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雄性不育的分子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怡文 徐兰婷 +3 位作者 王飞 刘奕清 姚明华 徐凯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杂种优势明显。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可有效解决人工去雄的难题,简化制种工序,降低生产成本。而辣椒雄性不育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综述了近几年在辣椒雄性不育的类型与特点、...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杂种优势明显。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可有效解决人工去雄的难题,简化制种工序,降低生产成本。而辣椒雄性不育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综述了近几年在辣椒雄性不育的类型与特点、细胞学特征、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制解析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辣椒雄性不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旨在为辣椒三系配套制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细胞核雄性不育 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学特征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研究
2
作者 秦志列 梁玉龙 +6 位作者 刘丽华 李宏博 张风廷 娄鸿耀 李翰霖 赵昌平 张胜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422,共8页
为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的育性恢复状况,评估恢复系人工定向改良对其恢复能力的效果,在不育生态区对以55份定向改良的恢复系和33份非改良恢复系(常规小麦)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的结实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S366和... 为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的育性恢复状况,评估恢复系人工定向改良对其恢复能力的效果,在不育生态区对以55份定向改良的恢复系和33份非改良恢复系(常规小麦)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的结实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变化范围为15.42%~140.34%和20.28%~119.07%(国际法),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3.02%和72.21%,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2份母本的育性恢复能力差异不显著。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主要分布于40%~110%和60%~100%间,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分布更为集中。BS366和BS1086与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4.45%和78.97%,与非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平均结实率分别为53.97%和60.95%,改良父本的平均恢复力高于非改良父本,表明定向改良有利于提高恢复系的恢复力。BS366和BS1086与相同父本的杂种一代结实率差异在-41.66%~61.93%之间,表明相同父本对不同母本的育性恢复力存在差异。BS366和BS1086与相同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中有61.82%的结实率差异分布于-10%~20%之间,与相同非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中有51.52%的结实率差异在-30%~0%之间,表明同一改良父本对不同母本的育性恢复力差异小于非改良父本。BS366与14份父本、BS1086与7份父本的杂种一代结实率高于对照,其中父本14YH261、14YH551、SD036与2份母本杂种一代的结实率均高于对照,说明具有可用恢复力的父本不仅数量极少,而且对不同母本的恢复力存在较大差异。杂种一代主茎穗的平均结实率极显著大于分蘖穗。因此,建议对不同母本分别开展强恢复力的恢复系筛选,并以中选强恢复系为亲本进行定向改良,有效增加杂种一代结实率达对照水平的组合数量,为获得更多强优势杂交组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杂交种 恢复系
下载PDF
西瓜雄性不育类型的遗传学鉴定与胚胎学观察
3
作者 高宁宁 李晓慧 +6 位作者 康利允 王琰 常高正 梁慎 李海伦 王慧颖 赵卫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为了明确西瓜雄性不育材料的不育类型和花药败育时期,以西瓜雄性不育系GMS4为材料,对花蕾不育性状进行田间观察统计,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西瓜花药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该材料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为细胞核雄性不育类型。可育株雄蕊... 为了明确西瓜雄性不育材料的不育类型和花药败育时期,以西瓜雄性不育系GMS4为材料,对花蕾不育性状进行田间观察统计,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西瓜花药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该材料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为细胞核雄性不育类型。可育株雄蕊发育正常,不育株雄蕊较小,花药干瘪无花粉,可育株和不育株雌蕊发育无明显差异,均可正常结瓜。从花药发育的整个过程来看,在花药发育早期,可育株和不育株花药结构形态差别不大,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不育株异常绒毡层细胞过度增殖,体积小,排列不整齐,挤压药室,无二分体和四分体形成,在花药发育后期,无花粉粒形成,最终导致西瓜雄性不育发生。据此认为,花药败育发生时期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细胞核雄性不育 减数分裂 绒毡层
下载PDF
峨眉拟单性木兰雄性不育的细胞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4
作者 余道平 李策宏 +2 位作者 李小杰 陈绪玲 谢孔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峨眉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omeiensis)是木兰科(Magnoliaceae)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的常绿乔木,属于国家Ⅰ级保护的极度濒危植物。为探究峨眉拟单性木兰两性花中雄性败育发生的时期及花药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理生化特性,以两性花中的... 峨眉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omeiensis)是木兰科(Magnoliaceae)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的常绿乔木,属于国家Ⅰ级保护的极度濒危植物。为探究峨眉拟单性木兰两性花中雄性败育发生的时期及花药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理生化特性,以两性花中的不育雄蕊和雄花中的可育雄蕊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观察2种雄蕊的花药发育过程,并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的含量,分析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1)不育雄蕊与可育雄蕊在减速分裂时期出现明显差异,不育雄蕊的绒毡层致密、没有发育,四分体未形成,随后解体,花粉囊中无花粉;可育雄蕊的绒毡层和小孢子母细胞发育正常,成熟时花粉囊开裂,花粉粒溢出。(2)不育雄蕊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在减数分裂时期、单核期和花粉成熟期都显著低于可育雄蕊。(3)不育雄蕊POD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减数分裂时期、单核期和花粉成熟期都显著高于可育雄蕊;不育雄蕊CAT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可育雄蕊。综上认为,两性花中雄性败育发生在减速分裂时期,其败育的主要原因是物质能量代谢降低,绒毡层没有进一步发育,不能给小孢子母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异常,造成细胞内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使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受阻,无法形成四分体。该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峨眉拟单性木兰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性系统演化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拟单性木兰 雄性不育 花药发育 生理生化特性 形态学
下载PDF
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ms20s2的表型鉴定与基因定位
5
作者 周玉强 曹枭雄 +11 位作者 王婧 刘伊凡 王红武 李坤 刘小刚 黄长玲 李树强 刘小龙 张亚男 于飞荣 马庆 胡小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83,共13页
玉米突变体male-sterile 20s2(ms20s2)是在玉米自交系KWS49中发现的一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ms20s2突变体花药细小且颜色偏浅,花药内未观察到花粉。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与野生型相比,9叶期突变体ms20s2的花药中未观察... 玉米突变体male-sterile 20s2(ms20s2)是在玉米自交系KWS49中发现的一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ms20s2突变体花药细小且颜色偏浅,花药内未观察到花粉。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与野生型相比,9叶期突变体ms20s2的花药中未观察到正在减数分裂的花粉母细胞;抽雄后突变体花药壁外部角质层形成异常,内部未观察到乌式体结构。观察不同发育阶段花药的石蜡切片发现,在S6-S7时期,与野生型相比,ms20s2突变体花药部分中间层和绒毡层细胞发生异常分裂,导致花药壁萎缩,花粉母细胞无法正常进行减数分裂,最终造成花粉母细胞死亡,产生雄性不育表型。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ms20s2的雄性不育表型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玉米10K SNP芯片对F2定位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初步将该突变位点定位在玉米2号染色体长臂上6.21 Mb区段内。进一步精细定位将该区间缩小到了590 kb,区间包含一个已知的蛋白编码基因MS32(Zm00001eb106620)。对MS32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在突变体MS32基因4号外显子上发现了一段3166 bp的大片段插入,可能影响了MS32蛋白功能,造成ms20s2的花药发育异常和雄性不育的表型。等位测验结果表明,突变体ms20s2是雄性不育基因MS32的新等位突变体。组织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在玉米花药中特异表达,且仅在花药发育的S6和S7时期表达量较高,进一步验证了该基因在玉米花药绒毡层和中间层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突变体ms20s2 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表型分析
原文传递
宁夏枸杞雄性不育花药中胼胝质动态变化特征
6
作者 周婷 魏雅茹 +3 位作者 孙旭冉 管翠萍 梁文裕 杨淑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目的】胼胝质是以β-1,3键结合的葡聚糖,其形成的壁结构只发生在特定组织。当其提前或延迟降解时,会导致花粉败育,明确胼胝质的沉积动态规律对探究雄性不育机理及利用枸杞雄性不育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以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 【目的】胼胝质是以β-1,3键结合的葡聚糖,其形成的壁结构只发生在特定组织。当其提前或延迟降解时,会导致花粉败育,明确胼胝质的沉积动态规律对探究雄性不育机理及利用枸杞雄性不育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以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可育系‘宁杞1号’与不育系‘宁杞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半薄切片技术,并利用苯胺蓝标记胼胝质的方法和高碘酸-希夫反应(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比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宁夏枸杞可育和不育花药中胼胝质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胼胝质对不育系花药败育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可育和不育花药小孢子母细胞外沉积形成厚薄不均的胼胝质壁,荧光反应显示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后,胼胝质壁逐渐增厚,随着花药进一步发育,可育花药中四分体外胼胝质壁逐渐解体、消失,释放出4个小孢子。而不育花药中四分体外的胼胝质壁不断增厚,并没有出现降解迹象,直至开花,药室中小孢子仍以四分体状态存在,已经变形、解体的四分体外仍包裹着胼胝质壁。胼胝质降解异常是导致宁夏枸杞花粉败育的结构原因。【结论】文章进一步对不育系四分体胼胝质壁未发生降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解析宁夏枸杞雄性不育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胼胝质 雄性不育 花药发育 半薄切片
下载PDF
杀雄剂CH1对冬小麦雄性不育的效应研究
7
作者 郭皓昱 李煜 +3 位作者 吴倩 马守才 王军卫 刘东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为探讨化学杀雄剂CH1对冬小麦雄性不育的诱导效果及其与乙烯利的互作效应、筛选CH1最佳使用剂量和表面活化剂组合,用6个CH1剂量水平、7种表面活化剂和3种浓度的乙烯利进行不同配伍组合,对不同组合处理下3个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雄性不... 为探讨化学杀雄剂CH1对冬小麦雄性不育的诱导效果及其与乙烯利的互作效应、筛选CH1最佳使用剂量和表面活化剂组合,用6个CH1剂量水平、7种表面活化剂和3种浓度的乙烯利进行不同配伍组合,对不同组合处理下3个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雄性不育率和饱和授粉结实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15~30 g·hm^(-2)剂量下,CH1可诱导3个品种雄性不育率达95%以上,说明CH1具有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作用;随CH1剂量的增加,3个品种的饱和授粉结实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20~30 g·hm^(-2)处理的饱和授粉结实率明显偏低,推测雌蕊受到了一定的伤害;(2)观察花药和雌蕊发育情况,发现未喷施CH1的植株花药大且开裂,羽毛状柱头较大,而CH1处理的不育株花药瘦小,呈剑状,不开裂,羽毛状柱头较小;(3)随着CH1剂量的增加,3个品种均表现出株高逐渐降低和抽穗期延迟的现象,CH1对旗叶的药害反应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4)CH1剂量为10 g·hm^(-2)时,与其他表面活化剂相比,NE1820对普冰151的旗叶伤害较轻,对株高无明显抑制作用,可提高饱和授粉结实率;(5) CH1剂量为15 g·hm^(-2)时,添加2种浓度乙烯利后,3个品种的株高比未添加乙烯利降低,抽穗期延迟,其中添加5 mL·L^(-1)乙烯利后3个品种均能达到100%雄性不育,并且饱和授粉结实率相比未添加乙烯利平均高7%左右。因此,CH1采用15 g·hm^(-2)剂量,配伍1%NE1820和5 mL·L^(-1)乙烯利可诱导小麦产生完全的雄性不育,且获得较高的授粉结实率,可作为杂交小麦制种候选方案进一步研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学杀雄剂CH1 基因型 雄性不育 表面活化剂
下载PDF
从一道高考题谈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子
8
作者 李海燕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88,共2页
以一道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子的高考题引发的思考为切入点,阐明利用雄性不育系批量生产杂交种子的技术原理,提出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杂交种的技术要点仍是选育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并年年留种,为生物学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杂交种 雄性不育 保持系 恢复系 转基因
下载PDF
基于重测序的BBLa过表达烟草雄性不育变异检测分析
9
作者 王麟麒 罗徐 +3 位作者 万克 石远帅 崔杨子力 刘洋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BBLa基因编码小檗碱桥状酶(Berberine bridge enzyme-like, BBLa),烟草小檗碱桥状酶参与烟碱生物合成的最终催化步骤。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BBLa过表达烟草T0代植株中出现雄蕊败育表型。为进一步了解该雄性不育表型的遗传机制,本研究以... BBLa基因编码小檗碱桥状酶(Berberine bridge enzyme-like, BBLa),烟草小檗碱桥状酶参与烟碱生物合成的最终催化步骤。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BBLa过表达烟草T0代植株中出现雄蕊败育表型。为进一步了解该雄性不育表型的遗传机制,本研究以过表达BBLa烟草雄性不育表型OE1和野生型烟草WT为材料,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缺失(InDel)及染色体结构变异(SV)3种变异类型进行标记注释,平均测序深度≥14×,平均覆盖率≥95%。结果表明,在2个样本中共检测到7 505 620个SNP、628 034个InDel、79 576个SV。通过2个样本的SNP差异比对筛选,最终得到174个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重测序 BBLa基因 雄性不育
下载PDF
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NM3005A及保持系NM3005B的选育
10
作者 付增娟 王良 +11 位作者 赵尚敏 鄂圆圆 张自强 李晓东 张必周 白晨 郑文哲 索宁宁 周晓华 孙梦媛 张惠忠 张辉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3期168-171,217,共5页
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NM3005A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选育的糖用型二倍体单胚雄性不育系,其保持系为NM3005B。该不育系历时10年5个世代采用常规育种方法选育而成,2023年7月通过国家甜菜专家鉴定组鉴定成系命名。表型鉴定结果:单胚雄... 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NM3005A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选育的糖用型二倍体单胚雄性不育系,其保持系为NM3005B。该不育系历时10年5个世代采用常规育种方法选育而成,2023年7月通过国家甜菜专家鉴定组鉴定成系命名。表型鉴定结果:单胚雄性不育系NM3005A的完全雄性不育率为98.85%,单胚株率100%;单胚雄性不育保持系NM3005B的可育株率为100%,单胚株率100%。该单胚雄性不育系属于偏丰产、中抗丛根病、配合力较高的不育系。同时利用甜菜细胞质分子育性鉴定技术,对该不育系及保持系细胞质类型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NM3005A细胞质类型为S型、NM3005B细胞质类型为N2型。利用生物试样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不育系及保持系进行花药及花粉粒检测鉴定,鉴定结果:二者的花药和花粉在表型形态与细胞上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单胚雄性不育 NM3005A NM3005B 选育
下载PDF
研究揭示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的遗传调控机制
11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1期148-148,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克隆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cd1,揭示了该基因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结果阐明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形成的遗传调控机理,为甘蓝杂交制种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克隆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cd1,揭示了该基因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结果阐明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形成的遗传调控机理,为甘蓝杂交制种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雄性不育 杂交制种 甘蓝类蔬菜 遗传调控 创新团队 遗传育种 调控机理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下载PDF
辣椒核雄性不育系pby-1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12
作者 裴红霞 李生梅 +4 位作者 武旭霞 耿世伟 赖黎丽 高晶霞 董心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4-632,共9页
【目的】分析辣椒(Capsicum annuum L.)雄性不育系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的特征,为研究羊角椒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羊角椒核雄性不育系pby-1和保持系PBY-1为材料,观察花蕾7个时期的发育情况及盛花期的花器官,测定盛... 【目的】分析辣椒(Capsicum annuum L.)雄性不育系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的特征,为研究羊角椒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羊角椒核雄性不育系pby-1和保持系PBY-1为材料,观察花蕾7个时期的发育情况及盛花期的花器官,测定盛花期花粉的生活力及减数分裂、四分体及单核3个时期花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分析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比较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茉莉酸(JA)及脱落酸(ABA)含量差异及不同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结果】与野生型PBY-1相比,不育系只有花器官结构与其不同,花药干瘪,花粉无生活力。在羊角椒花蕾发育的3个时期,不育系与可育系之间在保护酶活性与内源激素含量上存在差异,其中,不育系SOD活性始终显著低于保持系,而CAT活性始终显著高于保持系,POD活性在减数分裂期和四分体时期显著低于保持系,MDA含量只有在单核时期显著高于保持系;四分体及单核时期GA_(3)含量、IAA含量高于保持系,ZR含量始终高于保持系,减数分裂期JA含量明显低于保持系,四分体时期IAA含量明显高于保持系;不育系和保持系IAA/ABA、IAA/GA_(3)、IAA/JA、IAA/ZR、ABA/GA_(3)、ABA/ZR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IAA/ABA的比值高于其他内源激素含量的比值。【结论】不育系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异常以及激素比值的变化可能影响了减数分裂、四分体及单核3个时期的花药内源物质和花粉活力,导致羊角椒不育系花药中花粉发育受阻、形成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雄性不育 形态学 抗氧化物 内源激素
下载PDF
一个新的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突变体ms6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13
作者 王兴荣 张彦军 +2 位作者 涂奇奇 龚佃明 邱法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77-2087,共11页
玉米雄性不育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功能机理研究,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玉米雄花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的认识,而且能够有效推动雄性不育技术体系的发展及在玉米育种和种子生产中的运用。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Mo17为野生型背景材料,经EMS诱变... 玉米雄性不育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功能机理研究,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玉米雄花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的认识,而且能够有效推动雄性不育技术体系的发展及在玉米育种和种子生产中的运用。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Mo17为野生型背景材料,经EMS诱变获得了一个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命名为ms6(malesterile6)。表型鉴定结果表明,ms6突变体植株能够正常抽雄,但雄花颖壳不能正常开裂和散粉,花粉粒干瘪,表现为无花粉型不育。同时,ms6与Mo17野生型(wildtype,WT)在株型、穗部性状以及籽粒粒形等相关性状上无显著差异,说明该基因突变后,仅影响植株的育性,而不影响其他农艺性状。细胞学观察显示,ms6不育突变体的小孢子发育晚期出现异常,表现为绒毡层细胞提前降解,小孢子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并逐渐裂解。扫描电镜观察表明,ms6花药外壁皱缩,内壁无完整的花粉粒,无乌氏小体的存在。遗传学分析表明,ms6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ms6×B73 F2遗传定位群体,利用全基因组约200对多态性SSR分子标记,结合表型与基因型连锁分析,将ms6初定位于玉米6号染色体C6-19与C6-30两个标记之间,进一步利用区间内10对新开发的多态性标记,最终将ms6定位在分子标记M13~M14之间约480kb的区间范围内。转录组测序结合qRT-PCR试验验证结果,初步将Zm00001d035201确定为ms6的关键候选基因。Zm00001d035201基因编码一个酸性核糖体蛋白。本研究结果为ms6后续基因功能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ms6作为一个新的核不育突变体也为将来玉米新型核不育基因的生产应用提供了重要材料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 ms6 基因定位 候选基因鉴定
下载PDF
转录组学解析紫花苜蓿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郁伟杰 苗一凡 +3 位作者 穆海婷 贾雪 闫冬 徐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2-1713,共12页
为探索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选取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JN1A)与保持系(MSJN1B)花蕾发育早期的花药进行细胞学观察,并采用高通量Illumine Hiseq2000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结果注释、筛选与分... 为探索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选取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JN1A)与保持系(MSJN1B)花蕾发育早期的花药进行细胞学观察,并采用高通量Illumine Hiseq2000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结果注释、筛选与分析。结果表明:花粉败育始于四分体后期,于单核早期出现明显的不育现象;两系花药间共存在4284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FDR<0.001,|log 2FC|>2);GO功能注释分析表明,DEGs涉及物质代谢、细胞过程、转运蛋白活性等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DEGs涉及淀粉与蔗糖代谢、戊糖与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糖酵解/糖异生、苯丙烷生物合成等途径;转录因子分析表明,DEGs涉及bHLH,MYB,PHD等已知与花粉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本研究通过对紫花苜蓿花药结构观察和转录组分析,为研究紫花苜蓿雄性不育成因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雄性不育 转录组 细胞学
下载PDF
甜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ms2020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才运 王阳 +3 位作者 裴虎 莫海伟 汤蕴琦 黄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0,共7页
为将雄性不育基因应用于甜玉米杂交制种中,达到降低劳动成本且保证种子纯度的目的。以来源于甜玉米自交系K78的雄性不育自发突变体male sterility 2020(ms2020)为材料,构建ms2020与甜玉米自交系M08的F 1及相应的F 2遗传群体,通过表型鉴... 为将雄性不育基因应用于甜玉米杂交制种中,达到降低劳动成本且保证种子纯度的目的。以来源于甜玉米自交系K78的雄性不育自发突变体male sterility 2020(ms2020)为材料,构建ms2020与甜玉米自交系M08的F 1及相应的F 2遗传群体,通过表型鉴定、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ms2020甜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表型鉴定结果表明:F 1群体均表现为雄性可育,F 2群体出现了育性分离。不育植株能够正常抽雄,但花药不开裂、散粉异常,花药变小且颜色淡黄;1%I 2-KI染色发现不育植株的花药内包含不能正常着色的败育花粉粒。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育性正常植株与不育植株的比例符合3∶1,表明ms2020雄性不育突变体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突变体。利用BSA技术,初步将目的基因定位在7号染色体短臂上;随后利用初定位区间内的20对SSR标记对不育基因进行定位,将不育基因精细定位在标记S1和W10之间,物理距离为11.30 kb。该区间内包含Zm00001d018802和Zm00001d0188032个注释基因;通过候选基因功能分析,推测已报道为玉米雄性不育基因的编码谷氧还蛋白的Zm00001d018802(ZmMs22/ZmMSCA1)基因可能是导致ms2020雄性不育的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鉴定了ms2020甜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的败育特征和遗传特性,为甜玉米雄性不育化杂交制种提供了材料;同时,本研究定位到突变体的关键候选基因,为进一步解析其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杂交制种
下载PDF
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x50的基因定位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瑶晴 孙晓靖 +5 位作者 连玉杰 陈慧 孙华越 张雪海 汤继华 陈晓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2,共6页
为了挖掘雄性不育种质资源,鉴定雄性育性基因,为玉米雄性不育化制种提供基础材料。以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x50为试验材料,研究突变体雄性不育表型,构建x50与自交系Mo17的F1和F2群体,确定突变体x50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模式。以F2群体为材料... 为了挖掘雄性不育种质资源,鉴定雄性育性基因,为玉米雄性不育化制种提供基础材料。以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x50为试验材料,研究突变体雄性不育表型,构建x50与自交系Mo17的F1和F2群体,确定突变体x50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模式。以F2群体为材料,应用图位克隆技术定位雄性育性基因X50,通过基因等位性测验确定候选基因。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雄性不育突变体x50花药不能从颖壳露出,花药体积较小且萎蔫,无成熟花粉粒形成。F1群体植株均表现为雄性可育,F2群体植株出现雄性育性分离,可育植株与不育植株分离比例符合3∶1,说明突变体x50不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将雄性育性基因X50定位于玉米第2染色体分子标记2-4901与2-4963之间,物理区间为237.42~241.39 Mb。定位区间内候选基因分析发现,区间存在玉米雄性不育基因ZmMs33。以ms33纯合突变体ms33-6029和ms33-6052分别与x50杂合型+/x50杂交,杂交后代可育植株与不育植株分离比例符合1∶1,表明x50是ZmMs33基因一个等位突变体。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x50的鉴定为玉米杂交种子生产和ZmMs33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基因X50 基因定位 花药 等位性测验
下载PDF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胞质效应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17
作者 李博 张梦 +8 位作者 张学贤 郭立平 戚廷香 唐会妮 王瑞杰 王海林 乔秀琴 吴建勇 邢朝柱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9-438,共10页
棉花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具体表现在产量、纤维品质、抗病虫等性状上。杂交种子生产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由于人工杂交制种成本逐年提高,简化、高效、低成本的制种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杂交棉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 棉花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具体表现在产量、纤维品质、抗病虫等性状上。杂交种子生产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由于人工杂交制种成本逐年提高,简化、高效、低成本的制种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杂交棉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实践表明,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仅能简化制种方法还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目前已成为作物杂种优势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不育细胞质对棉花形态建成、花药发育、产量形成和纤维发育等均有一定影响,并且存在不利于棉花生长发育的负效应,从而限制了“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杂交棉的进一步推广利用。为此,综述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对棉花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其负效应产生的分子基础,并初步探讨了克服棉花不育细胞质负效应的潜在途径,以期为生产上选育和改良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和强优势“三系”杂交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质效应 研究现状 育种对策
下载PDF
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MS6的功能验证及不育新种质创制
18
作者 张万年 杨静 +6 位作者 杨绪磊 高萌萌 林春晶 刘鹏 李志刚 杨向东 张春宝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1-807,共7页
杂种优势利用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不育系的创制与利用,对作物杂交种的选育及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作物杂交育种技术与传统杂交育种技术相比,具有制种安全、组合自由、杂交种育性稳定等优... 杂种优势利用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不育系的创制与利用,对作物杂交种的选育及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作物杂交育种技术与传统杂交育种技术相比,具有制种安全、组合自由、杂交种育性稳定等优点,已在玉米、水稻等作物中广泛应用,这为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前期在大豆中图位克隆了1个编码R2R3-MYB转录因子的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MS6,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设计两个基因编辑靶点,在大豆品种Williams82中对MS6基因进行敲除;进一步通过对转基因后代植株的表型观察、花粉及育性鉴定、基因敲除位点分析,验证MS6基因调控大豆花粉形成及雄性育性的功能,最终获得稳定遗传的大豆ms6核不育新种质。这为进一步建立基于MS6基因的大豆第3代杂交育种技术系统,实现强优势杂交种的高效创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细胞核雄性不育 不育基因 基因编辑 杂交育种
原文传递
萝卜胞质雄性不育(Ogura CMS)芥菜材料的创制
19
作者 李崇娟 吕凤仙 +9 位作者 杨鼎 张丽琴 兰梅 杨红丽 徐学忠 胡靖锋 申时品 吴毓飞 和江明 董相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8-1068,共11页
为获得萝卜胞质雄性不育芥菜,利用远缘杂交将芥菜的B基因组导入白菜,通过连续回交法结合胚挽救技术,创制出保留白菜雄性不育基因的芥菜。用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白菜CCR17001与可育叶用芥菜JC17000杂交,并以叶用芥菜为轮回亲本连续进行5代回... 为获得萝卜胞质雄性不育芥菜,利用远缘杂交将芥菜的B基因组导入白菜,通过连续回交法结合胚挽救技术,创制出保留白菜雄性不育基因的芥菜。用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白菜CCR17001与可育叶用芥菜JC17000杂交,并以叶用芥菜为轮回亲本连续进行5代回交,获得萝卜胞质雄性不育芥菜材料,对其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材料植株形态与轮回亲本相似,蜜腺发育良好,雄蕊高度退化成花瓣,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且不育性稳定,有正常结籽能力,可作为芥菜优势育种的可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远缘杂交 萝卜胞质雄性不育 胚挽救
下载PDF
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K326 MADS-box和SUPERMAN基因的特征
20
作者 崔芳芳 孟林峰 +3 位作者 刘苗苗 张建强 王建革 刘齐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04-3214,共11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是杂种生产的重要工具,也是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互作的良好系统,但其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K326为材料,研究了烟草细胞质不育系雄蕊异常与花发育基因表达的关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K326源于普通烟草天然... 细胞质雄性不育是杂种生产的重要工具,也是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互作的良好系统,但其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K326为材料,研究了烟草细胞质不育系雄蕊异常与花发育基因表达的关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K326源于普通烟草天然不育株,用烤烟品种K326连续回交培育而成,不仅具有心皮化雄蕊现象,同时也有花瓣化雄蕊现象,异常雄蕊基部融合为一体。本研究首先用生信手段对控制普通烟草花发育的MADS-box基因和边界基因SUPERMAN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分析了它们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预测了B类基因和SUPEMAN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并研究了它们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不同时期花蕾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烟草共鉴定出160个MADS-box基因和5个SUPERMAN基因。这些MADS-box基因中有7个B类基因(4个PI基因,3个AP3基因),79个MADS-box基因定位于22条染色体上,3个SUPERMAN基因定位于3条染色体上。共线性分析表明,串联和片段DNA重复、倍加作用是MADS-box基因家族扩张的驱动力。观察发现,细胞质雄性不育系K326异常雄蕊在小蕾期就已出现,暗示细胞质雄性不育K326中雄蕊异常是早期分生组织发育缺陷的结果。qPCR检测表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中可以检测到7个B类基因和1个SUPERMAN基因表达。PI基因表达水平NitMADS115在保持系各个时期均高于不育系;AP3基因NitMADS72、NitMADS100表达水平在保持系各个时期均低于不育系;其他基因呈现小蕾期和大蕾期下调,中蕾期上调。SUPERMAN基因只在保持系小蕾和中蕾期可以检测到,而不育系各个时期中均无法检测到;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NitMADS115具有生长素响应元件AuxRR。因此,生长素可能在烟草细胞质逆行调控细胞核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细胞质雄性不育 MADS-BOX SUPERMAN 生长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