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羟基雄烯二酮药物菌渣好氧堆肥无害化及安全利用
1
作者 胡梦娜 惠雪松 +2 位作者 王港 刘惠玲 戴晓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96-2107,共12页
为降低甾体药物菌渣的环境污染风险、减少资源浪费,实现9-羟基雄烯二酮(9α-OH-AD)药物菌渣无害化与资源化,本研究确立了9α-OH-AD菌渣好氧堆肥处理体系,讨论初始碳氮比分别为15(低)、20(中)、25(高)的堆体在堆肥过程中的特征变化,并通... 为降低甾体药物菌渣的环境污染风险、减少资源浪费,实现9-羟基雄烯二酮(9α-OH-AD)药物菌渣无害化与资源化,本研究确立了9α-OH-AD菌渣好氧堆肥处理体系,讨论初始碳氮比分别为15(低)、20(中)、25(高)的堆体在堆肥过程中的特征变化,并通过土壤模拟实验评估其作为肥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好氧堆肥工艺可以实现9α-OH-AD菌渣的有效降解及稳定,所得菌渣肥的理化指标均满足有机肥标准,且部分指标优于商品肥标准。施入1%菌渣肥一段时间后,土壤和蚯蚓中未检出9α-OH-AD残留,蚯蚓雌雄生殖系统无明显变化,同时施肥土壤的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都有所提高。研究表明,9α-OH-AD菌渣可以通过好氧堆肥有效转化为稳定无害的肥料,并实现资源回收与土地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羟基雄烯二酮 甾体药物菌渣 无害化处理 好氧堆肥 土地安全利用
下载PDF
雄烯二酮对斑马鱼肠道细胞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李敏纯 谢林纯 +2 位作者 霍嘉亮 梁燕秋 田斐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4期98-105,共8页
以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AED)为目标化合物,斑马鱼为受试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的AED(0、0.2、2.3和23.7μg·L^(-1))长期暴露60 d后对斑马鱼肠道细胞因子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转录... 以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AED)为目标化合物,斑马鱼为受试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的AED(0、0.2、2.3和23.7μg·L^(-1))长期暴露60 d后对斑马鱼肠道细胞因子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溶剂对照组相比,三个浓度处理组的AED对雄性斑马鱼肠道组织中的细胞因子IFN-α、IL-1α、NF-κB、TNF-α含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但0.2和2.3μg·L^(-1) AED对肠道组织中IL-1β含量具有显著性的抑制作用(P<0.05)。对于雌鱼,AED在2.3和23.7μg·L^(-1)时对肠道细胞因子NF-κB、TNF-α、IFN-α和IL-1α含量都有很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但AED对IL-1β含量并未有显著的影响(P>0.05)。由此可见,雄激素物质AED对斑马鱼肠道组织的免疫系统和炎性反应有潜在的干扰作用,而且该雄激素对斑马鱼的影响存在两性差异性,即雌性斑马鱼对AED暴露更敏感。该结果为AED对鱼类肠道细胞因子的影响提供了参考,有助于AED对水生生物的毒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 雄烯二酮 斑马鱼 细胞因子 肠道
下载PDF
两相系统发酵转化植物甾醇为雄烯二酮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姜绍通 赵俊平 +2 位作者 杨英 胡锦艳 崔丽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48,53,共4页
相对于一般的发酵系统,利用两相系统转化植物甾醇为雄烯二酮可以改善植物甾醇的溶解性,提高其转化率。文中研究了有机相的种类,有机相在发酵液中所占的比例,植物甾醇的投料量对植物甾醇转化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当有机相为大豆... 相对于一般的发酵系统,利用两相系统转化植物甾醇为雄烯二酮可以改善植物甾醇的溶解性,提高其转化率。文中研究了有机相的种类,有机相在发酵液中所占的比例,植物甾醇的投料量对植物甾醇转化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当有机相为大豆油、有机相所占比例为22%、投料量为4g/L时,植物甾醇的转化率最高,达到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烯二酮 两相系统 转化率 植物甾醇
下载PDF
雄烯二酮特征代谢物的质谱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亦农 刘欣 +1 位作者 吴侔天 张长久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76-79,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中国兴奋剂实验室使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对尿样中雄烯二酮主要代谢物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尿样 代谢物 雄烯二酮 雄烯二酮 运动医学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禁用药物 兴奋剂 甾体类药物 分析
下载PDF
雄烯二酮和甲基睾酮诱导雌性日本鳗鲡性腺发育的反馈调节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利红 张为民 林浩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07-411,共5页
采用间隔 15d多次埋植雄激素雄烯二酮 (4 androstene 3 ,17 dine ,ADSD)或甲基睾酮 (17α methyl testosterone ,MT)诱导雌性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性腺发育成熟 ;并着重研究埋植雄激素后 ,雌鳗血清中促性腺激素 (GtH)及脑和垂... 采用间隔 15d多次埋植雄激素雄烯二酮 (4 androstene 3 ,17 dine ,ADSD)或甲基睾酮 (17α methyl testosterone ,MT)诱导雌性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性腺发育成熟 ;并着重研究埋植雄激素后 ,雌鳗血清中促性腺激素 (GtH)及脑和垂体中哺乳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mGnRH)含量的动态变化。一次或多次埋植ADSD后 ,1~ 5d的血清GtH含量上升 ,然后下降 ;并且 ,血清GtH含量上升的幅度随埋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对于MT处理组 ,只在埋植 7次后第 15天测得血清Gt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仍显著低于ADSD处理组。这表明埋植ADSD和MT可促进GtH的分泌 ,但两者促进GtH分泌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埋植ADSD 1d后 ,脑和垂体中mGnRH含量明显增加 ,第 2天后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表明ADSD促进了mGnRH的合成 ,并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性腺发育 反馈调节 雄烯二酮 甲基睾酮
下载PDF
雄烯二酮和甲基睾酮对日本鳗鲡血清睾酮和17β-雌二醇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利红 张为民 林浩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探讨了间隔 15d多次埋植雄烯二酮 (4 androstene 3,17 dine ,ADSD)或甲基睾酮 (17α methyl testosterone ,MT)诱导日本鳗鲡性腺发育过程中 ,血清睾酮 (testosterone ,T)和 17β 雌二醇 (17β estradiol,17β E2 )含量的变化。在雌鳗... 探讨了间隔 15d多次埋植雄烯二酮 (4 androstene 3,17 dine ,ADSD)或甲基睾酮 (17α methyl testosterone ,MT)诱导日本鳗鲡性腺发育过程中 ,血清睾酮 (testosterone ,T)和 17β 雌二醇 (17β estradiol,17β E2 )含量的变化。在雌鳗中 ,埋植ADSD后血清T和 17β E2 含量显著升高 ,随后缓慢下降 ;埋植后第 15d的血清T含量随埋植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而血清 17β E2 含量随埋植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埋植MT则使雌鳗血清中T含量显著降低 ;而雌鳗血清 17β E2 含量在埋植MT 2次后显著升高。在雄鳗中 ,埋植ADSD后第 15天的血清T和 17β E2 水平均显著升高 ,并随埋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而埋植MT后第 15天的血清T含量也显著升高 ,并随埋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但血清 17β E2 水平仅在埋植第 3次后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 :埋植ADSD和MT对日本鳗鲡血清T和 17β 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雄烯二酮 甲基睾酮 睾酮 17Β-雌二醇 血清激素
下载PDF
两相发酵系统中提取分离雄烯二酮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潘丽军 罗炳华 +2 位作者 姜绍通 杨英 冯丽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4-146,共3页
分枝杆菌B696在构建的油水两相发酵系统中具有较高的降解植物甾醇侧链成为雄烯二酮(4-AD)的能力,但如何提高产物的提取率和纯度是目前要解决的难点之一。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及萃取、结晶等操作对提取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了产物4-AD... 分枝杆菌B696在构建的油水两相发酵系统中具有较高的降解植物甾醇侧链成为雄烯二酮(4-AD)的能力,但如何提高产物的提取率和纯度是目前要解决的难点之一。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及萃取、结晶等操作对提取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了产物4-AD的较适提取工艺条件为50℃加热处理10min,甲醇萃取油相,萃取温度15℃,萃取比3:1,结晶温度10℃,时间15h。此工艺下4-AD提取率为76.61%,产品纯度达9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发酵系统 雄烯二酮 预处理 萃取 结晶
下载PDF
雄烯二酮对赤点石斑鱼内分泌及性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舒琥 张勇 +2 位作者 刘晓春 李广丽 林浩然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6-327,共12页
采用腹部埋植法,应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和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间隔30d3次埋植不同剂量(高剂量H:100μg/g体重,低剂量L:10μg/g体重)的雄烯二酮(4-androstene-3,17-dine,ADSD)诱导2龄赤点石斑鱼性腺发育过程中血清... 采用腹部埋植法,应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和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间隔30d3次埋植不同剂量(高剂量H:100μg/g体重,低剂量L:10μg/g体重)的雄烯二酮(4-androstene-3,17-dine,ADSD)诱导2龄赤点石斑鱼性腺发育过程中血清性类固醇激素含量、芳香化酶表达和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第1次埋植ADSD后30d即可诱导雌性赤点石斑鱼发生不同程度的性逆转,性腺成熟指数明显下降,性腺中卵细胞退化,精原细胞增殖,出现大量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第1次埋植ADSD后30d经轻微挤压腹部有10%(低剂量组)和15%(高剂量组)的鱼可排精;第2次埋植后30d明显提高性逆转效果,排精率分别达到80%和86·7%,性逆转雄鱼的精巢在组织结构上与正常雄鱼精巢一样,精子活力与正常雄鱼相同,对照组鱼卵巢发育良好;第3次埋植后30d排精率分别为90%和80%,埋植ADSD后性腺芳香化酶(P450aromA)表达和活性显著降低,脑芳香化酶(P450aromB)表达显著升高,前脑芳香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血清T,11-K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E2水平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说明血清T,11-KT水平增加,性腺芳香化酶表达及活性降低在控制雌雄同体的赤点石斑鱼的性转化和精子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动物学报52(2):316-327,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雄烯二酮 性逆转 性类固醇激素 芳香化酶表达和活性
下载PDF
埋植雄烯二酮包膜型药条诱导雌性日本鳗鲡性腺发育成熟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邓岳松 林浩然 +1 位作者 谢骏 许梓荣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3-167,共5页
报道了埋植包膜型雄烯二酮硅橡胶药条诱导雌性日本鳗鲡性腺发育成熟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 ,埋植包膜型药条 3次 ( 4 0d/次 ) ,塘养雌性日本鳗鲡平均成熟系数 (GSI)达到 ( 4 0 5± 1 8 1 ) % ,部分鳗鲡的性腺已发育成熟。埋植药条... 报道了埋植包膜型雄烯二酮硅橡胶药条诱导雌性日本鳗鲡性腺发育成熟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 ,埋植包膜型药条 3次 ( 4 0d/次 ) ,塘养雌性日本鳗鲡平均成熟系数 (GSI)达到 ( 4 0 5± 1 8 1 ) % ,部分鳗鲡的性腺已发育成熟。埋植药条后的第 1 5、 40、 45、 60、70、 80、 1 2 0d ,实验组雌鳗血清促性腺激素 (GtH)含量分别为 ( 1 2 5± 0 38)、 ( 1 0 2± 0 2 7)、 ( 1 2 8± 0 2 6)、 ( 1 5 8± 0 2 8)、 ( 2 43± 0 34)、 ( 8 2 2± 2 1 8)、 ( 9 72± 2 5 4 )ng/mL ;而对照组血清GtH含量分别为 ( 1 1 8± 0 36)、 ( 0 87± 0 2 4 )、 ( 0 92± 0 1 8)、( 0 89± 0 40 )、 ( 0 93± 0 2 5 )、 ( 4 71± 1 35 )、 ( 4 82± 1 67)ng/mL。从第 45d起到实验结束 ,实验组雌鳗血清GtH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埋植药条还能使实验组雌鳗脑垂体GtH含量 ( 4 764 4± 1 0 2 4 9)ng/mg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雌鳗脑垂体GtH含量 ( 5 1 7 5±2 34 2 )ng/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性 日本鳗鲡 包膜型药条 雄烯二酮 性腺 发育成熟 人工繁殖 诱导
下载PDF
雄烯二酮转化菌的复合诱变及性能检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英 姜绍通 +1 位作者 胡锦艳 赵俊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43-345,共3页
生物转化法生产雄烯二酮还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雄烯二酮转化率低。以Mycobac-teriumsp.BD696#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UV照射、60Co照射、UV+60Co复合诱变处理筛选获得一株高转化率突变株SP-UC-8#。其产生AD的能力较出... 生物转化法生产雄烯二酮还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雄烯二酮转化率低。以Mycobac-teriumsp.BD696#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UV照射、60Co照射、UV+60Co复合诱变处理筛选获得一株高转化率突变株SP-UC-8#。其产生AD的能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9.2%,且不再产生结构类似物雄二烯二酮(ADD),且传至第五代产率仍较为稳定,说明UV+60Co复合诱变是遗传育种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育种 紫外光 雄烯二酮 生物转化
下载PDF
分枝杆菌降解甾醇发酵生产雄烯二酮的两相系统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绍通 胡锦艳 +2 位作者 杨英 赵俊平 崔福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86-390,共5页
对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BD696-6降解甾醇发酵生产雄烯二酮(AD)的两相系统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在甾醇添加量为0.6%时,培养基组成为有机相葵花油浓度20%、碳源糖蜜6%、氮源NH4NO30.3%、磷酸盐(NH4)2HPO40.08%条件下,AD得率最高,达到78... 对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BD696-6降解甾醇发酵生产雄烯二酮(AD)的两相系统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在甾醇添加量为0.6%时,培养基组成为有机相葵花油浓度20%、碳源糖蜜6%、氮源NH4NO30.3%、磷酸盐(NH4)2HPO40.08%条件下,AD得率最高,达到78.6%,比原培养基条件下得率提高了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烯二酮 甾醇 两相系统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双液相系统中生物降解植物甾醇制备雄烯二酮工艺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英 姜绍通 +1 位作者 操丽丽 李悦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9-82,86,共5页
在双液相系统中,研究植物甾醇生物降解制备雄烯二酮(AD)的工艺,并考察底物投料量以及添加表面活性剂、羟化酶抑制剂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葵花油是分枝杆菌降解甾醇生成AD的最佳有机溶剂,底物投料量以及羟化酶抑制剂对转化有一定的影... 在双液相系统中,研究植物甾醇生物降解制备雄烯二酮(AD)的工艺,并考察底物投料量以及添加表面活性剂、羟化酶抑制剂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葵花油是分枝杆菌降解甾醇生成AD的最佳有机溶剂,底物投料量以及羟化酶抑制剂对转化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葵花油/水系统最优转化条件:油相浓度为20%,底物投料量为0.4%,添加剂为0.005%氯化汞,此工艺条件下,AD转化率高达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烯二酮 双相系统 植物甾醇 生物降解
下载PDF
菜籽甾醇转化制备雄烯二酮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英 姜绍通 +2 位作者 胡锦艳 赵俊平 梁铁艳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5-148,共4页
以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BD-696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处理,筛选得到两株雄烯二酮高产突变株:Mycobacterium sp.BD-696-3和Mycobacterium sp.BD-696-6,在底物甾醇添加量为6‰、摇瓶发酵168h时的雄烯二酮产量分别... 以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BD-696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处理,筛选得到两株雄烯二酮高产突变株:Mycobacterium sp.BD-696-3和Mycobacterium sp.BD-696-6,在底物甾醇添加量为6‰、摇瓶发酵168h时的雄烯二酮产量分别为2.31g/L和2.33g/L,得率分别为60.7%和61.4%,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2.8%和13.5%。连续传代实验结果表明,突变株Mycobacterium sp.BD-696-6的遗传性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甾醇 分枝杆菌 诱变育种 雄烯二酮
下载PDF
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ZLP生产雄烯二酮(4-AD)的优化工艺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丽萍 张会彦 +3 位作者 张先舟 魏昭 李海波 张伟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5-39,共5页
利用正交实验对分枝杆菌降解植物甾醇生产雄烯二酮(4-AD)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同时进行温度和pH的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质量分数2.0%葡萄糖、2.0%蛋白胨、0.7%MgSO4、0.8%K2HPO4;最适温度28℃、最适pH 7.0,在此基础上发酵... 利用正交实验对分枝杆菌降解植物甾醇生产雄烯二酮(4-AD)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同时进行温度和pH的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质量分数2.0%葡萄糖、2.0%蛋白胨、0.7%MgSO4、0.8%K2HPO4;最适温度28℃、最适pH 7.0,在此基础上发酵96 h,4-AD的产率可达到6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烯二酮 发酵 分枝杆菌 优化
下载PDF
双水相系统微生物转化植物甾醇制备雄烯二酮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英 姜绍通 +1 位作者 潘丽军 易守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1-64,共4页
研究了高聚物/无机盐双水相系统、高聚物/高聚物双水相系统对转化的影响;高聚物/高聚物总浓度对甾醇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高聚物组成的双水相系统都可以满足将甾醇转化为AD的要求,而且明显比在高聚物与无机盐双水相系统中转... 研究了高聚物/无机盐双水相系统、高聚物/高聚物双水相系统对转化的影响;高聚物/高聚物总浓度对甾醇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高聚物组成的双水相系统都可以满足将甾醇转化为AD的要求,而且明显比在高聚物与无机盐双水相系统中转化率高;总浓度20%时转化率较高,且PEG10000和DEX20000的浓度分别为12%和8%时,转化率达到了50%左右,较浓度均为10%时提高了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烯二酮 双相系统 植物甾醇 生物转化
下载PDF
埋植雄烯二酮一次诱导雄性日本鳗鲡性腺发育成熟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邓岳松 林浩然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37,共4页
埋植雄烯二酮包膜型药条一次后70d,塘养雄鳗成熟率达73.3%。鳗鲡精液质量随埋植天数的增加逐步提高;脑垂体促性腺激素(GtH)含量在埋植后有明显升高;血清GtH含量在理植后15d起,一直稳定在2ng/ml左右,与对照组(约0.9ng/ml)... 埋植雄烯二酮包膜型药条一次后70d,塘养雄鳗成熟率达73.3%。鳗鲡精液质量随埋植天数的增加逐步提高;脑垂体促性腺激素(GtH)含量在埋植后有明显升高;血清GtH含量在理植后15d起,一直稳定在2ng/ml左右,与对照组(约0.9ng/ml)相比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埋植 雄烯二酮 性腺 发育成熟 鳗鲡
下载PDF
雄烯二酮长期暴露对食蚊鱼肝脏生物转化酶系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丽萍 舒琥 +3 位作者 李海鹏 刘珊 赵建亮 方展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2-447,共6页
为了研究雄烯二酮(4-androstene-3,17-dione,AED)长期暴露对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肝脏7-乙氧基-3-异酚恶唑脱乙基酶(EROD)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影响,分别利用不同浓度的AED(0.14、1.4、14、140 nmol·L-1和420 nmol·L... 为了研究雄烯二酮(4-androstene-3,17-dione,AED)长期暴露对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肝脏7-乙氧基-3-异酚恶唑脱乙基酶(EROD)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影响,分别利用不同浓度的AED(0.14、1.4、14、140 nmol·L-1和420 nmol·L-1)对食蚊鱼仔鱼进行180 d的水浴暴露,同时设丙酮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第180天取样后测定肝脏的EROD和GST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ED对食蚊鱼雌性幼鱼的体重和体长均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食蚊鱼雄性幼鱼的体重和体长的影响不明显,只有最高浓度起抑制作用.AED对食蚊鱼幼鱼EROD的抑制作用与暴露浓度呈显著的剂量关系.各浓度组AED对雌性食蚊鱼幼鱼和雄性食蚊鱼幼鱼GST活性的影响大致呈现出倒"U"曲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烯二酮 食蚊鱼 长期暴露 生物转化酶.
原文传递
微生物转化植物甾醇为雄烯二酮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英 姜绍通 +2 位作者 赵俊平 胡锦艳 操丽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2-155,共4页
利用植物甾醇和雄烯二酮的标品以及发酵液作为待测样品,比较了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4种分析方法,得出分析效果最好的方法是气相色谱法;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微生物转化植物甾醇为雄烯二酮... 利用植物甾醇和雄烯二酮的标品以及发酵液作为待测样品,比较了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4种分析方法,得出分析效果最好的方法是气相色谱法;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微生物转化植物甾醇为雄烯二酮的检测方法,先用TLC薄层层析法分析,后有选择性的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烯二酮 薄层色谱法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注射含雄烯二酮的微囊诱导日本鳗鲡性腺发育成熟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岳松 林浩然 许梓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3,共5页
研制了含雄烯二酮 (4 - androstene- 3,17- dione,ADSD)的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微囊 (4 - an-drostene- 3,17- dione- cellulose acetate phthalate- microcapsule,ACM) ,并对对日本鳗鲡进行注射催熟实验 ,间隔 2 5 d注射 ACM3次可诱导 ... 研制了含雄烯二酮 (4 - androstene- 3,17- dione,ADSD)的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微囊 (4 - an-drostene- 3,17- dione- cellulose acetate phthalate- microcapsule,ACM) ,并对对日本鳗鲡进行注射催熟实验 ,间隔 2 5 d注射 ACM3次可诱导 75 %的雄鳗达到性成熟 .间隔 2 5 d注射 ACM4次可诱导雌鳗平均GSI达到 33.5 4% .注射 ACM微囊制剂后 ,可明显促进鳗鲡血清及脑垂体 Gt H含量的升高 .其中雄鳗注射微囊制剂 1次后 ,血清 Gt H含量即显著高于对照组 ;雌鳗在第 2次注射微囊制剂后 ,血清 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微囊 雄烯二酮 性腺 发育成熟 类固醇激素 诱导
下载PDF
注射含雄烯二酮的微囊诱导日本鳗鲡性腺发育成熟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岳松 林浩然 +1 位作者 谢骏 许梓荣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共7页
研制了含雄烯二酮的明胶 羧甲基纤维素钠微囊(4 Androstene 3,17 dione Gelatin Sodi umCarboxymethylCellulose Microcapsule CelluloseAcetatePhthalate Microcapsule,AGCM),平均囊径为30.6μm,载药量为(17.06±0.51)%。用微囊对... 研制了含雄烯二酮的明胶 羧甲基纤维素钠微囊(4 Androstene 3,17 dione Gelatin Sodi umCarboxymethylCellulose Microcapsule CelluloseAcetatePhthalate Microcapsule,AGCM),平均囊径为30.6μm,载药量为(17.06±0.51)%。用微囊对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进行注射催熟实验,每隔25d注射AGCM1次,共注射3次,可诱导74.3%的雄鳗达到性成熟。雄鳗精液的质量在刚性成熟时较低,在性成熟后20—30d较高。每隔25d注射AGCM1次,共注射4次,可诱导雌鳗平均性腺成熟系数(Gonadosomaticindex,GSI)达到30.6%。注射AGCM微囊制剂后,可明显促进雌、雄鳗鲡血清及脑垂体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Hormone,GtH)的含量升高。其中雄鳗注射微囊制剂1次后,血清GtH含量即显著高于对照组;雌鳗在第2次注射微囊制剂后,血清GtH含量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微囊 雄烯二酮 性腺 发育 成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