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温带落叶松林土壤细菌组成和多样性对雪盖的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崔福星 杨立宾 +3 位作者 潘虹 江云兵 魏丹 周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43,共12页
【目的】探明雪盖下寒温带落叶松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演变特征,探讨其影响因子和雪生态的响应机制。【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冗余分析的方法解析去除降雪(NS)、自然降雪(CK)、增倍降雪(DS)、极端降雪(ES)... 【目的】探明雪盖下寒温带落叶松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演变特征,探讨其影响因子和雪生态的响应机制。【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冗余分析的方法解析去除降雪(NS)、自然降雪(CK)、增倍降雪(DS)、极端降雪(ES)处理下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厚度雪盖改变了落叶松林的土壤小环境,土壤温度(Tem)随着雪盖厚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有机碳(OC)则显著降低,Tem、pH值、OC、全氮(TN)、速效磷(AP)在各雪盖土壤中呈现显著性差异。细菌群落比较分析表明:物种组成方面,4组雪盖环境中共检出30个细菌门,其中NS与其他3组降雪处理土壤优势菌门分别为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菌属均为Candidatus Udaeobacter,此外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Oxalobacteraceae_Norank及Arenimonas等菌群在各雪盖处理中呈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群落多样性方面,尽管不同厚度雪盖影响了土壤细菌的结构及种群分布,但未显著改变组内细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然而在考虑不同分组间物种差异和丰度情况下,雪盖显著改变了操作分类单元(OTU)水平上细菌群落的Beta多样性。环境因子关联分析表明,pH值、OC、TN为雪盖环境中多重共线性较小且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其中,pH值在属水平上与细菌群落呈现显著相关,OTU水平上呈现极显著相关;OC在OTU水平上呈现显著相关。群落功能预测及组间差异分析表明,雪盖土壤细菌主要执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固氮、甲烷和芳香族化合物降解、纤维素水解以及光化能等生态功能,且在尿素分解、铁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上存在组间显著差异。【结论】雪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寒温带落叶松林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这种影响对微生物参与的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调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盖 落叶松林 细菌群落 土壤环境因子
下载PDF
冬季欧亚大陆雪盖变化与东亚夏季风
2
作者 杨秋明 《科学中国人》 1999年第8期16-16,共1页
中国东部受亚洲季风气候控制,这里季节分明,一年一度来自海洋季风带来充沛的雨量,为当地农业和自然生态的发展提供特殊的条件,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侯。由于季风气候明显的年际变化特点,这里干旱和洪涝发生的频率高,对人民的生活有很大的... 中国东部受亚洲季风气候控制,这里季节分明,一年一度来自海洋季风带来充沛的雨量,为当地农业和自然生态的发展提供特殊的条件,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侯。由于季风气候明显的年际变化特点,这里干旱和洪涝发生的频率高,对人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季风气候热力驱动的性质,季风系统对全球增暖的响应很敏感,季风区也是全球大气运动能量和水汽的重要供应者,直接影响全球大气运动以及气候变化。最近,根据越来越多新的研究资料表明,亚洲季风系统在热带气候系统(如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异常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北半球春季亚洲中高纬地区与大陆雪盖异常密切相关的陆气相互作用对其后各个季节东亚大气环流演变和热带海/陆/气耦合系统的年际变率也起重要作用。ENSO事件为中唯一影响东亚气候变异的强气候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大陆雪盖 东亚夏季风 欧亚雪盖 雪盖异常 亚洲季风系统 印度季风 夏季风降水 雪盖面积 全球大气 热带
下载PDF
从AVHRR到MODIS的雪盖制图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曹云刚 刘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19,共5页
雪盖面积是水文、气候模型中重要的输入参数之一。使用遥感方法能够有效获取大范围的雪盖信息,弥补地面观测资料在空间上的不足。阐述积雪遥感基本原理以及积雪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介绍现阶段应用较广的基于AVHRR和MODIS数据的雪盖制图... 雪盖面积是水文、气候模型中重要的输入参数之一。使用遥感方法能够有效获取大范围的雪盖信息,弥补地面观测资料在空间上的不足。阐述积雪遥感基本原理以及积雪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介绍现阶段应用较广的基于AVHRR和MODIS数据的雪盖制图算法,并通过对制图算法的比较和分析得出,MODIS雪盖制图算法的精度和效率都比AVHRR算法高。最后讨论现阶段雪盖制图算法误差的主要来源:大气状况、地表覆盖、积雪物理特性的复杂性以及使用相同的检测阈值等,并提出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雪盖面积 雪盖制图
下载PDF
卫星遥感雪盖制图方法对比与分析 被引量:95
4
作者 王建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1999年第4期29-36,共8页
利用LandsatTM、NOAA/AVHRR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三个平台传感器的遥感数据,分别使用训练样本监督分类、阈值数字信号统计、雪盖指数方法制作雪盖图和提取积雪面积。结果表明:不同传感器遥感图像因... 利用LandsatTM、NOAA/AVHRR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三个平台传感器的遥感数据,分别使用训练样本监督分类、阈值数字信号统计、雪盖指数方法制作雪盖图和提取积雪面积。结果表明:不同传感器遥感图像因时相和时空分辨率的差异,提取积雪信息的有效方法有所不同。但基于反射特性的雪盖指数计算法具有普遍的实际操作性意义,即雪盖制图精度高,分类合理,是提取积雪信息的最佳技术手段;当使用监督积雪分类时,只有取得精确的信号文件,分类结果才是可信的;而阈值数字信号统计的雪的阈值确定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和随机性,但对数据不完整或只有单波段时也不失为有效和简便的途径;山影补偿处理法基本可以消除地形阴影的影响;而去云后其覆盖下的积雪恢复技术值得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盖制图 雪盖指数法 卫星遥感
下载PDF
冬半年欧亚雪盖变化对东亚环流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杨秋明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27-634,共8页
对1973~1994年期间欧亚雪盖和东亚500hPa高度距平资料进行旋转扩展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冬半年欧亚雪盖异常与后期夏半年东亚环流分布连续演变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前期秋冬春季欧洲、中亚和东亚中高纬雪盖异常不... 对1973~1994年期间欧亚雪盖和东亚500hPa高度距平资料进行旋转扩展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冬半年欧亚雪盖异常与后期夏半年东亚环流分布连续演变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前期秋冬春季欧洲、中亚和东亚中高纬雪盖异常不同的动态变化激发出具有不同持续性的东亚低频流型,而夏半年东亚副热带环流纬向扩展型演变与前期冬半年欧亚雪盖异常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雪盖 东亚环流 雪盖变化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北半球对流层中高层环流对冬季欧亚雪盖作用响应的回归统计分析
6
作者 徐建军 郭品文 岳波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276-281,共6页
利用欧亚雪盖的时间序列与北半球对流层中高层高度场之间的回归系数分离出与欧亚雪盖相关的异常环流的响应场。研究表明,这种回归响应场不仅能表示雪盖和环流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且能反映相关中心的振幅大小。环流响应场的振幅在中层较... 利用欧亚雪盖的时间序列与北半球对流层中高层高度场之间的回归系数分离出与欧亚雪盖相关的异常环流的响应场。研究表明,这种回归响应场不仅能表示雪盖和环流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且能反映相关中心的振幅大小。环流响应场的振幅在中层较大,中上层具有显著的相当正压结构。冬春夏季的环流对冬季积雪的响应场上都存在明显的定常行星波列,冬季为NEUP型和NPNA型,春季略有变化,夏季存在LEU型和EANA型波列。响应场的行星波列具有分支现象,并以波阵面的形成进行能量传播,能量传播在副热带地区出现拦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层环流 欧亚雪盖 回归统计分析 对流层 雪盖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东部局地因素对地温的双重影响(Ⅰ):植被和雪盖 被引量:52
7
作者 金会军 孙立平 +3 位作者 王绍令 何瑞霞 吕兰芝 于少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545,共11页
青藏高原冻土区地温既受海拔、纬度和经度(干燥度)区域地带性规律控制,同时它又受植被、雪盖、砂层、水被和地质构造等局地因素的显著影响。局地因素对地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在不同域值条件下,它可增高或降低地温。地温随植被覆盖... 青藏高原冻土区地温既受海拔、纬度和经度(干燥度)区域地带性规律控制,同时它又受植被、雪盖、砂层、水被和地质构造等局地因素的显著影响。局地因素对地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在不同域值条件下,它可增高或降低地温。地温随植被覆盖度减小而逐渐增高,但覆盖度减到0~20%时,地温反而降低。在青藏高原东部、南部和腹部的高山区,冷季降雪多,很多地段为稳定积雪区,雪盖厚,持续时间长,对浅层地温起保温作用;而高原腹部的高平原、河谷和盆地冷季降雪较少,雪盖薄,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保温作用微弱。当雪盖厚度超过20cm以后,保温作用即开始增强;在暖季因积雪存在时间短,雪盖薄,短期内对浅层地温起冷却作用。总之,每种局地因素迫使地温向相反方向转化阶段是一个区间值,为渐变过程。随时空尺度变化,局地因素的影响变化很大。有些地段,几种局地因素共同作用,加上活动构造和地形、地貌等的影响,使地温的时空分布和局地因素对其影响或控制变得错综复杂。因此,研究和预测地温特征和变化趋势,需要在监测植被和积雪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参数选择、验证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 地温 植被 雪盖 双重影响
下载PDF
利用SSM/I数据判识我国及周边地区雪盖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晓静 刘玉洁 +2 位作者 朱小祥 郑照军 陈爱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20,共9页
积雪参数是气候学和水文学研究中所需的重要物理量,确保积雪参数测定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对于气候学研究、水文应用以及防灾减灾都非常重要。利用微波数据可获取有云存在时的积雪覆盖图,遥感雪深和雪水当量信息。采用微波数据判识雪盖并得... 积雪参数是气候学和水文学研究中所需的重要物理量,确保积雪参数测定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对于气候学研究、水文应用以及防灾减灾都非常重要。利用微波数据可获取有云存在时的积雪覆盖图,遥感雪深和雪水当量信息。采用微波数据判识雪盖并得到积雪状态(干、湿)信息,不仅可以弥补利用光学遥感数据判识雪盖的不足之处,而且也是利用微波数据反演雪深和雪水当量参数必需的先期工作。该文介绍利用SSM/I的多频双极化微波数据开展我国及周边地区积雪判识方法研究的结果。分析国外全球判识方法的雪盖判识结果指出,国外算法易在青藏高原等地区将冻土误判为积雪,造成雪盖面积的偏高估计。研究给出了在我国及周边地区(17°-57°N,65°-145°E)利用SSM/I数据判识积雪的改进方法,在完成积雪判识的同时还给出了雪深和积雪状态的定性信息,与已有全球雪盖判识方法相比有较大改进,大大减小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冻土对积雪判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盖 SSM/I 判识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季雪盖异常与冬夏季风变异及其相互联系的物理诊断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陈乾金 高波 张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7-492,共16页
利用 1 955~ 1 993年各种类型青藏高原冬季异常积雪资料的综合再分析结果 ,首次分析、阐明并讨论了青藏高原雪盖异常与中纬度大气环流的关系及其对低纬热带大气和海洋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原冬季雪盖异常影响东亚冬季风的异常 ,进而通... 利用 1 955~ 1 993年各种类型青藏高原冬季异常积雪资料的综合再分析结果 ,首次分析、阐明并讨论了青藏高原雪盖异常与中纬度大气环流的关系及其对低纬热带大气和海洋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原冬季雪盖异常影响东亚冬季风的异常 ,进而通过东亚Hadley环流引起南海南部积云对流活动的异常 ,结果造成赤道太平洋纬向风出现变异并引发SS TA位相和副高活动及夏季风强度的显著不同 ,由此对我国夏季风雨带分布产生影响。最后给出青藏高原冬季雪盖异常可能对我国夏季风影响的一个初步模型。这对于进一步认识和揭示雪盖 -环流 -SST -雨带的相互联系及其可能的“隔季相关”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盖 环流 海温 雨带 青藏高原 冬夏季风
下载PDF
兴安鹿蹄草(Pyrola dahurica (H.Andr.) Kom.)雪盖前后丙二醛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6
10
作者 马玉心 蔡体久 +1 位作者 宋丽萍 喻晓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596-4602,共7页
研究了自然生境下生长的兴安鹿蹄草(Pyrola dahurica(H.Andr.)Kom.)根状茎及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产物在雪盖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雪盖前期(10月1日~12月15日)兴安鹿蹄草根状茎及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先增高,尔后下降,... 研究了自然生境下生长的兴安鹿蹄草(Pyrola dahurica(H.Andr.)Kom.)根状茎及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产物在雪盖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雪盖前期(10月1日~12月15日)兴安鹿蹄草根状茎及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先增高,尔后下降,翌年春季雪盖后期(3月1日~4月15日)MDA含量明显低于雪盖前期,雪盖前期根状茎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叶片,雪盖后期高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雪盖前期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升高,11月中旬达到最大,尔后下降,脯氨酸含量先下降尔后升高。雪盖后期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高于雪盖前期,可溶性糖含量随气温的升高而下降,可溶性蛋白质与脯氨酸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大幅度升高,而且成明显正相关。根状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在雪盖前期、雪盖后期低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与脯氨酸含量在雪盖前期、雪盖后期高于叶片。兴安鹿蹄草主要通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来适应雪盖前期及雪盖后期低温环境而安全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脂过氧化 渗透调节物质 雪盖 兴安鹿蹄草 植物抗冻性
下载PDF
天山典型区卫星雪盖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林金堂 冯学智 +1 位作者 肖鹏峰 李晖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1-978,共8页
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Terra积雪8 d合成数据(MOD10A2),研究了我国天山典型区积雪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积雪概率和1月积雪概率均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4月、7月、10月的积雪概率与高程呈显著... 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Terra积雪8 d合成数据(MOD10A2),研究了我国天山典型区积雪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积雪概率和1月积雪概率均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4月、7月、10月的积雪概率与高程呈显著的正相关;冬季积雪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控制,使得西坡和北坡的积雪明显较为丰富,而春、夏、秋季的积雪分布受高程的影响最为显著.近10 a来冬季积雪覆盖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087.(10 a)-1,而春季则略有上升,线性倾向率为0.034.(10 a)-1;随着高程上升,积雪覆盖度的年际波动幅度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卫星雪盖 时空特征 概率
下载PDF
卫星雪盖监测与玛纳斯河融雪径流模拟 被引量:33
12
作者 冯学智 李文君 +1 位作者 史正涛 王丽红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0年第1期18-21,共4页
根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冰雪水资源和出山口径流量变化及趋势预测研究”专题( 96- 91 2 - 0 1 - 0 2 )的部分研究内容 ,运用改进后的融雪径流模型 ( SRM) ,通过天山雪盖的卫星遥感监测和流域模型参数的研究 ,实现了对玛纳... 根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冰雪水资源和出山口径流量变化及趋势预测研究”专题( 96- 91 2 - 0 1 - 0 2 )的部分研究内容 ,运用改进后的融雪径流模型 ( SRM) ,通过天山雪盖的卫星遥感监测和流域模型参数的研究 ,实现了对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春季逐日流量的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模拟的确定系数可达 0 .89,模拟积差为 5.1 ,满足应用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雪盖监测 径流模拟 资源
下载PDF
前秋雪盖和海温异常对2008年1月南方低温雨雪天气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俊杰 袁卓建 +3 位作者 段炼 钱钰坤 戚锦典 梁昌霞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5-352,共8页
对1973—2008年1月全国160站的温度和降水资料进行联合EOF分析发现,2008年1月低温雨雪天气与第一模态和第三模态有关,两个模态组合能够解释2008年1月南方地区温度和降水异常的90%以上。与第一模态相关的环流场主要反映了西伯利亚高压偏... 对1973—2008年1月全国160站的温度和降水资料进行联合EOF分析发现,2008年1月低温雨雪天气与第一模态和第三模态有关,两个模态组合能够解释2008年1月南方地区温度和降水异常的90%以上。与第一模态相关的环流场主要反映了西伯利亚高压偏强且位置偏西,其与前秋中亚-蒙古以北的雪盖面积异常偏大以及北太平洋冷海温异常与关。与第三模态相关环流场则主要反映了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和南支槽的加深,前秋印度洋暖海温异常有利于次年1月副热带高压增强,而前秋北大西洋和黑潮延伸区暖海温异常与次年1月南支槽的加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统计特征 低温雨 雪盖 海温
下载PDF
我国东北及邻近地区年平均气温异常及其对北半球气候变暖和欧亚雪盖面积的响应 被引量:12
14
作者 侯依玲 李栋梁 +1 位作者 施雅风 沈永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0-908,共9页
根据我国东北及邻近地区201个常规气象台站的年平均气温资料,利用EOF和分段线性拟合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异常的年代际特征及其对北半球气温和欧亚雪盖面积的响应.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及邻近地区年平均气温异常主要有全区一致型和南北... 根据我国东北及邻近地区201个常规气象台站的年平均气温资料,利用EOF和分段线性拟合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异常的年代际特征及其对北半球气温和欧亚雪盖面积的响应.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及邻近地区年平均气温异常主要有全区一致型和南北反向型两种.近50 a来气温总体呈单调上升趋势,尤其是1990年代后期增温趋势更加明显,时间上东部早于西部.结合降水,1980年代起东北北部由冷干向暖湿转变,而华北区则由暖湿向暖干转变.东北北部升温单调、剧烈、显著,南部在1968和1985年曾两次发生突变,经历过1970—1980年代初的低温后增温趋势更加剧烈,其增温率几乎是第一次突变前的两倍.分析认为,我国东北及邻近地区大范围整体变暖与北半球平均气温的升高相一致;东北部气温的年际变化还受到欧亚雪盖面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及邻近地区 气温 年代际异常 气候转型 欧亚雪盖面积
下载PDF
雪盖影响下季节性冻土消融期的土壤温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胡铭 刘志辉 +2 位作者 陈凯 王荣军 张文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43,共5页
土壤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季节性冻土的冻融过程,进而影响融雪径流的产流机制,且往往是春洪发生的关键之所在,故深入研究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天山北坡军塘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定点对比连续观测的方法,利用2010... 土壤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季节性冻土的冻融过程,进而影响融雪径流的产流机制,且往往是春洪发生的关键之所在,故深入研究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天山北坡军塘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定点对比连续观测的方法,利用2010年3月13日至4月1日融雪期观测到的雪盖和裸地两种不同下垫面的浅层(5,10,20,30,40cm)土壤温度气温资料,对比分析各层深度的土温变化情况、雪盖对其产生的影响及其与近地面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雪盖对浅层土壤具有明显的绝热保温作用,由浅到深各层土温变化具有传递和延迟现象;土壤日温差也会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近地面气温与土壤温度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土壤温度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单谷型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盖 土壤温度
下载PDF
基于NDVI背景场的雪盖制图算法探索 被引量:14
16
作者 梁继 张新焕 王建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93,共9页
NDSI算法提取MSS雪盖面积时,受到MSS影像缺少短波红外波段的局限。为充分精确提取MSS影像的雪盖面积,本文探索一种以NDVI为背景场的雪盖制图新思路。该方法首先在辐射校正时利用6S模型反演地表反射率,然后根据各地物的光谱特性差异和NDV... NDSI算法提取MSS雪盖面积时,受到MSS影像缺少短波红外波段的局限。为充分精确提取MSS影像的雪盖面积,本文探索一种以NDVI为背景场的雪盖制图新思路。该方法首先在辐射校正时利用6S模型反演地表反射率,然后根据各地物的光谱特性差异和NDVI特性差异,在ENVI软件SPECTRAL模块中创建冰雪光谱阈值查找表。通过ETM+和TM影像的三个例证,详细阐明该算法流程以及查找表的创建,并以NDSI对其雪盖制图进行精度验证。结果一致表明,与常规的分类方法(最大似然法)相比较,本文探索的NDVI背景场算法有更高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特性 雪盖制图 NDSI NDVI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冬季雪盖遥感和变化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刘玉洁 郑照军 王丽波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3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利用改进的甚高分辩率扫描辐射仪 (AVHRR)资料 ,在多光谱判识的基础上提取积雪信息的计算方法 ,并由此得到积雪遥感动态监测结果 ;同时 ,利用我国短时间序列的积雪资料 ,统计计算了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和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覆盖率 ,... 利用改进的甚高分辩率扫描辐射仪 (AVHRR)资料 ,在多光谱判识的基础上提取积雪信息的计算方法 ,并由此得到积雪遥感动态监测结果 ;同时 ,利用我国短时间序列的积雪资料 ,统计计算了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和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覆盖率 ,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积雪覆盖特征和变化规律 ;补充了常规气象台站对我国西部地区积雪监测和分析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冬季 光谱特征 雪盖 遥感 辐射 中国
下载PDF
试论青藏高原雪盖异常与ENSO循环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乾金 高波 孙安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7-161,共15页
通过实测资料和统计资料,初步分析了80年代两次青藏高原雪盖异常的波动特征及其与ENSO循环的可能联系。分析指出,高原冬季雪盖异常时500hPa中纬度环流显著不同。即高原多(少)雪,东亚大槽位置偏东(西),强度偏弱(强... 通过实测资料和统计资料,初步分析了80年代两次青藏高原雪盖异常的波动特征及其与ENSO循环的可能联系。分析指出,高原冬季雪盖异常时500hPa中纬度环流显著不同。即高原多(少)雪,东亚大槽位置偏东(西),强度偏弱(强),致使我国东部的天气出现“暖冬”(“寒冬”)。与此相对应,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也呈现相反的形势特征。受东亚冬季风强弱变化影响,南海南部附近海区积云对流强度迥然不同,印度—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趋于向ElNino或LaNina变化特征明显增强。通过t检验表明,其信度在一些重要的关键区均已达到95%的显著性水平。最后讨论了联结中低纬度环流相互作用的中间环节———局地Hadley环流的重要作用和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盖异常 青藏高原 厄尔尼诺循环 可能联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玛纳斯河山区雪盖年际波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金堂 冯学智 +1 位作者 肖鹏峰 李晖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5-982,共8页
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Terra积雪8 d合成数据(MOD10A2)与DEM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不同高程带、不同坡向和不同坡度的积雪覆盖率,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山区雪盖的年际波动特征。结果表明:(1)鼎盛期积雪覆盖率在研究时段内形成两高两低的... 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Terra积雪8 d合成数据(MOD10A2)与DEM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不同高程带、不同坡向和不同坡度的积雪覆盖率,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山区雪盖的年际波动特征。结果表明:(1)鼎盛期积雪覆盖率在研究时段内形成两高两低的总体走势,2000/2001和2007/2008雪年为高值年,2002/2003和2009/2010雪年为低值年。研究期月平均积雪覆盖率最低值通常出现在每年的6~8月之间,各年度的最低值在10%左右上下波动,且波动幅度较小;(2)研究区不同季节不同高程带积雪覆盖率的年际波动的方向有所不同,1月份和10月份积雪覆盖率均呈下降趋势,并且随着海拔上升,下降趋势趋于缓和,4月份呈上升趋势,而7月份在1 600 m以下地区和1 600 m以上地区分别呈下降趋势和上升趋势;(3)随着海拔上升,研究区不同季节积雪覆盖率的年际波动的幅度均逐渐缩小;(4)坡度和坡向在不同季节不同高程带中对雪盖年际变化的影响各不相同,没有发现明显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 卫星雪盖 年际波动
下载PDF
基于HJ-1B数据的雪盖提取方法研究——以军塘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孙志群 刘志辉 邱冬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5-132,共8页
HJ-1A、1B卫星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适合小流域尺度的积雪动态监测研究。本文基于HJ-1B数据,选取军塘湖流域,针对同时具有HJ-1B/CCD、IRS数据和只有HJ-1B/CCD数据两种情况展开雪盖提取方法研究。对于第一种情况,因研究区南端有... HJ-1A、1B卫星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适合小流域尺度的积雪动态监测研究。本文基于HJ-1B数据,选取军塘湖流域,针对同时具有HJ-1B/CCD、IRS数据和只有HJ-1B/CCD数据两种情况展开雪盖提取方法研究。对于第一种情况,因研究区南端有大面积森林覆盖,会影响雪像元识别,选用NDSI和S3两种雪盖指数,并利用NDVI或TM影像反演的林区辅助判识积雪。结果表明:当有植被信息辅助分类时,两种雪盖指数均能较好提取出森林覆盖区的积雪,且提取结果基本一致,精度较高。对于第二种情况,因无法计算雪盖指数,采用光谱与纹理信息结合的SVM法提取雪盖,提取的面积和精度与上述方法相比略低,但很接近,说明在缺少IRS数据的情况下,仅利用CCD仍可提取出较为准确的雪盖,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J-1B 雪盖 NDSI S3 SV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