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0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小动静比橡胶隔振器仿真与试验
1
作者 李杨 黄修长 +3 位作者 苏智伟 焦素娟 郑智伟 张啸涵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通过隔振器内部结构设计,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同时降低橡胶隔振器的动态刚度。开展橡胶隔振器的静态变形、在给定静变形下的动态仿真分析,表明该隔振器在静态力-位移曲线上具有负斜率特性,对应隔振器内部结构的失稳变形;进行隔振器的静压... 通过隔振器内部结构设计,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同时降低橡胶隔振器的动态刚度。开展橡胶隔振器的静态变形、在给定静变形下的动态仿真分析,表明该隔振器在静态力-位移曲线上具有负斜率特性,对应隔振器内部结构的失稳变形;进行隔振器的静压试验、动态试验和隔振系统中的振动传递试验,结果表明,静态力-位移曲线试验结果呈现负斜率特性,在静态曲线上不同工作点处的固有频率呈现负斜率处最小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动静比 橡胶隔振器 静态压缩 传递率
下载PDF
金属橡胶复合隔振器的动静态性能
2
作者 任志英 梁盛涛 +2 位作者 李金明 白鸿柏 赖福强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设计一种对称式金属橡胶与线弹簧复合的隔振器,基于整体隔振,考虑安装板的柔性因素,建立相应的等效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准静态力学试验,分析线弹簧刚度、金属橡胶密度和加载位移对金属橡胶复合隔振器准静态性能的影响.同时,进行随机振... 设计一种对称式金属橡胶与线弹簧复合的隔振器,基于整体隔振,考虑安装板的柔性因素,建立相应的等效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准静态力学试验,分析线弹簧刚度、金属橡胶密度和加载位移对金属橡胶复合隔振器准静态性能的影响.同时,进行随机振动试验,研究金属橡胶复合隔振器在整体隔振中的隔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样件的刚度特性趋向于线性效果.金属橡胶复合隔振器在谐振点处的峰值衰减是线弹簧隔振器的5倍以上,且系统的随机振动响应在频段0.12~2.00 kHz内都有较大程度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 复合隔振器 线弹簧 整体隔振 随机振动
下载PDF
双对斜杆负刚度机制的恒值QZS隔振器研究
3
作者 赵峰 霍亚奇 +3 位作者 陈鹿民 杜文辽 曹树谦 冯桂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针对隔振质量偏离静态平衡位置导致准零刚度(quasi-zero stiffness,QZS)隔振器动态刚度增大而影响低频隔振性能的问题,基于双对斜杆负刚度机制,构造了恒值QZS隔振器,推导了隔振器的力和刚度表达式,通过静态平衡点处刚度及刚度二阶导数... 针对隔振质量偏离静态平衡位置导致准零刚度(quasi-zero stiffness,QZS)隔振器动态刚度增大而影响低频隔振性能的问题,基于双对斜杆负刚度机制,构造了恒值QZS隔振器,推导了隔振器的力和刚度表达式,通过静态平衡点处刚度及刚度二阶导数等于零的QZS条件,研究了参数影响下的力和刚度特性,获得了非线性刚度、恒值QZS和零刚度的参数条件。根据静态分析,设计了恒值QZS试验模型,通过万能试验机测得试验模型的力位移曲线,与理论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进而采用激光测振仪和振动台开展谐波激励的动态试验,获得了恒值QZS和线性刚度隔振器的位移响应及传递率。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恒值QZS隔振器的起始隔振频率小于1.5 Hz,且传递率整体小于线性隔振器的位移传递率,而线性隔振器的起始隔振频率为4.5 Hz。综上,提出的恒值QZS隔振器不仅能实现任意恒值的QZS,并且可采用杆、弹簧方便地获得所需的恒值QZS,具有优越的低频隔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零刚度(QZS) 隔振器 位移传递率 双对斜杆 试验
下载PDF
基于精细传递矩阵法的气囊隔振器横向刚度特性分析
4
作者 成玉强 蔡存光 +1 位作者 高华 帅长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8,124,共9页
构建并求解了预载条件下气囊隔振器的囊体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气囊隔振器横向刚度特性的参数化计算方法。在考虑囊体预应力的条件下构建了囊体力学模型,引入位移中间向量并采用精细积分法推导了囊体状态向量间的传递矩阵,利用迭代法解... 构建并求解了预载条件下气囊隔振器的囊体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气囊隔振器横向刚度特性的参数化计算方法。在考虑囊体预应力的条件下构建了囊体力学模型,引入位移中间向量并采用精细积分法推导了囊体状态向量间的传递矩阵,利用迭代法解析了囊体状态向量、内部压力以及结构参数之间的耦合变化关系,基于边界条件完成了囊体刚度的参数化求解,结合理想气体刚度模型完成了气囊隔振器横向刚度特性的计算分析。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横向刚度特性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探究了主要设计参数对刚度特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隔振器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横向刚度特性 薄壳理论 精细传递矩阵法
下载PDF
CMG框架伺服控制与隔振器耦合稳定性分析
5
作者 潘望白 吕亮亮 +3 位作者 王董华 刘钰 方贤亮 吴琳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4,共8页
控制力矩陀螺(control moment gyroscope, CMG)是飞行器在轨姿态控制的重要执行机构之一,通过内部高速旋转的飞轮储存角动量,利用伺服机构驱动框架旋转输出力矩。安装隔振器可有效减少由高速旋转飞轮产生的不平衡力对飞行器上高精度载... 控制力矩陀螺(control moment gyroscope, CMG)是飞行器在轨姿态控制的重要执行机构之一,通过内部高速旋转的飞轮储存角动量,利用伺服机构驱动框架旋转输出力矩。安装隔振器可有效减少由高速旋转飞轮产生的不平衡力对飞行器上高精度载荷的影响。建立伺服机构三环控制模型和一个单自由度隔振器模型,揭示了隔振器引起伺服系统速度环耦合失稳的现象。通过分析隔振器频率、阻尼比、惯量等关键设计参数对速度环稳定性的影响,对隔振器进行详细设计,试验结果全流程验证了考虑伺服机构控制稳定性的CMG隔振器设计流程和隔振效果,为同类型产品设计提供了工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力矩陀螺(CMG) 隔振器 伺服控制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球型钢丝绳隔振器动力学特性研究
6
作者 邹振良 高留洋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8期145-149,共5页
为研究经典球形钢丝绳隔振器的动力学特性,采用试验分析、理论创新和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球形钢丝绳隔振器的隔振、隔冲机理及迟滞模型。首先,通过拉压、横滚方向的循环加载实验,分析了拉压、横滚方向球型钢丝绳隔振器的动态特... 为研究经典球形钢丝绳隔振器的动力学特性,采用试验分析、理论创新和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球形钢丝绳隔振器的隔振、隔冲机理及迟滞模型。首先,通过拉压、横滚方向的循环加载实验,分析了拉压、横滚方向球型钢丝绳隔振器的动态特性曲线,发现球型钢丝绳隔振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其次,进一步通过建立隔振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分析了隔振系统的幅频特性和冲击响应特性;再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描述隔振器非线性特性的改进型Bouc-Wen迟滞模型;最后,利用Simulink搭建了该隔振系统的数值仿真模型,并基于试验验证了Bouc-Wen迟滞模型及迟滞因子的优越性,为球型钢丝绳隔振器动力学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型钢丝绳隔振器 迟滞模型 参数识别 稳态响应 冲击响应
下载PDF
某车用柴油机隔振器开裂故障排查
7
作者 张显利 《内燃机》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针对某车用柴油机隔振器开裂故障,从设计选型、装配、使用环境等方面对该隔振器进行了逐项排查分析,确定了故障原因。经过排查,隔振器表层开裂的主要原因为:隔振器受到油污侵蚀后,发生了橡胶溶胀,从而使隔振器的力学性能下降。同时,由... 针对某车用柴油机隔振器开裂故障,从设计选型、装配、使用环境等方面对该隔振器进行了逐项排查分析,确定了故障原因。经过排查,隔振器表层开裂的主要原因为:隔振器受到油污侵蚀后,发生了橡胶溶胀,从而使隔振器的力学性能下降。同时,由于未及时修正隔振器的安装尺寸,个别隔振器承受了较大的交变应力,进一步恶化了隔振器的工作环境。在长时间的交变和倾摇等外力的综合作用下,最终导致了隔振器表层开裂故障的发生。针对上述故障原因,提出了维保人员在维护和检修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操作人员定期检查隔振器的表面清洁度和安装状态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器 开裂 溶胀 尺寸超差
下载PDF
液压阻尼型橡胶隔振器动态特性建模方法
8
作者 刘雪莱 韩愈琪 +3 位作者 江健 郑雅威 殷智宏 上官文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60-165,264,共7页
从液压阻尼型橡胶隔振器的集总参数模型出发,推导并分析了其统一的复刚度线性模型。基于推导的线性模型,同时考虑了液压阻尼型橡胶隔振器惯性通道阻尼的非线性以及上液室刚度的非线性,建立一种新的非线性模型。该模型能反映液压阻尼型... 从液压阻尼型橡胶隔振器的集总参数模型出发,推导并分析了其统一的复刚度线性模型。基于推导的线性模型,同时考虑了液压阻尼型橡胶隔振器惯性通道阻尼的非线性以及上液室刚度的非线性,建立一种新的非线性模型。该模型能反映液压阻尼型橡胶隔振器动态特性的幅值、频率相关性。最后,在简谐激励和随机激励下,利用建立的非线性模型分析液压阻尼式橡胶隔振器的动态响应,并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阻尼型橡胶隔振器 动态特性 频率相关性 幅值相关性
下载PDF
滑模控制在磁悬浮隔振器中的隔振特性研究
9
作者 王瀚轩 闫兵 +1 位作者 宋世哲 黄燕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1-154,159,共5页
针对磁悬浮准零刚度隔振器刚度非线性强的特点,设计了滑模控制器控制磁悬浮隔振器的电磁力输出。首先基于简化的2自由度系统的仿真动力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验证了滑模控制算法对磁悬浮隔振器与常规型隔振器并联后在扫频激励... 针对磁悬浮准零刚度隔振器刚度非线性强的特点,设计了滑模控制器控制磁悬浮隔振器的电磁力输出。首先基于简化的2自由度系统的仿真动力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验证了滑模控制算法对磁悬浮隔振器与常规型隔振器并联后在扫频激励工况下的有效性,对比分析了磁悬浮隔振器在一级以及二级隔振位置对于隔振系统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常规隔振系统进行了隔振效果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滑模控制算法控制磁悬浮隔振器同一级橡胶隔振器并联,增加了低频机组振动烈度,大幅度减小全频域范围构架的动反力和振动烈度,降低隔振系统传递率,对于工程实践有很好的借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组 磁悬浮隔振器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 隔振器安装位置
下载PDF
基于本构神经网络橡胶隔振器动态特性建模
10
作者 韩愈琪 刘雪莱 上官文斌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5-270,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本构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橡胶隔振器动态特性的建模方法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分别建立本构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本构和BP神经网络的联合模型,来表征橡胶隔振器的动态特性。第二,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本构模型进行参... 提出一种基于本构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橡胶隔振器动态特性的建模方法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分别建立本构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本构和BP神经网络的联合模型,来表征橡胶隔振器的动态特性。第二,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本构模型进行参数识别;以实测的动刚度和滞后角为训练样本,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型辨识。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本构和BP神经网络的联合模型能更好地表征橡胶隔振器动态特性的振幅相关性和频率相关性。最后,计算3种模型受到随机位移激励的时域响应,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本构和BP神经网络的联合模型能更加准确地描述橡胶隔振器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橡胶隔振器 动态特性建模 分数阶导数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装配式橡胶隔振器模型修正与静态特性研究
11
作者 楼京俊 杨庆超 +1 位作者 柴凯 周聪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4-49,共6页
为探究装配式橡胶隔振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设计的特点,促进同类型产品研发应用。采用有限元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某系列装配式橡胶隔振器静态特性研究。首先,采用静力分析的方法测算隔振环在装配过程中储存的能量,对装配式... 为探究装配式橡胶隔振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设计的特点,促进同类型产品研发应用。采用有限元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某系列装配式橡胶隔振器静态特性研究。首先,采用静力分析的方法测算隔振环在装配过程中储存的能量,对装配式橡胶隔振器模型进行修正。然后,应用修正后的装配式橡胶隔振器模型进行静态特性分析。最后,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方法的可行性。试验证明,3种型号装配式橡胶隔振器在额定载荷下的仿真和试验静变形误差分别为3.5%、18.4%、5.3%。与修正前相比,修正后仿真模型静刚度误差从35.4%降至15.1%。结果表明,隔振环的装配方向对装配式橡胶隔振器的形状与静态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验证研究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可为装配式橡胶隔振器技术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橡胶隔振器 模型修正 有限元仿真 静态特性
下载PDF
非等比例惯容及其反共振隔振器
12
作者 张赣波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38,共6页
具有双端点性质的惯性元件被定义为“惯容”。对惯容概念进行梳理,从反共振隔振的实现途径出发指出其定义隐含双端点等比例运动的狭义性。以一个机械式和一个液压式双端点惯性元件示例,说明双端点惯性元件还包括非等比例运动的情形,据... 具有双端点性质的惯性元件被定义为“惯容”。对惯容概念进行梳理,从反共振隔振的实现途径出发指出其定义隐含双端点等比例运动的狭义性。以一个机械式和一个液压式双端点惯性元件示例,说明双端点惯性元件还包括非等比例运动的情形,据此提出“非等比例惯容”概念,拓展了惯容内涵。以非等比例惯容和弹性元件组合3型不同结构的反共振隔振器,推导阻抗矩阵,根据阻抗等效原则,建立非等比例惯容三元件型反共振隔振器的等效模型。结果表明,对于含非等比例惯容的反共振隔振器,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反共振频率并不相同,输入端惯质的放大倍率都等于输入端运动耦合系数的平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非等比例惯容 反共振 反共振隔振器 惯性放大 阻抗等效
下载PDF
船用主被动混合隔振器的自适应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召召 周瑞平 +1 位作者 杨庆超 高伟鹏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6-455,共10页
为了有效隔离舰船动力机械产生的低频线谱,本文基于电磁橡胶液压一体化主被动混合隔振器,开展混合隔振器的自适应控制研究。首先,将小波包自适应控制算法与Hartley域块算法相结合,提高控制系统的收敛速度;其次,分析块算法中时滞现象对... 为了有效隔离舰船动力机械产生的低频线谱,本文基于电磁橡胶液压一体化主被动混合隔振器,开展混合隔振器的自适应控制研究。首先,将小波包自适应控制算法与Hartley域块算法相结合,提高控制系统的收敛速度;其次,分析块算法中时滞现象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并提出时滞在线估计与预测补偿算法,改善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同时对时滞补偿算法的可行性进行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自适应控制算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主被动混合隔振器,有效隔离低频线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线谱 主被动混合隔振器 Hartley域块算法 时滞 自适应控制
下载PDF
基础激励下磁悬浮转子-隔振器系统振动抑制研究
14
作者 张一博 周瑾 +2 位作者 沈权 张越 金超武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2-163,共12页
磁悬浮轴承对基础激励抑制能力有限,当基础激励导致转子振动大于其悬浮间隙时,磁悬浮轴承系统转定子间会产生碰摩损伤以致设备损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结合隔振器和磁悬浮轴承主动控制器的基础激励抑振方法。在建立基础激励下磁悬浮... 磁悬浮轴承对基础激励抑制能力有限,当基础激励导致转子振动大于其悬浮间隙时,磁悬浮轴承系统转定子间会产生碰摩损伤以致设备损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结合隔振器和磁悬浮轴承主动控制器的基础激励抑振方法。在建立基础激励下磁悬浮转子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隔振器、基础、磁悬浮轴承定子相互耦合作用,以广义力形式将三者耦合关系转移到磁悬浮转子系统方程的刚度、阻尼矩阵中,建立了磁悬浮转子-隔振器耦合系统机电一体化模型。根据耦合模型分析不同简谐激励下隔振器设计参数变化对转子振幅的影响,并基于转子振幅变化规律,以隔振器最大变形、最大加速度、转定子间隙为设计目标,推导出合适的隔振器刚度范围。结合隔振器-高刚度主动控制器的耦合抑振作用,从理论和试验分析了耦合系统对基础激励的抑振效果。结果表明,与没有隔振器作用的磁悬浮转子系统相比,采用隔振器-高刚度控制器耦合控制可将转子最大振幅从0.052 mm降低到0.011 mm以内,转子整体振幅小于保护间隙(0.125 mm)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轴承 转子动力学 基础激励 隔振器 振动控制
下载PDF
液弹隔振器非线性传递特性研究
15
作者 李贞坤 程起有 +4 位作者 钱峰 冯志壮 代志雄 袁曦 朱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4-1000,共7页
针对液弹隔振器下端空气弹簧变形特点,本研究从液弹隔振器结构模型出发,分析液弹隔振器各部分受力与位移关系,推导考虑和不考虑液弹隔振器下端非线性刚度的运动方程。获得两种条件下液弹隔振器位移传递率,分析存在非线性刚度下位移传递... 针对液弹隔振器下端空气弹簧变形特点,本研究从液弹隔振器结构模型出发,分析液弹隔振器各部分受力与位移关系,推导考虑和不考虑液弹隔振器下端非线性刚度的运动方程。获得两种条件下液弹隔振器位移传递率,分析存在非线性刚度下位移传递率特性。研究发现:考虑非线性的位移传递率表现出显著的硬化特性,最佳隔振频率随着激振位移幅值增长而增大,隔振频率设计值处的位移传递率随激振位移幅值增长而增大,即隔振效果下降;当液弹隔振器承受较大幅值振动,如激振位移幅值超过10%空气弹簧深度,应当考虑空气弹簧非线性刚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弹隔振器 传递特性 非线性振动 空气弹簧 非线性刚度
原文传递
基于橡胶隔振器的脉冲管制冷机微振动抑制研究
16
作者 刘宝禄 张宏 +2 位作者 许明明 窦江培 郭伟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1-508,共8页
着眼于降低某航天器敏感载荷的微振动影响,重点探究了橡胶隔振器对载荷内部脉冲管制冷机的微振动抑制效果。首先对制冷机的微振源特性展开分析;其次结合敏感载荷的隔振需求,确定采取被动隔振的方案,并对橡胶隔振器的特性进行了准静态测... 着眼于降低某航天器敏感载荷的微振动影响,重点探究了橡胶隔振器对载荷内部脉冲管制冷机的微振动抑制效果。首先对制冷机的微振源特性展开分析;其次结合敏感载荷的隔振需求,确定采取被动隔振的方案,并对橡胶隔振器的特性进行了准静态测试和扫频试验验证;对隔振系统进行了主动段发射条件下的力学承载性试验和常温下的微振动衰减试验,最终筛选出同时兼顾主动段和在轨工作段需求的橡胶隔振器。试验结果表明:装配有隔振系统的制冷机组件能够承受住主动段发射冲击,结构稳定性高,微振动衰减效能达34.12 dB,满足>24 dB的预期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制冷机微振动抑制提供技术参考,优化后续的整体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抑制 航天器敏感载荷 脉冲管制冷机 橡胶隔振器
下载PDF
基于多自由度控制的主被动隔振器研究
17
作者 郑诗若 任明可 +1 位作者 谢溪凌 张志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89-195,共7页
船用大型动力装置运行时所产生的线谱振动是水下辐射噪声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在振源设备与船体安装基座之间采取隔振措施,抑制宽频带振动的传播。针对隔振系统振动传递路径复杂而难以有效控制的问题,在功率流传递特性分析的基础上... 船用大型动力装置运行时所产生的线谱振动是水下辐射噪声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在振源设备与船体安装基座之间采取隔振措施,抑制宽频带振动的传播。针对隔振系统振动传递路径复杂而难以有效控制的问题,在功率流传递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主被动隔振器,在被动隔振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控制进一步衰减线谱振动通过隔振器的传递。该隔振器具有多自由度振动传递控制的特点,可避免通常存在的振动传递路径切断不彻底的弊端。该研究对隔振器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以及主被动隔振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测试,仿真及试验结果均表明,通过结合加权误差反馈自适应控制算法和多自由度同步控制,主被动隔振可显著抑制弹性基础在300 Hz内的线谱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隔离 主被动隔振器 多自由度控制
下载PDF
钢丝绳隔振器的数学建模与参数识别
18
作者 王冬雪 孟宪松 +1 位作者 闫明 孔祥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5-127,132,共4页
以钢丝绳隔振器为研究对象,对钢丝绳隔振器的迟滞模型参数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牛顿迭代法识别出的参数不收敛的问题,在原有的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识别方法—遗传算法识别法,建立了钢丝绳隔振器的迟滞模型,并得到了该模... 以钢丝绳隔振器为研究对象,对钢丝绳隔振器的迟滞模型参数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牛顿迭代法识别出的参数不收敛的问题,在原有的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识别方法—遗传算法识别法,建立了钢丝绳隔振器的迟滞模型,并得到了该模型下钢丝绳隔振器的理论迟滞回线。通过与钢丝绳隔振器的试验迟滞回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的识别方法可以准确的识别出迟滞模型的各项参数,能够描述钢丝绳隔振器的迟滞特性,且理论迟滞回线与试验迟滞回线比较吻合,验证了该方法对于钢丝绳隔振器的参数识别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绳隔振器 迟滞模型 参数识别 遗传算法
下载PDF
惯容超材料扭振隔振器理论和试验研究
19
作者 朱清东 陈亚强 +1 位作者 吴超 姚红良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1-659,共9页
针对目前超材料结构在低频抑振时质量和体积过大的问题,提出了惯容超材料扭振隔振器.首先设计了惯容超材料隔振器的具体结构,并分析了其相对于传统超材料隔振器的优点.其次分析了中介轮传动机制,在建立惯容超材料隔振器动力学方程的基础... 针对目前超材料结构在低频抑振时质量和体积过大的问题,提出了惯容超材料扭振隔振器.首先设计了惯容超材料隔振器的具体结构,并分析了其相对于传统超材料隔振器的优点.其次分析了中介轮传动机制,在建立惯容超材料隔振器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得出了惯容超材料隔振器能带结构图与超材料隔振系统传输曲线,并进一步探究从动金属盘直径及单胞数对惯容超材料隔振器抑振效果的影响,通过试验对所设计惯容超材料隔振器进行了扭振抑制的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惯容超材料隔振器最大振动衰减可达-60 dB,能够有效地抑制转子系统的低频扭转振动,从而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系统 超材料结构 扭振抑制 惯容技术 隔振器
下载PDF
手性超结构隔振器浮置板轨道系统减振特性研究
20
作者 贺利工 赵才友 +2 位作者 刘文武 孔晓钰 罗信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48-255,共8页
针对地铁列车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该研究基于局域共振机理提出了一种具有拉压-扭转特性的手性超结构隔振器,并建立振动传递特性有限元模型与车辆—轨道—基底耦合动力学数值模型,从频响特征与动力响应的角度研究了使用手性超结构隔振器... 针对地铁列车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该研究基于局域共振机理提出了一种具有拉压-扭转特性的手性超结构隔振器,并建立振动传递特性有限元模型与车辆—轨道—基底耦合动力学数值模型,从频响特征与动力响应的角度研究了使用手性超结构隔振器浮置板轨道系统的减振性能,进而研究浮置板垂向位移减小情况。结果表明:手性超结构隔振器的等效垂向刚度主要受支撑杆控制;衰减域的起始频率受软材料包覆层的影响;手性超结构隔振器浮置板轨道在保留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原有减振效果的同时,还增加了对特定频段振动传递的衰减效果,但在衰减域外产生了一个共振峰,通过在结构中设置阻尼可以减小共振峰的影响;手性超结构隔振器浮置板轨道系统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地铁列车荷载激励所引起的浮置板垂向位移,其对位移的减小效果可达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超结构隔振器 环境振动 局域共振 浮置板轨道 振动衰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