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肖像雕塑中的语言塑造
1
作者 颜铭柯 《天工》 2025年第3期22-24,共3页
肖像雕塑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由来已久,在最初的原始社会的雕塑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稚拙的肖像雕塑作品。肖像雕塑顾名思义就是指以表现人物肖像及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一类雕塑作品,在雕塑创作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肖像雕塑... 肖像雕塑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由来已久,在最初的原始社会的雕塑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稚拙的肖像雕塑作品。肖像雕塑顾名思义就是指以表现人物肖像及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一类雕塑作品,在雕塑创作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肖像雕塑的创作中,雕塑家不仅仅追求人物肖像的肖似,更追求独特的语言表现,故而在对肖像雕塑的研究中,语言塑造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像雕塑 雕塑创作 雕塑语言 中国传统审美观 尺度 视觉极限
下载PDF
雕塑艺术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研究
2
作者 刘刚 张炎宫 +1 位作者 冯莎 雷兴福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5年第1期78-79,共2页
通过分析雕塑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功能性,包括空间界定、视线引导和实用功能,以及雕塑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审美性,如形态美、色彩与材质美,以及与室内风格的协调性。提出了雕塑艺术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与建议,强调了文化与环... 通过分析雕塑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功能性,包括空间界定、视线引导和实用功能,以及雕塑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审美性,如形态美、色彩与材质美,以及与室内风格的协调性。提出了雕塑艺术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与建议,强调了文化与环境因素的融入、创新与传统融合的路径,以及可持续性的设计考量。结论指出,随着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的增长,雕塑艺术将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展现出更丰富与个性化的趋势,新技术的应用将为雕塑艺术的创新和室内空间设计增添更多创意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艺术 室内空间设计 功能性 审美性
下载PDF
景观建筑与雕塑:过渡空间的表达与转换
3
作者 邓威 常新月 《城市建筑》 2025年第8期47-49,65,共4页
文章主要探讨在雕塑场域中过渡空间的界面关系和限定方式的应用,以雕塑场域为限定词,探索雕塑与环境的空间构成,包括人、环境、雕塑三大构成要素。如今,雕塑艺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雕塑独有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规律,影响了其创造的独特性和... 文章主要探讨在雕塑场域中过渡空间的界面关系和限定方式的应用,以雕塑场域为限定词,探索雕塑与环境的空间构成,包括人、环境、雕塑三大构成要素。如今,雕塑艺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雕塑独有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规律,影响了其创造的独特性和发展的必然性。雕塑表现形式是平面和立体结合在一起的,既要注重平面的细节,也要关注空间主体的整体感,让独特的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相互结合的雕塑表现形式更好地展现出雕塑场域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建筑 过渡空间 雕塑 场域
下载PDF
基于创新设计理念的陶瓷雕塑形态研究
4
作者 李静 《佛山陶瓷》 2025年第3期141-143,166,共4页
文中详细探讨了陶瓷雕塑在现代艺术中通过融合创新设计理念而发展的新形态。分析了数字建模以及跨材料技术如何促进陶瓷雕塑形态的创新,并突出这些技术如何帮助克服传统制作中的限制,实现艺术作品的形态多样性和文化深度。研究显示,这... 文中详细探讨了陶瓷雕塑在现代艺术中通过融合创新设计理念而发展的新形态。分析了数字建模以及跨材料技术如何促进陶瓷雕塑形态的创新,并突出这些技术如何帮助克服传统制作中的限制,实现艺术作品的形态多样性和文化深度。研究显示,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陶瓷雕塑的视觉表现力,还增强了其环境意识和文化价值,表明技术融合是推动陶瓷雕塑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雕塑 创新设计 数字建模 跨材料技术
下载PDF
“双创”背景下现代雕塑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5
作者 李兵 徐傲楠 《艺苑》 2025年第1期89-93,共5页
雕塑设计作为现代艺术领域的重要部分,在表现时代特征、彰显文化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型高校艺术类专业现代雕塑设计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红色教育、专业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让现代雕塑设计课程的教学更具有思... 雕塑设计作为现代艺术领域的重要部分,在表现时代特征、彰显文化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型高校艺术类专业现代雕塑设计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红色教育、专业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让现代雕塑设计课程的教学更具有思政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红色教育的内核是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专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属性,是对某个领域知识的深度学习与思考,而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将红色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现代雕塑设计课程是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现代雕塑设计 红色教育 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下载PDF
雕塑,城市的眼睛
6
作者 毕艳胜 《天工》 2025年第11期19-21,共3页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雕塑凭借强烈的视觉冲击、深刻的情感表达和持久的艺术活力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城市雕塑是公共空间内的三维艺术创作,它不仅体现了艺术家个人的技艺与情感,还必须与所在城市的公共文化...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雕塑凭借强烈的视觉冲击、深刻的情感表达和持久的艺术活力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城市雕塑是公共空间内的三维艺术创作,它不仅体现了艺术家个人的技艺与情感,还必须与所在城市的公共文化和环境相融合。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能和谐地融入周围环境,起到美化城市、舒缓市民心理状态以及提升整体视觉体验的作用。它们如同城市的标志性符号,展现着时代的气息,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安置,这些雕塑作品可以为城市增添色彩,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居民的情绪与感受,真正成了反映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 城市雕塑 城市文化 造型艺术 艺术形式
下载PDF
浅析传统雕塑技法的独特性
7
作者 孙家伟 《天工》 2025年第6期89-91,共3页
传统雕塑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主要是因其拥有独特的手工技术。相对于当代艺术而言,传统雕塑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加强对传统雕塑技法的保护,不仅有助于现代雕塑的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雕塑技法进行简单... 传统雕塑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主要是因其拥有独特的手工技术。相对于当代艺术而言,传统雕塑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加强对传统雕塑技法的保护,不仅有助于现代雕塑的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雕塑技法进行简单介绍,探讨了传统雕塑技法的独特性,并提出了传统雕塑技法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强传统雕塑技法的教育与传承、提高社会对传统雕塑艺术的认知与重视、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采用创新与传统结合的发展路径等,旨在为传统雕塑技法的传承和弘扬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雕塑 雕塑技法 艺术特征 独特性 意象性
下载PDF
浅谈藏族雕塑艺术
8
作者 谭翠微 《天工》 2025年第11期16-18,共3页
藏族艺术遍及整个藏区,这些各具特色、具有鲜明地域痕迹的艺术是藏族人民适应高原环境、顺应自然条件、崇拜雪域高原的鲜活例证。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雪域的美展示出来并延续至今。其主要表现手法有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以博... 藏族艺术遍及整个藏区,这些各具特色、具有鲜明地域痕迹的艺术是藏族人民适应高原环境、顺应自然条件、崇拜雪域高原的鲜活例证。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雪域的美展示出来并延续至今。其主要表现手法有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以博士期间的雕塑课程为切入点,对藏族雕塑的源起、发展历程、风格以及现状、采取的措施等做简单梳理。旨在从艺术以及审美的角度出发,再次论述西藏人民智慧的结晶—藏族雕塑艺术,并从时代以及地域的角度,审视其内在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雕塑 雕塑艺术 手工艺 材料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浅谈古代青铜器雕塑对陶瓷雕塑的影响
9
作者 张驰 《江苏陶瓷》 2025年第1期35-36,共2页
青铜器雕塑与陶瓷雕塑作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两大重要流派,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而且展现了中华民族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追求。本文主要论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古... 青铜器雕塑与陶瓷雕塑作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两大重要流派,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而且展现了中华民族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追求。本文主要论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古代青铜器雕塑对陶瓷雕塑在制作技法、主题选择、造型构思以及纹饰设计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雕塑 陶瓷雕塑 造型 纹饰
下载PDF
浅析电镀工艺在当代雕塑中的应用
10
作者 卢锐 《陶瓷》 2025年第3期45-47,共3页
电镀加工在当代雕塑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工艺结合电学与化学,适用于陶瓷、玻璃钢、金属、玻璃等多种基体材料上,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段,增强雕塑作品的内涵与表现力。笔者从不同基体材料的角度出发,旨在分析电镀工艺在当代雕... 电镀加工在当代雕塑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工艺结合电学与化学,适用于陶瓷、玻璃钢、金属、玻璃等多种基体材料上,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段,增强雕塑作品的内涵与表现力。笔者从不同基体材料的角度出发,旨在分析电镀工艺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应用及艺术表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工艺 当代雕塑艺术 陶瓷雕塑 艺术表现
下载PDF
傅贵衍:跨越传统与现代的先锋雕塑艺术家
11
作者 傅贵衍 《中国经贸》 2025年第1期16-17,共2页
傅贵衍,1980年生于山东省,原名付桂衍,自幼展现出对艺术的独特敏感与热情。他于2004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接受系统的艺术训练。在清华求学期间,师从雕塑界多位名师,包括李象群、曾成钢、魏小明、王洪亮、董书兵、陈辉、李鹤等... 傅贵衍,1980年生于山东省,原名付桂衍,自幼展现出对艺术的独特敏感与热情。他于2004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接受系统的艺术训练。在清华求学期间,师从雕塑界多位名师,包括李象群、曾成钢、魏小明、王洪亮、董书兵、陈辉、李鹤等教授,以及英国皇家雕塑协会主席安东尼·托尼等国际雕塑大师。这些师承背景为傅贵衍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其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创作 王洪亮 雕塑 传统与现代
下载PDF
人民形象的塑造与宣介:“567”时期景德镇人物雕塑瓷艺术
12
作者 唐宇婷 蔡伟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4,共10页
新中国成立后,主题性人物雕塑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彰显出积极而持久的社会影响力。通过爬梳“567”时期人民形象塑造与宣介的理论逻辑,探讨景德镇人物雕塑瓷中人民形象的时代变奏,论述其阶段性演化、隐喻性表征与类型化倾向的艺术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主题性人物雕塑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彰显出积极而持久的社会影响力。通过爬梳“567”时期人民形象塑造与宣介的理论逻辑,探讨景德镇人物雕塑瓷中人民形象的时代变奏,论述其阶段性演化、隐喻性表征与类型化倾向的艺术特征。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对比、分析和探讨,得出结论,即景德镇人物雕塑瓷既有创新,又因时代的特殊性渐而流于形式化;景德镇人物雕塑瓷的新变映射出其与民众现实生活的耦合,并呈现出“大众艺术”的审美倾向。因此,“567”时期景德镇人物雕塑瓷中人民形象的塑造与宣介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化再现,更是对时代精神的表征与阐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形象 塑造 宣介 景德镇 人物雕塑
原文传递
图像学分析法在雕塑创作教学中的运用——以米开朗基罗《大卫》为例
13
作者 陈箫 《天工》 2025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以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为教学案例,旨在探索图像学理论在雕塑创作教学中的实践转化路径。通过对这一经典作品的三个分析层次展开立体化剖析,既呈现艺术家如何通过形体语言建构人文主义精神象征,又揭示艺术创作中传统... 以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为教学案例,旨在探索图像学理论在雕塑创作教学中的实践转化路径。通过对这一经典作品的三个分析层次展开立体化剖析,既呈现艺术家如何通过形体语言建构人文主义精神象征,又揭示艺术创作中传统图式与个性表达的辩证关系。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家对《大卫》母题的多元诠释,恰恰印证了图像学阐释对创作主体性的启发作用——当学生深入理解文化象征体系与视觉传统的互动机制后,便能突破简单的模仿实现传统文脉与当代表达的创造性转化。这种基于图像学方法论的教学实践,不仅延续了潘诺夫斯基“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史”的研究理念,更为当代艺术教育注入了历史深度与文化自觉的双重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学 米开朗基罗 《大卫》 形体 雕塑创作
下载PDF
基于数字技术的雕塑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14
作者 张斌 《天工》 2025年第2期97-99,共3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先进技术被应用于教育领域,数字技术便是其中之一。雕塑课程具有一定特殊性,对数字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与依赖性,若是能将数字技术有效应用于雕塑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基于此,就数字...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先进技术被应用于教育领域,数字技术便是其中之一。雕塑课程具有一定特殊性,对数字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与依赖性,若是能将数字技术有效应用于雕塑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基于此,就数字技术下的雕塑课程教学进行研究,首先探讨数字技术对雕塑课程教学产生的影响,然后分析数字技术下的雕塑课程教学模式内容与构建原则,最后提出数字技术下的雕塑课程教学策略,希望为其他教师提供一定参考,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雕塑课程 课程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下载PDF
天地意象风雅颂:李象群雕塑艺术研究
15
作者 殷双喜 《艺术当代》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在当代中国雕塑界,李象群是一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艺术家,他有高超的写实雕塑能力,有强烈的乐观进取的人格.他的作品以空间性的意象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对社会的思考,在推进雕塑语言和形式研究的同时,也专注于历史人文的反思.四十多年... 在当代中国雕塑界,李象群是一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艺术家,他有高超的写实雕塑能力,有强烈的乐观进取的人格.他的作品以空间性的意象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对社会的思考,在推进雕塑语言和形式研究的同时,也专注于历史人文的反思.四十多年来,李象群以持续不懈的创作,表明了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特别是在迅速变化的当代语境下,中国的具象写实雕塑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雅颂 雕塑艺术 当代语境 历史人文 乐观进取 雕塑语言 雕塑 具象写实
原文传递
让佛衣的细节说话——评格里斯沃尔德《中国雕塑中佛装研究导论》
16
作者 刘芳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2,143,共6页
20世纪美国艺术史学家格里斯沃尔德所著《中国雕塑中佛装研究导论》一文发表于1963年海外期刊《亚洲艺术》第26卷,2014年收入中国知网。该文是作者所撰写的有关佛像服饰较为系统的研究文章。此篇书评依据该文的结构及内容,尤其是研究方... 20世纪美国艺术史学家格里斯沃尔德所著《中国雕塑中佛装研究导论》一文发表于1963年海外期刊《亚洲艺术》第26卷,2014年收入中国知网。该文是作者所撰写的有关佛像服饰较为系统的研究文章。此篇书评依据该文的结构及内容,尤其是研究方法中最为突出的对佛衣细节的关注,通过多方例举,强调其在佛像服饰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衣研究 格里斯沃尔德 《中国雕塑中佛装研究导论》
下载PDF
雕塑设计在构建和谐环境中的功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伟 《美术大观》 2007年第9期98-99,共2页
  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人类社会改造了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
关键词 雕塑设计 功能 雕塑作品 雕塑创作 环境雕塑 城市雕塑 城市建筑雕塑
下载PDF
浅析景德镇陶瓷雕塑的色彩装饰
18
作者 叶溢凡 《陶瓷》 2025年第3期107-110,共4页
景德镇陶瓷雕塑作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其色彩装饰美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与丰富,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特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旨在深入探讨景德镇陶瓷雕塑的色彩装饰美,从色彩的历史渊源、运用形式、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及现代创... 景德镇陶瓷雕塑作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其色彩装饰美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与丰富,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特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旨在深入探讨景德镇陶瓷雕塑的色彩装饰美,从色彩的历史渊源、运用形式、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及现代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陶瓷艺术研究者及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雕塑 色彩 装饰
下载PDF
浅谈年画元素在雕塑设计中的应用
19
作者 张坤 杜妍 《天工》 2025年第1期60-62,共3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传统年画元素巧妙融入雕塑设计之中,不仅能够极大地增强雕塑艺术的表现张力,使其内涵更为丰富多元,还能够有力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年画这一深深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民间美术瑰宝,不仅是我国文化多样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传统年画元素巧妙融入雕塑设计之中,不仅能够极大地增强雕塑艺术的表现张力,使其内涵更为丰富多元,还能够有力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年画这一深深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民间美术瑰宝,不仅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独特展现,也是民族艺术智慧的结晶。然而,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年画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与困境。为了寻求突破与创新,年画亟须借助其他艺术形式的力量,而雕塑设计正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文化载体。深入探讨了年画与雕塑之间的相融性,分析了两者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契合点。同时,还通过实践研究,详细阐述了年画元素在雕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与表现,旨在探索出一条既能传承年画精髓,又能展现雕塑艺术魅力的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画 雕塑 创新融合 视觉图式 材质 图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