楼梦》 文学批评 叙述方式 叙述作品 叙述接受者
下载PDF
叙述中的主体分布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毅衡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2期57-61,共5页
主体(subjectivity),即叙述中所表达的主观的感知、认识、判断、见解等的来源。在叙述文本中,主体变得很复杂。传统文学理论把作者看作叙述行为的唯一主体的观点不仅是陈旧的,而且阻碍对叙述的复杂性进行真正的批评操作。叙述文本中的... 主体(subjectivity),即叙述中所表达的主观的感知、认识、判断、见解等的来源。在叙述文本中,主体变得很复杂。传统文学理论把作者看作叙述行为的唯一主体的观点不仅是陈旧的,而且阻碍对叙述的复杂性进行真正的批评操作。叙述文本中的主体分化并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而是我们分析任何叙述文本时不得不做的事:叙述主体的声音被分散在不同的层次上,不同的个体里,这些个体可以是同层次的也可以是异层次的(用语言学家的术语来说是“分布性的”[distribu-tional],或“整合性的”[integrational])从叙述分析的具体操作来看,叙述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叙述者 主体意识 叙述文 叙述主体 隐指作者 短篇小说 第三人称 叙述作品 主要人物 评论
下载PDF
永远的狂人,独立的自己——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和《头发的故事》比较研究
20
作者 周玉容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77-79,共3页
1920年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发表,《头发的故事》和早期的《狂人日记》在叙事层面存在惊人的相似性:除去不同的隐指读者,两者的叙事层次、人物功能和干预评论等均一脉相承。小说形式的"同"与"异"最终透露了作家... 1920年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发表,《头发的故事》和早期的《狂人日记》在叙事层面存在惊人的相似性:除去不同的隐指读者,两者的叙事层次、人物功能和干预评论等均一脉相承。小说形式的"同"与"异"最终透露了作家的思想观念在不同时期的一致性和嬗变性,这对于理清现代文学史上纷繁复杂的鲁迅思想脉络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头发的故事》 叙事分层 反讽式评论 隐指读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