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骼平面显示与集成成像手势交互联动系统
1
作者 韦健 郭校源 +4 位作者 籍风磊 郭绍源 胡笑含 贾勇 王世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85-293,共9页
基于鼠键控制的医用平面显示不易同时呈现骨骼的多视角空间信息,还存在占用空间和细菌感染的问题;集成成像被普遍认为是发展潜力最大的裸眼三维显示技术。提出一种支持手势交互的平面显示与集成成像联动系统,挖掘Optix和Leap Motion分... 基于鼠键控制的医用平面显示不易同时呈现骨骼的多视角空间信息,还存在占用空间和细菌感染的问题;集成成像被普遍认为是发展潜力最大的裸眼三维显示技术。提出一种支持手势交互的平面显示与集成成像联动系统,挖掘Optix和Leap Motion分别在光线投射和精准手势识别方面的实时性,根据虚拟相机阵列的位姿与手势数据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即时的手势指令检测、虚拟相机位姿更迭及显示内容快速渲染,允许观看者利用手势同步调整骨骼二维视图和裸眼三维影像的视角和尺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二维与立体(26视点)画面的屏幕分辨率皆为2 160×1 280的情况下,在单块GTX 1080Ti GPU上的帧率达到36帧/s,有效和流畅的隔空交互、混合联动显示有助于提升骨骼三维可视化的观看体验、感官冲击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成像 手势交互 双屏联动 三维医学成像
下载PDF
基于GAN网络超分辨率的集成成像计算重构
2
作者 武伟 祁泽鑫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69-275,共7页
为了实现高分辨率的集成成像计算重构,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化GAN网络重建高分辨率图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渲染三维图像的分辨率。首先使用稀疏相机阵列对三维物体进行视点采集,然后通过超分辨率算法生成高分辨率图像,从而提高集成成像... 为了实现高分辨率的集成成像计算重构,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化GAN网络重建高分辨率图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渲染三维图像的分辨率。首先使用稀疏相机阵列对三维物体进行视点采集,然后通过超分辨率算法生成高分辨率图像,从而提高集成成像重构的质量。为了生成高质量的集成成像效果,采用基于GAN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率方法对视点图进行超分辨率重构,实验结果证实该方法可以增加重建图像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成像 GAN网络 深度学习 超分辨率
下载PDF
基于集成成像的虚实融合场景立体显示
3
作者 武伟 王浩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49-453,共5页
提出一种利用三维重建技术与集成成像立体显示系统相融合的虚实模型融合显示技术。首先提取匹配图像特征点并根据图像特征点计算稀疏点云模型。其次采用密集点云生成技术生成密集点云模型,采用泊松重建技术获得物体计算机三维模型。最... 提出一种利用三维重建技术与集成成像立体显示系统相融合的虚实模型融合显示技术。首先提取匹配图像特征点并根据图像特征点计算稀疏点云模型。其次采用密集点云生成技术生成密集点云模型,采用泊松重建技术获得物体计算机三维模型。最后构建虚实融合场景,并且利用集成成像虚拟采集系统获得虚实融合场景立体元图像阵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与通信工程 三维重建 集成成像立体显示 虚实融合显示 虚实融合场景立体元图像阵列
下载PDF
光子计数集成成像的压缩与重构
4
作者 崔玉敏 尹丽菊 +2 位作者 隋立国 周辉 邓玉林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5-306,共12页
集成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裸眼三维显示技术,在完整记录三维场景信息的同时,庞大的数据量给传输和存储带来了压力。为了实现图像的有效压缩和重构,根据光子计数集成成像的特点,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理论,提出用于图像压缩与重构的方案... 集成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裸眼三维显示技术,在完整记录三维场景信息的同时,庞大的数据量给传输和存储带来了压力。为了实现图像的有效压缩和重构,根据光子计数集成成像的特点,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理论,提出用于图像压缩与重构的方案。该方案将图像分为参考图像和非参考图像两类,对其设置不同的测量率并分别进行重构。为保证非参考图像的重构质量,提出一种联合重构算法。该算法首先对非参考图像进行分块测量,依据与参考图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图像块分类,然后结合参考图像测量值信息构建新的测量矢量,利用新的测量矢量完成初次图像重构。为了进一步提升图像重构质量,对初次重构结果进行二次残差补偿重构,获得最终重构结果。最后通过设置不同的测量率进行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测量率为0.25时,图像重构质量可以达到30 dB,测量率为0.4时,图像质量可以达到35 dB,算法性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计数集成成像 图像压缩 图像重构 压缩感知
下载PDF
一种快速计算机集成成像
5
作者 邓欢 龚欣鑫 +1 位作者 王亚洲 王琼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3-136,共4页
为了提高计算机集成成像技术的记录速度,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机集成成像技术。该技术基于无深度反转的一次记录原理,在一次记录过程中,忽略距离微透镜阵列近的物点,而记录距离微透镜阵列远的物点,从而获得无深度反转的微图像阵列。实验... 为了提高计算机集成成像技术的记录速度,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机集成成像技术。该技术基于无深度反转的一次记录原理,在一次记录过程中,忽略距离微透镜阵列近的物点,而记录距离微透镜阵列远的物点,从而获得无深度反转的微图像阵列。实验中采用Direct3D软件对3Dsmax软件创建的场景进行无深度反转的一次记录,快速地生成微图像阵列,并用光学再现的方式对其进行再现。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的记录时间达到了0.56 s,实现了快速记录,并且真实地、无深度反转地重建出了立体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集成成像 集成成像一次记录法 DIRECT3D
下载PDF
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系统显示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赵星 王芳 +2 位作者 杨勇 方志良 袁小聪 《中国光学》 EI CAS 2012年第3期209-221,共13页
集成成像三维显示技术是利用透镜阵列获取和显示立体图像的一种三维显示技术。本文首先综述了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系统的特点,考虑其系统性能主要受分辨率、景深和观看视场角的限制,对近年来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系统在增大分辨率、景深和观看... 集成成像三维显示技术是利用透镜阵列获取和显示立体图像的一种三维显示技术。本文首先综述了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系统的特点,考虑其系统性能主要受分辨率、景深和观看视场角的限制,对近年来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系统在增大分辨率、景深和观看视场角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综合论述,比较分析了各种改进方法的优劣。最后,对我国集成成像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简述了本研究小组在该领域取得的若干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显示系统 集成成像 分辨率 景深 观看视场角
下载PDF
基于相机阵列的三维集成成像记录系统 被引量:13
7
作者 焦小雪 赵星 +2 位作者 杨勇 方志良 袁小聪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53-1660,共8页
基于三维集成成像理论以及相机阵列和显示透镜阵列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几何成像理论和光线追踪方法对不匹配全光学集成成像记录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主要记录参数(记录距离和相机间隔)和集成成像显示特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非... 基于三维集成成像理论以及相机阵列和显示透镜阵列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几何成像理论和光线追踪方法对不匹配全光学集成成像记录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主要记录参数(记录距离和相机间隔)和集成成像显示特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非匹配系统中相机阵列记录系统参数的设计方法,并设计了相机阵列记录系统。计算得到了系统的关键参数为记录距离49.6cm,相机间隔25mm。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相机阵列光学记录系统能够完整记录场景的三维信息,三维显示特性基本达到了设计指标,相机阵列的主要记录参数与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特性的关系符合理论分析,验证了提出方法及系统设计的可行性。提出的系统可为不匹配全光学集成成像系统显示提供大场景、高分辨率微图像阵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三维显示 集成成像 相机阵列 记录系统 系统设计
下载PDF
基于最佳记录距离的三维集成成像光学获取技术 被引量:12
8
作者 焦小雪 赵星 +2 位作者 杨勇 方志良 袁小聪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05-2811,共7页
针对三维集成成像与显示技术中光学阵列式物体三维信息获取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确定最佳记录距离的新方法来减少相邻成像单元间的干扰和三维再现过程中的串扰现象。通过分析大小不同的物体在不同记录距离处的物点成像率和像点利用率,确定... 针对三维集成成像与显示技术中光学阵列式物体三维信息获取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确定最佳记录距离的新方法来减少相邻成像单元间的干扰和三维再现过程中的串扰现象。通过分析大小不同的物体在不同记录距离处的物点成像率和像点利用率,确定了合理的记录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特定的集成成像系统,该新方法确定的最佳记录距离处的物点成像率和像点利用率的乘积比传统方法均有较大提高,最大可以提高34倍。另外,通过光学实验实现了完整且细节丰富的三维图像再现,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同时适用于透镜阵列和照相机阵列的三维信息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三维显示 集成成像 记录距离
下载PDF
基于3D SMAX的集成成像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焦甜甜 王琼华 +2 位作者 李大海 周磊 王芳宁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1-624,共4页
集成成像(II)是一种利用二维微透镜阵列进行三维信息的记录和重现的技术。介绍了集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设计和动画制作软件3DSMAX的II技术,利用3DSMAX来实现II的三维信息的记录,利用显示器和菲涅尔微透... 集成成像(II)是一种利用二维微透镜阵列进行三维信息的记录和重现的技术。介绍了集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设计和动画制作软件3DSMAX的II技术,利用3DSMAX来实现II的三维信息的记录,利用显示器和菲涅尔微透镜阵列组成的实验装置实现II的三维信息的重现,解决了常规II技术存在的空间反转和串扰问题,从而研制出基于II技术的原理性裸眼三维显示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成像 微透镜阵列 3DS MAX
下载PDF
基于相机阵列获取元素图像的集成成像抗串扰参数设计 被引量:10
10
作者 袁小聪 徐于萍 +2 位作者 杨勇 赵星 步敬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50-2056,共7页
为了得到理想的抗串扰三维图像,研究了用相机阵列记录三维场景时,如何排列所获取的元素图像并使其与重构的微透镜阵列匹配的问题。通过分析集成成像原理,讨论了元素图像间距、微透镜阵列间距、焦距等几个重要参数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对于... 为了得到理想的抗串扰三维图像,研究了用相机阵列记录三维场景时,如何排列所获取的元素图像并使其与重构的微透镜阵列匹配的问题。通过分析集成成像原理,讨论了元素图像间距、微透镜阵列间距、焦距等几个重要参数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对于固定的微透镜阵列,元素图像间距是场景重构时的重要因素,并结合分析给出了最佳设计参数。系统分析了元素图像阵列放置在焦面或焦面以外的物像关系,以及元素图像间距的作用,针对上述因素对成像串扰及景深的影响,论证了在焦面成像时串扰最小,景深最大的结论。所证明的结论对用相机获取大场景时排列所获元素图像,实现三维再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成像 元素图像间距 微透镜阵列间距 场景重构
下载PDF
用于集成成像的针孔/微透镜组合阵列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雄图 陈恩果 +5 位作者 姚剑敏 徐胜 曾祥耀 林金堂 张永爱 郭太良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5-859,共5页
集成成像3D显示是一种利用微透镜阵列进行三维信息记录和重现的技术,针对集成成像3D显示过程中,微透镜之间间隙导致的杂散光引起干扰以及微透镜所成像之间的串扰导致的重构图像质量下降原因,采用针孔阵列的不透光部分来屏蔽杂散光,构建... 集成成像3D显示是一种利用微透镜阵列进行三维信息记录和重现的技术,针对集成成像3D显示过程中,微透镜之间间隙导致的杂散光引起干扰以及微透镜所成像之间的串扰导致的重构图像质量下降原因,采用针孔阵列的不透光部分来屏蔽杂散光,构建了针孔/微透镜组合阵列结构。根据集成成像原理,分析针孔/微透镜组合阵列的参数,并利用Tracepro光学软件对集成成像3D显示过程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在记录和重构阶段,针孔/微透镜组合阵列都能有效减少通过微透镜之间间隙的杂散光引起的与成像无关的亮斑,提高图像显示质量;当记录阶段和重构阶段均采用针孔/微透镜组合阵列时,得到的重构图像质量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集成成像3D显示 针孔阵列 微透镜阵列
下载PDF
多级投影式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的视场角拓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雷 杨勇 +2 位作者 赵星 方志良 袁小聪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集成成像三维再现像的视场角较窄,实用化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拓展集成成像视场角的新方法,并基于多级投影技术构建了具有大视场角的三维集成成像系统。该系统利用多个投影仪并联投射不同级次的元素图像阵列并进行三维重构来获得... 针对集成成像三维再现像的视场角较窄,实用化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拓展集成成像视场角的新方法,并基于多级投影技术构建了具有大视场角的三维集成成像系统。该系统利用多个投影仪并联投射不同级次的元素图像阵列并进行三维重构来获得大视场角的集成成像再现像。与传统的集成成像视场角拓展技术相比,所提方法具有系统结构简单、无需场镜等辅助光学器件;系统中没有机械运动,不会产生振动和噪声;以及可用于大尺寸集成成像显示系统的优点。光学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多级投影式集成成像显示系统的再现像视场角为±35°,是传统的集成成像系统获得的视场角的2.92倍,明显拓展了视场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三维显示 集成成像 视场角 多级投影
下载PDF
基于小发散角的投影式集成成像三维显示再现深度的拓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雷 杨勇 +2 位作者 赵星 方志良 袁小聪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9-1165,共7页
针对集成成像裸眼三维显示技术受三维再现像再现深度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发散角的投影式集成成像三维再现深度的拓展方法。该方法利用投影式集成成像显示系统和一个辅助透镜来控制元素图像阵列中各像素... 针对集成成像裸眼三维显示技术受三维再现像再现深度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发散角的投影式集成成像三维再现深度的拓展方法。该方法利用投影式集成成像显示系统和一个辅助透镜来控制元素图像阵列中各像素点的发散角度,利用小发散角度实现了再现深度的拓展。与传统的多中心平面拓展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系统结果简单,扩展效率高,对显示器件要求较低的优点。光学实验结果显示,当元素图像阵列中各像素点的发散角为1.79°时,集成成像三维再现深度是原来的6.4倍,比传统的多中心平面扩展技术实现的4倍再现深度提升了60%,为提高集成成像三维再现像的品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三维显示 集成成像 再现深度 发散角
下载PDF
增大3D观看视角的会聚式集成成像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邓欢 李述利 +2 位作者 吴非 王攀 王琼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提出了一种会聚式集成成像法用于增大其3D观看视角。该成像方法包括会聚式集成成像3D拍摄和会聚式集成成像3D显示两个过程。在3D拍摄过程中,各透镜元的3D拍摄视角不再是中心对称的,而是根据透镜元在微透镜阵列中所在的位置来设置其3D拍... 提出了一种会聚式集成成像法用于增大其3D观看视角。该成像方法包括会聚式集成成像3D拍摄和会聚式集成成像3D显示两个过程。在3D拍摄过程中,各透镜元的3D拍摄视角不再是中心对称的,而是根据透镜元在微透镜阵列中所在的位置来设置其3D拍摄视角,每个透镜元的拍摄视角分别由上、下、左、右拍摄视角组成。在3D显示过程中,设置的参数与3D拍摄时的参数完全相同,图像元节距大于透镜元节距,使得每个透镜元的观看视角互相会聚,从而增大了集成成像的3D观看视角。模拟实验显示:会聚式集成成像的3D视角是常规成像方式的近3.4倍,且消除了串扰。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聚式集成成像 3D观看视角 3D拍摄 3D显示 串扰
下载PDF
集成成像立体显示技术性能改进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龚欣鑫 王琼华 +1 位作者 罗成高 邓欢 《真空电子技术》 2011年第5期11-15,共5页
集成成像是一种利用微透镜阵列来记录和再现3D空间场景的真3D显示技术。本文主要针对传统集成成像技术中存在的黑边、视角窄、记录速度慢和深度计算不准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研究。文中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分别提出了消黑边的... 集成成像是一种利用微透镜阵列来记录和再现3D空间场景的真3D显示技术。本文主要针对传统集成成像技术中存在的黑边、视角窄、记录速度慢和深度计算不准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研究。文中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分别提出了消黑边的计算机二次记录和大视角的集成成像3D显示以及快速计算机集成成像方法,依据建立的高斯光束分布模型,还给出了不同显示模式下具体的集成成像深度计算方案。本研究为集成成像3D显示性能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成像 黑边 大视角 快速计算机集成成像 深度计算
下载PDF
集成成像3D拍摄与显示方法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琼华 邓欢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三维(3D)显示实现了人类"真实地还原所见世界"的愿望。基于光路可逆原理的集成成像3D显示能全真地重建出原始3D场景,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3D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集成成像3D拍摄和显示,首先对集成成像... 三维(3D)显示实现了人类"真实地还原所见世界"的愿望。基于光路可逆原理的集成成像3D显示能全真地重建出原始3D场景,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3D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集成成像3D拍摄和显示,首先对集成成像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概述了几种典型的集成成像3D拍摄方法,如全光学拍摄法、直接拍摄法、扫描式拍摄法等,提出的稀疏相机阵列法和计算机生成法将是未来集成成像3D拍摄的发展方向。对基于视点和深度平面的两种集成成像3D显示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由于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3D图像的立体效果,将具有不同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成像 3D拍摄 3D显示
下载PDF
高分辨率计算集成成像自由视点光场重构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茵 王晓蕊 +1 位作者 郝劲波 张建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6,共6页
针对传统自由视点集成成像计算重构方法重构图像分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场模型的自由视点计算重构方法.根据视点位置和观看方向,采用光场投影矩阵将微单元图像阵列投影到重构平面上,充分利用微单元图像阵列中的信息,实现了... 针对传统自由视点集成成像计算重构方法重构图像分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场模型的自由视点计算重构方法.根据视点位置和观看方向,采用光场投影矩阵将微单元图像阵列投影到重构平面上,充分利用微单元图像阵列中的信息,实现了高分辨率的自由视点集成成像计算重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方法可以实现集成成像系统的自由视点计算重构,且重构图像的分辨率比传统方法重构图像的分辨率有了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成像 自由视点 高分辨率 光场 计算重构
下载PDF
基于高折射率填充层和正交偏振片阵列的集成成像3D显示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琼华 唐松 +2 位作者 罗成高 邓欢 李大海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135,共4页
设计了一种大视角无串扰的集成成像3D显示器。在传统集成成像3D显示器的基础上添加了2组相邻图像元位置呈正交排列的偏振片阵列,以消除相邻元图像之间的串扰;在显示屏和微透镜阵列之间有高折射率填充层以增加观看视角。在该3D显示器中,... 设计了一种大视角无串扰的集成成像3D显示器。在传统集成成像3D显示器的基础上添加了2组相邻图像元位置呈正交排列的偏振片阵列,以消除相邻元图像之间的串扰;在显示屏和微透镜阵列之间有高折射率填充层以增加观看视角。在该3D显示器中,紧贴于显示屏的正交偏振片阵列被用于产生线偏振光,而紧贴微透镜阵列的正交偏振片阵列用于阻挡来自相邻图像元的串扰光线,从而消除了3D图像的串扰。高折射率填充层用于使光线发生有效的偏折,从而使该3D显示器的视角增大。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成像显示器 偏振片 视角 串扰
下载PDF
针孔阵列厚度对集成成像3D显示观看视角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非 王琼华 +2 位作者 吕国皎 赵百川 邓欢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6-189,共4页
基于针孔阵列的集成成像3D显示具有成本低,重量小,器件厚度薄,易于实现3D/2D转换等优点。针孔阵列的参数设计是集成成像3D显示器结构设计的关键之一。3D观看视角是集成成像3D显示的关键性能参数之一。本文研究针孔阵列的厚度对3D观看视... 基于针孔阵列的集成成像3D显示具有成本低,重量小,器件厚度薄,易于实现3D/2D转换等优点。针孔阵列的参数设计是集成成像3D显示器结构设计的关键之一。3D观看视角是集成成像3D显示的关键性能参数之一。本文研究针孔阵列的厚度对3D观看视角的影响。根据针孔阵列厚度与孔径宽度的3种取值关系,分别建立3种集成成像3D成像模型,然后根据几何光学分别计算不同成像模型的3D观看视角,并研制了集成成像3D显示测试装置。实验结果表明针孔阵列厚度存在最优值,且只取决于图像元节距、针孔孔径宽度以及针孔阵列与显示面板的间距。针孔阵列厚度取最优值时,显示面板上每个图像元中所有像素发出的光线都可以通过其对应的针孔,且每个图像元中像素发出的光线都不能通过其他针孔,因此3D观看视角最大,且没有串扰图像。针孔阵列厚度小于最优值时,显示面板上每个图像元中所有像素发出的光线都可以通过其对应的针孔,但是每个图像元中部分像素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其他针孔,因此3D观看视角不变,但是会产生串扰图像,且串扰与针孔阵列的厚度成反比。针孔阵列厚度大于最优值时,每个图像元中只有部分像素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其对应的针孔,虽然没有串扰图像,但是3D观看视角变小,且与针孔阵列厚度的厚度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成像 针孔阵列 厚度 观看视角
下载PDF
集成成像同名像点三维形貌获取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雷 焦小雪 +1 位作者 周立秋 赵星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了实现被动式三维形貌获取技术,首先利用光线追迹方法从理论上对集成成像阵列式多角度图像获取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元素图像阵列中同名像点的间距和三维物点位置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成成像同名像点三... 为了实现被动式三维形貌获取技术,首先利用光线追迹方法从理论上对集成成像阵列式多角度图像获取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元素图像阵列中同名像点的间距和三维物点位置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成成像同名像点三维形貌获取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集成成像同名像点三维形貌获取技术能够获取三维物体的三维形貌和任意三维点的空间坐标。定量实验结果显示获取结果相对误差小于5%,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基于集成成像同名像点三维形貌获取技术能够实现三维信息的光学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成像 同名像点 三维形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