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肠粘连临床观察
1
作者 张月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7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术后肠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2例术后肠粘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颠茄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隔药...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术后肠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2例术后肠粘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颠茄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腹痛程度评分、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16%(55/61),高于对照组的73.77%(45/61)(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及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均较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低,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较低,谷氨酰胺(GLN)水平较高(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术后肠粘连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腹痛症状、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痛 肠粘连 血府逐瘀汤 隔药灸 中医疗法
下载PDF
隔药灸防治血液科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祁灵珍 何海芬 +1 位作者 方文娟 周燕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血液肿瘤包括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1],全身化疗是此类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2],可有效抑制肿瘤[3];但化疗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杀死异常生长的肿瘤细胞的同时,也避免不了对正常细胞、组织和脏器造成损伤[... 血液肿瘤包括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1],全身化疗是此类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2],可有效抑制肿瘤[3];但化疗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杀死异常生长的肿瘤细胞的同时,也避免不了对正常细胞、组织和脏器造成损伤[4],同时引起一系列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者会影响化疗的进一步治疗,因此给予相应的干预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液科 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化疗 恶性淋巴瘤 隔药灸 血液肿瘤 化疗
下载PDF
痛经汤与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3
作者 胡玲 熊丽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1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痛经汤联合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6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参照组给予痛经汤治... 目的分析痛经汤联合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6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参照组给予痛经汤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隔药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前列腺素F2α。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为(7.63±2.57)分,低于参照组的(9.25±2.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痛经汤联合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可改善其中医症状,降低其前列腺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行腹痛 原发性痛经 寒凝血瘀证 痛经汤 隔药灸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隔药灸脐法引发皮肤刺激反应的可能性分析及防治
4
作者 翟泰然 孙潇 +5 位作者 颜晓 舒杨 张欣茹 石雪萌 杜欣冉 马玉侠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隔药灸脐法引发皮肤刺激反应的原因包含三个方面:个体差异、药物因素、脐灸操作。施术者应在治疗前向患者阐明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治疗前排便;治疗中切勿随意移动肢体;出现不适及时告知施术者。治疗时,根据患者感受及时调整照距。施术者... 隔药灸脐法引发皮肤刺激反应的原因包含三个方面:个体差异、药物因素、脐灸操作。施术者应在治疗前向患者阐明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治疗前排便;治疗中切勿随意移动肢体;出现不适及时告知施术者。治疗时,根据患者感受及时调整照距。施术者应随时查看患者腹部皮肤状态,以出现桃红色的均匀红斑为宜;及时询问患者感受,以温热舒适为度。治疗后医者应叮嘱患者:留药时间以24 h为宜,24 h后应缓慢撕去敷贴,将脐内药粉取出,然后使用温水冲洗干净腹部皮肤;若在留药过程中感觉瘙痒、刺痛或其他任何不适均应及时停止留药;在治疗当天及前后3 d应注意饮食,调畅情志,旨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隔药灸脐法引发皮肤刺激反应的治疗应视其反应类型与严重程度辨证施治。在使用隔药灸脐法防治疾病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水疱和过敏反应,因此施术者应当熟知其表现、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为使隔药灸脐法更好为临床服务,施灸者应做到以下3点:皮肤刺激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要了解隔药灸脐法易敏人群特点,为其提供指向性防护;要辨证用药,合理配伍,在安全的前提下,以药物之偏性纠正人体之偏颇,正确对待刺激性药物的使用,把握药物剂量;治疗过程中,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应谨慎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脐法 皮肤刺激反应 个体差异 物因素 操作
下载PDF
隔药灸脐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40例
5
作者 陈丽 郗洪滨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及对淋巴细胞数量影响,初步评价该治疗的有效性,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及对淋巴细胞数量影响,初步评价该治疗的有效性,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药灸脐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Piper疲乏量表评分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组均可改善癌因性疲乏、提高淋巴细胞计数。2组相比,治疗组癌因性疲乏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在情绪、感觉维度评分皆有显著减少趋势,治疗前后所得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除认知维度,各项评分皆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认知维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脐可能通过提高淋巴细胞、改善免疫功能来缓解癌因性疲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劳 癌因性疲乏 非小细胞肺癌 隔药灸
下载PDF
背俞穴隔药灸配合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宋帅 贾聪聪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 观察背俞穴隔药灸配合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观察组采用背俞穴隔药灸配合天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 目的 观察背俞穴隔药灸配合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观察组采用背俞穴隔药灸配合天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 TNSS)、鼻伴随症状总分(total non-nasal symptom score,TNNSS)、症状体征总分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TNSS、TNNSS、症状体征总分和RQL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TNSS、TNNSS、症状体征总分和RQL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背俞穴隔药灸配合天灸可以有效改善变应鼻炎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口服氯雷他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疗法 隔药灸 背俞 鼻炎 变应性
下载PDF
隔药灸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96例
7
作者 满慧静 杨静 +2 位作者 刘亚静 孙明君 王利勇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29-532,共4页
目的 探讨隔药灸联合头针促使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95例患者(脱落5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研究组96例(脱落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隔药灸联... 目的 探讨隔药灸联合头针促使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95例患者(脱落5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研究组96例(脱落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隔药灸联合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的疗效。运用Fugl-Meyer上肢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估患者的腕手功能。对比两组腕掌曲、腕背伸、腕桡偏、腕尺偏的活动度变化。运用肌电信号检测仪测定桡侧腕伸肌、腕屈肌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l electromyogram, iEMG)。运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估患者腕关节的痉挛程度。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疗效94.75%,高于对照组的85.26%(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FMA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腕掌曲、腕背伸、腕桡偏、腕尺偏的活动度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腕掌曲、腕背伸、腕桡偏、腕尺偏的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桡侧腕伸肌、腕屈肌的iEMG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桡侧腕伸肌、腕屈肌的iEMG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痉挛程度显著减轻,且研究组痉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PY、IL-6低于治疗前,CGRP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的NPY、IL-6低于对照组,CGR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药灸联合头针可提高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的疗效,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康复,减轻痉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 头针 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 腕关节功能 活动度 痉挛程度
下载PDF
不同灸量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观察
8
作者 袁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0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灸量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饶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68例,根据采用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每次每穴... 目的探讨不同灸量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饶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68例,根据采用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每次每穴隔药灸治4壮,对照组患者每次每穴隔药灸治8壮,确保对两组患者每个月经周期施灸7次,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持续痛经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2%(31/34),高于对照组的73.5%(25/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隔药灸可改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有很好的疗效,而不同灸量对疗效的影响不大,文章建议应用4壮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寒凝血瘀证 隔药灸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针刺与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
9
作者 吕小新 李超玉 翁燕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与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兴国县中医院收治的62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患者为参照组(31例),实施传统针刺治疗;2... 目的探讨针刺与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兴国县中医院收治的62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患者为参照组(31例),实施传统针刺治疗;2020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患者为研究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肌张力评分降低,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增加,且研究组肌张力评分低于参照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积极实施针刺与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抑制肌张力增高、恢复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病 脑卒中 上肢痉挛性瘫痪 针刺疗法 隔药灸经筋结点法
下载PDF
隔药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损伤及血清p53、MDA、GSH-Px的影响
10
作者 孙苗苗 张淑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93-1496,共4页
目的:探讨隔药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损伤及血清p53、MDA、GSH-Px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四联疗法,观... 目的:探讨隔药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损伤及血清p53、MDA、GSH-Px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四联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隔药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F-β1、IL-18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I降低,GMBF增加,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53蛋白、MDA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GSH-Px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隔药灸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对患者胃黏膜的损伤,纠正氧化损伤,抑制疾病发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损伤 P53蛋白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隔药灸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11
作者 王娓秀 胡菁麟 蔡飞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隔药灸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就诊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药组及中药组,西药组37例,中药组38例。西药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隔药灸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就诊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药组及中药组,西药组37例,中药组38例。西药组患者采用布洛芬治疗,中药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使用隔姜灸的同时口服温经汤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2组患者的经期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检测2组患者的β-内啡肽(β-EP)及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结果3个疗程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中药组疼痛程度低于西药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西药组;中药组患者的PGE2水平低于西药组,β-EP水平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在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的基础上,缩短患者疼痛时间,有效抑制机体疼痛介质因子的释放,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行腹痛 原发性痛经 寒凝血瘀证 隔药灸 温经汤 中医疗法
下载PDF
隔药灸配合药物防治宫颈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古力沙尔阿·吐尔逊 迪丽达尔·斯地克 +1 位作者 牛相来 苏丽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配合固髓生血汤对脾肾阳虚型宫颈癌患者紫杉醇联合顺铂(paclitaxel-cisplatin,TP)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防治效果及其对Notch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脾肾阳虚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均接... 目的观察隔药灸配合固髓生血汤对脾肾阳虚型宫颈癌患者紫杉醇联合顺铂(paclitaxel-cisplatin,TP)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防治效果及其对Notch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脾肾阳虚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均接受TP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骨髓抑制防治方案,观察组采用隔药灸配合固髓生血汤防治骨髓抑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骨髓抑制发生率、血常规各项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s,H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ophil percentage,NEUT%)水平]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Jagl、Notch2、Numb1、Nubm2)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个周期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增加(P<0.05),各项血常规指标及Numb1、Numb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Notch2、Jag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1个周期后显著降低(P<0.05);各项血常规指标均较同组治疗1个周期后显著增加(P<0.05),但仍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Notch2、Jag1水平均较同组治疗1个周期后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Numb1、Numb2水平均较同组治疗1个周期后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1、2个周期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骨髓抑制发生率、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及Notch2、Jag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血常规指标及Numb1、Numb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配合固髓生血汤能减轻脾肾阳虚型宫颈癌患者TP化疗后骨髓抑制症状,改善血常规,且有助于降低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otch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法 隔药灸 宫颈癌 固髓生血汤 紫杉醇 骨髓抑制 脾肾阳虚
下载PDF
隔药灸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肝肾不足证疗效及对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巧芸 徐芳园 +2 位作者 张文超 赵峥嵘 黄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68-172,共5页
目的比较隔药灸贴与艾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肝肾不足证患者疼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比较隔药灸贴与艾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肝肾不足证患者疼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艾灸法,选取关元、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大椎,30 min/次,3次/周;观察组采用温阳扶正膏进行隔药灸贴治疗,取穴同对照组,4 h/次,3次/周。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浆IL-6、TNF-α水平,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30/31),高于对照组的87.1%(27/31),观察组显效率为51.6%(16/31),高于对照组的29.0%(9/3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PQ评分、SF-MPQ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浆IL-6、TNF-α水平均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NPQ评分、SF-MPQ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浆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例患者在贴敷隔药灸贴2 h后皮肤出现发红瘙痒现象,其他患者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温阳扶正膏隔药灸贴治疗能有效改善CSR肝肾不足证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和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常规艾灸法,其机制可能与有效抑制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肝肾不足证 隔药灸
下载PDF
浮针疗法结合隔药灸脐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对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邱亿明 王泽宇 帅艳常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2期250-254,共5页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结合隔药灸脐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对患者胃肠激素和菌群结构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已经确诊为肝脾不和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西药组和中医组,各46例。西药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结合隔药灸脐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对患者胃肠激素和菌群结构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已经确诊为肝脾不和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西药组和中医组,各46例。西药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而中医组给予浮针疗法结合隔药灸脐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胃肠激素、菌群结构、IB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量表(IBS-SSS)评分、直肠感觉功能参数的差异,并统计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主症和次症积分较前下降,中医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3.48%(43/46),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8.26%(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胃肠激素、菌群结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及肠杆菌较前下降,双歧杆菌、乳杆菌及拟杆菌较治疗前升高,中医组治疗后胃肠激素、肠杆菌低于西药组,双歧杆菌、拟杆菌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前两组IBS-SSS评分、直肠感觉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最大耐受阈值较前升高,IBS-SSS评分较前下降,中医组治疗后直肠感觉功能参数高于西药组,IBS-SSS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结合隔药灸脐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内脏敏感性,改善临床症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和菌群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浮针疗法 隔药灸 内脏敏感性 胃肠激素 菌群结构
下载PDF
隔药灸联合调胃承气汤对脾虚湿困型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国庆 肖阳春 +1 位作者 肖加斌 肖然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联合调胃承气汤治疗脾虚湿困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脾虚湿困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灸联合调胃承气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调胃承气汤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隔药灸联合调胃承气汤治疗脾虚湿困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脾虚湿困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灸联合调胃承气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调胃承气汤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胃泌素-17(gastrin-17,G-17)、生长素释放肽(ghrelin)、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测量患者胃窦收缩幅度、胃窦收缩频率和胃排空率,给予患者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gastroparesis cardinal symptom index,GCSI)、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epean dyspepsia life quality index,NDLQI)及症状指数(Nepean dyspepsia symptom index,NDSI)评价,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IP、CCK、ROS、MDA、FPG水平及GCSI、NDSI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G-17、ghrelin、MTL、PGⅠ、PGⅡ、SOD、GSH-Px水平及NDLQI评分均显著上升,胃窦收缩幅度、胃窦收缩频率、胃排空率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IP、CCK、ROS、MDA、FPG水平及GCSI、ND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17、ghrelin、MTL、PGⅠ、PGⅡ、SOD和GSH-Px水平及胃窦收缩幅度、胃窦收缩频率、胃排空率和NDLQ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P<0.05)。结论隔药灸联合调胃承气汤对脾虚湿困型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可提升患者胃动力,改善胃黏膜功能,降低氧化应激及血糖水平,促进胃肠收缩,改善其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法 隔药灸 糖尿病并发症 胃轻瘫 胃动力 胃黏膜功能 氧化应激 血糖
下载PDF
隔药灸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30例
16
作者 喻仁宇 庄杜津 +2 位作者 林万庆 洪营东 郑雪峰 《福建中医药》 2023年第10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7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传统特色诊疗中心门诊就诊的寒湿痹阻型KO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隔药灸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7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传统特色诊疗中心门诊就诊的寒湿痹阻型KO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隔药灸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3次,疗程4周,比较2组疗效和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lequesne指数、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lequesne指数、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均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隔药灸联合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寒湿痹阻型KOA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并减轻相关症状,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寒湿痹阻证 隔药灸 运动疗法
下载PDF
隔药灸脐配合巨刺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体会
17
作者 龙景春 衣华强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5期1031-1033,共3页
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为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所致,以突发性一侧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1])。据统计,临床约70%-80%患者经过治疗可在1~3个月内恢复,约20%-30%的患者由于体质、病位、治疗等因... 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为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所致,以突发性一侧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1])。据统计,临床约70%-80%患者经过治疗可在1~3个月内恢复,约20%-30%的患者由于体质、病位、治疗等因素会存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表情肌 运动功能障碍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炎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茎乳孔 隔药灸 巨刺针法
下载PDF
基于Npy及BDNF/TrkB信号通路探讨隔药灸脐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脑肠轴机制
18
作者 李邦正 李悦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13-117,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隔药灸脐法对IBS-D大鼠行为学表现以及海马、结肠组织中Npy、BDNF、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脐法治疗IBS-D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隔药灸脐组,每组10只。各组给予相应造模与治疗处理,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隔药灸脐法对IBS-D大鼠行为学表现以及海马、结肠组织中Npy、BDNF、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脐法治疗IBS-D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隔药灸脐组,每组10只。各组给予相应造模与治疗处理,观察大鼠腹泻症状、粪便含水量、AWR评分,并采用Western blot、qRT-PCR技术检测海马、结肠组织中Npy、BDNF、TrkB蛋白与mRNA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粪便含水量、AWR评分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0.01),经隔药灸脐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结肠组织中Npy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经隔药灸脐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表达量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0.01),经隔药灸脐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rkB表达量较正常组有上升趋势,经隔药灸脐法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BDNF、TrkB表达明显升高(P<0.01),经隔药灸脐法治疗后降低。结论隔药灸脐法通过上调脑肠肽Npy表达,双向调节脑-肠BDNF/TrkB信号通路,从而达到减轻IBS-D大鼠肠道高敏感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Y BDNF/TrkB 脑肠轴 隔药灸 IBS-D
原文传递
隔药灸脐法联合深刺通经针法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王思 王春火 杨双全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3期106-109,共4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联合深刺通经针法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乐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3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研究组(46例)。在常规西药治...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联合深刺通经针法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乐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3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研究组(46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隔药灸脐法治疗,研究组采用隔药灸脐法联合深刺通经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运动功能[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C-M)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CASCS、C-M、腰椎JOA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CASCS、C-M、腰椎JOA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肩腰腿痛患者采用隔药灸脐法联合深刺通经针法治疗效果较好,可缓解疼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腰腿痛 隔药灸脐法 深刺通经针法 疼痛程度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酸枣仁汤加味联合隔药灸对阴虚火旺证失眠的疗效及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影响
20
作者 张一梅 许益家 庄琼燕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3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加味联合隔药灸对阴虚火旺证失眠的疗效及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2年3月福建省泉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阴虚火旺证失眠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加味联合隔药灸对阴虚火旺证失眠的疗效及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2年3月福建省泉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阴虚火旺证失眠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酸枣仁汤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β-内啡肽(β-EP)、5-羟吲哚乙酸(5-HIAA)、5-羟色胺(5-HT)、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vs 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5)。治疗前,两组β-EP、5-HIAA、5-H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β-EP、5-HT水平更高,5-HIAA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SRSS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SQI评分、SRSS评分更低,SF-36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5.00%vs 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阴虚火旺证失眠患者可应用酸枣仁汤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以更好地改善机体β-EP、5-HIAA、5-HT指标,提升睡眠和生活质量,安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汤 隔药灸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阴虚火旺 失眠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